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為什麼要限電限產

韓國為什麼要限電限產

發布時間:2022-06-19 07:17:31

⑴ 為什麼會限電

限電是指臨時採取減少客戶用電負荷的措施。主要通過間歇或按時供電來實施。
限電對應的主要措施有:
1、通知大客戶自行控制減少用電負荷。
2、採用電力負荷管理系統下達終端用電負荷指標實施當地控制限制用電負荷。
3、採用電力負荷管理系統中央直接操作拉開終端接入的分路開關或總開關,限下用電負荷。
限電的原因如下:
1.前期碳中和限產,出現了運動式減炭,很多地方一刀切,導致煤礦和火電廠被關閉。由於夏季用電量大,而新能源發電短期沒有跟上來,所以導致供電量不足,再加上冬季補煤,導致煤炭更加短缺,這個是限電的主要邏輯。
2.控制產能。2020年、2021年因為疫情,中國疫情控制的好,所以很多東南亞、南亞的訂單轉移到了國內。這短期對於中國的外貿企業當然是好事,但是由於原材料的暴漲、海運價格的暴漲,出現了訂單越多虧損越大的怪象。這背後的原因是美國無限放水,原材料出口國無限漲價,所有的負擔讓中間製造商承擔。中國也和美國談論了這些問題,但是美國不聽。所以中國就限制產能,正好缺電,把電用在該用的地方。這樣就逼迫美國和上游資源國談判。因為限產必然導致出口商品價格暴漲,而這部分由美國的消費者承擔,加劇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而通脹是美國目前最怕的,因為它不想提前加息。
3.防止產能過剩。中國的房子、路、機場和高鐵修的差不多了。所以從2016年開始控制產能,但是因為2020年疫情,有些行業產能又過剩了。所以,國家限電也是提前防止產能過剩。
能耗雙控以後將成為常態,我國已向國際社會承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碳中和目標將在較長時期內成為經濟的重要變數。高耗能企業,必須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降低能耗,才能避免不被能耗雙控影響生產經營。

⑵ 為什麼要限電啊

限電,是為了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更是為了實現中國政府對國際的承諾,上層領導顧全在國際上的臉面,地方領導擔心政績不好丟烏紗帽,上下沆瀣一氣。於是一場節能減排的「大躍進」開始了。表面上冠冕堂皇,他們在各自的利益之下,無視市場的自然規律又一次濫用行政手段,只管亂「拉閘」限電,不管群眾「點燈」了。
不管怎麼說,限電之後,缺電的經濟損失遠遠高於供電成本。而且,我很懷疑拉閘限電就真能降低能耗,各地大量添置的的柴油發電機,油老虎一樣喝著油發電,污染不知道比火力發電高出多少倍!
總之,中國的遍地開花的限電現象已經演變成一個臨時抱佛腳的面子工程,一場「領導層」急功近利的黑心工程!

⑶ 2021限電令最新消息限電可以發電機發電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3

⑷ 為什麼要限電限電要多久

第一點是因為我國經濟在快速恢復,工廠運轉是需要大量電力的,所以導致了用電量的快速增長。比如11月湖南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江西7.9%,都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也就是由於經濟的復甦導致了用電量的持續增長。

2.
第二點是因為居民用電也在增長。最近大家有沒有感覺天氣越來越冷了?對,12月我國氣溫斷崖式下跌,比如湖南比往年提前一個月入冬,導致居民取暖用電大幅增加。

3.
第三點是發電量在下降。我們國家發電主要靠火力和水力。而最近由於用電量猛增,導致火力發電廠高負荷運轉,結果部分設備出了故障。同時,現在又是冬季,處於枯水期,水力發電量也在下降。這一邊兒需求猛增,另一邊發電量又在下降,可不就導致電力緊張嘛,於是就只能限電,省著點用了。

⑸ 生產旺季拉閘為什麼

能耗雙控

1、是指既控制能源消耗強度(也稱單位GDP能耗,能源在創造經濟產值時的利用效率),也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能耗雙控」,目的是節約能源、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倒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綠色發展水平。此外,「能耗雙控」也能更好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其實,中國自「十一五」開始,就將單位GDP能耗降低作為約束性指標。「十二五」期間,中國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這個指標更細化為全國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2020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准煤以內。

「能耗雙控」最核心的指標是作為效率指標的能耗強度,與地區產業結構、技術能力、發展階段密切相關,是衡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尺。

「十三五」期間,各地按既定計劃完成了5年「能耗雙控」目標,若保持節奏,可順利達成「雙控」目標。落實效果也反映出目標設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能耗強度約束制度已實施10多年,「能耗雙控」執行近6年,按季度發表的「晴雨表」也做了八、九個年頭。「能耗雙控」目標要求一直穩定、明確,不存在臨時加碼。

各地本應按照既定「雙控」目標落實政策,但自疫情發生以來,受避險資金青睞的大宗商品價格屢創新高,相關企業存在擴張產能沖動。

同時,國內有序防控疫情、較早實現復工復產,為承接境內外生產需求打下必要基礎。此後,國內工業大省能源消耗迅速上升。

同時,部分地區在2030年碳達峰預期下,將「碳達峰」前的近10年理解為「攀高峰」的時間窗口,搶著上高耗能、高排放的「兩高」項目,違規給「兩高」項目開綠燈,想提早把住能耗增量「地盤」。一些地方未批先建項目屢現。

今年上半年多地能耗不降反升,9省區能耗強度、消費總量均被國家發改委給出一級預警。

考核壓力下,各地又趕緊立「軍令狀」、加速整改。但轉眼已近四季度,全年指標如何達成?於是,一些地方就採取強力手段,定指標、壓任務,對產業園區和行業強制性限產停工、拉閘限電。

島叔看到一條聊天截屏:某地因沒完成「雙控」目標,被上級約談。於是,當地連夜布置,提出統一「硬性要求」。

任務早已明確,目標也很清楚,為啥非要火燒眉毛才想起落實呢?早早就看見紅燈,非要等沖線時猛踩剎車,考慮過乘客感受嗎?

平時不作為,臨近考核搞層層加碼、玩命突擊;平時高喊「綠色發展」口號,實際工作中卻一再追逐短期效益,這暴露出一些地方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偏差,對綠色低碳轉型的謀劃不積極。

3、運動式「減碳」已被政治局會議點名批評,如不糾正,後患無窮。

「一刀切」要求企業停產、限產,相關產品必因供不應求而價格上漲。又因限產企業多涉及上游原材料,漲價必然導致下游企業利潤空間縮減,進而迫使企業將生產成本轉移至消費端,提升消費價格,抬高通脹水平。這非但無益於節能減排、轉變發展方式,反而給經濟社會帶來不必要的失序。

其實,做好「能耗雙控」的辦法有很多:比如,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通過技術升級提升資源利用率;再如,優化地區、產業、企業間的能源梯級利用,藉助智慧化管理系統減少能源浪費;還可以對既有建築進行節能改造、綠色照明、綠色製冷,聘請專業公司設計綠色節能方案等。

作為管理能源消費的核心指標,國家發改委的能耗雙控「晴雨表」及時給地方亮起紅燈,恰恰證明了「能耗雙控」這項制度是有效的。打個比方,某個人感染了流感病毒,引發身體發燒、咳嗽,這當然很難受,但也正是發燒、咳嗽提醒我們該吃葯治療了。

「能耗雙控」制度是能源消費的「警報器」,在能源供應和消費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前夜及時亮紅燈、拉響警笛,有利於督促地方盡快嚴肅認真對待能源消費過快增長的問題,避免能源整體性供不應求而導致經濟社會產生系統性風險。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也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能力的一場大考。在這場大考中,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直接相關的「能耗雙控」,是考試中一道分值極高的「大題」。

要答好這道題,靠的是一步一個腳印,久久為功,尤其是注重功在平時,有規劃、有節奏,少干臨時抱佛腳的蠢事。

限電限產對我們來說是益大於弊

一,維護我們國家的國際形象。我們一直致力於綠色健康發展,很早以前就制定了雙碳目標。

中國人是說到做到,既然定了這個目標,為了全球生存環境,即便再艱苦,我們也會全力以赴。不像西方某些國家人前說一套,背後做一套。

第二,一直以來,我們在國際貿易價格上就沒什麼話語權,總是中國買什麼,什麼就漲價,中國賣什麼,什麼就降價。雖然我們疫情控制的最好,經濟復甦的也最好,國外各行各業的訂單也暴增。

但很多做外貿的就會發現,銷售額上去了,利潤卻越來越低了。為什麼呢?中國一直都是世界工廠,生產大國。國外需求一上來,很多人便眼紅,不管有沒有接觸過,便扎堆去投資這個行業。

去年的口罩行業就是例子。那麼越來越多的人去開作坊,開工廠,就讓原材料供不應求進而價格猛漲,並且很多行業原材料依靠進口,於是白花花的銀子都往外流。

而做成的成品,由於廠家太多,產品產量大幅提升。

但像歐美這些國家本來就那麼大點市場,大量供應就導致國外采購商選擇太多,便極力壓榨價格,而國內由於競爭激烈,為了薄利多銷,大打價格戰,你賣10塊,我就賣8塊,你賣8塊我就賣5塊。

生產是需要消耗能源的,廠家多了,消耗能源多了,但最終發現掙得錢越來越少了。完全成了賠本賺吆喝。那麼必須需要國家出手來阻止這種惡性循環。

所以忍痛限電限產,疼痛是一時的,益處確實永久的。當產量減少,國外采購價格就會水漲船高,最終我們在消耗很少能源的情況下,獲得的利潤可能比之前還高。

第三,疫情以來,歐美國家為了刺激經濟,印鈔機火力全開,直接給百姓發錢去消費。尤其是美國,這就導致他們國內通貨膨脹嚴重,美元也越來越不值錢。

如果我們放任國內惡性競爭,消耗那麼多人力物力和能源,掙那麼點美金卻越來越不值錢,換作誰也不會同意。

第四,一直以來,西方國家一邊指責中國為了發展經濟,大肆破壞全球生態環境。一邊卻享受著我們物美價廉的產品。

真正的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那麼好,我們可以大力整治環境,減少碳排放,但代價就是相應的各行業終端產品會漲價,你們這些西方國家就要掏高價錢來買我的東西,而且你還離不開中國造,只能認栽。

所以不要以為什麼事兒都那麼簡單,不分青紅皂白便埋怨政府,國家每一項政策背後都是許許多多的專家領導綜合考慮得來的,最終都是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國家的人民。

⑹ 限電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

原因:是由於煤價飛漲造成的電力短缺,以及疊加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消費雙重調控。

目的:減少客戶用電負荷。

由於國內的製造業開足馬力生產,涉及上游煤炭發電、煉油、煉鋼等,而這時指標超標,國家絕不走當年犧牲環保賺取企業效益的階段,所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國環保走的路線是可持續發展道路。

採用限電的方式,這樣碳排放下降了,被薅羊毛的時間周期拉長甚至減少了,當然,限電會導致部分企業減產,終端消費品就會面臨短期的供需失衡而漲價,但這次無論限不限電,物價最後都會漲,從薅羊毛、碳排放,消費品漲價這三方面來看,限電至少都能保護前面的兩方面。

2021限電地區 :

2021寧夏限電令結束時間:高耗能企業停限產一個月。

2021廣東限電令結束時間:自9月16日起執行「開二停五」用電方案,每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實現錯峰輪休,錯峰日只保留保安用電負荷,保安負荷在總負荷的15%以下,而結束是待定,有可能在10月恢復。

⑺ 限電為什麼

全國限電真正原因大部分還是因為電力供應偏緊造成的,受全國性煤炭緊缺、煤價高企、煤電價格倒掛影響,目前絕大多數省份出現供電緊張局面,企業被迫錯峰限電。

限電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預警城市,而目前各地方拉閘限電最直接的原因其實就是能耗雙控的影響,考核壓力下,各省為了完成能耗目標,趕緊立「軍令狀」、加速整改。



全國限電真正原因有的省份如江蘇、雲南、浙江有能耗雙控(能源消費總量+強度)因素,政府要求企業停工限產。

而有的省份如廣東、湖南、安徽等地,則主要是由於電力供應緊張,企業被迫錯峰限電。而東北拉閘限電,主要因為風電驟減,加上煤電大減,東北電力供應緊張,電網頻率跌破安全紅線,為保證電網安全運行,採取事故拉閘限電。

全國限電真正原因並沒有所謂「金融戰」,此次大規模的限電,根本原因是電力需求增長過快與供給不匹配,是短期出現的情況。

⑻ 為什麼要限電

從九月下旬開始,多個省份啟動了新一輪限電限產政策,多個企業發布停工公告,恢復時間則需要等當地政府通知。那麼,2021年為什麼到處限電?

原因一:控制產能

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我國今年的大宗商品價格都上漲了許多,尤其是像口罩、防護服生產等產業,近兩年都大賺了一筆,因此很多人看到了投資的希望,而面對未來不可預測的疫情,產能過剩很有可能發生,為此國家採取戰略性決策,引導企業們理性生產,保證國內經濟有序運轉。

原因二:居民用電需求增高

由於夏季各地用電需求量都比較高,使得我國的煤炭產能減少,進而產電量減少,本來預計到了9月底時南方地區的用電量會有所下降,但像湖南等地的氣溫,每日還持續在36度左右,每日不開空調都無法度過,這樣一來用電量更高了,加上到了10月份時南方地區天氣是轉涼了,但北方地區迎來的是開暖氣的時候,整體下來居民用電就會增加,從而出現了限電的情況。

原因三:為了環保

根據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及對國際社會的「碳中和」「碳達峰」的承諾,我國會採取減能降耗的措施,就會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而此次浙江、廣東、安徽、山東、湖南、東三省等地的限電措施就是明顯的信號,這樣一來高耗能的企業將會逐步受到限制,進而經營成本會逐步提高,能很好地引導企業轉型升級。

一般而言,如果出現用電緊張,受影響的首先是工商業用電,因為居民用電是政府和電力部門優先保障的。

⑼ 韓國為什麼要限流

整事唄。像是小米當初飢餓銷售。

⑽ 國家為什麼要限電限產

關於限電停產,原因並不復雜,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煤價漲幅過大,電力緊張
目前我國發電結構中火電發電量佔比仍然超過七成,而火電要用煤炭發電。人們可能沒有留意到,今年的煤炭價格上漲有多麼誇張。火電用的動力煤,5月份500多元一噸,夏天時800元左右,現在都1400多了。由於煤炭價格漲幅過大,一個火電廠現在每天會有幾百萬的凈虧損。而煤價今年以來一直在高位,電廠存煤也較少。電廠存煤少導致電廠發電量受限,火電廠發電虧損也打擊了其發電的積極性。這就使得電力供應出現緊張的局面。
而與此同時,國內對電力的需求仍然持續增長。以南方電網公司數據為例,今年1-7月,南方五省區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7.4%,其中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0.6%。在火力發電廠缺煤又發電積極性不高的情況下,用電量卻繼續大幅增長,用電緊張局面就不難理解了。因此全國不少供電公司都發出了節約用電、有序用電、拉閘限電的通知。
二、能耗雙控,碳中和達標壓力
電力緊張是一方面,當前席捲全國十幾個省份的限電停產主要是因為能耗雙控。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是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約束性指標之一。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2021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的目標是3%左右。而眼下,全年只剩下3個月。
2021年8月17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其中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雲南、陝西和江蘇九省不升反降,除陝西外,另外8省均列為能耗強度降低一級預警。浙江、河南、甘肅、四川、安徽、貴州、山西、黑龍江、遼寧、江西10個省上半年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進度要求,為二級預警。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地區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完成全年能耗雙控目標,特別是能耗強度降低目標任務。由此一級、二級預警省市為了完成能耗下降目標,從上到下層層落實,不斷加碼,才讓限電停產成為現實。
我國是巴黎協定的簽約國。前兩天的聯合國大會上,中國還向世界庄嚴承諾,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不再建境外煤電項目,這個信號很明確,在碳中和上中國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做全世界的表率。
三、能耗雙控對企業的影響
能耗雙控下,高能耗產品供給將持續緊張。比如雲南的黃磷、工業硅,江蘇的純鹼,內蒙古、新疆等地的電石。從限產停產的行業來看,主要是有色金屬、鋼鐵、水泥和化工等高耗能行業,限產停產會使得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以化工品為例,9月份至今,67種化工品種,48種產品同比上漲,且片鹼、環氧氯丙烷、醋酸乙酯、甲酸、丙烯酸等漲幅超20%。能耗雙控以後將成為常態,我國已向國際社會承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碳中和目標將在較長時期內成為經濟的重要變數。高耗能企業,必須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降低能耗,才能避免不被能耗雙控影響生產經營。
短期內在部分地區,能耗雙控還會影響到其他非高能耗的企業,但在電力緊張局面緩解後,能耗雙控的主要調節對象還是那些高耗能的行業企業。也許以後也會對各行業出台不同的能耗標准,超出標准後都會有限電停產等處罰措施,這也會倒逼企業同一時間,中國大力度的限電限產,竟然令美國更加難受,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由於受勞動力、集裝箱、卡車、各種原材料短缺,以及中國等海外供給的不暢等因素影響,美國供應鏈目前正面臨多重考驗,商品短缺局面或將持續到年底。
面對全球大宗原材料和能源漲價,我們現在限電限產是為了節能增效,通過優化產能增強自身競爭力,通過改善供應鏈以及成本轉嫁來釋放通脹壓力。雖然走出這一步很難,但是為了經濟更好的未來,我們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毅力才行。在這場博弈中,美方由於無法掌控全球供應鏈,自身供應鏈又遭到沖擊破壞,使其面臨非常嚴重的供應鏈危機。面對經濟這種根本性改變,美方還沒有化解之策,按照鮑威爾的話,美方現在只能適應這一新的現實。現在正處在博弈的關鍵時刻,誰能挺過這段艱難的時期,誰就能掌握未來的話語權。隨著中國國力提升,國內的變化竟能引起國際連鎖反應,這也恰恰體現了中的崛起的實力。

閱讀全文

與韓國為什麼要限電限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