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總統選舉制度的歷史
韓國總統大選交替著直接選舉制度與間接選舉制度
從1987年開始,在經歷了民主之後,制定了現行《憲法》,規定總統選舉採取直接選舉制度。從那個時候開始,韓國總統選舉才建立了健全的選舉法,朝野雙方能夠公平地展開競爭。從1948年韓國建國之後,李承晚以及朴正熙都曾夢想過實現長期執政。李承晚前總統為了能夠讓國會通過間接方式選舉自己出任總統不惜改變《憲法》。李承晚前總統雖然已經年老,但是依然保有著無窮無盡的執政慾望。先後通過「拔萃改憲」、「四捨五入改憲」以及「三選改憲」等鬧劇重新取得政權。最終,李承晚的所作為惹怒了國民,被趕下政壇,不得不流亡海外。
1960年「4·19」革命之後,韓國採取了議員內閣制度,總統作為象徵性的國家首腦沒有實際權力。當時張勉出任內閣總理。在民眾議員以及參議員共同會議上,通過間接方式選舉尹潽善出任總統。但是,第二年發生了「5·16」軍事政變,這一制度宣告終結。此後,在掌握政權的朴正熙的主導下,韓國又引入了強力的總統制度以及直接選舉制度。總統被賦予幾乎無限制的強大權力。後來朴正熙總統通過直接選舉先後戰勝了尹潽善以及金大中。但是,事實上當時的總統選舉並不是公平的游戲。情報機關比司法部及立法部門的力量都更為強大,官權與稽查政治大行其道,執政黨壟斷了情報,占據著絕對有利的地位。
直接選舉制度在遭受1969年「三選改憲」的蹂躪之後,最終由於1972年的「維新運動」被完全廢棄。「三選改憲」廢除了對於總統連任的限制,這導致朴正熙總統在3年之後宣布實行「維新運動」,從而掌握了絕對的權力。1972年開始實施的《維新憲法》通過所謂的「體育館選舉」(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代議員選舉)這一間接的方式選舉產生總統,而在所有的代議員當中有三分之一是由總統提名的。彈簧壓得越緊反彈時就越加厲害。最終,朴正熙的民眾支持率幾乎下跌到最低,其本人被心腹槍殺,「維新政權」也就此終結。
在朴正熙總統去世之後,通過武力取得政權的新軍部政權沿襲了「體育館選舉」制度。唯一不同的是,在新軍部執政時期,選舉人團代替了此前的「統一民主國民會議」來完成選舉。但是,反對勢力仍然不可能挑戰總統寶座。新軍部執政時期,總統全斗煥宣稱為了消除國民們對於長期執政的不安感將總統任期改為7年。
1985年,以國會選舉為契機新民黨成為了最大的在野黨。該黨要求修改憲法,採用直接方式選舉總統。1987年,全斗煥總統在任期結束之前試圖通過「護憲戰略」強行選舉民政黨候選人盧泰愚出任總統。但是,由於遭到了國民們強烈的反對,最終盧泰愚候選人發表了「6·29」宣言,表示將修訂憲法,在總統大選中採取直接選舉制度。
此後,朝野雙方通過協商制訂了包含有不設立副總統、總統任期為5年、總統選舉採取直接選舉制度等內容的憲法修訂案。盧泰愚總統候選人通過1987年的直選制修憲參加選舉,最終當選。當時在一盧三金(盧泰愚、金泳三、金大中、金鍾泌)的角逐中,由於兩金的單一化流產,盧泰愚得以坐收漁翁之利。
此後每過5年時間,韓國就通過直接方式選舉出一位新的總統。盧泰愚總統之後,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以及李明博分別在1993年、1998年、2003年以及2008年當選韓國總統。金泳三政權被稱為「文人政府」,作為政治改革的一環當時對於總統選舉法做了部分修改。大選日期被確定為在任總統任期最後70天以內的第一個星期四。另外無論任何黨派或者無黨派總統候選人,接受政治捐款的上限提高到了3億韓元。雖然偶爾有一些黨派提出施行總統連任制以及二元執政制度,但是直到現在,韓國總統選舉仍然採取單一5年任期的直接選舉制度。
Ⅱ 去單一化是什麼意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網路流行語的傳播呈現去單一化的基本特徵,就是只在一個方面傳播。不能夠被廣大網名知道,並且接受。或者是古怪偏離的語言。與中國文字的源頭相差甚遠等等。
Ⅲ 有什麼你去了韓國才知道的事為什麼
有很多事情去了韓國才知道有,比如說韓國的大學學費都很貴,而且很難考。韓國本地人考上韓國大學之後,可能會先出去打工,等積攢了一定的學費之後再去就讀大學。韓國的音樂教育水平非常高,在很小的時候,韓國的人就已經開始練習音樂了,他們對於音樂文化的重視就跟家常便飯一樣,難怪韓國的愛豆文化會如此出名。韓國的服裝特別便宜,東大門的衣服款式不僅漂亮,而且價格也都特別親民。但是這些衣服到了我們國內之後,價格會翻上好幾番。
韓國其實還存在很多事情大家都只有去了當地才會了解,這個國家雖然地域很小,但是有些地方還是值得學習的。比如他們的綜藝文化、服裝文化以及愛豆文化,在全世界范圍內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Ⅳ 曾經大家都愛吃的韓國料理,今天為什麼卻不紅了
餐飲業的艱難,大家有目共睹。路邊那些曾經承載我們記憶的小店一家一家關閉,而那些新開的店鋪也在苦苦支撐沒幾個月之後關門大吉。不少做過餐飲業的朋友吐槽,現在的人口味變化實在太快。
大家還記得幾年前火爆大街小巷的韓式炸雞店嗎?那時候「炸雞配啤酒」絕對是最流行的詞彙,不少人下班以後直接趕往炸雞店,就是為了和朋友一邊吃炸雞,一邊吐槽工作上的種種趣事。
Ⅳ 韓國的情況好嗎
【【國 名】 大韓民國 (Republic Of Korea)。
【面 積】 99538平方公里(2002年)。
【人 口】 4764.45萬(2002年7月),為單一民族,通用韓國語,50%以上的人口信奉佛教、基督教等宗教。
【首 都】 漢城(Seoul),人口994萬(2002年7月),占總人口的28.8%;面積605.52平方公里。
【國家元首】 總統盧武鉉(ROH MOO HYUN),2002年12月19日當選,2003年2月25日正式就任。
【簡 況】 位於亞洲大陸東北朝鮮半島的南半部。東瀕日本海,西面與中國山東省隔海相望。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0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地形多為丘陵和平原,地勢比半島北半部低。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南部地區1500毫米、中部地區1300毫米左右。
公元1世紀後,朝鮮半島一帶形成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個不同政權形式和所屬關系不同的國家。公元7世紀中葉,新羅在半島建立統一政權。公元10世紀初,高麗取代新羅。14世紀末,李氏王朝取代高麗,定國號為朝鮮。1910年8月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獲得解放。同時,蘇美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北半部和南半部。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宣告成立。歷任總統有李承晚、尹潽善、朴正熙、崔圭夏、全斗煥、盧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
【政 治】 韓實行三權分立制度。行政部門實行總統制。1998年2月,金大中就任韓國第十五屆總統,這是韓國歷史上首次以和平方式實現朝野政權更迭。新政府上台後,提出「民主和市場經濟並行發展」的政策方針,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推行改革並取得一定成效,使長期以來政經勾結、「官治金融」和大企業集團盲目擴張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但政治改革阻力較大,長期存在的地區間感情對立未能消除。聯合執政的新千年民主黨(簡稱民主黨,前身為新政治國民會議)和自由民主聯盟(簡稱自民聯)初期配合較好,通過吸收在野黨議員等方法,改變了「朝小野大」的局面,並在1998年6月的地方選舉中贏得勝利。但由於兩黨在內閣制等問題上存在根本分歧,聯合執政一直存在齟齬。終於在2001年9月因罷免統一部長官林東源問題導致聯合執政框架破裂。目前在野的大國家黨為國會內第一大黨,再現"朝小野大"局面。2001年11月8日,金大中因執政黨在國會議員補選中失利,辭去民主黨總裁職務,表示將不再涉足黨務,集中履行總統職責。
2002年是金大中執政的最後一年,也是韓大選年,韓國全年政局籠罩在選舉氣氛中,黨派斗爭激烈。金大中政府連受挫折,逐漸失去選民們的信任。5月,金因其子涉嫌腐敗案件退出民主黨。新千年民主黨在與自民聯的執政聯盟破裂後,在6月的地方自治長官選舉和8月國會補選中均遭慘敗,失去了國會多數,呈"朝小野大"局面。
2002年,金大中3次改組內閣,但仍無法挽回頹勢。金於7、8月分別提名梨花女子大學校長張裳和《每日經濟》新聞社社長張大煥為總理,均被國會否決。9月,金提名前大法官金碩洙為總理,10月5日國會表決通過。
2002年,韓國各政黨及團體為角逐總統寶座,紛紛推出總統候選人。最終參加總統選舉的有新千年民主黨盧武鉉、大國家黨李會昌、民主勞動黨權永吉、社會黨金榮圭、前總理李漢東、前安企部長張世東等6人。無黨派國會議員、2002年韓日世界盃組委會主席鄭夢准曾自組統合21黨參加選舉,在候選人單一化民意調查中敗給盧武鉉後,轉而支持盧競選,但在大選開始前一天又宣布撤回對盧的支持。12月19日,執政的新千年民主黨候選人盧武鉉在韓國大選中以50萬票的微弱優勢戰勝大國家黨候選人李會昌,當選韓國第16屆總統。
【憲 法】 1987年10月全民投票通過新憲法,1988年2月25日起生效。新憲法規定,總統享有作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力量總司令的權力,任期5年,不得連任。
【議 會】 稱國會,立法機構。第16屆國會於2000年4月13日選出,任期4年。實行一院制,共273個議席。截至2002年底,執政的新千年民主黨佔103席,在野的大國家黨為151席,自由民主聯合12席,其他政黨和無黨派人士6席,空缺1席。國會議長任期2年。第16屆議長朴寬用,2002年7月當選。
【政 府】 在金大中總統任內,先後由金鍾泌、朴泰俊、李漢東出任總理。2002年7月11日-31日張裳,8月9日-29日張大煥先後被名為代總理,均未獲國會批准。9月10日-10月4日,前韓國大法官金碩洙出任代總理,10月5日被批准為總理。盧武鉉總統就職後,韓新一屆內閣成員有:總理高建、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部長官金振杓、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尹德宏、統一部長官丁世鉉、外交通商部長官尹永寬、法務部長官康錦實、國防部長官曹永吉、行政自治部長官金斗官、科學技術部長官朴虎君、文化觀光部長官李滄東、農林部長官金泳鎮、產業資源部長官尹鎮植、情報通信部長官陳大濟、環境部長官韓明淑、保健福祉部長官金花中、勞動部長官權奇洪、女性部長官池銀姬、建設交通部長官崔鍾璨、海洋水產部長官許成寬、企劃預算處長官朴奉欽,國務調整室長李永鐸。
【網 址】 總統府:http://www.cwd.go.kr
外交部:http://www.mofat.go.kr
【行政區劃】 現有1個特別市(漢城特別市),9個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濟州道),6個廣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司法機構】 審判機構有大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包括分支法院)和家庭法院。大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院長崔鍾泳,1999年9月任職。檢察機構有大檢察廳、高等檢察廳、地方檢察廳和支廳,受法務部領導。大檢察廳是最高檢察機關,檢察總長金鈺泳,2002年11月任職。
【政 黨】
(1)新千年民主黨:簡稱民主黨,執政黨。前身為金大中於1995年9月5日成立的新政治國民會議。2001年11月金大中辭去總裁職務。代表最高委員鄭大哲。
(2)大國家黨:1997年11月21日由新韓國黨和韓國民主黨合並而成,總裁李會昌。2002年3月,李會昌為參加總統競選,辭去黨總裁職務。12月,李會昌在總統選舉中失利後,宣布退出大國家黨。現任代表最高委員朴嬉太。
(3)自由民主聯合:簡稱自民聯。1995年3月30日成立。總裁金鍾泌,代總裁李仁濟。
(4)民主國民黨:簡稱民國黨。2000年3月8日成立。代表最高委員金潤煥。
【重要人物】 盧武鉉:第16屆總統。1946年8月生於韓國釜山附近的金海。1966年畢業於釜山商業高等專科學校。1975年司法考試合格並進入司法界,1977年任大田地方法院法官。1978年從事律師職業至今。1985年發起成立"釜山民主市民協議會"並擔任常任委員。1987年擔任"爭取民主憲法國民運動"釜山本部常任執行委員長。1988年當選第13屆國會議員(民主黨籍)。1990年起歷任民主黨企劃調整室長、發言人、青年特別委員會委員長、最高委員、副總裁。1997年任新政治國民會議黨務委員、副總裁。1998年當選第15屆國會議員。2000年任海洋水產部長官。2001年任新千年民主黨常任顧問、最高委員。2002年4月成為該黨總統候選人,於12月19日當選為韓國第16屆總統,2003年2月25日就職。盧長期追隨金大中,其競選承諾和政策方針基本沿襲金大中。著有《夫人,幫幫我》,《盧武鉉所遇到的林肯》等。
朴寬用:第16屆國會議長。1938年6月生於釜山,1961年畢業於東亞大學政治系,1984年漢城大學行政研究生畢業,1991年獲漢陽大學行政碩士學位,1995年獲釜山大學名譽政治博士學位,1997年獲東亞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自1981年起,連續六次當選國會議員。歷任南北國會會談代表(1985年)、國會統一政策特別委員會委員長(1988年)、總統府秘書室長(1993年)、總統政治事務特別輔佐官(1994年)、國會統一外交安保委員長(1996年),大國家黨副總裁、代總裁等職。2002年7月當選第16屆國會議長。朴信奉天主教,喜歡圍棋。夫人鄭順子,有一子一女。
高建:國務總理。1938年1月生。1960年漢城大學政治學系畢業。1968年獲漢城大學環境學系城市規劃碩士學位。1983年至84年曾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任客座研究員和教授。1962年進入內務部工作。1973年任江原道副知事,75年任全羅南道知事。1979年任總統政務首席秘書。1980年至81年任交通部長官,1981年至82年任農林水產部長官。1985年當選第12屆國會議員。1987年任內務部長官。1988至90年任漢城市長。1994年至97年任明智大學校長。1997至98年任國務總理。1998年當選為漢城市長,2003年2月任國務總理。高擅長行政管理,為政廉潔,是韓有名的行政高官。
【經 濟】 1997年10月,韓國爆發嚴重金融危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美、日等國的緊急資金援助下,韓渡過危急關頭,並對金融、企業、公共部門和勞動市場等領域實行改革,對經濟結構作較大調整。2001年8月下旬,韓比預期提前3年還清IMF全部貸款,結束了IMF監管體制。2002年初以來,政府採取寬松貨幣政策,鼓勵信貸消費,擴大內需,同時加大吸引外資力度。韓經濟出現好轉勢頭,出口回升較快,IT產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激增。與此同時,韓國積極推進區域經濟合作,與智利草簽自由貿易協定,與日本啟動官方主導的自貿區研究機制,響應中日韓自貿可行性研究,並擬同東盟建立自貿區。
2002年經濟指標:
國民生產總值(GDP):4766億美元。
人均國民收入:10013美元
經濟增長率:6.1%
貨幣名稱:韓元
匯率:實行浮動匯率制 1美元=1275.90韓元(2002年11月4日)
通貨膨脹率:2.7%
失業率:3%
【資 源】 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鎢等,但儲藏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
【工 業】 主要生產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2002年鋼鐵產量4544萬噸,居世界第5位,韓國浦項鋼鐵公司是世界第2大鋼鐵聯合企業。2002年汽車產量320萬輛,居世界第6位。造船訂單標准貨船噸數759萬噸,比上年增加18.5%,重新成為世界第一。電子工業以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尤為迅速,手機年產量達1.2億部。近年來韓國重視IT產業,不斷加大投入,2002年韓國IT產業出口額達46.1億美元,名列世界前茅。
【農 業】 耕地面積186.3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區。農業人口約169萬。2001年稻米產量492萬噸。
【旅 游 業】 韓國風景優美,有許多文化和歷史遺產,旅遊業較發達。主要旅遊服務設施:全國有42家飯店達到國際標准,其中部分已加入國際飯店預訂系列。漢城的洲際飯店、樂天飯店、樂天世界飯店、新羅飯店、凱悅飯店、拉馬丹文藝復興飯店、希爾頓國際飯店、喜來登-華克山莊飯店、廣場飯店、瑞士大飯店和朝鮮飯店等11家飯店被列入超豪華類別。
主要旅遊點:漢城景福宮、德壽宮、昌慶宮、昌德宮、國立博物館、國立國樂院、南山塔、國立現代美術館、江華島、民俗村、板門店、慶州、濟州島、雪岳山等。
2002年訪韓外國遊客439.2萬人次,其中日本230.7萬人次,中國30.3萬人次,美國52.6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62.8億美元。
【交通運輸】 陸、海、空交通運輸均較發達。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量迅速增長。全國已建成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
鐵路 截至2002年底,鐵路總長6819公里,其中復線1028.6公里,電氣化鐵路667.5公里。
地鐵總長402公里,其中漢城287公里,釜山62.8公里,大邱27.6公里,仁川24.6公里。2002年地鐵共運送旅客25億3千萬人次。
公路 截至2002年底,公路總長913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37公里。擁有機動車1291.4萬輛,其中貨車432.6萬輛,小汽車858.8萬輛。
水運 主要是海上運輸,用於對外貿易。現有28個貿易港和22個沿岸港,2001年總吞吐量達1175萬集裝箱,居世界第6位。船舶6586艘,總噸位659.2萬噸。主要港口有:仁川、群山、木浦、釜山、浦項、濟州、麗水等。韓國水路客運也較發達,2001年客運旅客555萬人次。
空運 至2002年底,同81個國家簽有航空協定,開通國際航線135條,可飛往31個國家,80多個城市,2001年運送旅客7873萬人次。現有四個國際機場:仁川國際機場、漢城金浦機場、釜山金海機場、濟州島濟州機場。國內航線機場有:光州、大邱、蔚山、浦項、泗川、木浦、麗水、江陵和束草等。擁有飛機278架,其中客機154架,貨機24架。
【財政金融】 近年來韓國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萬億韓元):
1999 2000 2001 2002
收 入 108 133.6 144.1 158.7
支 出 121 128 136.7 135.6
差 額 -13 5.6 7.4 23.1
截至2002年底,韓國外匯儲備為1214億美元。
【對外貿易】 2002年進出口總額為3148.4億美元,居世界第13位。其中進口1520.2億美元,同比增加7.7%;出口1628.2億美元,同比增加8.2%。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經濟貿易關系,其中美國、中國、日本、東南亞為主要貿易夥伴。 近三年韓國進出口額如下(單位:億美元):
年 份 2000 2001 2002
進口額 1604.81 1411.16 1520.2
出口額 1722.68 1506.53 1628.2
順 差 117.87 95.37 108
主要進口產品有原油、煤炭、焦炭、原棉、鋁、原木、化學原漿等。主要出口產品有電子、紡織品、鋼鐵產品、化工、汽車、船舶、機械等。
【對外投資】 韓國內企業2000年對外投資36.81億美元。2001年對外投資43.82億美元。2002年對外投資44.97億美元。
【對外援助】 韓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始於六十年代,現每年通過官方開發援助形式向發展中國家提供2億美元左右援助。
【外國資本】 60年代和70年代,外國直接投資僅占資本流入的一小部分。80年代起韓國逐步放寬外商投資限制,但與其經濟規模相比,仍然偏低。金融危機爆發後,韓加大引進外資力度,2000年為156.9億美元,2001年為118.7億美元。2002年引進外資額為26.9億美元,這是自1992年以來韓吸引外資最少的一年。韓國產業資源部認為,主要原因是世界經濟不景氣以及"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影響。
【經濟團體】 大韓商工會議所 1948年7月正式成立。是韓國最大的民間經濟團體。現有正式會員企業7.8萬多家,在國內有62家分支機構。主要職能是:調查了解企業情況,向政府提出政策性意見和建議。作為民間團體,對國內生產、物價等進行統計調查;組織、領導會員企業的技工培訓和技術交流活動;負責與國外經濟團體的交流與合作;負責發放原產地證明等。會長朴容晟。
韓國貿易協會 成立於1946年。有會員企業6.5萬家。主要職能是:研究韓國的貿易政策,向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向會員企業提供各種貿易咨詢和信息服務,促進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合作,代培貿易專業人員。會長金在哲。
全國經濟人聯合會 成立於1961年。由大企業組成,現有會員企業406家。主要職能是:代表大企業向政府提出政策性意見和建議;協助會員企業加強與國際經濟組織和國外企業的聯系;研究交流經營理論和經營方法;調查研究國內外經濟動向;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組織會員企業開展各項公益事業。會長金珏中。
中小企業協同組合中央會 成立於1979年。由中小企業組成,下屬各種行業組織717個。主要職能是:代表中小企業向政府提出政策性意見和建議;通過下屬行業組織,協助、指導中小企業的發展,開展中小企業的經營研究,向會員企業提供各種信息和資料;管理、運用為防止中小企業連鎖倒閉而設立的"共濟基金";促進中小企業的專業化和保護中小企業的經營領域;管理韓國本土的國外"產業技術研修生"(勞務)業務。會長金榮洙。
韓國的主要企業集團有數十個,截至2002年4月,韓國前5大企業集團資產排名為:三星集團(72.4萬億韓元)、LG集團(54.5萬億韓元)、SK集團(46.8萬億韓元)、現代汽車(41.3萬億韓元)、韓進集團(21.6萬億韓元)。
【外國援助】 1997年12月,韓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接受570億美元貸款的協議。截至1999年9月,韓全部提前償還了其中已提供的134億美元,外債總額減為1409億美元,債權總額1413億美元,首次成為純債權國。2001年底外債總額1199億美元。2002年底外債總額為1311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為525億美元;對外債權總額為1816億美元。
【人民生活】 韓國國民生活水平較高,2002年人均國民收入10013美元。住房普及率98.3%,小汽車18.03輛/100人,固定電話47.7部/100人,行動電話58.8部/100人。個人電腦67.1部/100名。男子平均壽命72.1歲,女子平均壽命79.5歲,全體國民平均壽命75.5歲。
【軍 事】 實行普遍徵兵和招募志願兵制。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服役期為兩年半,空軍和海軍為三年。總統為三軍最高統帥。國防部長官曹永吉(2003年2月任命),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金鍾煥大將(2003年4月任命)。現有總兵力69萬,其中陸軍56萬,海軍6.7萬,空軍6.3萬,預備役304萬。2000年國防預算為13.75萬億韓元,2001年國防預算16.364萬億韓元。
美國在韓國有駐軍3.7萬人,2002年韓國為駐韓美軍分攤的駐軍費用為4.72億美元。
【文化教育】 1953年起,實行小學六年制義務教育。從1993年起普及3年初中義務教育。高等教育機構80%為私立。教育預算占政府預算的20%,佔GDP的5%。
全國各類學校(公立、私立)19124萬所,學生1195.7萬人,教師45.2萬多人。著名大學有國立漢城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梨花女子大學等。
學校(所) 學生(萬人) 教師(萬人)
幼兒園 8343 55.2 2.97
小 學 5384 413.8 14.75
初 中 2809 184.1 9.5
高中(含職高) 1995 179.6 11.4
專科大學 159 96.3 1.2
大學(含師范) 163 177.2 4.4
【新聞出版】 新聞業發達。截至2002年,共有新聞機構260家,從業人員38000人。報社60家,其中10家全國性綜合報紙,38家地方綜合報紙,7家經濟類報紙,2家外文報紙和3家體育報紙。《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韓國日報》、《大韓每日》和《京鄉新聞》為6大全國性韓文日報,除《大韓每日》外,其他報紙均屬私營。《朝鮮日報》於1920年3月5日創刊。《東亞日報》於1920年4月1日創刊。《中央日報》於1965年9月22日創刊。
通訊社:聯合通信,1980年12月19日由合同通信社和東洋通信社合並而成,1999年再合並內外通信,是韓國新聞媒體共辦的一個合作性通訊社。該通訊社在華盛頓、紐約、洛杉磯、東京、巴黎、倫敦、曼谷、布宜諾斯艾利斯、布魯塞爾、開羅、香港、莫斯科和北京設有分社,同40家外國通訊社簽有新聞交換協定或合作協議。
韓國目前有10家全國性廣播公司,另有地方廣播公司59家,有線廣播公司81家。
韓國廣播公司(KBS) 1927年開始試播,自1953年開始對外廣播,政府控股廣播公司,擁有全國性廣播網,目前用韓、英、漢、法、日等11種語言播音。電視台成立於1961年12月31日是,自1996年7月起開通兩個頻道的衛星電視節目,主要以數字信號播放。
文化廣播公司(MBC) 1961年12月開辦,擁有全國性廣播網,電視台成立於1969年8月,在各大城市有衛星轉播站。
漢城廣播公司電視台1991年12月開播。
基督教廣播公司(CBS) 1954年開辦,私營,主要播送新聞、娛樂以及教育和宗教節目。其電視節目也有一定影響。
遠東廣播電台(FEBC) 1956年12月開辦,每周播送100小時的韓、英、漢、俄語節目。
大韓民國軍隊廣播電台 建於1954年,專門為軍隊播音。
駐韓美軍廣播電台 1950年10月開始播音。同其電視台一起,專為駐韓美軍及其家屬服務,用英語全天播音。
交通廣播電台和電視台,1990年6月成立。
教育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國營,1990年12月成立。
目前,韓國共有39個電視台,其中20個是商業電視台。
電視台平日播放時間為10個半小時,假日播放時間為18個小時。
韓國自1995年起開播有線電視,發展迅速,加入有線電視收視的家庭140多萬戶。網際網路普及率較高,截至2002年底,上網人數達2627萬名,佔全國人口的55.1%。
出版業發達,注冊出版社共有19135家。2002年共出版圖書36186種,11750萬冊。雜志種類繁多,創停刊頻繁。
【南北關系】2000年,朝鮮半島南北關系取得突破性進展。金大中總統上任後,多次提出南北首腦會晤建議。3月9日,金大中總統發表「柏林宣言」,表示願對朝提供經濟援助,希南北實現和解,解決離散家屬問題,並互換特使就履行1991年南北和解合作協議開展當局對話。其後,雙方經過秘密接觸,於4月10日宣布6月中旬在平壤舉行南北首腦會晤。6月13~15日,金大中總統訪問平壤,與金正日委員長舉行首次歷史性會晤,雙方就南北統一、和解合作等達成五點協議,並發表共同宣言,主要內容為:國家統一問題應由其主人,即朝鮮民族同心協力,自主地加以解決;承認旨在實現國家統一的南方的邦聯制方案與北方的低階段聯邦制方案有共同之處,今後朝這一方向推進統一;在2000年「8·15」之際交換離散家屬、親戚訪問團,盡快解決非轉向長期囚犯等人道主義問題;通過經濟合作實現民族經濟的均衡發展,搞活社會、文化、體育、保健、環境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信任;早日舉行當局間對話,以盡快將上述協議事項付諸實施。金大中總統鄭重邀請金正日國防委員長訪問漢城,金正日委員長同意在今後適當時候訪問漢城。首腦會晤後,9月11~14日,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朝鮮亞太和平委員會委員長金容淳以金正日國防委員長特使身份訪韓。雙方在年內還舉行了四次部長級會談、一次國防部長會談、二次紅會會談和二次經濟合作工作接觸,啟動了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簽署了投資保障等四項經濟合作協議,實現了二次離散家屬會面。與此同時,2000年南北民間經濟合作取得進展。2月下旬,雙方達成民間漁業合作協議。6月28~30日,韓國現代集團名譽會長鄭周永和現代峨山會長鄭夢憲通過板門店訪朝,與朝鮮亞太和平委員會委員長金容淳會談,金正日29日在元山會見並宴請。7月26~30日,韓國三星集團副會長尹鍾龍一行訪朝,郭范基副總理和金容淳委員長會見。8月8~10日,現代峨山會長鄭夢憲通過板門店訪朝,金正日9日在平壤會見並宴請。雙方就對韓開放開城旅遊,在開城建立工業園區等達成協議。9月21日~10月3日,現代峨山會長鄭夢憲乘金剛山旅遊船訪朝,9月30日陪同金正日視察現代開發的金剛山旅遊區。2000年南北社會、體育、文化方面的交流也空前活躍。5月24~30日和5月29日~6月11日,平壤少年學生藝術團和平壤雜技團分別訪韓演出。8月18~24日,朝鮮交響樂團訪韓演出。其間21~22日,韓國交響樂團與其舉行聯合演出,金大中總統夫婦觀看演出並會見演出人員。8月5~12日,韓國新聞社長團訪朝,金正日會見、宴請並接受集體采訪。9月15日,南北雙方運動員在悉尼奧運會開幕式上高舉「朝鮮半島旗」同時入場。9月22日~28日,韓國白頭山觀光團訪朝參觀。10月2日,韓朝首次開始通過板門店交換日刊報紙。
2000年,乘現代集團游輪赴金剛山旅遊的韓國觀光客約21.3萬人次,迄今累計37.16萬人次。此外,2000年還有7280名韓國人訪朝,706名朝鮮人訪韓。據韓方統計,2000年韓國政府和韓國紅十字會等民間機構分別向朝提供了價值0.79和0.35億美元直接援助。韓政府還向朝提供了50萬噸糧食貸款,通過WFP向朝無償提供了10萬噸玉米。2000年雙方貿易額約為4.25億美元,突破歷史最高紀錄,比1999年增長27.5%。其中韓方進口1.52億美元,出口2.73億美元。
另一方面,南北緊張仍未完全消除。雙方關於黃海海上軍事分界線的分歧嚴重。12月4日,韓國防部發表的《2000年度國防白皮書》仍將朝視為「主敵」。朝發表聲明和評論予以譴責,強烈要求韓收回「主敵」論。
2001年,受其他因素影響,南北關系起伏較大。
1月29-31日,第3次南北紅十字會談在金剛山舉行。會談討論了互換第三次離散家屬訪問團、生死和住址確認、交換信件、設立會面場所、送還剩餘的非轉向長期囚等問題,並發表新聞公報。
1月31日,第4次南北軍事事務級會談在板門店南方地區舉行,以金景德准將為團長的南方代表團和以俞英哲大校為團長的北方代表團參加。
2月7-10日,南北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第1次電力合作分科會議在平壤舉行。
2月8日,第5次南北軍事事務級會談在板門店北方地區舉行。
2月21-24日,南北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臨津江水害防治分科第1次會議在平壤舉行。雙方就共同調查臨津江水害等問題達成協議。
2月26-28日,第3次南北離散家屬在漢城會面。
3月10日,韓國文化觀光部長官金漢吉一行訪問平壤,朝鮮文化相康能洙會見。
3月20日,韓國向朝鮮提供價值約1450萬美元的兒童內衣。
8月15日,韓國"2001民族共同活動本部"311名代表和26名記者乘2架包機經西海直航抵朝鮮,參加朝舉行的"光復節"紀念活動。
9月15-18日,第5次南北部長級會談在漢城舉行,以統一部長官洪淳瑛為首的南方代表團和以內閣責任參事金靈成為團長的北方代表團參加。金大中總統會見了北方代表團。雙方達成如下協議:
Ⅵ 韓國的政體是什麼
不存在啊 。韓國是總統制的。沒有皇帝,那和我們的清宮片是有個1道理.
韓國憲法與政體
憲法史
大韓民國的第一部憲法於1948年7月17日通過。 憲法由法律學家按照兩院制的議會原則起草,旨在建立以總統制為基本形式的政體。此後,大韓民國憲法先後經9次修改,最後一次修憲於1987年10月29日完成。
第一次修憲被稱為「混合修憲」,因為它是綜合執政黨與反對黨分別提出的修憲議案而進行的修改。這次修憲通過了總統直選法和實行兩院制。
1954年11月,憲法第二次被修改,允許只有大韓民國的首任總統可以無限期擔任總統。其結果導致1960年3月15日大韓民國首任總統李承晚尋求第4任總統。
第三次修憲是要建立議會體制。 第四次修憲是為懲辦那些在李承晚當政時有劣跡的官員鋪平道路。
然而,李承晚的後繼政府沒能形成政治上的一致,導致朴正熙在1961年5月發動了軍事政變。朴正熙政變成功後進行了第五次修憲。修憲由一個名為國家再建最高會議的特別委員會起草。修憲通過了司法護憲復查、立法與憲法一致性的美國式的總統體制。
為競選第三任總統開辟道路,朴正熙重新修訂了第三共和國的憲法。 1972年的第七次修憲在「韓國式民主」的旗號下產生了強權總統制體。朴正熙的「復興改革」政權在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後迅速垮台。
崔圭夏的過渡政府和被稱為「漢城之春」的爭取民主的艱苦鬥爭也因軍事政變而告終。政變領導人全斗煥成為大韓民國第11屆總統。全三。煥政府進行了第八次修憲,修憲的主要內容是總統由總統選舉團選舉產生,只能擔任一屆總統,任期為7年。
根據新憲法,全斗煥重新當選總統,下次總統選舉定於1987年舉行。第九次修憲經執政黨和反對黨合作由全民公決通過,修改內容見諸現行的憲法之中。
大韓民國第六共和國憲法恢復了總統直選制和總統任期5年而不得連任的規定,並為保護人權而設立了憲法法院。這部憲法至今仍在沿用,並已連續有兩屆政府和平地進行了政權移交。特別在1997年韓國總統大選中,反對黨總統候選人金大中獲勝,政權和平地移交給一個反對黨,這在韓國憲法史上還是第一次。
憲法
現行的憲法代表了大韓民國向全面民主化方向邁出了第一步。除了修憲的立法程序外,許多實質性的變化也令世人矚目,其中包括削弱總統的權力,加強國會權力和進一步保護人權等。特別是創立了新的獨立的憲法法院及其成功的運作,在促使韓國成為更民主,更自由的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韓民國憲法由序言,130項條款和6條補充規定組成,共分為十章:總綱、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國會、行政、法院、憲法法院、選舉管理、地方政府、經濟和修憲。
大韓民國憲法的基本准則包括:國民主權、分權、實現南北韓和平民主統一、追求國際和平與合作、以法治國和國家有提高國民福利的責任等。
憲法規定了自由民主的政治秩序。它在序言中不僅闡明大韓民國的目的是要「進一步加強基本自由與民主秩序,而且要使權力分散和以法治國制度憲法涉及到政體的重要兩點是:第一,憲法採用了由議會原則補充的總統制;第二,憲法為各政黨提供了特別的權力和保護,同時規定它們不得危害自由與民主政治秩序的義務」。
憲法第十條指出「憲法確保所有公民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國家有責任確認和確保個人擁有基本和不可侵犯的人權」。根據這一基本條款,憲法賦予了個人以公民、政治和社會權利,這也是最文明國家的准則。
其主要內容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個人自由,要求快速公正審判的權利,遷徙自由,擇業自由,隱私權,宗教信仰自由,言論和結社自由,享有諸如選舉權和擔任公職在內的從政權。
此外,國家還保證國民享有各種各樣的社會權利,如受教育權利、擇業權利、工人獨立結社權利、工人集體談判和集體行動權,以及享有健康和愉快環境權。
所有這些權利不可能毫無遺漏地寫入憲法。憲法第37條規定,公民的各種基本權利不能因憲法沒有詳盡列出而被忽視。憲法第37條規定,此種權利只能在必須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和秩序或公眾福利之時可以受到法律的限制,但自由或權利的本質不得侵犯。
憲法還明確規定了所有公民應履行的基本義務,即納稅義務,工作義務和法律規定條件下的國防義務。
現行憲法中值得注意的是設立了憲法法院,用以保護憲法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
這一獨立機構的司法權共分5個方面:裁定對總統、總理和法官的彈劾;決定解散政黨;審查立法與憲法的一致性;解決國家機關之間、國家機關與地方政府之間或地方政府之間的許可權糾紛;裁定有關憲法的伸訴。
憲法通過國家確保個人財產權,鼓勵企業與個人在經濟領域里的創造性和享有自由來實現自由市場經濟。它還規定,國家可以調整和協調經濟,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和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民主化。
修憲需要有區別於其它立法的特別程序,只有總統或國會的大多數議員可以提議修改憲法。總統必須公開修憲方案。只有在國會與全民公決一致通過的情況下,修憲才生效。國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議員贊成,全民公決須在半數以上的合法選民中有超過半數的投票贊成才算有效。
總統
大韓民國的總統是行政最高長官,是國家元首,在外交事務中代表國家。總統由全國范圍內的平等、直接和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
總統任期為5年,不得連任。總統不得連任的法律規定確保避免任何個人長期執掌國家的權力。根據憲法規定,當出現總統傷殘或死亡的情況時,總理或國務會議成員將臨時代理總統之職。
總統掌握著國家行政最高權力。根據現行政體,總統扮演著6個主要角色。
首先,總統是國家元首,在行政和對外關系中是整個國家的代表和象徵,負責接見外國的外交官;頒發嘉獎令和授勛;主持特赦儀式令。總統有義務維護叫民族獨立、領土完整、國家的連續性和維護憲法。此外,總統的特殊使命是為韓國的和平統一而奮斗。
其次,總統是最高行政氏官,有責任推行由立法機關通過的各項法律,並通過發布命令和訓令來使法律得以實施。總統全權領導國務會議、各類顧問機構和行政部門。總統有權任命大韓民國的官員,包括總理和行政部門的長官。
第三,總統是全國武裝力碌總司令,圳有J一泛的制訂軍事政策的權力,包括宣戰權。
第四,總統是具有全國性組織的主要政黨的領袖,可根據本黨派的薦舉,指派行政部門的高級官員。
第五,總統是首席外交官和外交政策決策者。總統有權簽訂條約和任命、接見和派遣外交使節,與外國簽訂和平協議。
最後,總統是主要的政策和法律的制訂者,可以向國會提出立法議案,親自或以書面形式向立法人員說明自己的觀點。總統無權解散國會,而國會卻可根據憲法利用彈劾程序使總統最終對憲法負責。
國家行政機構
根據韓國的總統體制,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並由其主持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總統單獨負責決定政府的各項重要政策。
國務總理由總統任命,但須經國會同意。作為總統的主要行政助手,國務總理在總統的領導下監督各部的工作和管理國務調整室的工作。國務總理有權參與制訂重要的國家政策,並出席國會舉行的各種會議。國務總理有權在總統授意下代表總統處理事務,並以其本人名義頒布法令。總理有權向總統建議任免國務會議成員。
國務會議成員由總統根據國務總理的推薦任命。國務會議成員有權領導和監督自己的行政部門,籌劃重要的國務,代表總統山席國會會議並說明自己的觀點。國務會議成員集體和個人僅對總統負責。
除國務會議外,總統還有兩個直接由他本人控制的部門制訂和推行國家政策,這便是監查院和國家情報院。這兩個部門的領導人由總統任命,但總統對監查院院長的任命要經國會同意。
監查院於1963年成立,負責審查中央和地方政府機關、國營企業和有關組織的帳目。 監查院還有權調查政府部門濫用職權和政府官員的瀆職行為。盡管監查院僅對總統負責,但調查結果向總統報告時也要向國會匯報。
國家情報院於1961年6月成立,最初為韓國中央情報局(KClA)。它負責搜集國內外的戰略情報,策劃並協調政府的情報和安全活動,從事反共活動。
政府改革
金大中政府執政後,新政府一直大膽地推行政府改革。政府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重新組建行政體系,用以在下一世紀滿足國民的需要,以及通過將中央政府的一些工作移交給民間組織和地方政府的辦法,建立一個小而精乾的政府。
根據行政自治部起草的改革方案,估計將在全國裁減87,500名政府部門雇員或所有地方政府30%的人員。此外,地方的國營企業也要縮減人員的規模,屆時約有數十家地方政府的附屬經濟實體將被關閉。
作為此次改革重要的第一步是,金大中政府已將部級長官的職位由33個減到27個,次官的職位由67個誠至63個。
按照企劃預算處制訂的規劃,到2002年,韓國將對政府投資興辦的19個大企業的55個下屬公司中的40個下屬公司實行私有化,被列入政府改組計劃的韓國屯信公司的下屬分公司也不例外。到2002年改革計劃完成時,韓國政府將只經營13家母公司(現為24家)和8家子公司(現為75家)。
各個領域里的改革正在認真進行。這些改革包括政府改組、國家養老金公司私有化、裁減人員和政府組織中的管理改革。
立法
國會是一院制的立法機構,立法權屬於國會。國會有國民投票選出的任期為4年的議員273人。
國民投票選出的議員占國會議員總人數的六分之五,剩餘的議員席位則在直接選舉中贏得5個或5個以上席位的政黨中按比例分配。這些政黨任命的國會議員在議會中代表全國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地方的利益,因此他們被稱為「全國選區的議員。
議員候選人必須年滿25歲。每一選區以多數票選出一位候選人。目前,國會有國民投票選出得議員席位227席,政黨間按比例分配的議員席位46席。
作為國家的立法人員,國會議員享有慣常的特權。議員在國會以外對其在國會內發表的言論和在國會內所投的票不負責任。在國會召開期間,除乇—惡昭彰的犯罪行為外,未經國會許可,不得逮捕或拘留國會議員。
議員如在國會召開之前已被逮捕或被拘留,除有罪惡昭彰的犯罪行為外,在國會的要求下,必須將其釋放。
除享有上述特權外,議員也受到一些制約。議員不能同時擔任法律所禁止的職務,也不允許濫用其地位和特權。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一些活動外,議員q以在國會外從事有酬勞的活動。但任何時候,議員都必須保持高度的誠實和正直。
國會分定期會議和特別會議兩種。根據法律規定,定期會議每年召開一次,特別會議應總統要求和國會四分之一以上的議員要求召開。定期會議的會期不超過100天,特別會議的會期不超過30天。如總統要求國會召開特別會議,則必須明確會期和說明要求開會的理由。
除憲法和法律另有明確規定外,必須有半數以上議員出席會議及所出席會議的半數以上議員投票同意,國會方能做出具有約束力的決定。若投票結果出現平局,該議案應視為被國會所拒絕。立法會議須向公眾公開,但經半數以上與會議員同意,或議長考慮到國家安全利益認為有必要時,該規定可不予考慮。
憲法賦予國會的很多職能,但其主要職能是制汀法律。其他職能包括批准國家預算、外交政策事務、對外宣戰、向國外派遣軍隊、外國軍隊在國內駐軍、監查國事、調查特別國事和彈劾。
彈劾動議必須經國會三分之一『以上議員同意提出。必須有多數議員投票同意方能批准彈劾動議。而彈劾總統的動議須經全體議員之多數同意提出,壯經全體議員三分之二以上投贊成票方能成立。
國會設議長1人,副議長2人,任期兩年。議長負責主持全體會議、代表立法機構,爿:負責監督國會的行政。副議長是議長的助手,並布議長缺席時代理議長職務。
常設委員會
國會有下述16個常沒委員會:國會指導委員會,立法與司法委員會,國家政策委員會,財經委員會,統一與外交通商委員會,國防委員會,行政與自治委員會,教育委員會,科學委員會,技術、信息與通信委員會,文化觀光委員會,農業、山林、海洋與漁業委員會,產業資源委員會、保健福祉委員會,環境與勞動委員會,建設交通委員會和情報委員會。
國會常設委員會主席從各委員會成員中選舉產生,委員會成員人數按國會規定配置。
委員會主席負責掌握程序,維持秩序並代表該委員會。各種議案和請求須交由常設委員會審查。這些委員會是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商討不同見解的主要論壇。
按現行的國會法,擁有20名議員以上的政治團體,可以組成協商團,在國會黨派協商中充當協商單位。
無黨派議員如人數超過20人可以組成單獨的協商團。各協商團指定自己的領袖和組織秘書,負責與其它協商團談判和磋商。
協商團領袖開會研究有關國會的工作事宜、全會與委員會的會議計劃和會議日程。
司法
韓國的法院共分三級,即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包括特別家庭法院和行政法院在內的地方法院。各級法院負責有關民事、刑事、行政、選舉和其他法律事務的裁決,同時監督有關不動產注冊、人口昔查登記、保證金和司法公證等方面的事務。
設在漢城的大法院對行政法令、規定和處置的合法性有最終裁決權。作為最高法庭,大法院審理關於上訴法院、地方法院和家庭法院,以及軍事法庭所作出的裁決的上訴案。
大法官由總統任命,但須經國會同意。大法院的其他法官由大法官推薦,總統任命。大法官的任期6年,不得連任,年滿70歲必須退位。大法院的其他法官任期6年,按法律規定可連選連任,但65歲必須退位。
高等法院通過行使中級上訴裁判權,審理對地方法院和家庭法院所作出的裁決的上訴案,並行使初審權受理法律規定的特殊案件。
專利法院作為一個中級受理上訴案件的司法機構審查專利局所作出的決定。大法院是裁決專利糾紛的最高法庭。
地方法院對大多數案件進行初判。漢城和以下12個城市都設有地方法院:仁川、水原、春川、大田、清州、大邱、釜山、昌原、蔚山、光州、全州和濟州。
家庭法院審理有關婚煙、少年和其他家庭案件。行政法院只受理有關行政案件。
除漢城以外的地方法院還在本地區行使行政法院的職能。除上述各類法院外,還有軍事法院。軍事法院審理武裝部隊成員及其文職雇員犯罪的案件。
憲法法院
憲法法院是在1987年成功地發起了一次民主運動後,根據現行憲法於1988年9月建立的。除大法院外,憲法的制訂者按歐洲的模式建立一個獨立的專門法院,以充分保護國民的基本權利和有效地抑制政府的權力。
憲法法院確定法律與憲法的一致性,裁決政府實體之間的許可權糾紛,判定個人提出的有關憲法的申訴,對彈劾作出最終決定,以及對解散政黨進行裁決。
憲法法院有9名法官,法官任期為6年,可連任。
該法院在漢城市內一所5層的圓頂大鋒內辦公,這所大樓曾榮獲韓國建築獎。
到1998年7月31日,該法院共審理了3,469宗案件。在包括182宗涉及法律與憲法一致性的案件在內的251宗案件中,有一例案件被宣布為違憲。上述數字表明,該法院一直在積極地捍衛憲法。
地方政府
大韓民國憲法第117條規定,「地方政府應負責處理當地居民的福利事務,管理財產,並可在法律和法規的范圍內制訂有關當地自治的規章制度」。
地方自治法自1949年通過以來,經歷了數次修改。在1961年5月16日軍事政變解散所有地方議會前,曾進行過3次地方選舉。
70和80年代的地方經濟飛速發展使許多地方政府的稅收增加,與此同時要求增加行政部門的呼聲越來越高。為有效地滿足這一要求,中央政府在80年代中期開始鼓勵開展可行性研究,並計劃恢復地方自治。自1985年開始,韓國舉行了多次公開聽證會和研討會,有關此一議題的文章和書籍也開始出現。
中央政府於1988年宣布修訂地方自治法。根據新法,漢城特別市、5個直轄市和9個道被定為高級地方政府。漢城市和直轄市的區,以及郡被指定為低級地方政府。
地方社區領導入主管各自的市、邑或面的行政事務,但法律另有規定者除外。地方行政職能包括:中央政府委託的職能;管理公共財產和設施;評估和徵收地方稅;管理各種收費、服務、商品和地方社區的其他行政事務。各級地方政府都有一個教育委員人處理與各社區的教育和文化有關的事務。
1991年3月韓國舉行了第一次地方議會選舉,選出小行政單位(小市、邑和大市的區)的地方議會。1991年6月選舉了大行政單位(大市和道)的地方議會。修改後的法律授權地方議會檢查和審計地方政府,提高了這些新機構的權力。
在1995年第一次舉行地方選舉的3年後,第二次廣泛的地方選舉於1998年6月舉行。自1998年開始,地方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目前韓國共有16個道級政府和232個低級地方政府(市級政府)。
道政府介於中央政府與市政府之間,其行政機構是小型化的中央政府行政機構。
市政府通過行政區機構向居民提供服務。每個市政府下轄數個區政府。區政府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具體負責處理選民的需求。區政府主要負責日常簡單的行政和社會服務工作。
特殊和復雜的事務由市政府直接處理。諸如有關公共安全、道路標志、防火、公立學校、訴訟和懲治等一些重大問題由中央或道政府通過其派出機構直接解決。
Ⅶ 文在寅祝賀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尹錫悅是什麼人
韓聯社10日最新消息稱,韓國總統文在寅10日同當選第20屆韓國總統的尹錫悅通電話,祝賀其贏得大選,並探討總統職務交接方案。
報道說,文在寅原計劃選舉結果出爐後隨即與當選人通話,但尹錫悅當天凌晨才確定當選,通話時間被延至當天上午。據悉,文在寅還將通過總統幕僚長俞英民和政務首秘李哲熙向尹錫悅贈送蘭花。青瓦台近期將安排文在寅與尹錫悅會面。
當地時間6時(北京時間5時)許,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完成總統選舉100%計票。根據統計,尹錫悅得票率為48.56%,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緊隨其後,得票率為47.83%,不到一個百分點的票差使得本屆大選成為韓國歷史上最膠著的一次總統選舉。
長時間以來,執政黨共同民主黨李在明和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尹錫悅兩大熱門總統候選人支持率勢均力敵。3月2日,李在明宣布與新浪潮黨總統候選人金東兗進行單一化合作。3日,尹錫悅與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合推單一候選人。
尹錫悅曾在美國《外交》雜志署名文章中稱,「構築堅固的韓美同盟就是鞏固韓國外交的中心軸」,新時代的韓中合作「應該以安保問題不能影響經濟問題的原則為基礎」。他還提出應對韓擴大部署美「薩德」系統持開放態度,以應對朝核威脅。「薩德」會成為中韓關系的轉折點。
尹錫悅曾出演《食客許英萬的白飯紀行》,在此尹錫悅曾說:民心是可怕的,一個人似乎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但只在憲法書上看到民主主義、法治主義,只想著頭腦,實際感受到後又重新看到了。
Ⅷ 單一市場是什麼
實現沒有內部邊界的一個區域,在這個區域內保證商品、人員、服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
在歐共體內部建立單一市場,實現商品、服務、人員和資本像在一個國家內部一樣的自由流動,是1957 年《羅馬條約》6個簽字國即歐共體創始國( 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和當時的西德) 創立歐共體的主要目標之一。
(8)韓國競選單一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單一市場建設
歐盟委員會2007年11月20日公布了一份內容詳盡的改革計劃,旨在深化歐盟單一市場建設。與以往側重消除各成員國之間市場障礙不同的是,這次改革將消費者擺在了首位。
根據計劃,歐盟將通過一系列立法舉措,在歐盟層面上賦予消費者更多權利,增進對消費者的保護,同時提高消費者對歐盟單一市場的信心,將消費者選擇的目光由本國拓展至整個歐盟。
例如,歐盟委員會將在下月建議進一步完善食品標識制度,讓消費者能夠根據自己的營養需要,放心大膽地享用歐盟大市場上銷售的各國食品。
此外,歐盟委員會在明年還將提出立法建議,增強對消費者合同權益的保護,並首次創立集體訴訟制度,允許全歐盟范圍內的消費者聯合起來,向同一家有侵權行為的企業索賠。
與此同時,加強歐盟市場上醫葯用品監控的新舉措也在積極醞釀中。
Ⅸ 李會昌的韓政治家
出生地黃海
本貫全州
身高體重 163cm, 65kg
學歷 京畿高中,首爾大學法學系
兵役曾在空軍任法務官(大尉)
家庭關系 夫人韓仁玉,2子1女
宗教 天主教 1957年 首爾大學法學系畢業 通過司法考試(第8屆)
1981~1986年 任大法官
1988~1989年 任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委員長
1993年 任監察院長
1993~1994年 任國務總理
1996年 第15屆國會議員(新韓國黨)
1997年 新韓國黨總統候選人
2000年 第16屆國會議員(大國家黨)
2002年 大國家黨總統候選人
2007年 宣布退出大國家黨,單獨參加總統競選 李會昌踏入政治界主要憑借曾擔任大法官、中央選舉管理委員長和監察院長等經歷,樹立了清廉和改革的嶄新形象,其堅持法律和原則以及剛直不阿的個性獲得了國民的支持。
1993年,李會昌被當時的總統金泳三任命為國務總理。在任職總理時期,他凡事秉公處理,甚得民心。李會昌正式涉足政治界的時間應該是在1996年,當時他抱著繼金泳三總統之後接掌大權的決心,加入了新韓國黨。在第15屆國會議員選舉時期,李會昌擔任新韓國黨中央選舉對策委員會委員長一職,成為黨內核心人物。
然而大選之路卻是李會昌未能想像的崎嶇難行。在1997年新韓國黨總統候選人競選中,李會昌擊敗了李仁濟,被選為該黨的總統候選人。李仁濟表示對這一結果無法接受,他在金泳三總統的支持下創立了國民新黨,宣布單獨出馬參加總統競選。
那年總統選舉的結果是,李會昌獲得900多萬張選票,與最終當選總統的金大中僅相差37多萬張選票。李會昌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李仁濟獲得500萬張選票,分散了李會昌的選票;李會昌的貴族形象引起部分選民的反感。此外,金大中和金鍾泌聯合成立了所謂的「DJP聯合」。
李會昌首次參加總統選舉雖然失敗,但是他卻鞏固了在黨內的地位。於是,李會昌決定卷土重來,再次參加2002年第16屆總統競選。在2002年的大選中,李會昌一直處於有利地位,支持率遙遙領先於盧武鉉,似乎勝利在望。
關鍵時刻,所謂的「兵風」(李會昌的兒子被懷疑曾利用非法手段逃避服兵役)絆住了李會昌的邁向總統寶位的步伐,而盧武鉉和國民統合21候選人鄭夢准最終實現候選人單一化,致使李會昌再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第二次落選後,李會昌在記者招待會上含淚宣布退出政壇,從此不再過問政治。之後,大國家黨在第16屆總統選舉期間動用非法資金進行競選活動的問題成為各大新聞媒體集中報道的焦點,這也使得李會昌領導的大國家黨蒙上了腐敗的陰影,並導致大國家黨在以後的競選中處於不利地位。
2007年1月1日,李會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不再參加總統競選,但是在大國家黨進行黨內總統候選人競選之後,卻又宣布退出大國家黨單獨參加總統競選。這使得人們在對李會昌所作的評價中,除守舊和腐敗之外,現在又加上了一個不守信。
「結束左派政權」是李會昌打出的口號。他認為,左派政權使國家整體動搖、國民生活更加艱辛,因此人們渴望政權交替。
Ⅹ 韓國的禮節
韓國人崇尚儒教,尊重長者,長者進屋時大家都要起立,和長者談話時要摘去墨鏡。
韓國人見面時的傳統禮節是鞠躬。男人之間見面打招呼互相鞠躬並握手,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
在韓國,如有人邀請你到家吃飯或赴宴,你應該帶小禮品。送禮不宜送香煙。酒是送韓國男人最好的禮品,但不能送酒給婦女,除非你說清楚這酒是送給她丈夫的。韓國男性多喜歡名牌紡織品、領帶、打火機,電動剃須刀等。女性喜歡化妝品、提包、手套、圍巾等物品和廚房裡用的調料。孩子則喜歡食品。
席間敬酒時,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後鞠躬致祝辭,最後再倒酒,且要一連三杯。敬酒人應把自己的酒杯舉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對方的杯身。敬完酒後再鞠個躬才能離開。做客時,主人不會讓你參觀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處逛。
與年長者同坐的,坐姿要端正。席地盤腿而坐或跪坐在自己的腳底板上,無論是誰,絕對不能把雙腿伸直或叉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或侮辱人。未徵得同意前,不能在上級、長輩面前抽煙。在大街上吃東西被認為是粗魯的。
照相在韓國受到嚴格限制,軍事設施、機場、水庫、地鐵、國立博物館以及娛樂場所都是禁照對象,在空中和高層建築拍照也都在被禁之列。
韓國人禮節
--------------------------------------------------------------------------------
韓國人的禮節很復雜, 尊敬老人被為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你的事業夥伴年齡比你大, 那麼在他面前盤腿坐或抽煙可能視為失禮. 手在口袋裡或談話時正視
對方也被認為沒有禮貌, 與人見面握手時也要把頭稍微低下為好.
對你勸食, 飲料時最好不要以下子拒絕. 吃飲食時僅有誠意, 不要矢態. 如果客人把飲食剩下, 韓國
人會誤解為飲食口味不好.
吃泡菜或其他飲食時要盡量對飲食做一些得體的評價. 另外, 韓國人不習慣在別人而前論金錢
韓國人禮節
--------------------------------------------------------------------------------
韓國人的禮節很復雜, 尊敬老人被為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你的事業夥伴年齡比你大, 那麼在他面前盤腿坐或抽煙可能視為失禮. 手在口袋裡或談話時正視
對方也被認為沒有禮貌, 與人見面握手時也要把頭稍微低下為好.
對你勸食, 飲料時最好不要以下子拒絕. 吃飲食時僅有誠意, 不要矢態. 如果客人把飲食剩下, 韓國
人會誤解為飲食口味不好.
吃泡菜或其他飲食時要盡量對飲食做一些得體的評價. 另外, 韓國人不習慣在別人而前論金錢
韓國是單一的朝鮮民族,通用朝鮮語(亦稱韓國語),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多種宗教,風俗習慣獨特而有趣。
韓國人待客十分重視禮節,男性見面要相互鞠躬,熱情握手,並道「您好」。異性之間一般不握手,通過鞠躬、點頭、微笑、道安表示問候。分別時,握手說「再見」,若客人同自己一道離開便對客人說「您好好走」,若客人不離開則對客人說「您好好在這兒」。進門或出席某種場所,要請客人、長輩先行;用餐,請客人、長輩先入席;與客人或長輩遞接東西,要先鞠躬,然後再伸雙手。
同韓國朋友約會,要事先聯系,盡管韓國人對客人不苛求准時,但他們自己是嚴格遵守時間的,因而客人也應守時,以表示對主人的尊敬。到韓國人家裡作客,最好送一束鮮花或者一些小禮物,見面時雙手遞給主人,感謝主人的盛情接待。進入韓國朋友家裡,須事先脫掉鞋子,交談時,說話要細語輕言,不可大聲說笑,女性發笑時用手遮掩住嘴,不要當著眾人的面擤鼻涕,吸煙要向主人打招呼,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不懂禮節。 韓國人接待經貿業務方面的客人,多在飯店或酒吧舉行宴請,而且多以西餐招待。非業務交往,多在家中請客吃飯,用傳統膳食招待。韓國人愛吃辣味,主食副食里常常少不了辣椒和大蒜。主食以大米和麵食為主,最喜愛的傳統麵食是辣椒面和冷麵。韓國人製作冷麵的面條是用蕎麥面做的,湯里放入大量辣椒、牛肉片和蘋果片等,而且要冰鎮,吃起來清涼爽口,但過一會就會周身發熱。副食中的名菜有生魚片、烤牛肉、干燒桂魚、脆皮乳豬、油泡蝦仁、脆皮炸雞、爽口牛九、軟炸子雞、冷拼盤等。韓國人每頓飯要有一碟酸辣菜,尤以酸辣白菜最為爽口。在正式宴會上,第一道菜是用九折板盛有九種不同食物送上來,其中必須有火鍋,隨後再上其他的菜;在家中請客,所有的菜一次性上齊。 吃飯時,主人總要請客人品嘗傳統飲料——低度的濁酒和清酒,濁酒亦稱農酒,昔日是農家自釀酒,製作簡單,歷史悠久,將糧食搗碎下酒麴發酵而成,酒色混濁,但酒精度低,清涼宜人,健胃提神,各商店有售。對於不飲酒的客人,主人多用柿餅汁招待。柿餅汁是一種傳統清涼飲料,把柿餅(亦可用梨、桃、桔、石榴等果品)、桂皮粉、松仁、蜂蜜、生薑放在冰中煮沸,待涼後濾去渣皮即可,味道甜辣清涼,家人逢年過節飲用,平時用來招待客人。有的人家還用油煎餅、松餅、油蜜果等傳統食品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此外,韓國擁有許多西餐館和日本餐館,漢堡包、炸雞、熱狗等快餐食品受到人們歡迎,使韓國人以魚、蔬菜和米飯為主的傳統膳食結構趨向方便化、快捷化和多樣化。在韓國沒有收取小費的習慣,客人進餐、購物、住賓館等不必送小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