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留學該怎麼找工作 做什麼工作
一般找工作無非就三種方法,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在網上投簡歷,先把簡歷做好,然後在對應的網站上選擇自己的工作,然後投取簡歷,最後等待面試機會。第二種就是去招聘會或者是人才市場,或者直接去大街上看下有沒有店面招聘,直接面試。最後一種就是親朋好友介紹工作,所以沒有找不到的工作,只有自己肯不肯努力和想工作了。
Ⅱ 中國人在韓國都做什麼工作怎樣找工作
有汽車電子,鑄造,包裝,印刷,壓力,工地,造船廠,服務員,等等很多會。
有通過勞動部介紹的,還有通過中介介紹的,在就是在網上自己報名的。
Ⅲ 在韓國怎樣找工作
首先,想要了解簽證種類,你可以搜「韓國駐北京大使館」,「韓國駐武漢大使館」等使館的網站上有關於簽證詳細的介紹。
其次,來韓國工作的幾條途徑:1. 申請D-2簽證來韓國上本科或研究生,讀完之後可以直接在韓國找工作。單位認為你是可以留得住的人才,一般都會給你換工作簽證。D-10簽證是留學生畢業後申請的求職簽證,給留學生提供的求職機會,一般人不能申請。2. 如果你是女性,你可以嫁給韓國人,轉成移民女性身份,申請來韓國,是F簽證。這種簽證就業相對容易,社會保障相對多。如果你生了孩子,就會得到政府更多幫助。3. 畢業後在國內找到和韓國有關的工作,以後有機會被派駐到韓國來。但這種機會很少。大部分都是韓國公司派員工去中國。4. 如果大學上的是對外漢語專業,可以畢業後申請赴韓講師,來韓國教中文,有專門辦赴韓講師的機構。不過這種情況比較限制專業。
因為韓國不是移民國家,所以有諸多簽證種類限制,本人在韓國已經6年了,就是第一種方式申請過來留在這里工作的。當然我的最初目的不是來韓國工作,只是為了出國學習而已。但是你只要在這邊學習足夠優秀,一般都有很多機會。資本主義國家,只要自己有本事一般都能混的不錯。這些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哦,沒有任何復制。純屬個人經驗之談,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我在韓國找工作會難嗎 韓國首爾的生活水準會高嗎
會很難,華人在外國基本不太受歡迎。
首爾生生活水準相當低別看韓國掙的多但消費更多一般人家就是一盤辣白菜一碗米飯根本沒有肉。
我朋友從韓國回來第一句話就是我要吃肉!⊙﹏⊙b
Ⅳ 韓國留學回來或者是在韓國好不好找工作呀
這個想法好。如果能去成那更好。在韓國只要不鬧事,和韓國人還是很好處的。而且,韓國的錢真是太好賺了。更重要的是,能學到韓國語。增加見識。在韓國,合法不合法的中國人共有40萬。
韓國是從2000年開始接受中國自費留學生的。在此之前,中韓學生多以校際交流的方式公派。短短5年,赴韓自費留學生的數量逐年增長。目前在韓國的1.8萬國際學生中,中國學生佔了一半還多。從2004年開始,中國每年都有1000多人赴韓留學,年遞增速度達到25%。
就業方便
由於中韓兩國在經濟、文化領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就業機會。韓國公司在中國投資建廠時,大力提倡人才本地化,需要大量懂韓語、有留韓背景並熟悉國內市場運作的人才。同時,中國企業也紛紛在韓國投資,都需要大量懂韓語、懂技術的人員。
據有關方面估算,目前韓資企業給中國當地人創造了110萬到120萬人的就業機會,韓語人才自然是他們的首選,工資的起點一般在3000元人民幣/月。至於那些畢業後在韓國工作的中國學生,普遍年薪平均在15萬元人民幣左右。
費用低廉
一般來說,留學韓國的費用(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為每年大約5萬—8萬元人民幣,只有留學歐美年費用的1/4。此外,理工科碩士大部分是免學費的。
韓國大學分為國立、公立和私立3種。私立大學辦學質量最高,學費也最貴。國立大學的學費最為便宜,一般本科生1年的學費在2萬元人民幣左右,研究生1年學費大約2.5萬元人民幣。國立大學的宿舍費用也很便宜,如果在學校用餐,他們對國際學生打包優惠,不算假期,1年食宿費用為1.2萬元人民幣。就專業而言,醫科和藝術類專業的學費往往高出20%。
為了吸引優秀的中國學生前來就讀,韓國各大學推出了一系列專門針對中國學生的「照顧」政策,設置了多種多樣的獎學金種類,以減免學費的形式發給學生,獎學金的數額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定。部分學院還為攻讀研究生以上課程的中國學生提供100%的獎學金。
韓國政府鼓勵學生勤工儉學,並支持研究生在學校做助教或者研究助理獲取一定的報酬。韓國大學每年有5個月的假期,假期打工的收入足可以支付一年留學的費用。
輕松融入
近年,漢語在韓國也掀起了熱浪,漢語教師供不應求,許多留學生兼職做中文家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打工選擇。但是為了保障留學生的學習,語言進修的前半年是不允許打工的。
韓國是中國的近鄰,文化淵源相同,除語言外,中國學生到那裡幾乎沒有不適應的地方。加上韓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年輕人的國家,有年輕人喜歡的各種場所和設施,非常「好玩兒」。所以,留學生們能很快適應韓國的生活,並融入到當地的文化氛圍當中去。
政策支持
不久前,韓國政府公布了其吸引優秀留學生的「留學韓國的計劃」,計劃到2010年,使目前的留學生人數增加兩倍,達到5萬名。對中國學生的期望值是:到2010年,希望吸引2.5萬名中國留學生。同時韓國政府將採取四大舉措:擴大面向外國學生的政府獎學金計劃,獎學金項目總數將從目前的55個增至75個;韓國政府、大學和企業之間將開展合作,為外國留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韓國教育部將在中國、越南、菲律賓等亞洲國家設立韓國教育機構,提供留學前培訓,政府將資助為外國人開設的講座和韓國語培訓課程;韓國教育部將開辟專門的網站,提供教育、文化方面的信息,方便有意留學者查詢。
需過「韓語」關
韓國的教育體制採用寬進嚴出的政策,在中國接受過12年教育,也就是說,只要是高中或中專、職高畢業的學生,不需要高考成績就可以申請韓國的大學。外國留學生進入韓國大學,只需要通過韓國語能力測試(KPT)的4級認證和大學的面試。選擇韓國的名校時則應該達到韓國語5級水平,留學生大都會選擇到韓國去學習語言,一般在韓國經過一年的語言學習,85%的學生能夠達到大學的入學要求.
一般來說,韓國語學院的學費在80-150萬韓元一個學期,一年4個學期,也就是說,大概25000-50000左右不等。大多數都在100萬韓元上下。
在漢城生活費約在4-5萬一年,這個可以保證生活了。
在地方,5、6萬的總費用也可以。
所以,具體要多少錢就要看你選擇的學校,城市了。
語言生是不許打工的,當然遵守法規的人也沒幾個。
生活費4000元左右一個月
韓國的副食品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所以吃會很貴。
如在學校食宿的話一學期是55萬的費用一日三餐.宿舍是2人或4人一個房間一般都是學生公寓
Ⅵ 韓國好找工作嗎
韓國排外很嚴重,很看不起中國人的,蔑稱為「掌櫃」;而且韓國雖然和中國同屬儒家文化圈,但超過一半人都信基督,文化氛圍和中國差別較大。
韓國工作機會也沒那麼大,近幾年來就業率連續低迷,大財團把持一切,中小企業沒多少成本機會,去年的朴槿惠下台雖然是受了親信牽連,但未嘗沒有失業率等原因在裡面。
連韓國人自己的就業都難,更何況中國人去韓國,而且最近一年多來的因「薩德事件」影響,中韓經濟遇冷,兩國民間交流更是幾近停滯,現今還去那邊找工作,那真的是自尋死路了!
Ⅶ 去完韓國留學回來,找工作的前景怎麼樣,工資高嗎
主要看學生的個人能力,如果能力夠強留在韓國的機會也比較大,如果能夠留下來,韓國的基本工資不低每月1萬RMB。
Ⅷ 一個女孩子去韓國。能找到工作嗎不會韓語,不會英語好找工作嗎
這種情況很難找到工作的,最起碼要會一口流利的韓語,不然不要說找工作了,生存下去都難。
Ⅸ 去韓國找工作好找嗎
好找,隨便去一個工地都有很多中國人,想找工廠飯店的工作去當地中國食品店,老闆接觸的中國人多一般都會幫到你的,要不你現在加幾個中國人在韓國的QQ群,里邊很多人也給找工作有的收點錢也就是2-3天工資,不過你怎麼去呀,勞務的不用自己找活,別的渠道去的不允許打工,你在那邊還沒有朋友。
Ⅹ 請問中國人在韓國都做什麼工作怎樣找工作
1.
有汽車電子,鑄造,包裝,印刷,壓力,工地,造船廠,服務員,等等很多會。
2.
有通過勞動部介紹的,還有通過中介介紹的,在就是在網上自己報名的。
簡介:
1.
找工作,是指通過招聘會,網路,報紙,展板,人才市場等地方查找招聘信息,然後去相關公司面試的過程。
2.
「找工作」,時下最流行的就是找工作,招人才,用你才是硬道理!
毋容置疑,每個人都需要工作,但工作怎麼來?那就需要找,而找則分為找上門,或者是被找上門。所以找工作、招人才,一定是用你才是硬道理。
途徑:
1.
審視自己的情況和喜好,包括學歷、工作經驗、興趣愛好、優缺點、未來三至五年想要達到的狀態等等。
2.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鎖定一部分職位,縮小選擇范圍。比如有些人會鎖定市場類、銷售類、拓展類,有些人則會鎖定行政類、人事類、文書類等等。
3.
針對職位進行簡歷製作,不需要多花哨,但是要盡量針對職位將自身優點突出。比如銷售類要突出自己的溝通長處、抗壓能力等。
4.
拓展應聘渠道。包括網路、報紙、招聘會、熟人推薦、學校推薦、一覽職通車、宣講會、獵頭等等,給自己更多的機會。
面試准備:
1.
最好事先了解企業及應聘崗位的具體情況。
2.
注重應聘當天的衣著打扮,最好是職業裝,女士淡妝比較適宜。
3.
帶好完整簡歷一份、各類證明復印件各一份、水筆一支。
4.
在家裡預先設置一些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提前想好答案。
5.
進行面試。對HR實事求是,對各類問題都要認真對待,展現最好的一面。
6.
即便是失敗,也要調節好心態,因為這是雙向選擇,對方在選擇你,你也在選擇對方。比如你在很多餐館之間選擇了A,但是不代表B就是一家差的餐館,可能是A比較符合你當時用餐的心理。同樣道理,某一家公司不選擇你,不代表你就是不好的,只是暫時不適合而已。
7.
回家總結經驗,持續學習。其實找工作也很有意思,可以快速了解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