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成皇後》為什麼會被屏蔽
本報訊 5月24日開始,去年創下韓國收視奇跡的大型韓劇《明成皇後》在央視CCTV-8電視劇頻道的「海外劇場」熱播。但6月19日,當該劇播完第48集之後,便戛然而止,次日便從熒屏上消失了。該劇在韓國播出時曾創下50%的奇高收視,在內地熱播時取得了10%的收視份額,在晚間23時後的這一時段,屬於難得的高收視,現在卻被中途停播。這一奇怪的現象被某媒體懷疑是「緊急叫停」!更言之鑿鑿地指出,原因是配音中的「港台腔」讓觀眾無法適應,央視才不得不緊急調整檔期,讓該劇臨時下馬。
為什麼一部120集的電視劇才播出48集就暫時停播?為什麼堂堂中央電視台播出的配音版劇集也會帶有「港台腔」?境外劇配音有港台腔是否也涉嫌違反廣電總局前不久頒發的「嚴禁主持人說港台腔」的禁令?針對這一熱點話題,本報記者采訪了有關方面。其中廣電總局迴避了「譯製片能否帶港台腔」這個問題,而央視國際部的秦明新主任否認《明成皇後》因港台腔臨時下馬,解釋只是將全劇分為三部播出。
■當事人反應
廣電總局:避談「譯製片能否帶港台腔」
對於《明成皇後》因為港台腔而作出的配音調整,是否與廣電總局的「主持人禁說港台腔」的規定有關?是來自觀眾方面的投訴壓力還是受到廣電總局的警告?對此,記者又打電話采訪了廣電總局。
提起《明成皇後》突然停播一事,廣電總局電視劇司的王副司長先是很驚訝,沉思了一會,他慎重地說:「我還沒說聽這件事,也沒看到這部劇。停播的話,可能是央視自己內部的決定吧。」至於電視劇譯製片配音含帶港台腔,性質是否與「主持人禁說港台腔」類似?王副司長則推說禁令是廣電總局總編室下達的,讓記者去問總編室。總編室一位工作人員聽到記者問這個敏感問題,則以「我們不接受電話采訪」為由拒絕回答。
央視國際部:並非因「港台腔」被叫停
據報道,「《明成皇後》在播出期間,因為『港台腔』的問題受到觀眾投訴。央視由於要對《明成皇後》其餘部分重新進行普通話配音,通過集中配音,保證全劇整體感和連續性。需要時間做保證,所以至今,央視尚未確定第二部的播出時間」。
但昨日該劇引進方央視國際部的秦明新主任否認了這種說法,並針對停播這一奇怪現象進行了解釋。
停播早在計劃之內
記者(以下簡稱「記」):有報道說《明成皇後》因為「港台腔」的問題而被緊急叫停,有這回事嗎?
秦主任(以下簡稱「秦」):不存在緊急叫停這個問題。我看過了《南京日報》的那篇報道,報道中很大部分是那位媒體記者的臆想,我不知道他的消息是從哪裡來的。沒有人緊急叫停,《明成皇後》停播早在我們的計劃之內。
記:那為什麼要中途停播呢?
秦:我們覺得這部電視劇篇幅太長了,節奏也太緩慢了。為了照顧觀眾的不同口味,所以我們打算在中間插播幾部節奏比較輕快的歐美片。
停播不是收視的原因
記:報道中說,該劇存在「港台腔」問題,你怎麼看呢?
秦:我不覺得該劇有嚴重的「港台腔」問題,以前我們也引進過新加坡、香港的電視劇,並沒有存在過這個問題。
記:有消息說,「央視收到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觀眾的抗議信件及電話,及時聽取了觀眾的意見,針對觀眾反映不太習慣台灣版配音問題,緊急召集該台專業配音演員重新為該劇配音」。主要是哪些地區的抗議比較多?
秦:我沒有收到一封抗議信!其實在該劇上映第二個星期後,央視就已經對該劇的剩下集數進行了重新配音,(6月4日以後嗎?)是呀,是為了照顧全國各地觀眾的收視習慣。
記:既然不是觀眾反映,是否受到了廣電總局關於「不準有港台腔」規定的影響呢?
秦:沒有。該規定是針對主持人而言的,它是不準主持人刻意模仿「港台腔」,對電視劇並沒有影響。其實我們對該劇重新配音,是為了照顧大部分觀眾的收視習慣。
記:觀眾反映有「港台腔」是因為引進了台灣的版本嗎?是為了節約成本嗎?
秦:不是,我們引進的是韓國原版。韓國在把這個電視劇賣給我們的時,就已經連同中文版權也賣給了我們了。我們經過研究覺得他的中文翻譯挺到位的,所以就決定播放它的中文版。
記:暫停播出的原因,是否想對前48集收視率進行分析後再有目的地調整第二部?
秦:我們在引進該劇時,就進行了深度加工,以契合觀眾的口味,現在收視已經很好,有10%的市場份額,我們很滿意了。不是收視的原因。
記:第二部有多少集呢?
秦:有30多集。
記:那這樣看來,該劇引進中國後不是刪減了許多集嗎?
秦:當然不是,我們還有第三部呢。第三部大概有10多集,正在配音和編輯中。這兩部可能會連著一起播。
《明成皇後》分三部播出
記:第二部何時播出呢?
秦:現在還沒有確定。現在這個檔期播出的是一部義大利劇《完美爸爸》,總共有12集。之後還會播出幾部歐美短劇,然後才會考慮續播《明成皇後》。
記:我們知道,《明成皇後》在韓國就是一部一部分開播出的,但國內引進時該劇已經全部拍完,這樣斷斷續續地播出中國觀眾能適應嗎,不怕對第二部的收視造成影響嗎?
秦:不會。因為23時到0:40分這個時間段的觀眾群比較穩定。我相信喜歡《明成皇後》的觀眾還是會堅持看下去,而且也會有新的觀眾加進來。
■觀眾反應
廣州觀眾陸小姐:不覺得有什麼「港台腔」
我是斷斷續續看《明成皇後》的,從明成皇後成年後的那集看起。以前央視這么晚的劇場,我是不看的,但聽說《明成皇後》很火,才看了。挺好的呀,不覺得有什麼港台腔,可能以前看了太多韓劇都是這個調調吧。後來幾集也發現配音變了,但也是慢慢地,帶著拖腔,可能是為了尊重韓語的規律。
廣州某電視工作者:
應該不要在乎「港台腔」
我覺得電視劇配音應該不要在乎什麼有沒有港台腔。就像以前中國人配外國大片也帶著洋腔,一聽就是喬榛、童自榮等人的聲音,大家反而很接受。不過我從專業角度來看,作為央視,應該塑造國家台的形象,要麼沒有配音只看字幕,要麼就應該倡導標準的普通話。
北京一少女觀眾:
停一下調整節奏也好
央視老愛這么晚播韓劇,害得我每天白天得先睡覺,晚上才看得上。《明成皇後》我看了4集,片子節奏太慢,難怪可以演100多集!停一下調整調整節奏也好。
■事後安排
《明成皇後》高收視有高招
據該片引進方負責人、央視國際部的秦主任介紹,《明成皇後》第二部播出時間現在還沒有確定。現在這個檔期播出的是一部義大利劇《完美爸爸》,總共有12集,之後還會播出同幾部歐美短劇,然後才會考慮續播《明成皇後》。而第三部大概有10多集,這兩部可能會連著一起播。這部劇停播後會否擔心觀眾減弱對該劇的興趣,秦主任解釋該劇自有吸引之處:
高招一:打破韓劇的兒女情長
恢弘的歷史畫卷、辛酸的坎坷人生、險惡的宮廷傾軋……這不是一般中國觀眾心目中的韓劇架構。一般的韓劇,往往大玩都市言情,一對對倩男靚女浪漫的愛情故事裡沉沉浮浮,抓住觀眾的心。但百集韓國電視連續劇《明成皇後》則是罕見的大型歷史劇,它以十九世紀後半葉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政治事件為背景,細致、深入地講述了李氏王朝最後一位皇後的曲折人生經歷。走入深宮內院的女人上演的是紅顏薄命的凄艷悲劇還是改寫歷史舞台的故事?朝鮮國末代王朝的故事與中國宮廷戲有著異曲同工之效,無怪乎吸引了中國觀眾的眼球。
高招二:李美妍影後演技逼人
劇中明成皇後的扮演者李美妍的出色表演是抓住觀眾心的一大法寶。她是韓國當紅明星,曾經在《錯愛雙魚座》、《純美的相遇》等片中出演女主角,並且憑借《中毒》一片榮登韓國影後的寶座,與《明成皇後》中出演大院君的韓國影帝級人物柳東根的對手戲相得益彰,把身處宮廷的復雜人生演繹得扣人心弦。
② 關於韓國電影《明成皇後》的老問題
帝王比首相多的是頭上沉重的王冠和底下不動的寶座;首相比帝王好的是先進的科技與優良的武器。帝王在首相面前只有任人宰割羅,韓國人能正視自己的歷史還是有希望的。
③ 明成皇後是個怎麼樣的歷史人物
明成皇後(1851年—1895年),朝鮮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本名閔茲映,本貫驪興閔氏。明成皇後生前並不是「皇後」,而是大清帝國屬國——朝鮮國的王妃(藩屬國君主的正妻只能稱「妃」),其最高頭銜也是1895年1月所封的「王後」(當時高宗的稱號晉升為「大君主」,王妃也隨之升為「王後」),因此歷史上通稱為「閔妃」。她是朝鮮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19世紀末朝鮮的實際統治者。
閔妃是僉正閔致祿之女,1866年被冊封為朝鮮王妃。當時朝鮮高宗的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攝政,一味採取閉關鎖國路線。而後閔妃鼓勵高宗採取開化政策並引入日本勢力,在朝野扶植親信,任用親族出任要職,排斥大院君勢力。閔妃在與大院君爭權的過程之中與親日的開化派勢力漸行漸遠,偏向親華,多次利用清朝勢力掃除政敵以求掌權。
至甲午戰爭(韓國稱:清日戰爭)日本戰勝中國之後,遭親日開化派奪權而失勢的閔妃欲轉與俄羅斯合作對抗日本,因而引發1895年10月8日的「乙未事變」,日本公使三浦梧樓策劃日本浪人及亂軍入侵景福宮,於乾清宮殺害閔妃,焚毀其遺體,並脅迫高宗廢她為庶人,直至兩年後1897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稱皇帝,才將閔妃復位並追謚為「明成皇後」,厚葬於漢城東郊清涼里的洪陵(後遷往金谷洞)。由於明成皇後早期主張開放、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故深受後世韓國人民的尊崇。
④ 韓劇《明成皇後》和中國的宮斗片有什麼不同
關於《明成皇後》是否忠實於歷史的問題,央視文藝中心國際部副主任秦明新介紹,在引進時他們曾經就一些歷史問題咨詢過有關專家,劇中的主要人物像皇帝高宗、明成皇後、大院君等朝鮮歷史上確有其人,主要事件也和歷史吻合。而對照《中國大網路全書》,也發現劇中一些事件都有歷史記載,而像明成皇後請清朝出兵趕跑大院君等也是和史實相符的。
《明成皇後》籌備期長達1年,整整拍了1年半才殺青,一場小皇後入宮的戲,劇組就特地來到真正的韓國古代皇宮——景福宮拍攝,這和中國現在的古裝劇都是造景拍攝形成鮮明的對比。據陳偉明的估算,《明成皇後》每集的成本應該在200萬人民幣左右,而中國拍攝比較精良的同類電視劇一般每集成本只有60萬元左右。
⑤ 怎麼看待明成皇後
明成皇後
歷史上的明成皇後
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明成太皇後(1851—1895)本名閔紫英,驪興人。她是李氏朝鮮高宗的王妃,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朝鮮歷史中女性掌權的延續。
1851年(辛亥年,哲宗二年)陰歷九月廿五生於驪州近東面蟾樂里,是僉正贈領議政驪城府院君純簡公閔致祿的女兒。1866年(丙寅年)十六歲入宮,並冊封為王妃,是為閔妃,行嘉禮於漢陽的雲峴宮(興宣大院君第)。
本圖片據稱為明成皇後照片,真實性待考。
閔妃為朝鮮高宗之王妃,朝鮮純宗之母。高宗幼時即位,其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是應攝政,一味採取閉關鎖國路線。而後閔妃鼓勵高宗採取開化政策並引入日本勢力,在朝野扶植親信,推舉親族出任要職,排斥大院君勢力,兩派互斗不斷,導致朝鮮黨爭激烈,政權更迭動盪。過程之中閔妃與親日之改革開化派勢力漸行漸遠,偏向親華,多次利用清朝勢力掃除政敵以求掌權。 至甲午戰爭日本戰勝中國之後,遭親日開化派奪權而失勢之閔妃欲轉與俄羅斯合作對抗日本,因而引發1895年乙未年(高宗三十二年,光緒二十一年)10月8日的「乙未事變」,日本公使三浦梧樓領日本浪人及亂軍入侵景福宮,於玉壺樓弒殺閔妃,並焚毀其遺體,並脅令高宗廢她為庶人,直至兩年後1897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行稱帝,才將閔妃復位並追謚為明成太皇後,並厚葬於南楊州市金谷洞的洪陵。
由於明成皇後初期主張開放政策,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所以深受韓國後世人民歡迎。韓國的後世史家稱她為「偉大的鐵女子」。
明成皇後相關年表
1863 朝鮮哲宗去世,無子,十二歲李載晃繼位,是為高宗,由生父李是應襄政,稱興宣大院君。大院君政權由此成立。
1866 高宗大婚。閔致祿十六歲女兒閔慈英,冊封為王妃,是為閔妃(明成皇後)。
1868 獲高宗寵愛的李尚宮誕下一子。
1871 朝鮮王朝飽受空前的內憂外患。閔妃得子,卻年幼夭折。閔妃說服高宗親政,朝野掀起倒大院君風潮。
1873 高宗年滿廿一歲宣告親政,大院君被迫隱退。
1874 閔妃又得一子(即後來朝鮮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純宗)
1875 日本開始武力威脅朝鮮。
1876 日本威逼朝鮮締結《江華島條約》,朝鮮國門打開。後再簽訂《日朝修好條約》。
1882 朝鮮大旱,人心浮動,軍人起事,是為「壬午軍亂」。大院君利用局勢襲擊閔妃,閔妃扮成宮女避難忠州。高宗國王請大院君主政,大院君第二次上台。 清政府為防日本借機入侵朝鮮,決依制出兵朝鮮。大院君復出執政33天被囚。9月政局明朗,閔妃在清軍護衛下回漢城。朝鮮政府再次改組,戚族執政。
1883 法國奪取中國藩屬國越南,清政府從朝鮮撤出部分軍隊應戰,僅留袁世凱駐守朝鮮。
1884 日本支援開化黨發動政變,慘殺朝鮮重臣多人,是為「甲申政變」。駐朝的袁世凱鎮壓,開化黨執政三天垮台。中日就朝鮮問題進行談判,最終簽訂《天津條約》,中日共管朝鮮。為牽制日俄,李鴻章促朝鮮開放門戶,以夷制夷。
1885 朝鮮請清政府派遣外務顧問主理洋務,李鴻章派其幕中德國人穆麟德往朝鮮。不意穆為沙皇俄國收買,向閔妃集團鼓吹朝鮮「引俄拒清」。李鴻章發覺後,立即罷斥穆麟德。為牽制閔妃,李鴻章下令放還大院君。大院君在袁世凱護送下乘北洋水師軍艦返朝鮮。
1894 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依慣例請清軍平亂,日本不請自至。後起義軍議和,日本拒絕撤軍,挑起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軍隊失利,日本對朝鮮加大壓迫,要求朝鮮政府按日本方案改革,逐華兵、廢華約,朝鮮政府拒絕。日軍包圍朝鮮王宮。朝鮮親日派密謀推翻閔妃政權,由大院君重新執政。日軍攻入朝鮮王宮,將高宗和閔妃軟禁,隨後成立親日派政著手改革。史稱「甲午更張」。
1895年1月 在井上馨的壓力下,高宗率世子、宗親大臣赴太廟向列宗列祖誓告「獨立」。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正式宣布中國放棄對朝鮮宗主權。中國退出朝鮮,閔妃失去靠山後,謀求接近俄國抗日。日本開始對閔妃動殺機。
1895年10月8日,日本用極其殘忍手段殺害閔妃,史稱「乙未事變」。
1896 日本逐漸侵奪朝鮮獨立和主權。2月高宗逃進俄國駐朝公使館,一年後才返王宮。
1897年1月 高宗改朝鮮國號為「大韓帝國」,改年號光武,追謚閔妃「明成皇後」。
1898 大院君去世。
1916 日本設置朝鮮統監府,任命伊藤博文為第一任韓國統監。
1907 日本迫朝鮮簽訂第三次日韓協約,將朝鮮變為日本的保護國。高宗被迫退位,純宗登位,改元隆熙。
1909 伊藤博文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身亡。
1910年8月22日 日本迫使朝鮮簽訂《日韓合並條約》。10月1日,統監府改為朝鮮總督府,開始對朝鮮長達35年的全面殖民統治。日本封純宗為昌德宮李王,退位的高宗太上皇為德壽宮李太王,均列入日本皇族。
⑥ 韓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朝鮮王朝的明成皇後是怎麼被日本人謀殺的
歷史上的明成皇後是朝鮮最後一個王朝李氏王朝的最後一位女性掌權人,16歲進宮時被冊封為閔妃。當時的朝鮮王朝正處於內憂外患、王室衰微、國將不國之際,原本出身普通知識分子家庭的閔氏因為天生麗質、聰慧好學而被選入宮中,實則作為外戚企圖操控王室的一個棋子安插在國王身邊。由於當時的國王高宗體弱多病,軟弱無能,閔妃漸漸攬權把持朝政,在政治上堅持閉關鎖國,維護王權,因此,與當時主張改革、對外開放的政治勢力格格不入,而這些人大多從日本留學歸來,於是閔妃企圖利用當時在朝鮮立足未穩的俄國勢力與日本抗衡,結果失敗。李敦球博士解釋,如果以中國的歷史人物作比的話,閔妃在朝鮮王朝的政治地位相當於清朝的西太後慈禧,而電視劇《明成皇後》在一定程度上將她美化了
⑦ 在朝鮮歷史上明成皇後是個怎樣的人
明成皇後
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明成太皇後,(1851年-1895年)本名閔慈英,朝鮮王朝高宗的王妃,驪興人。1851年(辛亥年,哲宗二年)陰歷九月二十五日生於驪州近東面蟾樂里。僉正贈領議政驪城府院君純簡公閔致祿的女兒。是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也是朝鮮王朝末年的親華派領袖,朝鮮歷史中女性掌權的延續。1866年(丙寅年)十六歲入宮,並冊封為王妃,行嘉禮於漢城雲峴宮(興宣大院君第)。
歷史上的明成皇後
自高宗即位後,興宣大院君攝政,採取親日的路線。熟讀中國詩書的閔妃冊封後,鼓勵高宗採取鎖國政策及親華路線,並在朝野扶植親信,及推舉親人出任要職,與興宣大院君勢成水火。1895年乙未(高宗三十二年,光緒二十一年)10月8日「乙未事變」,她連同兄長及親人被日軍所殺。後來高宗被迫廢其為庶人,但1897年復王後稱號,謚明成太皇後。葬金谷洪陵。
由於明成皇後的政策路向普遍對人民有利,所以深受人民歡迎。後世史家稱她為「偉大的鐵娘子」。
電視劇《明成皇後》
《明成皇後》也是韓國KBS2台在2002年收視最高的電視劇之一,講述閔妃在歷史上與興宣大院君一系人馬角力的故事。由文根英飾演少女時期的明成皇後,人氣女星李美妍飾演成年後的明成皇後。
大院君 Daewongun
大院君:朝鮮王朝時代,對於兒子即位成為國王,本人卻沒有得到王位的人的封號。在近代國際歷史中所說的大院君,通常是指興宣大院君。
在朝鮮王朝,王位的傳承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由父親傳位給兒子。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遵守儒教禮儀中的「嫡長子優先」的原則,王妃所生的長子通常享有最優先的繼承權,被封為王世子。如果沒有嫡子,則在庶子中擇長繼承。
二、由祖父傳位給孫子。如果王世子未繼承王位即夭亡,則由其嫡長子王世孫優先繼承。端宗、顯宗、正祖、憲宗都曾被冊封為王世孫,但是只有正祖和憲宗是以王世孫身份繼承王位的。
三、由哥哥傳位給弟弟。這是指前代君主正常死亡後的王位傳承,通常是在前任國王無子的情況下採取這種方式。例如仁宗傳給明宗。
四、由叔父傳位給侄子。例如睿宗傳給成宗。在這種情況下,後任國王通常追尊自己的父親為王,並上廟號。例如成宗的生父上廟號德宗。
五、禪讓。這在王朝初期比較常見,通常是宮廷權力斗爭的結果。例如太祖禪讓於定宗,定宗禪讓於太宗,端宗禪讓於世祖。
六、廢黜。僅有的兩例是燕山君和光海君被廢黜的事件。繼承燕山君王位的國王中宗是燕山君的弟弟中宗,他的父親成宗已經享有國王的廟號。光海君的繼承者則是其侄子仁祖。為了表示自己的正統,為其父親定遠君上尊號位大院君,不久又追尊其為國王,上廟號為元宗。
七、過繼。明宗無子,其侄子宣祖繼承王位。宣祖的父親德興君被追尊為大院君,即德興大院君。憲宗無子,其堂叔哲宗被過繼給憲宗的祖父、已故的純祖,哲宗將自己的父親全溪君為大院君。哲宗之後的高宗則被過繼給純祖的兒子孝章世子(翼宗/文祖),為自己的父親興宣君上尊號為大院君,這是朝鮮王朝首位兒子即位時仍然在世的大院君。
綜上所述,朝鮮王朝一共有四位大院君:德興大院君,定遠大院君(元宗),全溪大院君,興宣大院君。
興宣大院君 李昰應
李昰應,(1820年-1898年),史稱興宣大院君。字對伯,號石坡。封大院位大監、獻懿公。是朝鮮王朝末年的親日派首領,也是高宗的生父。
南延君忠正公李球第四子。南延君是仁祖第三子麟坪大君的六世孫,被過繼給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為後。朝鮮王朝哲宗於1863年去世後,李昰應之子李載晃被選入宮中繼承王位,是為高宗。高宗即位時年僅十二歲,不能親理政務,由李昰應攝政,號興宣大院君。
1873年11月,高宗之妃閔妃以「國王親政」為由,排斥大院君勢力,奪取大權。1882年6月「壬午兵變」後,大院君又乘機掌握了政權。不久,被清軍拘捕,押送天津,被監禁於保定府。1885年獲釋回國。
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國王請清兵助剿。日本也於該年6月8日派混成旅團入侵朝鮮,並向朝鮮政府提出改革內政要求。被拒後,於7月23日派兵攻佔朝鮮王宮,監禁朝鮮國王李熙。另派一支部隊包圍並佔領雲峴宮,俘擄了大院君李昰應,成立傀儡政府。
日本人雖然建立了以大院君為首的政權,但對於大院君並不放心。認為:「大院君七十五年來只知有中國,不知有其他,自頂至踵完全為頑固二字所充滿的老翁」,表面上「巧言令色向我們求媚」,暗中卻「托在平壤之華將轉達其心意於清廷」。特別是8月10日,進駐平壤的清軍左寶貴等率軍渡大同江南下到達中和附近時,據日方史料記載「大院君事大心熱中沸騰,任其愛孫為壯衛營大將,掌握兵權。陽對日本大鳥公使表示非常誠懇,卻陰與中國結托,策劃奸黠隱謀,與在平壤清軍暗通,表裡相援,企圖擒捉日本公使」。「並和東學黨相呼應,企圖驅逐我兵」。大院君的確沒有死心塌地作日本人的傀儡。據清人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記載,日軍佔領漢城後:「朝鮮君臣民庶制於倭人兵力,望我軍捷音有若望歲,其王京自大院君以下,時密輸倭人消息於我,日盼我軍進趨漢城」。日本也只是暫時利用大院君,同年十二月將其流放。
此後大院君離開了朝鮮的政治舞台,1898年2月死。葬坡州雲川面大德園。1907年8月24日,高宗為大院君上尊號為大院王。
大院君夫人驪興閔氏為天主教徒,同南人洪鳳周、北人南鍾三等著名天主教徒多有來往。洪鳳周為高宗乳母朴召史之夫。大院君生有三子三女。長子完興君李載冕,曾任兵曹、吏曹判書,宮內大臣,晉封興親王,日本合並後封為公爵。次子翼成君李載晃即為高宗,承翼宗嗣。庶長子李載先在1881年5月圖謀廢黜高宗、推翻閔氏集團、擁立李載先為國王的一場未遂政變後獲罪賜死。
大長今是在《朝鮮王朝實錄——中宗實錄》中有記載的歷史實存人物,如果仔細看電視劇《大長今》的片頭,可以發現片頭所用的背景圖就是《中宗實錄》中關於大長今的記錄部分。
《朝鮮王朝實錄》
《朝鮮王朝實錄》是把自朝鮮王朝始祖太祖至哲宗的25代472年(1392-1863年)按年月日記錄的編年史,共1893卷888冊,是最古老且龐大的史書。
《朝鮮王朝實錄》函蓋朝鮮年代的政治、外交、軍事、制度、法律、經濟、產業、交通、通訊、社會、風俗、美術、工藝、宗教等各個方面的史實,是在世界上罕見的寶貴歷史記錄。它的意義還在於記錄歷史的真實性和可信性。
《朝鮮王朝實錄》從基礎資料的起草到實際編述和刊行,所有工作由春秋館的史官負責,此官職的獨立地位和對記述內容的保密,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實錄是在下一代王即位後開設實錄廳、安排史官編撰的,其史草連國王也不能隨意閱讀,保障高度秘密,以確保實錄的真實性和可信性。
實錄編成後,把實錄分送到在全國各要地設置的史庫各一份保存。遇壬辰倭亂和丙子胡亂曾被火燒毀,每當此時,重新出刊或進行補修。直到20世紀初,在鼎足山、太白山、赤裳山、五台山等4處史庫,各留傳1套。
《朝鮮王朝實錄》留傳至今的有:鼎足山本1181冊、太白山本848冊、五台山本27冊、其它散本21冊,共2077冊。這些留存本一並被指定為國寶第151號,1997年10月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世界紀錄遺產。
《朝鮮王朝實錄》作為世界紀錄遺產其意義在於:首先,它記錄了朝鮮王朝25代國王472年歷史,是作為一個王朝的歷史在世界上時間最長;其次,內容極為豐富;再次,內容繁多,堪稱網路全書;第四,有很高的真實性和可信性;第五,用活字印刷刊行,展現了韓國印刷文化的傳統和文化水平。最後,朝鮮王朝實錄也是對日本、中國、蒙古、沖繩等東亞各國歷史及關系史進行研究的重要基礎資料。
⑧ 被玩弄後燒死,明成皇後為何會遭受到如此摧殘
19世紀末,受西方殖民主義統治影響,這些國家大多被西方列強侵略殖民,淪為被殖民國,而各國皇帝、皇後也淪為傀儡,飽受欺凌。今天子淵要敘述的就是朝鮮國的末代皇後——純貞孝皇後尹氏。比起清朝末代皇後婉容的人生,這位純貞孝皇後更為悲催。朝鮮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深受我國影響。
純貞孝皇後尹氏舊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年逾50歲的皇後尹氏被日方逐出朝鮮皇宮,從此流落街頭淪為乞丐,飽受日本軍人蹂躪。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原來的朝鮮國分裂成了韓國和朝鮮,兩國領導人對前朝皇室態度十分冷淡,曾經作為「國母」的尹氏也只得在遺老們的接濟下艱難生活。
結語
20世紀60年代初,朴正熙政權上台,前朝皇室的境遇才有所改善。不久之後,滯留日本多年的純宗胞妹德惠翁主和皇太弟李垠回國,可惜此時的公主和皇太弟,一個早被日本人逼瘋,一個早已癱瘓多年。年過古稀的尹氏在弟妹們回國不久,於昌德宮內逝世,結束了她孤寡無靠的悲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