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的首都漢城為什麼改叫首爾,而國名卻不叫高麗呢
首爾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韓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漢字名定為「首爾」。
首爾作為首都已有近600年的歷史,相傳公元前18年,百濟始祖溫祚王南下在今城址上修築慰禮城定都,後改稱首爾。公元392年~475年高句麗佔領這一地區,將漢江南北地區稱為北漢山州,把現在首爾附近稱為南平壤。7世紀中葉,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將此地編入漢山州。高麗成宗(公元960~997年)將此地升格為楊州牧(高麗12牧之一)。
1068年,又將其升格為三小京(西京、東京、南京)之一的南京,成為城市。1104年建成南京新宮,1308年升格為漢陽府。朝鮮王朝李成桂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此大興土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遷都此,稱漢城府。1910年日本強占時,改 稱京城府。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韓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1949年8月,韓國將首爾定為「首爾特別市」。
⑵ 誰能為我解答:韓國的首都為什麼現在叫做首爾以前不是叫漢城的嗎
是因為漢城有跟同中國的意思...漢,有漢人,漢族的意思..也有中國的意思..以前朝鮮國一直都是我們的附屬國...以漢族文化為貴....漢城是以前的首都...可是韓國後來為了避免先前的意思...跟中國拉開關系...才轉為首爾的....
PS:哪個國家希望別人永遠記住自己只是別個國家的附屬呢...以前韓國的貴族都學的漢字..平民是不會寫字的...是後來建國後才立馬創出來的文字...這都是為了擺脫中國長久以來的文化牽制....
⑶ 為什麼韓國的首都叫首爾
首爾(諺文:서울;英文:Seoul),全稱首爾特別市(諺文:서울특별시/漢字:서울特別市),舊稱漢城。大韓民國首都,是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全韓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
首爾位於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朝鮮半島的中部。最早為傳疑時代的真番,辰國等後被統稱為三韓部落的棲居地,1394年朝鮮國王李成桂遷都漢陽並改為漢城。1948年起改稱韓語固有詞"서울"(首都的意思),成為朝鮮半島唯一沒有漢字名的城市。2005年1月,韓國政府宣布"서울"的中文翻譯名稱正式更改為"首爾"。
首爾全市下轄25區,面積約605.25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極高城市之一。雖然首爾僅占韓國面積的0.6%,但其GDP卻佔全國GDP的21%。 。首爾是世界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重要的經濟中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居世界第五。同時也是高度數字化的城市,網速和數字機會指數均居世界首位。
⑷ 為什麼韓國首都以前叫漢城現在叫首
韓國首都首爾,這個城市以前的名字是叫漢城,在2004年的1月2日,韓國政府就正式叫停了首都名漢城,改為首爾,這也是中韓兩國或者是中朝兩國多年來恩恩怨怨中的一環。
可笑的是這幾年來,韓國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抵制中國文化,也包括了他們用了許多年的漢字,最後都變成了拼音文字,這可能就是韓國倔強的精神,他們寧可因此導致很多模糊的歧義,也要減少漢字的使用,跟搞笑的是最後只能是自己名字是用漢字寫的。不過現在名字也要慢慢的改成拼音,但改成拼音以後,很多字其實就只發一個音,所以就搞不清你姓王還是姓方。
他們改這個又改哪個還把首都也改了,無非就是想讓他們自己的名族文化獨立,畢竟他們太多年受了我們國家的影響,之前的很多年都是我們的附屬國,也就導致了他們認為他們文化里有許多的漢族文化,他們聽了肯定不不舒服,所以就這樣把名字給改了。
其實在以前,中國人和韓國人之間不用翻譯,完全是可以用筆談的,他們說話我們聽不懂,我們說話他們也聽不懂,但寫下來的漢字都是一模一樣的,大家完全可以交流,可以看下歷史記載,袁世凱當時出師朝鮮的時候,到了朝鮮我們官員和朝鮮官員之間是不需要翻譯的,雙方就是寫文字筆談,因此朝鮮過去很多的詩人用漢字寫的詩,也是非常的漂亮。
韓國為了自己文化的獨立,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去中國化,包括他們把我們固有節日端午節當做他們的節日去申遺,其實很多節日大家都是可以共用的,像什麼中秋節,春節我們大家甚至全世界都可以一起過,但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屈原的,人家好歹也是中國名人,這就是純屬於盜竊我國文化。
但是不管怎樣,實際上很多節日大家都是可以共有的,但端午節屬於紀念屈原的,這個是一定不能夠討論的,但漢城改成了首爾這個事情是無法改變的,其實這也沒什麼,我們要互相尊重對方的文化,這也是為了能讓人類向文明邁進一步。
⑸ 韓國的首都原本叫做漢城後來改為首爾,是不是和中國有關系
漢城改為首爾,不僅和中國有關,而且是只和中國有關。因為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把韓國首都叫做首爾,只有中國叫做漢城。所以漢城改為首爾是特意針對中國的。
首爾韓國首都更名為首爾,原因有很多,但肯定都和中國有關。比較官方的回答是,韓國首都「서울」有兩個名字,韓語固有詞稱為「首爾」,漢字詞稱為「漢城」。而一個城市有兩個名字很容易引起誤解。比如韓國有首爾大學,也有漢城大學,很多時候人們把漢城大學誤認為是首爾大學。所以在2005年1月,韓國政府把「서울」的中文翻譯名稱從「漢城」正式更改為「首爾」,意味「首善之都」。
並不是將「漢城」改成「首爾」,因為從1948年到2005年,漢城這個名字始終都是個非正式的通俗稱呼而已,韓國的首都在這段時間里壓根兒沒有正式的中文譯名。
而中方按照韓國方面的要求,直接採取音譯直譯的方式,將其中文譯名定為「首爾」,而這場改名完全是對於中文界的要求,其他國家並不受影響。
⑹ 韓國的首都為什麼又叫漢城又叫首爾
韓國首都歷史上因為處於漢江北岸,一開始叫做「漢陽」,後改稱漢城。但自從朝鮮時期定都漢城後,韓國人都是用漢語中的「서울」(發音,souwer。首都的意思)一詞稱呼漢陽。但是在歷史上明清時期韓國都是中國的附屬國,所以國內還都是用漢字名漢城,朝鮮的使團入京也都是用漢城的名字。民國,新中國也都延續了這種叫法,但是好像是07年(我記不清了),中韓簽訂了一個協議,以後翻譯地名的時候,用對方語言發音的音譯(據說是順應國際潮流)。所以漢城就成了「首爾」,同樣,韓國人對北京的稱呼也從「복경」(韓語里的北京,發音puk king), 變成了「베이징」(北京漢語發音的音譯)。但是因為以前的叫法簡單,明了,而且歷史上一直那麼叫,現在大多數韓國人對中國的大多數城市用以前的稱呼方式。
⑺ 韓國首都本來叫漢城,為何卻又更名首爾,跟中國又有何關系
1、韓國人口語里一直是稱其首都為서울,英語音譯Seoul。但韓國老祖宗發明朝鮮文字(諺文)時,沒有給這個「서울」發音規定出對應的漢字。
2、在2005年,韓國規定韓國首都서울的漢語按照音譯對應漢字是「首爾」,它的意思是:從此,韓國首都的漢語譯法寫法不能是「漢城」。
眾所周知的原因,古代韓國政府與中國用漢語漢字交流,自然要沿用漢語國家對其首都的稱呼,「漢城」就是漢語國家對古代韓國首都的漢語名稱。
韓國首都改名,既有實際需要(避免地名混亂),也有民族自尊心需要。從民族主義角度分析,「漢城」與中國有關,那韓國的國旗、國名都不應該延續了,不知他們在不在動這個腦筋
⑻ 為什麼韓國首都現在叫「首爾」
韓國首都首爾( Seoul ,舊譯「漢城」)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全國陸、海、空交通樞紐。位於朝鮮半島中部、地處盆地,漢江迂迴穿城而過,距半島西海岸約30公里,距東海岸約185公里,北距平壤約260公里。全市南北最長處為30.3公里,東西最長處為36.78公里,總面積605.5平方公里,人口1027.7萬(2003年)。
首爾城市門戶網站:http://chinese.seoul.go.kr/
2005年1月,首爾(舊譯「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譯名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 。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首爾全市被海拔500米 左右的山和丘陵所環繞,市區的40%是山地和河流。整座城市北部地勢較高。北漢山、道峰山、鷹峰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東北部有水落山、龍馬峰,南部有官岳山、三聖山、牛眠山等,東南部和西部是百米左右的丘陵,形成了首爾的外廓。城市的西南部為金浦平原。城中部由北嶽山、仁旺山、鞍山等環繞成內廓,中間形成盆地。
首爾的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60年代初,韓國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扶植大企業,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實現了經濟起飛。此外,首爾還大力發展旅遊業,首爾與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各國有航線相連,各國遊客可方便地自由來往首爾與歐美各國之間。在國內,首爾同釜山、仁川等主要城市也有高速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首爾—仁川線是韓國第一條現代化高速公路。首爾—釜山高速公路途經水原、天安、大田、龜尾、大邱和慶州等工業中心城市,標志著韓國在擴建其交通運輸網路使其現代化的努力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首爾地下鐵路有5條線,鐵路體系總長度達125.7公里,居世界第7位。地下鐵路擁有最先進的設施,售票和收費系統全部實現自動化。
首爾還是韓國的文化、教育中心,設有首爾大學、高麗大學等大專院校34所。
市內保留著許多名勝古跡,主要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德壽宮和秘苑(御花園)等。市區內的濃蔭下,古老的宮殿、廟宇等同直入雲霄的現代建築群交相輝映,顯示了首爾既古老又現代的歷史和時代風貌。
首爾也是遊客購物的理想天地,可以在市中心的新世界、樂天、美都波、東邦廣場等大型百貨商場購買免稅商品,首爾的免稅商品均為統一規定的價格。
1993年10月23日,首爾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⑼ 韓國的首都為什麼是首爾
為何不再稱漢城呢?對漢字文化圈的人來說,使用了600年的稱呼,突然要被抹去,確實是有些納悶和費解的。
首先,韓國首都的位置沒有變更,何況遷都計劃已被否決。其次,用韓文書寫和稱呼的Seoul也照舊,改變的只是要中國和世界華人不再用「漢城」來稱呼它而已。換言之,這是針對華人的一項片面通告。
李明博市長列舉了三大理由,說明韓國首都為何不應再稱「漢城」。
第一,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按Seoul英文標記的發音來稱呼韓國首都,唯獨中國人按古代名稱將之稱為「漢城」。第二,漢城改名已有百年歷史,中國人繼續稱它為漢城,不符國際慣例。第三,韓中交往日益頻繁,Seoul與漢城發音不一,含義也不盡相同,使用就帶來了「很大的混亂」。比如,韓國有兩家大學,一是Seoul大學,另一是漢城大學,中國人都稱它為漢城大學,這就造成交往的混亂。
對「漢」過敏症?
漢城當局在去年1月間成立了「Seoul漢語新標記委員會」,原本計劃半年內選出一個「發音相近,意義良好」的全新中文名字。不料,6月發表初選結果之後,新名稱就石沉大海,直到今年1月才正式宣布以「首爾」取代漢城。
李明博市長說,「首爾」的發音接近韓語Seoul實際發音,意思又是「第一城市」,相信中國人會很快熟悉這一新名稱。
韓國的地名,由韓國人來決定,是天公地道的事,何況又是首都,純粹是韓國人的「家務事」,外國人當然是不容置喙,而且必須給予尊重。但是,熟悉中韓關系,特別是韓國獨特民族性格的人,並不作如此單純的解釋。
首先,漢城市是首都,但市長卻是民選的,市長能否代表中央政府宣布,「漢城中文不能稱漢城」?第二,中國人翻譯外國地名,甚至國名,除了音譯,也可以意譯,比如德國的慕尼黑、美國的舊金山、檀香山、英國的劍橋、牛津等等,既有歷史背景,也有約定俗成因素。無論如何,規定中國人如何用華文來表達,卻有干涉文化內政之嫌。
第三,「漢城」這個名字,並非中國人所起,是朝鮮王朝的開國皇帝李成桂所定。史載,李成桂1394年從開京(現開城)遷都漢陽,從此將它正式命名為「漢城」。
朝鮮半島過去從吸收中國文化,使用中國漢字,前後已超過2000年。即使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於1443年創立了朝鮮式的拼音方塊字——「朝鮮諺文」(也稱韓文),包括戰後全面排斥漢字的諺文主義興起,它的語言文化政策就一直在左右搖擺。漢城非漢城,難怪有人會懷疑,又是對「漢」字產生過敏症的表現。不過,取消了「漢城」,還有「漢江」從它心臟地區日夜流淌,不是理還亂?
有人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認為「漢城」每次改名,幾乎都跟韓國人的民族心態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1394年李氏王朝在此建都,改名漢城,讀音是朝鮮式訓讀Hansung。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又將它改名「京城」,讀音是日式訓讀Keijo。1945年朝鮮半島獲得解放,大韓民國又建都漢城,雖然口稱它為「首府」,卻不寫漢字,僅用韓文拼寫,Seoul遂成了朝鮮半島唯一沒有漢字標記的城市。
尊重漢城當局的決定
過去,世界華人一直把韓國首都稱為漢城,一是漫長歷史的約定俗成,二是根據韓國官方印發的中文資料,以為它的正式名稱就是「漢城」。所謂「百年前就不再稱漢城」,顯然是言過其實。當然,我們應尊重漢城當局的決定,從此稱呼漢城為「首爾」。
但是,「首爾」是新創的中文譯名。從朝鮮的文化、歷史,到半島的環境現實,所有地名、人名仍然是以漢字為基礎起名稱呼的,即使南北朝鮮都不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使用漢字,金正日、盧武鉉、朴正熙等等,卻都是可以還原其漢字的名字。Seoul的原本漢字是什麼?為何避而不談,而要把「錯誤」稱呼「漢城」的責任全盤推到中國或世界華人身上呢?這是筆者百思不解的疑問之一。
再者,「首府」的韓語發音原本是Sieur,音譯成英文卻成了Seoul,但音譯方式卻不限一種,到底是什麼,就有過激烈的論爭。李明博市長說,「首爾」是根據英譯的Seoul再翻過來的,問題似乎又陷入另一個極端,就是太偏重英譯,而忽略韓文的原汁原味。依據李明博市長的英譯標准論,以後甚至會有人主張,「韓國」的中文標記應該寫成「高麗」,因為標准英譯是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