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高分懸賞)韓國人常常玩的윷놀이(投骰游戲)的具體玩法~~~
擲柶(윷놀이)
윷놀이是韓國常見的民俗游戲之一。윷놀이是什麼意思呢? 根據디지털구로문화대전的解釋「윷」是「넷(四)」的古語,놀이是玩、或游戲的意思。所以윷놀이是用四支木棍玩的游戲。在中文的翻譯上,早期有《尤茨游戲》,最近看到有《翻板子游戲》、《投骰游戲》,但我覺得還是古代的《擲柶》翻譯比較傳神,各位覺得如何呢?
윷놀이 玩法很簡單,有下列東西就可以玩:
一、棍棒(윷가락/ 윷짝)四支。
二、棋子(윷말)數個(依玩的人數而定)。
三、棋盤(말판/윷판)一張。
這張棋盤圖案總共有二十九個點,據說代表的是二十八星宿圍繞著中心的北極星,也是一年四季的代表。
윷놀이基本的玩法是,四支棍棒當成骰子用,先將它往上拋,然後依照落地後的狀態來走步數(윷발),由於每支棍棒都做成一面平的、一面弧形,所以落地後有的會平面朝下的蓋住稱為蓋,有的就會平面朝上稱為翻,於是就有下面幾種組合:
第一種:三蓋(三平面向下)、一翻(一平面向上),這種情形韓文稱做「도」,只能走一步。
第二種:二蓋(二平面向下)、二翻(二平面向上),這種情形韓文稱做「개」,只能走二步。
第三種:ㄧ蓋(一平面向下)、三翻(三平面向上),這種情形韓文稱做「걸」,可以走三步。
第四種:四翻(四支平面都向上),這種情形韓文稱做「윷」,可以走四步。
第五種:四蓋(四支平面都向下),這種情形韓文稱做「모」,可以走五步。
先走回終點的人,就獲勝。走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規則就是,必須是前一次旗子正好走到雙圈圈上面停下來,那麼當輪到你再次擲柶(拋棍棒)時,你才可以選擇路線,否則不能走斜線,必須一直繞走最外面的框框走,當然這是最遠的一條路。
而為了更有趣味性、變化性,也可以玩之前自定各式各樣的規則,例如:
*擲出윷或모的人可以繼續再擲。
*或者走到相同地方的人,後者可以取代前者,也就是說前者被踢回到出發處,從新開始。
*或者必須擲出剛剛好的抵達步數,才能抵達終點,否則要倒退嚕,等等……。
擲柶這個游戲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根據朝鮮王朝大學者李瀷(1681~1763)的『星湖僿說』中的柶戲條記載,是高麗時代的遺俗。
한국민족문화대백과(韓國民族文化大網路)說,根據註解日本古籍『萬葉集』的權威學者鹿持雅澄(1791-1858),在『萬葉集古義』中有提到「一伏三向」訓讀為 고로(コロ) 、「三伏一向」訓讀為시쿠(シク)。 以及1922-1937年間,曾經擔任朝鮮史編修會編修員的葛城末治也說這個訓讀和韓國的윷놀이似乎相關。
《萬葉集》是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總集,收錄由四世紀至八世紀之間約4,500多首長歌、短歌作品。如果這樣,那麼윷놀이至少在八世紀以前就已經存在,並且還已經傳到了日本。那麼윷놀이開始的時期,就不僅僅是高麗時期,而是應該可以向上追溯到韓國的三國時代。
另外如果從語源方面來看的話,윷가락(棍棒)擲骰之後的名稱有도개걸윷모五種。根據韓國學者的研究,認為它們分別是五種動物的別稱,도是돼지(豬)、개是개(狗)、걸是양(羊)、윷是소(牛)、모是말(馬)。도的原語是돝,但後來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脫落掉了「ㅌ」,也就是說돝是돼지(豬)的古語,現在雖然都是說돼지,但是還是有人將種豬稱為씨돝,以及在一些老人之間仍舊使用돝고기來代替돼지고기(豬肉)。不過除了豬之外,한국민족문화대백과(韓國民族文化大網路)並沒有對其他的羊牛馬的語源做說明,可能是還需要再考證吧。
今日看來윷놀이是單純的娛樂的一種,但是據稱以前它是歲初的時候農民占卜當年農事吉凶的一種遺風。
今天它是很普遍的一種游戲男女老少咸宜,但過去(朝鮮時代)它都出現在象徵閤家團圓的場合,例如過年的時候,因為朝鮮時代嚴格的身分區隔、男尊女卑、長幼有序,是不容許隨便造次。
② 韓國民族的傳統游戲、
尤茨游戲是我國朝鮮族地區,及朝鮮,韓國地區,春節期間家人在一起玩的傳統游戲,有很濃厚的民族特色難度不大但是趣味性很強。可以作為茶餘飯後休閑的小游戲。
一,道具
尤茨游戲的道具很普通可以自己製作,包括轂子(尤茨),棋子,棋盤。
1.轂子,朝鮮族地區是將四根約20厘米長的圓木各砍去三分之一,也可以用色子、豆瓣代替,但是用木棍玩的民族特色濃一些,擲的時候四個轂子三撲一翻為1分,兩撲兩翻為2分,一撲三翻為3分,全翻為4分,全撲為5分。平面叫翻,圓面叫撲。有的人玩時在一個轂子的平面上做一個特別的記號當作是扣一分。
2.棋盤,棋盤一般是正方形的,也有長方形的,根據自己喜好定,除去四個拐角各邊有四個圓點(或雙圈),一周共20個圓點即步數,再將對角線連接,中間交點處有一個圓點,之外,每條對角線上各有對稱分布的四個點,里外加起來共29步,四個拐角和中間點的圓可以畫大一些。
3.棋子,棋子比較隨便,木頭,石子,都可以,最好用像象棋那樣扁的以便走步時摞起來走,每人四個。
二,走法
1,在四個拐角隨便找一個當作起點,所有人都從這兒開始
2,每人輪流擲木棍,按所得分走步
3,當擲到4,5分,或是正好走到別人棋子的位置(不是經過)即吃掉別人棋子,都可獲得再擲一次的機會。與飛行棋不同,不是經過就吃掉。
4,走步時,如果恰好走到第二個拐角時(包括第一次就擲到5分),就可以轉向對角線,走捷徑,同樣再恰好走到中間的交點,可以直接拐彎轉向起點。反之,如果沒走到第二個拐角,則就要繞一圈回到起點,沒走到中間的圓點,則就要向前多走幾步,也可以恰巧走到第三個拐角處拐彎走捷徑,必須恰巧走到拐角處。
5,回到起點時,要多走一步才算贏,例如,與起點還差一步,下一次必須擲到>1才能算是走出去。
6,走步時可以將棋子走在一起,摞在一起走,但是被人吃掉則都要回去重走。
7,走步時,要充分用吃掉對方可以多擲一次的規則,搭跳板多走幾步,全部走完就算贏。
8,玩尤茨不拘人數,人越多,競爭越激烈。
③ 《木頭人》游戲規則和玩法是什麼
木頭人游戲規則和玩法如下:
1、一起叫口令:「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不許走路不許笑!」
2、口令完畢,立即保持靜止狀態,無論本來是什麼姿勢,都必須保持不動。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說話,或者笑,或者行動,則這個人是游戲失敗者。其他人可以打他的手心懲罰,並且叫口令:「你為什麼欺負我們木頭人,木頭人不說話!」
4、然後再開始下一輪木頭人游戲。
5、首先劃定一個起點,一個終點。一個人蒙眼,叫123,這時候其他人可以行動,要盡快到達終點,到達終點的人可以自由活動。不然,當蒙眼的人叫木頭人,轉過身的時候,他要看到其他人不能動,直至他再次回頭蒙眼。
6、動了的這個人就出局。有一句兒歌反映了游戲規則:「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不能笑,也不能動,不能叫,我們都是木頭人,看誰做得最最好!」
玩木頭人游戲技巧:
1、逗木頭人動
圍著他轉來轉去,不斷地張牙舞爪,還湊近他,在他身上聞來聞去。再來個急轉彎,去他視線看不到的地方,發出奇怪的聲音。
給他「撓癢癢」,嘴裡還不住說著「笑!笑一個!」
2、木頭人不動
用左手握緊拳頭,撐住下巴,另一隻手插進口袋,為了使自己不笑,用牙齒緊緊咬住嘴唇,眼睛瞪得又大又圓,一動不動。別人逗自己的時候,就想不能笑!盡量想些別的倒霉事,比如考試沒有考好,父母是怎麼責問我的,怎樣虎個臉打屁股。想到這些,就笑不出來了。
④ 韓國的小棍子游戲是怎麼回事
尤茨,根據丟擲東西的翻撲來決定分數。
尤茨游戲的道具很普通可以自己製作,包括轂子(尤茨),棋子,棋盤。
朝鮮族地區是將四根約20厘米長的圓木各砍去三分之一,也可以用色子、豆瓣代替,但是用木棍玩的民族特色濃一些,擲的時候四個轂子三撲一翻稱為豚得1分,兩撲兩翻稱為犬得2分,一撲三翻稱為羊得3分,全翻稱為牛得4分,全撲稱為馬得5分。平面叫翻,圓面叫撲。有的人玩時在一個轂子的平面上做一個特別的記號當作是扣一分。
棋盤一般是正方形的,也有長方形的,根據自己喜好定,除去四個拐角各邊有四個圓點(或雙圈),一周共20個圓點即步數,再將對角線連接,中間交點處有一個圓點,之外,每條對角線上各有對稱分布的四個點,里外加起來共29步,四個拐角和中間點的圓可以畫大一些。
棋子比較隨便,木頭,石子,都可以,最好用像象棋那樣扁的以便走步時摞起來走,每人四個。
1、在四個拐角隨便找一個當作起點,所有人都從這兒開始。
2、每人輪流擲木棍,按所得分走步。
3、當擲到4,5分,或是正好走到別人棋子的位置(不是經過)即吃掉別人棋子,都可獲得再擲一次的機會。與飛行棋不同,不是經過就吃掉。
4、走步時,如果恰好走到第二個拐角時(包括第一次就擲到5分),就可以轉向對角線,走捷徑,同樣再恰好走到中間的交點,可以直接拐彎轉向起點。反之,如果沒走到第二個拐角,則就要繞一圈回到起點,沒走到中間的圓點,則就要向前多走幾步,也可以恰巧走到第三個拐角處拐彎走捷徑,必須恰巧走到拐角處。
5、回到起點時,要多走一步才算贏,例如,與起點還差一步,下一次必須擲到>1才能算是走出去。
6、走步時可以將棋子走在一起,摞在一起走,但是被人吃掉則都要回去重走。
7、走步時,要充分用吃掉對方可以多擲一次的規則,搭跳板多走幾步,全部走完就算贏。
最後補一句,某寶上就可以直接淘到。
⑤ 80後小時候的游戲四個木頭立方體染上紅綠黃藍四種顏色,往上丟沙包,再去翻小立方體的顏色或是抓同樣
玩過,我們用麻將的,叫沙包麻將
⑥ 韓國擲骰游戲玩法
韓國擲骰游戲玩法是人們扔擲出如同股子功能的四根半圓柱木棒,再根據落地後的木棒正反面(共計五種組合),計算當次棋盤上要走的步數。
這些步數有豬(走一步)、狗(走兩步)、羊(走三步)、牛(再重擲一次)、馬(再重擲一次)等,若是擲棒掉出遊戲鋪布外,則失分不計步數,這是一種類似大夥比賽走格,看誰好運氣,先擲出好點數,踩捷徑走回終點獲勝的游戲。
(6)韓國扔四個木頭游戲怎麼玩擴展閱讀
韓國擲骰游戲的起源:
韓國擲骰游戲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每年正月十五一大早,朝鮮族群眾就會自由組隊參加此項活動。因為朝鮮族視元宵節為一年勞作的開始,做這個游戲是為了預測一下今年的收成。
擲柶戲融文化、體育、游戲於一體,最常使用的道具是栗木,其次是樺木,因為這些木頭比較沉,投擲時的聲音比較清脆。Bam是木製的長約3厘米,直徑約一厘米的木棒,同樣被劈成兩半。有點類似在埃及游戲塞尼特棋中所使用的木棒。
⑦ 韓國街頭砸釘子游戲規則
韓國街頭砸釘子的游戲規則是將一個釘子釘在木板上;然後雙方開始敲釘子,敲擊次數不限制,游戲的雙方開始輪流砸釘子,看哪一方可以先將釘子釘入木頭之內,則釘入木頭的這一方面取得游戲的勝利。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砸釘子不受次數的限制,但是如果有一次砸空,則輪到對方開始砸釘子,對方砸入後游戲就失敗了。
砸釘子的技巧
日常家庭使用釘子要根據需求來選擇,套環釘主要用於纖維板、石膏板的板面。混凝土鋼釘用於水泥牆、地面與面層材料的連接。裝飾釘用於軟包緊固。
選擇使用釘子的長度應是被釘工件厚度的2.5至3倍。為增加連接牢固程度,釘釘時應有一個角度,形成燕尾式斜釘結合,產生鉤扣效果。
木材釘結,應先鋸去過長的端頭,以減少木材劈裂,硬木釘釘子時,應先鑽好釘孔,孔徑應比釘徑略小。每個連結面,最少應釘入兩個符合標準的釘子以保證連結堅固。
⑧ 木頭人游戲規則和玩法是什麼
木頭人游戲規則和玩法如下:
1、一起叫口令:「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不許走路不許笑!」
2、口令完畢,立即保持靜止狀態,無論本來是什麼姿勢,都必須保持不動。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說話,或者笑,或者行動,則這個人是游戲失敗者。其他人可以打他的手心懲罰,並且叫口令:「你為什麼欺負我們木頭人,木頭人不說話!」
4、然後再開始下一輪木頭人游戲。
5、首先劃定一個起點,一個終點。一個人蒙眼,叫123,這時候其他人可以行動,要盡快到達終點,到達終點的人可以自由活動。不然,當蒙眼的人叫木頭人,轉過身的時候,他要看到其他人不能動,直至他再次回頭蒙眼。
6、動了的這個人就出局。有一句兒歌反映了游戲規則:「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不能笑,也不能動,不能叫,我們都是木頭人,看誰做得最最好!」
(8)韓國扔四個木頭游戲怎麼玩擴展閱讀:
玩木頭人游戲技巧:
逗木頭人動
圍著他轉來轉去,不斷地張牙舞爪,還湊近他,在他身上聞來聞去。再來個急轉彎,去他視線看不到的地方,發出奇怪的聲音。
給他「撓癢癢」,嘴裡還不住說著「笑!笑一個!」
木頭人不動
用左手握緊拳頭,撐住下巴,另一隻手插進口袋,為了使自己不笑,用牙齒緊緊咬住嘴唇,眼睛瞪得又大又圓,一動不動。別人逗自己的時候,就想不能笑!盡量想些別的倒霉事,比如考試沒有考好,父母是怎麼責問我的,怎樣虎個臉打屁股。想到這些,就笑不出來了。
⑨ 木頭人的游戲怎麼玩
1、一起叫口令:「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
2、口令完畢,立即保持靜止狀態,無論本來是什麼姿勢,都必須保持不動。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說話,或者笑,或者行動,則這個人是游戲失敗者。其他人可以打他的手心懲罰,並且叫口令:「你為什麼欺負我們木頭人,木頭人不說話!」
4、然後再開始下一輪木頭人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