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韓國的戰時領導權由美國主導
至於為何韓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卻連自己的軍隊都不能控制,那我們就得把時間轉回1950年的朝鮮戰爭,當時朝鮮靠著出其不意的攻擊,差點就統一了朝鮮半島。
美國總統杜魯門見自己扶持的韓國快完蛋了,蘇聯勢力將更一步的威脅美國,為此拉著聯合國搞了個聯合國軍,靠著「仁川登陸」迅速馳援潰敗的韓國軍隊。
而為了能夠協調朝鮮半島上美國組織的各國軍隊,以美國為主體搞出了聯合國軍駐韓司令部、韓美聯合司令部,後來經過各方不同形式的努力,朝鮮戰爭以《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畫上了短暫的句號。
但請要注意了!《朝鮮停戰協定》寫的是停戰不是終站,也就是說目前朝鮮和韓國還是戰爭狀態。後來和平漸漸成為世界發展的大潮流,聯合國軍開始解散。
然而美國出於控制東亞的目的,並沒有撤走,而是以戰爭並未徹底結束為由,和韓國簽訂了《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根據條約,美國在韓國駐扎了近3萬士兵,而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依舊被韓美聯合司令部控制,該司令部隸屬於美國太平洋司令部。
****************************************
韓國提前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意味著什麼?
5月26日,國內多家媒體引述韓國《韓民族日報》的獨家消息,稱韓國將提前從美國手中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完成時間將在文在寅總統任期(2022年)結束之前。《韓民族日報》的消息源是「韓國國政企劃咨詢委員會一位深諳內情的人士」,而這位人士披露的信息,又是來自韓國國防部25日向國政企劃咨詢委員會的報告。
國政企劃咨詢委員會,扮演著文在寅總統工作交接委員會的角色。現在,韓國各部委都在向該委員會匯報工作安排,以期完成在這個特殊時期的工作交接。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亦即:各部委的工作要盡快調整到文在寅的政策思路上來。韓國國防部25日報告中所提及的提前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就是調整的一個具體體現,因為在任期內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是文在寅的大選承諾之一。韓國國防部早在文在寅上任伊始,即表態「要服從最高統帥的意志」,這也算是兌現前言。
目前,韓美之間對戰時作戰指揮權的移交並不存在原則上的異議,只是因為雙方協議的移交條件尚未達成。2014年10月韓美安保會議上,雙方將原定2015年12月的移交時間延期並沒有明確具體時間。2016年8月韓美安保會議上,雙方商定將戰時作戰指揮權的移交時間再次推遲;當時國防部長官韓民求針對外界質疑明確表示,預計的移交時間在2020年代中期,亦即2025-2026年間。現在看,此番韓國國防部提出移交時間比此前預計中的要提前3-4年。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8月韓美安保會議確定的原則是「基於條件的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包含三大條件——韓軍的聯合作戰能力、初期朝鮮核導威脅應對能力、周邊安全環境。雙方同時確認,若在此期間出現韓朝統一或朝鮮實現無核化的情況,就不再考慮上述條件,立即著手移交。
現在媒體報道的重點聚焦於戰時作戰指揮權的提前移交,但實際上這只是韓國國防部報告中的一小部分。韓國國防部報告中提出的是一個更為龐大的計劃,即成立「國防改革特別委員會」,落實文在寅競選中提出的「國防改革」承諾。這一計劃預計在一年內提出韓國的國防改革方案,宗旨是實現三軍均衡發展和盡可能提高韓軍的綜合戰鬥力。
根據上述計劃,為了實現提前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這一目標,韓國國防部同時還將加強聯合參謀本部的作戰能力、殺傷鏈和韓國型導彈防禦(KAMD)等構築完成的時間從2020年代中期提前至2020年代初期。而這些項目的提前,也是為了韓美雙方之前達成的移交三大條件的提前實現。這就意味著,韓國將在未來幾年中進入提升軍力、擴大軍備的快車道。
眾所周知,韓軍的作戰權指揮權分為兩個部分——平時作戰指揮權和戰時作戰指揮權。目前,平時作戰指揮權由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議長行使,戰時作戰指揮權由韓美聯合司令亦即駐韓美軍司令行使。提前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固然是韓國盡快實現國防自主的重要一步,但從根本上看,這也是加快韓國軍力提升的重要一步,其中包含著軍方重大利益的加速實現。從表面上看,這是韓國軍方「服從最高統帥意志」的體現,但實際上,如果「最高統帥意志」與軍方利益之間存在嚴重沖突,那麼,此番韓國國防部不會這么輕易地落實文在寅的競選承諾。也就是說,文在寅的政策取向與韓國軍方的利益取向之間已經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契合。
綜上,韓國決定提前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其實是有多重意義的一件事情。既可以加快韓國國防自主權的提升,又可以讓韓國軍力和軍備提速;同時,既可以實現文在寅「國防改革」、「責任國防」等一系列競選承諾,也可以在處理南北關系時多一張牌。總之,這件事情如果在文在寅任期內得以實現,那麼,不僅具有實際意義、政績意義,也會給文在寅總統的歷史地位增添一塊重量級的基石。
【圖為5月17日文在寅巡視韓國國防部和聯合參謀本部。圖左打紅領帶者為國防部長官韓民求,圖右一穿軍裝者為聯合參謀本部議長李淳鎮,圖右二為時任國家安保室室長金寬鎮。圖片來自青瓦台攝影記者團】
作者:林海東
B. 美國的國防部長為什麼一般都不穿軍裝(圖)
我不知道各位是否明確,但我想先說明一點,通常所說的軍隊文職人員(包括文職官員)與文官不是一回事。這在我國很容易區分,前者穿軍服,後者不穿軍服。但在大多數國家,軍隊文職人員也不穿軍服,他們受雇於軍隊(薪金由軍費中支付),在軍隊的單位或部門工作,並擔任相應的職務。而文官則受雇於政府(薪金由政府預算中支付),在政府部門工作,並擔任相應的職務。 美國的國防部長屬於後者,即受雇於政府的官員。不僅美國,西方國家以及俄羅斯、韓國等國都是這樣。准確地說,美國的國防部長和政府中其他各部的部長一樣都由政客擔任,他不是軍隊文職官員,更不是軍人。所以,不是「一般不穿軍裝」,是根本就不穿軍裝。
C. 為什麼現代韓國人的軍裝跟二戰美國大兵的軍裝非常相似
為什麼現代韓國人的軍裝跟二戰美國大兵的軍裝非常相似?因為韓國的軍裝大多數都是仿照美國做的,所以他們非常想
D. 二戰時韓國(朝鮮)的軍服
韓國和朝鮮都是在二戰後才從日本獨立出來並建國的。
二戰時,整個朝鮮半島都是屬於日本的。如果參軍也是在日本軍隊服役。韓國從第一任至第十三任陸軍參謀長都是畢業於日本陸士或滿洲國陸軍官校並曾經在日軍或者滿洲國軍服役的。像韓國的第10任陸軍參謀長,交通部長白善燁是滿洲國陸軍中尉,而韓國前總統朴正熙也是滿洲國軍中尉,1945年後還跑到北平當過一段時間的國軍。
所以說韓國軍隊是日本軍的老底子。
而朝鮮人民軍則是原來的抗聯-遠東蘇軍特別旅朝鮮營的血統。
要是穿軍裝,也是日本軍和滿洲國軍和蘇聯紅軍的軍服。
E. 為什麼在登錄之日電影中,韓國人為什麼穿日本人的軍裝、
飄過,做任務
F. 朝鮮軍裝為什麼那麼難看
朝鮮一個八零後領導的小國家,實現了抗衡美國,抵禦外強的國家,國民團結,可謂對一個國家來說難能可貴啊!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要依照個人喜好去隨便評價一個人,每件事。客觀理性的認識,了解事物這才是高尚人的本質和品德。
G. 美國的軍裝為什麼那麼合體,英俊漂亮,為什麼國內的軍裝總感到鬆懈不利整,為什麼不進口美國的軍裝穿上好
其實我覺得這是美國人體型的問題。。。
他們身材高大,肩膀寬,中國人,或者說亞洲人可能撐不起他們的衣服。。。骨架比較小。
就是這樣。。而且中國做軍裝,說不定偷工減料 。
H. 07式軍服上的肩章為什麼參照美軍軍服服裝
軍服設計就那麼點樣式,大體玩不出什麼花樣
貌似沒99式應該是97式吧
07式軍服已經基本定型
設計時還是參照了97式的,而且07已經全面配發
老式的將亦全面淘汰
07式軍服襯衫?是不是說夏常服啊
那上面胸前只有軟胸標
軍官的還有軟姓名牌
I. 到炮火中去電影中韓國軍人的衣服怎麼和解.放.前.國.軍.的衣服一樣
美國式的軍裝唄 國民黨那時的軍裝也是仿照美國人的
J. 為何朝鮮的軍裝要弄成這樣的
因為朝鮮實行先軍政治「先軍政治」是1995年1月1日金正日視察蟠松哨所時提出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切以軍事工作為先,一切以軍事工作為重。「沒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沒有子彈就不能生存。」朝鮮媒體上這句話,生動概括了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倡導的「先軍政治」思想。蘇聯解體後,朝鮮的不安全感越來越強,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更加劇了這一點。所以,近年來,金正日多次強調要堅持「先軍政治」。「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絕對不會改變,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就不能保衛國家和民族的自主權、生存權和社會主義。」金正日在多個公開場合說,「先軍政治就是萬能寶劍」。
「先軍政治」主要包括4方面的內容:
一是突出軍隊地位。朝鮮通過對社會階層次序的調整,將軍人置於工、農、知識分子3大階層之前,以突出軍人的地位。
二是執行「先軍」領導方式。由領袖重點抓軍隊工作,再以治軍方式推動全社會工作。領袖抓軍隊主要是以走訪視察軍事單位進行現場指導方式開展。對社會工作,朝鮮領導人要求各級幹部像指揮戰斗那樣指揮工作,提出的方針政策也多用軍事術語來表達,比如對具體的經濟任務要開展「進攻戰」、「殲滅戰」等。
三是保障軍費投入。朝鮮領導人多次強調,「國家財政再困難,也要優先保障國防費用的支出」。
四是啟迪軍魂,增強凝聚力。朝鮮通過「先軍政治」,選擇軍人作為社會進步的先導,用軍人的奉獻精神煥發國民的凝聚力。
先軍政治是視軍事為第一國事,以革命軍隊作為骨乾和主力,保衛祖國、革命和社會主義,推進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式。
視軍事為第一國事,這意味著在制定和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和政策時把重視和加強軍事看作是必須放在頭等位置的重要工作。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不是取決於幅員大小和人口多少,而是取決於軍事力量如何。建設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增強總體國力的關鍵。
以革命軍隊作為骨乾和主力推進革命和建設,這意味著把革命軍隊建設成無敵必勝的強軍來保衛祖國、革命和社會主義,依靠革命軍隊的革命氣質和戰鬥力大力推進整個社會主義建設。
世界上著名的先軍政治國家是朝鮮,其先軍政治的目的在於:保衛祖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在反帝反美斗爭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建成社會主義強盛大國。
先軍政治的革命性質為:它是依靠革命武裝力量粉碎帝國主義反動派的種種侵害活動,維護和擔保人民群眾的自主性、國家和民族的自主性的有原則的、正義的、反帝自主的政治,是崇高的愛祖國、愛民族、愛人民的政治。
先軍政治佔有作為社會主義基本政治方式的地位。
先軍政治之所以成為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方式,其一是因為它是保證始終堅持和切實貫徹革命的根本理念、根本原則的政治,其二是因為它是在社會主義事業的整個進程中必須持之以恆的政治方式。
先軍政治的基本要求:一是加強革命軍隊。因為革命軍隊是國家軍事力量的基本,先軍政治的旗手。二是以革命軍隊作為樣板和主力,加強革命的主體。這是以一個思想和信念、同志友愛和道義為基礎,將社會的一心團結發展到全黨、全軍、全民的一心團結,加強革命的政治思想威力的重要保證。三是以革命軍隊為支柱大力推進整個社會主義建設。這使革命軍隊帶頭承擔國民經濟的艱難部門,打開社會主義建設的突破口,使社會的所有成員以革命的軍人精神和軍人的斗爭作風促進社會主義建設。
革命的軍人精神是以誓死保衛領袖的精神、誓死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精神、英勇犧牲精神為根本的崇高革命精神,是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革命精神的最高表現,是象徵和代表先軍時代的革命精神,是使軍民在革命和建設中創造奇跡、建立殊勛的革命的、戰斗的思想精神武器。
在朝鮮,先軍政治始於上世紀6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全面加以實現。
今天,主導社會主義朝鮮的政治方式是先軍政治。 先軍政治是以上世紀初金日成創立的主體思想為基礎的。 無論什麼思想都以一定的社會實踐為基礎的。 主體思想是根據備受壓迫和歧視的人民群眾當上自己命運的主人這一新時代的要求創立的。
朝鮮革命領袖金日成以實際斗爭驗證了:革命的主人是人民群眾,只有深入人民群眾中去教育他們,並把他們組織動員起來,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革命不能靠人家的承認和指示進行,而要按照自己的信念,由自己負責進行;一切問題都應自主地、創造性地加以解決。在此基礎上,他於1930年6月在卡倫召開的共青及反帝青年同盟幹部會議上,闡明了主體思想的原理。
朝鮮革命的整個過程徹底體現了主體思想的原理:自己命運的主人是自己,開拓自己命運的力量也在於自己。
金日成在革命活動的初期就提出要解放被日寇強占的祖國,就必須靠朝鮮民族自己的力量開展有組織的武裝斗爭,便首先組建武裝隊伍,依靠這支武裝實現了解放祖國(1945.8)的歷史事業。
解放後,朝鮮人民成功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歷時3年的朝鮮解放戰爭中取得了偉大勝利,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有人說過一百年也完不成的戰後恢復建設,建成了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短短14年時間就完成了社會主義工業化。這些值得自豪的成就都是朝鮮人民的自主精神和創造力的結晶。
在這過程中,朝鮮人民從歷史的客體成長為歷史的主人,堅持政治上自主、經濟上自立、國防上自衛的原則,建成了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社會主義。
20世紀90年代初,在前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社會主義接連崩潰,世界政治格局和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資本主義勢力乘機攻擊社會主義自主力量,特別是把攻擊的矛頭集中指向亞洲的咽喉——朝鮮。
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勢力為了靠實力遏制朝鮮,空前強化軍事活動,並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等各領域施加壓力,策劃使朝鮮窒息。
朝鮮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嚴酷考驗和困難,不得不單槍匹馬同資本主義國家針鋒相對,迎擊資本主義勢力的集中攻勢。
先軍政治是致力於加強軍隊,把軍隊作為國家的支柱和革命的主力軍,依靠軍隊推進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革命領導方式和社會主義政治方式。
先軍政治是把金日成重視軍事的思想和路線繼承下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加以深化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