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殘奧會的相關歷史
一、殘奧會簡史
殘疾人的體育運動可追溯到早期的殘疾人運動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上的傷殘士兵,自行組織起來進行康復活動,這便是現代殘疾人體育運動發展的雛形。1948年英國斯托克?曼德維爾(Stoke Mandeville)國立脊髓損傷中心舉辦了殘疾人體育比賽,當時只有16名坐在輪椅上的傷殘士兵參加。此後該運動會每年舉行一次。1952年,由於荷蘭運動員的參加,該運動會演變為國際性體育活動。
1960年,緊接著夏季奧運會後,來自歐美23個國家的約400名運動員聚集羅馬。義大利首次舉辦世界殘疾人運動會,當時的運動競技項目共8項。
1976年,國際殘疾人組織決定,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與世界殘疾人運動會合並,並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舉辦了第一屆國際傷殘人士奧運會,有來自4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1983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從1984年夏季奧運會開始,首次設立殘疾人比賽項目。1988年起,冬季和夏季奧運會的殘疾人比賽項目被列為該項目的永久性項目;申辦奧運會的城市,必須同時申辦殘奧會;奧運會後一個月內,在奧運會舉辦城市的奧運場地舉行殘疾人奧運會。
從1960年至今已舉辦了11屆夏季殘奧會(詳見附表)和7屆冬季殘奧會。
附表:歷屆殘奧會記錄
屆別 時間 舉辦城市 參加國家(或地區)/人數
第一屆 1960年 義大利羅馬 23 / 400
第二屆 1964年 日本東京 22/390
第三屆 1968年 以色列Tel Aviv市 29/750
第四屆 1972年 德國 海德堡 44/1000
第五屆 1976年 加拿大 多倫多 42/1600
第六屆 1980年 荷蘭 Arnhem市 42/2500
第七屆 1984年 英國斯托克?曼德維爾美國 紐約 42/4080
第八屆 1988年 韓國 漢城 61/3053
第九屆 1992年 西班牙 巴塞羅拉 82/3020
第十屆 1996年 美國 亞特蘭大 103/3195
第十一屆 2000年 澳大利亞 悉尼 123/3843
第十二屆 2004年 希臘 雅典 130/4000(估計)
殘奧會比賽也留下了輝煌的記錄,個別項目堪與奧運會一比。如奧運會100米短跑項目的記錄為加拿大人Donovan Bailey的9.84秒,而殘奧會該項記錄為奈及利亞人Ajibola Adoye創造的10.72秒,兩者相差無幾。此外,殘奧會舉重項目還超過奧運會舉重記錄達12公斤。
二、第12屆雅典殘奧會
標徽 吉祥物
1、雅典殘奧會的組織准備情況
第12屆雅典殘奧會將於2004年9月17日至28日舉行。從國際殘奧會(IPC)和2004年雅典殘奧會了解到,截止目前,希臘在各方面工作進展較為順利,包括住宿、交通和媒體服務等。
在夏季奧運會結束後,雅典奧組委已轉為殘奧會組委會。奧運村和殘奧會場館將充分滿足殘疾人的特殊需要,不需另建工程。
雅典2004年殘奧會是一個僅次於奧運會的體育盛典。殘奧會計劃使用奧運會比賽場館19個,將按殘奧會運動員的需要做適當調整。雅典將為殘奧會提供與奧運會同等水平的服務保障。屆時雅典奧組委將邀請殘疾人運動員和殘疾人體育運動的專家擔任委員,並設立專門部門負責殘奧會工作。
奧運村轉為殘奧村將為運動員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使他們能夠在最佳狀態下進行比賽。雅典殘奧村(也即奧運村),位於雅典盆地西北邊沿的Acharnes市,佔地面積124頃,即124,000m2。殘奧村由住宅區和城市中心兩部分構成。在比賽期間,住宅區將供給各國運動員和教練員居住,而城市中心則為其提供多種功能和需求,如餐廳、信息中心、運動場、購物等。住宅區主要包括由19種不同建築風格建成的366套公寓樓,即2292套住房、17420個床位。總使用面積為254000 m2,另有86000 m2 面積的地下室。奧運會期間,將有免費的專門針對殘疾運動員設計的小公共汽車接送運動員、教練員往返於奧運村內的住宅區和餐廳等地方。
殘奧村與比賽場館之間由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及其連接線組成奧運會交通系統,以保證運動員和官員的交通安全便捷。從奧運村到各比賽場館所需時間為5-10分鍾。殘奧會大家庭包括國際殘疾人奧委會委員、各國家和地區殘疾人奧委會主席和秘書長、國際殘疾人奧委會各委員會委員、國際殘疾人奧委會的客人及工作人員等將下榻殘奧會總部飯店——希爾頓飯店。
2、參賽情況
雅典殘奧會的比賽項目共計19項,分別為射箭(Archery)、田徑(Athletics)、草地滾球(Boccia)、自行車(Cycling)、馬術(Equestrian)、5人足球(Football 5-a-side)、7人足球(Football 7-a-side)、球門球(Goalball)、柔道(Judo)、舉重(Powerlifting)、賽艇(Sailing)、射擊(Shooting)、游泳(Swimming)、乒乓球(Table Tennis)、坐式排球(Volleyball)、輪椅籃球(Wheelchair Basketball)、輪椅擊劍(Wheelchair Fencing)、輪椅橄欖球(Wheelchair Rugby)、輪椅網球(Wheelchair Tennis)。在這些項目中,其中15個與雅典奧運會相同或相似,另外4個即草地滾球、球門球、舉重和輪椅橄欖球為殘奧會獨有。截止目前,已有約130個國家的殘委會確認參加2004年殘奧會,共將有約4000名運動員、2000名教練員、1000名工程技術人員、2500名殘奧會工作人員、3000名新聞媒體代表和15,000名志願者報名參加涉及19個比賽場館、19個大項526個小項比賽項目的殘奧會。
二、中國與殘奧會
1、中國參加殘奧會簡史
(1)1984年6月,中國首次派出由24名殘疾人運動員組成的殘奧會代表團,參加了在美國紐約納索縣舉行的第七屆殘疾人奧運會。來自北京的盲人姑娘平亞麗奪得女子B2級別的跳遠金牌,實現了中國人在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在這屆殘奧會上,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枚金牌,13枚銀牌和9枚銅牌。另有9人次打破世界紀錄。
(2)1988年10月,第八屆殘奧會在韓國漢城舉行。中國共有43名殘疾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乒乓球和射擊四個項目的比賽,獲得金牌17枚,銀牌17枚,銅牌10枚,並有11人次打破9項世界紀錄。
(3)1992年9月,中國派出34名殘疾人運動員組成的代表團參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第九屆殘奧會,中國運動員摘得11枚金牌,7枚銀牌,7枚銅牌。金牌數列各代表團第11位,獎牌數居第18位。另有8人14次打破7項世界紀錄,11人21次打破殘奧會紀錄。
(4)1996年8月,中國參加了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十屆殘奧會。由37名運動員組成的代表隊取得了16枚金牌,13枚銀牌和10枚銅牌,另有10人16次打破11項世界紀錄。金牌總數列第9,首次躋身世界殘疾人體育十強。
(5)2000年10月,中國派出由122人組成的大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參加了在悉尼舉行的第十一屆殘奧會,共奪得34枚金牌,22枚銀牌,16枚銅牌,其中金牌榜列第六位。同時有15人25次創15項世界紀錄,4人4次破4項殘奧會紀錄,從而書寫了中國殘奧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總得來說,特奧會是給心智有問題的人.而殘奧會則是為身體有殘疾的的人辦的體育運動會.身體有殘疾不一定智力有問題.
B. 關於殘奧會的資料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始辦於1960年。
是由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專為殘疾人舉行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於夏季奧運會後舉辦一屆,至2020年已舉辦16屆。
簡介
中國從1984年6月首次組團參加了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第7屆殘奧會,之後參加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的殘奧會。在這5屆殘奧會上共派出215名運動員,共奪得金牌80枚、銀牌72枚、銅牌52枚,59人次破75項世界紀錄,25人破殘奧會紀錄。
中國殘疾人體育與西方國家相比,起步晚,基礎薄弱。1984年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與其他事業一樣,體育事業也是百廢待興。
這一年的6月,殘疾人體育和健全人體育同樣,重回國際賽場,組團參加了當年的奧運會和殘奧會。中國僅派出24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了在美國紐約長島舉行的第七屆國際夏季殘奧會,兩位盲人姑娘平亞麗、趙繼紅面對各國強手,勇於拼搏,分別奪得女子B2、B3兩個級別的跳遠金牌。
C. 冬季殘奧會的介紹
目前,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規定的冬季殘奧會正式比賽項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輪椅體育舞蹈4個大項,每個大項中又包括若干小項。例如:高山滑雪包括滑降、超級大回轉、大回轉和回轉等小項;越野滑雪(亦稱北歐滑雪)包括個人賽和團體賽,距離從2.5公里至20公里;輪椅體育舞蹈包括標准舞(華爾茲、探戈、維也納華爾茲、狐步舞、快步舞)和拉丁舞(倫巴、恰恰恰、桑巴等)。韓國平昌將於2018年舉辦第12屆冬季殘奧會。北京時間2015年7月31日下午5時57分,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上,中國北京擊敗哈薩克阿拉木圖,成為2022年冬季殘奧會的舉辦城市。北京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同時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12015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成立。
D. 第一屆殘奧會在哪個國家舉行
第一屆殘奧會是1960年在義大利羅馬舉行 4年一屆的殘疾人奧運會,自1960年在義大利羅馬開始舉辦以來,到2004年雅典殘奧會已經是第12屆了。殘奧會的起源,得追溯到二戰後的歐洲。 為了讓在戰爭中因脊髓受損導致下肢癱瘓的士兵能夠盡快康復,1948年倫敦第14屆夏季奧運會期間,英國的神經外科醫生路德維格·格特曼爵士和一些熱衷殘疾人事業的知名人士為一批輪椅運動員組織了自己的運動會,稱為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 4年後,國際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聯合會在英國成立,並於當年舉辦了首屆國際殘疾人運動會,這也就是「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前身。此後,國際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每年舉辦一次。1960年,在羅馬第17屆奧運會結束兩周後,來自世界23個國家的400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了在羅馬舉辦的第九屆國際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而這屆運動會後來也被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為第一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從1960年開始,殘奧會每4年舉辦一次,1988年漢城第八屆殘奧會以後,形成了每屆殘奧會和夏季奧運會在同一城市舉行的慣例。44年過去了,從最初的只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運動員報名,到第12屆雅典殘奧會136個國家和地區的3806名選手參賽,這不僅標志著時代的發展,也體現了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
E. 殘奧會什麼時候開始 什麼時候結束
殘奧會是9月6日晚上8點開幕,共14天。到9月20晚上閉幕。
F. 殘奧會幾年舉辦一次
殘奧會分為夏季殘奧會和冬季殘奧會,都是每4年舉行一次,一般在正式奧運會完賽之後舉辦。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60年開始舉辦,是由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專為殘疾人舉行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於夏季奧運會後舉辦一屆,截至2020年已舉辦過16屆。
殘奧會標志
第一屆殘奧運於1960年在羅馬舉行,但是直到1988年在韓國漢城舉行的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才有了固定的LOGO。1988年,在漢城殘奧會上首次使用了這個由5個「陰陽魚」相互連接構成的會標。1989年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這個圖形則正式成為IPC的會標。
設計主要參考了東亞國家常用的太極圖案中的「陰陽魚」,在設計形式上參照了奧林匹克五環的排版方式,將「陰陽魚」以五環排列方式組合在一起。1992年3月,殘奧會在老版本LOGO的基礎上拿掉了兩個「陰陽魚」,只剩下了紅藍綠三個。隨後在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季奧運會正式啟用。這個版本的LOGO一直使用到希臘雅典的2004年夏季殘奧會結束。
從2006年都靈冬殘奧會開始,現行會徽(「Agitos」)正式啟用。這一版本將原有的紅藍綠三條陰陽魚改為三條絲帶,寓意人的心智、身體和精神。
2019年10月20日,在巴黎2024年奧運會會徽揭曉前夕,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Paralympic Games)邀請倫敦設計工作室North design,為這個沿用至今近15年的會標進行優化設計,並同步優化IPC視覺識別。
G. 冬殘奧會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具體是什麼時候你對這屆殘奧會有什麼期待
北京冬殘奧會,對於殘疾運動員們來說,是一次表現他們自己的機會他們也同樣熱愛著奧運會,所以能夠擁有這樣一次參加比賽的機會,大多數人都十分的興奮。冬殘奧會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具體是什麼時候?你對這屆殘奧會有什麼期待?
北京冬殘奧會即將要開幕了,張藝謀繼續擔任了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總導演。許多人也十分期張藝謀在北京冬殘奧會上的表現。而在北京冬殘奧會接下來的十天裡面,也希望我國的奧運健兒可以勇奪金牌。
H. 十四運殘奧會什麼時候開始
從2021年10月22日開始。10月29日結束。
殘奧會截至2020年已舉辦過第16屆,全世界超過28000名殘疾運動員角逐殘奧賽場。殘奧會比賽項目在幾十年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幾乎每屆都有變化,有些僅僅是曇花一現,有些則經久不衰,保留至今。
冬季殘奧會自1976年舉行以來,至2018已經舉辦了12屆,參賽運動員總人數接近4000人。比賽項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輪椅體育舞蹈等4個大項,每個大項中又包括若干小項。中國2002年首次參加冬季殘奧會,當時共派出4名運動員參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個第六名的成績。
殘奧會比賽項目在幾十年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幾乎每屆都有變化,有些僅僅是曇花一現,有些則經久不衰,保留至今。隨著殘奧會體現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團結、友誼、勇氣以及誠實競爭的理念深入人心,參賽國家、地區的數量和參賽運動員人數呈逐屆遞增趨勢,殘奧會影響力日趨增大。
I. 誰知道第一界殘奧會是什麼時候開的
一、殘奧會簡史 殘疾人的體育運動可追溯到早期的殘疾人運動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上的傷殘士兵,自行組織起來進行康復活動,這便是現代殘疾人體育運動發展的雛形。1948年英國斯托克?曼德維爾(Stoke Mandeville)國立脊髓損傷中心舉辦了殘疾人體育比賽,當時只有16名坐在輪椅上的傷殘士兵參加。此後該運動會每年舉行一次。1952年,由於荷蘭運動員的參加,該運動會演變為國際性體育活動。 1960年,緊接著夏季奧運會後,來自歐美23個國家的約400名運動員聚集羅馬。義大利首次舉辦世界殘疾人運動會,當時的運動競技項目共8項。 1976年,國際殘疾人組織決定,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與世界殘疾人運動會合並,並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舉辦了第一屆國際傷殘人士奧運會,有來自4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1983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從1984年夏季奧運會開始,首次設立殘疾人比賽項目。1988年起,冬季和夏季奧運會的殘疾人比賽項目被列為該項目的永久性項目;申辦奧運會的城市,必須同時申辦殘奧會;奧運會後一個月內,在奧運會舉辦城市的奧運場地舉行殘疾人奧運會。 從1960年至今已舉辦了11屆夏季殘奧會(詳見附表)和7屆冬季殘奧會。 附表:歷屆殘奧會記錄 屆別 時間 舉辦城市 參加國家(或地區)/人數 第一屆 1960年 義大利羅馬 23 / 400 第二屆 1964年 日本東京 22/390 第三屆 1968年 以色列Tel Aviv市 29/750 第四屆 1972年 德國 海德堡 44/1000 第五屆 1976年 加拿大 多倫多 42/1600 第六屆 1980年 荷蘭 Arnhem市 42/2500 第七屆 1984年 英國斯托克?曼德維爾美國 紐約 42/4080 第八屆 1988年 韓國 漢城 61/3053 第九屆 1992年 西班牙 巴塞羅拉 82/3020 第十屆 1996年 美國 亞特蘭大 103/3195 第十一屆 2000年 澳大利亞 悉尼 123/3843 第十二屆 2004年 希臘 雅典 130/4000(估計) 殘奧會比賽也留下了輝煌的記錄,個別項目堪與奧運會一比。如奧運會100米短跑項目的記錄為加拿大人Donovan Bailey的9.84秒,而殘奧會該項記錄為奈及利亞人Ajibola Adoye創造的10.72秒,兩者相差無幾。此外,殘奧會舉重項目還超過奧運會舉重記錄達12公斤。
J. 你知道殘奧會的前身嗎
殘奧會始於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8年。當時,英國神經外科醫生路德維格·格特曼爵士和一些熱心於殘疾人事業的知名人士,在1948年倫敦奧運會期間組織了由輪椅運動員(多為脊椎傷殘的2戰老兵)參加的比賽,稱為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當時只有16名坐在輪椅上的傷殘士兵參加,此後該運動會每年舉行1次。
第一屆殘奧會舉辦時間為1960年9月18日至1960年9月25日,殘奧會第一次在義大利羅馬上演,舉辦該運動會的目的是為了讓各國人民的友誼長久深淵,殘疾人也是有自己生存的空間的。
自此,殘奧會正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每一屆奧運會結束,也意味著殘奧會的開始。東京、特拉維夫、海德堡、多倫多、阿納姆、斯托克曼德維爾、紐約、漢城、巴薩羅納、亞特蘭大、悉尼、雅典、北京、倫敦都曾成功舉辦過殘奧會。
殘奧會的標志
第一屆殘奧會於1960年在羅馬舉行,但是直到1988年在韓國漢城舉行的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才有了固定的LOGO。1988年,在漢城殘奧會上首次使用了這個由5個「陰陽魚」相互連接構成的會標。
1989年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這個圖形則正式成為IPC的會標。設計主要參考了東亞國家常用的太極圖案中的「陰陽魚」,在設計形式上參照了奧林匹克五環的排版方式,將「陰陽魚」以五環排列方式組合在一起。
1992年3月,殘奧會在老版本LOGO的基礎上拿掉了兩個「陰陽魚」,只剩下了紅藍綠三個。隨後在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季奧運會正式啟用。這個版本的LOGO一直使用到希臘雅典的2004年夏季殘奧會結束。
從2006年都靈冬殘奧會開始,現行會徽「Agitos」正式啟用。這一版本將原有的紅藍綠三條陰陽魚改為三條絲帶,寓意人的心智、身體和精神。
2019年10月20日,在巴黎2024年奧運會會徽揭曉前夕,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邀請倫敦設計工作室North design,為這個沿用至今近15年的會標進行優化設計,並同步優化IPC視覺識別。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