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文化出版和音像包括什麼

韓國文化出版和音像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1 19:44:02

Ⅰ 韓國文化產業的內容簡介

「世界文化產業」叢書由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陸地教授於2004年初開始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編寫,目的是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經營者、管理者、研究者提供一個瞭望、借鑒世界文化產業發展的窗口和實證。
該叢書以國別為單位,分別介紹世界上主要國家文化產業市場的最新情況、管理制度和發展模式以及經驗教訓等,內容涉及出版業、電影業、電視業、廣播業、音像業、廣告業、演藝業、網路業等方面,資料翔實,數據豐富,歷史與現實銜接,宏觀與微觀兼具,亦述亦評,饒有新意。

Ⅱ 韓國的文化產業概念廣泛,包括了以下哪些領域

韓國的文化產業概念廣泛,
包括了以下領域:
游戲、電影、出版、光碟、 動畫、廣告等諸多方面。

Ⅲ 韓國文化包括哪些(比如生活、飲食)請寫全面些……

韓國人民早期的興起和發展並不劃一,然而總的說來有一個特點, 即同中國人之間的積極接觸以及有時候也發生的斗爭。從韓國人民形成以種植稻米為中心的農業社會開始,他們的文化逐漸與中國的文化成為一體。韓國製造了鐵工具和鐵武器。在政治、經濟、哲學和文化這幾個方面,韓國的發展也受到中國的強大影響。 但是,僅僅了解文化交流還不能充分解釋韓國文化。正確了解韓國人民的各種特點也至為必要,而這些特點必須聯系韓國人民的歷史發展來加以解釋。不妨考慮一下佛教和儒教是如何傳入韓國的。雖然儒教比佛教先行一步,然而首先為韓國人民所接受的是佛教而非儒教。情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佛教比儒教更有助於建立一個由貴族統治和中央集權的傾向於擴張的國家。
有人認為新羅時代(公元前奏57-公元935)年青人所崇尚的世俗五戒出自佛教,但是也有人說這五戒的圓光是佛教法師,但是他也精通孔子學說。因此,對五戒作兩種解釋都可以。
然而,情況的另一面也應予考慮。當時,由於社會需要一套有利於建立王權和父權制家庭制度的道德規范,所以,即使佛教和儒教尚未傳入韓國,組織號稱"花郎"的青年隊伍和保護諸如家畜之類的財產這兩件無論如何也會備受重視。
佛教的禪宗也是同樣情況。禪宗早在新羅兼並另外兩個王國百濟(公元前功盡棄 8-公元660)和高句麗(公元前37-公元668)以前很久就已經傳入韓國,但是直到統一 新羅時代(668-935)末期,即強大的地方地主勢力起而反對中央集權統治制度的時候 才開始盛行。換言之,佛教禪宗之所以被接受和受到重視是因為它符合當地地主的需要的宗教。
新儒學在高麗時代(918-1392)末期開始引起注意,最終發展成為在朝鮮王朝時代 (1392-1910)佔主要地位的哲學思想。 據信它的是在同中國元代的文化交流期間傳入韓國的。但是,如果聯系中產階級的上升來看,那就能更深刻地解釋新儒學何以會被接受。中產階級是指一批具有地方鄉紳地位的中小地主,他們並非通過世襲權利而且通過國家科舉進入官場的。這些人為人正直,對通過非法手段佔有大規模產業的親元朝的統治家族持批判態度。這個新興中產階級歡迎新儒學的道德原則,把它作為一種精神支柱。
工藝
建築
這些人在後來成為一個新王朝的領導階層,他們並非如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是強盛的中國的崇拜者。相反,他們努力發掘民族的歷史傳統,把這個傳統的起始一直追溯到檀群時代,並且支持世宗(1418-50在位)推行韓國新文字韓字。
到了17和18世紀,關心韓國的技術和經濟進步的新風氣在朝鮮王國學者中間甚為流行。在這個時期,移栽秧苗、每年種植兩茬莊稼和修建蓄水庫的做法大大促進了農業發展。一個以漢城和開城為中心的全國商業網路組織起來了。港口商賈在義州促進了對外貿易。獨立的手工業繁榮發展了。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作為儒教的一派的實學形成了。實學的宗旨是通過培養對本民族歷史傳統的認識來改革社會。實學在西方文化以及中國清朝的歷史研究方法學的影響下受益之大是空前的

韓國飲食文化
韓國人和日本人一樣,習慣於席地而座,盤腿就餐。其傳統飲食比較簡單,主食為米飯,愛吃泡菜,泡菜的出口量據說是世界第一,種類之多我看也能拿冠軍,因為每餐都有它堂而皇之地上桌,精緻 盤碟中能擺出不少花樣:白菜、蘿卜、辣椒,還有我們叫不出名的,既開胃也好吃。他們餐桌上的素菜顯然比我們多,因為靠海的緣故,海產素菜也相當多。另外一項「多」是醬製品。我們的「醬缸文化」在那裡的影響,大概已達到「青出藍而勝於藍」的地步,他們有專門用來摻和著菜拌地飯的一種醬,我試了一下,味道很不錯。以上「三多」,恐怕構成他們飲食中的低糖、低脂肪、符合營養學要求的合理因素。我們注意到韓國人中肥胖者不多,一般中老年人都能保持身材且有健康的氣色,這是不是同良好的飲食習慣有關呢?
韓國人飲食主面的節約與科學,還可以從一種專供飲水機配套使用的「微型紙杯」上得到佐證。那是一種只有中指長、兩指寬的小紙片,經過特別處理,拿上手就變成一個很小的杯子,放到龍頭就能接水。比起那種透明塑料杯和普通紙杯,自有它微小、簡便的優越必天韓國街頭和快餐店裡常能見到。
韓國飲食中最有名的恐怕還是燒烤。「鐵板燒」不僅用來燒菜,也用來炒麵。最有意思的,是一種「石頭燒烤」:用一堆鵝卵石放在鐵架上電熱升溫,先攤放肉塊,待到一定火候再用長剪將大塊肉絞成小塊,拼柔到滾滾的石頭中去,不一會就響吱吱地冒出香氣。據介紹,鵝卵石是進口的,既然能蓄熱均溫,使肉免於烤焦,又能去油去腥。

韓國服飾文化

韓國服飾最初主要是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對此,史書中就有記載:「服制禮儀,生活起居,奚同中國」。唐代時,新羅與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韓服的個性發展開始於李氏朝鮮中期。從那以後,韓服特別是女裝,逐漸向高腰、襦裙發展,同中國服飾的區別逐漸增大。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禮服,仍一直延續著較多的中國特色。朝鮮戰爭期間(1950—1953),西式服裝進入韓國。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人們覺得韓服太過繁瑣,穿著不便,因在近代被洋服替代。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

韓國服飾文化包括傳統韓國服裝和現代韓國服裝,韓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韓民族的傳統服裝,優雅且有品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也是韓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一般來說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式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男性以褲子, 短上衣, 背心, 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白色為基本色, 根據季節,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另外, 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朝鮮時代隨著儒教地位的鞏固, 衣著上也開始重視形式與禮節。朝鮮時代大禮服是祭禮服。大禮服也稱冕服, 戴冕冠。穿冕服。冕服是宗廟, 社稷等祭禮或正初,冬至等大節日里穿的衣服。

提到韓服就不能不提到05年11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峰會在韓國釜山舉行,韓國特意為出席會議的領導人製作了韓服。據介紹,每件韓服的顏色和圖案分別根據「陰陽五行說」選定,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例如黃、青、赤、黑、白五色分別代表著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圖案方面,製作者則選擇了青松、竹子、雲和牡丹為花樣。青松和竹子代表堅定不移的意志和君子風范,而雲和牡丹則象徵著遠離世俗的超脫境界和華麗富貴。

歷史上,韓服是朝鮮半島居民的普及服裝,不過如今卻很難在大街上看到了。韓國人之所以平時不穿韓服,是因為現代社會節奏加快,傳統韓服穿起來相對復雜,活動也不很方便。不過,這樣反而提高了韓服的檔次,使之成為重要節慶活動的禮服。在韓國人心中,正式場合穿韓服已經上升為一種規范,如果有晚輩違反,長輩便不會接受他們的「請安」。過年過節,上街不穿韓服還會被陌生人指為「粗魯、沒有禮貌。」也正因為如此,不管韓國人身處何方,韓服在他們心目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
http://www.humen.com/fashion_fair/news_show.asp?id=82947

韓國的飲食禮儀文化

中國人和韓國人都說飲食文化,可見飲食與文化的關系密切。食禮便是表現飲食文化的方式,它是一種常識,你可以不去遵守,但是不要忘了,這樣做會使當地人感到不愉快。

韓國的飯店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拖鞋上炕。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兒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只限於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

在你坐好後,看了牆上貼的菜單或者桌上放的菜譜點好菜後,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向你走來,她從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當然啦,有的飯館在桌子上已經准備好了餐具。但是講究一點的店都是親自給客人送上來的:筷子穿著紙衣,勺子蒙著臉—圓形,有著勺子頭部大小的紙袋套在上面,紙上畫著一桿煙槍和一頂帽子—韓國以前的貴族「兩班」的象徵。最初我感到新鮮,曾經將它收藏起來,可是後來發現韓國的幾個大城市的餐館都是用這種圖案,便有點見怪不怪了。

筷子和勺子,除了婚禮的禮品、怕人謀害自己使用銀製品外,還有黃銅制的。但是這兩種不常見,平民百姓們使用的一律是不銹鋼制的平尖兒的筷子。木製筷子是一次性使用的,據我觀察,一般韓國人在吃日式面條、紫菜飯卷時才使用。沒看見韓國人用過竹筷、象牙筷、塑料筷等等。勺子的柄較長,頭部又圓又大,所以剛開始使用時我挺害怕弄疼了我的嘴角。

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所以你一定要記住桌子上的飯碗是不能用手碰的,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然後你會注意到飯碗是不銹鋼做的(在家裡或高級餐廳時,有用陶瓷製的飯碗),圓底帶蓋地「坐」在桌上,沒有供你的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碗蓋,你可以取下來隨意地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你的左手就一定要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兒」。你的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沒有水泡菜時,用其他湯代替也可以)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用勺子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

在上述中也許你會注意到:韓國人是用勺子喝湯、吃飯的。這與中國人、日本人的飲食習慣不同。韓國人同時使用勺子和筷子並不是最近的發明,而是源於古代。在國立州博物館中,我就看到過有百濟時代的鐵制勺子和筷子擺在一起。在朝語中,除了有分別表示勺子和筷子的單詞外,還用兩個字母來同時表示勺子和筷子,也就是說韓國人把勺子和筷子看成是一對不可分開的餐具。所以韓國人的飯桌上總是把勺子和筷子擺在一起。

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里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他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菜怎麼用勺子也撈不出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2/3在桌子上,1/3在作外——著是為了便於拿起來再用。韓國人沒有使用筷架的習慣,所以這種做法,我覺得除非桌子表面擦得很乾凈,否則是不衛生的。因此,我給改成了把筷子放在小菜碟上。最後,當你吃完飯後,還要把勺子和筷子擺成當初的形狀,有始有終。

中國人用筷子吃飯、勺子喝湯;韓國人用勺子吃飯、喝湯,用筷子夾菜;而日本人用筷子既吃飯有喝湯。為什麼日本人的飲食生活中沒有勺子呢?

有一位日本老人曾經告訴我說:「勺子只從中國傳到了朝鮮半島上,因為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隔著海,所以勺子沒有傳到日本。」

後來我在《環球旅行·韓國》中看到的卻是這樣的內容:據說過去日本人用手吃飯,韓國人覺得他們挺可憐的,就教給日本人使用筷子,但是沒有教給日本人用勺子,因為韓國人覺得日本人不配用勺子。

韓國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所以整個國家就好象一個大家庭,具體表現在共食——聚餐上。

中國人在家裡也許不用公筷,但是在餐廳吃飯時,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的碗、碟里夾菜。日本人除了份飯以外,亦如此。可是韓國的情況就不同了。韓國人用自己的餐具直接食用公用的湯和菜。我能夠里列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表示彼此之間誰也不嫌誰的親密感情,但是我很難接受這種方式。

韓國人是一個好動感情的民族,對於他們這種把感情通過公食表現時,我覺得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但同時又必須在理智上承認它是一種不衛生的「食禮」。

Ⅳ 在韓國文化上,你有什麼了解

大家都想要了解韓國的文化,那麼我們可以看到韓國的文化,其實也是非常的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的。如果裡面有一些精華所在的話,也會讓我們自己能夠學習回來,能夠推動我們自己國家的發展。那麼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會感到其實韓國的文化在某一定的程度上也是會讓我們感覺到十分的不同的。我們可以發現,韓國文化在飲食上是以高蛋白和蔬菜這樣的一些食物為主的。

而且對於這樣的一個方式,我們也可以發現的確有一些人,他們在吃韓國菜的時候,對於韓國的禮儀文化也有一定的重視。因為畢竟對於韓國來說本來就是一個禮儀之地,那麼他們也會非常的重視禮儀,在韓國的一些語言上,年輕人必須與長輩使用敬語,才能夠在飯桌上去吃飯。

Ⅳ 中韓兩國文化的差異

中韓兩國的文化產業結構的差異及其原因
文化產業是投入少,產品附加值高的產業,被視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所創造的價值在一國經濟總量中的份額是不斷上升的趨勢,並不斷滲透到其它產品中去。因此,這一產業引起了世界每一個國家的廣泛關注。中韓這兩個一衣帶水、隔海相望的近鄰也不例外,中韓兩國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兩國人民互相學習,彼此借鑒,兩國傳統相近,民眾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文化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兩國的文化產業結構卻有著明顯的差異。

1999年2月韓國發布的《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將文化產業界定為與文化商品的生產、流通、消費有關的產業。具體行業門類有:影視、廣播、音像、游戲、卡通形象、演出、文化、美術、廣告、出版印刷、創意性設計、傳統工藝品、傳統服裝、傳統食品、多媒體影像軟體、網路以及與其相關的產業。此外,還有根據國家總統令指定的產業。韓國統計廳的文化產業統計指標包括:出版產業、唱片產業、游戲產業、電影產業、廣播產業、演出產業、其它文化產業(建築、攝影、創意性設計、廣告、新聞、圖書館、博物館、工藝品及民族服裝、藝術文化教育等)。

而我國在2004年3月發布了《關於印發<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的通知》。文化服務部分包括:新聞服務,書、報、刊出版發行,音像及電子物出版發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服務,廣播、電視傳輸,電影服務,文藝創作、表演及演出場所,文化保護和文化設施服務,群眾文化服務,文化研究與文化社團服務,其它文化藝術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旅遊文化服務,娛樂文化服務,文化藝術商務代理服務,文化產品出租及拍賣服務,廣告和會展文化服務。相關文化服務部分包括:文化用品生產、文化設備生產、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和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還有一些含有部分文化活動的行業門類,包括:包裝裝潢及其他印刷、記錄媒介的復制、知識產權服務、衛星傳輸服務、專業性社會團體、野生動植物保護、其它計算機服務和其它位列明的商務服務等。

從以上兩個文件中可以發現,中韓兩國的文化產業結構有相似之處,雖然都涉足了許多產業,並且這些產業在社會經濟中扮演著不同及角色,但國家都對其中的某些門類有所側重。真如我們所知,中韓兩國在文化產業發展上有著很大的差距,韓國的游戲、電視、電影及動漫產業已經很發達,其技術也已經很純熟,對國際的影響很大。而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的很慢,普遍不是很好。兩國的文化產業結構有著顯著的差異,其差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兩國的文化產業興起的背景不同。韓國曾經因其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而與新加坡、中國台灣和香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但1997年突如其來的亞洲金融危機卻使韓國經濟幾乎遭受滅頂之災,一夜之間貨幣大幅貶值,外匯儲備降到谷底,同時眾多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急劇攀升。面對這一深刻的危機,許多政府部門都在裁員,只有文化部門不減反增,迅速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將文化產業確定為新經濟的核心。經過產業調整,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韓國經濟就迅速走出危機,恢復了生機和活力,將文化產業確定為21世紀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

而中國文化產業興起,首先是由於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基本物質滿足的基礎上,人們更多地關注文化上、精神上、心理上的需求,逐漸由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文化教育、娛樂開支逐漸增大。更多的人有經濟能力享受精神文化消費。其次,是由於休閑時間的增加。隨著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全社會的勞動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們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生產更多的產品。因此,在1995年5月1日,我國開始實行每周五天40小時的工作制。這就使人們對文化娛樂的需求有所增加,並且也為人們從事文化活動提供了時間。最後,是由於高科技在文化產業中的大量應用。在知識經濟時代,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的結合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過去只有上流社會人才能享受的文化娛樂,現在已經走進尋常百姓家。

其次,兩個國家的文化產業政策不同。由於文化產業使韓國較快的走出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陰影,所以韓國較其他國家更重視文化產業,特別是游戲產業,也更了解文化產業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力。因此,在1998年韓國正式提出「文化立國」的方針,先後制定了《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文化產業前景21》、《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和《設立文化地區特別法》等。1999年,文化觀光部、文化資源部、信息通訊部通力合作,建立了各自下屬的「游戲綜合支援中心」、「游戲技術開發中心」,重點扶持游戲產業。2000年成立了「韓國文化產業振興委員會」,2001年又成立了「文化產業振興院」,設立文藝振興基金、文化產業振興基金、信息化促進基金、廣播發展基金和出版基金等多種專項基金,運作「文化產業專門投資組合」,為新創文化企業提供貸款。韓國還建立國家級尖端文化產業基地,構築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完善各種法規和制度。

由於我國的文化產業起步較晚,加上種種原因,長期以來,文化沒有被當作產業去經營,所以說文化產業政策相對不是很完善。對各行業的法律法規還很少,對國內文化產業的保護力度不夠,致命的一點是,我國有些當一寫政策內容變化過快,甚至給人一種朝令夕改、無所適從的感覺。但目前我國正努力的完善各種政策,努力地做好一切。我國各級政府已經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採取了一定的優惠政策。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發現比較完善的文化產業政策,一個文化產業較健全的國家。

再次,兩個國家的文化產業管理機構不同。韓國的文化產業主要由文化觀光部負責,其他部門予以輔助。由韓國文化產業振興委員會來制定國家文化產業政策方向,發展計劃及文化振興基金作方案,檢查政策執行情況,開展有關調查研究。同時,由文化產業振興院負責制定文化政策,策劃內容,組織專門人才培養和開拓海外市場及開展國際交流等。

而我國的文化產業行政管理機構從橫向上看有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和信息產業部等單位,從縱向看又有中央、省、市、地、縣四級行政區劃。這種管理相對較復雜,管理起來很混亂,一個單位要同時聽從多個部門的調遣,不如韓國的管理體制那麼明了。

最後,兩個國家的人才培養力度和方向不同。韓國在培養人才方面進行得較早,在金融危機時,韓國政府就大力培養游戲專業人士,開設游戲專業教育機構,設立了20多個文化產業大學、游戲學院和游戲學校。為培養創造性人力資源,韓國將繼續推進教育改革,提高學校運營的自律性,並擴大開放,加強教育的競爭條件,提高人才市場的效率性。除了國家政府每年對發展文化產業的支持性投資以外,地方政府也十分重視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

我國盡管有近千萬人在從事文化產業,但與一些國家相比,文化產業人才還十分缺乏。我國2002年才在少數的大學開設文化產業這一專業,之後相繼在各大院校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我們需要一直熬素質的人才隊伍。目前我國正在著力培養文化產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適應信息時代文化產業高技術化人才和懂得文化產業運作規律的幹部隊伍。

除以上幾點之外,文化傳統、人民觀念、技術革新以及外來文化等許多因素,都對兩個的文化產業結構的差異,有著一定的影響。在文化產業之一領域,中國相對韓國較落後,韓國文化產業中的許多門類已經對一些國家產生了影響。可以說韓國的文化產業是很成功的,而作為他們近鄰的中國應盡快將文化產業發展壯大,分析韓國文化產業的成功案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改善自己的不足之處,完善各項制度,把握機遇,使中國盡快超越韓國,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格局中獲得優勢地位。

Ⅵ 韓國的文化產業概念廣泛,包括了以下哪些領域

在1997年亞洲遭受金融危機之後,韓國的傳統製造業受到重創,政府認識到,單一的產業結構必然帶來經濟的脆弱性,因而欲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1998年金大中出任總統後,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確定將低消耗、無污染、立足於創新創意的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加以扶持。目標確定後,韓國隨即啟動了政策、法規、組織和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將文化產業推向了有序的快速發展道路。
韓國的文化產業概念非常廣泛,包括了影視、音樂、游戲、動漫、演出、廣告、出版、卡通形象、創意性設計、傳統食品、傳統工藝品、傳統服飾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對於歷史遺跡、傳統工藝和技藝、傳統藝術、生活習俗、飲食服飾等,都投入大量財力、以各種方式加以保護和發揚。
比如將傳統工藝、技藝和藝術的傳承者列為「國寶」,給予政府補貼;將傳統說唱、假面舞、摔跤、造紙藝術、宮廷御膳、禮儀、傳統醫葯等列為無形文化財產加以管理;舉辦「文化遺產年」、「旅遊年」等活動以及諸如「泡菜節」、「假面舞節」等活動來宣傳韓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青年報》一位記者在評論中介紹了自己訪問韓國時的一個片段:接待我們的韓方誌願者是一位男士。有一天,太陽很大,此君整整齊齊地穿著韓服,任額頭冒汗,他連一個紐扣也不解。我很好奇,請翻譯問問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我想把韓國服飾文化最美的一面展示給大家。」

Ⅶ 韓國出版社的職位有哪些

韓國自古以來是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的。在古代,韓國只有自己的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因此,韓國就採用漢字進行書寫。起初,漢字只為統治者和高級士大夫所掌握,平民大多是文盲。由於漢語和韓語的差別,全都用漢字來書寫韓語顯得越來越不方便。後來,為了推進國民的文化水平發展,在1446年,朝鮮王朝世宗大王召集了一批學者,主持創造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韓文,即「訓民正音」。韓文是一種拼音文字,但他在結構上依照了漢字的方塊型。在這以前朝鮮的所有文書都是用漢字書寫的。在這以後,韓文逐漸在平民中間普及,而士大夫和貴族依然使用漢字。官方文書也使用漢字書寫。漢字一直被視為正統。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50年代以後,由於民族主義的原因,朝鮮和韓國政府均下令停止漢字的使用,所有出版物都以純韓文正式文字,民眾識漢字率急劇下降。朝鮮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至今,而韓國則有了另外一種聲音,要求恢復漢字的使用。因為韓文是一種純拼音文字,不利於兒童的智力發展,且朝韓兩國古代的文獻等都是用的漢字,民眾不識漢字會造成很大的文化斷層,無法更好的繼承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在一批有識之士的呼籲下,韓國政府開始放寬對漢字的使用限制,民眾對漢字的學習熱情也逐漸高漲。但是由於韓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擺脫漢文化的影響,試圖消除本國漢文化痕跡,韓國首都原名「漢城」,由於這個原因而改名為「首爾」。但是漢字在韓國文化圈中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韓國在一些正式場合會使用漢字和韓文並用。由於漢語對韓語的影響很大,現在韓語中有75%的詞彙為漢語詞彙,包括他的人名系統,你平時看韓劇大概都知道,什麼李英愛,裴永俊,這都是聽起來很漢語化的名字。

Ⅷ 韓國文化都有哪些

垃圾文化~

Ⅸ 音像製品包括哪些

鏈接的第二段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錄有內容的錄音帶、錄像帶、唱片、激光唱盤和激光視盤等音像製品的出版、製作、復制、進口、批發、零售、出租等活動。

與韓國文化出版和音像包括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