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韓國採用總統共和制。
韓國政治根據《大韓民國憲法》的規定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權屬於一院制的國會,以總統為中心的政府掌握國家的行政權,司法權屬於由法官構成的法院。韓國總統由國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韓國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權。
韓國國會的主要職責
韓國國會是立法機構,主要職責有:
1、立法權
韓國國會有提出和審議憲法修正案與制定法律法規的權力。國會議員和政府都有權提出立法議案,國會有權討論議員或政府提出的所有法案並作出決定。
2、財政權
韓國國會有代表國民監督和控制政府財政行為的權利和義務。國會的財政權主要包括財政立法權、預算決算審批權、及對發行國債、簽訂預算外契約、有財政負擔的條約締結等政府行為的同意權等。
3、監督權
韓國國會有權監督政府和總統,保證權力運作符合憲法。對韓國總理、國務委員、政府各部部長、韓國憲法法院法官、大法院法官、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委員、監查院院長等擁有質詢權。
⑵ 韓國的立法制度是什麼
韓國實行一院制。國會是國家的立法機構,共299個議席,每屆任期4年,國會議長任期2年。憲法賦予國會的職能除制定法律外,還包括批准國家預算、外交政策、對外宣戰等國家事務,以及彈劾總統的權力。
⑶ 韓國立法禁止職場欺凌,你認為下班後老闆指示工作合理嗎
當然不合理啊,每個人都有休息的權利,上班的時間就應該工作,下班就應該休息,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剝奪我們休息的權利,老闆也不行。
⑷ 韓國的政治制度
韓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政體。行政權屬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全民直選舉,任期5年,不能連任,有任命和罷免國務總理和內閣長官、次官、駐外大使、宣布大赦的權力。總統主持由國務總理和各內閣部長組成的國務會議,負責決定、協調和處理國家政策和重大事項。直屬總統的機構包括總統秘書室、國務會議、國家情報院、監察院、中央人事委員會、放送通信委員會等。現任總統李明博,為韓國第17屆總統。
立法權屬國會,主要職能包括:審議並通過或否決各項法案;審核和批准政府財政預算;檢查政府工作;批准對外條約以及同意宣戰或媾和、彈劾總統和主要政府官員、否決總統的緊急命令等。國會機構包括議長1人、副議長2人及各專門委員會。國會議員在國會外無需對其在國會內所發表意見或所投的票負責。目前韓國主要政黨包括執政的大國家黨和在野的統合民主黨、民主勞動黨、自由先進黨和創造韓國黨等,大國家黨為國會內的第一大黨。
司法權屬大法院和大檢察廳。大法院擁有終審權。大法院院長由總統任命,須取得國會同意,任期為六年,不得連任。大法院的法官則由大法院院長推薦,由總統委任。所有下級法院法官由大法院院長委任,但須取得大法院法官會議同意。韓全國共有5個高等法院,受理對地方法院審理民事及刑事案件的裁決提出的上訴。大檢察廳長由總統任命,無需國會同意。大檢察廳負責案件的立案、調查和起訴、抗訴等。
內閣由國務總理、企劃財政部、教育科技部、統一部、外交通商部、、法務部、國防部、行政安全部、、文化體育觀光部、農林食品水產部、知識經濟部、保健福祉家庭部、環境部、勞動部、國土海洋水產部、女性部等18個部門組成。
⑸ 韓國通過《具荷拉法》,立法的初衷是什麼
韓國近日通過了《具荷拉法》此項法規的通過和推進不僅在韓國引起強烈的反響,對其他國家也產生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韓國首次以明星的名字立法
這次法規是韓國首次用明星的名字立法,在韓國歷史上開創了先河,對於韓國立法系統有很重要的推動和完善作用。
⑹ 韓國的歷史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韓帝國簽訂《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
1919年4月11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中國上海成立。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輾轉杭州、嘉興、鎮江、長沙、廣州、柳州、綦江等地,於1940年到達重慶。今天的韓國政府以在上海成立臨時政府的1919年作為「大韓民國」開國元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蘇軍隊分別進駐半島南北部。
1948年8月15日半島南半部建立大韓民國,李承晚出任首屆總統。
1960年李承晚下台,同年8月尹潽善任總統。
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此後長期執政。
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煥發動政變,於1980年出任總統。
1987年韓國修改憲法,實行總統直選,同年盧泰愚當選第13屆總統。此後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朴槿惠和文在寅先後當選第14屆至19屆總統。
韓國的國名由來:
韓國國名源於古時朝鮮半島南部的部落聯盟「三韓」(辰韓、馬韓、弁韓),在中國東漢、三國時代,三韓的政權即被中原稱為「韓國」,如《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中記載:「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韓國」。
這是朝鮮半島政權被稱為「韓國」的最早記錄。此後朝鮮半島的許多政權雖然不以「韓」為國號,但仍以「韓」或「三韓」作為其別稱而沿襲下來。至1897年10月,朝鮮高宗建立大韓帝國,使「韓國」作為朝鮮半島國家的正式國名而登上歷史舞台。
1919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於中國上海,雖然改變政體,但仍沿用「韓國」的國名。1948年8月15日起朝鮮半島南部的國名就被定為「大韓民國」,簡稱韓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韓國
⑺ 韓國的三權分立制度是怎樣確立的
韓國當前的民主體制來源於80年代以前的軍政府體制,從軍政府體制轉化為民主體制,韓國的民主進程只有短短的20年時間,民主思想的土壤尚未培育完全。1948年大韓民國政府成立至今.大韓民國政府成立時,對外標榜是民主政體,但事實上截至盧泰愚之前,可以說韓國是披著民主外衣的獨裁政體,特別是在李承晚和朴正熙時期,為了延長任期,作為國家基本大法的憲法被改來改去,就像兒戲一樣。雖然標榜是三權分立,但以總統為代表的行政權始終凌駕於立法、司法權力之上,根本看不到民主體制下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相互牽制、相互制衡的一點點跡象。盧泰愚上台前夕,韓國再次修改了憲法,這次修憲雖然過程非常曲折,但仍以三權分立下的民主制度為基本的政治體制。此後經過盧泰愚、金泳三時期,曾被破壞得體無完膚的韓國民主制度逐漸得到治癒,但行政權凌駕於立法、司法權力之上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在這種並非完善的民主制度下,可以說總統和執政黨掌握了幾乎所有的資源,無論是國會、大法院、憲法裁判所(相當於憲法法院)還是在野黨,根本無法起到牽制總統或行政權的作用。在行政權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總統就是權力的化身,總統的每一次發言,每一個指示都會被當做法律來執行。
⑻ 韓國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韓國採用總統共和制。
韓國政治根據《大韓民國憲法》的規定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權屬於一院制的國會,以總統為中心的政府掌握國家的行政權,司法權屬於由法官構成的法院。
韓國的行政部門實行總統制,是韓國三權分立制度的核心體制。韓國總統由國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韓國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權。
建國後的韓國在美國的幫助下制定了民主憲法,並設立了包括選舉、多黨制、三權分立、言論結社出版自由、法律體系建設等在內的制度框架。
(8)韓國什麼時候立法擴展閱讀:
韓國實行以總統為中心的總統制,總統是韓國的最高行政首長、國家元首和三軍統帥。大韓民國總統由國民在全國范圍內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為避免任何個人長期掌握國家權力,《大韓民國憲法》規定總統不能連任。
韓國國務總理由總統任命,並經國會批准,是總統的行政助手。國務總理一職不能由現役軍人出任。在總統的領導下,國務總理負責監督、管理各部和國務調度室的工作,參與制定國家重要政策,出席國會會議。
根據韓國的總統體制,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國家基本計劃和政府一般政策,重要到對外政策,修憲、公投法案,條約、法律和總統令,重要財政事項,重要軍事事項,榮譽稱號的授予,赦免、減刑和恢復政治權利,相關任命等重要事項應經國務會議的審議。
首腦辦事機構包括總統管理機構3個、總理管理機構6個。總統管理機構具體是:監查院,國家情報院,廣播通信委員會。總理管理機構具體是:國務總理辦公室,法制處,國家報勛處,公平交易委員會,金融委員會和國民權益委員會。
內閣部門分別是:企劃財政部,教育科學技術部,外交通商部,統一部,法務部,國防部,行政安全部,文化體育觀光部,農林水產食品部,知識經濟部,保健福利家庭部,環境部,勞動部,女性部,國土海洋部。
韓國法院共分三級: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院是最高法庭,負責審理對下級法院和軍事法庭作出的裁決表示不服的上訴案件。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國會批准。大法官的任期為6年,不得連任,年滿70歲必須退位。
檢察機構有大檢察廳、高等檢察廳和地方檢察廳,隸屬法務部。大檢察廳是最高檢察機關。
參考資料來源:
東方網-韓國的政治體制
中國機構編制網-韓國中央政府機構
⑼ 韓國是什麼時候建國的
大韓民國 (Republic of Korea),簡稱「韓國」
國慶日:8月15日(1945年)
國 旗:太極旗,是1882年8月由派往日本的使臣朴泳孝和金玉均在船上第一次繪制的,1883年被高宗皇帝正式採納為李氏朝鮮王朝的國旗。1949年3月25日,韓國文教部審議委員會在確定它為大韓民國國旗時作了明確解釋:太極旗的橫豎比例為3:2,白地代表土地,中間為太極兩儀,四角有黑色四卦。太極的圓代表人民,圓內上下彎魚形兩儀,上紅下藍,分別代表陽和陰,象徵宇宙。四卦中,左上角的乾即三條陽爻代表天、春、東、仁;右下角的坤即六條陰爻代表地、夏、西、義;右上角的坎即四條陰爻夾一條陽爻代表水、秋、南、禮;左下角的離即兩條陽爻夾兩條陰爻代表火、冬、北、智。整體圖案意味 著一切都在一個無限的范圍內永恆運動、均衡和協調,象徵東方思想、哲理和神秘。
國 徽:為圓形。圓面為五瓣的木槿花,中間為陰陽圖案。綬帶上寫著「大韓民國」。
國 歌:《愛國歌》
國名釋義: 取自民族名稱。歷史上,朝鮮半島中南部曾是原韓族定居之地,李朝末期,改王稱帝,換國號為大韓帝國
國 花: 木槿花
語 言: 朝鮮語
民 族: 朝鮮族
宗 教: 基督教新教、佛教、天主教等
貨 幣: 韓元
時 差: 比北京時間早1小時
氣 候: 溫帶季風氣候
國家政要:總統盧武鉉 (Roh Moo-hyun),2002年12月當選,2003年2月宣誓就職;總理李海瓚(Lee Hai-chan),2004年6月就職;國會議長金元基 (Kim One-ki),2004年6月當選。
人口:4838.7萬(韓國行政自治部根據2004年1月1日),全國為單一民族,通用韓國語。宗教以佛教、基督教為主。
首都:漢城 (Seoul) ,人口1027.7萬(2003年)。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行政首都從漢城遷往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於韓中部地區的燕歧—公州將成為新的行政首都。韓國政府定於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動工建設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別形成擁有30萬和50萬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韓國主要國家行政機關將遷往新行政首都。2004年10月,韓國憲法法院裁決,韓國國會2003年12月通過的《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反憲法 。韓國政府制訂的將行政首都從漢城遷往中部地區的計劃將因此被迫停止執行。2005年1月,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漢城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 。
行政區劃:現有1個特別市(漢城特別市),9個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濟州道),6個廣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自然地理:位於亞洲大陸東北朝鮮半島的南半部。北部以軍事分界線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鄰。其餘三面被黃海、朝鮮海峽和日本海所環抱。面積9.96萬平方公里,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0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韓國多丘陵和平原,約70%是山區,地勢比半島北部低。丘陵大多位於南部和西部。西部和南部大陸坡平緩,東部大陸坡很陡,沿西海岸河流沿岸有遼闊的平原。韓國屬溫帶的東亞季風氣候。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冬季平均氣溫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熱,氣溫為25攝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時易受台風侵襲。
簡 史:公元1世紀後,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古國。公元七世紀中葉,新羅在半島占據統治地位。公元10世紀初,高麗取代新羅。14世紀末,李氏王朝取代高麗,定國號為朝鮮。1910年8月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獲得解放。同時,蘇美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北半部和南半部。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宣告成立,李承晚當選首任總統。1960年李承晚在全國性學生運動中下台。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開始長達18年的統治,期間韓國經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煥發動政變,並於1980年出任總統。1987年韓國實行總統直選,同年盧泰愚當選第13屆總統。第14至16屆總統分別為金泳三、金大中和盧武鉉。韓國於1991年9月17日同朝鮮一起加入聯合國。
政 治:韓國現行憲法是1987年10月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1988年2月25日起生效。新憲法規定,韓國實行三權鼎立、依法治國的體制。根據這部新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和全國武裝力量司令,在政府系統和對外關系中代表整個國家,總統任期5年,不得連任。總統是內外政策的制定者,可向國會提出立法議案等;同時,總統也是國家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各項法律法規的實施。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並由其主持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作為總統主要行政助手的國務總理由總統任命,但須經國會批准。國務總理有權參與制定重要的國家政策。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但國會可用啟動彈劾程序的方式對總統進行制約,使其最終對國家憲法負責。韓國實行一院制。國會是國家立法機構,任期4年,國會議長任期2年。憲法賦予國會的職能除制定法律外,還包括批准國家預算、外交政策、對外宣戰等國家事務,以及彈劾總統的權力。韓國法院共分三級: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院是最高法庭,負責審理對下級法院和軍事法庭作出的裁決表示不服的上訴案件。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國會批准。大法官的任期為6年,不得連任,年滿70歲必須退位。
經 濟:20世紀50年代韓國經濟從崩潰的邊緣走向復甦,60年代韓國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70年代躋身於新興工業國(地區)行列,80年代發展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國家,90年代開始把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作為努力目標。韓國經濟實力雄厚,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是韓國的支柱產業。韓國曾是個傳統的農業國。隨著工業化的進程, 農業在韓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 地位日見低下。韓國是農產品主要進口國家,進口量趨於增長,但其農業市場對外國的參與極為敏感,是個對外開放程度較小的經濟部門。韓國耕地面積為195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區,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2%。韓國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鎢等,但儲藏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工業主要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浦項鋼鐵廠是世界第二大鋼鐵聯合企業。2002年汽車產量320萬輛,居世界第6位。造船訂單標准貨船噸數759萬噸,重新成為世界第一。電子工業以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迅速。近年來韓國重視IT產業,不斷加大投入。韓國風景優美,有許多文化和歷史遺產。旅遊業較發達。主要旅遊點有漢城景福宮、德壽宮、昌慶宮、昌德宮、國立博物館、國立國樂院、世宗文化會館、湖岩美術館、南山塔、國立現代美術館、江華島、民俗村、板門店 、慶州、濟州島、雪岳山等。
文 化:韓國是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韓國的美術主要包括繪畫、書法、版畫、工藝、裝飾等,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韓國的繪畫分東洋畫和西洋畫,東洋畫類似中國的國畫,用筆、墨、紙、硯表現各種話題。此外還有各類華麗的風俗畫。與中國、日本一樣,書法在韓國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韓國人素以喜愛音樂和舞蹈而著稱。韓國現代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種。民族音樂又可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種。雅樂是韓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宮廷舉行祭祀、宴會等各種儀式時由專業樂隊演奏的音樂,通稱「正樂」或「宮廷樂」。民俗樂中有雜歌、民謠、農樂等。樂器常用玄琴、伽耶琴、杖鼓、笛等。韓國民俗樂的特色之一是配上舞蹈。韓國舞蹈非常重視舞者肩膀、胳膊的韻律。道具有扇、花冠、鼓。韓國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宮廷舞為中心,多姿多彩。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史前時期的宗教儀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劇、曲藝、唱劇、話劇等5類。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⑽ 韓國「反谷歌法」正式施行,這一律法中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據媒體報道,韓國國會日前已經通過了禁止蘋果(Apple)與谷歌(Google)兩家科技巨頭公司強制App開發者使用他們提供的支付系統的相關法案,這個法案表明了App Store和Play Store的壟斷行為在韓國是屬於非法的,韓國國會以壓倒性支持通過了該法案,這使得韓國成為了第一個通過該項立法的國家,同時這個法案也可能為全球國家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而這項法案將在韓國總統簽字後正式開始實施。
谷歌早前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對App內購要求開發者必須強制使用Google Play支付系統,而使用谷歌支付系統時會在超過特定的金額時收取30%的傭金,而在韓國,谷歌也計劃從十月起對所有內容支付收取傭金,結束原先只對在線游戲收取傭金的做法,這引發了韓國國內的憤怒, 但是蘋果和谷歌堅持認為收取傭金是行業內的標准做法,也是公司建立安全市場,讓開發商能夠與全世界溝通的公平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