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大選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韓國大選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2022-07-13 10:42:20

1. 美國民調結果近半數民眾支持對特朗普彈劾,對後續美國大選有什麼影響

新一期美國民調結果得出,結果或許在意料之中,約49%的美國民眾支持眾議院對總統特朗普進行彈劾調查,不過這里強調一下,並不是支持彈劾,兩者的區別還是有的,不過美國國內支持彈劾特朗普的呼聲也在不斷走高,至於對之後大選的影響,廣面上來講,還要看調查的結果如何,才可下結論。畢竟美國民意調查的不靠譜在上次大選中表現得淋淋盡致。


當然政壇風雲變化,多方利益爭雄,最終的誰能成為下一任上位者,讓我們拭目以待。

2. 2016年大選反映美國政治,社會存在哪些問題

舉世矚目的2016年美國大選結束了。然而,它所激起的政治漩渦仍在繼續,由此引發的戰略變局乃至哲學思考更是影響深遠。目前,輿論所及還只是兩黨勝負的原因、特朗普組閣特徵及其政策走向等表面現象的分析。本文認為,這場選舉和上半年英國退歐公投,以及今年以來發生的一系列突變,共同構成了2016年世界進程的標志性事件。它們表明,21世紀正在出現不同於20世紀的世界政治新趨勢。

美國大選反映美國政治形態的重大變化

2016年選舉對於美國政治變革的歷史意義,現在評價還為時過早。有一些評論可供參考:有人評價,這是美國內戰結束以來最大的政治分裂;也有人認為,這是20世紀初政黨重組以來美國兩黨制受到的最嚴重的沖擊;還有人指出,這是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社會的最大變革。這些評價無論高低,都指向美國政治的一個新起點或轉折點。

其一,這場選舉反映了美國兩黨力量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異軍突起,以300餘張選舉人票大幅領先,帶動美國大部分州成為「紅州」,以致共和黨最終在總統、國會兩院和州長「三合一」大選中全面獲勝。這是二戰後美國兩黨政治中罕見的新紀錄,形成美國歷史上又一次新的政黨重組。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大湖地區威斯康星、密歇根、俄亥俄、賓夕法尼亞等四個民主黨「重鎮」由藍變紅倒向共和黨。這表明民主黨在傳統工業區的勢力嚴重削弱,作為民主黨重要票源的勞聯—產聯對其工會選票完全失控。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民主黨由南方農業區域種植園主勢力代表轉變為北方工業區域的社會中下層利益代表,此後綿延一百多年,形成從威爾遜和羅斯福、到肯尼迪和約翰遜、再到柯林頓和奧巴馬的民主黨「改革」路線。這次選舉中,特朗普獲勝的策略特點就是以中產階級利益代表自居,打著「改革旗號」,改變共和黨的「保守老大黨」形象,將傳統的民主黨選民大范圍拉入麾下。此次選舉打破了傳統的兩黨地域結構和政策分野,改變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兩黨歷史軌跡,對21世紀美國政治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其二,這場選舉反映了美國社會認同出現巨大的深刻裂痕。

共和黨人特朗普從一開始,以受教育程度較低、長期受到各方面擠壓的白人中下層的利益代表自居,打出「反移民、反精英、反全球化」的旗幟,先是在共和黨內將主流勢力特別是布希家族的候選人打垮,然後乘勝追擊,將選舉財力雄厚、媒體一邊倒偏袒和兩黨上層一直支持、輿論呼聲極高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在最後一刻一舉擊倒。這個結果在「意料之外」,卻是在「情理之中」。這個「情理」就是美國社會認同出現不可彌補的、顛覆性的斷裂。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突變。在十餘年前「文明沖突論」的首創者亨廷頓在《我們是誰?》一書中就預見到,大約經過半個世紀到2050年左右,由於少數民族人口的迅速增長,傳統的以盎格魯-撒克遜、新教教徒為主體的美國白人中產階級將成為少數族群,由此而來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認同將被顛覆。

這個預言居然在十年不到的時間里成為現實,恐怕連亨廷頓本人也不會想到。美國的種族沖突由來已久,但是都沒有涉及主流社會認同的分裂。這次選舉反映出來的認同分裂包括,1%的上層富人與99%的中下層之間的對抗,上層精英和廣大中下層的對立,白人社會與有色人種族群的沖突,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的分歧,以及性別、各種利益集團之間由來已久的偏見等等。即使在草根政治內部認同也是分裂的,以桑德斯為代表的「左翼草根」和以特朗普為代表的「右翼草根」在價值取向上也是差異突出。這次美國社會認同分裂暴露之充分、程度之激烈,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確實是前所未有。這種認同分裂還將長期繼續下去,對美國政黨政治乃至內外政策的影響不可低估。

其三,這次選舉反映了美國政治形態的世代更替,即網路信息化的政治形態取代工業化時代的政治形態。

從表面上看,特朗普以其個人和家族的力量來抗衡整個兩大黨機器、全部主流媒體、在某種意義上還有國家權力的干預,居然能以如此大的優勢獲勝,令世界輿論為之大嘩,特別是政治學領域的專業權威人士瞠目結舌。於是乎,有人把特朗普的乖僻個性和粗俗語言、其子女女婿的形象魅力、兩個候選人的丑聞揭露等看作是導致選舉結果的重要因素。殊不知,導致這場選舉結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數字化、信息化、網路化時代的政治形態已經出現並發生巨大效力。

在這種新的政治形態面前,原有的蓋洛普抽樣民調模式失靈,而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的民意調查卻非常接近實際結果;原有的兩黨基層選票控制方式失效,更多選民不再按照以往的地域、家庭、職業、性別等分類進行投票;主流媒體一致偏向希拉里,蓄意打壓特朗普,掩蓋民主黨脫離民意的嚴重問題,恰恰幫了倒忙;而網路媒體、社交媒體、自媒體等新型傳播方式大行其道,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的新模型准確預測到特朗普將獲勝;

網路觸角深入到核心人物最隱秘之處,迅速曝光全球傳播,瞬間顛覆正統決策過程和選舉結果;西方政黨政治已難以在一國范圍內加以控制,國際政治力量以及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干擾越來越大,俄羅斯黑客和維基解密從不同方向影響了這次選舉進程;等等。原有的美國兩黨政治形態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在出現碎片化、網路化、娛樂化、跨國化等新形態,其草根性、流動性、突變性、全球性等新特點還將繼續發展。美國選舉和英國退歐以及在菲律賓、韓國、土耳其等中小國家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都指向這個趨勢。

其四,這次選舉反映了美國政治的兩極化趨勢,其中右翼極化趨勢更為突出。

特朗普當選作為美國政治史的標志性事件,其正反兩方面的影響都不可忽視,尤其不能低估美國右翼勢力借機占據上風的嚴重後果。目前美國社會矛盾激化,反映了全球化趨勢下美國利益結構、產業結構和政府資源配置嚴重滯後的更深層次矛盾。特朗普競選綱領中提出的一系列極端主張,從表面上看是社會中下層長期不滿的情緒宣洩,某種程度上卻提出了美國面臨國內結構的致命弱點:

一是國內中產階級在財富分配和種族關繫上的極大不滿;

二是產業競爭力的下降使美國的實際財富和財政能力不斷削弱;

三是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和實現目標的能力之間的巨大缺口,成為戰略負資產。特朗普的危險就在於他涉及了這幾個核心問題,點破了「皇帝新衣的秘密」。這就冒犯了美國上層精英所迴避的「政治正確性」。而希拉里為首的民主黨則無視這些矛盾,根本提不出系統的改革路線圖,這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

但是,特朗普提出的所謂「改革」基調是排外的、保守的、倒退的,不可能解決美國面臨的積重難返的困境,相反卻可能打開種族主義、宗教原教旨主義、反共意識形態的潘多拉盒子,激化已有的內外矛盾。

選舉剛剛結束,美國各地就爆發社會騷亂,種族主義勢力抬頭,右翼勢力在組閣中占據上風。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現象」極為復雜,「特朗普改革」充滿著不可預測性和不穩定性。一旦這次選舉中各種保守價值取向和右翼極端思潮相互結合,如種族主義與排外主義結合、白人種族優越論與反共意識形態結合、貿易保護主義與反華排華勢力結合、孤立主義與美國例外論結合、冷戰思維與反全球化主義結合、麥卡錫主義與基督教原教旨主義結合等等,並通過新總統的內閣團隊付諸政策和行動,其負面影響將遠不止於美國政治,未來世界的前景堪憂。

美國大選反映世界政治的變化趨勢

新的美國政治形態是世界經濟形態發生變化的產物。特朗普當選同英國退歐這兩大標志性事件一起,反映出21世紀世界政治經濟新的矛盾沖突。其特徵可初步概括如下:

其一,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將加劇各國內部利益結構的不平衡性。

財富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造成社會財富再分配的更加困難,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象有增無減。富者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財富的新增長點和庇護所,而貧者卻在本地每況愈下。後者在找不到出路的情況下,出現反全球化、反區域一體化的浪潮勢在必然。這就是出現精英政治和草根政治嚴重對立的經濟原因,同時也是特朗普反對貿易自由化、拒絕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和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的社會基礎,以及英國民眾反對歐盟一體化、公投支持退歐的根本原因。各國政客為了獲得選票不得不遷就草根政治的反全球化傾向,政府為了維護國內統治基礎,也不得不在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軌道上後退,甚至換軌、脫軌。一旦這種趨勢蔓延成為普遍現象,國際關系中的沖突因素上升就可能快於合作因素增長。

其二,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相互依存關系發生變化,發達國家從貿易投資自由化的推動者轉向貿易保護主義的鼓吹者。

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已經超過50%,對於經濟增量的帶動能力比發達經濟體更大。發達經濟體從發展中經濟體所獲得的超額利潤回報比重出現下降趨勢,依靠外部利潤來穩定內部社會結構的路徑越走越窄,國內中下層的社會保障體系出現入不敷出的嚴重困難。這次美國選舉辯論的重要議題之一就是醫療保障改革,同時涉及整個稅收體系的調整。這就涉及整個利益結構的核心問題,由此產生尖銳的矛盾沖突。同時,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產業結構升級和國際競爭力提高,發達經濟體的世界市場份額進一步縮小,國內就業率也出現萎縮現象。凡此種種,西方國家把內部結構性危機歸咎於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從而把貿易保護主義的矛頭對准主要新興經濟體。於是,既存的世界貿易體系和國際貨幣體系將出現深刻危機,倒退為割地為牢、以鄰為壑的二戰前世界經濟秩序,還是堅持改革和創新世界經濟體系,將成為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相互博弈的長期戰略課題。

其三,在各種矛盾激化、結構性危機持續、各國政府手無良策的背景下,發達國家出現極化政治、極端思潮和極度暴力相結合的危險趨向。

世界經濟和國內政治的相反方向運動,極大地扭曲了西方國家民眾的世界觀。他們把目前西方出現的各種弊端歸咎於外部競爭,把自己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直接歸咎於外來移民。美國的外來移民在各個層面上同白人中下層展開競爭,歐洲的外來移民則帶來更多的暴力恐怖襲擊和社會犯罪,由此在整個西方引發新納粹主義、新種族主義和新國家主義等極端思潮蔓延的現象。這種蔓延又藉助於新媒體的傳播對主流社會構成強大壓力,促使國家權力、政黨政治和傳統媒體向右翼保守勢力靠攏。以民主化、市場化、私有化為普世價值觀的西方「政治正確」,開始向白人種族優越論、美國例外論、基督教原教旨主義等舊極端思潮回歸。極端組織和暴力恐怖行為在富國家和貧窮國家癌症般地同時擴散,一旦兩種極端勢力結合,就可能產生對人類安全的更大威脅,「伊斯蘭國」(IS)就是現實的例子。

其四,全球治理成為更加緊迫的大國合作課題。

由於美國高層出現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和反全球化傾向,世界范圍的全球治理將面臨更大困難。特朗普是否能夠維護有關氣候治理的巴黎協定,是否接受更加開放的東亞自貿體系,是否願意承擔更多的全球治理責任,這些都是未定之事。全球治理體系本來就很脆弱,治理公共品供應嚴重不足,全球治理與國內治理相脫節等等,這些問題都將由於美國的倒退而更加嚴重。如果美國不願意進一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就必然強化美國盟國體系,這樣特朗普關於退出盟國體系和減少海外駐軍的承諾也就成為昨日黃花。如果全球治理遇到障礙,那麼各地區大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盡可能地發展本地區內的合作機制,這將成為大國博弈的另一種形式。

3. 美國總統大選對美國和全球經濟形勢有什麼影響

雖然經濟指標很差,但假如民主黨人奧巴馬獲勝,對美元是利多,因該黨已控制國會,到時美國救市方案更易通過。美國兩院也將改選,民主黨在兩院選舉中也可能完勝。此外,美國是個最能在混亂中撈取好處的國家,有能力讓其他國家為它買單,這兩項足以抵銷不利的經濟指標。所以,如果奧巴馬如願入主白宮,美元中線會漲得更好。
美國經濟指標繼續惡化
美國總統大選結局即將出來,奧巴馬或更有可能當選。然而,不管是誰最終入主白宮,都將面臨一個爛攤子。繼前期無數惡劣的經濟指標後,周一美國公布的汽車銷量大減,且創連降12個月的紀錄。通用汽車表示,若經人口增長調整,10月的汽車銷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慘。另外,周一公布的其他指標也極慘,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10月製造業指數下降至38.9,創26年最低,分析師預估為下降至42。該數據下降和前期公布的疲弱地區性製造業報告吻合,這證明經濟確定正步入衰退。
兩大因素將促使美元走強
雖然經濟形勢很差,但假如民主黨獲勝,有可能對美元利多,因該黨已控制國會,所以估計到時美國救市方案更易通過。除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兩院也會改選。民調顯示,民主黨在兩院選舉中也可能完勝,即繼續保持多數席位,而且極可能有所擴大。
即使不算選舉因素,惡劣的經濟指標也對美元壓力有限,因為美國是個最能在混亂中撈取好處的國家。當美國有了麻煩,首先其它地區麻煩有可能更多,其次是美國有能力讓其它國家買單,這兩個因素均能抵消不利經濟指標。
周一美國財政部表示,為大規模金融拯救計劃籌資,預計在今年四季度將發售創紀錄的5500億美元國債,明年首季再發售3680億美元國債。一些美國一級國債交易商平均預測,2009財政年度,美國預算赤字將達9880億美元,全年需要發債1.4萬億美元。很顯然,這部分錢多數得由「外國人」埋單。
最後,假如危機進一步深化,美元還有額外上漲空間,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新興市場極可能出現嚴重問題,屆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未必救得了,而這首先會對歐元等歐系幣種構成壓力,因為歐洲是新興市場最大債主,比如西班牙因歷史淵源投向南美資金最多,而美國投向新興市場資金反而不多。

4. 美共和黨輸了眾議院,對美國經濟有什麼樣的影響

《洛杉磯時報》此前曾分析稱,若是民主黨贏得眾議院、共和黨保住參議院,那麼未來兩年內國會可能都無法通過主要的新法。此外,兩黨分別控制國會兩院,若是在如撥款等事項上無法達成一致,可能會導致政府關閉,建邊境牆、廢除奧巴馬醫改等或許也將難以實現。
但更受關注的是,特朗普是否會因此遭遇彈劾。通俄門、性丑聞、逃稅門等負面消息層出不窮,這讓不少人對特朗普的仕途產生擔憂。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立鵬認為,通俄門還要看眾議院的態度,目前彈劾可能性不大。而中期選舉的影響更多體現在內政方面,在財政方面對特朗普推動二次稅改造成掣肘,而在移民方面也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回調特朗普的右轉傾向。
但從整體上來看,這場失利或許並不會對特朗普造成太大影響。孫立鵬認為,在經濟方面,特朗普的政策應該還會繼續推行,基建計劃正在進行,今年5月特朗普又簽署了《經濟增長、放鬆監管與消費者保護法》,而從2016年大選時的情況看,共和黨的優勢本就不大,如今的變化更多算得上是微調,也在意料之中,整體呈現可控趨勢。至於二次稅改,也不排除特朗普會在其他方面對民主黨進行妥協以推進這項政策。
分歧難彌合,如今的結果雖不如意,但事實上,執政近兩年,特朗普的成績並不差。多個國際機構認為,美國經濟表現是2008年以來最好的,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達到2.3%,明顯高於2016年的1.5%,今年預計增幅會達到2.9%。特朗普還迎來了美股最長牛市,盡管不少人認為他的貢獻只有8%。雖然千夫所指,但在維護自身利益方面,特朗普卻毫不手軟。盡管高舉貿易保護注意大旗,但特朗普已相繼讓韓國、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做出了對自己有利的讓步。如今眾議院落到了民主黨手裡,一定程度的掣肘是可以預料到的。
特朗普懂得怎樣在失敗時將損失降到最低。在選舉結果尚未正式揭曉時,特朗普便已致電眾議院民主黨領袖佩洛西向其表示祝賀,同時他也提到:希望同民主黨人合作。然而佩洛西則強調,民主黨在全民醫保等問題上同共和黨仍有不同主張。
兩黨的對立可見一斑。事實上,在中期選舉以前,兩黨選民的分歧也越來越明顯。皮尤研究中心10月一項民調針對中期選舉設計了18個選民關心的問題,結果多數民主黨選民認為其中13個是「非常大的問題」,但多數共和黨選民只認為其中5個是「非常大的問題」。
「特朗普的核心目標就是保住基本盤」,孫立鵬稱。他認為,特朗普雖然在醫改方面折戟,但在移民、拉回奧巴馬時期的自由政策、稅改、基建、放鬆金融及能源監管等方面,以及為了鞏固美國利益而在伊核、朝核、敘利亞問題等方面的做法是有一定成效的。但真正的問題在於特朗普沒有彌合美國社會的分歧,反而加劇了族群、兩黨以及建制派和反建制派的對立。

5. 韓國大選"缺席投票"率破26% ,韓國選民是對總統選舉失望了嗎

當前的韓國政壇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朴槿惠被彈劾下台的餘波未了,又因為薩德系統的部署問題徹底激怒了中國,導致韓國經濟跌入深淵,這對韓國民眾來說是難以接受的,畢竟中韓兩國一直以來都保持著暢通無阻的往來關系,而自從朴槿惠執政以來,卻在很多領域出現了不該有的摩擦和爭端,即便是朴槿惠被彈劾下台,過渡政府依然選擇了繼續其執政思路,這也導致了韓國民眾對此次總統大選的絕望情緒,畢竟歷任總統都沒有取得善始善終的結局,讓越來越多的民眾對總統選舉失去了信心。



如果僅僅因為缺席投票率下降而認定韓國選民對總統選舉失望,未免有些武斷和唐突,但韓國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是不爭的事實,這種怨氣無論是來自朴槿惠政府還是當前的過渡政府,都是短時間內難以緩和的,好在這並不會對總統大選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如果自由派候選人能夠如願當選新一任的韓國總統,或許會對當前的政治格局和社會局面加以改善,只要民眾感覺到了新政府的誠意,重新燃起對總統選舉的希望和熱情也是有很大可能的,畢竟怨氣的發泄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當內心平復下來以後,還是會對國家的政治前途有著較高的關注度。

6. 韓國大選對黃金價格有何影響

影響不大。首先,韓國的國際地位不高,國內的因素並不能影響到國際黃金。其次,雖然韓國經濟的人均水平較高,但是總體來說並不突出,在世界經濟中也不佔主導地位。最後,除非韓國大選的結果以及後續政策使朝韓關系緊張,導致美國介入可能會影響金價。黃金價格其實和美國有非常大的聯系。

7. 美專家稱韓大選結果是特朗普對朝政策最大變數,你怎麼看

韓國總統大選的臨近,使得美國政府開始對未來的美韓關系有了不安,尤其是對朝政策該如何發展,必然會受到此次韓國總統大選結果的影響,畢竟從目前的民調結果來看,韓國新任總統很有可能來自自由派,如此一來朝韓之間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空間,甚至朝鮮會與自由傾向相對明顯的韓國政府展開經濟領域的各種合作,而這很顯然是美國方面不希望看到的,所以說韓國的大選結果必然會影響到美國對朝政策的發展態勢,不過從美國的強硬態度來看,即便是自由派候選人當選韓國總統,也會以各種方式和手段向韓國政府施加壓力,並且利用國際社會進一步對朝鮮政府實施經濟政策。



未來的韓國政局究竟如何發展,目前是沒有明顯跡象做出判斷的,但自由派相對溫和的執政思路,已經在韓國民眾當中深入人心,這對其候選人的成功當選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果此事成真,韓朝關系升溫也是有很大可能的,所以說美國的朝鮮半島問題專家才會表現出憂慮,畢竟美國對朝鮮的政策已經有了既定方向,如果因為韓國的總統大選而受到影響,對美國未來的對朝政策和態度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甚至會因為各種變數的存在而加劇美朝關系的進一步破裂。

8. 朝鮮韓國會晤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朝韓關系朝緩和方向發展,這有利於東北亞區域安全穩定。但朝韓關系的實質是朝美關系,尤其是美國敵視朝鮮的政策不改變,朝美關系就不可能根本改善,東北亞地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全、和平和穩定。

9. 全球經濟即將衰退,這對美國2020年大選會有哪些影響

全球的經濟衰退,可能會讓2020年的大選有所推遲,同時也可能會讓2020年大選的經濟化干預更加明顯。


無論如何,美國2020的大選是一定要依然要進行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10. 文在寅當選對國際關系有何影響

在韓國當前的政治局勢下,總統大選的關注度是極高的,無論是韓國民眾還是國際輿論,都已經對成功大選的文在寅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其中關注度比較高的還是韓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具體表現,畢竟文在寅的當選很有可能對韓美關系和朝鮮半島形式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與朴槿惠的親美執政理念不同,文在寅對待韓美關系是比較強硬的,相反在半島形式和中韓關系方面則相對比較緩和,這也是其政治主張可能對國際關系產生影響的原因所在,那麼在主政韓國以後,韓美同盟、半島形勢以及中韓關系都有可能出現比較大的變化,甚至會與朴槿惠時期形成鮮明對比。


反觀韓美關系,考慮到文在寅對美國的態度是比較強硬的,尤其是薩德的部署是在美方的授意下,前任總統朴槿惠沒有經過民意討論就做出的貿然決定,這也加劇了文在寅對美國的厭惡感,如果在薩德問題上無法與中國達成和解意見,很有可能會導致韓美關系發生逆轉,畢竟文在寅對中國市場的忠實度是非常高的,尤其是目前的韓國經濟要想復甦,也離不開中國的鼎力支持和協助。此外,對待朝鮮問題也與朴槿惠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文在寅始終堅持南北對話機制和堅持韓國自身的外交主動權,在這樣的執政思路下,半島形式很有可能得到全面緩解,而這對朝鮮核問題的解決也是比較明顯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韓國大選對美國有什麼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