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韓國的都城是
現在的韓國:首爾(Seoul,�1�9�3�5)是韓半島上以及韓國最大的城市,首爾在2003年更名,原名漢城。是世界第七大都市。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全國海、陸、空交通樞紐,為韓國的首都,也是全球最繁華的現代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之一。1988年和2002年,首爾曾成功舉辦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 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② 韓國有哪些城市
1.
首爾(諺文:서울;英文:Seoul),全稱首爾特別市,舊稱漢城。大韓民國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2、釜山
釜山(韓語:부산,英語:Busan),全名釜山廣域市,位於韓國東南端,是韓國第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歷史上一直是東亞大陸和海洋文化交流的紐帶和橋梁。
3、仁川
仁川,韓國西北部濱海城市,第二大港口、第三大城市,面積1062平方公里,人口300萬。
4、蔚山
蔚山市位於朝鮮半島東南沿海,與日本隔海相望。全市面積1,057.1平方公里,是韓國六大廣域市(釜山廣域市、仁川廣域市、蔚山廣域市、大田廣域市、大邱廣域市、光州廣域市)中面積最大的城市,是首都首爾的1.74倍。
5、大邱
大邱대구,是首爾、釜山之外的韓國第三大城市,位於韓國東南部,面積883.56平方公里,2018年人口約2501673人,人口密度2831人/平方公里。
7、大田
大田대전,韓國第五大城市,位於韓國中西部,面積539.85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約151.2萬人。
8、光州
光州市又稱光州廣域市,位於韓國西南部,車嶺山脈余脈無等山 (1187米)東部,榮山江上游,與全羅南道相鄰,是韓國第六大城市,也是韓國西南部的行政、軍事、經濟、社會、文化樞紐城市。
9、水原
水原市是韓國 京畿道的首府城市,是該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面積為121.13平方公里。水原市位於朝鮮半島西岸的中部,市中心位於東經127度、北緯37度,距漢城44公里,距韓國第二大港口城市仁川42公里,是首爾的衛星城市。
10、濟州島
濟州市是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政府所在地,濟州位於韓半島的西南海上,北與木浦相距154公里,東北與釜山相距304公里,東與日本的對馬島相距255.1公里。東面與日本的對馬島及長崎縣隔海相望,西面與中國上海隔海相望,北面與韓半島隔海相望。
③ 韓國首都是哪裡
韓國的首都在首爾,首爾是韓國的首都,首爾也是韓國比較發達的城市。
④ 韓國的首都是哪個城市
韓國的首都是首爾。
⑤ 韓國的首都是哪裡
首爾(諺文:서울;英文:Seoul),全稱首爾特別市(諺文:서울특별시;英文:Seoul Special City),舊稱漢城。大韓民國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首爾位於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朝鮮半島的中部。最早為周朝的真番東夷小國的棲居地,1394年朝鮮國王李成桂遷都漢陽並改為漢城。1948年起改稱韓語固有詞「서울」(首都的意思),成為朝鮮半島唯一沒有漢字名的城市。2005年1月,韓國政府宣布「서울」的中文翻譯名稱正式更改為「首爾」。
首爾全市下轄25區,面積約605.25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極高城市之一。雖然首爾僅占韓國面積的0.6%,但其GDP卻佔全國GDP的21%。[1]首爾是世界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重要的經濟中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居世界第五。同時也是高度數字化的城市,網速和數字機會指數均居世界首位。
首爾也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朝氣蓬勃的人群、繁華喧鬧的城市、迷人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文化。充滿活力的首爾到處呈現出令人心動的景象,擁有首爾大學、漢陽大學、成均館大學等大專院校34所,是名副其實的大學之城。
⑥ 戰國時的韓國都城
公元前403年,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
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三國與秦、楚、燕、齊合稱戰國七雄。
(6)韓國都城有哪些城市擴展閱讀:
1、陽翟,即今河南省禹州市。為史記記載中夏啟的都城。據傳夏啟曾經在此會盟諸侯進行鈞台之享。
禹州之地,屬暖溫帶氣候,溫和宜人。其地形有山區、丘陵、平原,且各佔三分之一。更有潁水穿境而過,潁水之大小支流遍布全境,優越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物產,使禹州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尤以此地曾為夏禹之故都,有鈞台古跡之遺存而著聞,故後來又改稱鈞州、禹州。
2、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國家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 。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 ,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 ,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
西周滅殷後,周武王將其弟叔鮮封於管(今鄭州市管城區)建立管國,當時周朝在鄭州地區的封國,除管國外,還有鄶國、東虢國、祭國、密國等。西周滅亡後,平王東遷洛陽,是為東周。
但此時周天子己名存實亡,代之是諸侯興起、互相爭霸兼並的局面,而新鄭則在「『亂世」之際,作為一個重要都邑而興起,並開始成為鄭州地區的政治中心。
春秋初年,鄭國向東遷都於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國勢強盛,在各諸侯國中地位顯赫。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國,將國都自陽翟遷至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新鄭作為鄭、韓國都長達500多年。
⑦ 韓國的都城是:
首都是~首爾
1月19日,韓國首都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漢城市的正式中文名稱已改為「首爾」,不再稱「漢城」。
為何不再稱漢城呢?對漢字文化圈的人來說,使用了600年的稱呼,突然要被抹去,確實是有些納悶和費解的。
首先,韓國首都的位置沒有變更,何況遷都計劃已被否決。其次,用韓文書寫和稱呼的Seoul也照舊,改變的只是要中國和世界華人不再用「漢城」來稱呼它而已。換言之,這是針對華人的一項片面通告。
李明博市長列舉了三大理由,說明韓國首都為何不應再稱「漢城」。
第一,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按Seoul英文標記的發音來稱呼韓國首都,唯獨中國人按古代名稱將之稱為「漢城」。第二,漢城改名已有百年歷史,中國人繼續稱它為漢城,不符國際慣例。第三,韓中交往日益頻繁,Seoul與漢城發音不一,含義也不盡相同,使用就帶來了「很大的混亂」。比如,韓國有兩家大學,一是Seoul大學,另一是漢城大學,中國人都稱它為漢城大學,這就造成交往的混亂。
對「漢」過敏症?
漢城當局在去年1月間成立了「Seoul漢語新標記委員會」,原本計劃半年內選出一個「發音相近,意義良好」的全新中文名字。不料,6月發表初選結果之後,新名稱就石沉大海,直到今年1月才正式宣布以「首爾」取代漢城。
李明博市長說,「首爾」的發音接近韓語Seoul實際發音,意思又是「第一城市」,相信中國人會很快熟悉這一新名稱。
韓國的地名,由韓國人來決定,是天公地道的事,何況又是首都,純粹是韓國人的「家務事」,外國人當然是不容置喙,而且必須給予尊重。但是,熟悉中韓關系,特別是韓國獨特民族性格的人,並不作如此單純的解釋。
首先,漢城市是首都,但市長卻是民選的,市長能否代表中央政府宣布,「漢城中文不能稱漢城」?第二,中國人翻譯外國地名,甚至國名,除了音譯,也可以意譯,比如德國的慕尼黑、美國的舊金山、檀香山、英國的劍橋、牛津等等,既有歷史背景,也有約定俗成因素。無論如何,規定中國人如何用華文來表達,卻有干涉文化內政之嫌。
第三,「漢城」這個名字,並非中國人所起,是朝鮮王朝的開國皇帝李成桂所定。史載,李成桂1394年從開京(現開城)遷都漢陽,從此將它正式命名為「漢城」。
⑧ 韓國的首都在哪裡
韓國的首都是首爾。
簡介:
首爾(諺文:서울;英文:Seoul),全稱首爾特別市(諺文:서울특별시/漢字:서울特別市),舊稱漢城。大韓民國首都,是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全韓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
首爾全市下轄25區,面積約605.25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極高城市之一。雖然首爾僅占韓國面積的0.6%,但其GDP卻佔全國GDP的21%。[1] 消費者物價指數居世界第五。同時也是高度數字化的城市,網速和數字機會指數均居世界首位。
⑨ 韓國的首都是哪個城市
韓國的首都-- -首爾市
首爾,全稱首爾特別市,舊稱漢城。大韓民國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 、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首爾位於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朝鮮半島的中部。首爾全市下轄25區,面積約605.25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極高城市之一。首爾是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8℃左右,四季分明。春,秋季雨水少,氣候溫暖,適宜旅遊。
(9)韓國都城有哪些城市擴展閱讀:
韓國全國劃分:
1個特別市:首爾特別市;
2個特別自治市(道):世宗特別自治市(2012年7月2日成立) 、濟州特別自治道;
8個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6個廣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