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和尚如何評價儒教文化

韓國和尚如何評價儒教文化

發布時間:2022-07-17 15:59:18

Ⅰ 對韓國人影響最深的是儒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

應該是儒家思想~~
中國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僅影響到各意識形態領域,而且還影響到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國家.韓國的「身土不二」觀念,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展開.「身土不二」是韓國醫學家許浚在1610年完成的醫學名著《東醫寶鑒》提出的.它的意思是:人身和土是不能分離的,人生活在土地上,食用土地上長出的東西,如果適應環境,就會身體健康.「身土不二」說明了人和環境互相依託的辯證關系,當環境遭受破壞以後,人類自身也會受到影響.上個世紀60年代,韓國民間組織「韓國農協」把它作為口號,號召國民消費本國的農產品,意為「韓國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最適合韓國人的體質」,韓國人應該吃韓國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當然,他們推而廣之,在對待其他商品上也要求做到「身土不二」,則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傾向,而韓國人「身土不二」的觀念中更為重視的是保護有限的生態資源.

Ⅱ 儒家思想對韓國的影響

在韓國,孔子的名字家喻戶曉。日前,記者到韓國儒教最權威的教育機構「成均館」進行采訪。「成均館」館長崔昌圭說:「孔子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韓國有將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過儒教思想的熏陶。」時至今日,儒教在韓國仍占據主導地位,孔子「為國盡忠,敬信節用,愛民如子,人倫之中,忠孝為本」的思想已融入韓國人的血液,成為國家發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

在兩次「文化對決」中,儒教使韓國受益

在韓國歷史上,儒教曾與日本的「殖民文化」和近現代的「歐美文化」進行過兩次「對決」。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在35年的殖民統治中,日本大力推行「皇民化運動」,要求當地人全體學日語、「改姓更名」、崇拜日本天皇,這反復沖擊著當地人的精神家園。為反抗「殖民文化」,有識之士舉起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大旗,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馬上席捲了這個苦難深重的國家。正是在這一儒家思想的鼓舞下,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人民掀起了全國性的抗擊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獨立運動」,它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為抗日斗爭的勝利奠定了群眾基礎。

1945年以後,隨著美軍進駐朝鮮半島南部,儒教在韓國迎來了與「歐美文化」的尖銳對立。在這次「對決」中,韓國借鑒了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多元化文化觀,在大力引進西方市場經濟和先進技術的同時,盡量摒棄西方文化中個人至上、金錢萬能、人情淡薄等弊病,倡導儒教的敬業樂群精神,創造了家庭和諧穩定、道德風氣良好的社會。韓國把孔子尊為「萬師之表」,並每年舉行紀念孔子的「釋典大祭」,正是緣於儒學對韓國作出的貢獻。

從小進行儒教道德教育和熏陶

不可否認,在現代韓國社會,昔日儒教的統治地位正在受到嚴峻挑戰。韓國為繼承傳統,傳承儒教,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從教育入手已成為其成功的根本。1960年以來,韓國為傳承儒教,正式把儒教的道德倫理列入大、中、小學的教育科目。

韓國小學道德倫理教育的科目名為《正經的生活之道》。在這一科目中,設有「個人生活」、「社會生活」和「國家生活」三大部分。「個人生活」中,主要進行「端正、誠實、節制、創造、深思」的教育。「社會生活」中,主要對學生進行「寬容、愛家庭、和睦、親切、公益精神、責任意識、團結合作以及公正」教育。在「國家生活」中,向學生進行「三愛」教育,即愛國家———忠誠、愛民族———繼承傳統文化、愛人類。

中學道德倫理教育科目中,分初中「道德」科目和高中「國民倫理」科目。初中道德科目主要是關於「人際關系與各種禮節」:它以家庭內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為起點,提倡學生之間相敬互愛和協作精神,同時培養學生敬老孝親思想。在高中的「國民倫理」科目中,主要對學生進行尊重人的生命與價值,「誠」與「敬」的修養以及「以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等教育。

大學里設「國民倫理」科目,過去是必修課,現改為選修課。科目中設有「韓國傳統思想的源流(儒學部分)」、「實學思想」、「近代化與開化思想」等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把吸收近代科學技術與自立自主意識結合起來,奠定為國家發展作貢獻的精神基礎。

韓國著名儒教學者宋榮陪認為,當代多元價值社會面臨價值混亂的危機,使個人在做人處事上難以找到標準的生活規范,在傳統精神文化與現代物質文明的沖突中,傳統的儒家倫理仍然具有現代意義。韓國把儒家倫理與現代生活結合起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儒家的性本善論,肯定了人存在的價值和道德意義。提醒人們不要為追求物質文明而忘掉人性的尊嚴。韓國最近有不少高官因涉嫌腐敗而跳江自殺,自殺後社會還為其舉行隆重葬禮。不少人覺得納悶,問其原因,原來是犯罪嫌疑人覺得自己失去了人性,沒有臉面再活在世上,自殺是對人性尊嚴的反思。二、儒家的「君子」與「推己及人」思想,明確地闡明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利己主義叢生的現代社會里,兩者均不可偏廢。三、儒家的家庭倫理,如夫妻之間的相敬互愛,父子之間的仁慈孝順,兄弟之間的友愛恭敬,是社會穩定的基本要素。盡管現代家庭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同居共處,但和睦溫暖的家庭仍對整個社會的和諧極為重要。

「文化立國」與「孝子產業」

亞洲金融風暴過後,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國策。韓國認為,西方文明在鼎盛期過後,開始顯露出一系列弊端,為探索和創建新文化,不僅要挖掘儒教等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要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1997年韓國設立了「文化產業基金」,1999年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隨後陸續對《演出法》、《唱片錄像及游戲製品法》進行修改,為文化產業的振興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巨大的發展空間。據統計,韓國僅在2002年就向文化產業提供了5000億韓元的資金(約4.5億美元)。

韓國在推行「文化立國」的國策中,最成功的經驗之一,是挖掘儒教的精髓,把傳統文化的背景融入到現代生活之中,闖出了一條具有韓國特色的「韓流」新路。韓國電視劇以生動細膩地反映現代家庭生活和人際關系而見長,在有著相似文化背景的亞洲國家和地區贏得了大批觀眾的喜愛。劇中的情節之所以讓人感動、產生共鳴,其靈魂所在便是儒教的八德核心:忠、孝、誠、信、禮、義、廉、恥。不久前,記者與一位韓國朋友聊天談起電視劇。他說,有一次到中國出差,看了一部關於愛情的電視劇,使他迷惑不解的是,劇中出現的第三者,不僅沒有破壞他人家庭的羞恥感,反而感到自豪。在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上,一些描寫「一夜情」的書竟然排在前幾位。他說,在韓國也有反映第三者的作品,但這種人受到社會的鄙視,根本不敢囂張,「你們可要提高警惕,防止西方頹廢文化的入侵啊!」

以儒教文化為背景的韓國文化產業近幾年喜獲豐收。韓國電影異軍突起,《共同警備區》、《我的野蠻女友》、《實尾島》等作品,在韓國的上座率遠遠超過了歐美大片,甚至給亞洲電影市場也帶來了巨大沖擊。有人預計,韓國電影和電視劇的出口創匯很快將超過汽車產業。韓國的游戲產業在世界的佔有率節節上升,其「天堂」、「傳奇」、「千年」等游戲也處處可以看到儒教倫理的影子。有趣的是,韓國把這些出口創匯的文化產業均稱為「孝子產業」。儒教的「孝」在韓國已被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目前,韓國已計劃到2007年,把文化產業產值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提高到5%,使韓國進入世界五大文化產業強國的行列。

1.和衷共濟的團隊精神

儒家思想注重「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的群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認為人類社會靠的是有社會組織的群體力量,認為個人的命運與群體息息相關,整體高於個人,個人應倡導「苟利國家,不求富貴;苟利社稷,則不顧其身」[2]的整體主義原則。在韓國企業文化中,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是一個道德原則,在強調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尊重個人利益的同時,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

儒家文化從人的群體性出發,主張和為貴,「愛人者人常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3]它要求人們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外平成」[4]的「五典」維持企業成員之間的和諧,以「禮」和「仁」來協調公共人際關系,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5]以體現對他人的尊重和友善。因此韓國企業文化不強調個人主義,注重群體和諧、關心人、敬業樂群、勤奮和諧、互相合作、上下同心等等。

另外,韓國曾是以種植稻米為主的農業國,「稻耕文化」孕育了以家庭為基礎的共同體意識。企業作為傳統家庭的變形與擴大,構成了新的共同體,這一點也對形成和衷共濟的團隊文化起到了一定影響。

2.家長權威的從屬關系

儒學強調「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並將其作為整個社會的道德標准和劃分社會等級的標准。「三綱五常」的核心是「君為臣綱」,即「忠君」,是封建傳統階級意識的「至理」,強調下級對上級絕對的忠誠和服從。因此,韓國企業中對經營業主的尊敬和對上司的服從被評價為美德,同時經營業主和上司以權威和慈愛帶動著員工和下屬。這些反映了儒教社會的兩面性存續要素即權威與和睦。同時,在君師父一體的傳統理念中,通過對君師父的人倫性禮儀和義務的忠實履行來達到三者間的均衡,但實際上人們在忠孝間更傾向於後者,將孝評價為優先價值,這在近代以後對韓國企業文化的形成具有深遠影響。

另外,在韓國家庭里,父親作為家庭的長輩,要成為夫人和子女效仿的典範,並以其權威來治家。而韓國企業多為家族式管理,企業創始人非常重視家庭的血緣關系,認為具有血緣關系的親屬能夠幫助自己鞏固企業,所以在韓國企業主多為家長,企業管理者多為親屬。於是,家庭中家長式的權威管理被傳遞到企業中去,形成了下屬必須服從上級的垂直式從屬關系和服從意識。

3.務實勤勉的勞動意識

儒家教育思想推崇「名必有實,事必有功」[6]的務實作風和「克勤於邦,克儉於家」[7]的勤勉態度,主張要「謹於言而慎於行」。[8]在儒學基礎上形成的實學更是保留了這種思想,實學主張面向現實,不尚空談,在儒學和性理學的基礎上尋求更加切合現實的實際性,提出務實踏實和實事求是的價值觀和生活觀。20世紀70年代初韓國誕生了「新生活運動」,「新生活運動是改善農民生活和在農民中提倡新的勞動道德的全國性運動的一部分,其指導方針概括為『勤奮、自立和合作』這樣一個口號。」[9]不管是傳統思想還是現實運動都折射出韓國國民務實勤勉和經世致用的思想意識。

另外,韓國的企業多為私人創辦,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歷過白手起家、歷經磨難、頑強拼搏、創造巨額財富的實踐活動,而且由於韓國民族在歷史上一直背受欺壓,所以韓國人又有著振興本民族的民族志向。吃苦耐勞、勤勉敬業的傳統美德,與振興經濟、效忠祖國之志相結合,迸發出巨大的生產力,創業者的奮斗史深深地激勵著企業的後來人。於是,在韓國就形成了務實勤勉的勞動意識和工作風格。

4.重教尚賢的人才觀念

在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的影響下,韓國民眾也具有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傳統。中古以前的孔子在韓國更多地是作為教育聖人的形象,古代韓國人接受了儒家「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10]「學而優則仕」[11]等思想,主要在人性倫理上重視對人的教育,他們視受教育高低與否來論人的高下。儒家重視教育,更重視學習,把學習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直接聯系起來。在學習化時代的今天來理解儒家的這種思想,就是將學習放在首位,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觀念並付諸實踐。

新儒教倫理強調人的學習、修養和教育,強調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教育賦予了極高的價值。接受過良好教育是通向較高社會地位的途徑,全社會都形成了尊師重教、崇尚人才的風氣,在企業也不例外。企業錄用新職員時,非常注重學歷,高學歷意味著良好的資質,能獲得較高職位。並且十分推崇終生學習的思想,十分重視員工的在職培訓,使企業擁有了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人才第一」的思想滲透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

正是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凝練成一種向上的企業精神,樹立起強大的精神支柱,才使員工有了一種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從而產生了強大的向心力和感召力。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思想,已成為韓國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Ⅲ 儒家文化分別與中國和韓國有什麼區別和影響

暈,端午節不是儒家文化啊!
具體影響:
中國:已經沒有影響了。儒家在中國已經完全沒有地位了。中國現在也基本沒有儒家的人。
韓國:儒家影響一直沒有中斷,現在韓國還在傳承儒家文化。雖然不如古代中國(明朝以及明朝以前),但比現在中國,強很多很多。

Ⅳ 韓國為什麼受儒家學說影響

首先韓國離中國比較近。中國的文化在當時世界上是處於絕對領先地。而韓國當時的還沒有自己的文字語言。當中國的儒家文化進入韓國的時候,對韓國產生了絕對的影響力。中國的語言文字同時也傳到了韓國。所以說韓國受儒家學說影響。

Ⅳ 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孔子在韓國歷史上有何種影響

作為中華文化代表的孔子,在韓國歷史中很大程度上成為韓國的社會民族的一種精神,使得韓國擁有孔子的儒家理念。而儒家理念在韓國仍然是保留到至今,在韓國社會生活里的許多方面也還都充滿了儒家思想。孔子也是最有影響的一位思想家,是具有非常大影響力的公認人物。他的思想理念不僅是社會生活中堅實的精神支柱,還是支配著政治、教育和社會上的氛圍

Ⅵ 討論儒家文化在韓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影響

韓國走上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從表面上看,起主導作用的是西方文化,但實際上「恰恰是儒家的價值觀念,成為今日東亞國家迅速發展的基礎」,當然韓國也不例外。儒家文化已經紮根於韓國這片土壤之中,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長期以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韓國的政治制度,並通過人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影響著韓國社會的整個經濟文化生活。
(一)早期對儒家文化的批判及其對韓國現代化的阻礙。
儒家文化大約於公元372年傳入韓國,至今可以說在韓國也算是歷史悠久了,這也使得韓國是典型的儒教國家。20世紀初,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指出中國的儒教在本質上是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盡管這一論斷有些偏頗,但是以自然經濟形態為基礎的儒家文化的確在最初的現代化進程中起了阻礙的作用:1.儒家文化「重農抑商」的特徵忽視了工商業的發展,壓抑了工業化產生的可能;儒家文化中的「重義輕利」主張又壓抑了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而這正與追求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現代文明背道而馳。2.儒家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使得把國家看作一個「大家」的人際關系的倫理體系,但過分嚴格的中央集權使得這一體制趨於僵化。在韓國的李朝時代,一元化的思維體制逐漸發展為閉關鎖國的思想,以至後來,當西方資本主義文明涌來時,韓國社會也同中國一樣拒絕開放,延遲了現代化的發展。但是,儒家文化作為韓國社會傳統文化的內核,其積極作用才是值得彰顯的,這也是筆者在本文中要強調的重點。
(二)現今對儒家文化的肯定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由於歷史因素,韓國的傳統文化中也包含了來自外部的多種文化成分。但是在經歷了異國文化沖擊後,儒家文化在韓國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趨成熟、完善。連信奉基督教的金大中也不得不承認:「漢文化圈國家(地區)經濟發展能取得如此成功,可能同儒教的許多特徵有重大關系。」因此,可以說儒家文化在韓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崇尚「忠」、「孝」一致的倫理關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和諧的社會基礎。在韓國,儒家的「忠」是指「對君主或國家」的馴服及其實際行動;所謂「孝」就是一種濃厚的家族主義。韓國的家族文化特徵正是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上的,以「忠、孝」為原則的家族集團文化。這種文化具有較強的內在凝聚力。在韓國,政府和企業之間、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保持著上下尊卑的關系,使人有一種置身於家族之中的感覺。這種企業內部呈現出的與西方企業不同的人際關系,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當然,傳統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充分滿足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傳統的家族式企業管理模式所蘊涵的合理成分並未失去其現存的價值。因為它重視人情,重視以家族為中心的集團的共生,強調家族、民族的同質性。這種家庭集團主義,依靠禮儀和人性把人們緊密得團結在一起,構成長期穩定、和諧的社會機制,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強烈的國家意識為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提供了思想保證。我們已經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主張中央集權的政體形式和上下等級分明的倫理秩序,這些思想可以說已經成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韓國民眾的思考、行動和行為准則。」韓國人的國家觀念十分強烈。因此,國家意識易於成為一種自上而下的全民運動。當這種國家意識體現為一種符合時代精神的社會發展目標時,這種「國家」觀念同其他合理因素結合起來,其潛力就會十分巨大。韓國在現代化進程中走的是「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雖然它也是實行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但政府在經濟中的干預作用是相當明顯的。韓國在現代化一開始就特別重視國家的只能,將所謂的「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緊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對整頓經濟秩序、協調經濟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三是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與重視道德的倫理價值觀為經濟騰飛提供了精神保障。儒家文化提倡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並鼓勵人們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這些成為韓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激勵民眾建功立業的感召力和鞭策力。例如,韓國「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喆積極倡導「第一主義」的經營哲學,使「三星集團」最終躋身於世界一流的跨國公司行列.同時在現代化進程中,韓國社會也出現了諸如過分追求物質利益、崇尚個人主義以及不擇手段謀私利的頹廢風氣和腐敗行為,這些都與儒家的倫理道德相違背。韓國政府,不管是朴正熙政權,還是金泳三政權都與這些進行了斗爭。「廉正風暴」在韓國幾次颳起,端正了社會風氣,使得韓國的社會風氣較為清明,受到了韓國民眾的普遍擁護。可見,儒家文化中的道德倫理對於扭轉腐敗之風,保證社會健康發展確實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
四是教育的發展為現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儒家文化重視教育的傳統在韓國社會中可以說是深入民心。韓國社會普遍存在著不甘人後、千方百計培養子女,使他們通過學習競爭來取得社會成就和地位的意識。金泳三就說過:「韓國父母們……對子女的熱情,可以說是世界上罕見的。」教育現今在韓國不僅是一種全民認識,而且是一項基本國策。在發展中國家,除了以色列,韓國在教育方面的政府投資最高。由於韓國政府以及整個社會對教育的重視,韓國早已消滅文盲,全民文化素質大大提高,成為其經濟發展不竭的動力。
五是儒家文化還是醫治社會弊病的良葯和推動現代化進程的催化劑。在吸收西方文化精華的現代化進程中,其糟粕也必定一並帶入,這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傳統。韓國學者認為:「實現現代化並保護傳統的願望在新生國家與經濟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已成為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運動。」⑥ 韓國的事實表明,儒家文化不僅能夠成為現代化的動力,而且有助於克服現代化進程中由於社會轉型所出現的物慾主義的泛濫、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漸趨淪喪等社會弊病。例如,儒家文化注重人文教育的思想,可以彌補西方片面發展科學技術教育的缺陷,使人的發展更全面化。又如,儒家文化的集體主義意識能夠制約西方極端個人主義思潮的泛濫,建立符合現代化要求的健康價值觀。還有,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愛」,可以轉化人們彼此尊重和愛護的規范;家庭、社會、國家的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原則可以用來抵制極端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有利於維護社會公正;而儒家文化提倡「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有利於樹立起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意識。
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表明:儒家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系統,已經深深滲透於韓國社會的基層,成為韓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相信,它不會隨現代化進程而消失,相反,它會繼續發揮其整合性與韓國的民族精神融為一體,繼續展現它持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Ⅶ 韓國和中國的儒家文化傳統差異有哪一些

韓國儒學主要崇尚明代王陽明.明代儒學的發展對日本以及朝鮮有很大的影響.
中國儒家文化由於自古相成.所以並沒有會出現過多的崇尚哪家的現象.
希望對你有用.

閱讀全文

與韓國和尚如何評價儒教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