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肘子有什麼韓式叫法
肘子,也叫豬蹄,韓國就叫족발
鍋燒肘子
【菜名】
鍋燒肘子
【所屬菜系】
韓國菜
【特點】
呈牙黃色,香酥脆松,肥而不膩。
【原料】
豬前蹄膀1隻(約750克),水澱粉75克,燉醬鹵汁1公斤,雞蛋1隻,豆油1公斤(實耗50克)大蔥25克,生薑25克,芝麻鹽50克。
【製作過程】
1、蹄膀颳去表皮細毛,放入開水鍋內煮15分鍾,撈也洗凈血穢,用刀刮開,再放入燉醬鹵汁內,腌漬20分鍾,取出放入碗內,加入大蔥塊、生薑塊、燉醬鹵適量,上蒸鍋,蒸爛取出,潷去汁水,待用。
2、雞蛋和水澱粉調成漿,放在湯盤內,蹄膀拆骨後,全只掛上蛋漿要平攤好。
3、炒鍋燒熱,放入豆油,待油燒至八成熱時,將蹄膀推入油鍋內,炸至表皮呈牙黃色時,撈出瀝去油,斬成塊裝盆。
4、食用時,芝麻鹽入碟隨上,即可。
㈡ 同樣是豬蹄,不同國家的人都有什麼不同的吃法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所傳承下來的不僅是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還有在歷史中不斷發展創新的美食文化。中國一直有著美食大國的稱號,但凡是能吃的,我們都能將它做成一道美味可口的美食。如今很多中國美食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了,大量的外國人也被它們的魅力吸引而來,想要一飽口福。就拿豬蹄來說,出現外國的餐桌上的次數如今也變得越來越多,許多家庭都開始使用豬蹄做成食物。不過不同的地方,文化和口味自然也是不同的,那麼這中國,美國,德國這三個國家都是如何吃豬蹄的呢?
㈢ 豬肘怎麼燉(整個的)
「肘子肉」即豬的前後蹄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動物膠質量。成菜後,色澤好,肉質嫩,肥而不膩,老少皆喜。北方酒筵幾乎無席不有此物。肘子的烹制方法不下幾十種,現介紹四款如下: 紅燒肘子 一、原料:肘子肉500克,醬油15克.精鹽10克大料1顆,大蔥白2段,鮮姜2片,料酒50克,蜂蜜、木耳、玉蘭片、味精、濕團粉各少許,二道清湯適量。 二、製做方法: l、將肘子煮至八成熟撈出,皮面抹上一層蜂蜜,放到寬油鍋里,炸至皮上有小泡呈深紅色時,即可撈出。 2、將整塊肘子按蒸碗的大小,削成圓形。用刀在肘子的瘦肉方位,切成深而不透的象眼塊,皮向下放在蒸碗里,放上蔥段、薑片、大料。取二道清湯(豬骨湯)一碗,對入醬油、精鹽、料酒,找好口味,澆入肘子碗內。放在蒸籠里,用旺火蒸2個半小時即好。出籠後揀去蔥段、薑片、大料,扣在湯盤內。 3、湯鍋置旺火上,舀入二道清湯兩勺,潷入蒸肘子的原湯,投入玉蘭片、木耳片、精鹽、味精。好口味,勾流水芡少許,沸後澆到肘子上即好。 三、特點:質地軟嫩,色澤深紅,湯清味鮮,食時蘸上長治熏醋,有一股醇香的風味。 鍋燒肘子 一、原料:肘子肉500克,鮮姜2片,大蔥白2段,醬油25克,甜面醬75克,料酒50克,椒鹽面1克,濕團粉200克,深色醬油50克,植物油 1500克(耗100克)。 二、製做方法:將肘子的茸毛刮洗干凈,投入開水鍋煮八成熟,撈出洗凈,切成寬1.5cm的肉片,皮朝下整齊地碼在蒸碗內,澆入深色醬油、料酒,撂上蔥段、薑片,放入蒸籠里蒸3小時,取出後控凈湯汁。 2.將濕團粉、精鹽、料酒、醬油對在一處,攪勻成有色糊狀。將一半倒入平盤內,再將肘子皮朝下逐片依次平擺在盤上。然後,將剩餘的有色糊均勻地倒在肘子上面待用。 3.炒鍋置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移小火上。端起盛肉的平盤,輕輕地將肘子推入油鍋內(不要推亂),炸至稍硬時,用小鏟在鍋底輕輕托起,以防潔鍋燒糊肘皮,並將油鍋移至旺火上繼續炸。油溫上升到八成,再移至小火上浸炸,炸至肘子底部半透時,用小鏟將肘子翻身再炸上面,並且用鐵筷子在肘子上均衡地穿紮上小眼,使其容易炸透。待油不響而冒細泡時,再移至旺火上,炸九成熟撈出,用刀橫著肉條剁成三段,中段寬6cm,再將兩邊的段每隔1.5cm寬用斜刀切斷,擺在盤的中間,形成馬鞍狀,撒上椒鹽面即成。 三、特點:選料精,製做細,入口酥,落口香。食時用荷葉餅將肘片、蔥條捲起,蘸甜面醬吃,有特殊的醬香風味。 麻粉肘子 一、原料:肘子肉500克,鮮花椒1枝,核桃仁50克,芝麻醬150克,青豆 20粒,濕團粉150克,二道清湯1000克,味精5克,蔥椒料酒25克,黃瓜條100克,熏醋25克,腌椿芽末100克,蔥末15克,腌紅蘿卜條100克,蒜末、薑汁、精鹽適量。 二、製做方法: 1、制肘塊。先將肘子表皮刮洗干凈,放到開水鍋煮至九成熟撈出,切成1.5cm長、0.6cm寬、0.3cm厚的塊,放入凈鍋內,加入清水、 蔥椒料酒、精鹽少許,在旺火上燒開,撤去浮沫,撈出晾涼,放入碗內待用。 2、制麻粉。將炒鍋置旺火上,舀入二道清湯400克、精鹽適量,煮沸,撇去浮沫,移至小火上,勾入濕團粉135克。將鍋端離火眼,把芝麻醬100克徐徐倒入,邊倒邊攪,沸後倒入碗里,放冰箱內冷凍即成「麻粉」,取出切成象眼塊待用。 3、制「白玉鹵」。凈鍋置旺火上,放二道清湯200克及少量精鹽、味精、燒沸後撇去浮沫,勾入濕團粉15克,再放進蔥 、椒、料酒、蔥油、薑汁、調勻後即成「白玉鹵」。 4、成形。凈碗內倒入芝麻醬50克,加入二道清湯、精鹽、味精攪勻,研成稀糊狀,與肘子塊拌勻,使肘子都沾上一層芝麻醬後,再放入麻粉與塊拌勻,盛入盤內,將核桃仁、青豆撒在上面。鮮花椒用沸水燙過甩凈水分,用刀拍出香味,放在「麻粉肘子」中間,澆上「白玉鹵」即成。 5、食時,將蒜末、腌椿芽末、腌紅蘿卜、黃瓜絲,分別放在1個小碟內,與熏醋1小碗,作為「麻粉肘子」的佐料。
㈣ 肘子怎麼吃
東坡肘子
材料:(1)豬前肘、蔥、姜、蒜、桂皮、花椒、料酒
(2)郫縣豆瓣、泡椒、大量薑末、一定量蒜末、花椒、糖、醋、澱粉
做法
(1)煮豬肘。先飛水,去除血沫,然後煮啊煮啊,料酒蔥姜蒜花椒桂皮等等都要放,煮到8成熟,可以用普通鍋或者高壓鍋都成
(2)蒸豬肘。煮過的豬肘,上鍋蒸,據說可以二次去除脂肪,一直蒸到你覺得夠軟乎的程度即可
(3)炒料。大量油,炒郫縣豆瓣和泡椒(理論上講還應該放泡姜,可惜我家沒有),炒出紅油,放大量薑末、還有其他的蒜末花椒什麼的,繼續炒,加一些剛才煮豬肘的肉湯,然後加糖,煮一會,加醋,澱粉勾芡,澆在肘子上即可
紅燒肘子
金紅色,軟爛鮮香。肘香飄盪,味美爽口。
醬香肘子
材料
主料:肘子1000克。
輔料:花生油2000克(實耗75克),醬油50克,料酒75克,鹽1.5克,蔥,姜,五香料少許,澱粉15克,糖10克,湯適量,青蒜少許。
做法
1、選皮薄、毛孔細小的新鮮肘子,剔去骨頭,修整成圓桃形狀。
2、肘子皮朝上,放入五香料鹵鍋加熱,煮至五成熟撈出。
3、將油鍋燒熱,把肘子皮朝下炸呈黃色,炸時不停地翻動,以防糊底。
4、炸好肘子撈出,放一碗內,加蔥、姜,用鹵湯對些水,澆入碗中,上屜蒸爛。
5、將蒸好的肘子扣入大盤內,湯瀝在久中,加入料酒、味精,調一下色味,開始勾芡,撒上青蒜段,淋入明油,澆在肘子上即成。
冰糖肘子
北京譚家菜名餚,以豬肘子為主料,經煮、蒸而成。成菜色澤紅亮,肉肘酥爛,鹵汁如膠,味道香濃,咸甜適口,營養豐富。具有增加皮膚彈性,養顏美容的作用。
材料
主料:・去骨豬前蹄膀500克・醬油,料酒50克・蔥,蒜各5克・薑片10克・冰糖100克
做法
1.將豬蹄膀刮洗干凈,用刀在內側;軟的一面順長剖開至刀深見大骨,再在大骨的兩側各劃一刀,使其攤開,然後切去四面的肥肉成圓形;
2.將蹄膀放入開水鍋里,煮十分鍾左右至外皮緊縮;
3.炒鍋內放一隻竹運算元,蹄膀皮朝下放在上面,加水淹沒,再加入料酒、醬油、精鹽、冰糖、蔥結、薑片,旺火燒開,加蓋後小火再燒半小時,將蹄膀翻身,燒至爛透,再改用旺火燒到湯水如膠汁,將蹄膀取出,皮朝下放入湯碗,揀去蔥結、薑片,把鹵汁澆在蹄膀上即可。
微波爐做法
1.微波爐專用壓力鍋內放置蹄膀先用醬油塗勻表面,腌小時,中途翻面一次;
2.加入其餘調料、姜、蔥、蒜及沸水,以蓋過蹄膀為度;
3.蓋好壓力鍋,加上調壓砝碼,放在轉盤中央,大火加熱共分鍾;
4.移鍋出爐,擱涼至黃色壓力柱降下便可開蓋。將蹄膀翻個面,浸在汁液中2--3小時;
5.食時切塊;淋上汁液,加熱供食。
㈤ 肘子怎麼做好吃
醬肘子
1.收拾干凈的肘子,放蔥姜少許鹽,在高壓鍋里煮到基本熟
透。
2.將骨頭抽出
3.另起鍋放蔥姜蒜花椒爆出香味,放冰糖,醬油,鹽,香葉、肉蔻,將肘子放入,加剛才煮肘子的湯,以湯剛沒過肘子就好。
4.開鍋後,以中火燉,以入味。
5.等湯汁只剩一小飯碗左右的時候,離火
6.事先要准備好一個結實的,小號的食品塑料袋,等肘子涼後,放到塑料袋裡,將剩下的湯汁灌到肘子中間
7.這個步驟很關鍵,就是要把肘子壓緊在塑料袋裡,直到不能再壓為止,然後把袋口扎緊
8.放冰箱冷凍室,一段時間後取出即可切片食用
6東坡肘子
原料:
豬肘子,雪山大豆,蔥節,紹酒,姜,川鹽。
製法:
豬肘刮洗干凈,順骨縫劃一切,放入湯鍋煮透,撈出剔去肘骨,放入墊有豬骨的砂鍋內,下入煮肉原湯,一次加足,放蔥節,姜,紹酒在旺火上燒開;雪豆洗凈,下入開沸的砂鍋中蓋嚴,移微火上煨燉約 3小時,直至用筷輕輕一戳肉皮即爛為止,吃時放川鹽連湯帶豆舀入碗中上席,蘸以醬油味汁食之。
特點:
湯汁乳白,雪豆粉白,豬肘爛軟適口,原汁原味,香氣四溢。
7紅扒肘子
特點:色澤棗紅,濃爛醇香。
把炒鍋放在旺火上,放入花生油,七成熱時下入肘肉,當肘子被炸成柿紅色時撈出。把肘子用偷刀解成象眼塊,抹上糖色,皮朝下放在碗里,加入醬油、鹽水、蔥段、薑片、半勺清湯,上籠蒸爛,取出去掉蔥段、薑片,放在鍋墊上。將鍋放火上,添入湯,下入料酒、味精、鹽水,將鍋墊放入扒制。肉爛汁濃,合入扒盤內,余汁澆在肘子上即成。
紅扒肘子經過兩次脫脂,做到了真正的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是貪吃怕胖人的首選.
㈥ 熟肘子怎麼做好吃,熟肘子的吃法
熟的肘子您可以在加工一下做成鹵的鹵味肘子,您需要准備一些,八角,生薑,花椒等一些香料,或者您可以直接的到醫院去買一些香料包,把香料包放到水裡面煮,等到香料包煮開了以後把肘子放到裡面小火慢燉,最後大火收汁就可以了,很像的,另外也可以做成椒鹽肘子,把肘子晾乾後,鍋裡面放油,把肘子放到油鍋裡面煎,兩年焦黃後成出來放入一點很細的鹽,在灑上一點孜然粉在上面,椒鹽肘子就成了。
㈦ 誰能詳細地介紹一下韓國人的飲食
韓國的食「禮」
發布時間2006-09-07
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
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只限於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 坐好點好菜後,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向你走來,她從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
韓國人平時使用的一律是不銹鋼制的平尖頭兒的筷子。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圓底兒帶蓋兒的碗「坐」在桌子上,沒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碗蓋,可以取下來隨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兒」。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 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里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兒菜怎麽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為了便於拿起來再用。
韓國人是一個好動感情的民族,對於他們這種把感情通過聚餐表現時,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同時又必須在理智上承認它是一種不衛生的「食禮」。
韓國飲食的特點
韓國因氣候和風土適合發展農業,早在新石器時代之後就開始了雜糧的種植,進而普及了水稻的種植。此後,穀物成為韓國飲食文化的中心,並在三國時代後期形成了以飯、菜分主、副食的韓國固有家常飯菜。以後發展了飯、粥、糕餅、面條、餃子、片兒湯、酒等穀物飲食,也帶來了用黃豆做成醬引子後,再做成黃醬之發酵飲食的發展。不僅是栽培的蔬菜,在山野中自 生自長的野菜也種類繁多,皆可用來做成涼拌菜、飯團、素菜、泡菜等,隨季節有變化地點綴餐桌。
歷來,在葯食同原的食觀念下,生薑、桂皮、艾蒿、五味子、枸杞子、沙參、桔梗、木瓜、石榴、柚子、人參等葯材廣泛用於飲食的烹調上。有參雞湯、艾糕、沙參、涼拌菜等各種食物,也有生薑茶、人參茶、木瓜茶、柚子茶、枸杞子茶決明子茶、茶等多種飲料。調料和香料在韓國也稱為葯念。一直認為蔥、蒜、生薑、辣椒、香油、芝麻有著葯性。韓國人的日常食以米飯為主食,再配上幾樣菜。主食主要是大米飯和混合小米、大麥、大豆、小豆等雜谷而做的雜谷飯。
副食主要是湯、醬湯、泡菜、醬類,還有用肉、平魚、蔬菜、海藻做的食物。這種吃法不僅能均勻攝取各種食物,也能達到均衡營養的目的。
主食有飯、粥、面條、餃子、年糕湯、片兒湯;副食有湯、醬湯、烤、煎、醬肉、炒、肉片、野菜、蔬菜、醬魚、干魚、醬菜、燉食、火鍋、泡菜等種類繁多。除了這種日常飲食之外,還有多種多樣的糕餅、麥芽糖、茶、酒等飲食。促進了貯藏發酵食品的醬類、醬魚、泡菜等的發展。
韓國飲食包括每天重復的日常飲食,一生中必經的舉行儀式時擺的食品,祈求豐年和豐 漁時擺的豐年祭與豐漁祭食品,祈禱部落平安而擺的部落祭食品,還有悼念過世的人而擺的祭祀食品等。同時也隨季節的不同利用當時的食物做季節美食。韓國的季節美食風俗是協調人與自然的智慧而形成的,在營養上也很科學。例如,正月十五吃核桃整年不會生瘡,這必定以補充所缺脂肪酸,有效防止皮膚的爛、癬、濕疹的科學說法為依據。而立春吃春天的野菜,既有迎春的感覺,又能補充因過冬而缺的維生素。
可以說,鄉土飲食是根據當地地理、氣候特點而產的地區特產,是由祖傳烹調法做出來 的正宗民俗飲食。由此看來,在各地承接的歲時風俗,通過儀式以及生活習俗,不僅具有當地文化的特點,而且從營養來說也有很大意義。
在漢城大學韓國語學院的課上,漂亮的女老師教到「肉」,舉例說明使用了豬肉、雞肉和牛肉。好事的澳大利亞學生傑夫插嘴提到「狗肉」這個詞。老師想輕描淡寫地閃開,其他學生卻紛紛詢問是什麼意思。
傑夫得意地用英語解釋,是狗肉。馬上有人發出驚嘆聲,美國學生和芬蘭學生的嘴半天合不攏。老師就問:哪個國家的人吃狗肉?我和另一位中國學生猶猶豫豫地舉了手。老師問蒙古學生:蒙古人不吃狗肉嗎?她可能覺得蒙古與中國相鄰,習性上也應該接近吧。蒙古女學生阿鬧很大聲地說不,然後又說:吃狗肉,不就是吃朋友的肉嗎?課堂上剛剛學了「朋友」一詞,她用得挺順手,發音也准得破天荒。
女老師一瞬間的表情很不自然,彷彿一個民族在狗肉問題上曾遭遇的尷尬都寫在了她的臉上。她囁嚅著聲明:在韓國,吃狗肉的,都是些「阿糟細」。這個詞相當於漢語里的「老爺們兒」,意指那些結了婚的,年近四十的,一臉胡茬的,男人們。粗俗、好酒、大腹便便、大大咧咧。
她的這種態度,是相當一部分韓國人現下的真實心理。吃狗肉,喝燒酒,鼓盆而歌,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是朝鮮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因此,漢城本該是狗肉館子的大本營。進得館子來,一碗狗肉湯墩到桌上,味釅油厚,紅紅的辣椒下面藏著暗暗的熱辣,急急吞下一大口,細汗馬上鑽出額頭,那該是何等的暢快。
可今天你走在漢城的主要街道上,根本見不到一家狗肉館子,這是奧運會和世界盃鬧的。申奧申杯時,能乾的韓國人把硬體軟體都搞得很棒,沒想到,小小的口腹之慾卻成了爭辦盛會的障礙。西方人樂於把狗當兄弟,就無法容忍東方有人以狗為佳餚。韓國人也辯解過,說吃的狗是肉食狗,不是寵物狗,但西方人不聽。這也就是所謂強勢文化的不講理處。作家連岳曾為韓國人抱不平說:狗肉館子只是暫時關閉了,可世界盃一結束,還不全重開了,生意說不定還更好,改變不了韓國人的飲食習慣,也救不了狗的性命,何必多此一舉呢?
連岳此語的後半段屬於推測了。世界盃過後,漢城大部分的狗肉館子關門轉業了,重開的,也都進了胡同,就像中國一些城市的書報亭被趕進小巷裡弄一樣。經過幾番折騰,不吃狗肉還真就在漢城演變為了時尚。是時尚就要傳染。要知道,這座城市裡生活著這個國家近一半的人口。所謂船小好掉頭,大部分漢城人都不吃了,你要硬說韓國人的飲食習慣絕對改變不了,還真就得慎重了。
但據我所知,漢城大學的一些教授們,偶爾也會結伙去吃狗肉。他們大多受過西方教育,也理解西方人據狗肉反對漢城申奧申杯的情緒,可這不影響他們秘密地到漢城胡同里吃狗肉。他們西裝革履,據案大嚼,不動聲色中卻有著十足的快樂。這種快樂,誇張一點說,就好像古時候,一群生死之交的夥伴,身著獸皮,躲在密林深處,點起篝火,烤食俘虜。
當然,也有公開不服勁的。據韓國媒體報道,忠清大學一位姓安的教授,主持開發了狗肉香腸,狗肉罐頭,狗肉漢堡。甚至,還有狗油提煉出來的雪花膏,當然,學名叫面霜,或叫精華素。總之一句話,他要大力倡導狗文化,用高科技開發的方式來與西方人叫板。
就在安教授舉行新聞發布會之際,漢城「反對吃狗肉市民團體」的成員在餐廳門外舉行集會,他們打著「愛護動物」、「狗肉不是韓國的傳統飲食」等標語,反對安教授。新聞里沒說安教授是否看到了那第二條標語,如果他看到了,或許會這樣想:你蒙上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說太陽是黑色的了?你不想吃,你想與世界接軌,可以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不吃。但你說你根本就沒吃過,那態度可就有點不老實了。
在漢城大學韓國語學院的課上,漂亮的女老師教到「肉」,舉例說明使用了豬肉、雞肉和牛肉。好事的澳大利亞學生傑夫插嘴提到「狗肉」這個詞。老師想輕描淡寫地閃開,其他學生卻紛紛詢問是什麼意思。
傑夫得意地用英語解釋,是狗肉。馬上有人發出驚嘆聲,美國學生和芬蘭學生的嘴半天合不攏。老師就問:哪個國家的人吃狗肉?我和另一位中國學生猶猶豫豫地舉了手。老師問蒙古學生:蒙古人不吃狗肉嗎?她可能覺得蒙古與中國相鄰,習性上也應該接近吧。蒙古女學生阿鬧很大聲地說不,然後又說:吃狗肉,不就是吃朋友的肉嗎?課堂上剛剛學了「朋友」一詞,她用得挺順手,發音也准得破天荒。
女老師一瞬間的表情很不自然,彷彿一個民族在狗肉問題上曾遭遇的尷尬都寫在了她的臉上。她囁嚅著聲明:在韓國,吃狗肉的,都是些「阿糟細」。這個詞相當於漢語里的「老爺們兒」,意指那些結了婚的,年近四十的,一臉胡茬的,男人們。粗俗、好酒、大腹便便、大大咧咧。
她的這種態度,是相當一部分韓國人現下的真實心理。吃狗肉,喝燒酒,鼓盆而歌,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是朝鮮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因此,漢城本該是狗肉館子的大本營。進得館子來,一碗狗肉湯墩到桌上,味釅油厚,紅紅的辣椒下面藏著暗暗的熱辣,急急吞下一大口,細汗馬上鑽出額頭,那該是何等的暢快。
可今天你走在漢城的主要街道上,根本見不到一家狗肉館子,這是奧運會和世界盃鬧的。申奧申杯時,能乾的韓國人把硬體軟體都搞得很棒,沒想到,小小的口腹之慾卻成了爭辦盛會的障礙。西方人樂於把狗當兄弟,就無法容忍東方有人以狗為佳餚。韓國人也辯解過,說吃的狗是肉食狗,不是寵物狗,但西方人不聽。這也就是所謂強勢文化的不講理處。作家連岳曾為韓國人抱不平說:狗肉館子只是暫時關閉了,可世界盃一結束,還不全重開了,生意說不定還更好,改變不了韓國人的飲食習慣,也救不了狗的性命,何必多此一舉呢?
連岳此語的後半段屬於推測了。世界盃過後,漢城大部分的狗肉館子關門轉業了,重開的,也都進了胡同,就像中國一些城市的書報亭被趕進小巷裡弄一樣。經過幾番折騰,不吃狗肉還真就在漢城演變為了時尚。是時尚就要傳染。要知道,這座城市裡生活著這個國家近一半的人口。所謂船小好掉頭,大部分漢城人都不吃了,你要硬說韓國人的飲食習慣絕對改變不了,還真就得慎重了。
但據我所知,漢城大學的一些教授們,偶爾也會結伙去吃狗肉。他們大多受過西方教育,也理解西方人據狗肉反對漢城申奧申杯的情緒,可這不影響他們秘密地到漢城胡同里吃狗肉。他們西裝革履,據案大嚼,不動聲色中卻有著十足的快樂。這種快樂,誇張一點說,就好像古時候,一群生死之交的夥伴,身著獸皮,躲在密林深處,點起篝火,烤食俘虜。
當然,也有公開不服勁的。據韓國媒體報道,忠清大學一位姓安的教授,主持開發了狗肉香腸,狗肉罐頭,狗肉漢堡。甚至,還有狗油提煉出來的雪花膏,當然,學名叫面霜,或叫精華素。總之一句話,他要大力倡導狗文化,用高科技開發的方式來與西方人叫板。
就在安教授舉行新聞發布會之際,漢城「反對吃狗肉市民團體」的成員在餐廳門外舉行集會,他們打著「愛護動物」、「狗肉不是韓國的傳統飲食」等標語,反對安教授。新聞里沒說安教授是否看到了那第二條標語,如果他看到了,或許會這樣想:你蒙上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說太陽是黑色的了?你不想吃,你想與世界接軌,可以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不吃。但你說你根本就沒吃過,那態度可就有點不老實了。
在漢城大學韓國語學院的課上,漂亮的女老師教到「肉」,舉例說明使用了豬肉、雞肉和牛肉。好事的澳大利亞學生傑夫插嘴提到「狗肉」這個詞。老師想輕描淡寫地閃開,其他學生卻紛紛詢問是什麼意思。
傑夫得意地用英語解釋,是狗肉。馬上有人發出驚嘆聲,美國學生和芬蘭學生的嘴半天合不攏。老師就問:哪個國家的人吃狗肉?我和另一位中國學生猶猶豫豫地舉了手。老師問蒙古學生:蒙古人不吃狗肉嗎?她可能覺得蒙古與中國相鄰,習性上也應該接近吧。蒙古女學生阿鬧很大聲地說不,然後又說:吃狗肉,不就是吃朋友的肉嗎?課堂上剛剛學了「朋友」一詞,她用得挺順手,發音也准得破天荒。
女老師一瞬間的表情很不自然,彷彿一個民族在狗肉問題上曾遭遇的尷尬都寫在了她的臉上。她囁嚅著聲明:在韓國,吃狗肉的,都是些「阿糟細」。這個詞相當於漢語里的「老爺們兒」,意指那些結了婚的,年近四十的,一臉胡茬的,男人們。粗俗、好酒、大腹便便、大大咧咧。
她的這種態度,是相當一部分韓國人現下的真實心理。吃狗肉,喝燒酒,鼓盆而歌,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是朝鮮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因此,漢城本該是狗肉館子的大本營。進得館子來,一碗狗肉湯墩到桌上,味釅油厚,紅紅的辣椒下面藏著暗暗的熱辣,急急吞下一大口,細汗馬上鑽出額頭,那該是何等的暢快。
可今天你走在漢城的主要街道上,根本見不到一家狗肉館子,這是奧運會和世界盃鬧的。申奧申杯時,能乾的韓國人把硬體軟體都搞得很棒,沒想到,小小的口腹之慾卻成了爭辦盛會的障礙。西方人樂於把狗當兄弟,就無法容忍東方有人以狗為佳餚。韓國人也辯解過,說吃的狗是肉食狗,不是寵物狗,但西方人不聽。這也就是所謂強勢文化的不講理處。作家連岳曾為韓國人抱不平說:狗肉館子只是暫時關閉了,可世界盃一結束,還不全重開了,生意說不定還更好,改變不了韓國人的飲食習慣,也救不了狗的性命,何必多此一舉呢?
連岳此語的後半段屬於推測了。世界盃過後,漢城大部分的狗肉館子關門轉業了,重開的,也都進了胡同,就像中國一些城市的書報亭被趕進小巷裡弄一樣。經過幾番折騰,不吃狗肉還真就在漢城演變為了時尚。是時尚就要傳染。要知道,這座城市裡生活著這個國家近一半的人口。所謂船小好掉頭,大部分漢城人都不吃了,你要硬說韓國人的飲食習慣絕對改變不了,還真就得慎重了。
但據我所知,漢城大學的一些教授們,偶爾也會結伙去吃狗肉。他們大多受過西方教育,也理解西方人據狗肉反對漢城申奧申杯的情緒,可這不影響他們秘密地到漢城胡同里吃狗肉。他們西裝革履,據案大嚼,不動聲色中卻有著十足的快樂。這種快樂,誇張一點說,就好像古時候,一群生死之交的夥伴,身著獸皮,躲在密林深處,點起篝火,烤食俘虜。
當然,也有公開不服勁的。據韓國媒體報道,忠清大學一位姓安的教授,主持開發了狗肉香腸,狗肉罐頭,狗肉漢堡。甚至,還有狗油提煉出來的雪花膏,當然,學名叫面霜,或叫精華素。總之一句話,他要大力倡導狗文化,用高科技開發的方式來與西方人叫板。
就在安教授舉行新聞發布會之際,漢城「反對吃狗肉市民團體」的成員在餐廳門外舉行集會,他們打著「愛護動物」、「狗肉不是韓國的傳統飲食」等標語,反對安教授。新聞里沒說安教授是否看到了那第二條標語,如果他看到了,或許會這樣想:你蒙上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說太陽是黑色的了?你不想吃,你想與世界接軌,可以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不吃。但你說你根本就沒吃過,那態度可就有點不老實了。
在漢城大學韓國語學院的課上,漂亮的女老師教到「肉」,舉例說明使用了豬肉、雞肉和牛肉。好事的澳大利亞學生傑夫插嘴提到「狗肉」這個詞。老師想輕描淡寫地閃開,其他學生卻紛紛詢問是什麼意思。
傑夫得意地用英語解釋,是狗肉。馬上有人發出驚嘆聲,美國學生和芬蘭學生的嘴半天合不攏。老師就問:哪個國家的人吃狗肉?我和另一位中國學生猶猶豫豫地舉了手。老師問蒙古學生:蒙古人不吃狗肉嗎?她可能覺得蒙古與中國相鄰,習性上也應該接近吧。蒙古女學生阿鬧很大聲地說不,然後又說:吃狗肉,不就是吃朋友的肉嗎?課堂上剛剛學了「朋友」一詞,她用得挺順手,發音也准得破天荒。
女老師一瞬間的表情很不自然,彷彿一個民族在狗肉問題上曾遭遇的尷尬都寫在了她的臉上。她囁嚅著聲明:在韓國,吃狗肉的,都是些「阿糟細」。這個詞相當於漢語里的「老爺們兒」,意指那些結了婚的,年近四十的,一臉胡茬的,男人們。粗俗、好酒、大腹便便、大大咧咧。
她的這種態度,是相當一部分韓國人現下的真實心理。吃狗肉,喝燒酒,鼓盆而歌,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是朝鮮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因此,漢城本該是狗肉館子的大本營。進得館子來,一碗狗肉湯墩到桌上,味釅油厚,紅紅的辣椒下面藏著暗暗的熱辣,急急吞下一大口,細汗馬上鑽出額頭,那該是何等的暢快。
可今天你走在漢城的主要街道上,根本見不到一家狗肉館子,這是奧運會和世界盃鬧的。申奧申杯時,能乾的韓國人把硬體軟體都搞得很棒,沒想到,小小的口腹之慾卻成了爭辦盛會的障礙。西方人樂於把狗當兄弟,就無法容忍東方有人以狗為佳餚。韓國人也辯解過,說吃的狗是肉食狗,不是寵物狗,但西方人不聽。這也就是所謂強勢文化的不講理處。作家連岳曾為韓國人抱不平說:狗肉館子只是暫時關閉了,可世界盃一結束,還不全重開了,生意說不定還更好,改變不了韓國人的飲食習慣,也救不了狗的性命,何必多此一舉呢?
連岳此語的後半段屬於推測了。世界盃過後,漢城大部分的狗肉館子關門轉業了,重開的,也都進了胡同,就像中國一些城市的書報亭被趕進小巷裡弄一樣。經過幾番折騰,不吃狗肉還真就在漢城演變為了時尚。是時尚就要傳染。要知道,這座城市裡生活著這個國家近一半的人口。所謂船小好掉頭,大部分漢城人都不吃了,你要硬說韓國人的飲食習慣絕對改變不了,還真就得慎重了。
但據我所知,漢城大學的一些教授們,偶爾也會結伙去吃狗肉。他們大多受過西方教育,也理解西方人據狗肉反對漢城申奧申杯的情緒,可這不影響他們秘密地到漢城胡同里吃狗肉。他們西裝革履,據案大嚼,不動聲色中卻有著十足的快樂。這種快樂,誇張一點說,就好像古時候,一群生死之交的夥伴,身著獸皮,躲在密林深處,點起篝火,烤食俘虜。
當然,也有公開不服勁的。據韓國媒體報道,忠清大學一位姓安的教授,主持開發了狗肉香腸,狗肉罐頭,狗肉漢堡。甚至,還有狗油提煉出來的雪花膏,當然,學名叫面霜,或叫精華素。總之一句話,他要大力倡導狗文化,用高科技開發的方式來與西方人叫板。
就在安教授舉行新聞發布會之際,漢城「反對吃狗肉市民團體」的成員在餐廳門外舉行集會,他們打著「愛護動物」、「狗肉不是韓國的傳統飲食」等標語,反對安教授。新聞里沒說安教授是否看到了那第二條標語,如果他看到了,或許會這樣想:你蒙上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說太陽是黑色的了?你不想吃,你想與世界接軌,可以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不吃。但你說你根本就沒吃過,那態度可就有點不老實了。
在漢城大學韓國語學院的課上,漂亮的女老師教到「肉」,舉例說明使用了豬肉、雞肉和牛肉。好事的澳大利亞學生傑夫插嘴提到「狗肉」這個詞。老師想輕描淡寫地閃開,其他學生卻紛紛詢問是什麼意思。
傑夫得意地用英語解釋,是狗肉。馬上有人發出驚嘆聲,美國學生和芬蘭學生的嘴半天合不攏。老師就問:哪個國家的人吃狗肉?我和另一位中國學生猶猶豫豫地舉了手。老師問蒙古學生:蒙古人不吃狗肉嗎?她可能覺得蒙古與中國相鄰,習性上也應該接近吧。蒙古女學生阿鬧很大聲地說不,然後又說:吃狗肉,不就是吃朋友的肉嗎?課堂上剛剛學了「朋友」一詞,她用得挺順手,發音也准得破天荒。
女老師一瞬間的表情很不自然,彷彿一個民族在狗肉問題上曾遭遇的尷尬都寫在了她的臉上。她囁嚅著聲明:在韓國,吃狗肉的,都是些「阿糟細」。這個詞相當於漢語里的「老爺們兒」,意指那些結了婚的,年近四十的,一臉胡茬的,男人們。粗俗、好酒、大腹便便、大大咧咧。
她的這種態度,是相當一部分韓國人現下的真實心理。吃狗肉,喝燒酒,鼓盆而歌,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是朝鮮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因此,漢城本該是狗肉館子的大本營。進得館子來,一碗狗肉湯墩到桌上,味釅油厚,紅紅的辣椒下面藏著暗暗的熱辣,急急吞下一大口,細汗馬上鑽出額頭,那該是何等的暢快。
可今天你走在漢城的主要街道上,根本見不到一家狗肉館子,這是奧運會和世界盃鬧的。申奧申杯時,能乾的韓國人把硬體軟體都搞得很棒,沒想到,小小的口腹之慾卻成了爭辦盛會的障礙。西方人樂於把狗當兄弟,就無法容忍東方有人以狗為佳餚。韓國人也辯解過,說吃的狗是肉食狗,不是寵物狗,但西方人不聽。這也就是所謂強勢文化的不講理處。作家連岳曾為韓國人抱不平說:狗肉館子只是暫時關閉了,可世界盃一結束,還不全重開了,生意說不定還更好,改變不了韓國人的飲食習慣,也救不了狗的性命,何必多此一舉呢?
連岳此語的後半段屬於推測了。世界盃過後,漢城大部分的狗肉館子關門轉業了,重開的,也都進了胡同,就像中國一些城市的書報亭被趕進小巷裡弄一樣。經過幾番折騰,不吃狗肉還真就在漢城演變為了時尚。是時尚就要傳染。要知道,這座城市裡生活著這個國家近一半的人口。所謂船小好掉頭,大部分漢城人都不吃了,你要硬說韓國人的飲食習慣絕對改變不了,還真就得慎重了。
但據我所知,漢城大學的一些教授們,偶爾也會結伙去吃狗肉。他們大多受過西方教育,也理解西方人據狗肉反對漢城申奧申杯的情緒,可這不影響他們秘密地到漢城胡同里吃狗肉。他們西裝革履,據案大嚼,不動聲色中卻有著十足的快樂。這種快樂,誇張一點說,就好像古時候,一群生死之交的夥伴,身著獸皮,躲在密林深處,點起篝火,烤食俘虜。
當然,也有公開不服勁的。據韓國媒體報道,忠清大學一位姓安的教授,主持開發了狗肉香腸,狗肉罐頭,狗肉漢堡。甚至,還有狗油提煉出來的雪花膏,當然,學名叫面霜,或叫精華素。總之一句話,他要大力倡導狗文化,用高科技開發的方式來與西方人叫板。
就在安教授舉行新聞發布會之際,漢城「反對吃狗肉市民團體」的成員在餐廳門外舉行集會,他們打著「愛護動物」、「狗肉不是韓國的傳統飲食」等標語,反對安教授。新聞里沒說安教授是否看到了那第二條標語,如果他看到了,或許會這樣想:你蒙上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說太陽是黑色的了?你不想吃,你想與世界接軌,可以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不吃。但你說你根本就沒吃過,那態度可就有點不老實了。
在漢城大學韓國語學院的課上,漂亮的女老師教到「肉」,舉例說明使用了豬肉、雞肉和牛肉。好事的澳大利亞學生傑夫插嘴提到「狗肉」這個詞。老師想輕描淡寫地閃開,其他學生卻紛紛詢問是什麼意思。
傑夫得意地用英語解釋,是狗肉。馬上有人發出驚嘆聲,美國學生和芬蘭學生的嘴半天合不攏。老師就問:哪個國家的人吃狗肉?我和另一位中國學生猶猶豫豫地舉了手。老師問蒙古學生:蒙古人不吃狗肉嗎?她可能覺得蒙古與中國相鄰,習性上也應該接近吧。蒙古女學生阿鬧很大聲地說不,然後又說:吃狗肉,不就是吃朋友的肉嗎?課堂上剛剛學了「朋友」一詞,她用得挺順手,發音也准得破天荒。
女老師一瞬間的表情很不自然,彷彿一個民族在狗肉問題上曾遭遇的尷尬都寫在了她的臉上。她囁嚅著聲明:在韓國,吃狗肉的,都是些「阿糟細」。這個詞相當於漢語里的「老爺們兒」,意指那些結了婚的,年近四十的,一臉胡茬的,男人們。粗俗、好酒、大腹便便、大大咧咧。
她的這種態度,是相當一部分韓國人現下的真實心理。吃狗肉,喝燒酒,鼓盆而歌,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是朝鮮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因此,漢城本該是狗肉館子的大本營。進得館子來,一碗狗肉湯墩到桌上,味釅油厚,紅紅的辣椒下面藏著暗暗的熱辣,急急吞下一大口,細汗馬上鑽出額頭,那該是何等的暢快。
可今天你走在漢城的主要街道上,根本見不到一家狗肉館子,這是奧運會和世界盃鬧的。申奧申杯時,能乾的韓國人把硬體軟體都搞得很棒,沒想到,小小的口腹之慾卻成了爭辦盛會的障礙。西方人樂於把狗當兄弟,就無法容忍東方有人以狗為佳餚。韓國人也辯解過,說吃的狗是肉食狗,不是寵物狗,但西方人不聽。這也就是所謂強勢文化的不講理處。作家連岳曾為韓國人抱不平說:狗肉館子只是暫時關閉了,可世界盃一結束,還不全重開了,生意說不定還更好,改變不了韓國人的飲食習慣,也救不了狗的性命,何必多此一舉呢?
連岳此語的後半段屬於推測了。世界盃過後,漢城大部分的狗肉館子關門轉業了,重開的,也都進了胡同,就像中國一些城市的書報亭被趕進小巷裡弄一樣。經過幾番折騰,不吃狗肉還真就在漢城演變為了時尚。是時尚就要傳染。要知道,這座城市裡生活著這個國家近一半的人口。所謂船小好掉頭,大部分漢城人都不吃了,你要硬說韓國人的飲食習慣絕對改變不了,還真就得慎重了。
但據我所知,漢城大學的一些教授們,偶爾也會結伙去吃狗肉。他們大多受過西方教育,也理解西方人據狗肉反對漢城申奧申杯的情緒,可這不影響他們秘密地到漢城胡同里吃狗肉。他們西裝革履,據案大嚼,不動聲色中卻有著十足的快樂。這種快樂,誇張一點說,就好像古時候,一群生死之交的夥伴,身著獸皮,躲在密林深處,點起篝火,烤食俘虜。
當然,也有公開不服勁的。據韓國媒體報道,忠清大學一位姓安的教授,主持開發了狗肉香腸,狗肉罐頭,狗肉漢堡。甚至,還有狗油提煉出來的雪花膏,當然,學名叫面霜,或叫精華素。總之一句話,他要大力倡導狗文化,用高科技開發的方式來與西方人叫板。
就在安教授舉行新聞發布會之際,漢城「反對吃狗肉市民團體」的
㈧ 咸豬肘子怎麼做好吃
做法一,紅燒豬肘
材料
豬前肘1000克,小蔥4根,薑片4片,冰糖5克,生抽2湯匙(30ml),老抽1湯匙(15ml),料酒2湯匙(30ml),鹽2湯匙(30克),八角3個,桂皮1片,花椒1茶匙,茴香1茶匙,丁香3顆,香葉4片,草果2個
做法
1.豬肘去毛,處理干凈
2.鍋中加入足量冷水,放入豬手,加入1湯匙料酒、花椒、八角
3.不要蓋鍋蓋,燒開後撇去浮沫
4.撈出控干,在檢查一遍有沒有殘余的豬毛
5.鍋中加入少許底油,放入冰糖,小火融化
6.待冰糖融化成焦糖色放入豬肘
7.豬肘入鍋後加入生抽、老抽、料酒
8.再加入熱水,盡量沒過豬肘,入鍋無法沒過豬肘,也請跟豬肘高度差不多
9.如果家裡還有其他干香料,可以一並加入。我主要用的就是草果、茴香、香葉、八角、桂皮、花椒、丁香
10.把香料混合後放入調料袋中
11.把混合好後的調料包放入鍋內,在加入薑片和蔥段
12.鍋大火燒開後,轉中小火。保證微微開鍋狀為宜,蓋上鍋蓋燜煮一個小時
13.燉煮一小時後,放入鹽調味。可以把豬肘翻一個身,再蓋上鍋蓋繼續燉煮1個小時
14.2個小時後,打開鍋蓋,湯水漸少,用勺子盛湯一勺一勺淋在豬肘上,大火收汁即可盛出
做法二,香糟豬肘
材料
豬前肘1個。鹵料鹵汁100克,花雕酒50克,白酒30克,香葉5克,八角2粒,丁香3粒,蔥1棵,姜1塊。熏料精鹽100克,味精80克,冰糖50克。
做法
1.將豬前肘颳去殘毛、洗凈。然後放入開水中煮熟,撈出沖凈備用。
2.坐鍋點火,倒入1000克清水,加入香葉、八角、丁香、蔥、姜、精鹽、味精、冰糖燒開,關火晾涼後再加入糟鹵汁、花雕酒、白酒調勻,製成糟肘汁備用。
3.將已煮熟的豬肘子趁熱去骨,留下左右兩塊厚肉待用。
4.將肘子肉放入糟肘汁中浸鹵24小時,即可切薄片擺盤食用。
料理小網路
1.豬肉的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肉脂肪,因此,經過烹調加工後,肉味特別鮮美。
2.豬肘子具有增加皮膚彈性、養顏美容的作用。
3.肘子煮制時不要過爛,斷生即好。
做法三,紅棗煨豬肘
材料
用料紅棗500克,豬肘100克,黑木耳20克,精鹽、鮮湯、味精各適量。
做法
1、豬肘颳去毛,洗凈,放入水中煮開除去腥味,取出。
2、取沙鍋,放入豬肘,加適量水,放入紅棗及浸發的黑木耳,用文火煨煮,待豬肘熟爛、湯汁濃稠時,加入精鹽、鮮湯、味精調味即成。
㈨ 韓國人的用餐方式是什麼樣的
韓國的飲食文化
韓國飲食的主要特點: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膩,味覺以涼辣為主。韓國人自古以來把米飯當做主食。菜餚以燉煮和烤制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韓國人喜歡吃面條、牛肉、雞肉和狗肉,不喜歡吃饅頭、羊肉和鴨肉。
韓國人普遍愛吃涼拌菜。涼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開水焯過後,加上佐料拌成的。還有生拌魚肉、魚蝦醬等菜餚。生拌魚肉,是把生肉、生魚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絲的蘿卜、梨等,再澆上加醋的醬或辣醬拌成。
湯也是用餐時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類、大醬、咸鹽、味素等各種原料烹調而成。
韓國人愛吃辣椒,家常菜里幾乎全放辣椒。韓國人有一日四餐的飲食習慣,分別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韓國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飯碗和湯碗,其他所有的菜則擺在飯桌中間供大家享用。韓國人使用飯碗也很有講究,分男用、女用和兒童用。韓國人注意節儉,無論是自己食用還是招待窮人,都盡可能把飯菜吃光用凈。
韓國飲食須知
雖然有不少人經常說自己愛吃韓國菜,但對於韓國菜的認識多止於燒烤食法,最多是對人參雞湯或泡菜略知一二,其餘的飲食文化和禮儀可謂一無所知。
自古以來,韓國極重禮儀,在語言方面,年幼者必須對長輩使用敬語,至於飲食方面,上菜或盛飯時,亦要先遞給長輩,甚至要特設單人桌,由女兒或媳婦恭敬地端到他們面前,等待老人家舉箸後,家中其他成員方可就餐。至於席上倒酒,亦需要按年齡大小順序,由長至幼,當長輩舉杯之後,年幼者才可以飲酒。另外,還有一個傳統習慣,男女七歲不同席,女孩子到了七歲之後就不與任何男子(包括父親和兄弟)在同一房間同席。不過,這種習俗在大城市已漸漸破除,偶爾在鄉間仍然可見。昔日的韓國家庭,是將盛著米飯的器皿放在台中央,而菜則在碗里,並放置於周圍,每個人則有一把長柄圓頭平匙,一雙筷子,一盤涼水,用餐時就用匙把飯直接送到嘴裡,筷子用來夾菜,涼水則是涮匙用的。現代的韓國人用餐習慣已有很大變化,不少是使用食品盤,每人的一份飯菜裝在盤中,也有些更加摩登的家庭已不用食品盤,而是用碗盛飯了。
韓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亦保留了不少傳統文化。韓國人的餐桌是矮腳的小桌,賓主席地盤腿而坐。年青人更會在長輩面前跪坐在自己的腳底上,絕不能將雙腿伸直,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如果遇上房間太小,可以將餐桌擺在院子里,鋪上席子便可。不過,現代的韓國人越來越崇尚外國潮流,無論餐桌或者飲食禮儀,都離傳統越來越遠了。
吃在韓國
身為美食大國的國民,從韓國歸來,都免不了埋怨那裡的飲食。這類同胞,我遇見過不止一次。臨去韓國前夕還有人 「警告」我:「好好吃一頓吧,這一去就別想有好的吃了。」而我的實踐結果,卻是與此大相徑庭的。雖說呆的時間不長,韓國的飲菜和韓國人的吃法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就從餐具談起吧,韓國人同我們一樣使用筷子,但他們使用的多為金屬筷,餐館里見不到一雙竹木筷子,更不用說一次性的 「方便筷」了。我問過他們,回答是金屬筷爽利、衛生、經久耐用,一次性的簡易筷子太浪費,即消耗資源又污染環境。僅此一點,我就覺得是我們應該仿效的。
韓國人和日本人一樣,習慣於席地而座,盤腿就餐。其傳統飲食比較簡單,主食為米飯,愛吃泡菜,泡菜的出口量據說是世界第一,種類之多我看也能拿冠軍,因為每餐都有它堂而皇之地上桌,精緻盤碟中能擺出不少花樣:白菜、蘿卜、辣椒,還有我們叫不出名的,既開胃也好吃。他們餐桌上的素菜顯然比我們多,因為靠海的緣故,海產素菜也相當多。另外一項 「多」是醬製品。我們的「醬缸文化」在那裡的影響,大概已達到「青出藍而勝於藍」的地步,他們有專門用來摻和著菜拌地飯的一種醬,我試了一下,味道很不錯。以上「三多」,恐怕構成他們飲食中的低糖、低脂肪、符合營養學要求的合理因素。我們注意到韓國人中肥胖者不多,一般中老年人都能保持身材且有健康的氣色,這是不是同良好的飲食習慣有關呢?
韓國人待客同我們一樣熱情、周到,但沒有用滿桌 「大魚大肉」來顯示慷慨大方的。從官方到民間的宴請,從韓式到非韓式的吃法,至少我們沒有享用到我們在國內經常會碰到的「高大全」。他們的葷菜如烤鴨,做得也很正宗,瘦肉層較厚,不肥不膩,滑嫩可口。吃法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不用面餅包鴨肉,而是用菜葉裹,碧綠的生菜上佐以蔥蒜、調料,夾上烤好的鴨塊,色、香、味俱佳。還有一種菜葉,是我們想不到的:芝麻葉。主人特別介紹說,這是目前的時興食品、科研新成果,芝麻葉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物質,還有防癌、抗癌作用。後來,我在商店裡看到有「芝麻葉罐頭」賣,也趕了回時髦。
韓國飲食中最有名的恐怕還是燒烤。 「鐵板燒」不僅用來燒菜,也用來炒麵。最有意思的,是一種「石頭燒烤」:用一堆鵝卵石放在鐵架上電熱升溫,先攤放肉塊,待到一定火候再用長剪將大塊肉絞成小塊,拼柔到滾滾的石頭中去,不一會就響吱吱地冒出香氣,你就可以大快朵頤了。據介紹,鵝卵石是進口的,既然能蓄熱均溫,使肉免於烤焦,又能去油去腥。我們是在仁川一家叫「海風」的餐館里,品嘗到這道古樸又摩登的美味,印象極深。
韓國人飲食主面的節約與科學,還可以從一種專供飲水機配套使用的 「微型紙杯」上得到佐證。那是一種只有中指長、兩指寬的小紙片,經過特別處理,拿上手就變成一個很小的杯子,放到龍頭就能接水。比起那種透明塑料杯和普通紙杯,自有它微小、簡便的優越性,韓國街頭和快餐店裡常能見到。
韓國的食禮
中國人和韓國人都說飲食文化,可見飲食與文化的關系密切。食禮便是表現飲食文化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種常識,你可以不去遵守,便是不要忘了,不然會使當地人感到不愉快。
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坐,女人屈膝支立 ——這種坐法只限於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把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
在你坐好後,看了牆上的菜單或者桌上放的菜譜點好菜後,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向你走來,她從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當然,有的飯館在桌子上已經准備好了餐具。但是講究一點的店都是親自給客人送上來:筷子穿著紙衣、勺子蒙著臉 ——圓形、有著勺子頭大小的紙袋套在上邊,紙上畫著一桿煙槍和一頂帽子——韓國以前的貴族「兩班」的象班。最初我感到新鮮,曾經將它收藏起來,可是後來發現韓國的幾個大城市的餐館都是用這種圖案,便見怪不怪了。
筷子和勺子,除了婚禮的禮品、怕人謀害自己使用銀製品以外,還有黃銅制的。但是這兩種不常見,平民百姓們使用的一律是不銹鋼制的平尖頭兒的筷子。木製筷子是一次性的,據我觀察,一般韓國人在吃日式面條、紫菜飯卷時才使用。沒看見韓國人用過竹筷、象牙筷 、塑料筷等等。勺子的柄較長,頭部又圓又大,所以剛開始使用時我挺害怕弄疼了我的嘴角。
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所以你一定要記住桌子上的飯碗是不能用手碰的,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然後你會注意到飯碗是不銹鋼制的(在家裡或高級餐廳時,用用陶瓷製的飯碗),圓底帶蓋地 「坐」在桌子上,沒有供你的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碗蓋,你可以取下來隨意地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你的左手就一定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 「露一手」。你的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沒有水泡菜時,用其他湯代替也可以)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用勺子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
在上述中也許你會注意到:韓國人是用勺子喝湯、吃飯的。這與中國人、日本人的飲食習慣不同。韓國人同時使用勺子和筷子並不是最近的發明,而是源於古代。在國立公州博物館中,我就看過有百濟時代的鐵制勺子和筷子擺在一起。在朝語中,除了有分別表示勺子和筷子的單詞外,還用兩個字母來同時表示勺子和筷子擺在一起。
勺子在韓國人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里的菜、盛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他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菜怎麼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兒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 2/3在桌子上,1/3在桌外——這是為了便於拿起來再用。韓國人沒有使用筷架的習慣。這種做法,有人覺得除非桌子表面擦得很乾凈,否則是不衛生的,因此,便改成了把筷子放在小菜碟上。最後,當你吃完飯後,還是要把勺子和筷子擺成當初的形狀,有始有終。
中國人用筷子吃飯、勺子喝湯;韓國人用勺子吃飯、喝湯,用筷子夾菜;而日本人用筷子既吃飯又喝湯。為什麼日本人的飲食生活中沒有勺子呢?有一位日本老人曾經告訴我說: 「勺子只從中國傳到了朝鮮半島上,因為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隔著海,所以勺子沒有傳到日本。」後來我在《環球旅行·韓國》(1995年版)中看到的卻是這樣的內容:據說過去日本用手吃飯,韓國人覺得他們挺可憐的,就教給日本人使用筷子,但是沒有教給日本人用勺子。韓國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所整個國家就好像一個大家庭,具體表現在共食聚餐上。
中國人在家裡也許不用公筷、公勺,但是在餐廳吃飯時,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的碗、碟里夾菜。日本人除了份飯,亦如此。可是,韓國的情況就不同了。韓國人用自己的餐具直接食用公用的湯和菜。韓國人是一個好動感情的民族,當他們這種把感情通過共食表現時,我覺得,人們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
韓國人待客十分重視禮節
韓國是單一的朝鮮民族,通用朝鮮語(亦稱韓國語),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多種宗教,風俗習慣獨特而有趣。
韓國人待客十分重視禮節,男性見面要相互鞠躬,熱情握手,並道 「您好」。異性之間一般不握手,通過鞠躬、點頭、微笑、道安表示問候。分別時,握手說 「再見」,若客人同自己一道離開便對客人說「您好好走」,若客人不離開則對客人說「您好好在這兒」。進門或出席某種場所,要請客人、長輩先行;用餐,請客人、長輩先入席;與客人或長輩遞接東西,要先鞠躬,然後再伸雙手。
同韓國朋友約會,要事先聯系,盡管韓國人對客人不苛求准時,但他們自己是嚴格遵守時間的,因而客人也應守時,以表示對主人的尊敬。到韓國人家裡作客,最好送一束鮮花或者一些小禮物,見面時雙手遞給主人,感謝主人的盛情接待。進入韓國朋友家裡,須事先脫掉鞋子,交談時,說話要細語輕言,不可大聲說笑,女性發笑時用手遮掩住嘴,不要當著眾人的面擤鼻涕,吸煙要向主人打招呼,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不懂禮節。
韓國人接待經貿業務方面的客人,多在飯店或酒吧舉行宴請,而且多以西餐招待。非業務交往,多在家中請客吃飯,用傳統膳食招待。韓國人愛吃辣味,主食副食里常常少不了辣椒和大蒜。主食以大米和麵食為主,最喜愛的傳統麵食是辣椒面和冷麵。韓國人製作冷麵的面條是用蕎麥面做的,湯里放入大量辣椒、牛肉片和蘋果片等,而且要冰鎮,吃起來清涼爽口,但過一會就會周身發熱。副食中的名菜有生魚片、烤牛肉、干燒桂魚、脆皮乳豬、油泡蝦仁、脆皮炸雞、爽口牛九、軟炸子雞、冷拼盤等。韓國人每頓飯要有一碟酸辣菜,尤以酸辣白菜最為爽口。在正式宴會上,第一道菜是用九折板盛有九種不同食物送上來,其中必須有火鍋,隨後再上其他的菜;在家中請客,所有的菜一次性上齊。
吃飯時,主人總要請客人品嘗傳統飲料 ——低度的濁酒和清酒,濁酒亦稱農酒,昔日是農家自釀酒,製作簡單,歷史悠久,將糧食搗碎下酒麴發酵而成,酒色混濁,但酒精度低,清涼宜人,健胃提神,各商店有售。對於不飲酒的客人,主人多用柿餅汁招待。柿餅汁是一種傳統清涼飲料,把柿餅(亦可用梨、桃、桔、石榴等果品)、桂皮粉、松仁、蜂蜜、生薑放在冰中煮沸,待涼後濾去渣皮即可,味道甜辣清涼,家人逢年過節飲用,平時用來招待客人。有的人家還用油煎餅、松餅、油蜜果等傳統食品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此外,韓國擁有許多西餐館和日本餐館,漢堡包、炸雞、熱狗等快餐食品受到人們歡迎,使韓國人以魚、蔬菜和米飯為主的傳統膳食結構趨向方便化、快捷化和多樣化。在韓國沒有收取小費的習慣,客人進餐、購物、住賓館等不必送小費。
韓國的風俗
大韓民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面積 9.9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萬。全國人口均為單一朝鮮民族,通用朝鮮語。歷史上受我唐代文化影響很大。國旗為太極旗,白地中央為紅、藍兩色太極圖案,周圍有四組八卦符號。白色代表土地,太極圖和八卦由我國傳人,象徵宇宙永恆運動、均衡和協調,反映我國「易經」代表的東方哲理。受我國佛學、儒學影響很深,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和儒教,首都漢城文廟每年春秋兩季都要舉行祭孔大典。韓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居世界前列,經濟發展水平居亞洲前列,外向型經濟較發達。韓國文化是東西方文化的交融體。
韓國飲食風格介於中國和日本之間,多數人用餐使用筷子。萊料以高蛋白食物為主,輔以蔬菜。喜食湯和飯 (牛肉湯、排骨湯等和在飯中)、火鍋、湯面、冷麵、生魚片、生牛肉、什錦飯等。也喜歡熱辣口味。在宴會上,韓國人習慣互相斟酒,喝交杯酒;受人勸酒時不可拒飲;不勝酒力時杯中應留點酒;對於醉酒者,他們多持寬容的態度。受人敬菜時要禮貌地推讓兩次,第三次才欣然接受。飯後被人邀歌時不可拒唱。
韓國的民族服裝是:男子穿襖、坎肩、褲、長袍,上下一色,且多用白色;女子穿襖、裙、長袍,裙子長而肥大,豐滿流暢。現代男女也常穿西式服裝,講究服飾。進屋脫鞋是他們的傳統習慣。他們也用炕,炕內用熱水管取暖。
韓國人注重禮儀。見面必互致問候,男子見面微鞠躬,互握右手或雙手,分手也鞠躬。男子不得主動與女子握手。初次見面,交換名片。韓國人多以軟飲料待客,客人必須接受主人提供的茶點。韓國人在一起聊天,都不談本國政治、經濟、妻室等話題,但喜歡詢問個人情況。他們自尊心極強,不容公開被人批評或異議。在社交場合,男女必須分開。在公開場合,得讓男土先行,各種會議發言者致辭都把 「先生們」放在「女士們」之前。尊敬師長,使用敬語,不得當長者面抽煙、戴眼鏡。上門造訪習慣帶上小禮品,但不送外國煙;接物時必須用雙手,不能把禮品當場打開。在任何場合的坐姿都不能叉腿。
韓國節慶較多。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節日活動類似我國春節。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傳統飲食是種果 (栗子、核桃、松子等)、葯膳、五穀飯、陳茶飯等。農歷4月8日為佛誕節及頌揚女性的春香節。農歷5月5日為端午節,家家戶戶都以食青篙糕,掛菖蒲來過節。農歷8月15為中秋節,農歷9月9日為重陽節。清明掃墓,冬至吃冬至粥(摻高梁面團子的小豆粥)。除上述傳統節日外,韓國人還重視聖誕節、兒童節(5月5日)、恩山別神節(3月28日至4月1日) 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有射箭、摔跤、拔河、鞦韆、跳板、風箏、圍棋、象棋等。
韓國人喜歡單數,忌諱雙數。忌用 「 四 」( 韓語音同 「 死 」) 。忌用一個手指指人。站立交談時不能背手。女子發笑時必須掩嘴。
㈩ 韓國餐桌禮儀
所謂韓國吃飯的禮儀
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只限於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點好菜後,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向你走來,她從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
韓國人平時使用的一律是不銹鋼制的平尖頭兒的筷子。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圓底兒帶蓋兒的碗「坐」在桌子上,沒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碗蓋,可以取下來隨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兒」。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里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兒菜怎麽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為了便於拿起來再用。
韓國人是一個好動感情的民族,對於他們這種把感情通過聚餐表現時,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同時又必須在理智上承認它是一種不衛生的「食禮」。
韓國飲食的用餐禮儀
韓國是一個非常注重傳統禮節的國家,就是在餐桌上也有一套嚴格的「規矩」。比如斟酒,韓國老闆權先生介紹說:「如果雙方第一次見面,則一手需托住另一隻手的肘部為對方斟酒;雙方熟悉之後,則可單手為對方斟酒,但如果對方是長輩,則必需用一隻手托住酒瓶低端斟酒。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注意事項」,如:
●與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動筷後晚輩才能動筷。
●勿把湯匙和筷子同時抓在手裡;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著碗吃飯喝湯(這點與我國傳統正好相反)。
●先喝湯再吃別的食物;用餐時不要出聲也不要讓匙和筷碰到碗而發出聲音。
●共享的食物要夾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後吃,醋醬和辣醬也最好撥到碟子上蘸著吃。
●用餐時咽到骨頭或魚刺時要避開旁人悄悄地包在紙上再扔掉,不要直接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與別人統一步調。與長輩一起用餐時,等長輩放下湯匙和筷子以後再放下。
●用餐後,湯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過的餐巾迭起來放在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