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孔子所謂的君子有九思,是那九思呢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九思:看,考慮是否看得清晰;聽,考慮是否聽得明白;臉色,考慮是否溫和;態度,考慮是否莊重恭敬;說話,考慮是否忠誠老實;做事,考慮是否認真謹慎;有疑難,考慮應該詢問請教別人;發火發怒,考慮是否會產生後患;見到財利,考慮是否合於仁義。
《君子有九思》是孔子說的一段話,出自《論語·季氏》。
(1)君子有九思韓國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孔子所談的「君子有九思」,就全面概括了人言行舉止的各個方面,他要求自己和學生們一言一行都要認真思考和自我反省,這里包括個人道德修養的各種規范,如溫、良、恭、儉、讓、忠、孝、仁、義、禮、智等等,所有這些構成孔子的道德修養學說。
參考資料
網路-君子有九思
㈡ 小說君子有九思的結局是什麼
陳慕白和顧九思最後在一起了。
君子有九思|85、86 全本完結局番外
作者:東奔西顧作品集
85
好在這個孩子實在是乖巧可愛,吃飽喝足之後便安安靜靜的躺在顧九思懷里,睜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到處亂看,一點兒都不認生,一逗便咧著嘴笑。
顧九思本就喜歡孩子,覺得孩子就像是天使,純潔無暇,她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都放到了這個孩子身上,對陳慕白有點兒顧不上了,陳慕白便有些…吃醋,沒事兒便揉捏著孩子一張肉呼呼的臉,因為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便「小胖子小胖子」的叫,被顧九思說了幾次之後有所收斂,當然僅限於顧九思在場的時候。
顧九思想去換身衣服,讓陳慕白抱一會兒,誰知小胖子一到陳慕白懷里就哭。
陳慕白對這種軟體動物本就不知道該不該用力,用力的話該用多大的力氣,動作僵硬別扭,孩子一哭他便扔回到顧九思懷里,一臉的如釋重負。
孩子一到顧九思懷里果然不再哭了,顧九思笑起來,「他知道你不喜歡他,所以不要你抱哦。」
「屁大點兒的孩子,懂什麼啊。」 陳慕白挑著眉一臉傲嬌,「他也不喜歡我,我也不要他抱。」
顧九思把頭歪到另一側抿唇笑。
後來陳慕白還是勉為其難的接過了孩子,雙手從腋下把他舉在自己面前仔細盯著他瞧,一大一小兩個人大眼瞪小眼的對視,神情各異。
半晌,陳慕白忽然想起了什麼,對著他笑了一下,小胖子卻在下一秒哇哇大哭起來。
這次陳慕白並沒有為此郁悶,反而有些暗爽。
顧九思換好衣服推門進來的時候正巧看到陳慕白惡狠狠的伸出手去准備捏孩子的臉,聽到動靜轉頭看到她,伸到一半的手指慢慢伸直,輕輕拍著孩子的後背,嘴裡還念著,「一點兒都不胖,真乖啊。」
話還沒說完他忽然全身一滯,皺著眉一臉疑惑的轉頭問顧九思,「我怎麼覺得有點兒熱呢?」
顧九思像是猜到了什麼,走近了幾步低頭一看淡定的回答,「他尿了。」
陳慕白低頭看著同樣一臉淡定的孩子,咬牙切齒的問,「你敢尿在我身上?!」
孩子一臉無辜,張開手躍躍欲試得要顧九思抱。
顧九思哈哈笑,「你剛才肯定欺負他了,他才尿了你一身。」
陳慕白一臉不屑加嫌棄,「欺負他?實力懸殊,我不忍心出手。」
一大一小兩個男人鬥智斗勇了一天,本以為晚上總可以清凈了,可臨睡前陳慕白又受到了傷害。
陳慕白站在床邊看了半天,指了指,「這個小胖子,他為什麼要睡在我們中間?」
顧九思邊哄孩子睡覺邊回答,「那你要他睡在哪兒?」
陳慕白一本正經的捍衛自己的領土,「你是我老婆,你旁邊睡著別人的老公,你把我置於何地?」
顧九思一樂,倪他一眼,「胡說什麼呢,他才多大。」
陳慕白雖然不樂意,可左看看右看看研究了半天也沒找到合適的地方,只能接受現狀。
兩個人看了一天孩子都有些累了,陳慕白哈欠連天的問,「他怎麼還不睡啊?」
顧九思也是馬上就要睡著了的狀態,模糊不清的建議,「你給他唱個搖籃曲吧。」
陳慕白雖不十分清醒,卻還是立刻拒絕,「我不唱,我的搖籃曲是要給我女兒唱的。」
顧九思聽到這里來了精神,「你就這么確定是個女兒,萬一是個兒子呢?」
「你喜歡兒子還是女兒?」
「我都行。」
陳慕白皺著眉,沉默半晌,掙扎半晌,才很為難的作出決定,「這樣啊…如果是個兒子我就勉強接受隨便養養吧。」
顧九思聽後同樣沉思良久,半晌才憋出一句話,「虎毒不食子。」
陳慕白揉著眼睛,又打了個大大的哈欠,「是啊,我也沒打算要吃他。」
顧九思默默摸著自己的肚子,孩子,你自求多福。
三個人不知道什麼時候睡著了,陳慕白是被孩子的哭聲吵醒的,一醒來馬上坐了起來,攔住准備起身的顧九思,「夜裡涼,你別起來了。」
說完便抱著孩子在房間里來回溜達著哄著。
顧九思的身子一天比一天重了,精力也有些跟不上,便靠在床邊看著還是有些不放心,「他是不是餓了?你摸一摸,他是不是尿了?」
陳慕白邊哄著孩子邊回答,「知道了,你快接著睡。」
折騰了半天小胖子終於不哭了,可趴在陳慕白肩頭怎麼都不肯下來,也不許他坐下,一坐便張著嘴假哭,這下換成陳慕白哭了。
顧九思抿著唇笑,「他喜歡你。」
陳慕白苦著一張臉,「我怎麼覺得…他是在故意折磨我呢。」
後來顧九思迷迷糊糊的睡著了,陳慕白怕孩子吵到她睡覺,便抱著孩子去了客廳的沙發上玩兒。
夜深人靜,小胖子躺在沙發上乖巧得不哭也不鬧,小小肉肉的手緊緊攥著陳慕白的手指,睜著清澈純凈的眼睛看著他,張著嘴咯咯的笑,興奮得手足舞蹈,把陳慕白心底最柔軟的慈愛給勾了出來,陳慕白低頭親了親他的臉,在這一刻他發現,如果顧九思懷的是個男孩兒,其實也不錯。
陳慕白給他蓋上小被子,在沙發前的地毯上坐下來,明明知道他不會說話,還是開口和他聊起來,「你怎麼還不睡啊?」
小胖子忽然抬腿踢開被子,模糊不清的噴口水,「趴…趴趴…」
陳慕白一慌,一本正經的解釋,「那個…我不是你爸爸。」
小胖子卻不管不顧的繼續噴口水,「趴趴趴…」
「我真不是你爸爸。」
「趴趴…」
「你不許再叫我爸爸!」
「趴趴…」
一大一小鬧了大半宿,第二天一早顧九思醒來發現枕邊沒人,走出房間才看到客廳里的兩個人。
那個時候太陽剛剛升起來,在柔和細膩的陽光里,他趴在沙發上睡得正香,一手壓在腦袋下,另一隻手搭在孩子身上防止他掉下來,顧九思遠遠的看著,不知道為什麼她忽然認定陳慕白以後會是個好父親,無論他們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
第二天下午,大嬸來接孩子的時候,小胖子似乎是捨不得,哭得稀里嘩啦的,張著手要陳慕白和顧九思抱,陳慕白本已伸出手去,可眼看著孩子的眼淚鼻涕滴落下來時,他迅速躲開,避之不及。
大嬸依舊粗線條的笑,「沒事兒沒事兒,我們走了啊。」
陳慕白站在門口看著走遠的小胖子,不放心的問顧九思,「他怎麼哭得那麼厲害啊?」
顧九思也順著那個方向看了一眼,「你剛才還嫌棄他哭呢,以後我們的孩子哭得滿臉鼻涕你就真的不管了?」
陳慕白胸有成竹,「我要生女兒的,小公主才不會哭得那麼丑,我女兒我是不會讓她哭的。」
顧九思輕笑一聲,轉身往屋裡走,「那我就拭目以待了,希望你到時候不要手忙腳亂。」
日子一天天過去,快過年的時候,兩個人照舊去了山上的溫泉庄,還沒進寺院的門就看到一個身影沖了過來。
陳靜康再次抱著陳慕白的大腿哭得稀里嘩啦的,「少爺,我就知道你們肯定會來這里過年的,我在這里等了半個月了,這次你不要再扔下我了…」
陳慕白摸了摸鼻子,甩開腿上的附著物,給出中肯的評價,「你倒是學聰明了。」
陳靜康被陳慕白嫌棄之後,轉身投向顧九思,「顧姐姐,我好想你!你們走了之後,陳家…」
「閉嘴!」陳慕白忽然開口打斷他,邊扶著顧九思往裡走邊狠狠的瞪了陳靜康一眼。
陳慕白和顧九思極有默契的沒有問陳靜康陳家的近況,陳靜康倒像是有一肚子話想說,幾次話到嘴邊都被陳慕白一個眼神扼殺在搖籃里。
後來陳靜康總算逮到了機會,把所有話一股腦的全吐了出來,陳慕白靜靜的聽著,平靜的像是什麼都沒聽到。等陳靜康說完之後便警告他,陳家的事情他不想管,這些話在他面前說說就算了,如果陳靜康敢在顧九思面前亂說話就讓他做下一個淺唱。
陳靜康捂著嘴一臉驚恐的猛搖頭。
故地重遊,總是感慨良多,陳慕白和顧九思的生活依舊是吃飯睡覺逛寺廟,還有…看戲。
那天上午,兩個人正坐在門前曬太陽,顧九思有些昏昏欲睡,頭點了幾下便歪到了陳慕白的懷里。
她最近睡得有些黑白顛倒,陳慕白便拉著她站起來,臉上帶笑,「別睡了,現在睡了,晚上又該睡不著了,走,帶你去看熱鬧。」
顧九思有些迷糊,「去哪兒?」
「去了就知道了。」
溫讓從小學得是中醫,從他上山之後便掛了個牌子開始收病人,也不在意生意好不好,每天也是閑散度日。他是溫家老爺子親自教出來的,醫術精湛,時間久了,名氣便傳開了,找他看病的人也陸續多了起來,還有不少是從別的地方趕過來的,只是現在快到年底了,人少了些。
溫家的人一向低調,顧九思連溫讓的名字都沒聽過,更別提見過了,可看著他的身形氣度卻也知道不是普通人。
天朗風清,溫讓穿了一件白色錦袍,站在風口,衣袂飄飄,自有一番風流氣韻。
一個女孩笑嘻嘻的走近,「喲,接客呢?」
溫讓看了女孩一眼,轉身進了屋坐下。
女孩跟著坐在了溫讓對面,「這位師傅,我能問你個問題嗎?」
「問。」
「為什麼你和寺廟里別的師傅們穿的衣服不一樣呢?」
溫讓想也沒想一本正經的回答,「因為我覺得白色比較符合我的氣質。」
女孩撇了撇嘴,「…不要臉。」
86
角落裡的顧九思撲哧一聲笑出來,陳慕白嘴角也噙了抹笑,開口解釋,「聽說這姑娘天天來調戲溫讓,我捉摸著溫讓該回擊了,今天的戲肯定好看。」
溫讓對那句不要臉恍若未聞,「頭疼腰疼腿疼肚子疼,能疼的地方姑娘都疼過一遍了,今天又是哪裡不舒服?」
女孩伸出手去,也懶得再扯謊,「哪兒都不舒服,你先給我把把脈吧。」
一頓窸窸窣窣之後,溫讓一臉隱忍,「姑娘,是我給你把脈,不是你摸我。」
「哦。」
半晌過後,溫讓冷著臉問,「摸夠了嗎?」
「沒。」
在溫讓冷冽的眼神中某姑娘終於收斂,總算步入正軌,可…
溫讓微皺著眉頭,若有所思的問,「結婚沒有?」
「沒有。」
「有男朋友沒有?」
女孩看了溫讓一眼,略顯嬌羞,「有。」
溫讓抬頭看著女孩一臉認真的問,「有幾個男朋友?」
「…」女孩果然翻臉了。
溫讓深知什麼是張弛有度,安撫之後方才繼續,可一開口…
「女壯士,你有喜了。」
女孩指著溫讓的手顫抖得厲害,「胡說!我都沒有…怎麼會懷孕!出家人不打誑語的!」
溫讓挺直腰板,「我不是出家人,我有頭發。」
「…既然你不是出家人就可以娶我了。」
「不好意思女施主,出家人四大皆空。」
「你不是說你有頭發不是出家人嗎?」
「哦,我想是出家人的時候就是出家人,不想是出家人的時候就可以不是出家人。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吃一大碗,一睡一整天,我彌陀佛,善哉善哉。」
「…」女孩甩手而去。
溫讓轉頭看著坐在角落裡的兩位觀眾,好脾氣的問,「看夠了嗎?」
話還沒說完便看到一個花白鬍子的老僧人出現在溫讓面前。
住持一臉的語重心長,磨磨唧唧的說了半天,把簡單明了的意思融匯在佛法里,說白了就是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山下的那位女施主很不錯,你看哪天天氣好娶了啊?
溫讓對著專職住持副業媒婆的老頭兒看了半天,「住持,你想幹嘛?」
住持擦了擦汗,「她是我侄女。」
溫讓不緊不慢的接招,「住持,聽說你俗家姓趙,那位女施主可不姓趙。」
住持面不改色的修補謊言,「哦,她是我小舅子的岳母的外甥的侄女兒。」
溫讓繼續揭穿,「住持,聽說你從小在寺里長大,哪裡來的小舅子?」
住持又擦了擦汗,「哦,她是我…」
溫讓大手一揮,「夠了,住持,她到底給了你多少好處?」
住持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臉上的皺紋堆積在一起,「這個嘛…呵呵…哈哈…嘿嘿…」
第二天中午,陳慕白和顧九思午後在寺院里溜達的時候又趕上場好戲。
溫讓懷里抱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和尚,小和尚一身的和尚服,脖子上還掛著串佛珠,倒挺像那麼回事兒的。
女孩指著小和尚問,「這是誰?」
溫讓一臉自豪,「我兒子。」
女孩皺眉,「你不是出家人嗎?」
溫讓摸了摸孩子光禿禿的腦袋,「誰規定出家人不可以撿孩子嗎?」
「你撿的?在哪兒撿的?那還不還回去。」
溫讓有些悵然若失,嘆了口氣,「在寺廟門口撿的,撿了好幾年了,失物招領都貼了好幾年了,沒人來認領,還不回去了。」
女孩一臉雀躍,「那你都有兒子了,不介意再多個孩子媽吧?」
「介意。」
「為什麼?」
「因為這孩子有媽。」
「是誰?」
「我哪裡知道。」
「他不是你兒子嗎你怎麼會不知道。」
「不是說了嗎,這是我撿的,我怎麼知道。」說完溫讓摸了摸孩子的臉,語重心長的開口,「兒子啊,看到沒有,以後不要和這個姐姐玩兒,她傻。」
懷里白嫩的小和尚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抬起胖胖的胳膊摟住了溫讓的脖子,不再去看女孩。
女孩被嫌棄了,再次顫抖著指著溫讓,「你…」
溫讓揚了揚下巴,看著女孩不說話。
女孩「你」了半天也沒說出什麼,只能目送著溫讓慢悠悠的走遠。
顧九思小聲問陳慕白,「溫讓是喜歡她的吧?」
「溫讓啊…」,陳慕白指了指自己的胸口,「他這兒有病。」
陳慕白和顧九思再次見到這個女孩是在幾天後的中午,女孩忽然出現在飯桌上,興高采烈的從大大的飯盒裡端出幾盤菜擺在溫讓面前,最後一碟菜被女孩顫顫悠悠的端出來,最後在所有人的注視下不負眾望的全扣在了溫讓潔白無暇的錦袍上,原本在一旁邊做群眾演員邊看戲的僧人都停了下來,熟知溫讓的人都眼角一抽,陷入沉寂。
半晌,陳慕白緩緩開口,「我記得我小時候不小心把墨汁遞到他的袖子上,芝麻大小,他追殺了我整整一個月。」
聲音不大不小,女孩反應倒快,看到溫讓臉色都變了提了飯盒就跑。
那天之後便開始下雪,大概是上山的路不好走,陳慕白和顧九思再沒見過那個女孩。雪一直到除夕那天才停,顧九思睡午覺睡到天黑都沒醒,陳靜康照例准備了火鍋,回來便看到陳慕白坐在石階上仰著頭看月亮。
陳慕白聽著腳步聲回了回神,忽然勾著唇笑了一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能從腳步聲辨別出來人是不是她。
陳靜康還沒走近,他背對著陳靜康問,「她還沒醒嗎?」
陳靜康把手裡的酒壺酒杯放在陳慕白面前,「還沒有,少爺,天冷,喝點兒酒暖暖身子。」
陳慕白接過來,一杯熱酒下肚,溫熱從指尖蔓延開來,他忽然站起來,「跟我去個地方。」
一間大殿里,陳慕白站在佛像前,看著陳靜康點亮兩盞油燈,鬍子花白的僧人雖不知這兩盞油燈是為誰而點,可也看透了這個冷心冷麵的年輕人的心事,緩緩開口告訴陳慕白,真心對一個人,不讓她受到傷害,也是一種修行。
陳慕白看著跳躍的火苗,若有所思的問,「若是人已經不在了呢?」
「若是人已經不在了,便好好對活著的人。」
身後忽然傳來一道熟悉的聲音,陳慕白轉頭看了眼溫讓,溫讓依舊是一襲白色錦袍,閑適的邁著步子走近。
陳慕白挑了下眉,「能說出這話,你大概是決定下山了吧?那盤菜汁是潑到你心裡去了吧?」
溫讓俊逸的臉龐在昏黃的火光里明顯一愣,笑容也斂了幾分,半晌才緩緩開口,「再說吧。」
「果然是醫者不自醫啊。」陳慕白輕笑一聲,轉身走了。
陳慕白回去的時候顧九思已經起來了,正坐在床邊打電話。
「嗯…知道了…您多注意身體…他在,您要和他說話嗎?」
說完把手機遞了過來,用口型告訴他電話那段是誰。
陳慕白接過來說了幾句之後便掛了電話,轉頭問她,「去年這個時候,你送舒畫走的那天是不是也接到你爸的電話了?」
顧九思一愣,想了想,「你怎麼知道?」
那個時候陳銘墨讓顧過給她打電話,不過是為了敲醒她,讓她不要忘記初衷。
陳慕白的臉色忽然有些難看,冷哼了一聲,「有些人啊,每次剛邁出腳下一秒就縮了回去,想想就知道為什麼。」
他剛開始不知道她的難處,總為她的反復無常惱怒,現在想來,倒是明白了她到底是為什麼。
顧九思笑著攬上他的手臂,「你這人怎麼這么記仇,多久的事情了還拿來說。」
她剛睡醒,一張臉紅撲撲的,臉色也比之前好看許多,語氣溫軟的問他,聲音還帶著剛剛睡醒的慵懶,陳慕白心裡一動,也跟著笑起來,握著她的手,「不說了,睡了那麼久頭疼了吧,出去走走。」
顧九思隨手拿過手機看了一眼,驚呼,「那麼晚了,你怎麼不叫我?你吃飯了沒有啊?」
陳慕白正低頭給她穿外套系圍巾,輕聲回了一句,「哪裡捨得叫你。」
他正神情專注的給她系大衣的紐扣,似乎只是在隨口回答她,又似乎那是理所當然的答案,就在他心底,想也不用想就可以給出答案。
顧九思低下頭嘴角抑制不住的上揚。
兩個人在寺廟里轉了轉,最後還是轉到了鍾樓下。
陳慕白抬頭看了看,問顧九思,「上去看看?」
顧九思點點頭。
兩人站在鍾樓上看著遠方,一時間誰都沒有說話,故地重遊,好在故人也沒變。
陳慕白摸著鍾上的紋路忽然開口,「去年許給你的三個願望你因為姚映佳的事情用了一個,還剩兩個,趁著4020電子書還沒到,你還可以用。」
顧九思笑了笑,「你許給我的,何止是那三個願望,而我的願望你又何止幫我實現了一個。」
陳慕白還想再說什麼,卻忽然聽到煙花劃破蒼穹的尖銳,兩個人都轉頭看過去。
七彩繽紛煙火沖上天際,,綻開,頓時將夜幕映襯得亮如白晝,絢爛異常。
顧九思滿臉帶笑轉身想叫陳慕白看時,一轉身卻發現他忽然單膝跪在她面前,一時愣在那裡。
「你爸說,你小時候每年過生日都會許除夕夜有煙花看的願望。」
「我看了你以前所有比賽的視頻,有一次比賽頒獎的時候你說了一個願望,那位你喜歡的鋼琴家的樂譜手稿我找到了。」
「4020電子書還沒到,我許給你的三個願望做到了。」
「還有,顧九思,我愛你,嫁給我。」
她從未想過,這個叫陳慕白的男人會為她費了那麼多心,她從未想過,這個叫陳慕白的男人會把和她之間的諾言看得如此重,她從未想過,這個叫陳慕白的男人有一天會單膝跪在她面前,對她說他愛她。
這話她也曾對他說過,卻不是當著他的面,那個時候她抱著此生不再見的絕望,可他卻是帶著此生不相離的承諾。
他手裡的不是鑽戒,卻是當日的那枚同心結。
顧九思的眼圈都紅了,卻強忍著綻放出一抹笑,輕描淡寫的調侃他,「我們的慕少就是這么不按常理出牌,連求婚地點都選得這么別出心裁,小氣得連枚鑽戒都捨不得買。」
陳慕白皺著眉低聲嘟囔了一句,「其實是買了的。」
顧九思看著他的眼睛,「陳慕白,為什麼是我?」
陳慕白的唇邊慢慢綻放出笑意,「其實你知道的,自從一見桃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
顧九思的眼淚終於滾滾而落,她指了指自己的肚子,「到了今天,我還有反悔的餘地嗎?」
陳慕白笑著站起來擁她入懷。
幾年前的雪夜裡,已是情愫暗生,纏綿繾綣,這一世的溫柔和愛意都在不經意間綻放無邊,入骨入髓,無怨無悔。
原本唯美溫馨的一幕,卻忽然被一聲怒吼打斷,「陳三兒!你又在寺院里放煙花!你懂不懂什麼是佛門清凈之地啊!」
難得看到溫讓發火,陳慕白站在鍾樓上往下看,「我每年都放,怎麼獨獨今年你反應這么大?」
旁邊傳來陳靜康顫顫巍巍的聲音,「我…我沒放好,花火飛到溫…..然後衣服燒著了…」
溫讓引以為傲的出家人錦袍除了被某位姑娘潑了菜汁洗不掉的,再除了被某位姑娘自告奮勇拿去洗結果洗污了不能穿的,大概只剩下了這么一件能見人的,還被煙花燒了個洞…
「陳三兒,我和你沒完!」
陳慕白不再理他,擁著顧九思看著天邊的煙花,在她耳邊低語,「誰要和他沒完,我這輩子只和你沒完。」
顧九思微微轉頭,笑了起來,「好。」
㈢ 「君子有九思」是指哪九思及其意思
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君子有九思》是孔子說的一段話,出自《論語·季氏》。其原文為: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在九個方面多用心考慮:看,考慮是否看得清楚;聽,考慮是否聽得明白;臉色,考慮是否溫和;態度,考慮是否莊重恭敬;說話,考慮是否忠誠老實;做事,考慮是否認真謹慎;有疑難,考慮應該詢問請教別人;發火發怒,考慮是否會產生後患;見到財利,考慮是否合於仁義。」
(3)君子有九思韓國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作品出處: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
賞析:
本章通過孔子所談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舉止的各個方面都考慮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學生們一言一行都要認真思考和自我反省,這里包括個人道德修養的各種規范,如溫、良、恭、儉、讓、忠、孝、仁、義、禮、智等等,所有這些,是孔子關於道德修養學說的組成部分。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㈣ 關於《君子有九思》的作文,怎麼寫啊
君子有九思,何謂君子,在我看來,定是人品一定要好,學問也要有地人。抑或是有禮有節,信仰堅定地人。自古以來,人們對君子這樣地稱呼往往關乎與名聲或者品質,其實不用想得太多,只要是能有良好地操守,謙和地態度,怎麼也算君子一個吧。
君子視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是不敢或者不想看清真假虛實。要麼放棄了自我地標准,換得一時安穩,卻遭受良心地煎熬,痛苦一生。當然,如果是看不清人和事,但是看清了自己,願意與世無爭,逍遙自在,這樣地君子,還是不錯,至少能守住自己內心地那塊天地。
君子聽思聰,不要聽風則雨,要多聽多想,要聽得聰明。人多嘴雜,每個人地標准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同一個事物在不同人那裡千差萬別,有地真實有地誇張,光是聽人說,安能辨它真偽?君子要多聽,要善於聽不同地聲音,還要聽得聰明,要聽得出什麼對,什麼對自己有利。首先要做一個好地傾聽者,才能做一個好地語者。
君子色思溫,謙謙君子,自古就有。君子是應該有平和地心態,溫潤地言語。要心懷寬廣,有容乃大;要處變不驚,瀟灑自如。有時候太激烈和明顯地表情能瞬間轉變周圍地氣氛,引起不必要地麻煩,君子應該有比常人更大地氣量,比常人更穩定地情緒。
君子貌思恭,要真誠待人,無論貴賤;懂得尊敬,也懂得謙卑,就像是玉一塊,不如炭火那麼熾熱,不如冰水那麼寒冷,溫溫地,讓人覺得舒服。只有尊敬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地尊敬,那些目空無人,總是高高在上地人,不懂得自己什麼時候應該謙虛和恭敬地人,不會有好結果地。
君子言思忠,要學會說話,懂得說話,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要言行一致,說出地話,擲地有聲,常言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自己地話要對自己地心忠誠,自己地話要對自己地行為忠誠。只可惜,有地人陽奉陰違,心口不一,讓人感到厭惡。
君子事思敬,要懂得敬業,每一份事業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沒有隨隨便便就能做好地事情,只有仔細思考,周密准備,態度認真,才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君子疑思問,要好奇,要有疑問,要多問。只有能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思考問題,才能不斷解決問題,才能不斷進步。學會提問,需要時間地積累和實踐地經驗,才能知道什麼地方有問題,要有提問地好奇心,才能在別人沒有發現地地方發現問題,人之所以為人,除了會使用工具以外,還有思考。人類在思考中進化了。
君子忿思難,對於這個,我只能認為是君子要剋制自己地情緒,要學會三思而後行,學會忍讓。當然,這些都是在自己地最大限度以內地,不能因為需要做君子就讓那些小人們得寸進尺。首先是要忍讓,其次才是反擊。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候一時地忍耐,可以換來今後長久地平穩。
君子見得思義,個人認為是在利益面前,要知道自己堅守地道義。有地人見利忘義,看見即得好處,便忘記了自己還是人,可以犧牲別人地一切甚至生命。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義放兩旁,把利字擺中間。
㈤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的出處
在《論語·季氏篇第十六》中記載著孔子「君子有九思」。
原文如下: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釋義:
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確,不可以有絲毫模糊。聽要聽得清楚,不能夠含混。臉色要溫和,不可以顯得嚴厲難看。容貌要謙虛恭敬有禮,不可以驕傲、輕忽他人。言語要忠厚誠懇,沒有虛假。做事要認真負責,不可以懈怠懶惰。
有疑惑要想辦法求教,不可以得過且過,混過日子。生氣的時候要想到後果災難,不可以意氣用事。遇見可以取得的利益時,要想想是不是合乎義理。
(5)君子有九思韓國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告訴我們的道理:
君子視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是不敢或者不想看清真假虛實。要麼放棄了自我的標准,換得一時安穩,卻遭受良心的煎熬,痛苦一生。
君子聽思聰,不要聽風則雨,要多聽多想,要聽得聰明。人多嘴雜,每個人的標准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同一個事物在不同人那裡千差萬別,有的真實有的誇張,光是聽人說,安能辨它真偽?君子要多聽,要善於聽不同的聲音,還要聽得聰明,要聽得出什麼對,什麼對自己有利。
君子色思溫,謙謙君子,自古就有。君子是應該有平和的心態,溫潤的言語。要心懷寬廣,有容乃大;要處變不驚,瀟灑自如。有時候太激烈和明顯的表情能瞬間轉變周圍的氣氛,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君子應該有比常人更大的氣量,比常人更穩定的情緒。
君子貌思恭,要真誠待人,無論貴賤;懂得尊敬,也懂得謙卑,就像是玉一塊,不如炭火那麼熾熱,不如冰水那麼寒冷,溫溫的,讓人覺得舒服。只有尊敬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
君子言思忠,要學會說話,懂得說話,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要言行一致,說出的話,擲地有聲,常言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自己的話要對自己的心忠誠,自己的話要對自己的行為忠誠。
君子事思敬,要懂得敬業,每一份事業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沒有隨隨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只有仔細思考,周密准備,態度認真,才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君子疑思問,要好奇,要有疑問,要多問。只有能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思考問題,才能不斷解決問題,才能不斷進步。學會提問,需要時間的積累和實踐的經驗,才能知道什麼地方有問題,要有提問的好奇心,才能在別人沒有發現的地方發現問題,人之所以為人,除了會使用工具以外,還有思考。人類在思考中進化了。
君子忿思難,對於這個,我只能認為是君子要剋制自己的情緒,要學會三思而後行,學會忍讓。當然,這些都是在自己的最大限度以內的,不能因為需要做君子就讓那些小人們得寸進尺。首先是要忍讓,其次才是反擊。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候一時的忍耐,可以換來今後長久的平穩。
君子見得思義,個人認為是在利益面前,要知道自己堅守的道義。有的人見利忘義,看見即得好處,便忘記了自己還是人,可以犧牲別人的一切甚至生命。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義放兩旁,把利字擺中間。
㈥ 君子九思是什麼意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一個君子,要老想著這九個方面:看到一個現象時,要想一下,是否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見和看到的東西;聽到什麼的時候,要考慮一下,偏聽了沒有,輕信了沒有;說話處事時,要老想著自己的臉色不要冰冷地板著,任何時候臉色都要溫和才是;要到考慮自己的態度是否恭謹,不論貴賤,自己的態度都得恭敬;說話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謊。是否說了實在話;做事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業、認真;有問題或疑問時,是否馬上問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聖賢,孰能無惑?惑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自己要發脾氣時,要想一下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別人發怒;若是可以不勞而獲時,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義,是否自己應該得到。"
通過孔子所談的「君子有九思」,就全面概括了人言行舉止的各個方面,他要求自己和學生們一言一行都要認真思考和自我反省,這里包括個人道德修養的各種規范,如溫、良、恭、儉、讓、忠、孝、仁、義、禮、智等等,所有這些構成孔子的道德修養學說。
望您喜歡和採納!
PS:如果有疑問請繼續追問!
﹎﹎﹎﹎﹎﹎﹎﹎﹎﹎﹎﹎﹎﹎﹎
by:知道團隊【寫意天下】
㈦ 孔子的《交友之道》全文翻譯
1、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2、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晏樂,損矣。」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也有三種。以節制禮樂為快樂,以宣揚別人的優點為快樂,以廣交賢良的朋友為快樂,是有益的。
以驕恣淫樂為快樂,以放盪無度為快樂,以宴玩荒淫為快樂,都是有害的。」
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年輕時,血氣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戒爭斗。到了老年,血氣已經衰弱,要戒貪得。」
4、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不知道天所賦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輕視高位的人,戲侮聖人的話。」
5、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譯文:
你真正跟一個君子交朋友的時候,要有三個原則。什麼時候說活,什麼時候不說話,自己要有一個尺度。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
話還沒說到那兒,你就出來說,這叫毛毛躁躁,反映一個人的急躁。第二,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話題已經到這了,你反而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跟大家說心裡話。
第三,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瞽」,是瞎子的意思。一個人,講話的時候不看人家的臉色,上來就說。屬於瞎說。
6、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所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九點要考慮的:看的要考慮是否明白,聽的要考慮是否清楚,臉上的顏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止要考慮是否謙恭,語言要考慮是否忠誠;
做事要考慮是否謹慎,疑問要考慮如何向人請教,心裡不平時要考慮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時要考慮不要忘義。」
(7)君子有九思韓國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作為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一直都是我們津津樂道的人物,《論語》中所記錄下的他的話語,教會了我們很多的做人之道,有的人甚至將一些句子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終生奉行,而《論語》中最讓人受益的,莫過於孔子的「交友之道」。
《論語》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子罕言利,與命與仁。」這句話用今天的話說即:孔子在談話中幾乎不談論功利,而是贊成仁義,相信天命。
何謂「仁」?仁愛、正義即為仁,它是道德。政治的最高體現。孔子也曾說過:「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這里足以看出講「仁」,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麼重要了。
人們把自己的個人利益看得越來越重,並越來越重視對個人利益的追逐,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早已把「仁」拋於腦後,這樣一來又何談在交友和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應講「仁」呢?「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第一種叫作「友直」。找正直的人做朋友。這個朋友人品是第一位的,直來直去,不需要費太多的心機。
第二種叫作「友諒」。與真誠而可信賴的朋友的人交朋友。平時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時候,默默無語拉你一把,這是真正的朋友。
歷史上有一個稱為「白衣送酒」的故事,這是一個高官向一個窮名士送的極為謙卑的酒,這叫真朋友。
第三種叫作「友多聞」。與博學而見多識廣的朋友交朋友,是有益的。擇友是門學問,遠離損友,與益友同行,你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