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政治情況
二戰以來,韓國政黨政治穩步發展,自出現第一個政黨——大韓女子國民黨開始,已發展到300多個自稱為政黨的政治團體,其中具備政黨基本屬性的有88個。目前,韓國的政黨主要有大國家黨、新千年民主黨、民主勞動黨、開放國民黨和自由民主聯合黨等。到20世紀90年代時,韓國政黨政治制度已基本完善,政黨活動程序得到了規范,並由長期的輩人執掌政權向多黨輪流執政過渡。政局較為穩定。作為資本主義國家,韓國政黨在發展中不僅具有一般資產階級政黨的共同屬性,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Ⅱ 韓國的政治制度
韓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政體。行政權屬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全民直選舉,任期5年,不能連任,有任命和罷免國務總理和內閣長官、次官、駐外大使、宣布大赦的權力。總統主持由國務總理和各內閣部長組成的國務會議,負責決定、協調和處理國家政策和重大事項。直屬總統的機構包括總統秘書室、國務會議、國家情報院、監察院、中央人事委員會、放送通信委員會等。現任總統李明博,為韓國第17屆總統。
立法權屬國會,主要職能包括:審議並通過或否決各項法案;審核和批准政府財政預算;檢查政府工作;批准對外條約以及同意宣戰或媾和、彈劾總統和主要政府官員、否決總統的緊急命令等。國會機構包括議長1人、副議長2人及各專門委員會。國會議員在國會外無需對其在國會內所發表意見或所投的票負責。目前韓國主要政黨包括執政的大國家黨和在野的統合民主黨、民主勞動黨、自由先進黨和創造韓國黨等,大國家黨為國會內的第一大黨。
司法權屬大法院和大檢察廳。大法院擁有終審權。大法院院長由總統任命,須取得國會同意,任期為六年,不得連任。大法院的法官則由大法院院長推薦,由總統委任。所有下級法院法官由大法院院長委任,但須取得大法院法官會議同意。韓全國共有5個高等法院,受理對地方法院審理民事及刑事案件的裁決提出的上訴。大檢察廳長由總統任命,無需國會同意。大檢察廳負責案件的立案、調查和起訴、抗訴等。
內閣由國務總理、企劃財政部、教育科技部、統一部、外交通商部、、法務部、國防部、行政安全部、、文化體育觀光部、農林食品水產部、知識經濟部、保健福祉家庭部、環境部、勞動部、國土海洋水產部、女性部等18個部門組成。
Ⅲ 如何改變韓國政治
韓國和日本的情況一樣,就是當權者為二戰遺留的帝國主義勢力並且與美國捆綁的模式,也就是韓奸。自然百姓就沒什麼發言權,甚至遠不如現在的中國,別看他經濟發達。韓奸為了不被清算死抱美國大腿,美國則利用其站在亞洲,其實要想和平改變,首先就是要北朝鮮進行改革,如果站在道義高點一方的北朝鮮在經濟和內政的道德文化方面恢復到從前就夠了,然後再施壓清算韓奸以及二戰日本的帝國主義殘余,韓國和日本以及台灣是捆綁在一起的,美國要麼全放棄,要麼就一個不鬆手。美中現在都不想看到朝韓統一,就是因為美國不想放棄亞洲,而中國還不想現在這時候打這張對自己有利的牌,為什麼呢,半島不論是哪邊統一,綜合考慮必然倒向中國,第一就是確立政權合法性,首先就是清算韓奸得到百姓認同,然後就是和中、俄一起清算日本,日本的帝國主義勢力一旦被清算,那就跟亞洲國家沒仇了,而且就日本民眾而言,必然不喜歡美國,早就想把它踢出去。這樣台灣甚至美國也守不住了,菲律賓那邊的基地根部比不了日本。韓國的改變與否是個大事,關系亞太格局變化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不過主動權個人認為掌握在中朝這邊,就看統治者們怎麼想了,畢竟政府掌握了最大的信息。咱們也只能看個大概。不過美國也可能由於經濟危機,全球收縮而放棄亞洲也說不準。
Ⅳ 韓國政治轉型,存在著哪些陣痛和壓力
韓國的核心問題在於財閥,韓國的歷史要從朝鮮戰爭說起。在朝鮮戰爭之前,韓國和朝鮮是一個國家,遭受了日本的殖民統治。殖民者不會太重視殖民地的社會發展,只關注自己能否從殖民地獲取到足夠的利益。當殖民者獲取了足夠的利益之後,殖民地保留或者不保留都無所謂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擊敗日本,和蘇聯一起分區佔領了朝鮮。蘇聯扶持了現在的朝鮮,而美國則扶持了現在的韓國。朝鮮戰爭中,朝鮮差一點將韓國解放。但是在美國的干涉下,韓國保留了下來。第一人掌權者是李承晚,李承晚沒有能力發展經濟。所以韓國的經濟處於一個半死不活的狀態。
所以現在韓國面臨的問題就是,如果你要動財閥,那麼就相當於動搖了韓國的根本。經濟必然受到波及,財閥不好過就要開始通過裁員轉移矛盾,逼迫民眾對政府施壓。而如果抽絲剝繭一樣慢慢來,韓國總統頂多干一屆,傷不了財閥的根本。畢竟韓國就是一個人造國家,社會變革壓根就沒有過。
Ⅳ 文在寅是如何開啟全新外交格局的
有著「國民總統」之稱的文在寅剛在5月10號以高票成功當選韓國第19任總統後,馬不停蹄地在5月11號進行了與各主要國家領導人的通話。從通話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依次是與中國、日本、印度進行的通話。
5月17日,據《華爾街日報》稱,文在寅和特朗普6月的會晤將考驗文在寅的對朝接觸政策與特朗普的強硬政策「是否合拍」。
Ⅵ 韓國是如何變成發達國家的
將軍朴正熙1960年政變上台後,進行法西斯獨裁統治,大力發展經濟,韓國經濟起飛,到1979年他遇刺身亡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00美圓(當時中國200多美圓).1980年到88年,將軍全斗煥政變上台後獨裁統治,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均
國內生產總值88年達到3000美圓(中國300多).1988到1993年,全斗煥親自指定的繼承人盧泰愚(本是將軍)上台後,比較專制,經濟加速發展,到1993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000多美圓(中國500多),成為發達國家.盧泰愚下台後,韓國才開始民主化.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相繼上台.金泳三在位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韓國經濟幾乎崩潰,而眾所周知的是,韓國近10年來(金大中,盧武鉉時期)經濟發展緩慢,被稱作"失去的10年" .
所以,韓國經濟發展很快是因為獨裁政治,在民主後,經濟發展立刻變緩.所以,改變政治格局,應該是政權變得更加集中,由精英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走上強國之路.
Ⅶ 上能拉總統,下可墮黃泉,被寡頭財閥控制下的韓國政治到底有多黑暗
在韓國這些寡頭財閥已經達到了隻手遮天的局面,甚至滲透了到了政治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在韓國許多部門都有他們的人脈勢力。甚至許多時候韓國總統的選舉都要看這些財閥的眼色,而許多總統雖然想要改變這種局面,但苦於自己的選舉需要這些經濟大佬的支持,而整個政壇又有許多他們的勢力牽一發而動全身,很難夠打擊到這些財閥。
所以很多時候我還是非常同情這些韓國總統的,基本上歷來的韓國總統下場都非常的慘淡,這與背後的財閥集團制度是很有關系的。許多財閥集團中的公子小姐們在社會上犯的事兒,僅僅去法庭走一下過場就被釋放出來了,背後的暗箱操作不言而喻,但卻沒有一個人敢去指責這種行為,可以說他們的黑手已經遍布了整個韓國。
Ⅷ 韓國現在的政治局勢.韓國和朝鮮為什麼不會考慮重新組合洗牌難道沒有緩解的可能求大神幫助
根本沒有可能。 韓國和朝鮮雖然是同一個民族,但是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韓國走的資本主義道路,而朝鮮走的是嚴格的社會主義道路,在這點上,朝鮮對中國意見很大,因為中國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朝鮮這個國家思想挺閉塞的。所以現在朝鮮很窮,現在一天才吃兩頓飯,而且資源匱乏,一到農忙時,農民連化肥都沒有,都是靠中國,韓國的援助。 韓國這個國家資源也是相當匱乏的,他們的國民市場總值頂得上中國的十分之一,但是他們的生活水平並不是很高,因為他們國家許多資源都是靠進口的。
滿意請採納
Ⅸ 朴槿惠倒下:韓國政治如何走出「總統晚年不幸「泥潭
持續接近兩個月的朴槿惠親信弄權干政案,最終以彈劾總統這樣的最後攤牌模式完成政治裁決。不管命運如何,朴槿惠的總統旅程已經實際上結束。
繼此前的十多位悲劇性政治命運的韓國前總統之後,朴槿惠的名字也將寫在這個長長的名單上。
據統計,以韓國首任總統李承晚被民眾推翻並亡命美國、客死他鄉為開端,此後16屆、11任總統,幾乎每一任韓國總統都晚節不保,或客死他鄉,或被人暗殺,或鋃鐺入獄,或身敗名裂,或草草收場,沒有誰能夠功成名就、全身而退。
有人歸因稱青瓦台的風水不好,有人說韓國有「青瓦台魔咒」,都是命。
觀察韓國政治的分析人士,一般都會提到韓國政治的幾個特點,比如:韓國政治斗爭過於殘酷;財閥與黑金始終左右著政治人物的命運;總統單一任期制的政治設計存在先天不足;國家權力的分立制衡不夠,總統掌握的權力過大,而韓國的政治改革遲遲無法推動。這些原因導致歷任總統都可能最終陷入政治泥潭。
當然也有外部的原因,如韓國政治受制於周邊大國及北方鄰國的影響,尤其是同盟國且在韓國保持強大軍事力量存在的美國,決定著韓國政治人物的命運。
以此次朴槿惠政治丑聞案曝光後的韓國政治進程看,上述特點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首先是韓國的政治斗爭過於殘酷,不給朴槿惠任何喘息及政治妥協的機會。
至11月29日,朴槿惠先後發表了三次國民講話,在公開向國民道歉的同時,每一次講話中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妥協方案。第一次道歉時,她表示要立即改組總統府班底,將與涉案親信崔順實干政有關的官員解職,並要求崔順實回國接受審查,主動表示將承擔政治責任;在她的妥協方案不被接受後,朴槿惠又於11月4日發表第二次國民講話,提出成立「舉國中立內閣「,讓度總統權力,表示願意接受檢方的司法調查。期間朴槿惠親自到國會接洽,請求國會提出新總理人選。但是韓國在野黨及社會均沒有考慮朴槿惠的妥協和讓步,強烈要求朴槿惠立即下台,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在此情況下,朴槿惠於11月29日發表第三次國民講話,除了再度道歉外,表示願意按照國會的政治安排卸下總統職權。
對於此前朴槿惠提出的修改憲法、推動政治改革一事,韓國國會未予理睬。
以韓國政治這樣走極端的情況看,朴槿惠被停止職權後將繼續受到司法追責,甚至鋃鐺入獄,政治命運堪憂。
其次,財閥與金錢政治依法存在,但關鍵還是總統權力過大。
韓國總統經常因陷入貪腐、受賄等經濟丑聞黯然離任。第7任總統金泳三,上任伊始曾大力反腐,結果自己的小兒子金賢哲卻因受賄被判刑兩年;第8任總統金大中,一生兩袖清風,多次拿金泳三的小兒子作反面典型。但最終自己的三個兒子也因涉嫌受賄入獄;第9任總統盧武鉉,有「清廉先生」之美譽,推行清流治國。但卸任後也捲入受賄丑聞,最終跳崖自殺。
朴槿惠也是同樣的命運,任內推動通過了最嚴厲反腐的「金英蘭法」,自己卻因親信弄權、弄錢遭到彈劾。
這裡面固然有韓國財閥富可敵國、大型企業財產占據國家GDP過多份額的原因,財閥以秘密資金向政治人物提供政治捐款,總統及政黨則利用財閥提取政治資金投入選舉;但是也有總統權力過於集中,政府掌控著企業發展的過多關鍵行政、政策及金融資源的因素。政府官員手裡掌握著大量許可資源,必然引發企業向官員政策「尋租」。
在12月6日韓國國會舉行的聽證會上,接受質詢的韓國九大財閥領袖一齊到場,在否認與總統府存在權錢交易的同時,均表示對總統府官員發出的捐款、資助等要求無法拒絕。
韓國九大財閥領袖到韓國國會接受質詢
財閥希望獲得政府資源,是資本的逐利性使然,本無可厚非。重要的是政府權力行使的公開與陽光。而且公權力如果想與財閥切割,防止財閥干政,辦法多的是。
俄羅斯總統普京剛剛接手俄羅斯政權的前幾年,也曾經遭遇壟斷財閥干政的情況,
幾位俄羅斯首富級的巨頭甚至扮演著反對派的角色,後來在普京政府的強硬打擊下,不好好做生意的富豪們走的走、逃的逃、抓的抓,很快就穩定了局勢。
另外,如果說韓國的財閥厲害,日本的那些著名大財閥如三菱、三井、住友、富士等,不是同樣掌握著日本的經濟命脈嗎,怎麼沒有聽說日本財閥始終在左右日本政治呢。問題還是出在政治運作的透明和監督上。
這就引出了第三個問題。
第三,總統單一任期造成了權力過時不候的飢渴症
上世紀80年代後期,為了防止軍事獨裁死灰復燃,韓國憲法明確規定總統任期5年,不得連任。
雖然這一政治設計,有利於終結軍政府統治的歷史遺留問題,對韓國民主轉型產生積極作用,但其負面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
首先是政策的連續性難以保證。新總統的一上台,前任的許多政策就自動中止了;
其次是總統的短命造成了無法與財閥干政相抗衡,無法對干預政治的各種傳統勢力形成制約,從而造成金錢政治的影響無法清除;
另外,單一任期制,還意味著總統更迭相對頻繁,造成總統大權將過時不候的權力「飢渴症」。尤其到了任期即將結束的第四年,在任總統為考慮後路就有很大可能利用手中有限時間的權力為自己的以後牟利。
上述韓國政治的弊端,其實已經得到了韓國政界和社會的認知。只是現在推進政治改革的時機或力量,尚未凝聚成形。
那麼,是不是韓國目前就無法走出政治泥潭呢?也不是。
韓國社會已經走在民主進步及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假以時日,韓國民主將越來越完善和成熟。
僅就此次韓國應對朴槿惠親信干政案來看,韓國社會的糾錯機制、制衡機制、尤其是社會輿論監督機制,十分強大。這是韓國政治的希望:
一是韓國檢察官表現出了不畏權勢、勇敢承擔責任的一面。丑聞案曝光後,韓國檢方即密集展開行動,調查拘捕當事人、搜查三星等財閥公司,直至向朴槿惠發出調查令。
二是韓國媒體對政府官員的監督、揭發、披露,窮追猛打,不遺餘力。朴槿惠親信干政丑聞案,就是韓國媒體率先曝光及連續追查出來的。
三是韓國國民有眼睛裡不揉沙子的剛烈性格。對於政府官員貪腐、侵犯民眾利益、向美日一邊倒等,經常是走上街頭表達抗議。甚至在抗議過程以自焚、刺腹、抬棺等極端方式進行。讓問題官員心驚膽戰。
Ⅹ 韓國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韓國採用總統共和制。
韓國政治根據《大韓民國憲法》的規定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權屬於一院制的國會,以總統為中心的政府掌握國家的行政權,司法權屬於由法官構成的法院。
韓國的行政部門實行總統制,是韓國三權分立制度的核心體制。韓國總統由國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韓國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權。
建國後的韓國在美國的幫助下制定了民主憲法,並設立了包括選舉、多黨制、三權分立、言論結社出版自由、法律體系建設等在內的制度框架。
(10)韓國政治格局如何改變擴展閱讀:
韓國實行以總統為中心的總統制,總統是韓國的最高行政首長、國家元首和三軍統帥。大韓民國總統由國民在全國范圍內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為避免任何個人長期掌握國家權力,《大韓民國憲法》規定總統不能連任。
韓國國務總理由總統任命,並經國會批准,是總統的行政助手。國務總理一職不能由現役軍人出任。在總統的領導下,國務總理負責監督、管理各部和國務調度室的工作,參與制定國家重要政策,出席國會會議。
根據韓國的總統體制,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國家基本計劃和政府一般政策,重要到對外政策,修憲、公投法案,條約、法律和總統令,重要財政事項,重要軍事事項,榮譽稱號的授予,赦免、減刑和恢復政治權利,相關任命等重要事項應經國務會議的審議。
首腦辦事機構包括總統管理機構3個、總理管理機構6個。總統管理機構具體是:監查院,國家情報院,廣播通信委員會。總理管理機構具體是:國務總理辦公室,法制處,國家報勛處,公平交易委員會,金融委員會和國民權益委員會。
內閣部門分別是:企劃財政部,教育科學技術部,外交通商部,統一部,法務部,國防部,行政安全部,文化體育觀光部,農林水產食品部,知識經濟部,保健福利家庭部,環境部,勞動部,女性部,國土海洋部。
韓國法院共分三級: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院是最高法庭,負責審理對下級法院和軍事法庭作出的裁決表示不服的上訴案件。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國會批准。大法官的任期為6年,不得連任,年滿70歲必須退位。
檢察機構有大檢察廳、高等檢察廳和地方檢察廳,隸屬法務部。大檢察廳是最高檢察機關。
參考資料來源:
東方網-韓國的政治體制
中國機構編制網-韓國中央政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