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8年將迎全球加息潮嗎
2018或迎全球加息潮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今年以來第三次加息,13日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1.25%至1.5%的水平。
14日,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也宣布了議息結果,前者再次重申執行縮減購債規模的計劃,後者則在上月加息後決定按兵不動。從趨勢上看,隨著世界經濟穩健增長,通脹水平逐漸升高,全球主要經濟體將繼續推動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2018年可能見證更多加息時刻——
經濟向好為美聯儲決策定調
美聯儲2015年12月啟動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加息,開始了緩慢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此後,美聯儲在2016年12月、今年3月和6月先後加息,並於今年10月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
與前兩年相比,美國經濟今年展現出持續穩健增長的態勢,是美聯儲年內三次加息的基礎。
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略低於第二季度的3.1%,但超過市場預期的2.5%。
美聯儲上月底發布的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顯示,10月至11月中旬,美國經濟繼續溫和擴張,經濟前景有所改善,價格壓力已經增強。這份被稱為「褐皮書」的報告說,受訪地區節日消費預期整體樂觀,製造業活動繼續溫和擴張,但房地產市場增長仍不明顯。報告還表示,大部分地區的價格上漲壓力較9月份有所上升。
美聯儲在13日貨幣政策例會後發表了一份聲明,重申了對美國經濟的樂觀判斷。聲明說,11月份以來的信息顯示美國經濟保持穩健增長,就業市場繼續強勁,失業率進一步下降;家庭消費保持溫和增長,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近幾個季度有所回升。聲明還指出,曾重創美國南部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颶風及災後重建活動對近幾個月的經濟、就業和通脹產生影響,但並未實質性改變美國整體經濟增長的前景。美聯儲仍然預計美國經濟保持溫和擴張,就業市場保持強勁,通脹水平將在中期內穩定在2%目標附近。
美聯儲主席耶倫此前在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作證時說,預計美國經濟將繼續擴張,勞動力市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有望推動薪資和收入增速加快。
根據美聯儲當天發布的季度經濟預測顯示,2017年美國經濟預計增長2.5%,高於9月份預測的2.4%,到2017年底美國失業率預計為4.1%,低於9月份預測的4.3%。美聯儲同時預計2018年美國經濟增長2.5%,高於9月份預測的2.1%;到2018年底美國失業率預計為3.9%,低於9月份預測的4.1%。
國際機構對美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期也持樂觀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美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期全部上調,預計今年增速將達2.2%,明年將達到2.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計美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2.1%和2.4%。
耶倫接班人將「蕭規曹隨」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經濟增長將繼續支持美聯儲漸進加息。這是耶倫作為美聯儲主席的最後一次新聞發布會。2018年2月,現任美聯儲理事傑羅姆·鮑威爾將接替耶倫成為下一屆美聯儲主席。根據鮑威爾的表態,未來美聯儲還將穩步提高利率並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同時放鬆金融監管,這些措施會增加全球資金向美國流動的意願並有助於華爾街在金融領域繼續號令世界。
特朗普上月初宣布提名現年64歲的鮑威爾接替美聯儲現任主席耶倫。外界普遍預期,鮑威爾執掌美聯儲後將延續耶倫任內謹慎漸進的加息節奏,繼續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進程。
鮑威爾通過美聯儲官方網站表示,如果獲得參議院批准,他將領導美聯儲繼續加息和收縮資產負債表(「縮表」)。鮑威爾表示,如果獲得參議院批准,他將與其他美聯儲同事一起支持美國經濟朝著全面復甦繼續取得進展,在保持就業市場強勁增長的同時,推動美國通脹率逐步升至2%的目標。
「我們預計利率水平將進一步上升,資產負債表規模將逐步收縮。」鮑威爾說。他表示,盡管美聯儲竭力提高其政策的可預見性,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美聯儲必須根據經濟變化靈活調整政策,同時准備好應對威脅美國金融穩定和經濟繁榮的新風險。
路透社的報道稱,鮑威爾如果獲得參議院批准,將在現任美聯儲主席耶倫2月份任職到期後接替她的職務,屆時他繼承的將是穩健的經濟成長,至少未來數月貨幣政策不會大變。但他也將接下耶倫尚未完成的工作,也就是經濟方面的幾個未解難題,為何通脹如此低迷、金融市場狀況在貨幣政策制定時所扮演的角色,在利率較低時如何應對經濟衰退等。除非美國將接近紀錄高位的101個月擴張趨勢再延續四年,否則鮑威爾不得不應對衰退局面,但很多人認為美聯儲還沒有做好相應准備。
鮑威爾就此指出,目前並不清楚美國通脹持續疲軟的原因,但如果通脹疲軟的狀況持續,美聯儲將更緩慢地加息。他還預計,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將持續三到四年,最終規模將從目前的約4.5萬億美元降至2.5萬億到3萬億美元的水平。
美聯儲加息周期未至中盤
從2015年首次加息算起,美聯儲已經5次上調基準利率,但目前水平與美聯儲希望達到的中性利率水平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根據美聯儲13日發布的利率預測顯示,到2018年底聯邦基金利率中值將升至2.1%,意味著2018年美聯儲會加息3次。還有分析指出,為了給應對下次經濟衰退准備更多「彈葯」,美聯儲有可能加快升息步調,爭取兩年內將基準利率水平推升到3%以上。
將利率回歸到所謂的「中性水平」,是美聯儲的終極目標。這樣的利率水平既不會對經濟產生刺激作用,也不會抑制經濟增長,而是保持恰到好處的中性。美聯儲官員稱之為「長期均衡利率」或者「長期中性利率」。在此次金融危機之前,許多經濟模型都認為該利率應處於接近4%的水平,經通脹調整後該利率應為接近2%。
回到2004年6月,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意識到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是時候回歸中性水平了。短短兩年間,美聯儲連續17次小幅加息,在加息周期還未結束之時,格林斯潘退休了,繼任者伯南克完成了最後3次加息。仔細算來,格林斯潘和伯南克一共用了25個月將聯邦基金利率推高到5.25%。
目前,外界普遍認為,本輪加息周期的終點還很遙遠,2018年美聯儲的加息節奏將與今年相同。目前,比較流行的預測是2018年、2019年、2020年美聯儲還將分別加息3次、2次、2次。投資銀行美銀美林在報告中預測,美聯儲將在2018年加息3次,在2019年加息2次。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8年美聯儲仍可能決定加快加息步伐。美國正在推進的稅改計劃和即將接任的美聯儲主席人選傑羅姆·鮑威爾,是外界最關注的可能影響美聯儲加息路線的兩大因素。華爾街投行美銀美林也提到,市場可能低估了稅改方案對美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影響,2018年一季度美聯儲加息節奏可能進一步加快。
目前,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正就大規模減稅法案的政策細節展開最後協商,預計大幅降低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率將導致未來十年美國財政赤字增加約1萬億美元。減稅和財政刺激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有多大,會否導致美聯儲加快加息節奏?這些問題的答案仍不明確。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伴隨美國國會討論減稅法案,許多美聯儲官員預測美國經濟前景時已考慮財政刺激的因素,金融市場也已大部分消化減稅政策的樂觀預期。她指出,美聯儲官員與大多數經濟學家對減稅政策的分析一致,認為減稅可能會小幅提升未來幾年美國經濟增長。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此次美聯儲釋放的是「鴿派」信號,即未來兩年將繼續保持小幅加息的節奏,不會加快升息步伐。
為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美聯儲、歐洲央行等主要央行應清楚地向市場傳遞緩慢退出貨幣刺激政策的計劃,以避免市場動盪,金融監管機構應採取宏觀審慎政策以降低杠桿率,控制金融風險。
明年不就知道了嗎?
⑵ 美國加息對韓國金融市場影響大不大
韓國銀行總裁李柱烈表示,美國加息將不會立即對韓國金融市場產生影響,但將密切監控國內市場動向,若出現不穩定情況,將立即採取有關措施。
針對韓國是否會在5月加息,他說,尚存在很多變數,需兼顧下月修訂的國內經濟展望以及美國金融情況走勢。李柱烈還表示,雖然美國加息,但不能斷定外資會否立即撤離韓國市場。
他稱,上月,受美國股價下跌影響,外資撤離國內股市,但很快恢復穩定,本月外資持續流入國內。
韓國銀行總裁李柱烈當天上午將主持召開金融經濟狀況檢驗會議,韓國銀行副總裁助理、外資運營院長和調查局長等人士將出席當天的會議。
影響是有的。
⑶ 韓國用20萬億韓元幫助疫情陷入困境青年,疫情對韓國青年的影響大嗎
在疫情期間,韓國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年輕人、成年人就業率大幅度下滑,失業率大幅度提升,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業人數反倒有所增加。拋開這個奇怪的現象不貪,就業和失業的壓力,對年輕人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
現在韓國政府已經決定,要用20萬億韓元幫助陷入困境的青年,其中還包括一些多子女家庭、低收入家庭。現在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想要快速讓經濟復興,必須出台相應的政策。韓國這樣的措施,也算是為了整個國家社會著想。
3、其他方面的調整除了給到年輕人和部分家庭補貼之外,韓國的央行也做出了調整,要進行加息。按照新聞的說法,是從現有的0.5%,直接提升到0.75%,整體提升了二分之一左右。當然,推出這方面的政策,不單單是考慮到社會群眾,更多的是抑制房價飆升。畢竟韓國年輕人買房壓力也很大,當地很多人都不想結婚。在疫情的影響下,就算經濟能夠快速恢復,金融方面也有可能失去平衡,加息是出於對金融穩定的考慮。
⑷ 全球多家央行多次加息,讓「地產熱」降溫
過去兩年,受疫情之下的財政刺激等多方因素驅動,全球多國的房價都水漲船高。不過,全球多家央行多次加息,正在讓這股「地產熱」降溫。
房地產咨詢公司萊坊全球房價指數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房價的平均漲幅為19%,經通脹調整後為10%。2022年前三個月,經通脹調整的全球房價同比增速放緩至3.9%,巴西、智利、西班牙、芬蘭、南非和印度等國的房價出現下滑。
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利率的變化是影響房價走勢的重要因素。上周,加拿大央行宣布加息100個基點至2.5%,並警告稱未來還會有更多加息。加拿大央行行長TiffMacklem曾預計,住房活動會有所放緩。與此同時,部分亞洲央行也被迫開始掀起緊縮潮。7月13日,韓國央行率先加息50個基點,這是韓國央行自1999年將利率作為主要政策工具以來首度單次加息50個基點。此外,菲律賓央行也罕見將基準利率上調了75個基點,這是該央行近22年來加息幅度最大的一次,新加坡央行也出人意料地收緊了貨幣政策。
數據顯示,美國6月CPI同比增長9.1%,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上升11.3%。由於美國6月CPI以及PPI數據相繼「爆表」,市場對於美聯儲將在7月選擇加息100個基點的預期陡然升溫。
彭博經濟駐倫敦分析師NirajShah警告,當全球同步收緊貨幣政策時,房價大幅下跌的風險顯然更大。凱投宏觀首席經濟學家NeilShearing表示,海外央行將容忍溫和的房地產衰退,但如果出現更嚴重的衰退,可能迫使其改變政策。
(原題:《利率走高全球房地產熱降溫》)
⑸ 美聯儲宣布今年或將加息7次,釋放了什麼信號對普通投資者又有什麼影響
一、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的主要內容
格切換也高度同步,因此美聯儲加息對美股走勢和風格的影響,也會對A股產生傳導效果。美聯儲加息將在上半年繼續對A股造成沖擊,對成長股的沖擊效果預計將更大;但下半年開始,情況大概率出現反轉。
⑹ 美聯儲加息對世界各國到底意味著什麼,求詳解
有定力就能應對美聯儲加息變數
面對可能出現的變數,保持定力,堅持各領域改革方向,破除利益障礙,是最好的應對。
從1994年以來美聯儲加息的歷史看,在3年左右的時間里總會轉化為新一輪危機。此次加息,盡管事前已有兩年的充分鋪墊,卻仍在不少國家造成了動盪,中國也出現了美元流出的現象。這似乎表明,對其他經濟體來說美元加息是弊大於利。確實,美元加息意味著資產配置的重新調整,一旦調整不當,就會引發危機。對此,應該有足夠的警覺,但就中國而言,不僅要看到「危」,也要看到「機」。
首先,中國外匯流出的規模佔比並不大。從11月份的數據看,中國的外匯儲備下降872.2億美元至3.44萬億美元,這個規模相當大,但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外儲流出佔比遠低於其他新興市場。此外,中國進出口貿易的活力已在悄然增強。過去3個月,貿易順差月均達到580億美元,這有效緩解了資本外流的壓力。
其次,中國的債務風險可控。美國此次加息,等於將信貸緊縮強加給新興市場,新興市場企業需要支付更多金額來償債,企業違約數量將增多。高盛就指出,從負債率看,中國、韓國、土耳其、墨西哥等國尤其值得擔憂。但是,相比其他經濟體,中國的政府杠桿並不高,這意味著中國的債務風險或許在一些企業存在,但不會演化為總體風險。
第三,中國有對沖美元走強的手段。中國是最大的美債債權人,美元走強如果在力度、節奏上損害中國經濟,中國可以部分拋售美債進行對沖。在全球經濟體中,中國對沖美元走強的能力最強。
第四,中國已為美聯儲加息提前做了准備。加入SDR籃子,以及在IMF的份額改革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股東,使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和各國央行儲備資產,可以部分對沖美元單向迴流的風險;存款准備金率仍處於高位,預留了對沖美元流出造成流動性不足的空間;中國政府債務為53%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大有可為。
實際上,過去的貨幣政策,本來就有部分是被動而為。美元等熱錢大量流入中國,迫使人民幣投放量被動增長。在熱錢退出後,中國得到了一個修正貨幣環境的難得機會,這個「危」中之「機」,理應抓住。
當然,美聯儲加息後美元是否持續走強,美國經濟是否乍暖還寒,現在還是未知數。面對可能出現的變數,保持定力,堅持各領域改革方向,破除利益障礙,挖掘改革紅利,是最好的應對。在需求側邊際效應遞減的情況下,要尋求從供給側再突破。而如何落實改革,如何實現根本性突破,正在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給出答案。
⑺ 美聯儲如期加息75個基點,強烈承諾降低通脹,釋放了哪些信號
美聯儲是美國一家私有的中央銀行,它是美國債務的最大持有者,同時也負責履行美國的中央銀行職責。成立於1913年12月23日,美聯儲的核心管理機構就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這個機構可以說是影響著整個世界的走向,他只要有一有大動作,那麼經濟就會跟著發生變化。他們經常會發布信息,要求加息,也會發布信息降息。近期美聯儲如期加息了75個基點,強烈承諾降低通貨膨脹!這個加息的幅度實在是太大了,都快達到1%了!讓不少的人表示吃不消,也很擔心一系列的事情發生,雖然他們強烈的承諾要降低通貨膨脹,但是能做到怎樣的程度還是一個未知數。那麼這次的加息釋放了哪些信號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