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WMO)怎麼樣
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是一項國際性的數學比賽,在國內每年都有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地區選拔以後由有參賽資格的奧數學校負責帶隊去參加中國區總決賽,然後獲得獎牌的選手可以參加世界級的比賽,一般會在新加坡和韓國舉行。我家裡就是弄奧賽培訓的,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這是目前來說級別相對比較高,含金量也比較多,在直接沒有改革之前這個獎牌也受一些初高中學校的認可。奧賽畢竟只是一個強化版的數學,注重的是培養孩子數學方面的邏輯思維能力。要非把它誇到天上那是沒有必要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時候還是要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世界上只有百分幾的孩子才是真正適合學習奧數的。
㈡ 中國人的奧數真的強么
人們習慣了聽到這樣一種說法:中國的學生在數理方面擁有絕無僅有的巨大優勢,尤其是在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中國不斷蟬聯獎牌與總數的榜首。這雖然與至今為止沒有獲得學科諾貝爾獎的尷尬現實形成了巨大反差,但是至少在中學階段的成績是令國人欣慰的。
但是,對於某些無所事事而又喜歡搬弄是非的人,比如說我來說,對此的解釋便是,這一眾所周知的常識一定存在問題。凡事都要用事實說話,於是我查了一下英文維基與國際奧數委員會網站關於國際奧數的資料。結果出現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數字和例子,證明了我一向堅持的一個觀點:人們想當然的事情,往往事實依據不是那麼牢靠。
首先,中國確實是至今為止總分及獎牌總數第一次數最多的代表隊,從1985年參賽以來分數第一總共有17次,而全隊金牌數有11次之多。(金牌是按照人數比例分發,前12分之一參賽者獲得金牌。)
但是,這並不是說明中國隊能一直保持不敗,近年來中國的總分在2003年被保加利亞超過,2007年被俄羅斯超過,而美國在2011年也就是去年得到了歷史上第二次全隊金牌,與中國平起平坐。
其次在國際奧數史上有一些非常吸引眼球的傑出參賽者與參賽隊,但是我翻看了半天,沒有半個中國人的影子,至多有點華裔。
國際奧數歷史上唯一一次全隊滿分的紀錄是美國隊在1994年創造的,本來盧森堡隊也在1981年創造過一次,但是那次盧森堡隊只有一人參賽。
而說到個人參賽者,這些人的事跡可以把你閃瞎。
美國的Reid Barton是首位獲得四次金牌的參賽者(1998, 1999, 2000, 2001),此人還獲得過四次Putnam Fellow科學獎,另外是歷史上唯一一名同時獲得國際奧數以及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金牌的人;而且信息學的金牌人拿了兩次,2001年的那次總分第一(580分,滿分600),比第二名多出55分。此人後來參加MIT的ACM競賽隊,得過一次第二一次第五。
另外兩名獲得四次金牌的參賽者為德國的Christian Reiher與Lisa Sauermann,前者另獲一塊銀牌,後者另獲一塊銅牌。羅馬尼亞的Ciprian Manolescu 是奧數史上唯一一名得過三次滿分(1995, 1996, 1997)的人,他也得過三次Putnam Fellow。蘇聯的Evgenia Malinnikova則是女性最高分數得主,得過兩次滿分(42分)與一次41分,是Manolescu 之前的最高分。澳大利亞華人陶哲軒是IMO史上最年輕的銅牌,銀牌與金牌得主,分別取得於10歲,11歲與13歲。Noam Elkies是最年輕的滿分得主,1981年年僅14歲。
我在大學里與熟悉情況的同學討論過這個問題,中國的奧數隊伍選拔方式與參賽機會都有問題,並不是針對所有年齡階段放開的,被選拔上之後也只能有1-2年的參賽機會,因此不可能出現外國低齡參賽,以及高達5枚獎牌的情況。IMO歷史上獲得三枚以上獎牌的,只有一人來自香港,根本無人來自中國大陸。
但是我覺得,如果覺得奧賽的體制阻礙了你的才能的話,大學以後的階段總是會有讓你放開手的機會(況且你又怎麼解釋那個蟬聯信息學奧賽的猛人?)。歷屆奧數參賽者中有40名菲爾茲獎、沃爾夫獎、高德納獎、哥德爾獎等各大科學獎得主,為什麼除了陶哲軒是澳洲華裔之外仍然是沒有一個中國人呢?我看沒有得到諾貝爾獎也不是時運不濟,是因為這些頭腦傑出的學生們,毫無真正的科學追求。
而且,在151名參加過奧數的中國學生中,只有7名女生,是不是有點小小的性別歧視呢?因為獲得過5枚獎牌,其中4枚金牌,在去年得到唯一的一個滿分的德國選手Lisa Sauermann,也是個妹子啊。
總的來說就是,中國隊在奧數比賽中的成績是優秀的,但是被人們有點過分的誇大,而且這優秀的成績是屬於國家與集體,不是個人自由追求的結果,制度也不允許出現過分傑出的個人,因此,中國隊的奧數成績,事實上與令人失望的諾貝爾獎等國際科學大獎成績是相符合的,一旦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不以參賽隊的成績而是如諾貝爾獎一樣以個人的傑出表現與創造能力評獎的話,中國很有可能也如諾獎一般一敗塗地。
㈢ 為什莫韓國國會奧數
韓國不是人,什麼叫韓國國會奧數?
還有,中國人會讓孩子學奧數,為什麼就不能讓韓國國會奧數?而且不是韓國國的每個人都會奧數啊!樓主的問題太籠統了!
㈣ 奧數世界第一名是誰
美21年來首奪冠「奧數」 第一名通常是中國
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於
7月4日至16日在泰國清邁舉行。
根據奧數競賽官網公布的競賽結果,
美國奪得冠軍,中國和韓國分獲第二和第三名。
㈤ 韓國教育有多花錢為何窮人沒出路
韓國教育多變態?普及13年義務教育,高中補習費要花1500萬
去年,一部現象級《天空之城》橫空出世,把韓國的中產階層的教育焦慮刻畫得淋漓盡致。在劇中,四個韓國中上階層的家庭為了讓孩子考上頂尖大學,絞盡腦汁,極盡資源,仍然處在一種深深的無奈和焦慮之中。
跳過韓國字,你看看那些數學符號你認識幾個?反正學過高等數學的我,已經連符號都看不懂了。
㈥ 奧數既然可以開發大腦,為何又要禁止學習
奧數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學得好可以訓練邏輯思維,培養接受能力、思維速度、深度、廣度好的孩子,但如果搞題海戰術,急功近利,不用方法學奧數,就會病急亂投醫,反而喪失對數學的興趣。另外,奧數題和數學課內題沒有清晰的界限和判斷標准,如果題目都很簡單,無法選拔和培養優秀人才,鍛煉大腦思維品質;同時,應該遵循科學發展觀,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所以,在奧數上也是一樣,應讓不同的孩子在奧數的思維水平上有不同的發展。最後,世上本無奧數,科學標準的說法叫競賽數學,是學校數學的延伸。
㈦ 本屆奧數大賽比賽中國和美國並列第一,一直以來美國跟中國奧數水平相比如何
此次奧林匹克大賽由美國和中國並列第一,這是時隔第十幾年之後,再次出現中國和其他國家並列第一的情況。那麼不禁讓大眾思考中國和美國究竟誰更勝一籌。
但是很明顯的,中國隊的勝利是,由於常年累積的結果,從小就開始培養,再加上國民的民風,基本上都是支持奧賽,而美國的環境並沒有那麼的理想,開始的環境是較為惡劣比較小眾的,只是一直在近年來,這個挑戰人類智力極限的比賽才開始受到其他國家的重視。可能美國隊追趕的速度比較高,但中國隊一直持之以恆的訓練,也維持了其高度的專業性。
我不能妄加評論,其誰更厲害,但是中國隊之所以能出現在各個國家,就說明了其專業性,而美國可能在未來的幾年內與中國持平。
㈧ 為什麼現在孩子都要學奧數呢,哪家教育機
據調查,學過奧數的人群中,僅32%家長認為,孩子從奧數培訓班受益。
相信在時下的杭州,大多數家長都會陷入這樣的進退兩難中: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奧數培訓班?
接受調查的1600餘位家長中,37%的孩子正在學奧數,17%曾經學過,10%還在糾結要不要學。僅36%的人表示,「沒學過」或「不準備學」。不過,學過的人群中,僅32%家長認為,孩子從奧數培訓班受益。
記者認識的一個北大畢業的學霸朋友最近在糾結,孩子開學後讀三年級,本來打定主意不送孩子學奧數。
「小學數學能有多難?我自己教不就行了?」朋友疑惑不解。不過,眼看著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有些甚至還在讀幼兒園,被家長扔進各種培訓班後,最後也扛不牢了。在瀏覽了無數「前輩」經驗的帖子後,他默默地把孩子送進了一家暑期培訓班。
低齡段的孩子有必要學奧數嗎?除去升學等功利性的考慮,我們這么多孩子學奧數,到底學到了些什麼?
北大畢業的爸爸舉手投降
我還是送孩子去培訓班吧
方先生是杭州人,當年是大學霸,北大畢業,他的孩子開學後讀三年級。奧數班這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從暑假開始就成為一家人的困擾。因為,他周圍的家長甚至在幼兒園階段就已經把孩子送進學而思之類的數學班去了。
「沒報班之前,就聽很多人跟我說,無論如何,到三年級要報了,否則真的跟不上。」方先生說,「我上學時,數理化的成績屬於特好的那種,對此嗤之以鼻。我的想法是,小學生的那點數學知識,難道我自己還教不了嗎?」
但是,本著聽人勸吃飽飯的想法,方先生還是在這個暑假報了學而思數學暑假班。
「這幾天學的內容是除法,內容包含除法豎式、除法的幾大原則等。包含多位數除一位數,多位數除多位數。課程的的容量不小,我覺得孩子們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好的。」方先生說。
為了做對比,方先生特意查了三年級的小學數學課本,發現三年級下學期才開始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而培訓班在二年級升三年級的暑假,就已經講完了多位數除多位數了。「難怪家長們會說,不上培訓班會跟不上,這個進度比普通的學校要快多了。」
這也是目前許多高學歷家長的共同感覺。三年級以前自己家教還能應付,自學教材,刷刷題目,到了小學高年級的奧數題,已經能難住很多家長了。
「前幾天拿到一份華羅庚競賽題,第一題就想了半天。」方先生感慨,「看高年級的競賽教材,有的題目自己會解,但卻不一定能教。有的題目自己也是套課本上的公式做的,那就更講不清楚了。」
對於小學生學奧數
應以思維訓練為主要目的
錢報記者認識的另一個朋友,從小就學奧數,拿過國家級的競賽獎。夫妻倆都是復旦高材生,一大家子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的孩子今年3歲,朋友說,因為家裡人教育程度較高,不準備在小學之前給孩子上任何輔導班。但她卻肯定地說,「奧數將來肯定是要去上的。」
「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方式。」這位朋友說,「如果他將來適合參加競賽,我會讓他在家自學,有必要的時候再去外面學。」
另一位已經給孩子報了一年奧數班的家長張先生告訴記者,孩子一年下來學習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我發現孩子的邏輯性變強了,做事情更有條理了。」張先生說,「原先,你叫他做一件事情,就跟個愣頭青一樣,想都不想就去幹了。但現在不一樣了,做事情之前,他都會想一想,列個計劃,按步驟去做,效率自然提高了很多。而且,不光做題方面的,其他事情方面的反應速度也變快了,這是不是跟在奧數學習中的獲得訓練有很大關系?」
人教出版社小學數學編輯室的主任王永春也認為,奧數培訓班應該以訓練思維為主要目標。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不但可以起到培養思維能力的作用,還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僅就數學的三個基本思想而言,如抽象思想、推理思想、模型思想,就已經包括了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搞好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有可能提高學習效率和減輕學生課外學習的負擔。」
專家都說,孩子太小學奧數根本沒必要,這么多孩子涌進培訓班也沒必要。在調查中,超過10%的家長認為小學一二年級就得送孩子學奧數;34%的家長認為三四年級最合適。不過,只有32%的家長認為,自家孩子從奧數培訓班中受益。
對於為什麼要送孩子去學奧數這個問題,較大一部分家長是因為「大家都在學,不想讓孩子掉隊」以及「為了升學」。
過於功利性,這是中國的家長和孩子們學習奧數時存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
說開去
韓國成奧數「黑馬」,其實並非偶然
這次國際奧數競賽,韓國人拿了第一。有了解韓國教育的人士表示,韓國今年之所以能碾壓一眾奧數強國成為冠軍,並不能算是「黑馬」,只不過是因為我們不太了解其他國家的數學教育,一直以為中國的數學基礎教育是全世界最牛的。韓國隊的傲人成績,是多年來數學教育的積累。
韓國的奧數成績一直在穩步上升,和其前後進行的六次教育改革不無關系。在最初的韓國數學教育上,數學是一門服務於生活的學科,注重實際應用,然而從教育質量看,這樣的教育核心培養出來的人才並不讓人滿意,於是韓國政府開始進行改革。
第一次改革,目的是讓數學教育變得系統化。第二次改革,是為了能讓低年級的學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學概念,通過先輸入概念後加強訓練達到鞏固的效果。第三次改革,降低了概念的深度和難度,強調基礎能力。第四次改革,加強了對於數學活動,以及數學對於學生本身能力的影響。第五次改革,加入了當下最流行的「解決問題」的觀念,注重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而不僅僅是知識與概念的訓練。在最新的一次改革中,將十一、十二年級的數學課改成了選擇模式,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數學細分領域,找到自己喜歡的或者擅長的課題並進行深入研究,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更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㈨ 國外孩子都學習奧數嗎
學啊,不然為什麼會有國際奧數競賽呢。
2016國際奧數競賽:中國總分第三,美國兩連冠。
在香港舉辦的2016年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中國隊共獲得4枚金牌和2枚銀牌,積204分,位列總分第三名。總分第一名再次被美國隊奪得,這是該隊連續第二次獲得冠軍,他們本屆比賽共獲得6枚金牌,總分214分。韓國隊以4金2銀207分的成績獲得亞軍。
除此之外,第四名新加坡隊4金2銀196分,中華台北隊以3金3銀175分的成績位列第五,朝鮮隊2金4銀168分,俄羅斯隊4金1銀1銅165分,英國隊2金4銀165分,中國香港隊3金2銀1銅161分,分別獲得第六、七、八、九名。
本次競賽試卷共有6道題,每道題7分,滿分42分,中國選手Yuan Yang獲得了滿分。冠軍美國隊選手包括Allen Liu、Junyao Peng、Yuan Yao、Ankan Bhattacharya、Michael Kural和Ashwin Sah,獲得滿分的有Allen Liu和Yuan Yao。另外三位滿分獲得者為韓國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