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在韓國過新年是怎麼過的
農歷1月1日,是在韓國節日當中最隆重的一個。在韓國,新年早上祭祀(向祖先貢獻飲食行大禮)祖先。 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祭祀結束後孩子們向大人拜年,大人還禮祝願。春節那一天吃年糕。這有過了年長一歲的意思。 家屬和親戚們聚在一起玩擲轂游戲(用4個木塊兒玩的韓國傳統游戲),跳跳板(姑娘站在長木板兩端輪流地跳的游戲)等游戲。 並把有"裝福"意思的福笊籬(過濾用的湯勺摸樣的工具)送給別人或掛在家裡。 農歷1月15日。新年伊始,迎接第一次圓月,祈求一年的豐裕和平安。 正月15日早上祈求無病吃"鈈飪"(祈求避瘡而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堅硬的飲食)和 "耳明酒"(為了一年裡兩耳能很好地聽東西而喝的酒)。 早餐吃五穀飯(用大米,江米, 小豆,大豆,高粱做的飯)和野菜(用能吃的草和樹葉做的菜). 並且叫對方的名字,對方答復就說"你買我的熱呀。"這有一年中夏天不要中暑的意思. 正月15日的游戲有兩種;一是放風箏,有消滅一年的災難的意思;二是放鼠火,有驅逐妖魔鬼怪和害蟲的意思. 據說,正月15日晚上,向圓月許3個願都會實現。韓國過新年的習俗除夕那一天要吃蓋澆飯。有一種習俗,陰歷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都要圍坐在一起,把剩菜剩飯都吃完,不能讓剩菜剩飯過了年。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全家要喝乳白色的年糕湯,以表示新的一年的開始。祭祀也要喝年糕湯,喝年糕湯也表示年齡又長了一歲。祭祀活動通常在長子家裡舉行。婆婆和兒媳婦們主要是全力以赴去准備祭祀用的食品。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有一夜不睡的「守歲」的習俗,全家人一邊樂融融地拉著家常,一邊忙乎著過年的各種准備。除夕午夜一過,就賣「福笊籬」,先買福多,要趕早買,裡面放上糖、火柴、錢等,掛在牆上,以祈福驅鬼,迎接新年的到來。笊籬是用來淘米的,不過現在的米里沒有沙子,幾乎不用淘,所以自然就很少用笊籬。正月初一一大早,「福笊籬」掛在屋外,當賣「福笊籬」的小販來收錢時,出於祈福的意願,大家都很高興給。過去,除夕夜家裡全要燈光通明,以驅趕厄運,祈福多多降臨。現在,管它迷信不迷信的,還是照著習俗辦。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習俗。為了驅趕鬼怪,除夕夜要放一整夜的鞭炮等,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還有這樣一種十分有趣的習俗。小時候聽人家說,除夕晚上如果睡覺,眉毛會變白的。所以小孩兒們再困也硬撐著不睡。如果誰實在撐不住睡著了,就在他的眉毛上灑上一些麵粉,大年初一早晨一覺醒來會嚇他一大跳。這也許是祖先的睿智的體現。意思是讓大家要清醒不要糊塗,好好總結過去的一年,作好迎接新的一年的准備,自我反省定出新的目標。大年初一的早晨,大家都要精神飽滿,喜氣洋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上華麗的韓服去給長輩們拜年。拜年時,長輩們都會給壓歲錢,大家都會說一些「祝新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等吉利的話。這一天,孩子們的收入是相當可觀的。給家裡的長輩拜完年之後,就該舉行晨祭了。與往常不同,節日的祭祀是要在早晨舉行。由於要舉行所有祖先神位的祭禮,所以祭品十分豐富。朝鮮時代,根據朱子家禮,是要祭祀四代祖先的,不過近來是祭祀三代祖先。隨著時代和宗教的變化,雖然祭祀的形式與程序有所簡化,但至今仍有70%以上的韓國家庭嚴格遵守儒教祭禮習俗。這就是說,借祭拜祖先之禮祈求家門和睦與子孫幸福的意識依然植根於韓國人的內心世界之中。祭祀供桌上通常擺放水果(大棗、梨、栗子、柿子)、肉脯(干肉脯、干魚肉脯)、生拌菜餚(烤肉串、鮮肉片、生魚片、蔬菜)、山菜(三色即蕨菜、桔梗、菠菜)、年糕(秋夕是松糕)、酒和飯(大年初一是年糕湯)。祭主行過大禮之後,男人要行兩次大禮,女人要行四次大禮。有的家女人只參加准備祭品,不參加祭禮。然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祭祀供桌上的食品。如果一大家子三代人都聚齊了,很可能有二、三十口子人。所以一下子准備這么多人吃的東西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大家覺得,接待客人、准備吃的,不光是女人的事,所以都主動上去幫把手。祭祀祖先之後大家圍坐在一起樂融融地分吃食品的傳統是一道亮麗的家族文化風景線。這只有在洋溢著溫馨親情的節日時才能看到。豐盛的早餐之後,全家人歡聚一堂,有的喝茶吃水果,有的看電視,有的談笑風生,有的逗著孩子,有的玩游戲,屋子裡充滿了歡聲笑語。過年最普遍的民俗游戲就是全家圍坐在一起,興高采烈地玩擲,男女老幼都可以玩,輸的一方還會情願地受罰或交罰金。每當這時候,家庭成員都會再一次沉浸在溫暖的親情和幸福之中。陰歷新年常玩一些游戲,如拔河、放風箏、玩蹺蹺板、擲等。有些游戲逐步被電子游戲取代
2. 除了中國,原來日本和韓國也過春節,它們是如何慶祝春節的呢
自古以來,春節就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佳節。雖然從每年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開始,才算是春節,但是中國民間的春節,往往要從臘月初八持續到元宵節結束。春節所包含的文化符號和歷史記憶,已經成為了中華兒女心中最不可割捨的一部分。但是,並不是只有中國人才過春節,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韓國,同樣也會慶祝春節。那麼,這兩個國家又會以怎樣的形式和內容,去慶祝這個“中華第一節”呢?
韓國人新年放風箏
韓國人過春節的時候,還有一種非常有趣的活動,從每年的臘月30日開始,一直到每年的正月十五,韓國百姓都會挑選一天空閑的時間與家人一同去放風箏。之所以要在春節去放風箏,是因為韓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在這段時間里,風箏放得越高,放得越好就可以帶走人們身上的厄運,所以人們最後也會剪斷風箏線,讓厄運天空帶走,這種做法被韓國人叫做“送厄”,放的風箏則被稱之為“厄鳶”。
很顯然,現如今,春節並不只屬於中華民族的盛大節日,在過去數千年的時間內,中華文明一直領先世界,包括春節在內的中國文化因此向外輻射。韓國和日本正是在這一情況下逐步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並開始過春節的。現如今,隨著中國的復興和崛起,中國文化再一次風靡世界,這正應了那句話:中國的,才是世界的。
3. 韓國的韓位元組 有什麼風俗習慣嗎一般韓國人怎麼慶祝啊有什麼特別之處嗎總之越詳細越好……謝啦…
全國放假一天,用韓國地爾斯消毒劑清理消毒房間,朗誦詩書,掛國旗等等,你也有可能看到醉漢在大街上。
韓國人非常注重衛生,每次節假日人們都會自己動手用一種中文叫「地爾斯的清潔消毒用品」清洗家裡的晦氣,希望節後更加健康快樂。
地爾斯已經獲得中國衛生部的進口批件,在中國也有銷售,向中國的艾葉。
4. 韓國人怎樣過元旦
其實各國人過元旦都不一樣,韓國人在元旦這一天,全家除了團聚飯宴外,還要進行祭祀祈禱等活動。男孩子多半去放風箏,女孩子則跳跳板。
5. 韓國也過年,他們在春節里,有哪些風俗和我們相似;還有一些風俗和我們不同 【內容簡短】小兔在這謝過了
國的漢文化很早就傳到了朝鮮半島,中韓兩國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交流,受此影響,韓國的傳統風俗很多與中國相同,但在中國文化與韓國人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相結合的過程中,又形成了許多具有本國特色的風俗習慣。農歷春節在韓國和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都是最隆重、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是家人團聚、共享天倫的節日,本文將對中韓春節的由來、風俗、食俗等方面分別進行比較,探討中韓春節的異同。
一、韓中春節的由來
韓國把農歷的一月一日稱作「舍爾」,史上並無明確記載正月初一從何時開始成為韓國的節日,《高麗史》有記載春節是「九大俗節」之一,朝鮮時期春節與寒食(冬至後的第105天)、端午、中秋被一起被稱作四大節日。春節的傳統風俗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存在,到了高麗時期趨於多樣化,並一直沿襲至朝鮮時期。但事實上,今天我們所說的春節及其他各月份的風俗在韓國得以根深蒂固是到了高麗時期,春節的風俗也受到各時期宗教的影響,高麗時期形成了「八關會」、「燃燈會」等佛教的風俗盛行,而到了朝鮮時代,重視祭祖等春節祭禮的儒教風俗則佔了上風。春節又被稱作「慎日」,意為要謹言慎行,因為一年的運氣都取決於新年的第一天,所以務必謹言慎行以求避邪招福。
在中國,春節是三千年來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公元前104年,司馬遷創造了太初歷,把正月定為歲首,正月的第一天稱作「元旦」,從那時起就形成了把農歷正月當作節日的傳統,春節在過去又被稱作過為元日、元首、新元等。辛亥革命後,1912年中國開始改用陽歷,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而農歷正月初一則被改稱為「春節」,但數千年的傳統風俗使得農歷的新年比陽歷的新年更受重視。
二、韓中春節的食俗
飲食文化包含著飲食習慣等諸多要素,每個要素都和各民族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環境、民族特點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韓國,春節所吃的食物被統稱為「歲餐」,喝的酒稱作「歲酒」。「歲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年糕。大年初一早晨用白色的年糕片做湯來吃。圓圓的年糕片象徵著太陽,反映了韓國人自古以來對太陽的崇拜。吃年糕湯的風俗在崔南善的《朝鮮常食》當中有所闡釋,即新年從白色的食物開始包含著天地萬物新生的宗教含義。正月初一吃的年糕湯又被叫做「添歲餅」,吃年糕湯也象徵又長了一歲,因此韓國人有時在問人年齡時,不問「你多大了?」,而是問「你吃了多少碗年糕湯了?」可見吃年糕湯是韓國極其普遍的新年風俗。
此外,韓國人在春節不溫酒喝,而是要喝涼的酒,據說喝涼的酒有著迎接春天的意義。韓國人正月初一祭祖、拜年後要先喝椒柏酒和屠蘇酒,屠蘇酒是多種葯材入酒釀制而成,人們認為喝了這種酒會不生病痛以求健康平安,飲屠蘇酒這種風俗是同中國相同的。
中國有著「民以食為天」的飲食文化,從南北朝時期到宋代,中國的揚子江流域都有著喝屠蘇酒、柏葉酒的習慣,人們認為喝屠蘇酒有預防傳染病的功效,而喝柏葉酒會長壽,傳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而成,除夕進飲,可預防瘟疫,古時飲屠蘇酒,蘇軾的《除日》中「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正是這種風俗。明清以來北方和南方的風俗明顯不同,北方在除夕夜晚上要包餃子吃,餃子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到如今也是過年時必不可少的食品,餃子諧音「餃子」,有新舊交替之意,餃子形狀與元寶相似,所以又象徵著招財進寶。而在南方過年要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湯圓,象徵著一家團圓,家庭和睦。年糕與「年高」同音,在中國年糕意味著新年大吉,生活越來越富裕。在這點上,可以看出中國的年糕和韓國的年糕在文化意味上的差異。
吃年夜飯是中國過年必不可少的,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共吃團圓飯,辭舊迎新,合家團圓。餃子,元宵,面條,魚,雞,火鍋等都是年夜飯的食物,雞意為「吉祥」,魚意為「年年有餘」,火鍋意為「紅紅火火」等等。
三、韓中新年的傳統娛樂游戲
韓中兩國在春節的時候都有「守歲」的習俗,除夕夜全家團聚,整夜不眠以迎接新的一年。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中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而守歲正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在韓國更有「除夕夜睡覺,眉毛會變白」的說法。
中國除了守歲,春節的時候還要張燈結綵,家家戶戶要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福」字,在牆上張貼年畫,燃放爆竹。這些都是韓國所沒有的習俗,在韓國有一種習俗是把帶有「裝福」寓意的「福笊籬」送給別人或掛在家裡,也就是初一早晨或者臘月三十過了午夜十二點,把用竹條編制的一種笊籬掛在牆上,這種笊籬在韓國本是篩米的工具,這樣做有把不幸篩掉,而把好運留住的意思。其由來還有一種傳說,相傳在正月初一晚上會有一個叫「夜光」的鬼出來偷鞋子,被偷走鞋子的人這一年會走霉運,因此,人們當晚都會把鞋子從外面拿回到屋子裡,然後在門口放一個篩子,這是因為夜光鬼會數著篩子上的洞一直數到天亮而忘記了偷鞋子。
過春節的傳統同千百年來的農耕文化是有密切聯系的。辛勞耕作了一年的人們,在新年初始用各種娛樂節目慶祝新年,消除勞作的辛苦。現在春節在韓中兩國都已經是公共假期,新春佳節,親戚好友互相登門拜訪,相邀飲酒娛樂。在中國,人們聚在一起打撲克,在韓國,人們則聚在一起打「畫圖」(與撲克類似的一種娛樂項目),「尤茨」在韓國也很大眾化,參加游戲的人分為兩種,輪流投擲四個木製的小板,按照一定的規則評分以分勝負,尤茨還可以用來占卜一年的運氣。此外,在韓國春節比較有代表性的娛樂游戲還有蹺蹺板、放風箏、盪鞦韆等。放風箏從臘月三十開始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那天的風箏叫做「厄鳶」,人們把風箏放飛到高處,然後把繩子剪斷,把一年中可能發生的厄運全部放走,所以放風箏又叫「送厄」。
中國春節比較有代表性的傳統娛樂項目有燃放爆竹、舞獅子、耍龍燈等。爆竹是中國特有的,起源很早,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如今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喜事慶典都要放爆竹以示慶祝。舞獅子、耍龍燈是中國民間的春節傳統活動,表演時鑼鼓樂器伴奏,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舞蹈,有著祈求豐年、風調雨順的意思。這也可以說是農耕文化的一種產物。
四、韓中春節的禮俗
新春佳節,親朋好友互送祝福是韓中兩國都有的春節禮俗,中國稱為「拜年」,韓國稱為「歲拜」,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則要給晚輩壓歲錢,親朋好友之間也要互贈禮品,逢人要說「新年好」、「恭喜發財」等吉祥的話。
祭祖在中韓兩國的春節禮俗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通過對祖先的祭祀,以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志,同時希望得到祖先的庇護,保佑後人諸事順利。在韓國,大年初一各家庭成員要早早起床,身著韓服,參加祭祖。其祭祖程序嚴格,首先是在家祭拜祖宗的畫像,依次向祖先鞠躬磕頭,祈求祖宗創下的家業興旺發達。供桌的擺法也有嚴格的說法,供桌的第一排要擺放水果,紅色的水果擺東邊,白色的水果擺西邊;第二排要擺放蔬菜類的供品;第三排擺放湯類,魚湯放東邊,肉湯放西邊,菜湯放中間;第四排擺放烤制或者煎制的東西;第五排擺放飯。祭祖,首先是在家祭拜祖宗的畫像,依次向祖先鞠躬磕頭,祈求祖宗創下的家業興旺發達。祭祖結束後,晚輩要向長輩行禮拜年,然後用祭祖用的歲餐作為早餐,吃過早餐後去其他親朋好友家裡拜年。
在中國,各地的祭祖形式各異,有的到祖墓拜祭,有的到宗祠拜祭,大多數的人是在家中設置祖先牌位,陳列供品,大年初一早按長幼順序上香跪拜,祭祖的供品一般有「三牲」——豬、雞、魚;四果——春夏秋冬的時令水果;清茶、飯菜與酒等。除了祭祖,中國還有在春節祭灶和供奉財神的習俗。
五、韓中春節的禁忌
正月是一年之始,人們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中韓兩國都有一些相關的禁忌。守歲也可以說是一種禁忌,也就是除夕當晚不能睡覺。韓國春節時家有喪事或服三年喪的人不能拜年。韓語中「春節」除了表示新年的開始,還有「小心」的含義,除了拜訪鄰居,韓國人過春節一般不外出,做任何事情也小心謹慎。
中國的春節也有各種的禁忌說法,例如,「禁掃」是春節的時候不能掃地,人們認為如果掃地會掃走好運、趕走財神。還有,過年的時候不能說「破」、「壞」、「沒」、「死」等不吉利的字眼,不能吃葯,否則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葯不斷。
春節的風俗反映出兩國人民的生活面貌、民族信仰,以及繼承傳統歷史的優良傳統,盡管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韓國,春節的風俗的主要內容都是祈求新的一年健康平安,生活幸福,值得一提的是每逢春節,人們即使再忙都要回家過年,造成火車票和機票一票難求的情形,這表明合家團圓在兩國春節風俗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這對忙碌的現代社會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6. 韓國人怎麼過年
春節前夕> 購物!
大部分家庭從春節的1周前開始忙碌。平日里生活忙碌的韓國人,很難得的到了春節,才能聚在一起,又是祭祀又是團圓,所以需要購買的東西很多。因此,春節的1周以前就要開始行動了。此時,大型購物超市,百貨商店等真是人群擁擠,好不熱鬧。這時還要購買給親人和朋友們的禮物。其中,肉類,魚類,水果,韓果,年糕湯,各種蔬菜等祭祀材料會按照模樣,色澤,新鮮度等原則嚴格挑選購買。一般每個家庭的購物消費在20萬韓元左右。
故鄉在地方的韓國人提前預訂火車票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此時,高速公路會發生堵車現象,所以比起開車來坐火車是最輕松最准時的交通手段。為了買到火車票,幾乎要從1個月前開始進入爭相購票的'戰爭'階段。此外,為了方便選擇開車回故鄉的人們,韓國的交通廣播會在春運期間隨時播送當時的交通狀況。由於堵車,大約所需時間是平時的2倍。最近,很多在地方的父母還會到首爾看望兒女,在首爾過節。
最受歡迎的春節禮物是什麼?
春節禮物會根據經濟狀況和當時的流行趨勢而有所不同。一直以來,備受歡迎的禮物應該算是百貨商店購物券和現金了。
向父母可以贈送一些人參,蜂蜜等健康食品及按摩等健康,保健用品。向周邊的知人,朋友們可以贈送一些禮物專用生活用品套裝和禮物專用食品套裝等。同時,作為祭祀食品的韓果,水果,干黃花魚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春節當日> 祭祀,做傳統游戲!
春節的前一天,整個家族聚在一起做祭祀食物。因為是向祖先進奉的食物,所以要用心做,做得漂亮些,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春節的代表飲食是年糕湯,此外還要做各種其他菜樣兒20多種,很費時間。韓國的婦女們對此負擔較重,因此也出現了「節日癥候群」的說法。
最近,韓國有關於節日的'家庭的慶典'的說法。所以家人們無論男女大家共同參與,做節日食物或者是分工製作,在自己家裡做完後帶來。此外,關於節日食物訂做的此類飲食店也層出不窮,並且送貨上門,受到一些年輕夫婦的歡迎。
春節這天早上,早早起床,穿好美麗的韓服,祭祀祖先。韓國人認為,去逝的祖先只有在這天才會回來,吃掉祭祀的食物。祭祀時,在寫著祖先名字的靈位上貢上各種食物後,後孫們倒上酒然後行禮。向祖先表達後孫們的感激之情,並祈求祖先保佑一年期間的平安和健康。|
完成祭祀後,大家一起吃早餐。其中,主要的菜單應該是年糕湯了。切成薄薄的年糕片放上牛肉後做成的年糕湯具有漲一歲的意義。吃過早餐後,向家中的長輩拜年並聽長輩們的吉言,此時長輩們還會給壓歲錢。
最近,由於相信基督教的人越來越多,所以不祭祀的家庭也越來越多。
春節期間玩兒什麼?
結束祭祀後,家人們聚在一起玩兒傳統游戲。其中,尤茨游戲最為普遍。紙牌和 Board Game也很受歡迎。紙牌在玩兒法上要比尤茨游戲復雜且更為有趣,是成人們喜歡的游戲。一盤游戲可以持續3,4小時,兒童們則享受Jenga等Board Game.
此外,如果您還想體驗一下兒放風箏,踢毽子等韓國傳統游戲的話,請到古宮或公園來吧。這里,為方便遊客早已為您准備好了啊。
最近,春節期間觀賞電影也是一種不錯的享受。
春節後> 從婆家到娘家的大移動!
在婆家完成了春節祭禮後,開始向娘家移動了。最近也有些夫婦先去娘家,然後去婆家。無論是婆家還是娘家,都會遵循相同的禮節,拜年,道吉言等。
7. 韓國人如何過春節
韓國的春節跟我們中國的農歷春節是一樣的,韓語叫�1�7�8�9,一般韓國會放3天假,從年三十到大年初二,基本上大多數韓國人都會選擇回家祭祖,畢竟韓國也不大,回一趟家最多也就個把小時.一般韓國人都會在大年初一這天穿上韓服跟著家中的長輩祭奠祖先,然後再玩些韓國的民俗小游戲,例如:花牌(韓國電視劇電影里經常出現的),四物游戲(韓語直譯的,中文譯名我也不知道叫什麼,不好意思啦),總之就是一家人湊在一起聊天玩游戲,然後會走親訪友的拜年,小孩子也會收到紅包,也說些好的祝願,基本上跟我們中國的習俗差不多的~特別的一點就是他們過年不吃餃子,他們會煮年糕湯吃,年糕對韓國人就像餃子對中國人的意義一樣.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樓主~
8. 韓國人在過春節的時候有什麼樣的習俗
提起韓國,大家首先都會想起什麼呢?是顏值高、唱跳俱佳的男團女團,還是讓人少女心爆棚的一部部韓劇,又或者是《來自星星的你》的那句經典台詞「在初雪的這一天,所有的謊言都可以被原諒」。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韓國也是過春節的,而且還有很多與中國不同的習俗。韓國春節的日期與中國是一致的,韓國人把春節稱為「雪日」,有純潔、單純的開始之意。下面我們將從多個方面比較中韓兩國的春節習俗。
一、拜年中國人與韓國人到春節時都有拜年的習俗,但是兩國在拜年的細節上有所不同。首先是拜年的順序不同。中國人給父母或其他長輩行禮後,對其他人只是鞠躬或是問候「過年好」。對長輩拜年時沒有固定的順序,只要從年齡大的開始就可以。
韓國傳統的民族服飾
9. 韓國人過年習俗是什麼
在韓國,春節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韓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序也很嚴格。
每年春節一到,韓國婦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從早到晚都要在廚房裡忙活,嫁到韓國的外國姑娘也要同韓國婦女一樣從早忙到晚。
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春節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節時總有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政府和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讓他們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要互贈禮物,禮物的范圍很廣,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餅、日用品等等,禮物都要包裹起來,而包裹的顏色以嫩粉色居多。
韓國人春節消費比平時大為增加,一些商品價格也上漲。韓國人祭祀時都喜歡用大而好的水果,一個蘋果或者梨差不多要2000多韓元,約合人民幣15元。像牛肉、豬肉、蔬菜、雞蛋、雞肉等副食品的價格,在節日期間往往會平均上漲10%至40%,韓國政府在春節期間常常設法穩定市場物價,保障供給。春節最有名的食品是大年初一早晨起來吃的年糕片湯,象徵新的一年團圓美好。因為韓國人大都在家裡過年,幾乎所有的飯店春節都關門。
在韓國,很多人都穿上一身顏色鮮亮的傳統民族服裝,一家幾口開著汽車奔向故鄉,構成了一幅典型的韓國春節風俗圖。韓國私家車普及率高,大部分人都喜歡開車回故鄉過年。韓國人稱春節回家探親為「歸省」。面對這種「公眾大移動」,交通等部門忙得不亦樂乎。
韓國春節一家人湊在一起玩得最多的要算從日本傳進的「花牌」了。據說90%的成年人都會打這種牌。當然有的人也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遊。外國遊客在韓國春節期間可以體驗有著傳統韓國文化特色的跳跳板以及投壺、放風箏等活動,也可以在韓國各地的滑雪場度過白色的春節。
10. 日本、韓國是怎樣過春節的
韓國人過春節:要吃米糕片湯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作為一名嫁在中國的韓國媳婦,我已在北京學習並生活幾年,每到春節來臨,在婆家的我都會分外地思念故鄉韓國,想念韓國過年時的情景和那裡的家人。
韓國是一個非常遵從傳統的國度,春節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為基礎的節日,是祭祖祈願家庭平安的一天。今天,春節也被現代人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讓人們從都市生活的緊張節奏中暫時解脫出來,得到片刻的寧靜與快樂。所以,春節到韓國你的所到之處都會充滿歡樂和吉祥的氣氛。
韓國春節的傳統風俗有很多,有歲妝、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等傳說。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有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等習俗。中國人春節都要吃年糕,韓國人春節也有專門講究吃的食品,統稱為「歲餐」。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古代的韓國人崇尚太陽,白色的小圓狀米糕片就代表著太陽,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湯代表著迎接太陽的光明。另外依照原始的宗教信仰,也代表著辭舊迎新、萬物更生復活之際的嚴肅和清潔。以前做米糕片湯的湯是用野雞湯熬成,現在野雞難得,因此改用牛肉或雞肉湯代替。中部和北部地區還喜歡在米糕片湯里加入山雞肉、綠豆芽、蘑菇和泡菜為餡的餃子。此外,每個家庭還會准備蜜糯油果、桂皮湯、**和肉片等食品接待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
日本過年習俗:買福袋圖吉利
日本:春節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節日,每家用松柏裝飾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圍著火爐守歲。午夜時寺院響起108聲鍾聲,第二天互相拜年。
在日本,新年時有一種叫「福袋」的商品。所謂福袋,就是裝著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種,化妝品、服裝、生活雜物、電器,總之能裝進袋子里的都行。價錢從1000日元到上萬日元不等。由於非常受歡迎,福袋往往年前就開始預售。
同樣是商品,為何福袋如此受歡迎呢?原來,福袋非常超值,一個千元的福袋裡,往往標價千元左右的商品就有三四件;有時一個兩萬日元的福袋裡,有價值三四萬日元的數碼相機也說不定。這樣一來,買福袋又給人一種新年中大獎的感覺。當然,如此超值的福袋只是少數,但一想到可能會中大獎,而且至少也會物有所值,消費者自然會爭相搶購了。
對商家而言,這種銷售方式比起普通的促銷來,效果大不相同。一般的促銷是消費者來選購商品,買幾件要消費者說了算,而裝在福袋裡的東西是看不見的,商家可以自由搭配。對消費者來說,福袋實在是物美價廉,據說日本女性很少有人能抵禦福袋的誘惑,況且福袋這個名字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大過年的,誰不想帶著福氣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