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什麼文明影響了日本韓國

什麼文明影響了日本韓國

發布時間:2022-07-26 21:21:17

1. 日本、韓國、朝鮮和越南,這四個國家中哪個國家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最深

標準的朝鮮!這個不用爭 受影響最深的 肯定長期是我國領土的 朝鮮就好像二戰後的日本 本土是有大國駐軍的 只不過中國一駐軍就是幾千年 韓國和朝鮮以前就是是一個國家 因為長期處於附屬國 受宗主國佔領狀態 朝鮮人在古代不認為自己是朝鮮人 就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沒有幾個朝鮮人會說朝鮮話 大量長期漢化使得兩國人民生活習性各個方面並無太大差異 。日本 越南 畢竟有很長的時間是獨立的國家 獨立 就要有自己的文化 被統治 就要被同化 這個不是接觸中國文化的早晚 你要論早晚 朝鮮最早還是商朝的遺臣建立的呢!

2. 韓國和日本的文化在哪些地方是受到了中國的影響

這個就很多了,比方說像韓國人和日本人的傳統服飾就是汲取了漢服的特徵,以及語言方面,其實日語和韓語有不少詞彙的發音也是借鑒了漢語,特別是日語,日語不僅僅文字帶著很多漢字,而且有時候說話的發音也是借鑒了吳語發音,以及日本的茶道,武術,圍棋這些都是從大唐時期學來的,並且把這一種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韓國也是屬於儒家文化圈,很多宗教和節日和我國傳統文化很接近。

日本的茶道,圍棋也是源自於大唐,當時遣唐使就從大唐學來了這些傳統文化,為日本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現在看到了日本武士,以及武士刀,實際上都是模仿我國當年大唐的武士,當時的唐刀,也是武士刀的祖宗了,只不過有些傳統文化日本給繼承下來了,反而被我們給慢慢淡忘掉了,包括漢服,韓服,和服都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畢竟都是起源於漢族的傳統服飾。

3. 日本、韓國、越南在哪些方面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最深

這些都是在文化上這三個國家跟中國最接近的方面,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細小的方面,那這些就是比較多的內容了。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我,以後會更新給你們。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請在下方評論

4. 中華文化是怎樣影響日韓的

從歷史上看,中華文化向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的傳播,主要有四種途徑和方式。

第一個途徑是移民。在古代,中國和朝 鮮半島交通很方便,到日本列島可以通過朝 鮮半島渡海或沿著東海過去。所以,中國的移民在很早的時候就到達了朝 鮮半島和日本列島。

第二個途徑是遣使。公元1世紀到7世紀,朝 鮮半島處於三國時代,三個國家一個叫高句麗,一個叫百濟,一個叫新羅。這三個國家都跟中國有遣使往來。唐代初年百濟派了20多次使節到唐朝,新羅派了30多次,同時唐朝也派了9次使節到新羅。日本遣使也很早。

第三個途徑是留學。早在隋唐時期,就有不少日本、朝 鮮留學生來中國。還有一種是留學僧,即留學的和尚,比較有名的留學生有阿倍仲麻呂。

第四個途徑是貿易。朝鮮對中國主要是朝貢貿易。日本對中國,在宋、元時期主要是民間貿易,明代是勘合貿易,到了清代是信牌貿易。

5. 儒家思想對日本和韓國的影響

在韓國和日本,倫理和禮儀都受到了儒家仁、義、禮等觀點的影響,至今都還很明顯的。在韓國,信奉各種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倫理道德上卻以儒家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韓國社會後,各種社會問題有所增加,但是韓國政府以儒家思想的倫理道德作為維護社會的穩定的制約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
儒家學說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儒家經典不僅是思想統治工具,同時也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保存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儒家學說不僅在中國,在東亞世界也佔有重要地位。儒學和漢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樣,很早就傳播到周圍國家,並對那裡的思想和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朝鮮,早在公元1世紀初,就有一些人能背誦《詩經》和《春秋》等儒家典籍,這說明儒學早已傳入朝鮮。三國時期,統治階級非常重視儒學,把它視為維護秩序、加強王權的思想武器,採取各種措施加以引進和推廣。高句麗於372年設立太學,傳授儒家學說。百濟於4世紀建立儒學教育制度。儒學在新羅傳播,大約在6世紀。新羅統一後,進一步發展儒學教育,在中央設立國學,置博士、助教,招收貴族子弟傳授儒家經典。為了推動學習儒學的熱潮,國王甚至親「幸國學聽講」。與此同時,還向中國派遣留學生,其中一些人考中狀元,出現了一些著名儒學者,如強首、薛聰、金大向、金雲卿、金可紀、崔致遠等。
高麗王朝建立後,在首都開城設立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在地方十二州設立鄉校,廣泛推行儒學教育。958年,高麗開始舉行科舉,把儒家經典列為主要考試科目,從而推動了儒學迅速發展,並且出現了私學(私塾)。12世紀初出使高麗的徐兢稱贊朝鮮儒學之盛說:臨川閣藏書至數萬卷,國子監里「選擇儒官甚備」。大街小巷上經館和書社三三兩兩相望。少年們聚集在一起,跟隨老師學習經書。年歲稍長者,便自己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借寺觀之類的地方講習切磋。社會各階層的子弟,都「從鄉先生學」。
李朝時期,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統治,十分重視儒學教育,尤其推崇程朱理學,把它視為維護封建統治的輿論工具,極力加以推廣。李朝的儒學教育有官學和私學兩種形式。官學系統,中央設成均館,是為國家最高學府。另外在首都漢城還設有中學、東學、西學和南學等四學。成均館和四學是中央直接管轄的教育機關。地方各道和邑設有鄉校。這些學校都由國家提供一定的土地和勞動者,用以作為辦學的經費。私學是各地的儒家學者創辦的私塾或書堂。私學日益發展,成為李朝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影響。
李朝通過科舉,選拔人才,任用官吏。科舉分文、武兩科。文科考試須經三榜,考試科目主要有儒家經典以及有關現行政策和各種形式的漢詩。武科也進行三次考試,考試科目除兵學外,也考部分儒家典籍。總之,程朱理學作為統治思想,在李朝的500年間,起到了維護和鞏固封建制度的作用。
儒學傳入日本,大約是在5世紀以前。據《古事記》所載,百濟的阿直岐、王仁是最早來到日本的儒學者,並且帶來了《論語》和《千字文》等儒家典籍,他們還都曾作為皇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師,講授儒家學說。繼體天皇時期(507—531)曾要求百濟國王定期向日本派遣五經博士,傳授儒家思想,於是儒家迅速發展。聖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階」和「十七條憲法」,主要體現了儒家思想,甚至所用的詞彙和資料亦大多是取自儒家典籍。
「冠位十二階」是以德、仁、禮、信、義、智為基本位階,再各分大小兩等,如大德、小德,共成十二階。「十七條憲法」的宗旨是強調「君主至上」。如「國無二君,民無二主,率土兆民,以王為主」,「群臣百僚,以禮為本」,「承詔必謹」等,均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聖德太子還多次向中國派遣使節和留學生,積極攝取中國文化,於是儒學迅速發展,並逐漸成為貴族官僚必修的教養。
在日本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化改新,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下而發生的。大化改新的首領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都曾受教於中國留學生南淵請安和僧旻等人,並在他們的協助下制定了改新藍圖。701年制定的基本法典《大寶律令》對教育設專章(「學令」),規定中央設太學,地方設國學,各置博士、助教,招貴族子弟,授以儒家經典,其中《論語》和《孝經》為必修科目。
757年,孝謙天皇下詔,令全國每家必備一本《孝經》,獎勵「孝子」、「貞婦」。701年,日本開始祀孔。768年,稱德天皇敕稱孔子為「文宣王」。藤原基經當攝政時(877—890年),「敦崇儒術,釋奠之日,率公卿拜先聖,使明經博士講周易」。由於統治階級的積極扶持和獎勵,這時儒學在日本已經超出貴族官僚上層社會范圍而普及到各個階層。
南北朝時代,程朱理學傳入日本,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但由於佛教的影響,儒學未能取得優勢地位。只是到了德川時代,適應封建專制統治的需要,儒學(朱子學)才擺脫了佛教的壓制,達到空前繁榮的極盛時代。德川幕府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統治,把全國人民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實行嚴格的等級身份制度。因此,需要一種維護身份等級制度的御用思想,而儒學的「名分論」正好適應了這種需要。於是,儒學(朱子說)被規定為官方哲學,成為德川幕府的正統思想體系。
藤原惺窩於1590年著《假名性理》,是最早用日文宣傳宋儒「理性」的著作。後來受德川家康的召見,並為其講授《大學》等儒經。1599年著《四書五經倭訓》,使他成為日本第一個根據朱注而用日文字母訓讀《四書五經》的儒學家,被認為是日本「朱子學之祖」。藤原惺窩有門徒150餘人,其中林羅山、松永尺五等都是日本著名朱子學家。
林羅山歷任儒官,作過將軍的侍講、顧問,參與幕政。他提出了一整套的思想理論,以維護封建秩序。他在《經典題說》中寫道:「天自在上,地自在下,上下之位既定,則上者貴下者賤。自然之理所以有序,視此上下可知矣,人心亦然。上下不違,貴賤不亂,則人倫正,人倫正則國家治,國家治則王道成,此禮之盛也。」林羅山以「天人相關」、「天人合一」的說教,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合而為一,從自然界法則引伸出人類社會的現存秩序,從而把社會的「上下貴賤之別」說成是合理的、永恆的。林羅山以儒學理論維護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發揮了巨大作用。

6. 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哪個對日本的影響 最大

你就像是在問中國人,你是願意西化多還是中化=-=
總體而言,中化比較多一些。日本的傳統服飾(和服)傳統茶、禮、字以及哲學都是來自於盛唐。就連明治維新之前皇帝的名號,衣服都和 唐代一模一樣。
但是明治之後,為了確立民族地位,雖然不像韓國佬一樣全部丟棄,但是多多少少有改變。例如天皇,外交以及除祭祀以為正式場合都著洋服。
現代日語里,也大量含有西化詞語。特別是老麥,麥克阿瑟在日本做「太上皇」的幾年,把美國和西方的文化傳入日本。
其實就和現在的中國人。以前哪有什麼咖啡,什麼摩登,什麼WC這類詞語。都是外來的東西。但是我們都接受了它們。但是我們真的全盤西化,不再是中國了?並不是,我們把它們用在了生活里,這些東西也就變成了中化的物品。
日本也是一樣的。不過文化根源上,中國還是比西方對他們的影響更大。例如,我們,都有的,很類似的==酒桌文化以及「潛規則」社會。

7. 西方文明對韓國影響

文明的標准有很多,關鍵是作為歷史發展階段的文明時代是採用較高的尺度還是較低的尺度來衡量。正如有人指出的:「人類本是動物界的一個部分,人類怎樣真正脫離了動物的狀態?用恩格斯的話說,就是從野蠻到文明,人類從非文明狀態進入文明狀態,這個變化使人真正成為人,特別是成為今天的人。」

有人認為「文明」「也可以用低標准來衡量,把文明的起源放在新石器時代中」。

具體到文明時代的認定,一般採用西方的標准,即青銅器冶煉技術、宗教禮儀、文字和城市。被西方公認為最早進入文明殿堂的古埃及,並沒有城市。南美洲的古代秘魯,並沒有文字,著名的印加帝國採用結繩記事。西方的標準是不能適用於世界各古老文明的。

西方的文明標準是根據已知的認識歸納出來的,不是普遍規律。把某幾個地方的文明的表現形式說成是形成文明的必備因素,其實是顛倒了因果關系,不客觀也不科學,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生活的年代,學者一般認為原始社會畜牧業的出現農業的出現之前。

現在主張牧業文明是在農業文明產生之後才出現的。這樣的認識變化不能不改變我們對原始社會與文明時代的研究方法。上個世紀中葉,不少人根據商代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認定商代原始社會。現代學者們越來越多地相信中國的夏代已有國家,可沒有發現夏代文字。龍山時代有文字、青銅器、城市和宗教禮儀,當時已有國家確切無疑。

閱讀全文

與什麼文明影響了日本韓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