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國益山古代歷史
益山位於全羅北道西北部,矗立於蘆嶺山脈天壺山和彌勒山東部的崇山峻嶺之間。它西北面與咸羅山山麓相連,形成呈西走向的丘陵和河流,這里平原遼闊、土地肥沃;北面以錦江為界與忠清南道論山郡和扶余郡相望,而西面與沃溝平原相接,南襟萬傾江與金堤平原。湖南鐵路沿南北走向貫通全境,以益山為始發站的全羅線和群山線按南北方向疾馳而過。湖南高速公路位於經東部進入金馬的入口處,它與1號國道、23號國道及其他十幾條國道和地方道相連,形成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遠望益山,猶如擁抱西海、沃溝和金滿平原的慈母雙臂。正如行舟要保證水的流動一樣,益山正逐漸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益山市是連接全羅線、湖南線和長項線的交通樞紐,流動人口眾多,前來益山工業園參觀韓國規模最大的貴金屬產業園的遊客呈逐年增加趨勢。
時代年代內容馬韓時期.· 箕子的第41代子孫准王為了逃避衛滿戰亂來到此地建立了馬韓(乾馬國為54國之一)百濟時期.· 百濟溫祚王統一馬韓,改稱其為金馬渚,下管所力只縣、只良肖縣和甘勿阿縣。新羅時期.· 新羅景德王16年,隨著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和地名的變更,沃野縣成為金馬渚的鄰縣。高麗時期995· 高麗初期隸屬全州,忠宜王5年(公元1345年)郡升級為州,稱其為益州。· 成宗14年,改革行政區劃,將全國劃分為10個道,道下設州、府、郡、縣,益山屬江南道,後改稱金馬郡。朝鮮時期1413· 太宗13年,調整行政區劃為8個道。其中,全羅道下轄1個府(全州)、4個牧、7個都護府、12個郡和31個縣,益山是12個郡之一,稱為益山郡。日本侵佔時期1911.8· 益山郡所在地從金馬遷入南一面。1914. 3. 1· 根據府令第111號(1913年12月29日頒布),廢除府郡制,將咸悅縣、龍安縣、礪山郡合並為益山郡(1個邑,17個面)1914.10.1· 根據朝鮮總督府的地方官制度(1910年9月30日頒布),改編行政區域,將南一面和東一面合並為益山面。1931. 4. 1· 根據府令第103號(1930年12月29日頒布),改編地方行政制度,益山面升級為益山邑。1931.11.1· 益山邑改稱為里里邑。1933.12.1· 里里邑被分為12個町,祖國光復後改稱洞。韓國政府建立以後1947.4.1· 根據法律第3號《地方自治法施行令》(1947年5月27日頒布),里里邑升級為府,並從益山郡分離出來。1947.11.8· 根據軍政法令第152號(1947年10月29日頒布),北一面慕仁里、五山面木川里和松鶴里的一部分劃入益山。1949.8.15· 根據法律第32號(1949年7月4日頒布),里里府改稱為里里市。1951.7.1· 為了強化一線行政機構,17個洞被分割為25個洞。1961.7.1· 將里里市的行政單位改編為12個洞。1963.1.1· 根據法律第1172號(1962年11月21日頒布),益山郡皇華面劃入忠南論山郡。1970.7.1· 將里里市南中洞分成南中1洞和南中2洞(13個行政洞)。1970.7.15· 根據益山郡條例第206號(1970年7月1日頒布),在龍安面設立龍洞出張所(16個面,1個出張所)。1973.7.1· 根據總統令第6542號(1973年3月12日頒布),將金堤郡白鷗面三亭里的一部分劃入到木川洞和銅山洞。· 益山郡王宮面溫水裡的一部分劃入到完州郡;五山面木川里、南田裡、新池裡的萬頃江以南劃入到金堤郡。1974.7.1· 根據總統令第7161號(1974年5月25日頒布),益山郡北一面劃入到里里市(行政洞16個,法定洞20個)。1979.5.1· 根據總統令第6409號(1979年4月7日頒布),將咸悅面升級為邑(1個邑、14個面、1個出張所)。1979.7.10· 根據益山郡條例第442號(1978年4月4日頒布),將郡政府所在地從里里市遷移到益山郡咸悅邑瓦里山62號。1983.2.15· 根據總統令第11027號(1983年1月10日頒布),益山郡八峰面的一部分和春浦面的石灘里劃入到里里市。1986. 4. 1· 根據總統令第11874號(1986年3月27日頒布), 益山郡龍安面龍洞出場所升格為龍東面(1個邑,14個面,551個里)。1990. 1. 1· 根據里里市條例第1238號(1989年12月22日頒布),北一洞分為北一洞和新洞(19個行政洞)。1993. 11. 8· 根據里里市條例第1441號(1993年11月8日頒布),松鶴洞和木川洞的一部分劃入平和洞。1994. 12. 1· 根據里里市條例第1488號(1994年12月1日頒布),調整了仁和洞、銅山洞、昌仁洞、松鶴洞、於陽洞和富松洞的部分管轄區域。1995. 5. 10· 根據法律第4948號《關於建立京畿道平澤市等5個城鄉結合城市的法律》(1995年5月10日頒布),將里里市和益山郡合並,成立益山市。· 根據法律第4948號《關於建立京畿道平澤市等5個城鄉結合城市的法律》(1995年5月10日頒布),將里里市和益山郡合並,成立益山市。1996. 1. 1· 根據益山市條例165號(1995年12月26日頒布),將春浦面大場村裡改名為春浦面春浦里。1996. 7. 10· 根據益山市條例第204號(1996年6月29日頒布),北一洞分為永登洞和於陽洞。1998. 2. 2· 根據益山市條例第251號(1997年10月20日頒布),昌仁洞、中央洞和葛山洞合並為中央洞;平和洞和木川洞合並為平和洞;珠峴洞和仁和洞合並為仁和洞;南中1街洞和南中2街洞合並為南中洞;調整永登洞和於陽洞的管轄區域,即產業道路北部是於陽洞管轄,南部由永登洞管轄(合並)。1998. 10. 9· 根據益山市條例第437號(1998年10月9日頒布),新洞和啟文洞合並為新洞;於陽洞和永登洞合並為永登洞;調整新興洞的管轄區域;錦江洞改名為銅山洞,新興洞改名為八峰洞(合並)。· 根據益山市條例第422號(1998年10月9日頒布),廢止了益山市咸悅出場所。2003. 2. 4· 根據益山市條例第662號(2003年2月4日頒布),調整永登洞的管轄區域,即道路北部一帶是永登1洞,產業道路南部一帶是永登2洞,現在的於陽洞一帶成立於陽洞。
B. 瓮津郡的韓國行政區劃
韓國 現有1特別市,6廣域市,8道,1特別自治道。 道市名 市郡名 首爾特別市 首爾 釜山廣域市 釜山;機張郡 大邱廣域市 大邱;達城郡 仁川廣域市 仁川;江華郡;瓮津郡 光州廣域市 光州 大田廣域市 大田 蔚山廣域市 蔚山;蔚州郡 京畿道 水原市;安山市;儀旺市;光州市;城南市;高陽市;河南市;楊州市;議政府市;果川市;龍仁市; 抱川市;安養市;九里市;坡州市;驪州郡;富川市;南楊州市;利川市;漣川郡;光明市;烏山市;安城市;加平郡;平澤市;始興市;金浦市;楊平郡;東豆川市;軍浦市;華城市 江原道 春川市;束草市;平昌郡;麟蹄郡;原州市;三陟市;旌善郡;高城郡;江陵市;洪川郡;鐵原郡;襄陽郡;東海市;橫城郡;華川郡;太白市;寧越郡;楊口郡 忠清北道 清州市;清原郡;永同郡;陰城郡忠州市;報恩郡;鎮川郡;丹陽郡堤川市;沃川郡;槐山郡;曾坪郡 忠清南道 天安市;瑞山市;燕岐郡;洪城郡;公州市;論山市;扶余郡;禮山郡;保寧市;雞龍市;舒川郡;泰安郡;牙山市;錦山郡;青陽郡;唐津郡 全羅北道 全州市;南原市;茂朱郡;高敞郡;群山市;金堤市;長水郡;扶安郡;益山市;完州郡;任實郡;井邑市;鎮安郡;淳昌郡 全羅南道 木浦市;潭陽郡;長興郡;靈光郡;麗水市;谷城郡;康津郡;長城郡;順天市;求禮郡;海南郡;莞島郡;羅州市;高興郡;靈岩郡;珍島郡;光陽市;寶城郡;務安郡;新安郡;和順郡;咸平郡 慶尚北道 浦項市;榮州市;青松郡;漆谷郡;慶州市;尚州市;英陽郡;禮泉郡;金泉市;永川市;盈德郡;奉化郡;安東市;聞慶市;清道郡;蔚珍郡;龜尾市;軍威郡;高靈郡;郁陵郡;慶山市;義城郡;星州郡 慶尚南道 昌原市;泗川市;宜寧郡;河東郡;馬山市;密陽市;咸安郡;山清郡;晉州市;金海市;昌寧郡;咸陽郡;鎮海市;巨濟市;固城郡;居昌郡;統營市;梁山市;南海郡;陝川郡 濟州特別自治道 濟州市;西歸浦市
C. 首爾市屬於韓國的哪個省
韓國的行政區劃
「道」、「市」、「郡」、「區」、「面」、「邑」、「洞」、「里」、「統」都是韓國劃分行政區域的名稱。「道」相當於我國的省,「郡」相當於我國的縣,「面」相當於我國的鄉,「邑」相當於我國的鎮,「洞」相當於我國城市的街道,「里」相當於我國農村的村,「統」相當於我國城市的里弄、胡同。韓國的行政區域,劃分為道(特別市、直轄市)、郡(市、區)、面(邑、洞)、里(統)四級,1992年12月設1個特別市(漢城現稱首爾)、5個直轄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9個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濟州道),下設68個市、136個郡、72個區、178個邑、1257個面、2224個洞、34965個里、52710個統。江原道位於大關嶺以東,又稱「關東」:全羅北道和忠清南道南部、全羅南道一帶位於金堤碧骨堤以南,通稱「湖南」:慶尚南、北道一帶位於鳥嶺以南,又稱「嶺南」。各個道、市的自然條件、地理位置和發展經歷互不相同,形成各具特色的面貌。
(選自鄭保勤著《隔海相望的近鄰——韓國》)
D. 居昌郡的韓國行政區劃
韓國 現有1特別市,6廣域市,8道,1特別自治道。 道市名 市郡名 首爾特別市 首爾 釜山廣域市 釜山;機張郡 大邱廣域市 大邱;達城郡 仁川廣域市 仁川;江華郡;瓮津郡 光州廣域市 光州 大田廣域市 大田 蔚山廣域市 蔚山;蔚州郡 京畿道 水原市;安山市;儀旺市;光州市;城南市;高陽市;河南市;楊州市;議政府市;果川市;龍仁市; 抱川市;安養市;九里市;坡州市;驪州郡;富川市;南楊州市;利川市;漣川郡;光明市;烏山市;安城市;加平郡;平澤市;始興市;金浦市;楊平郡;東豆川市;軍浦市;華城市 江原道 春川市;束草市;平昌郡;麟蹄郡;原州市;三陟市;旌善郡;高城郡;江陵市;洪川郡;鐵原郡;襄陽郡;東海市;橫城郡;華川郡;太白市;寧越郡;楊口郡 忠清北道 清州市;清原郡;永同郡;陰城郡忠州市;報恩郡;鎮川郡;丹陽郡堤川市;沃川郡;槐山郡;曾坪郡 忠清南道 天安市;瑞山市;燕岐郡;洪城郡;公州市;論山市;扶余郡;禮山郡;保寧市;雞龍市;舒川郡;泰安郡;牙山市;錦山郡;青陽郡;唐津郡 全羅北道 全州市;南原市;茂朱郡;高敞郡;群山市;金堤市;長水郡;扶安郡;益山市;完州郡;任實郡;井邑市;鎮安郡;淳昌郡 全羅南道 木浦市;潭陽郡;長興郡;靈光郡;麗水市;谷城郡;康津郡;長城郡;順天市;求禮郡;海南郡;莞島郡;羅州市;高興郡;靈岩郡;珍島郡;光陽市;寶城郡;務安郡;新安郡;和順郡;咸平郡 慶尚北道 浦項市;榮州市;青松郡;漆谷郡;慶州市;尚州市;英陽郡;禮泉郡;金泉市;永川市;盈德郡;奉化郡;安東市;聞慶市;清道郡;蔚珍郡;龜尾市;軍威郡;高靈郡;郁陵郡;慶山市;義城郡;星州郡 慶尚南道 昌原市;泗川市;宜寧郡;河東郡;馬山市;密陽市;咸安郡;山清郡;晉州市;金海市;昌寧郡;咸陽郡;鎮海市;巨濟市;固城郡;居昌郡;統營市;梁山市;南海郡;陝川郡 濟州特別自治道 濟州市;西歸浦市
E. 韓國城市排名
2015年,韓國行政區劃分為1個特別市,1個特別自治市,6個廣域市以及9個道(含77個市)。
1個特別市:首爾市(經濟首都);
1個特別自治市:世宗特別自治市(行政首都);
6個廣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9個道下轄城市如下:
1、京畿道:水原、城南、議政府、安養、富川、光明、平澤、東豆川、安山、高陽、果川、九里、南楊州、烏山、始興、軍浦、義王、河南、龍仁、坡州、利川、安城、金浦、華城、楊州、抱川、廣州;
2、江原道:春川、原州、江陵、東海、太白、束草、三陟;
3、忠清北道:清州、忠州、堤州;
4、忠清南道:雞龍、公州、論山、保寧、瑞山、牙山、天安;
5、全羅北道:全州、群山、益山、井邑、南原、金堤;
6、全羅南道:木浦、麗水、順天、羅州、光陽;
7、慶尚北道:浦項、慶州、金泉、安東、龜尾、榮州、永川、尚州、聞慶、慶山;
8、慶尚南道:昌原、晉州、統營、泗川、金海、密陽、巨濟、梁山、馬山、鎮海;
9、濟州道特別自治道:濟州、西歸浦。
F. 金堤 金堤河
取固若金湯之意而名。是陽谷縣與河南省范縣的分界線,此堤起自河南省滑縣,經濮陽南關外,至莘縣高堤口村西南入本境,經本縣古雲、大張家、櫻桃園和古城4個鄉鎮,至仲子廟北進入陽谷縣境,在張秋鎮東張庄與臨黃左堤銜接。古金堤自洪水入黃河口以東,以濮陽聯接古馬陵堤(今分屬古雲、櫻桃園兩鄉鎮),至范縣故城(今古城鎮)東北聯古子路堤而成,五代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始與臨黃左堤銜接。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臨黃河左堤貫通,金堤與之遙峙,始稱北金堤,成為華交平原重要的防洪屏障。1938年國民黨軍隊炸開花園口大堤,黃水經淮河入海,金堤一度失修。1946年堵復花園口,黃河歸故道,北金堤復起華北平原抵禦黃泛屏障作用。北金堤沿金堤河而行,莘縣段長33668米。1951年根據政務院決定,按照堤頂超高滯洪水位2米、堤頂寬8米、臨背側坡皆1:3的標准培修加固了金堤,普遍達到超高滯洪水位2.3米。莘縣段滯洪水位黃海標高分別為:高堤口50.80米,櫻桃園48.10米,古城鎮南門外47.46米。此後經不懈的修護,使其圓滿完成滯洪任務,確保了華北平原安全。另外舊志中還有秦始皇築金堤的記載:秦始皇為出巡時交通方便,於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始築馳道,西起咸陽,東窮燕齊,南極吳楚,路寬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株樹,蜿蜒數千里,宏偉壯觀,此即今橫亘在莘縣南部的金堤。民間亦有秦始皇「北修長城擋韃兵,南修金堤擋洪水」的說法。據查,自禹導河,至金代的三千多年間,黃河多次改道,6次行今莘境,其中5次在秦始皇以後。這樣看來,古金堤跟莘縣有緣無疑,但秦始皇所築馳道或金堤今之金堤的說法有待進一步考證。(莘縣文化藝術發展中心潘國亮提供)
金堤即北金堤,西漢東郡、魏郡、平原郡黃河石堤號為金堤。東漢亦有金堤之名。今存古金堤在河南汲縣、滑縣,經濮陽、范縣、台前縣、山東壽張,至張秋鎮,西漢平帝時,黃河決口,河水流入汴渠,泛濫60餘年,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征發民工數十萬人治河,由王景主持。他勘察了由滎陽至千乘海口的地勢,指揮築成了長堤,被後人稱為「金堤」。1855年鋼瓦廂決口黃河改道後,這條大堤處於河道以北,就被稱為「北金堤」。現今這一道堤起自河南省濮陽南關火廂頭,經山東莘縣高堤口,河南范縣、台前縣,到陽谷縣顏營,長120多公里。
G. 韓國的城市都有哪些
截止2017年韓國共有1個特別市,1個特別自治市,6個廣域市。分別為:首爾特別市、世宗特別自治市、、釜山廣域市、大邱廣域市、仁川廣域市、光州廣域市、大田廣域市、蔚山廣域市。
一、首爾特別市。大韓民國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 、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二、世宗特別自治市,是韓國的行政首都,規劃建設成以教育、科學、經濟為中心的特別自治市,位於忠清南道的燕岐郡與公州市交界處。
三、釜山,全名釜山廣域市,位於韓國東南端,是韓國第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歷史上一直是東亞大陸和海洋文化交流的紐帶和橋梁。
四、大邱대구,是首爾、釜山、仁川之外的韓國第四大城市,位於韓國東南部,面積883.56平方公里,2018年人口約2501673人,人口密度2831人/平方公里。
五、仁川,韓國西北部濱海城市,第二大港口、第三大城市,面積1062平方公里,人口300萬。
六、光州市又稱光州廣域市,位於韓國西南部,車嶺山脈余脈無等山 東部,榮山江上游,與全羅南道相鄰,是韓國第六大城市,也是韓國西南部的行政、軍事、經濟、社會、文化樞紐城市。
七、大田,韓國第五大城市,位於韓國中西部,面積539.85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約151.2萬人。
八、蔚山市位於朝鮮半島東南沿海,與日本隔海相望。全市面積1,057.1平方公里,是韓國六大廣域市中面積最大的城市,是首都首爾的1.74倍。
(7)韓國金堤屬於哪個郡擴展閱讀:
世宗市於2007年開工建城,2012年7月1日正式啟用為韓國行政首都,總統府青瓦台和韓國國會等重要國家機關仍然駐於首爾特別市,而其他36個政府機構陸續遷往世宗,預計於2030年人口達50萬。
韓國政府選擇以世宗命名新行政首都將有助於進一步增強韓國國民的民族自豪感,世宗是朝鮮王國的第四代朝鮮王國世宗的廟號,因為他對朝鮮民族的貢獻甚多而得到韓國人尊敬,亦為韓國首次使用人名為城市名。
H. 金堤的簡介
二是北金堤,俗稱金堤,是陽谷縣與河南省范縣的分界線,此堤起自河南省滑縣,經濮陽南關外,至莘縣高堤口村西南入本境,經本縣古雲、大張家、櫻桃園和古城4個鄉鎮,至仲子廟北進入陽谷縣境,在張秋鎮東張庄與臨黃左堤銜接。古金堤自洪水入黃河口以東,以濮陽聯接古馬陵堤(今分屬古雲、櫻桃園兩鄉鎮),至范縣故城(今古城鎮)東北聯古子路堤而成,五代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始與臨黃左堤銜接。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臨黃河左堤貫通,金堤與之遙峙,始稱北金堤,成為華交平原重要的防洪屏障。1938年國民黨軍隊炸開花園口大堤,黃水經淮河入海,金堤一度失修。1946年堵復花園口,黃河歸故道,北金堤復起華北平原抵禦黃泛屏障作用。北金堤沿金堤河而行,莘縣段長33668米。1951年根據政務院決定,按照堤頂超高滯洪水位2米、堤頂寬8米、臨背側坡皆1:3的標准培修加固了金堤,普遍達到超高滯洪水位2.3米。莘縣段滯洪水位黃海標高分別為:高堤口50.80米,櫻桃園48.10米,古城鎮南門外47.46米。此後經不懈的修護,使其圓滿完成滯洪任務,確保了華北平原安全。另外舊志中還有秦始皇築金堤的記載:秦始皇為出巡時交通方便,於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始築馳道,西起咸陽,東窮燕齊,南極吳楚,路寬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株樹,蜿蜒數千里,宏偉壯觀,此即今橫亘在莘縣南部的金堤。民間亦有秦始皇「北修長城擋韃兵,南修金堤擋洪水」的說法。據查,自禹導河,至金代的三千多年間,黃河多次改道,6次行今莘境,其中5次在秦始皇以後。這樣看來,古金堤跟莘縣有緣無疑,但秦始皇所築馳道或金堤今之金堤的說法有待進一步考證。(莘縣文化藝術發展中心潘國亮提供)
金堤即北金堤,西漢東郡、魏郡、平原郡黃河石堤號為金堤。東漢亦有金堤之名。今存古金堤在河南汲縣、滑縣,經濮陽、范縣、台前縣、山東壽張,至張秋鎮,西漢平帝時,黃河決口,河水流入汴渠,泛濫60餘年,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征發民工數十萬人治河,由王景主持。他勘察了由滎陽至千乘海口的地勢,指揮築成了長堤,被後人稱為「金堤」。1855年鋼瓦廂決口黃河改道後,這條大堤處於河道以北,就被稱為「北金堤」。現今這一道堤起自河南省濮陽南關火廂頭,經山東莘縣高堤口,河南范縣、台前縣,到陽谷縣顏營,長120多公里。
I. 韓國首爾市屬於哪個地區
首爾是漢城,只是我們中國習慣叫漢城,而韓國要求我們翻譯成首爾!
韓國的行政區劃
「道」、「市」、「郡」、「區」、「面」、「邑」、「洞」、「里」、「統」都是韓國劃分行政區域的名稱。「道」相當於我國的省,「郡」相當於我國的縣,「面」相當於我國的鄉,「邑」相當於我國的鎮,「洞」相當於我國城市的街道,「里」相當於我國農村的村,「統」相當於我國城市的里弄、胡同。韓國的行政區域,劃分為道(特別市、直轄市)、郡(市、區)、面(邑、洞)、里(統)四級,1992年12月設1個特別市(漢城現稱首爾)、5個直轄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9個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濟州道),下設68個市、136個郡、72個區、178個邑、1257個面、2224個洞、34965個里、52710個統。江原道位於大關嶺以東,又稱「關東」:全羅北道和忠清南道南部、全羅南道一帶位於金堤碧骨堤以南,通稱「湖南」:慶尚南、北道一帶位於鳥嶺以南,又稱「嶺南」。各個道、市的自然條件、地理位置和發展經歷互不相同,形成各具特色的面貌。
是韓國首都的舊稱,現稱「首爾」(韓:�1�9�3�5),位於朝鮮半島的中心,東經126度,北緯37度的地方。
首爾是大韓民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首爾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漢江下游,距朝鮮半島西海岸約30公里。漢江流經市區,將首爾分為江南和江北兩個部分。
相傳公元前18年,百濟始祖溫祚王定都於此地,修建了慰禮城,形成了首爾的雛形。經過發展和擴大,1068年首爾具備了城市規模,被稱為南京。朝鮮王朝於l394年遷都至此,稱之為漢城(韓:�6�3�1�0 Hanseong)府,直到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時,漢城改稱"京城(日:Keijo,韓:Kyungsung)"。1945年日本投降,韓國光復,'京城'改 �1�9�3�5(韓固有語,Seoul),1948年8月,大韓民國政府成立,決定以首爾為首都。
首爾面積為605.4平方公里,人口1058萬,佔全國總人口的39%。
上世紀60年代初,韓國開始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首爾市進入了迅速發展的經濟起飛階段。首爾的國民生產總值占韓國的35%,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這里的金融和商業批發業非常發達,全國24家銀行中除10個地方銀行外均在首爾。首爾的工業主要有紡織、化工、機械、電器和食品等,共有製造業企業一萬五千個,佔全國企業總數的30%以上。
首爾市內交通發達,有19條輻射狀公路和3條長度為131公里的環行公路。自從1974年建成第一條地鐵以來,首爾已經修建了總長為123公里的4條地鐵線路。作為韓國的交通中心,首爾的仁川國際機場每天有200多架國際航班起降,這里有幾十條航線通往日本、歐美、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的主要城市。首爾也是全國的鐵路樞紐,有23個火車站,將首爾同釜山、仁川等城市連接起來。
首爾是韓國的教育和文化中心,擁有首爾國立大學、高麗大學等34所大專院校,佔全國大專院校總數的50%。市內設有中央博物館、民俗博物館和郵政博物館等l2個博物館。首爾有11家報社,發行三千多種報刊,佔全國報刊發行種類的92%。
首爾保存有許多名勝古跡。朝鮮王朝的四個故宮和一個御花園是遊人必到之處。建於19世紀90年代的明洞天主教堂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首爾保存有全國最古老的教育機關——建於1937年的成均館文庫,在其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等4聖、6賢、10哲的神位,體現出與古代東亞共同的文化淵源。首爾市郊還有全國最大的尼庵──普門寺。
url]漢江橫貫首爾市中心,東西流向;漢江北部山巒連綿,雲蒸霞蔚,使得首爾被群山環抱,因此,首爾市中心大體為平地,景色秀麗,壯麗的山巒成為首爾天然的「外郭城牆」,市中心風光旖旎,盡顯大自然的魅力。
首爾長久作為韓國的首都,處處保留了歷代優秀的文化遺產,還有以韓國總統府邸青瓦台為代表的政府第一綜合廳舍,憲法判裁所,國會議事堂,法院等重要中央行政機關。
首爾是溫帶性冷帶氣候. 年平均氣溫為11.8℃左右,四季分明. 春,秋季雨水少,氣候溫暖,適宜旅遊. 夏季(6月~9月中旬)的月平均溫度為20℃- 27℃的連續高溫多雨的天氣. 冬季(12月~2月)比同緯度的其他城市氣溫略低.(月平均溫度為-5℃~0℃)。
江南是首爾的新區,是現代化首爾的標志,1988年的夏季奧運會之後蓬勃的發展了起來,一條條寬闊的街道,一幢幢林立的高樓,體現了濃厚的現代氣息和一種蓬勃向上的活力。市區的繁華地段如南大門、忠武路、明洞等。首爾地鐵的歷史並不長,始建於1974年,可是建設速度卻是世界少有的,28年的時間里,首爾已經建好的地鐵線就已經擁有了9條線,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路不僅把市區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而且向西一直延伸到50公里的首爾的外港——仁川市,向南一直延伸到京畿道的道廳水原市。
首爾市內的南山位於市中心,高度為270米,山頂建有高達240米的首爾塔,從塔頂俯視首爾,儼然可以認為首爾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19座大橋凌空飛架,溝通了江南江北,天塹成為了通途。 漫步在今天的首爾街頭,匆匆而過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車流,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古老的宮殿,蔚藍色美麗的漢江,巍巍的南山,繁華的商業街……這一切無不顯示出了這個東方屈指可數的世界大都會之一的無窮魅力。
如今的首爾,已經是一座擁有1100萬人口,擁有眾多衛星城的超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古老和現代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