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古典音樂唱片公司
網站你還是自己搜吧,我的英文功底不夠,沒訪問過。
EMI Classics:前身是唱片工業的鼻祖伯利納創立的英國留聲機公司和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1931年,為了在經濟大蕭條中求得生存,這兩個本是競爭對手的公司合為一家,並吞並了一些小唱片公司,形成了當時最大的唱片出版集團EMI。EMI的前身英國留聲機公司使用的品牌是「主人之聲」(HMV),英國哥倫比亞公司的商標則是「哥倫比亞」,在合並成EMI後仍分別使用。在戰後的日本和美國,EMI一直使用Angel(小天使)商標,直到90年代才統一為EMI Classics。由於資格最老,EMI擁有最為龐大的歷史錄音資料庫。在這里,各個時期最傑出的演奏家都留下了錄音,小提琴家克萊斯勒、阿道夫•布希、雅克•蒂博、海飛茲、米爾斯坦、西蓋蒂、梅紐因、吉奈特•內弗、奧伊斯特拉赫、帕爾曼、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費爾曼、杜普雷、托特里埃;指揮大師富特文格勒、克倫佩勒、卡拉揚、切利比達凱、比徹姆、朱里尼、穆蒂、滕斯德特、揚松斯、鋼琴家科爾托、魯賓斯坦、施納貝爾、里帕蒂、埃德文•費希爾、吉賽金、所羅門、科瓦賽維奇、歌唱家卡魯索、吉利、夏里亞平、卡拉斯、比約林、施瓦茲柯普夫、卡娜娃等等。近年來推出的新人更是層出不窮,韓國女小提琴家張莎拉、女大提琴家張漢娜、指揮家西蒙•拉特爾、威爾舍—莫斯特……往日的無比輝煌在新一代演奏家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的延續。
在整理再版老唱片時,EMI使用的數碼處理技術十分成熟,先進的CEDAR程序更能減少老錄音中的雜聲而對音質毫無損害。日本東芝的2088技術也是近年來開發的新技術,用20比特分析力、88.2千赫的采樣頻率處理母帶,改善了老錄音的音色和動態。在近期再版的老錄音CD上,ART(意為「艾比路錄音室技術」)是常見的標識,告訴我們這張CD上的錄音經過了艾比路錄音室工程師們的精心處理。目前EMI正陸續推出的「世紀偉大錄音系列」是其世紀末的重頭戲,曲目和版本均經過精挑細選,大師薈萃,很有收藏價值。
Sony/CBS:CBS的前身是成立於上世紀末葉的美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在唱片業的早期,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曾和RCA勝利公司的前身「維克多談話機公司」一起,平分美國市場,並稱為兩大巨頭。1924年,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和美國錄音公司合並,成立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1927年,它又買下了聯合獨立廣播公司的無線電網,形成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縮寫為CBS。 由於歷史悠久,它資料庫中的經典錄音也不少。鋼琴大師霍羅維茲、塞爾金、卡薩德蘇、昂特勒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羅斯、小提琴家斯特思、弗朗西斯卡蒂、指揮大師瓦爾特、伯恩斯坦、賽爾、奧曼迪、阿巴多以及布達佩斯四重奏、朱利亞四重奏等舉世知名的音樂家、音樂團體都為它灌錄過大量經典唱片。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60年代錄制的指揮他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CBS的看家寶貝。八十年代,索尼集團將CBS的唱片公司買下後,把品牌改為Sony Classical。前些年,由於低價傾銷,Sony/CBS的唱片曾經是價廉物美的代名詞,可惜近年來不斷漲價,目前已無優勢可言。它近來的精品層出不窮,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鋼琴家普拉希亞、布朗夫曼、小提琴家拉赫林等人的唱片便大獲好評。它也是較早採用20比特錄音的唱片公司,在音質上一直保持著較高而穩定的水準。
DG:德國留聲機公司的品牌。1898年,該公司由唱片業的創始人伯利納成立,由英國留聲機公司控股。1917年它從英國留聲機公司脫離出來,使用Polydor(寶麗多)商標。由於卡拉揚、伯姆等一批大師的加入,它從五十年代迅速崛起,在古典音樂界樹立起權威地位。指揮大師富特文格勒、伯恩斯坦、姆拉文斯基、阿巴多、約胡姆、弗利喬伊、布列茲、西諾坡利、加德納、小提琴家奧伊斯特拉赫、米爾斯坦、克雷莫、穆特、帕爾曼、吉爾•沙漢姆、鋼琴家霍羅維茲(晚期錄音)、肯普夫、戈爾達、安達、米凱朗傑利、阿格里希、波里尼、齊莫爾曼、皮雷絲、大提琴家富尼埃、羅斯特洛波維奇、麥斯基、歌唱家多明戈、馮•奧特、奧菲歐室內樂隊等新老演奏精英都在它的大旗下製作了大量經典唱片。去年,為紀念公司成立100周年,DG推出了一套宏篇巨制「DG百年特別專輯」,7大盒63張CD,搜羅了DG自創建以來各個時期的重要錄音。今年,60張CD的「切利比達克專輯」是DG重點推出的一套唱片。Archiv也是DG的品牌,1947年創立,重點在於中世紀、巴羅克時期的古樂。1974年至1975年間,它曾推出規模浩大的巴赫專輯,共99張密紋唱片。現在,它旗下的著名藝術家有加德納的英國巴羅克音樂獨奏獨唱團、革命與浪漫管弦樂團等。過去,不少人批評DG的錄音質量參差不齊,音色較為嚴峻剛硬,不討中國人的喜歡。近年來,DG堅持在新唱片的錄制中使用它的4D專有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在,它的CD音質已穩定在很高的標准上。
飛利普(Philips):1950年在荷蘭成立。1962年和DG合資,迅速成長為世界一流的唱片公司。1972年,飛利普和DG合並在寶麗金集團里,規模更加龐大,成為唱片業的巨頭。它旗下的藝術家大都為歐洲的精英,如小提琴家格魯米歐、謝林、阿卡多、慕洛娃、鋼琴家哈斯基爾、阿勞、李赫特、布倫德爾、科奇什、內田光子、大提琴家讓德隆、希夫、朱利安•韋伯、歌唱家卡雷拉斯、傑西•諾曼、指揮家賽爾、海丁克、馬舒爾、小澤征爾、布魯根、阿林•戴維斯、著名的美藝三重奏、義大利四重奏、義大利音樂家合奏團(I Musici)等等。中國交響樂團在陳佐湟的指揮下也已為它灌錄了4張CD。飛利普的總體錄音質量極高,品味超卓,不論模擬還是數碼,都很少敗筆。尤其是它的室內樂唱片,音質之優、平衡之佳很少有誰能夠媲美。近年來,日本飛利普公司運用24比特尖端技術製作了一批CD,音效特別出色,大受發燒友歡迎,不知這一技術是否會被飛利普普遍使用。 飛利普也有兩套歷史錄音系列,一套名為「傳奇經典」(Legendary Classics),採用電腦降噪技術處理,可惜該技術對音質略有損害,會使聲音發干,不如EMI的CEDAR技術。另一套為The Early Years,均為演奏名家五六十年代的錄音。
水星(Mercury):1945年成立於芝加哥,兩年後打入古典音樂市場。在製作人柯扎特、錄音師法恩的努力下,這一品牌發展迅速。法恩大膽採用的三話筒立體聲錄音(使用特製的Ampex三軌錄音機,35毫米電影膠片)取得了驚人的效果,動態范圍龐大,被譽為當時的天碟。芝加哥交響樂團、伊斯特曼管弦樂團、明尼阿波利斯交響樂團、底特律交響樂團等都為水星灌制了唱片。大提琴家斯塔克也在水星的目錄上留下了許多經典錄音。1961年,水星被飛利普收購。九十年代以來,飛利普一直在將水星當年的錄音以「LivingPrsence」系列再版成CD,廣受樂迷、發燒友歡迎。
Deeca:1929年在英國成立的Decca唱片公司的品牌。1940年,它開發出了當時最先進的全頻帶錄音,簡稱FFRR。這一技術本來是應海軍部的要求開發的,目的是辨別英國潛水艇和德國潛水艇間的區別。1944年,Decca公司將此技術運用到唱片上,使音質有了長足的進步。從那以後,Decca公司的錄音質量始終居於領先地位。它尤其精於大場面(如歌劇)的錄音,音場寬廣,空間感強烈,音色流暢,令他人望塵莫及。它旗下的藝術家陣容雖不如DG和菲利普強大,但也毫不示弱:指揮家索爾蒂、卡拉揚、安塞梅、蒙特、克爾泰茲、梅塔、杜圖瓦、小提琴家鄭京和、里奇、阿莫亞爾、鋼琴家巴克豪斯、柯曾、阿什肯納奇、博萊特、魯普、希夫、歌唱家德莫納柯、帕瓦洛蒂、薩瑟蘭、苔芭爾迪,均為公認的世界級名家。London(倫敦)和L'oiseau—Lyre(琴鳥)也是該公司的商標。後者專用於「原本主義」的演奏錄音,也就是在古樂器上用復古的演奏手法表現作品原貌。霍格伍德是「琴鳥」旗下最為活躍的指揮家。隨著寶麗金集團被「環球集團」收購,Decca、DG、Philips三大歐洲古典音樂品牌現在都已歸入「環球唱片集團」。
RCA Victor:唱片業元老之一,前身是唱片的發明者伯利納創建的留聲機公司。無數演奏大師曾為它製作過錄音,包括演唱家卡魯索、比約林、弗拉格斯塔德、小提琴家海菲茨、克萊斯勒、埃爾曼、朱克曼、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帕德列夫斯基、魯賓斯坦、霍洛維茲、卡佩爾(wiLliam Kapell)、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庫賽維茨基、斯托科夫斯基、明希、萊納、旺德(Gunter Wand)、長笛演奏家高爾維、單簧管演奏家斯托茲曼、瓜納利四重奏等。近年來,它除了仍不斷將資料庫的眾多老錄音以「金印鑒」、「銀印鑒」系列再版CD外,還把一批批新星以「紅印鑒」推向樂壇,引起樂迷的關注,如美國指揮家斯拉特金、加拿大女大提琴家哈諾伊、青年鋼琴家基辛等。
Hyperion:希臘神話中一位巨人的名字。成立於1980年的英國唱片品牌Hyperion堪稱英國唱片界的驕傲。它的規模很小,目前僅12人,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古典音樂界的影響己絲毫不下於那些唱片巨頭,有「英國最閃亮的唱片品牌」之稱。Hyperion的錄音曲目范圍極廣,雖然重點在於英國音樂和早期音樂,但並不局限於此。上至12世紀的早期音樂、下至本世紀的先鋒派、從合唱到獨唱、從室內到大樂隊的演奏,無所不包。在開發新曲目方面,Hyperion的成績更是有目共睹,走在許多大公司前面。1996年1月,HyPerion取得了一項世人矚目的成績:在法國嘎納國際音像博覽會(MIDEM)上擊敗眾多競爭對手,榮獲「年度最佳品牌」大獎。這標志著整個唱片界對Hyperion的肯定。現在,Hyperion的目錄上共有超過一千種唱片,每年推出將近80張新片,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1994年,Hyperion的銷量為90萬張,佔英國古典唱片,市場3.9%的份額。在Hyperion的上千種唱片中,最具歷史意義的要數鋼琴家萊斯利•哈沃德的「李斯特鋼琴作品全集」(49張CD)以及鋼琴伴琴家格拉姆•約翰遜製作的「舒伯特藝術歌曲集」(共31張CD)。這兩套唱片都被公認為錄音史上的里程碑。從1991年開始錄制的一套「浪漫派鋼琴協奏曲集」(包括帕德列夫斯基、莫斯科夫斯基、索爾、沙文卡、梅特納等人的作品)也廣受佳評。HyPerion最熱銷的CD則是「哥特之聲合唱團」表演的「上帝呼吸中的羽毛」,屢獲大獎,售出25萬張之多。和大多數獨立唱片品牌一樣,為了維護質量,Hyperion唱片的價格不低。面對「拿索斯」等廉價品牌的競爭,1996年,它效仿Philins、DG、Decca的做法,推出了一套廉價雙片系列,名為dyad,只賣一張正版CD的價格,包裝精美,尤其引人注目。
Chandos:1979年成立的小型英國唱片公司,致力於推廣出版英國作曲家的作品。八十年代,這個品牌發展迅速,以優異的數碼錄音、新鮮的曲目、高水準的演繹贏得廣泛好評。羅傑斯特文斯基、希考克斯、尼姆•雅爾維、鮑羅丁三重奏等許多優秀音樂家為它灌過唱片。該品牌近來在國內市場上開始出現,雖然價格不菲,但總體錄音質量十分優良,音色清麗透明,獨具一格,是對英國音樂有偏好的樂迷的首選。
Nimbus:英國影響很大的古典音樂唱片公司,人數很少,但成就非凡,以「自動鋼琴系列」、「聲樂大師系列」、「世界音樂系列」等享譽唱片界,同時也是英國最早推出CD的唱片公司。「自動鋼琴系列」收入了大量本世紀早期鋼琴大師們製作的自動鋼琴紙帶。通過唱片我們能欣賞到霍夫曼、帕德雷夫斯基、布索尼、沙爾文卡、格蘭傑、拉蒙德等傳奇大師在近百年前的演奏。「聲樂大師系列」更是Nimbus的絕活兒,至今已出版了l00張,幾乎囊括了本世紀初美聲藝術黃金時代前輩歌唱大師們的經典錄音,而且經過Nimbus的獨家處理後音質大為改善,勝過其它公司的同類CD。在「世界音樂系列」中,世界各國的民族音樂應有盡有,從中國、巴西、阿根廷、愛爾蘭到東南亞、古巴、伊朗、中東……是研究世界民族音樂的最豐富寶藏。除了這三大系列外,老一輩鋼琴家切卡爾斯基(Shura Cherkassky)、佩勒姆特(Vlado Perlemuter)、小提琴家舒姆斯基(Oscar Shumsky)、維也納三重奏、青年鋼琴家馬丁•瓊斯、我國留學英國的青年小提琴家胡昆等都為它留下了精彩的錄音。英國作曲家蒂佩特親自指揮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Nimbus的看家寶貝之一。
Teldec:1929年由德律風根公司和Decca合資創建,現已並入華納集團。它的資料庫中有部分前輩演奏大師的錄音,如指揮家門格爾柏格、老克萊伯、小提琴家庫倫坎普夫等。馬澤爾、馬舒爾、梅塔、克萊莫、巴倫伯伊姆、豐特奈三重奏、鮑羅丁四重奏等當今名手都為它製作過唱片。現在,它旗下最出風頭的演奏家無疑是小提琴新秀文格羅夫。這位青年演奏家在1994年被《留聲機》雜志評為「年度新人」,備受樂壇矚目。此後他推出的幾張CD都大受好評,奠定他當今最優秀青年小提琴家之一的地位。此外,鋼琴新秀貝列佐夫斯基、黃海倫(華裔)等也正備受樂壇關注。
Telarc:這家以出版「發燒片」著稱的唱片公司成立於1980年。一開始主要出版美國交響樂團,如克利夫蘭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辛辛納提交響樂團等的錄音。八十年代中期起,Telarc進入歐洲音樂圈,成就卓著,被公認為美國最成功的唱片品牌。早在發燒熱剛興起時,它的一張真炮錄音的「1812序曲」就震撼了我國的眾多發燒友,「電子琴貝多芬」、「電子琴巴赫」、「西部牛仔」、「大峽谷」、「間諜音樂」等更是引來陣陣喝彩,使Telarc成為「發燒片」的代名詞。雖然它的不少唱片有重音效、輕藝術之嫌,但它在商業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是無人能及的,同時,它的一些真正的藝術精品(如羅伯特•肖指揮的合唱作品、麥克拉斯指揮的勃拉姆斯交響曲集等)也正被越來越多的嚴肅樂迷認同。
Delos:已有25年歷史的美國Delos唱片公司也是小型唱片公司中出類拔萃的一員,以音質優異的錄音享譽發燒界。由錄音總工程師約翰。厄戈爾(Johnzargle)開發的獨特的VR2錄音技術是它的王牌,吸引著大量音響發燒友。匯集在它旗下的許多演奏精英也令它實力大增。比如由丹尼斯•基恩(Dennis Keene)領導的「基督耶酥升天之聲」合唱團就是一例。在音樂界,人們對這位引人注目的年輕合唱指揮寄予厚望。女鋼琴家洛爾•羅森伯格(Carol Rosenberger)、達維多維奇(Davidovich)、洛杉磯吉它四重奏、指揮家利頓、舒瓦茨等也都是當今古典樂壇風頭正勁的明星。水準不俗的西雅圖交響樂團、洛杉磯交響樂團、達拉斯交響樂團等也常為Delos製作唱片。在室內樂方面,由我國小提琴家胡乃元領銜的上海四重奏也是Delos的藝術家。林肯中心室內樂團更是出手不凡,他們灌制的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贏得了極高評價。除了天碟級的唱片製作外,Delos最近還致力於整理過去的聲樂歷史錄音,並已形成了一套Stanford檔案系列。這些歷史錄音來自Stanford大學的檔案館,包括女中音大師舒曼-海因克、女高音法拉爾等人的珍稀錄音。
harmoania mundi:法國最大的獨立古典音樂唱片公司,成立於1958年,目前雇員多達250餘人。曲目覆蓋了古典音樂的各個歷史時期,從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歌曲直到現代音樂,包括很多冷門作曲家的作品和占相當地位的宗教音樂。沒有歷史錄音,所有唱片均為新製作。梅洛斯四重奏、男歌唱家肖爾等是其名下較出名的音樂家。它還有一套名為「新演奏家」的系列,收有很多樂壇新秀的錄音,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精品,如獲得「留聲機」大獎的青年女小提琴家伊莎貝爾•弗斯特(Isabelle Faust)的CD「巴托克小提琴奏鳴曲」。
拿索斯(NAXOS):HNH國際有限公司的唱片品牌,成立於1987年。這個成立僅十年的唱片品牌被公認為近十年來發展最快的後起之秀。1997年,NAXOS在法國嘎納舉行的國際音像博覽會(MIDEM)上擊敗眾多著名的大牌唱片公司,被授予嘎納古典音樂唱片大獎(Cannes Classical Awards)的「年度最佳品牌」(Best Label)稱號。它出品的唱片已達兩千餘種,曲目覆蓋了古典音樂的所有標准曲目,演奏家大多為新秀中的佼佼者,也有少數業已成名的著名演奏家和音樂團體,更有不少本來鮮為人知的演奏家在NAXOS的宣傳下漸漸成名,如鋼琴家揚多、大提琴家克利蓋爾、小提琴家卡勒爾、指揮家德拉霍斯等。NAxOS堅持以低廉的價格(40元)提供高質量的音樂享受,對大公司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大牌公司不得不競相推出廉價系列CD以和它抗衡。最終的得益者當然是消費者! 許多樂迷對拿索斯的音質抱有懷疑。其實,從八十年代末至今,它的錄音質量逐年提高,精品不斷,己穩定在較高的水準上,有近二百張「三星」級CD可證。1997年,原Decca的著名製作人保爾•邁爾斯跳槽到拿索斯,使拿索斯的錄音水準更上一層樓。
BIS:1973年成立於瑞典,是北歐最重要的唱片品牌,以出版北歐國家的音樂為主,演奏家也均為北歐人。在它的唱片中,有很多作品是世界首次錄音的珍品。
GZ:這是捷克唱片廠的品牌縮寫,是自捷克唱片名牌Supraphon之後又一個有影響的品牌。它以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斯美塔納、亞納切克、馬蒂奴、蘇克等人的作品為主,演奏家多為捷克的新秀。雖然這些捷克演奏家由於消息閉塞不大為世人所知,但其中不乏水準高超的才子。論音質,它當然不及許多名牌,但要聽正宗的捷克音樂,這是價廉物美的選擇。
捷克第一大唱片品牌Supraphon近來由一家台灣公司代理,也出現在我國市場。小提琴家蘇克、已故指揮家紐曼、庫貝利克等的錄音是它的王牌。要聽捷克曲目,Supraphon仍是首選品牌。
Testament、Pearl、Music&Arts、Bidlph Lab、Marston、Tahra、Preiser、Symposium:這些公司都專業從事老錄音的翻版加工。它們搜集早已絕版的老唱片,以先進的數碼技術加工製作後推出CD,吸引那些懷舊的樂迷,在歷史錄音愛好者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可惜,在我國市場上這些品牌仍很罕見。
Chesky、RR、Shefield Lab、Dorian、dmP、Proprius、Klavier:這些唱片品牌都由規模很小的公司創立,雖然出版唱片的數量很少,但都以優異逼真的音質在發燒圈內享有盛名,是音響發燒友收藏的目標。Chesky、RR、Sheffield Lab(喇叭花)既生產古典音樂唱片,也出版爵士樂唱片。dmp專錄現代爵士樂,Dorian則專錄早期古典音樂。品味超卓的Dorian還贏得了歐洲評論界極高贊譽,高速光纖傳送、24比特錄音等先進技術使它的CD音質超群。瑞典的Proprius創立於1969年,以「黑教堂」、「當鋪爵士樂」等名碟享譽發燒界,也生產特製膠片唱片。Klavier這一品牌原本無人知曉、前幾年,忽然以一批優質CD打入我國市場,引起發燒友爭購。如馬澤爾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馬斯奈的歌劇「熙德」、「豎琴名曲」等。此外,英國Linn出版Carol Kidd的CD和美國Gecko出版的Amanda McBroom等的CD都因其出類拔萃的音質被發燒友視為珍品。當然,這和音樂本身己沒有多大關系了。
2. 介紹下柴可夫斯基
中文名: 柴可夫斯基
英文名: Tchaikovsky, Pyotr Ilyich
生 於: 07 / 05 / 1840
卒 於: 06 / 11 / 1893
國 籍: 俄羅斯
樂 派: 浪漫樂派
柴可夫斯基簡介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國著名作曲家,近代評論家都說柴可夫斯基是個『怪人』。他不見容於任何團體,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獨自過著異乎常人的生活。柴可夫斯基的早年生活卻很尋常。他生於1840年,父母都是中產階級(父親擁有一個鐵礦場),他們送他上寄宿學校、念大學,希望他做個律師。柴可夫斯基對這樣的生活其實厭惡到了極點。雖然有個快樂無憂的童年,但他的個性優柔寡斷,根本不懂得如何建立人際關系。8歲那年,他被送到寄宿學校。被迫脫離母愛的庇護,對他真是難以忍受的感情折磨,郁悶人生自此開始。柴可夫斯基於是寄情於音樂。從小學鋼琴的他很快便嶄露頭角,且到22歲之前都在聖彼得堡音樂院選修音樂課程。後來他放棄了法律,成為專修音樂的學生,3年後就開了第一場個人作品演奏會。柴可夫斯基的人生充滿矛盾。他與當時最傑出的作曲家交往,如鮑羅定、穆索斯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但卻格格不入。他覺得待在俄國快喘不過氣來,於是雲游四海,但卻又迫不及待想回家。他只要一想到要與他人親密接觸就卻步不前,內心又渴求熱情洋溢、海誓山盟的情愛關系。
他的作品旋律優美動人,著名的作品有「天鵝湖」芭蕾舞劇、「胡桃夾子」組曲、「1812」序曲、「悲愴」交響樂等,都是深受歡迎的作品。
生平大事
1840年: 5月7號生於俄羅斯沃基斯克。
1845年: 開始自行在家中的鋼琴上彈奏。
1847年: 無師自通的掌握了初步彈奏技巧。
1848年: 舉家遷往聖彼得堡,進寄宿學校就讀。
1849年: 因父親工作的關系,全家遷往聖彼得堡,開始接受正式的音樂教育。
1859年: 從法律學校畢業,隨後進入司法院擔任事務員。
1861年: 進入音樂學院跟隨音樂院院長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
1862年: 開始在司法部任職,當一個小官吏。
1863年: 放棄主修的法律,全力攻讀音樂。
1865年: 柴可夫斯基自音樂學院畢業。同年,《特性舞曲》首演。
1866年: 搬到莫斯科。
1867年: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交響曲完成。
1868年: 柴可夫斯基開始與俄國國民樂派「五人組」得成員交往。
1869年: 柴可夫斯基完成了他最著名的管弦樂幻想曲「羅密歐與茱麗葉」,同年他墜入愛河,愛上了女歌手黛西利‧雅爾托。
1872年: 他不得不放棄作曲的日子,而以樂評家的方式寫樂評糊口,前後長達四年之久。
1874年:創作出降b小調《第l號綱琴協奏曲》。
1876年: 年底開始與富有運輸商的遺孀梅克夫人間長達十三年的神秘交往,梅克夫人也他的贊助人,兩人始終都只靠書信聯絡,兩人終其一生都不曾見過一面。
1877年:《天鵝湖》首演;與梅克夫人開始通信;與安東尼娜相識結婚。創作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
1878年: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號交響曲在尼可拉‧魯賓斯坦的指揮下,在莫斯科初奏。
1879年: 歌劇「尤金‧奧涅金」首演,獲得相當的成功。
1880年: 完成「義大利隨想曲」、「1812年序曲」時,柴可夫斯基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作曲家了。
1884年: 柴可夫斯基獲得沙皇贈勛。
1885年: 出任俄國音樂協會莫斯科分會會長,同年完成了著名的「曼佛瑞德交響曲」。
1887年: 柴可夫斯基到歐洲各國游歷演出,獲得無比的成功。
1888年: 首次前往西歐巡迥指揮演奏。
1889年: 寫出著名的芭雷音樂「睡美人」。
1890年:《睡美人》在聖彼得堡首演。
1890年: 與梅克夫人的決交
1892年: 完成曲芭蕾音樂《胡桃鉗組曲》,並進行首演。
1893年: 逝世,葬於聖彼得堡。柴科夫斯基的死因一直撲朔迷離,早期有人說是因為染上霍亂,但現在可推斷於他是自殺。
3. 誰知道雅爾在北京太廟演奏會有-首非常歡快的曲子叫什麼名字
Yanni(雅尼,希臘) (不知道對不對,你看看,希望會對你有用)
雅尼1954年生於希臘,14歲時,他打破了希臘國家游泳記錄,因此有幸到雅典參加專門訓練。18歲時,他離開希臘赴美國上大學,在21歲時獲得了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但是,這位長發凌亂、舉止卻十分優雅的青年最後卻選擇了音樂。
1986年,他的音樂被Peter Baumann(著名音樂製作人)賞識,在其協助下,帶有鮮明風格的電子合成器音樂專輯「Keys To Imagination」推出,在美國New Age音樂領域產生了一定影響。他的第一張精選「Reflection Of Passions」在美國賣出一百萬張,迅速登上美國公告牌New Age排行榜冠軍之位,確立自己New Age音樂大師的地位,並贏得了希臘鋼琴王子、鍵盤王子的美譽。
同年,雅尼在美國達拉斯等地舉行了數場音樂會。在音樂會上,雅尼和交響樂隊合作,演奏了「San Torini」等許多他在八十年代創作的名曲,確立了其「電子合成器加管弦樂隊加鋼琴演奏」的模式。
他的第十張專輯《雅典衛城現場音樂會》,是其風格的代表作。單曲「Keys To Imagination」3/4描繪了古老的希臘風情;「One Man's Dream」則優雅浪漫深得雅皮士喜愛。
1997年5月,雅尼在北京的太廟舉辦音樂會,立即獲得我國廣大歌迷的喜愛。
Enya(愛爾蘭)
似乎音樂家是愛爾蘭的土特產,總是有上等的音樂饋贈給世界的各個角落。
1961年3月17日生於愛爾蘭多尼戈爾郡的圭多爾的音樂家庭,父親Leo Brennan是愛爾蘭著名樂隊Slieve Foy Band的靈魂人物,母親也是位業餘音樂家,Enya有天生的磁性嗓子,很小便加入了家族樂隊。而對Enya的演繹事業影響最為重要的則是由她的兄弟姐妹們於1976年組成的樂隊Clannad。1979年,Enya加入了樂隊任鍵盤手之職,為樂隊創作了大量紅極一時的電視劇配樂。但1982年她就離開了,唱電視劇配樂已經讓她感到窒息,她要尋找自己的音樂。
不久,她開始與日後的長期合作夥伴製作人兼曲作者Nicky Ryan及其妻子(詞作者)Roma Ryan合作,於1986年推出BBs電視台的電視劇原聲音樂專輯《The Celts》並與Wea唱片公司簽約。
1988年Enya出版的第二張專輯《Watermark》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績,單曲「Orinoco Flow」在英國成為排行榜冠軍曲,此專輯的全球銷量為4000萬張,僅在英國就有超過100萬張的銷量。在取得巨大成功之後,Enya開始淡出演藝圈,僅在Sinead O'conner的專輯《I Do Not Want What I Haven't Got》中客串一次。
4. 世界上有哪些電聲音樂大師
著名的電影作曲家莫里斯·雅爾的兒子,出生於1948年8月24日,法國里昂,自五歲起就開始練習鋼琴。在年輕時代,雅爾放棄古典音樂的研究,轉向熱衷於爵士樂並組織了一個搖滾電台——Mystere Ⅳ;1968年,他成了年輕的音樂拓荒者皮埃爾·謝弗的一名學生,加入了De Recherches Musicales團體,1971年,早期的電聲音樂實驗產生了單曲La Cage。此後一年,一直被荒廢,無人問津,雅爾早期的工作非常不成功,並且要遵循工作同行的指示。他奮力地發掘屬於自己的聲音,為Francoise Hardy等的眾多歌手及電影譜曲,尋找讓電子音樂脫離其單調無味基礎的手段,同最好的執業實驗家一樣的正式抽象概念。作為突破點,他逐漸發展了在1977年被譜寫成管弦樂旋律的《氧氣》,達到了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第二,產生巨大商業沖擊。接下來,1978年的Equinoxe(《晝夜平分》),也是一樣非常成功的作品。一年以後,雅爾在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據舉行了首場空前盛大的戶外音樂會,估計有100萬觀眾的記錄為他在吉尼斯世界記錄里贏得了地位。
?Zb;t9oO0
;W ck[8U+Z.o0 僅僅在1981年代 「Les Chants磁場 」之後,雅爾踏上了一個正式的旅行——隨後帶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數量的舞台設備進行的中國旅行; 5 次表演,由35個傳統樂器伴奏的演出,之後在中國產生的LP音樂會(Long-Playing)。1983年,超市裡的(雅爾)音樂集迅速成為歷史上最為值得收藏的專集之一——被藝術博覽記錄,僅僅一個副本被壓(在一次慈善拍賣活動上拍得近1萬美金),又被主拍方面銷毀以保證記錄的稀有!雅爾下一步正式的發布是1984年的《動物之觀》(ZooLook),沒有和以往作品成功地一樣與聽眾聯系,除了出席一個超過百萬人出席的全球電視廣播以外,在他1986年4月5日的為慶祝美國NASA50周年紀念日而在休斯敦過度的現場表演之前,一度兩年沒有空閑。中青社區門戶Y,ru+c] p+b
hvO!Wy0h0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En Attendant Cousteau》發行之後,雅爾最大的人生體驗就是有250萬樂迷聚會在巴黎的「Bastille Day」(巴斯特勒節)觀摩他的表演! 中青社區門戶R~1|g!G#n`[
中青社區門戶CyT2`#B*P y&mX
雅爾先生1982年的中國之旅行帶來了兩場音樂會,分別在上海和北京,Les Concerts en Chine 這張專集就是這樣誕生的。在他的眼中,這個東方古國充滿了神秘(在Souvenir de Chine 這首曲子的MTV里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就是這張專集,被歐洲的眾多雅爾發燒友評為the best album of Jarre's works,其中的「激光豎琴」(Laser Harp)和「中國紀念」(Souvenir de Chine ),包括「氧氣」(Oxygene)和「晝夜平分」(Equinoxe),對他的才華智慧和演奏手法發生濃厚的興趣。興許有年紀稍大些的人還知道中國還出了一個電子琴演奏家叫蒲琦璋,她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演奏過一些電子琴音樂作品,可是後來便銷聲匿跡了。不過,相比較而言,Jarre的作品表達的是一種氣氛,一種抽象的氣氛,他發揮了電子合成器的演奏特性,使用了龐大的聲音儲存元素,揚長避短,營造了活潑輕盈的節奏和優美的旋律,在78年的《Equinoxe》這張專集里得到很好的展示,一種節奏,來自電子管風琴,沒有打擊演奏!
5. 誰能介紹一下法國音樂家讓雅爾米歇爾與希臘音樂家雅尼
讓·米歇爾·雅爾(Jean Michel Jarre),出生於1948年8月24日,法國里昂,自五歲起就開始練習鋼琴。在年輕時代,雅爾放棄古典音樂的研究,轉向熱衷於爵士樂並組織了一個搖滾電台——Mystere Ⅳ;1968年,他成了年輕的音樂拓荒者皮埃爾.謝弗的一名學生,加入了De Recherches Musicales團體,1971年,早期的電聲音樂實驗產生了單曲La Cage。後一年,一直被荒廢,無人問津,雅爾早期的工作非常不成功,並且要遵循工作同行的指示。他奮力地發掘屬於自己的聲音,為Francoise Hardy等的眾多歌手及電影譜曲,尋找讓電子音樂脫離其單調無味基礎的手段,同最好的執業實驗家一樣的正式抽象概念。作為突破點,他逐漸發展了在1977年被譜寫成管弦樂旋律的《氧氣》,達到了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第二,產生巨大商業沖擊。當年美國《Time》周刊在雅爾的創始作《氧氣Oxygene》發行後這樣評價Jean-Michel Jarre:A french revolution to rock the world!接下來,1978年的Equinoxe(《晝夜平分》),也是一樣非常成功的作品。一年以後,雅爾在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據舉行了首場空前盛大的戶外音樂會,估計有100萬觀眾的記錄為他在吉尼斯世界記錄里贏得了地位。
僅僅在1981年代 「Les Chants磁場 」之後,雅爾踏上了一個正式的旅行——隨後帶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數量的舞台設備進行的中國旅行; 5 次表演,由35個傳統樂器伴奏的演出,之後在中國產生的LP音樂會(Long-Playing)。1983年,超市裡的(雅爾)音樂集迅速成為歷史上最為值得收藏的專集之一——被藝術博覽記錄,僅僅一個副本被壓(在一次慈善拍賣活動上拍得近1萬美金),又被主拍方面銷毀以保證記錄的稀有!雅爾下一步正式的發布是1984年的《動物之觀》(ZooLook),沒有和以往作品成功地一樣與聽眾聯系,除了出席一個超過百萬人出席的全球電視廣播以外,在他1986年4月5日的為慶祝美國NASA50周年紀念日而在休斯敦過度的現場表演之前,一度兩年沒有空閑。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En Attendant Cousteau》發行之後,雅爾最大的人生體驗就是有250萬樂迷聚會在巴黎的「Bastille Day」(巴斯特勒節)觀摩他的表演!
讓.米歇爾.雅爾1982年的中國之旅行帶來了兩場音樂會,分別在上海和北京,《Les Concerts en Chine 》這張專集就是這樣誕生的。在他的眼中,這個東方古國充滿了神秘,在「Souvenir de Chine」這首曲子的MTV里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就是這張專集,被歐洲的眾多雅爾發燒友評為the best album ofJarre\'s works,其中的「激光豎琴」(Laser Harp)和「中國紀念」(Souvenir de Chine),筆者在1988年的電台里第一次聽過,包括「氧氣」(Oxygene)和「晝夜平分」(Equinoxe),對他的才華智慧和演奏手法發生濃厚的興趣。興許有年紀稍大些的人還知道中國還出了一個電子琴演奏家叫蒲琦璋,她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演奏過一些電子琴音樂作品,可是後來便銷聲匿跡了。不過,相比較而言,Jarre的作品表達的是一種氣氛,一種抽象的氣氛,他發揮了電子合成器的演奏特性,使用了龐大的聲音儲存元素,揚長避短,營造了活潑輕盈的節奏和優美的旋律,在78年的《Equinoxe》這張專集里得到很好的展示,一種節奏,來自電子管風琴,沒有打擊演奏!
在他的作品裡,還可以找到古典音樂的創作形式,就是以樂章的形式來表達,序曲,進行,高潮,高潮的延續,尾聲,起伏跌宕,回味無窮。他用他的理解和對旋律的把握,編曲功底之深,氣氛之抽象讓我嘆服!
近十年來,Jarre的作品許多都改編成Mix,雅爾的發燒友中不少是把它作為與很多DJ音樂一樣來聽的,筆者也聽過不少DJ音樂,相對來說,雅爾改編的Mix還是有不少原有版本的特點,聽起來還是不錯的。但,和大多數歐洲層出不窮的電子化樂隊一樣,使雅爾的作品充滿商業味道,是否值得探討!管怎麼說,雅爾的作品盡管在中國沒有發行很多,即使發行量也相當少[筆者至今還沒有在商店裡看見、買到他的CD(但歐洲很多),除了在「中圖」訂購的Chronologie Part 6 Slam Mix(還是改編版本!)],但他的作品也許被我們的媒體採用,大家沒有留意,(作為背景音樂也沒有提供原作者名字的必要?),喜歡看足球的朋友或許聽過他為98年法國世界盃足球賽創作的曲子Rendez-Vous 98\'。
JARRE的成名作,銷量超過1500萬張,至今保持法國唱片史上累計銷量冠軍。氧氣要算是電子音樂的入門曲了,盡管在他之前一些德國先驅如Tangerine Dream, Klaus Schulze已為人所知。ELECTRONICA在廣大普通人群中有如此大的反響,還是第一次。JARRE搭准了脈,把旋律和管弦樂編曲法成功得融入原本單調蒼白的電子聲響,在實驗性(探索SYNTHESIZER這一新手段的音樂表現力)和可聽性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雅尼,全球聞名的演奏家、作曲家,兩度被格萊美獎提名,其作品在過去十年中一直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廣播音樂的最愛。在連續完成了雅典衛城,中國紫禁城,印度泰姬陵音樂會後,終於推出了最新專輯「IF I COULD TELL YOU」—— 一次直擊心靈的音樂旅程。
雅尼,1954年生於希臘卡拉瑪塔的一個風景獨特的海濱村莊,五歲時就發現了自己的音樂才能。「我非常喜愛音樂並常常彈鋼琴,但我拒絕接受正規的鋼琴教育。我的父親明智地鼓勵我大膽嘗試。當我不想上鋼琴課時,他便說,『好,想什麼時候彈就什麼時候彈,你想彈什麼就彈什麼吧』。當時我就是這么做的,現在也是如此。」
最初,雅尼曾立志成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18歲的時候,他被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所大學接收,移居美國並主修心理學。然而,畢業後雅尼卻選擇了他鍾愛的音樂事業。「我決定用一年的時間去嘗試。我參加了一隻名為「chameleon」的搖滾樂隊,並在一些夜總會進行演出。整整一年我沉浸於音樂當中,我從沒感到過生命是如此令人愉悅。就這樣,我找到了值得我用一生去做的事。」
雅尼專心致志於音樂,從中感到無比滿足,盡管成功似乎還很遙遠。「我取得成功用了很長的時間,盡管很多時候連生計都難於維持,但我並不在乎。創作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創作的過程是我人生的最大樂事之一。」
與LINDA EVANS在Oprah Winfrey show中登場是雅尼一生的巨大轉折點。之後雅尼的事業蒸蒸日上。從紐約Radio City Music Hall的演出開始,他的音樂會通過電視先後在65個國家播放,1998年的TRIBUTE在全美巡演總排行中位列第二。但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卻教會雅尼許多東西,使他一直受益至今。「回顧過往,我了解到我學到了許多准則,讓我可以集中意志以使創作順利進行。沒有人會教給你這些,只有用心體驗生活才能獲得。」
6. 韓國羅亞125鋼琴多少錢一台
鋼琴是自由定價,各地差異很大,還是貨比三家控制好價格吧,另外建議再看看一線知名品牌卡瓦依、舒曼鋼琴是否喜歡,品質可靠、售後有保障,市場品牌很多注意認真選擇品牌再出手。
7. 法國第一夫人的資料
布呂尼,義大利人,做過模特和歌手,現為法國總統薩科奇的夫人。 目錄[隱藏]個人簡介 事業愛情雙得意 情場「男人殺手」 布呂尼男友群 詳細資料 家庭 事業 情感
2007年末,剛滿40歲的義大利女人Carla Bruni(布呂尼)攜手薩科齊,為全世界帶來了跨年度「巨作」。不管是真愛還是撫慰受傷的心,或僅僅是為了心有不甘的自尊,反正2008年來了,比起關心政治前途,薩科齊似乎先要想清楚寢室的女主人將是誰。 [編輯本段]個人簡介年齡:42歲
身高:175cm
工作經歷:模特、歌手
與薩科齊的第一次曝光:巴黎迪斯尼樂園
TOP OF YOU 頭牌大件事
英國媒體2007年12月30日報道,薩科齊為布呂尼開設了一條電話專線,以便隨時保持聯系。有媒體亦發現,薩科齊多了一部新手機,因此推測這就是他轉為接收新女友電話、簡訊的專線電話。
薩科齊的朋友透露,「他太高興了,極度興奮。她(布呂尼)對男人來說就像『勞力士』手錶一樣。」 [編輯本段]事業愛情雙得意Carla Bruni(布呂尼)怎麼看都似另一個塞西里亞。她是誰?超模、明星演員、歌手,人稱「Man eater」,還有新近身份是法國「第一情人」——總統薩科齊的新歡。
對於布呂尼,國人可能尚不熟知,這張清秀的臉蛋到底是誰呢?
布呂尼是從走T型台開始引人注目的。生在義大利,5歲跟著家人搬到法國,身上同時集中了義大利女人的豪放和法國女人的優雅,19歲時被星探公司相中,漂亮的Carla放棄了索邦大學的建築學課程,為一個牛仔褲品牌做了代言模特,沒過多久就擠身於世界頂級模特,頻頻亮相於各大時裝時尚雜志的封面。做了超模的Carla Bruni還分別在1995年和1997年拍了兩部電影,《貓步》(Catwalk)和《拍拍垃圾》(Paparazzi)。
29歲的時候,布呂尼金盆洗手退出T台,拿起了吉他唱歌,並於2002年推出自己的第一張作詞作曲的專輯《有人告訴我》(Quelqu』un m』a dit),創下了200萬張唱片的銷售記錄。第二張英文專輯《沒有保證》(No Promises),是由布呂尼在一些著名詩歌上自己作曲而成。
人們是抱著好奇心去聽也好,純粹喜歡她的外貌也好,布呂尼作為歌手的願望終究是實現了。 [編輯本段]情場「男人殺手」比起薩科齊,布呂尼的私生活也沒少上各大報刊雜志的頭條,她不僅和大明星約會,同時還劈腿,所以被媒體戲稱為「花蝴蝶」和「專門吃男人的女人」。布呂尼曾經和著名歌手Eric Clapton、已婚的Mick Jagger傳出過緋聞,還和美國地產大亨Donald Trump、《芳芳》的男主角Vincent Perez,甚至法國的前副總理Laurent Fabius都有過一腿。布呂尼自己也承認有時候會想要花心一下。
大概男人碰到這樣的美人兒,也會甘心被戴一下綠帽子吧。離譜的是,布呂尼和作家Jean-Paul Ethoven同居時,竟迷上了對方的兒子Raphael Ethoven,最後她和爸爸分手,同兒子結了婚,還生了個兒子。這一段不但是家庭三角戀,也是婚外戀,Raphael Ethoven當時還是有婦之夫的人,他老婆Justine Lévy被他拋棄之後難以自拔了若干年,寫了本回憶錄叫《沒什麼大不了》(Rien de grave),裡面寫了很多Carla Bruni的事情,竟一時成了法國的暢銷書,之後Justine Lévy也算成名了。 [編輯本段]布呂尼男友群1、2007年末與Nicolas Sarkozy爆出新戀情;
2、以經典單曲《Tears in Heaven》為國人熟知的著名歌手Eric Clapton(埃里克-克萊普頓)
3、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他是Donald Trump;
4、法國前副總理Laurent Fabius亦曾是裙下之臣;
…… [編輯本段]詳細資料 [編輯本段]家庭布呂尼1968年12月13日出生在義大利北部工業重鎮都靈,家境富裕且文化味十足。 她的父親阿爾貝托·布呂尼·泰代斯基是著名輪胎製造商,也是古典音樂作曲人和戲劇導演,母親馬里薩·博里尼是演員和音樂會鋼琴師。 不過,阿爾貝托·布呂尼其實是布呂尼的養父。她的生父是義大利商人毛里西奧·雷默特。雷默特曾與布呂尼母親有過6年的感情,現居住在巴西。 布呂尼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她的大哥2006年死於癌症,二姐瓦萊里婭是導演,還是一名成功的演員。
布呂尼家庭在政治傾向上屬於左派,而薩科齊屬於右派。 去年5月法國總統選舉期間,布呂尼對英國媒體說,出於家族傳統,如果她有法國國籍,她會將票投給左翼總統候選人塞戈萊納·羅雅爾,而非薩科齊。
1973年,由於當時義大利恐怖組織「紅色旅」頻繁針對企業家發動襲擊,布呂尼一家從義大利移居法國。
布呂尼後來進入瑞士一所女子精修學校,在學習文化課程的同時,學習各種社交禮儀。畢業後,她回到巴黎,攻讀藝術和建築。 [編輯本段]事業布呂尼身材修長,面容冷峻,有藍色眼睛,能說流利的英語。她19歲時放棄學業,進軍模特界,很快受到國際時裝品牌青睞。
她憑借一組寫真照迅速走紅,相繼為普拉達、香奈兒、克里斯汀·迪奧、紀梵希等著名品牌代言。
上世紀90年代,布呂尼達到事業頂峰,年收入達750萬美元,成為時尚界20大頂薪模特之一,與克勞迪婭·希弗、內奧米·坎貝爾等國際名模比肩。
隨著年齡漸長,布呂尼決定走下T型台,開創新事業。
她1999年步入流行樂壇,為法國歌手朱利安·克萊爾撰寫歌詞。2002年底,她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有人對我說》,好評如潮,國內外銷量達200萬張。她也因此於2004年獲得法國音樂年度最佳女歌手獎。
布呂尼是一名創作型歌手。她的歌曲曲調簡單,歌聲如煙霧繚繞,內容多以愛情為主題,被評論界形容為法國民歌風格。她去年根據葉慈、艾米莉·狄金森等6位英美詩人的作品譜寫歌曲,收錄進第二張個人專輯《沒有承諾》。但這張唱片沒有前一張成功。 [編輯本段]情感與薩科齊結婚前,布呂尼的愛情幾多波折,結過一次婚,生有一子。 她曾與英國音樂人米克·賈格爾、美國億萬富翁唐納德·特朗普、法國前總理洛朗·法比尤斯等人有過短暫戀情。 布呂尼後來和法國哲學教授拉斐爾·昂托旺結婚,生下兒子奧雷利安。兩人離婚後,奧雷利安歸布呂尼撫養,今年6歲。
薩科齊和第一任妻子瑪麗育有兩個兒子——22歲的皮埃爾和21歲的讓,和第二任妻子塞西莉亞育有小兒子路易斯,現年10歲。
與薩科齊相戀前,布呂尼常常和媒體記者談起自己的愛情故事。她曾在接受女性雜志《費加羅夫人》采訪時說,「愛情能長期延續,但情慾只能燃燒兩周或三周」。
布呂尼去年11月在廣告大亨雅克·塞格拉組織的晚餐派對上與薩科齊相識。當時距離薩科齊與塞西莉亞離婚剛過一個月。 兩人隨後開始交往。去年12月,薩科齊偕布呂尼游覽巴黎迪斯尼樂園,將戀情公之於眾。那以後,布呂尼再也沒有接受過媒體采訪。
布呂尼的母親馬里薩去年底向媒體透露,她女兒與薩科齊「真心相愛」,薩科齊還向她承認,他欣賞布呂尼的藝術才華。 馬里薩說,結婚後,布呂尼也不會放棄演藝事業。已有法國媒體報道,愛麗舍宮正在為這位新第一夫人修建一間錄音棚 資料
8. 關於挑選古典音樂CD的問題 謝謝
古典發燒音樂唱片品牌介紹
據說,世界上的唱片品牌已有四百個之多。當然,有影響的品牌只是其中一部分,進入我國市場的,更只是一小部分。目前市場上有售的古典音樂唱片品牌充其量不過二三十種而已。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唱片品牌在曲目、演奏家、側重點、錄音風格上的差異是很大的。對樂迷來說,如果對這些唱片品牌毫無了解,在選購CD時就不免陷入盲目之中,容易走彎路。為了使樂迷朋友們在選擇音樂CD時有的放矢,現將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古典音樂唱片品牌做如下簡介。
EMI Classics:前身是唱片工業的鼻祖伯利納創立的英國留聲機公司和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1931年,為了在經濟大蕭條中求得生存,這兩個本是競爭對手的公司合為一家,並吞並了一些小唱片公司,形成了當時最大的唱片出版集團EMI。EMI的前身英國留聲機公司使用的品牌是「主人之聲」(HMV),英國哥倫比亞公司的商標則是「哥倫比亞」,在合並成EMI後仍分別使用。在戰後的日本和美國,EMI一直使用Angel(小天使)商標,直到90年代才統一為EMI Classics。由於資格最老,EMI擁有最為龐大的歷史錄音資料庫。在這里,各個時期最傑出的演奏家都留下了錄音,小提琴家克萊斯勒、阿道夫·布希、雅克·蒂博、海飛茲、米爾斯坦、西蓋蒂、梅紐因、吉奈特·內弗、奧伊斯特拉赫、帕爾曼、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費爾曼、杜普雷、托特里埃;指揮大師富特文格勒、克倫佩勒、卡拉揚、切利比達凱、比徹姆、朱里尼、穆蒂、滕斯德特、揚松斯、鋼琴家科爾托、魯賓斯坦、施納貝爾、里帕蒂、埃德文·費希爾、吉賽金、所羅門、科瓦賽維奇、歌唱家卡魯索、吉利、夏里亞平、卡拉斯、比約林、施瓦茲柯普夫、卡娜娃等等。近年來推出的新人更是層出不窮,韓國女小提琴家張莎拉、女大提琴家張漢娜、指揮家西蒙·拉特爾、威爾舍—莫斯特……往日的無比輝煌在新一代演奏家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的延續。
在整理再版老唱片時,EMI使用的數碼處理技術十分成熟,先進的CEDAR程序更能減少老錄音中的雜聲而對音質毫無損害。日本東芝的2088技術也是近年來開發的新技術,用20比特分析力、88.2千赫的采樣頻率處理母帶,改善了老錄音的音色和動態。在近期再版的老錄音CD上,ART(意為「艾比路錄音室技術」)是常見的標識,告訴我們這張CD上的錄音經過了艾比路錄音室工程師們的精心處理。目前EMI正陸續推出的「世紀偉大錄音系列」是其世紀末的重頭戲,曲目和版本均經過精挑細選,大師薈萃,很有收藏價值。
Sony/CBS:CBS的前身是成立於上世紀末葉的美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在唱片業的早期,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曾和RCA勝利公司的前身「維克多談話機公司」一起,平分美國市場,並稱為兩大巨頭。1924年,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和美國錄音公司合並,成立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1927年,它又買下了聯合獨立廣播公司的無線電網,形成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縮寫為CBS。 由於歷史悠久,它資料庫中的經典錄音也不少。鋼琴大師霍羅維茲、塞爾金、卡薩德蘇、昂特勒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羅斯、小提琴家斯特思、弗朗西斯卡蒂、指揮大師瓦爾特、伯恩斯坦、賽爾、奧曼迪、阿巴多以及布達佩斯四重奏、朱利亞四重奏等舉世知名的音樂家、音樂團體都為它灌錄過大量經典唱片。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60年代錄制的指揮他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CBS的看家寶貝。八十年代,索尼集團將CBS的唱片公司買下後,把品牌改為Sony Classical。前些年,由於低價傾銷,Sony/CBS的唱片曾經是價廉物美的代名詞,可惜近年來不斷漲價,目前已無優勢可言。它近來的精品層出不窮,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鋼琴家普拉希亞、布朗夫曼、小提琴家拉赫林等人的唱片便大獲好評。它也是較早採用20比特錄音的唱片公司,在音質上一直保持著較高而穩定的水準。
DG:德國留聲機公司的品牌。1898年,該公司由唱片業的創始人伯利納成立,由英國留聲機公司控股。1917年它從英國留聲機公司脫離出來,使用Polydor(寶麗多)商標。由於卡拉揚、伯姆等一批大師的加入,它從五十年代迅速崛起,在古典音樂界樹立起權威地位。指揮大師富特文格勒、伯恩斯坦、姆拉文斯基、阿巴多、約胡姆、弗利喬伊、布列茲、西諾坡利、加德納、小提琴家奧伊斯特拉赫、米爾斯坦、克雷莫、穆特、帕爾曼、吉爾·沙漢姆、鋼琴家霍羅維茲(晚期錄音)、肯普夫、戈爾達、安達、米凱朗傑利、阿格里希、波里尼、齊莫爾曼、皮雷絲、大提琴家富尼埃、羅斯特洛波維奇、麥斯基、歌唱家多明戈、馮·奧特、奧菲歐室內樂隊等新老演奏精英都在它的大旗下製作了大量經典唱片。去年,為紀念公司成立100周年,DG推出了一套宏篇巨制「DG百年特別專輯」,7大盒63張CD,搜羅了DG自創建以來各個時期的重要錄音。今年,60張CD的「切利比達克專輯」是DG重點推出的一套唱片。Archiv也是DG的品牌,1947年創立,重點在於中世紀、巴羅克時期的古樂。1974年至1975年間,它曾推出規模浩大的巴赫專輯,共99張密紋唱片。現在,它旗下的著名藝術家有加德納的英國巴羅克音樂獨奏獨唱團、革命與浪漫管弦樂團等。過去,不少人批評DG的錄音質量參差不齊,音色較為嚴峻剛硬,不討中國人的喜歡。近年來,DG堅持在新唱片的錄制中使用它的4D專有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在,它的CD音質已穩定在很高的標准上。
飛利普(Philips):1950年在荷蘭成立。1962年和DG合資,迅速成長為世界一流的唱片公司。1972年,飛利普和DG合並在寶麗金集團里,規模更加龐大,成為唱片業的巨頭。它旗下的藝術家大都為歐洲的精英,如小提琴家格魯米歐、謝林、阿卡多、慕洛娃、鋼琴家哈斯基爾、阿勞、李赫特、布倫德爾、科奇什、內田光子、大提琴家讓德隆、希夫、朱利安·韋伯、歌唱家卡雷拉斯、傑西·諾曼、指揮家賽爾、海丁克、馬舒爾、小澤征爾、布魯根、阿林·戴維斯、著名的美藝三重奏、義大利四重奏、義大利音樂家合奏團(I Musici)等等。中國交響樂團在陳佐湟的指揮下也已為它灌錄了4張CD。飛利普的總體錄音質量極高,品味超卓,不論模擬還是數碼,都很少敗筆。尤其是它的室內樂唱片,音質之優、平衡之佳很少有誰能夠媲美。近年來,日本飛利普公司運用24比特尖端技術製作了一批CD,音效特別出色,大受發燒友歡迎,不知這一技術是否會被飛利普普遍使用。 飛利普也有兩套歷史錄音系列,一套名為「傳奇經典」(Legendary Classics),採用電腦降噪技術處理,可惜該技術對音質略有損害,會使聲音發干,不如EMI的CEDAR技術。另一套為The Early Years,均為演奏名家五六十年代的錄音。
水星(Mercury):1945年成立於芝加哥,兩年後打入古典音樂市場。在製作人柯扎特、錄音師法恩的努力下,這一品牌發展迅速。法恩大膽採用的三話筒立體聲錄音(使用特製的Ampex三軌錄音機,35毫米電影膠片)取得了驚人的效果,動態范圍龐大,被譽為當時的天碟。芝加哥交響樂團、伊斯特曼管弦樂團、明尼阿波利斯交響樂團、底特律交響樂團等都為水星灌制了唱片。大提琴家斯塔克也在水星的目錄上留下了許多經典錄音。1961年,水星被飛利普收購。九十年代以來,飛利普一直在將水星當年的錄音以「LivingPrsence」系列再版成CD,廣受樂迷、發燒友歡迎。
Deeca:1929年在英國成立的Decca唱片公司的品牌。1940年,它開發出了當時最先進的全頻帶錄音,簡稱FFRR。這一技術本來是應海軍部的要求開發的,目的是辨別英國潛水艇和德國潛水艇間的區別。1944年,Decca公司將此技術運用到唱片上,使音質有了長足的進步。從那以後,Decca公司的錄音質量始終居於領先地位。它尤其精於大場面(如歌劇)的錄音,音場寬廣,空間感強烈,音色流暢,令他人望塵莫及。它旗下的藝術家陣容雖不如DG和菲利普強大,但也毫不示弱:指揮家索爾蒂、卡拉揚、安塞梅、蒙特、克爾泰茲、梅塔、杜圖瓦、小提琴家鄭京和、里奇、阿莫亞爾、鋼琴家巴克豪斯、柯曾、阿什肯納奇、博萊特、魯普、希夫、歌唱家德莫納柯、帕瓦洛蒂、薩瑟蘭、苔芭爾迪,均為公認的世界級名家。London(倫敦)和L』oiseau—Lyre(琴鳥)也是該公司的商標。後者專用於「原本主義」的演奏錄音,也就是在古樂器上用復古的演奏手法表現作品原貌。霍格伍德是「琴鳥」旗下最為活躍的指揮家。隨著寶麗金集團被「環球集團」收購,Decca、DG、Philips三大歐洲古典音樂品牌現在都已歸入「環球唱片集團」。
RCA Victor:唱片業元老之一,前身是唱片的發明者伯利納創建的留聲機公司。無數演奏大師曾為它製作過錄音,包括演唱家卡魯索、比約林、弗拉格斯塔德、小提琴家海菲茨、克萊斯勒、埃爾曼、朱克曼、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帕德列夫斯基、魯賓斯坦、霍洛維茲、卡佩爾(wiLliam Kapell)、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庫賽維茨基、斯托科夫斯基、明希、萊納、旺德(Gunter Wand)、長笛演奏家高爾維、單簧管演奏家斯托茲曼、瓜納利四重奏等。近年來,它除了仍不斷將資料庫的眾多老錄音以「金印鑒」、「銀印鑒」系列再版CD外,還把一批批新星以「紅印鑒」推向樂壇,引起樂迷的關注,如美國指揮家斯拉特金、加拿大女大提琴家哈諾伊、青年鋼琴家基辛等。
Hyperion:希臘神話中一位巨人的名字。成立於1980年的英國唱片品牌Hyperion堪稱英國唱片界的驕傲。它的規模很小,目前僅12人,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古典音樂界的影響己絲毫不下於那些唱片巨頭,有「英國最閃亮的唱片品牌」之稱。Hyperion的錄音曲目范圍極廣,雖然重點在於英國音樂和早期音樂,但並不局限於此。上至12世紀的早期音樂、下至本世紀的先鋒派、從合唱到獨唱、從室內到大樂隊的演奏,無所不包。在開發新曲目方面,Hyperion的成績更是有目共睹,走在許多大公司前面。1996年1月,HyPerion取得了一項世人矚目的成績:在法國嘎納國際音像博覽會(MIDEM)上擊敗眾多競爭對手,榮獲「年度最佳品牌」大獎。這標志著整個唱片界對Hyperion的肯定。現在,Hyperion的目錄上共有超過一千種唱片,每年推出將近80張新片,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1994年,Hyperion的銷量為90萬張,佔英國古典唱片,市場3.9%的份額。在Hyperion的上千種唱片中,最具歷史意義的要數鋼琴家萊斯利·哈沃德的「李斯特鋼琴作品全集」(49張CD)以及鋼琴伴琴家格拉姆·約翰遜製作的「舒伯特藝術歌曲集」(共31張CD)。這兩套唱片都被公認為錄音史上的里程碑。從1991年開始錄制的一套「浪漫派鋼琴協奏曲集」(包括帕德列夫斯基、莫斯科夫斯基、索爾、沙文卡、梅特納等人的作品)也廣受佳評。HyPerion最熱銷的CD則是「哥特之聲合唱團」表演的「上帝呼吸中的羽毛」,屢獲大獎,售出25萬張之多。和大多數獨立唱片品牌一樣,為了維護質量,Hyperion唱片的價格不低。面對「拿索斯」等廉價品牌的競爭,1996年,它效仿Philins、DG、Decca的做法,推出了一套廉價雙片系列,名為dyad,只賣一張正版CD的價格,包裝精美,尤其引人注目。
Chandos:1979年成立的小型英國唱片公司,致力於推廣出版英國作曲家的作品。八十年代,這個品牌發展迅速,以優異的數碼錄音、新鮮的曲目、高水準的演繹贏得廣泛好評。羅傑斯特文斯基、希考克斯、尼姆·雅爾維、鮑羅丁三重奏等許多優秀音樂家為它灌過唱片。該品牌近來在國內市場上開始出現,雖然價格不菲,但總體錄音質量十分優良,音色清麗透明,獨具一格,是對英國音樂有偏好的樂迷的首選。
Nimbus:英國影響很大的古典音樂唱片公司,人數很少,但成就非凡,以「自動鋼琴系列」、「聲樂大師系列」、「世界音樂系列」等享譽唱片界,同時也是英國最早推出CD的唱片公司。「自動鋼琴系列」收入了大量本世紀早期鋼琴大師們製作的自動鋼琴紙帶。通過唱片我們能欣賞到霍夫曼、帕德雷夫斯基、布索尼、沙爾文卡、格蘭傑、拉蒙德等傳奇大師在近百年前的演奏。「聲樂大師系列」更是Nimbus的絕活兒,至今已出版了l00張,幾乎囊括了本世紀初美聲藝術黃金時代前輩歌唱大師們的經典錄音,而且經過Nimbus的獨家處理後音質大為改善,勝過其它公司的同類CD。在「世界音樂系列」中,世界各國的民族音樂應有盡有,從中國、巴西、阿根廷、愛爾蘭到東南亞、古巴、伊朗、中東……是研究世界民族音樂的最豐富寶藏。除了這三大系列外,老一輩鋼琴家切卡爾斯基(Shura Cherkassky)、佩勒姆特(Vlado Perlemuter)、小提琴家舒姆斯基(Oscar Shumsky)、維也納三重奏、青年鋼琴家馬丁·瓊斯、我國留學英國的青年小提琴家胡昆等都為它留下了精彩的錄音。英國作曲家蒂佩特親自指揮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Nimbus的看家寶貝之一。
Teldec:1929年由德律風根公司和Decca合資創建,現已並入華納集團。它的資料庫中有部分前輩演奏大師的錄音,如指揮家門格爾柏格、老克萊伯、小提琴家庫倫坎普夫等。馬澤爾、馬舒爾、梅塔、克萊莫、巴倫伯伊姆、豐特奈三重奏、鮑羅丁四重奏等當今名手都為它製作過唱片。現在,它旗下最出風頭的演奏家無疑是小提琴新秀文格羅夫。這位青年演奏家在1994年被《留聲機》雜志評為「年度新人」,備受樂壇矚目。此後他推出的幾張CD都大受好評,奠定他當今最優秀青年小提琴家之一的地位。此外,鋼琴新秀貝列佐夫斯基、黃海倫(華裔)等也正備受樂壇關注。
Telarc:這家以出版「發燒片」著稱的唱片公司成立於1980年。一開始主要出版美國交響樂團,如克利夫蘭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辛辛納提交響樂團等的錄音。八十年代中期起,Telarc進入歐洲音樂圈,成就卓著,被公認為美國最成功的唱片品牌。早在發燒熱剛興起時,它的一張真炮錄音的「1812序曲」就震撼了我國的眾多發燒友,「電子琴貝多芬」、「電子琴巴赫」、「西部牛仔」、「大峽谷」、「間諜音樂」等更是引來陣陣喝彩,使Telarc成為「發燒片」的代名詞。雖然它的不少唱片有重音效、輕藝術之嫌,但它在商業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是無人能及的,同時,它的一些真正的藝術精品(如羅伯特·肖指揮的合唱作品、麥克拉斯指揮的勃拉姆斯交響曲集等)也正被越來越多的嚴肅樂迷認同。
Delos:已有25年歷史的美國Delos唱片公司也是小型唱片公司中出類拔萃的一員,以音質優異的錄音享譽發燒界。由錄音總工程師約翰。厄戈爾(Johnzargle)開發的獨特的VR2錄音技術是它的王牌,吸引著大量音響發燒友。匯集在它旗下的許多演奏精英也令它實力大增。比如由丹尼斯·基恩(Dennis Keene)領導的「基督耶酥升天之聲」合唱團就是一例。在音樂界,人們對這位引人注目的年輕合唱指揮寄予厚望。女鋼琴家洛爾·羅森伯格(Carol Rosenberger)、達維多維奇(Davidovich)、洛杉磯吉它四重奏、指揮家利頓、舒瓦茨等也都是當今古典樂壇風頭正勁的明星。水準不俗的西雅圖交響樂團、洛杉磯交響樂團、達拉斯交響樂團等也常為Delos製作唱片。在室內樂方面,由我國小提琴家胡乃元領銜的上海四重奏也是Delos的藝術家。林肯中心室內樂團更是出手不凡,他們灌制的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贏得了極高評價。除了天碟級的唱片製作外,Delos最近還致力於整理過去的聲樂歷史錄音,並已形成了一套Stanford檔案系列。這些歷史錄音來自Stanford大學的檔案館,包括女中音大師舒曼-海因克、女高音法拉爾等人的珍稀錄音。
harmoania mundi:法國最大的獨立古典音樂唱片公司,成立於1958年,目前雇員多達250餘人。曲目覆蓋了古典音樂的各個歷史時期,從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歌曲直到現代音樂,包括很多冷門作曲家的作品和占相當地位的宗教音樂。沒有歷史錄音,所有唱片均為新製作。梅洛斯四重奏、男歌唱家肖爾等是其名下較出名的音樂家。它還有一套名為「新演奏家」的系列,收有很多樂壇新秀的錄音,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精品,如獲得「留聲機」大獎的青年女小提琴家伊莎貝爾·弗斯特(Isabelle Faust)的CD「巴托克小提琴奏鳴曲」。
拿索斯(NAXOS):HNH國際有限公司的唱片品牌,成立於1987年。這個成立僅十年的唱片品牌被公認為近十年來發展最快的後起之秀。1997年,NAXOS在法國嘎納舉行的國際音像博覽會(MIDEM)上擊敗眾多著名的大牌唱片公司,被授予嘎納古典音樂唱片大獎(Cannes Classical Awards)的「年度最佳品牌」(Best Label)稱號。它出品的唱片已達兩千餘種,曲目覆蓋了古典音樂的所有標准曲目,演奏家大多為新秀中的佼佼者,也有少數業已成名的著名演奏家和音樂團體,更有不少本來鮮為人知的演奏家在NAXOS的宣傳下漸漸成名,如鋼琴家揚多、大提琴家克利蓋爾、小提琴家卡勒爾、指揮家德拉霍斯等。NAxOS堅持以低廉的價格(40元)提供高質量的音樂享受,對大公司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大牌公司不得不競相推出廉價系列CD以和它抗衡。最終的得益者當然是消費者! 許多樂迷對拿索斯的音質抱有懷疑。其實,從八十年代末至今,它的錄音質量逐年提高,精品不斷,己穩定在較高的水準上,有近二百張「三星」級CD可證。1997年,原Decca的著名製作人保爾·邁爾斯跳槽到拿索斯,使拿索斯的錄音水準更上一層樓。
BIS:1973年成立於瑞典,是北歐最重要的唱片品牌,以出版北歐國家的音樂為主,演奏家也均為北歐人。在它的唱片中,有很多作品是世界首次錄音的珍品。
GZ:這是捷克唱片廠的品牌縮寫,是自捷克唱片名牌Supraphon之後又一個有影響的品牌。它以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斯美塔納、亞納切克、馬蒂奴、蘇克等人的作品為主,演奏家多為捷克的新秀。雖然這些捷克演奏家由於消息閉塞不大為世人所知,但其中不乏水準高超的才子。論音質,它當然不及許多名牌,但要聽正宗的捷克音樂,這是價廉物美的選擇。
捷克第一大唱片品牌Supraphon近來由一家台灣公司代理,也出現在我國市場。小提琴家蘇克、已故指揮家紐曼、庫貝利克等的錄音是它的王牌。要聽捷克曲目,Supraphon仍是首選品牌。
Testament、Pearl、Music&Arts、Bidlph Lab、Marston、Tahra、Preiser、Symposium:這些公司都專業從事老錄音的翻版加工。它們搜集早已絕版的老唱片,以先進的數碼技術加工製作後推出CD,吸引那些懷舊的樂迷,在歷史錄音愛好者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可惜,在我國市場上這些品牌仍很罕見。
Chesky、RR、Shefield Lab、Dorian、dmP、Proprius、Klavier:這些唱片品牌都由規模很小的公司創立,雖然出版唱片的數量很少,但都以優異逼真的音質在發燒圈內享有盛名,是音響發燒友收藏的目標。Chesky、RR、Sheffield Lab(喇叭花)既生產古典音樂唱片,也出版爵士樂唱片。dmp專錄現代爵士樂,Dorian則專錄早期古典音樂。品味超卓的Dorian還贏得了歐洲評論界極高贊譽,高速光纖傳送、24比特錄音等先進技術使它的CD音質超群。瑞典的Proprius創立於1969年,以「黑教堂」、「當鋪爵士樂」等名碟享譽發燒界,也生產特製膠片唱片。Klavier這一品牌原本無人知曉、前幾年,忽然以一批優質CD打入我國市場,引起發燒友爭購。如馬澤爾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馬斯奈的歌劇「熙德」、「豎琴名曲」等。此外,英國Linn出版Carol Kidd的CD和美國Gecko出版的Amanda McBroom等的CD都因其出類拔萃的音質被發燒友視為珍品。當然,這和音樂本身己沒有多大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