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有多少個省是怎麼劃分的
行政區劃
現有1個特別市:「首爾」(即「漢城」)特別市;
9個道(相當於省):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濟州道;
6個廣域市(相當於直轄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其中釜山是韓國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海港.
⑵ 韓國有幾個省
朝鮮八道(朝鮮語:조선팔도,韓國語:한국팔도)是李氏朝鮮時期將朝鮮半島所劃分而成的行政區域,也是現在朝鮮和韓國的行政區劃基礎。
朝鮮八道的名稱其實並非不變。隨著道府所在地的變化,道的名稱也會跟著變遷。
直到李氏朝鮮末年,這八道的名稱是:
京畿道:含漢城府、開城府。道府在漢城府。
慶尚道:含慶州府、尚州牧、晉州牧;設左兵營、右兵營、左水營、右水營。道府在慶州府。
全羅道:含全州牧、羅州牧;設兵營、左水營、右水營。道府在全州。
忠清道:含忠州牧、清州牧、公州牧;設水營。道府在清州。
黃海道:含黃州牧、海州牧。道府在海州。
平安道:含平壤府、寧邊大都護府、義州牧。道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含江陵大都護府、原州牧。道府在江陵。
咸鏡道:含咸興府、鏡城都護府、北清都護府。道府在咸興府。
道下設州、府、郡、縣。
其中,慶尚、全羅、忠清、黃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兩道。
咸鏡道(也稱寧安道)分南北兩道。平安道分東西兩道。江原道分嶺東、嶺西兩部。
朝鮮半島光復以後,半島南北分別獨立。朝鮮和韓國分別佔有朝鮮八道的不同地域: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國旗
咸鏡道
黃海道 (絕大部分)
平安道
江原道 (北半部)
京畿道 (北部極少部分)
大韓民國
韓國國旗
黃海道 (沿海少量島嶼)
江原道 (南半部)
京畿道 (絕大部分)
忠清道
慶尚道
全羅道
朝鮮現行行政區劃
朝鮮的行政區劃
兩江道(道府為惠山)
慈江道(道府為江界)
平安北道(道府為新義州)
平安南道(道府為平城)
咸鏡北道(道府為清津)
咸鏡南道(道府為咸興)
黃海北道(道府為沙里院)
黃海南道(道府為海州)
江原道(道府為元山)
韓國現行行政區劃
韓國的行政區劃
京畿道(道府原為漢城,現為水原)
江原道(道府為春川)
忠清北道(道府為清州)
忠清南道(道府為大田)
全羅北道(道府為全州)
全羅南道(道府原為光州,現為務安郡)
慶尚北道(道府為大邱)
慶尚南道(道府原為釜山,現為昌原)
濟州特別自治道(道府為濟州)
⑶ 韓國的行政區劃是怎樣的
韓國是三級行政區劃
第一級:特別市(1個,首爾特別市)、廣域市(6個)、道(8個)、特別自治市(1個,世宗市)、特別自治道(1個,濟州道)
第二級:自治區(69個)、自治市(73個)、郡(86個)
第三級:面、邑、洞。
在第三級下面,還有第四級和第五級存在,不過不是政府部門。
第四級:統、里。
第五級:班。
韓國的行政區劃
1、因為朝鮮韓國本身是一個國家,所以行政區劃的概念相近。韓國角度的「以北五道」由朝鮮控制,分別是咸鏡北道、咸鏡南道、黃海道、平安北道、平安南道。另外朝鮮控制了部分江原道。朝鮮的「道」的劃分比韓國還要細致一些,將黃海道劃分成黃海南道和黃海北道,又進一步拆分出了兩江道和慈江道。
2、朝鮮有「平壤直轄市」,和「道」同級。
3、朝鮮的二級行政區劃和韓國相同,直轄市下面設區,道下面設市和郡。羅先特別市和南浦特別市也是道下屬的市。
(3)韓國包括哪些省份擴展閱讀:
韓國的行政區劃與中國的行政區劃比較
「道」、「市」、「郡」、「區」、「面」、「邑」、「洞」、「里」、「統」都是韓國劃分行政區域的名稱。 「道」相當於我國的省,「郡」相當於我國的縣,「面」相當於我國的鄉,「邑」相當於我國的鎮,「洞」相當於我國城市的街道,「里」相當於我國農村的村,「統」相當於我國城市的里弄、胡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國的行政區劃
⑷ 韓國有哪些城市
韓國相當於江蘇省,江蘇省的地級市共有13個,而韓國的一級行政單位也有16個。但因為韓國是國家,所以行政區劃具有很明顯的韓國特色。
總的來說,韓國有1特別市,1特別自 治市,6廣域市,8道,1特別自 治道
特別市,就是首都首爾,相當於中國的首都北京。
特別自 治市,即韓國規劃中的行政首都——世宗市。地位相當於首都。
廣域市,相當於中國的直轄市,分別是:
大邱,
仁川
光州
大田
蔚山
釜山
8道,相當於中國的省
京畿道,相當於河北省,駐水原
江原道,駐春川
忠清北道,駐清州
忠清南道,駐大田廣域市的中區
全羅北道,駐全州
全羅南道,駐務安
慶尚北道,駐大邱廣域市的北區
慶尚南道,駐昌原
濟州特別自 治道,相當於中國的自 治區,位於濟州島,駐濟州,
韓國的行政區劃,從省到最基層,分為:
道,相當於省
郡,相當於地級市
面、邑,相當於鄉、鎮
洞,相當於街道
里,相當於村
統,相當於村民小組
⑸ 戰國時期的韓國位於現今的哪個省市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
韓國先祖為晉公族。曲沃桓叔生子萬,封於韓原,立韓氏。後晉國稱霸,韓氏中衰。至韓厥,為晉悼公正卿,晉悼公復霸,韓厥之力頗多。後韓起執政晉國27年,韓氏顯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虔與趙、魏同為諸侯,建立韓國。
韓虔位列諸侯,不及魏氏強盛。「三晉」同盟之時,韓國隨之瓜分中原,獲利頗多,國勢達到鼎盛。但由於韓國四面受敵,且國人不尚武,屢為列強所攻打。在殘酷的戰果烽煙中,韓國不得不先後依靠於魏、齊、楚、趙、秦等大國,至前230年,秦王政首滅韓國。
(5)韓國包括哪些省份擴展閱讀
晉國韓氏的第一位為韓萬,本為晉君之後,姬姓,生卒年不詳,生活在公元前679年前後。韓萬是曲沃桓叔的庶子,曲沃武公奪得晉君之位後,將韓原(今陝西韓城)封給韓萬作為采邑。
因而以韓為氏。韓萬生韓賕伯,韓賕伯生韓簡,韓簡生韓輿,韓輿生韓厥,韓厥生韓起,韓起生韓須,韓須生韓不信,韓不信生韓庚。以上為春秋時歷代韓氏家主。
戰國時期的開始年代,公元前475年的韓氏家主為誰,由於史書記載的缺失,已不可考。公元前514年,韓宣子(韓起)去世,之後至公元前455年之前,韓氏家主有:韓貞子(韓須)、韓簡子(韓不信)、韓莊子(韓庚)。
韓須在公元前541年之時已為成熟的政治家,公元前514年繼其父為韓氏家主,在位時間當不長。韓莊子在位時間已不可考,以韓莊子之子韓康子為戰國時期韓氏第一位家主。
⑹ 古代韓國是現在哪裡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 許昌市 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史記》記載秦吞並韓國時韓的疆域范圍:「九年,秦虜王安(韓最後一個王),盡入其地,為穎州郡。」以上資料說明,韓的領土范圍大致應是黃河以南,故不包括河北,在穎水之濱,故在河南界內,鄭州、洛陽之間,西北與山西接壤,南不過淮河一線(當時是楚地)。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鄭州)。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宣惠王(韓威侯)在巫沙會面,並尊為王。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所在地設置潁川郡。
中國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的西周時期,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
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韓,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這就是中原的韓國,也就是後來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故國。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⑺ 韓國的所有地名
行政區劃:現有1個特別市:首爾(舊譯「漢城」)特別市;9個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濟州道;6個廣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韓國16個省行政單位首府:
1、首爾特別市,首府中區;
2、釜山廣域市,首府蓮堤區;
3、大邱廣域市,首府中區;
4、仁川廣域市,首府南洞區;
5、光州廣域市,首府東區;
6、大田廣域市,首府中區;
7、蔚山廣域市,首府南區;
8、京畿道,首府水原;
9、江原道,首府春川;
10、忠清北道,首府清州;
11、忠清南道,首府大田;
12、全羅北道,首府全州市;
13、全羅南道,首府光州;
14、慶尚北道,首府大邱;
15、慶尚南道,首府昌原;
16、濟州道,首府濟州。
(7)韓國包括哪些省份擴展閱讀
大韓民國(韓語:대한민국,英語:Republic of Korea),簡稱「韓國」(South Korea)。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145萬。首都為首爾。
韓國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
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創造了被稱為「漢江奇跡」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並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
⑻ 韓國有多少個省
現有1個特別市:首爾特別市;
8個道(相當於省):京畿道、江原道(韓國只管理該道的三八線以南區域,線北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
6個廣域市(相當於直轄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其中釜山是韓國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海港;
1個特別自治道:濟州特別自治道.
道市名 二級政區 C2000 面積(km2) 首府
首爾(漢城)特別市 25區 9,853,972 606 中區
釜山廣域市 15區1郡 3,655,437 751 蓮堤區
大邱廣域市 7區1郡 2,473,990 886 中區
仁川廣域市 8區 2郡 2,466,338 958 南洞區
光州廣域市 5區 1,350,948 501 東區
大田廣域市 5區 1,365,961 540 中區
蔚山廣域市 4區1郡 1,012,110 1,056 南區
京畿道 27市 4郡13區 8,937,752 10,136 水原市
江原道 7市11郡 1,484,536 16,536 春川市
忠清北道 3市 8郡 2區 1,462,621 7,433 清州市
忠清南道 6市 9郡 1,840,410 8,590 大田廣域市
全羅北道 6市 8郡 2區 1,887,239 8,047 全州市
全羅南道 5市17郡 1,994,287 11,956 光州廣域市
慶尚北道 10市13郡 2區 2,716,218 19,021 大邱廣域市
慶尚南道 10市10郡 2區 2,970,929 10,512 昌原市
濟州道 2市 2郡 512,541 1,846 濟州市
⑼ 韓國的省份有哪些
韓國的行政區域。首爾特別市(서울 특별시)、釜山直轄市(부산 직할시)、仁川直轄市(인천 직할시)、大田直轄市(대전 직할시)、大邱直轄市(대구 직할시)、光州直轄市(광주 직할시)、京畿道(경기도)、江原道(강원도)、忠清北道(충청북도)、忠清南道(충청남도)、全羅北道(전라북도)、全羅南道(전라남도)、慶尚北道(경상북도)、慶尚南道(경상남도)、濟州道(제주도)
⑽ 韓國是中國現在的哪個省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
韓國先祖為晉公族。曲沃桓叔生子萬,封於韓原,立韓氏。後晉國稱霸,韓氏中衰。至韓厥,為晉悼公正卿,晉悼公復霸,韓厥之力頗多。後韓起執政晉國27年,韓氏顯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虔與趙、魏同為諸侯,建立韓國。
韓虔位列諸侯,不及魏氏強盛。「三晉」同盟之時,韓國隨之瓜分中原,獲利頗多,國勢達到鼎盛。但由於韓國四面受敵,且國人不尚武,屢為列強所攻打。在殘酷的戰果烽煙中,韓國不得不先後依靠於魏、齊、楚、趙、秦等大國,至前230年,秦王政首滅韓國。
(10)韓國包括哪些省份擴展閱讀
晉國韓氏的第一位為韓萬,本為晉君之後,姬姓,生卒年不詳,生活在公元前679年前後。韓萬是曲沃桓叔的庶子,曲沃武公奪得晉君之位後,將韓原(今陝西韓城)封給韓萬作為采邑。
因而以韓為氏。韓萬生韓賕伯,韓賕伯生韓簡,韓簡生韓輿,韓輿生韓厥,韓厥生韓起,韓起生韓須,韓須生韓不信,韓不信生韓庚。以上為春秋時歷代韓氏家主。
戰國時期的開始年代,公元前475年的韓氏家主為誰,由於史書記載的缺失,已不可考。公元前514年,韓宣子(韓起)去世,之後至公元前455年之前,韓氏家主有:韓貞子(韓須)、韓簡子(韓不信)、韓莊子(韓庚)。
韓須在公元前541年之時已為成熟的政治家,公元前514年繼其父為韓氏家主,在位時間當不長。韓莊子在位時間已不可考,以韓莊子之子韓康子為戰國時期韓氏第一位家主。
參考資料來源: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