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的基本禮儀是什麼
社交禮儀
在社交禮儀上,韓國一般不採用握手作為見面的禮節。握手時講究使用雙手,或是單獨使用右手。在晚輩、下屬與長輩、上級握手時,後者伸出手來之後,前者須先以右手握手,隨手再將自己是左手輕置與後者的右手之上。 在韓國,婦女和小孩一般情況下,婦女不和男子握手,以點頭或是鞠躬作為常見禮儀。 在稱呼上多使用敬語和尊稱,很少會直接稱呼對方的名字。要是對方在社會上有地位頭銜的,韓國人一定會屢用不止。
服飾禮儀
社交場合中,大部分韓國人會講英語,對講日語的人沒有好感。 在韓國,穿衣上不會過於前衛,是莊重保守的。男子一般上身穿襖,下身穿寬大的長檔褲,女子一般是上穿短襖,下穿齊胸的長裙。
餐飲禮儀
韓國人在一般的情況下喜歡吃辣和酸。主食主要是米飯、冷麵。菜餚有泡菜、烤牛肉、燒狗肉、人參雞等等。總體來說,韓國人的菜品種不是太多,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比較清淡。一般來是說,韓國的男子的酒量都不錯,對燒酒、清酒、啤酒往往來者不拒,婦女則多不飲酒。平日,韓國人大都和茶和咖啡。但是,韓國人通常不喝稀粥,不喜歡喝清湯。韓國人一般不喜歡吃過油、過膩、過甜的東西。不啻鴨子、羊肉和肥豬肉,至於熊掌、虎肉。吃飯時,一般用筷子。為環保,韓國人的會為你提供鐵餐具。與長輩吃飯時不許先動筷子,不可以用筷子對別人指指點點,用餐完畢後將筷子整齊放在餐桌的桌面上。吃飯時,不宜高談闊論。吃東西時,嘴裡響聲太大,也是非常丟人的。在韓國人的家裡宴請時,賓主一般都是圍坐在一張矮腿方桌周圍。盤腿席地而坐。在這種情況下,切勿用手摸腳,伸直雙腿,或是雙腿叉開,都是不允許的。
習俗禁忌
韓國人珍愛白色。國花是木槿花,松樹為國樹,喜雀為國鳥,老虎為國獸。忌諱數字是"4"和"13",在發音與"死"相同的緣故,韓國人對相似的"私""師""事"等最好不要使用。
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強,反對崇洋媚外,倡導使用國貨。在贈送禮品時,最好選擇是鮮花、酒類和工藝品。最好不是日本貨。
韓國有男尊女卑的講究,進入房間時,女人不可以走在男人的前面,女人須幫助男人脫下外套,坐下時,女人要主動坐在男子的後面。不可以在男子面前高聲談論。
在韓國,長輩對晚輩可以稱呼對方的名字,可不帶其姓,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相互間可稱對方為「先生」、「夫人」、「太太」、「女士」、「小姐」等;對有身份的人可稱對方為「先生」、「閣下」等,也可加上職銜,學銜,軍銜等,如「總統先生」、「總統閣下」,韓國丈夫介紹自己的妻子時會說「我夫人」或「我太太」。關系親密的的朋友之間,往往在對方名字之後加上「兄弟」、「姐姐」、「妹妹」等稱謂如「鴻哲兄弟」、「世憲兄弟」、「在赫兄弟」、「美延姐姐」、「美延妹妹 」等。對男性也可稱「君」,但往往同其姓名連稱,如「鄭溶君」、「尹鴻哲君」、「趙承遠君」、「辛成列君」、「金相鎮君」等。對不相識的男性年長者可以稱「阿炯吉」(即「大叔」或「大伯」),對不相識的女性年長者可以稱為「阿媽妮」(即「大嬸」、「大娘」)。
韓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韓國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視所應具備的禮儀修養,按照傳統,韓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一種維護自身利益的關系,而且涉及的范圍很廣泛,他們之間的血緣關系應當建立在一種合作和互相支援的傳統基礎之上,因此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愛和責任感十分強烈,是無法割斷的。家庭里的一家之長被視為權威所在,全家人都應該聽從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願望行事。嚴格的命令必須服從,不得有違。兒輩或孫輩違抗長輩的願望被韓國人視為不可想像的事情。
每年陰歷初一這一天,一家人舉行例行的祭祖活動之後,所有成員要按年齡順序向祖父母、父母、兄長、親戚等跪著行禮;年輕人甚至要到村裡去向長者們行禮以表示應有的尊敬,盡管他們之間非親非故。在家庭中,保持長幼尊卑的輩份之分,年輕的成員或者身份低的人不得在年長者或者身份高的人面前喝酒或吸煙,違背規矩者被視為缺乏教養的表現,尤其是在吸煙上可能招致嚴厲的譴責。子女外出,要向父母辭行;父母遠行歸來,子女要迎接行禮;遇有客人登門拜訪,父母先向客人施禮,子女隨後依齡隨後依年齡大小向客人行鞠躬禮……
⑵ 求中國,美國,英國,韓國,日本等各個國家的基本禮儀,急著要啊!謝謝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傳統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慣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盡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盡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嘗」。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吊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吊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小孩長大成人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傳統社會稱為冠笄之禮。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女子15歲行綰發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周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婚嫁是人生的大事,傳統社會十分看重。傳統婚禮有六道程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宋代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禮。婚禮的高潮在親迎,新郎要到女家親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婦拜堂之後入洞房,行結發禮與合巹禮。大婚之日,親友紛紛前來恭賀,主人要大宴賓客。壽誕禮,一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舉行。生日那天有慶生儀式,親友送壽禮致賀。最後一道人生儀禮是喪禮,誰也逃脫不了。中國人重視送亡,喪禮發達。人死於正命,是白喜事。親戚朋友都來弔唁熱鬧。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們要奉上輓聯、挽幛或禮品、禮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內入殮安葬。拜賀慶吊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的氣象。
中國人的禮制精神是親親愛人,禮儀原則是自卑尊人。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結交比他地位低的人會得到很好的社會效果,「若要好,大敬小」。並且敬人不僅是禮貌的姿態,或僅為禮儀性的表示,而是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恭敬,禮節就成為了虛套,這就不符合傳統的禮義標准。傳統禮俗中誠敬謙讓,和眾修身的禮義原則在當代社會仍然值得提倡。當然現在我們對傳統禮俗的繼承是一個復雜問題,需認真辨析,擇善而從
美國
西方國家人民在傳統上有一套繁瑣的見面禮節,從握手、問候到互相介紹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相形之下,美國人在人與人間的交往上就比較隨便。在美國,朋友之間通常是熟不拘禮地招呼一聲「哈羅」,哪怕兩個人是第一次見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個招呼就行了,還可直呼對方的名字,以示親熱。
但在正式場合下,人們就要講究禮節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在美國,握手時,男女之間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緊,如果對方無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點頭鞠躬致意。長幼之間,年長的先伸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賓主之間,則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時應注視對方,並掐下手套。如果因故來不及脫掉手套,須向對方說明原因並表示歉意。還應注意人多時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見面時可不握手。同握手的先後順序一樣,介紹兩人認識時,要先把男子介紹給女子,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先把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
大多數美國人不喜歡用先生、夫人或小姐這類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於鄭重其事了。美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並把它視為親切友好的表示。
人們初次見面,往往是連名帶姓一起介紹,譬如說:「我叫瑪麗·史密斯。」這時對方可以隨便叫她「瑪麗」或「史密斯小姐」。常見的情況是,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過不了一會兒就改稱名字了。有時剛同一個美國人結識,不知如何稱呼好,你可以只稱先生或女士。這時,對方會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熱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爾遜,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別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薩利好了」。的確,美國人之間,不論職位、年齡,總是盡量喊對方的名字,以縮短相互間的距離。美國有家刊物曾專就稱呼問題在150種工商行業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之中85%的稱呼是只喊名字。
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教授、懷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
在美國社會中,人們的一切行為都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准則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人們日常交談,不喜歡涉及個人私事。有些問題甚至是他們所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狀況、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競選中投誰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禮的。
美國入看到別人買來的東西,從不去問價錢多少?見到別人外出或回來。也不會去問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或「去哪兒?」至於收人多少,更是不能隨便問的事,誰想在這些方面提出問題,定會遭人厭惡。美國人往往用「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里來了」這句話來表示對提問入的輕蔑。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人對年齡的看法同我們大不相同。在我國,老年人受到尊敬,而在美國卻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因此在美國,老年人絕不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年齡。有一次,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城市舉行盛大聚會,賓客如雲。當地一位名牌大學的校長與其母親也光臨盛會。留學生在歡迎辭中說:「××老夫人的光臨使我們全體同學感到榮幸。」「老」字在中國是尊稱,不料卻觸痛了這位老夫人,當時她臉色遽變,尷尬不堪,並從此再也不在中國留學生的聚會上露面了。
美國人還十分講究「個人空間」。和美國人談話時,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為宜。平時無論到飯館還是圖書館也要盡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已與別人同坐一桌或緊挨著別人坐時,最好打個招呼,問一聲「我可以坐在這里嗎?」得到允許後再坐下。
美國婦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這里姑且不論。但在社交場合中,她們總是會得到格外的優待。尊重婦女是歐美國家的傳統習俗,從歷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歐洲中世紀騎士作風的影響;若從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於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
按照美國人的習慣,在社交場合,男子處處都要謙讓婦女,愛護婦女。步行時,男子應該走在靠馬路的一邊;入座時,應請女子先坐下;上下電梯,應讓女子走在前邊;進門時,男子應把門打開,請女子先進。但是下車、下樓時,男子卻應走在前邊,以便照顧女子;進餐廳、影劇院時,男子可以走在前邊,為婦女找好座位;進餐時,要請女子先點菜;同女子打招呼時,男子應該起立,而女子則不必站起,只要坐著點頭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時,男子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東西掉在地上時,男子不論是否認識她,都應幫她拾起來。
總之,美國男子在社交場合同女子接觸時,一方面事事尊重她們,另一方面又要處處以保護人的姿態出現,以顯示男子的地位。
不少到過美國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即美國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常令聽者心舒意暢。的確,在美國「請」、「謝謝」、「對不起」之類的語言隨處可聞,不絕於耳。
在美國,不論什麼人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都會說一聲「謝謝」,即使總統對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場里,售貨員的臉上總是堆著笑容,當顧客進門時,他們會主動迎上來,問一聲「我可以幫助你嗎?」當顧客付款時,他們會微笑著道謝。最後還會以謝聲送你離去。同樣,顧客接過商品時也會反復道謝。
美國人在一家人之間也是客氣話不離口,不僅夫妻之間如此,對小孩子們說話也常帶「請」和「謝謝」,這樣,孩子便自然地養成了講禮貌的好習慣。
美國人還習慣於對別人道「對不起」。當人們發生小摩擦時,一聲「對不起」,常使芥蒂煙消雲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別人問路、在劇場中從別人座位前走過等,美國人也會連聲表示歉意。美國人把在公共場所打嗝或與別人交談時打噴嚏、咳嗽都視為不雅,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就會說聲「對不起」,請對方原諒。
俄羅斯在交往過程中,俄羅斯人有許多由傳統習慣形成的忌諱,要特別予以注意。
1.握手時,忌形成十字交叉形,即當他人兩手相握時,不能在其上下方再伸手,更不能依在門檻和隔門握手。
2.俄羅斯有"左主凶,右主吉"的傳統說法,因此,切忌伸左手給對方,無論是握手還是遞還物品。
3.遇老者、婦女、上級時不應主動伸手,要等待對方。臉要保持微笑,若臉冷若冰霜,沒有表情,則對方視為冷淡的表現。
4.稱呼女性時,切莫用"太太"一詞,這將引起對方的不快。有職銜稱職銜,或給對方介紹的機會,侍機行事。
5.忌用手指指點點,不論在任何場合都是如此,俄羅斯人認為這是對人的莫大污辱。在人面前,不能將手握成拳頭,大拇指在食指和中指間伸出,俄語中稱此手勢為"古基什",是蔑視嘲笑的粗魯行為。而美國人常用的手勢--用大拇指和食指接觸成"O"形,其他三指伸直(OK),在俄羅斯則是非禮的表示。
6.交往中切忌用肩膀相互碰撞,這種行為一般只發生在摯交朋友之間,否則,身體碰撞是極為失禮的行為。7.避免交談中使用"你應該"一詞,俄羅斯人向來尊重個人意見,反感別人來發號施令於已。
8.不能說"你發福了"之類的話。朋友久別重逢,寒暄問候時,切不可論胖談瘦。俄羅斯人覺得這是在形容其臃腫、醜陋。
9.打招呼忌問:"你去哪兒?"這不是客套的問候,對俄羅斯人來說,這是在打聽別人的隱私。
10.讓煙不能給單支,要遞上整盒。點煙時忌諱劃一根火柴或用打火機給三個人同時點火,不能將別人的煙拿來對吸。
11.男女在社交場合,臨別時,男人要為婦女穿大衣、拉開門,要讓婦女先行,不能自己開門拂袖而去。
12.送禮不得送兩樣物品--刀和手絹。在俄羅斯、刀意味著交情斷絕或彼此將發生打架、爭執;手絹則象徵著離別。
13.不要在渴酒時勸酒或蓄意灌酒。俄羅斯人十分貪杯,酒鬼遭人蔑視,故意引別人喝醉,則令人憎恨、厭惡。
14.不得在橋上或橋下告別,這樣的告別意味著永遠地離去。
15.不能用腳踢狗或其他動物。外出遇到攔路狗,要說話將它趕走。俄羅斯的狗聽得懂指令,而踢則是犯忌的。
法國
間後才會被邀到法國家庭作客。飯桌上,必須等所有人面前都已有菜才能開始享用。可以請求允許吸煙。
就打招呼而言,一般與人問好或道別,雙方是以握手方式,但在較熟的朋友間則是互相擁抱吻頰。
法國人在談話時,用"您 (Vous)"表示尊敬、重視、距離。在跟一個不太認識的人、一個比自己年長的人或自己的上司說話時,人們一般用"您"稱呼對方。"你 (Tu)"表示愛和友誼。朋友之間,從"您"到"你"的轉變常常是自然的。在未得到許可時不能用"你"跟一個比自己年長的人說話。
另外亦須注意到下列事項:
- 晚上10點過後,勿打電話給他人。
- 受邀作客,毋需提早到達,讓主人有充分時間准備。
- 看診求醫需先預約(prendre rendez-vous)。
- 接受禮物應當面打開已表達謝意。
握手
法國是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國家。對婦女謙恭禮貌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傳統。法國人見面打招呼,最常見的方式莫過於握手。不過握手時一是握時間不應過長,二是沒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勁晃動。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
吻
法國是第一個公認以吻表示感情的國家。法國人的吻有嚴格的界限:他們在見到久別重逢的親友、同事時,是貼貼臉或頰,長輩對小輩則是親額頭,只有在愛人和情侶之間,才親嘴或接吻。
婚俗
結婚前先訂婚,儀式簡單,一般由女方的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時邀請其他親戚、甚至一兩名好友出席。婚禮也已逐漸簡化,但仍不失為最隆重的家庭節日,帶有庄嚴神聖的色彩。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時至下午5時之間。婚後大宴賓客。法國農村有的地方在婚前要簽訂財產婚約並辦理公證。婚約中要寫明未婚夫婦的全部財產、未婚妻的嫁妝和未婚夫的產業。婚齡紀念在民間已成為一種喜慶的風俗。女子守寡300天後,或宣布與丈夫分居300天後可以再嫁,男子則無時間上的限制。
聖靈節
每年11月1日聖靈節,相當於中國的清明節。法國人習慣上在這一天去墓地祭奠,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聖喀德琳娜節 巴黎「大齡女青年」的節日。每年11月25日這一天,年滿25 歲而尚未婚配的姑娘們到喀德琳娜塑像前獻一束鮮花,再到大時裝店跳舞,飲酒狂歡,最後選出一位最美的姑娘作為節日的王後。
用餐習慣
法國人把烹調看成是一門藝術,法國菜也確實風糜全球。在法國一日三餐通常是這樣安排的。 早餐:麵包、咖啡、熱巧克力; 午餐:午餐是法國人最重要的一餐,一般在下午一點左右, 晚餐則在九點以後。法國人社交的正餐一般要持續兩小時以上,開始先是開胃菜,然後是魚或義大利面條,再才是主菜,主菜還附帶許多生菜、沙拉、乳酪,水果,有時還有甜點心,餐後咖啡也必不可少。
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到法國洽談貿易時,嚴忌過多地談論個人私事
忌諱「13」這個數字以及「星期五」
忌諱男人向女人送香水
不得提出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個人收入等這類問題
如果初次見面就送禮,法國人會認為你不善交際,甚至認為粗俗
8韓國禮儀
韓國特別禮儀介紹
1.在韓國,男子見面微微一鞠躬,互握雙手或合手。分手時也鞠躬。男子不能主動與婦女握手。交談時要避開
韓國
韓國國內政治、日本貿易摩擦及男主人妻子等話題。韓國人自尊心很強,與之交談應避免公開批評或表示異議。
2.韓國重男,出門時婦女讓男子先走,宴會時致辭以「先生們、女士們」開頭。在宴會等場合,男女分開進行社交活動。兩人在過道上交談,應讓第三者從兩人中間通過。
3.在韓國長者得到特別尊重,在長者面前不能抽煙,與長者談話要摘掉墨鏡。
到韓國朋友家做客禮儀
韓國素有「禮儀之國」的稱號,韓國人十分重視禮儀道德的培養,尊敬長輩是韓國民族屬恪守的傳統禮儀。
韓國人熱情好客,每逢賓客來訪,總是根據客人身份舉行適當規格的歡迎儀式,接待外國首腦來訪,要按國際慣例舉行盛大迎送儀式,數十萬人夾道歡迎或送別,場面隆重。無論在什麼場合遇見外國朋友,韓國人總是彬彬有禮,熱情問候,談話得體,主動讓道,揮手再見。
到韓國朋友家中做客,主人家事先要進行充分准備,並將室內院外打掃得乾乾凈凈。韓國人時間觀念很強,人總是按約定的時間等候客人的到來,有的人家還要全家到戶外迎候。客人到來時,主人多彎腰鞠躬表示歡迎,並熱情地將客人迎進家中,有飲料、水果等招待。韓國人素來待客慷慨大方,主人總要挽留客人吃飯,許多人家還要挽留遠到而來的客人在家中留宿幾天,用豐盛的飯菜款待。
韓國社交禮儀食俗
韓國人喜用狗肉招待客人。有客人來,買一隻狗,宰殺後帶皮煮成狗肉湯,配上涼拌菜,招待客人飲酒,撕狗肉吃,喝肉湯。
製作豬肉湯,要用煮狗的原湯,加熟狗肉絲、精鹽、辣椒面、香菜、蔥絲、熟芝麻,調制好,再隨意配醬油、芥末醬、韭菜花及辣椒面,鮮咸辣,其味極煮好的狗肉撒成絲,加蔥絲、薑末、蒜末、香菜、清鹽、熟芝麻,食之肉香不腥,香辣爽口。
煮熟的狗心、腰子、肝等切成片,也可以加上述調料,拌成菜餚,這些也都是招待客人的傳統酒餚。
韓國的食「禮」
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
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只限於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點好菜後,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
韓國人平時使用的一律是不銹鋼制的平尖兒的筷子。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圓底兒帶蓋兒的碗「坐」在桌子上,沒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碗蓋,可以取下來隨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兒」。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里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兒菜怎麼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這了便於拿起來再用。
韓國人是一個好動感情民族,對於我們這種把感情通過聚餐表現時,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同時又必須在理智上承認它是一種不衛生的「食禮」。
韓國飲酒禮儀
韓國人家裡如有貴客臨門,主人感到十分榮幸,一般會以好酒好菜招待。客人應盡量多喝酒,多吃飯菜。吃得越多,主人越發感到有面子。
在飲酒時,韓國人很講究禮儀。在酒席上按身份、地位和輩分高低依次斟酒,位高者先舉杯,其他人依次跟隨。級別與輩份懸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飲。在特殊情況下,晚輩和下級可背臉而飲。
傳統觀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執杯或取酒被認為不禮貌的。
經允許,下級、晚輩可向上級、前輩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上前鞠躬、致詞,為上級、前輩斟酒,一連三杯,敬酒人自己不飲。要注意的是,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飲酒碰杯進時,身份低者要將杯舉得低,用杯沿碰對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將杯舉得比對方高,否則是失禮。
9西班牙禮
儀態禮儀
當地婦女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你喜歡我嗎?若一會兒
西班牙
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婦女,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西班牙人性格開朗,熱情,但容易激動,有時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西班牙人吃東西時,通常會禮貌地邀請周圍的人與他分享,但這僅是一種禮儀上的表示,不要貿然接受,否則會被他們視為缺乏教養。
4
⑶ 韓國的商務禮儀與習俗有哪些
韓國商務禮儀及忌諱
禮節禮儀
韓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習慣以鞠躬並握手為禮。握手時,或雙手,或用右手,可女人一般不與男人握手,只是鞠躬致意。他們崇尚尊老敬老的禮儀傳統習慣:一般起床後,子女須向父母問安,遠行歸來須向父母施跪拜禮;父母外出、回歸,子女須迎、送並施禮;若遇年長客人臨門時,一般父母要率先向來客施跪拜禮,然後令其子女向客人施跪拜禮,以表示對長者的尊敬。
韓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特別是在與長輩握手時,要再以左手輕置於其右手之上。「是」與「否」要明確表示。在晴天時,於傍晚時分舉行降國旗的儀式,街頭、辦公室的人們肅立齊唱國歌。
「四」字在朝鮮語中發音、拼音與「死」字完全一樣,認為是不吉利的,因而樓房沒有四號樓,旅館不稱第四層,宴會里沒有第四桌,醫院里絕不設四號病房,軍隊沒有四師團,吃東西不吃四盤四碗,喝酒絕不肯喝四杯。朝鮮有李姓,但決不能說「十八子」李,因在朝鮮語中「十八子」與一個淫盪詞相近,絕不能在女子面前說此話,否則會被認為有意侮辱人。
按照韓國的商務禮俗,宜穿著保守式樣的西裝。商務活動、拜訪必須預先約會。韓國人和外國人打交道時,是准時的。宜持英文、朝鮮文對照的名片,可在當地速印。商界人士多通曉英語,老人多通曉漢語。決策均由最高層作出。進主人的屋子或飯館要脫鞋。他們很重視業務交往中的接待,宴請一般在飯館或酒吧間舉行,他們的夫人很少在場。宴請招待甚為頻繁。吃飯時所有的萊一次上齊。到朝鮮人家裡作客,最好帶些鮮花或一些小禮物,要雙手遞給主人。主人不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物。
口味偏清淡,不喜油膩,但特別喜歡吃辣味萊餚。他們通常吃烤、蒸、煎、炸、炒、湯類萊,喜食萊餚有干燒桂魚、豆瓣魚、肉絲炒蛋、細粉肉絲、香乾綠豆芽、四生火鍋、炸蝦球、辣子雞丁、干炸牛肉絲、紅魚水餃等。辣飽菜和湯,這兩種食品是不可缺少的。漢城當地土產有壁飾和沈萊(韓國泡菜類浸漬物)。
韓國人對長者有必須嚴守的規矩。他們在社會交往、日常生活(在家庭)中,無不對長輩表示敬重,不敢怠饅。如:跟長輩同座的時候,他們總是保持一定的姿勢,絕不敢掉以輕心;若要抽煙,一定要先得到長輩的允許;用餐時,切不可比年長者先動筷子;小孩決不會吃得比父母快,或比父母早離開坐位。韓國人絕不說長輩的壞話,更不會背地裡批評長輩。
有的人習慣說一句話就施禮一次,往往在分手之前要敬禮5~6次,以示親切。男人見面打招呼互相鞠躬並握手,或用雙手,或用右手,關只限於點一次頭。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
無論在什麼場會,韓國人都不大聲說笑。婦女笑時用手遮掩住嘴。韓國不談婦女解放,進門時男人走在前面,婦女幫著男人脫大衣。韓國人對日常的禮節相當重視。當幾個人在一起,要根據身份和年齡來排定坐次。身份、地位、年齡都高的人排在上座,其他的人就在低一層的地方斜著坐下。男女同坐的時候,一定是男士在上,女士在下。要抽煙的時候,他們總是問上座的人:「可不可以抽煙?」
韓國人重視對交易對象的印象,從事商業談判的時候,若能遵守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對你的好感倍增。用餐時,不可邊吃邊淡。他們認為,吃飯的時候不能隨便出聲。如不遵守這一進餐的禮節,極可能引起人們的反感,因此務必小心。
韓國人以其文化悠久為榮,進入他們的住處或飯店須脫鞋,相處時,宜少談當地政治,多談韓國文化藝術。如11世紀的灰綠色陶瓷器,13世紀的活動鐵模,大邱保存的珍貴全套大藏經桃木原版等。
訪問韓國,最好選擇在2~6月, 11~12月, 10月假日太多,聖誕節前後兩周都不宜去訪。一般勿喝生水(飯店裡的水除外)。喝「波利茶」(以小麥製成的茶)比喝其他飲料更好。送禮選擇外國煙酒最受歡迎。
韓國有關方面規定,旅客每次入關,可攜帶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半膀),酒2瓶。韓幣禁止攜帶出境。外幣不限,但入關時須申報數額,出關可攜出。計程車最方便,但遇到下雨天、下雪天,傍晚至午夜11點這段期間,較難搭乘。計程車收取10%的小費,飯店已在帳單內附加小費10%。其他服務每次給200~300元即可。公共汽車四通八達,但不懂朝語買票乘車是有困難
信仰忌諱
韓國人信奉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儒教、天道教等。他們崇拜熊,認為熊是本民族的祖先;民間還把虎視為山神;人們又把馬看作城陛的象徵;把豬看作地神;把狗視為客鬼;把蟒封為財神等等。
韓國人對語言詞彙中有許多忌諱。因他們的語音文字與中國的文字語音有許多不可分割的聯系,故同音字和一詞多義的也很多,如:「私」、「師」、「事」、「四」等字同「死」的發音類同,因此,人們對這些都很敏感,許多人還很忌諱,傳統上都認為與「死」同音的字語為不吉利的,「4」數也是個預示厄運的數字。他們對「李」字的解釋方法也有忌諱。韓國人也有李姓,但在解釋李字的寫法時,絕不要解說為「十八子」李,因在韓國語中,「十八子」的讀音與一個淫誨的詞近似,聽起來令人反感,尤其是男子在女人面前,絕不能說這種話,否則會被認為你是有意侮辱人。他們忌諱有人在面前擤鼻涕、吐痰、掏耳朵或衣裳不整。認為這些都是不禮貌的舉止。
韓國人在飲食上一殷不愛吃羊肉、肥豬肉和鴨子;他們厭油膩;不願喝清湯;熟菜中不喜歡放醋;不愛吃放糖和帶花椒的菜餚
飲食習慣
韓國冷麵是馳名國內外的一種深受人們喜歡的傳統民族食品。其中尤以養麥面冷麵為著稱。一般用牛肉湯或雞湯,佐以辣白菜、肉片、雞蛋、黃瓜絲、梨條、蔥絲、辣椒、味精、鹽等。食用時,先在碗內放少量涼湯與適量面條,再放入佐料,最後再次澆湯。其面條細質韌,湯汁涼爽,酸辣適口。
「餃子湯」是韓國民間傳統待客食品,是以牛肉熬湯,牛肉、豬肉、豆芽、白菜、洋蔥、辣椒、芝麻、香油、醬油等做餡包成大餃子,放入牛肉湯中煮熟。食用時,連湯帶餃,放些調料,其味道甚佳。「烤牛肉」是韓國民間著名的菜餚。其製作方法是將牛肉切成片,然後用力拍打松軟,再放入容器中,並投入各種調料攪拌勻,再浸泡、置放40分鍾後,放在烤架上或用烤簽串烤,其風味獨特深受喜愛。
韓國人多受中國和日本的影響,用餐也使用筷子,飲食口味近似我國東北人。在餐具使用方面,韓國人有其特殊的習慣,使用飯碗一般因年齡、性別和季節不同各有區別。有專門的男用碗、女用碗、兒童用碗;夏天多用瓷碗,冬天多用銅碗。他們就餐樂於菜齊後一起上桌;泡菜、濃湯及多種調料,是韓國人每餐必不可少的食品。
韓國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餐具的配用,注重湯的調料。
②口味 一般不喜太咸,愛辣、甜、香、蒜味。
②主食 以大米為主,麵食也是不可缺少的;他們愛吃干飯、打糕和湯餃子、冷麵等食品。
④副食 愛吃牛肉和瘦豬肉、雞、水產品、海味品、野味等,尤為偏愛狗肉;蔬菜方面愛吃黃豆芽、蒜苗、茄子、菠菜、蘑菇、捲心菜、蘿卜、黃瓜、青椒、蕨菜、蔥頭和細料等;調味品愛用大醬、海菜、蔥、姜、味精、蒜、辣椒、蜂蜜、芝麻、麻油等。
⑤製法 對烤、煎、蒸、炸、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⑧中餐 喜愛中國的川菜。
⑦菜譜 很欣賞於燒鱖魚、肉絲炒蛋、爽口牛丸、軟炸雞球、椰子燉雞、油爆蝦仁、細粉肉絲、香乾綠豆芽、炸蝦球、龍服海參、干燒牛肉絲、魚香油菜苔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對中國的茅台酒極感興趣,大多數人都愛喝啤酒;飲料喜歡汽水,飯後一般都習慣喝涼白開水或綠茶。
⑨果品 喜歡水果,很愛吃梨、桃、石榴、桔子,尤其對蘋果更加偏愛;乾果喜歡松子、栗子等。
⑷ 韓國和日本的風俗有什麼不同
韓國社交禮儀
韓國人崇尚儒教,尊重長老,長者進屋時大家都要起立,問高壽。和長者談話時要摘去墨鏡。早晨起床和飯後都要向父母問安;父母外出回來,子女都要迎才能吃。乘車時,要讓位給老年人。接。吃飯時應先為老人或長輩盛飯上菜,老人動筷後,才能吃。乘車時,要讓位給老年人。
韓國人見面時的傳統禮節是鞠躬,晚輩、下級走路時遇到長輩或上級,應鞠躬、問候,站在一旁,計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間見面打招呼互相鞠躬並握手,握手時或用雙手,或用左手,並只限於點一次頭。鞠躬禮節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韓國官員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輕輕點一下頭。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
在社會集體和宴會中,男女分開進行社交活動,甚至在家裡或在餐館里都是如此。
在韓國,如有人邀請到家吃飯或赴宴,應帶小禮品,最好挑選包裝好的食品。席間敬酒時,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後鞠躬致祝辭,最後再倒酒,且要一連三杯。敬酒人應把自己的酒杯舉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對方的杯身。敬完酒後再鞠個躬才能離開。做客時,主人不會讓你參觀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處逛。要離去時,主人送你到門口,甚至送到門外,然後說再見。
韓國人用雙手接禮物,但不會當著客人的面打開。不宜送外國香煙給韓國友人。酒是送韓國男人最好的禮品,但不能送酒給婦女,除非說清楚這酒是送給她丈夫的。在贈送韓國人禮品時應注意,韓國男性多喜歡名牌紡織品、領帶、打火機、電動剃須刀等。女性喜歡化妝品、提包、手套、圍巾類物品和廚房裡用的調料。孩子則喜歡食品。如果送錢,應放在信封內。
若有拜訪必須預先約定。韓國人很重視交往中的接待,宴請一般在飯店或酒吧舉行,夫人很少在場。
日本風俗
1、日本通用語言為日語,英語則於酒店及大百貨公司通行。
2、日本有進屋脫鞋的習慣,所以在日式酒店或餐廳,需要穿著清潔的鞋襪。
3、一般公共場所均為禁煙,請在放置有煙灰盅的指定吸煙區或標有「吃煙所」的地方吸煙。 不要行走吸煙,在某些地方行走吸煙會被罰款。
4、日本有常用問候語的習慣,請學習簡單的問候語,與司機等人對答。
5、溫泉酒店均禁止穿著泳衣進入公用浴池。在進入公用浴池前,要在休息室內寬衣,將衣 服放在筐子裡面,圍上備用毛巾進入浴池。入浴的方式是:先坐在花灑前的小凳上將身體洗干凈;如果沒有花灑,可用小浴盆裝水洗干凈身體後入浴。
6、與日本人約會要提前5~10分鍾到達,不能失約。有事拜訪應事先通知,冒然登門會被視為極不禮貌的行為。
7、在上下台階特別是乘坐電動扶梯時,請一定遵守左行(東京地區)或右行(大阪)的習慣。
8、參加商務活動時要求正裝,應事前准備好交換禮物、名片。
9、參加討論、交流活動時請多提問,避免冷場。
10、如在公務場合要單獨交換名片、派發資料及合照時,請聽從指揮,順序而行。
⑸ 韓國 日本 中國 法國 俄羅斯 餐桌禮儀和見面禮
韓國的餐桌禮儀:吃飯時,一般用筷子。為環保,韓國人的會為你提供鐵餐具。與長輩吃飯時不許先動筷子,不可以用筷子對別人指指點點,用餐完畢後將筷子整齊放在餐桌的桌面上。吃飯時,不宜高談闊論。吃東西時,嘴裡響聲太大,也是非常丟人的。在韓國人的家裡宴請時,賓主一般都是圍坐在一張矮腿方桌周圍。盤腿席地而坐。在這種情況下,切勿用手摸腳,伸直雙腿,或是雙腿叉開,都是不允許的。
韓國的見面禮儀:男子見面微微一鞠躬,互握雙手或合手。分手時也鞠躬。男子不能主動與婦女握手。交談時要避開韓國國內政治、日本貿易摩擦及男主人妻子等話題。韓國人自尊心很強,與之交談應避免公開批評或表示異議。
韓國重男,出門時婦女讓男子先走,宴會時致辭以「先生們、女士們」開頭。在宴會等場合,男女分開進行社交活動。兩人在過道上交談,應讓第三者從兩人中間通過。 在韓國長者得到特別尊重,在長者面前不能抽煙,與長者談話要摘掉墨鏡。
日本的餐桌禮儀:「我要開始用餐了」和「承蒙款待了」
在日本,開始用餐之前會很虔誠的說itadakimasu(我要開始用餐了),在吃完後要說gochisosama (deshita) (承蒙款待了)。
共同進餐在日本家庭和餐館(如小酒館)里,點幾種菜,大家一起吃的時候,您應該用公用的筷子從大盤子里夾一些食物放到您自己專用的盤子里吃。
筷子:
正確的使用筷子是日本餐桌禮儀重要環節,具體筷子的使用方法請查詢使用筷子。
餐桌須知:
在公共場合擤鼻涕的動作應該盡量避免,特別是在餐桌上。
盤子里的食物盡量吃干凈。
用餐過程中,以及用餐前後,避免談論洗手間或令人倒胃口的話題。
盡量避免打嗝等行為。
喝含有酒精的飲料時,日本人習慣為對方斟酒,而不是自斟自飲。所以在日本喝酒時您也可以入鄉隨俗的常去看看朋友的杯子,一旦他們的杯子快空了,就給他們斟上一些酒。同樣,如果朋友要為您斟酒,那就迅速喝空酒杯,並且拿起酒杯接受朋友的好意吧。
在一些高級餐館里,比如提供懷石料理的日式餐廳(日本大餐),喝醉酒被視為是一種很失態的行為。在異國他鄉,即使在普通的小酒館也該盡量避免喝醉酒而引起的不愉快。
用餐開始,大家通常說這「乾杯(kanpai)」,然後舉杯共飲。這個時候應該避免講中國話「請,請(ching,ching)」因為「請(qing)」的發音,很容易被日本人聽為「qin」,而日文發音「qin qin」,是男性生殖器的意思。
日本的見面禮儀:
日本人在與外國人接觸時,雖然已經逐漸習慣用握手代替鞠躬了,但仍可能會施90度彎腰之禮。遇到這種情況時,鄭重地點一下頭或彎一下腰並同時將手伸向對方就可以了,對方不會在意;初次見面時通常要互換名片,否則即被理解為不願與對方交往。
稱呼和敬語。在日本,「先生」的稱呼,不僅僅局限在男性,對有較高社會名望和身份的女性也可稱先生,而且可以用來稱呼教師、醫生、年長者、上級或有特殊貢獻的人,但是如果對一般人稱「先生」,會讓他們感到難堪。日本人注重敬語、簡語的使用,下級對上級說話應當使用敬語,反之則用簡語。在公共場合中,也可以稱對方的姓名加上職務。
服飾。日本人注意穿著打扮。在正式場合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氣炎熱的時候,不要隨便脫外衣,如果有需要,要先徵得主人的同意。
贈送禮品。日本人有送禮物的癖好,並且很在意禮品的包裝,同時也有較強的等級觀念。在准備禮品時,不僅應當注意禮品的包裝,而且要注意階層或等級的區別。不要贈送太昂貴的禮品,以免被受禮人誤認為你的身份比他們高。
俄羅斯餐桌禮儀:
與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先動筷子後晚輩才能動筷.勿把湯匙和筷子同時抓在手裡.使用筷子時把匙放在桌子上.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著飯碗和湯碗吃飯. 用湯匙先喝湯或泡菜湯之後.再吃別的食物.飯和泡菜湯.醬湯及湯類用湯匙吃.其它菜用筷子夾. 用餐時不要出聲音.也不要讓匙和筷碰到碗而發出聲音. 不要用匙和筷翻騰飯菜.不要挑出自己不吃的食物和佐料. 用餐時.不要讓食物粘在匙和筷上.吃完以後.飯碗用鍋巴水弄乾凈. 共享的食物要夾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後吃.醋醬和辣醬也最好撥到碟子上蘸著吃. 用餐時.不能咽的骨頭或魚刺.避開旁人悄悄地包在紙上扔掉.不要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用餐咳嗽或打噴嚏時.把臉移開後用手或手絹捂著嘴.以免失禮. 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與別人統一步調.與長輩一起用餐時.等長輩放下湯匙和筷子以後再放下. 用餐後.湯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過的餐巾迭起來放在桌子上. 使用牙簽時用一隻手遮著使用.使用完之後.在別人看到之前扔掉.
補充:長輩未取的食物不可取.長輩未離開餐桌不得離開
在長輩面前不可吸煙.跟長輩喝酒時.不可望著長輩.要側身喝 。
俄羅斯的見面禮儀:
親吻。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有男人彎腰吻婦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長輩吻晚輩的面頰3次,通常從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愛。晚輩對長輩表示尊重時,一般吻兩次。婦女之間好友相遇時擁抱親吻,而男人間則只互相擁抱。
握手。俄羅斯人對於握手的禮儀非常講究,在遇到上級或長輩時,不能先伸手。握手時要脫手套,站直,保持一步左右的距離,不能用力搖對方的手,一般與不熟悉的人握手,只能輕輕地握。用力握手錶示親近的關系。遇到婦女時,也要等對方先伸手。-般不與初次見面的婦女握手,而是鞠躬。很多人互相握手時,忌形成十字交叉形。
⑹ 關於韓國和日本的外交禮儀,有勞大家了,著急要!
在韓國,長輩對晚輩可以稱呼對方的名字,可不帶其姓,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相互間可稱對方為「先生」、「夫人」、「太太」、「女士」、「小姐」等;對有身份的人可稱對方為「先生」、「閣下」等,也可加上職銜,學銜,軍銜等,如「總統先生」、「總統閣下」,韓國丈夫介紹自己的妻子時會說「我夫人」或「我太太」。關系親密的的朋友之間,往往在對方名字之後加上「兄弟」、「姐姐」、「妹妹」等稱謂如「鴻哲兄弟」、「世憲兄弟」、「在赫兄弟」、「美延姐姐」、「美延妹妹 」等。對男性也可稱「君」,但往往同其姓名連稱,如「鄭溶君」、「尹鴻哲君」、「趙承遠君」、「辛成列君」、「金相鎮君」等。對不相識的男性年長者可以稱「阿炯吉」(即「大叔」或「大伯」),對不相識的女性年長者可以稱為「阿媽妮」(即「大嬸」、「大娘」)。
韓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韓國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視所應具備的禮儀修養,按照傳統,韓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一種維護自身利益的關系,而且涉及的范圍很廣泛,他們之間的血緣關系應當建立在一種合作和互相支援的傳統基礎之上,因此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愛和責任感十分強烈,是無法割斷的。家庭里的一家之長被視為權威所在,全家人都應該聽從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願望行事。嚴格的命令必須服從,不得有違。兒輩或孫輩違抗長輩的願望被韓國人視為不可想像的事情。
每年陰歷初一這一天,一家人舉行例行的祭祖活動之後,所有成員要按年齡順序向祖父母、父母、兄長、親戚等跪著行禮;年輕人甚至要到村裡去向長者們行禮以表示應有的尊敬,盡管他們之間非親非故。在家庭中,保持長幼尊卑的輩份之分,年輕的成員或者身份低的人不得在年長者或者身份高的人面前喝酒或吸煙,違背規矩者被視為缺乏教養的表現,尤其是在吸煙上可能招致嚴厲的譴責。子女外出,要向父母辭行;父母遠行歸來,子女要迎接行禮;遇有客人登門拜訪,父母先向客人施禮,子女隨後依齡隨後依年齡大小向客人行鞠躬禮……
韓國人的親戚之間和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間聯系的紐帶非常牢固,恪守將相互合作視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的莊重責任,這種關系往往超過個人利益或對對方利益的企盼,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得到親屬的幫助。
兄弟之間結婚後再不像過去那樣居住在一起,但相互間有條件者均住得很近,交往密切,特別每逢婚禮,長者60或70壽辰、孩子的生日、傳統節日等這樣的特殊日子,相互總要盡量相聚在一起,氏族成員之間建有共同的錢庫和產業,每年要在一起聚會一次,趁此機會共同商議例如維修祖先墳墓、氏族財產管理等這樣大家關心的事務。韓國人初次見面,同姓者之間首先總是打聽對方與自己是否同一個氏族,如果是同一個氏族,還要查閱家譜,搞清對方與自己關系的親近程度,若對方輩份較高,往往會經常去拜訪並用敬語稱呼以表示尊重。
在韓國傳統的社會里,年長者因其知識經驗而受到尊重,年輕者必須自覺地在行為上以此為准。在公共集會、社交場合和宴會酒店上,誰應當首先向誰表示敬意,誰應當坐在哪個位置上,誰應當首先落座,誰應當首先向誰敬酒,人人自幼都知道這些規矩,不會弄亂,否則就會被視為粗俗和缺少家庭教育。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
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當廣泛,特別是商人,初次見面時有互相交換名片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
AA制日語叫做"割勘".一般情況下朋友們一起上餐館,酒吧,如果事先沒有說好誰請客,就都採用AA制的付錢方式,"割勘"意思是按人頭數分攤計算,各自分擔自己的費用,AA制源於歐美,它的好處是各付各的,自用自付,心安理得,免得欠下別人請客吃飯的人情債,不但上 餐館是這樣,就連乘公共汽車也是如此,各付各的車費,相互之間清清楚楚.
日本人比較喜歡送禮物!日本人在送禮時,多採取這樣的作法:即送些對主人毫無用途的禮品,因為收禮的人可轉送給別人,那個人還可以再轉送給第三者。
日本人對裝飾有狐狸、獾圖案的東西甚為反感,因為狡猾狐狸是貪婪的象徵。
到日本人家作客,攜帶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
接送禮物要雙手,不當面打開禮物,當接受禮物後,再一次見到送禮的人一定會提及禮物的事並表示感謝。
送的禮物忌送梳子,因為梳子的發音與死相近。
一般人不要送菊花,因為菊花一般是王室專用花卉 在日語中,"日本"意為"日出之國"。在日本這個總面積37.7748萬平方公里的國度里,生息著1.23921億的人民,其中大和族約佔99%,其餘為阿伊努人以及朝鮮人、華人等。通用語言是日本語
服飾禮儀
日本人無論在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著。在正式場合,男子和大多數中青年婦女都著西服。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領帶。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裝,其特點是一般由一塊布料縫制而成。現在男子除一些特殊職業者外,在公共場所很少穿和服。日本婦女喜歡描眉,她們普遍愛畫略有彎度的細眉,認為這種最具現代女性的氣質。
儀態禮儀
日本人常常是滿臉笑容,然而不僅高興時微笑,在處於窘迫發怒時,也會發笑,以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婦女在地板上就座時,總是坐在捲曲的腿上。不同的手勢有不同的含義:大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其餘三個指頭向上伸開,表示錢;伸出小指頭,表示女人等。
相見禮儀
日本人的名字一般由四個字組成。前兩個字是家族的名字,後兩個字是自己的名字。一般情況下,日本人不喜歡作自我介紹。作為介紹人,通常要說出被介紹人與自己的關系,以及他的稱謂和所在單位名稱等。
餐飲禮儀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以大米為主食,他們愛吃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鴨子。不論在家中或餐館內,坐位都有等級,一般聽從主人的安排即可。日本有一種富有參禪味道,用於陶冶情趣的民族習俗―――茶道。雖然不少現代日本青年對此已不感興趣,但作為一種傳統藝術仍受到社會的重視。
喜喪禮儀
在日本,人們仍為重視新生命的誕生。日本傳統的婚禮儀式是:婚禮前三天,新娘家裡的人把新娘全部用品搬到新房;結婚那天,女理發師要替新娘打扮。現在,日本的婚禮形式多樣,有在神社舉辦的,有在基督教堂舉辦的。
商務禮儀
到日本從事商務活動,宜選擇在2-6月,9-11月,其它時間當地人多休假或忙於過節。日本人在商務活動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們認為名片表明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因此總是隨身攜帶。日本商人比較重視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他們在商務談判中十分注意維護對方的面子,同時希望對方也這樣做。贈送禮品時,當地人非常注重階層或等級,因此不要給他們贈送太昂貴的禮品,以免他們為此而誤認為你的身份比他們高
旅遊禮儀
在日本,很多街道沒有名字,迷了路可求助於警察,市區的公共汽車四通八達。 坐計程車費用很高。 在日本不很流行付小費,如果拿不準,就不要給小費。付小費應把錢放在信封里或用紙巾包裹著,日本人認為收現鈔是一件很難堪的事。
主要禁忌
日本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是不祥之色。他們忌9、4等數字;他們還忌諱三人一起合影,認為中間的人被左右兩人夾著,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討厭金銀色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他們也不喜歡狐狸。
韓國的禁忌
禁忌
政府規定,韓國公民對國旗、國歌、國花必須敬重。不但電台定時播出國歌,而且影劇院放映演出前也放國歌,觀眾須起立。外國人在上述場所如表現過分怠慢,會被認為是對韓國和韓族的不敬。
韓國人禁忌頗多。逢年過節相互見面時,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生氣、吵架。農歷正月頭三天不能倒垃圾、掃地,更不能殺雞宰豬。寒食節忌生火。生肖相剋忌婚姻,婚期忌單日。漁民吃魚不許翻面,因忌翻船。忌到別人家裡剪指甲,否則兩家死後結冤。吃飯時忌帶帽子,否則終身受窮。 睡覺時忌枕書,否則讀書無成。忌殺正月里生的狗,否則三年內必死無疑。
與年長者同坐時,坐姿要端正。由於韓國人的餐桌是矮腿小桌,放在地炕上,用餐時,賓主都應席地盤腿而坐。若是在長輩面前應跪坐在自己的腳底板上,無論是誰,絕對不能把雙腿伸直或叉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或侮辱人。未徵得同意前,不能在上級、長輩面前抽煙,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吃飯時不要隨便發出聲響,更不許交談。進入家庭住宅或韓式飯店應脫鞋。在大街上吃東西、在人面前擤鼻涕,都被認為是粗魯的。
在韓國人面前,切勿提"朝鮮"二字,也不要把"漢城"說成"京城"。照相在韓國受到嚴格限制,軍事設施、機場、水庫、地鐵、國立博物館以及娛樂場所都是禁照對象,在空中和高層建築拍照也都在被禁之列
⑺ 日本、韓國的文明禮儀有哪些
見面禮
.日本:1.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
2.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
3.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當廣泛,特別是商人,初次見面時有互相交換名片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
4.AA制日語叫做"割勘".一般情況下朋友們一起上餐館,酒吧,如果事先沒有說好誰請客,就都採用AA制的付錢方式,"割勘"意思是按人頭數分攤計算,各自分擔自己的費用,AA制源於歐美,它的好處是各付各的,自用自付,心安理得,免得欠下別人請客吃飯的人情債,不但上餐館是這樣,就連乘公共汽車也是如此,各付各的車費,相互之間清清楚楚.
5.日本人比較喜歡送禮物!日本人在送禮時,多採取這樣的作法:即送些對主人毫無用途的禮品,因為收禮的人可轉送給別人,那個人還可以再轉送給第三者。
人對裝飾有狐狸、獾圖案的東西甚為反感,因為狡猾狐狸是貪婪的象徵。
本人家作客,攜帶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
禮物要雙手,不當面打開禮物,當接受禮物後,再一次見到送禮的人一定會提及禮物的事並表示感謝。
送的禮物忌送梳子,因為梳子的發音與死相近。
人不要送菊花,因為菊花一般是王室專用花卉 在日語中,"日本"意為"日出之國"。
服飾禮儀
日本人無論在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著。在正式場合,男子和大多數中青年婦女都著西服。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領帶。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裝,其特點是一般由一塊布料縫制而成。現在男子除一些特殊職業者外,在公共場所很少穿和服。日本婦女喜歡描眉,她們普遍愛畫略有彎度的細眉,認為這種最具現代女性的氣質。
儀態禮儀
日本人常常是滿臉笑容,然而不僅高興時微笑,在處於窘迫發怒時,也會發笑,以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婦女在地板上就座時,總是坐在捲曲的腿上。不同的手勢有不同的含義:大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其餘三個指頭向上伸開,表示錢;伸出小指頭,表示女人等。
相見禮儀
日本人的名字一般由四個字組成。前兩個字是家族的名字,後兩個字是自己的名字。一般情況下,日本人不喜歡作自我介紹。作為介紹人,通常要說出被介紹人與自己的關系,以及他的稱謂和所在單位名稱等。
餐飲禮儀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以大米為主食,他們愛吃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鴨子。不論在家中或餐館內,坐位都有等級,一般聽從主人的安排即可。日本有一種富有參禪味道,用於陶冶情趣的民族習俗―――茶道。雖然不少現代日本青年對此已不感興趣,但作為一種傳統藝術仍受到社會的重視。
喜喪禮儀
在日本,人們仍為重視新生命的誕生。日本傳統的婚禮儀式是:婚禮前三天,新娘家裡的人把新娘全部用品搬到新房;結婚那天,女理發師要替新娘打扮。現在,日本的婚禮形式多樣,有在神社舉辦的,有在基督教堂舉辦的。
商務禮儀
到日本從事商務活動,宜選擇在2-6月,9-11月,其它時間當地人多休假或忙於過節。日本人在商務活動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們認為名片表明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因此總是隨身攜帶。日本商人比較重視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他們在商務談判中十分注意維護對方的面子,同時希望對方也這樣做。贈送禮品時,當地人非常注重階層或等級,因此不要給他們贈送太昂貴的禮品,以免他們為此而誤認為你的身份比他們高。
旅遊禮儀
在日本,很多街道沒有名字,迷了路可求助於警察,市區的公共汽車四通八達。 坐計程車費用很高。 在日本不很流行付小費,如果拿不準,就不要給小費。付小費應把錢放在信封里或用紙巾包裹著,日本人認為收現鈔是一件很難堪的事。
主要禁忌
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是不祥之色。他們忌9、4等數字;他們還忌諱三人一起合影,認為中間的人被左右兩人夾著,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討厭金銀色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他們也不喜歡狐狸。不喜歡荷花,他們把荷花看做妖花。
韓國:1.韓國人見面時常常以鞠躬向多方表示尊敬和問候。鞠躬的幅度越大,時間越長越表示尊重。
通常情況下,鞠躬要達到30度左右,並停頓2-3秒。如果鞠躬人戴著帽子,需要在行禮前脫帽。女性若穿著低胸衣服,則可以手掩領再低頭行禮。但如果是好朋友見面,通常不需要行鞠躬禮,而只需互相揮手示意就可以了。
在過去,人們並不習慣通過握手來互相問候,但現在,握手已經逐漸成為人們見面寒暄的一種習以為常的禮儀了。
在與長輩見面握手時,禮貌的做法是,由長輩先伸手,在和異性握手時,通常應由女生先主動伸手發出邀請。但即使現在,異性之間的握手仍不是很多見。
在農歷新年,按照風俗習慣,孩子們需要給父母和家裡的其他長輩行大禮。
在祭祀祖先的儀式上,也需要行這種禮。在韓國語中把這種利益稱作「大鞠躬」,也就是向對方致以最高的敬意,也是韓國人向對方表達敬意的最隆重的禮節。
餐桌禮
日本:
用餐前
いただきます(i ta da ki ma su)
。(我開吃了。)
用餐期間
日本人的一餐飯食包括一碗飯、一碗味噌湯、兩道或三道菜餚,配菜越多,那頓
飯便越夠體面。
用餐的正確次序是先喝小口熱湯,
後吃那道菜也可,
但不要只集
中吃光同一道菜餚,
應順序循環吃每道菜餚,
使各份比例均等,
才可同一時間吃
光所有菜餚。
もうすこし
いかがですか。
再吃點吧。
おなかがいつ(o na ka ga i tus)
ぱいです。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ha i de su,a li na do gu za i ma su)
我已經吃飽了,謝謝。
用餐方式
日本人的用餐禮儀似乎嚴厲,
但日本人容許狼吞虎咽式吃法,
這吃法甚至令其他
國家的人感到驚訝。
例如吃壽司,
日本人習慣赤手拿著壽司浸一浸豉油,
然後直
接放入口中,
他們不會用筷子吃壽司;
又例如吃面,
日本人直接從湯碗把面吸啜
入口,
且必會發出響聲,
依據日本人的習俗文化,
吃面時發出響聲是表示麵食很
美味,亦是對廚師表示贊賞的方式。
祝酒
一頓正統的日式飯食通常備有日本米酒,
日本人喜歡在用餐時喝米酒,
他們通常
會在互相祝酒後才開始用餐,
即使客人不想喝,
款客者都希望客人會假裝喝一小
口。
日本茶
日本人深愛茗茶,
在同一餐的不同時間會端上不同種類的茶。
一般來說,
用餐之
前會端上綠茶,用餐期間及用餐之後會端上煎茶。
用餐後
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go chi so sa ma de shi ta)
我吃好了。
韓國餐桌禮儀
與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先動筷子後晚輩才能動筷。
-
勿把湯匙和筷子同時抓在手裡﹐使用筷子時把匙放在桌子上。
-
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著飯碗和湯碗吃飯。
-
用湯匙先喝湯或泡菜湯之後﹐再吃別的食物。飯和泡菜湯﹐醬湯及湯類用湯匙
吃﹐其它菜用筷子夾。
-
用餐時不要出聲音﹐也不要讓匙和筷碰到碗而發出聲音。
-
不要用匙和筷翻騰飯菜﹐不要挑出自己不吃的食物和佐料。
-
用餐時﹐不要讓食物粘在匙和筷上﹐吃完以後﹐飯碗用鍋巴水弄乾凈。
-
共享的食物要夾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後吃﹐醋醬和辣醬也最好撥到碟子上蘸著
吃。
用餐時﹐不能咽的骨頭或魚刺﹐避開旁人悄悄地包在紙上扔掉﹐不要扔在桌
子上或地上。
-
用餐咳嗽或打噴嚏時﹐把臉移開後用手或手絹捂著嘴﹐以免失禮。
-
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與別人統一步調。與長輩一起用餐時﹐等長輩放
下湯匙和筷子以後再放下。
-
用餐後﹐湯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過的餐巾迭起來放在桌子上。
-
使用牙簽時用一隻手遮著使用﹐使用完之後﹐在別人看到之前扔掉。
招待外賓韓國飲食時
招待外賓時﹐要特別注意擺席﹐不得讓外賓感到不便或別扭﹐最好能讓外
賓帶著興致接受招待。
首先﹐要決定餐桌的形狀。
傳統的餐桌為四方桌或圓桌。
按用餐人數擺為獨桌﹑
共餐桌﹑
3
人餐桌﹑
4
人餐桌﹐超過
4
人時﹐擺為圓桌
或四方形大餐桌。
按韓國的傳統﹐應該把食物和匙﹑筷擺在桌子上招待客人﹐但超過
4
人時
﹐對外賓來講站著吃要比坐著吃更加方便。
除了桌布﹑桌墊﹑匙筷托子﹑湯匙
和筷子﹑餐叉﹑餐刀﹑餐巾﹑水杯﹑酒杯之外﹐服務時使用的剪刀或擦桌子的
抹布清潔與否﹐將對影響到外賓下次還會不會再用我們的飯菜。
桌布和桌墊
傳統的飯桌不需要桌布﹐桌子的原樣會顯得更加雅緻﹐干凈。
但在飯店使用
桌布或單人桌墊看起來會更加美觀且衛生。
桌布雖然以白色為原則﹐但飯館也
可在上面鋪上彩色正方形桌布﹐以營造氣氛﹐也較容易清洗。
桌布下垂
750px
左右﹐不抵膝蓋時最恰當﹐但坐在坐墊上的時候﹐還要稍
短一些。
如果桌布不能蓋住整個桌面時﹐不要將食物﹐匙和筷原原本本放在桌
面上﹐最好要使用桌墊﹐至少使用用紙做的桌墊。
這時即使不使用匙筷托兒﹐也能使人以愉快的心情用餐。
一般桌布的大小
要能放下前碟﹑匙和筷﹑餐刀﹑水杯等餐具。
大體上﹐以
30×
1125px
的四方形
或橢圓形桌布﹐印上漂亮的條紋﹐飯店名稱和菜單等來使用。
或者就直接使用
白紙。紙制的桌墊是一次性。
匙筷托子
匙筷托子的材料有瓷器﹑木頭﹑銀等多種﹐但最好是用物美價廉﹐方便使
用的簡單式樣。
使用桌布時﹐或在大方卓上使用匙筷托子會顯得更加高雅。
匙筷以及餐叉
中國﹐日本及東南亞人會使用筷子﹐因此﹐可以在桌上放匙和筷子。
但對
不能熟練使用筷子的外國人﹐把餐刀和餐叉與匙筷子一起擺在桌上更恰當。
放
餐刀的時候﹐把餐刀放在匙和筷的左邊﹐並將餐叉放在左手易拿到的左邊﹐這
樣會使人感到更加親切。
餐巾
餐巾種類和大小式樣繁多。最好是用與桌布相似的布做成的
50
~
1500px
長
方形或正方形餐巾。
但在一般飯店不能每次使用這種餐巾時﹐可使用餐巾紙。
餐巾紙最小標准為
750px
正方形﹐更小的餐巾紙用於茶席
水杯和酒杯
瓷器製成的水杯使用起來較方便。
一般用餐之前准備涼水是迎接客人的一種
禮儀﹐但中國﹑新加坡以及東南亞人一年四季喝熱水﹐所以最好也要准備熱水。
在正餐席或酒席上﹐應准備玻璃杯或水晶杯。
用正宗清酒或傳統民俗酒招待外賓
時﹐應准備瓷器酒杯。
食物剪刀和餐桌抹布
餐桌抹布要白凈﹐
整潔。擦桌子的抹布若不幹凈﹐食物再好吃﹐也會影響
食慾。
常在冷麵店或排骨店看到﹐剪面和肉的剪刀太尖﹐使人感到恐怖。
外賓
到我國印象最壞的就是在飯店使用的剪刀樣子和衛生問題﹐希望今後有所改正。
剪刀的尖最好是不尖而圓﹐並用不銹鋼材料。
⑻ 韓國的禮儀風俗都有哪些
韓國飲食風格介於中國和日本之間,多數人用餐使用筷子。萊料以高蛋白食物為主,輔以蔬菜。喜食湯和飯(牛肉湯、排骨湯等和在飯中)、火鍋、湯面、冷麵、生魚片、生牛肉、什錦飯等。也喜歡熱辣口味。在宴會上,韓國人習慣互相斟酒,喝交杯酒;受人勸酒時不可拒飲;不勝酒力時杯中應留點酒;對於醉酒者,他們多持寬容的態度。受人敬菜時要禮貌地推讓兩次,第三次才欣然接受。飯後被人邀歌時不可拒唱。
韓國的民族服裝是:男子穿襖、坎肩、褲、長袍,上下一色,且多用白色;女子穿襖、裙、長袍,裙子長而肥大,豐滿流暢。現代男女也常穿西式服裝,講究服飾。進屋脫鞋是他們的傳統習慣。他們也用炕,炕內用熱水管取暖。
韓國人注重禮儀。見面必互致問候,男子見面微鞠躬,互握右手或雙手,分手也鞠躬。男子不得主動與女子握手。初次見面,交換名片。韓國人多以軟飲料待客,客人必須接受主人提供的茶點。韓國人在一起聊天,都不談本國政治、經濟、妻室等話題,但喜歡詢問個人情況。他們自尊心極強,不容公開被人批評或異議。在社交場合,男女必須分開。在公開場合,得讓男土先行,各種會議發言者致辭都把「先生們」放在「女士們」之前。尊敬師長,使用敬語,不得當長者面抽煙、戴眼鏡。上門造訪習慣帶上小禮品,但不送外國煙;接物時必須用雙手,不能把禮品當場打開。在任何場合的坐姿都不能叉腿。
韓國節慶較多。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節日活動類似我國春節。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傳統飲食是種果(栗子、核桃、松子等)、葯膳、五穀飯、陳茶飯等。農歷4月8日為佛誕節及頌揚女性的春香節。農歷5月5日為端午節,家家戶戶都以食青篙糕,掛菖蒲來過節。農歷8月15為中秋節,農歷9月9日為重陽節。清明掃墓,冬至吃冬至粥(摻高梁面團子的小豆粥)。除上述傳統節日外,韓國人還重視聖誕節、兒童節(5月5日)、恩山別神節(3月28日至4月1日)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有射箭、摔跤、拔河、鞦韆、跳板、風箏、圍棋、象棋等。
韓國人喜歡單數,忌諱雙數。忌用「四」(韓語音同「死」)。忌用一個手指指人。站立交談時不能背手。女子發笑時必須掩嘴。
韓國人見面時的傳統禮節是鞠躬。晚輩、下級走路時遇到長輩或上級,應鞠躬、問候,站在一旁,讓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間見面打招呼互相鞠躬並握手,握手時或用雙手,或用左手,並只限於點一次頭。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
在韓國,如有人邀請你到家裡吃飯或赴宴,你應帶小禮品,最好挑選包裝好的食品。席間敬酒時,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後鞠躬致祝辭,最後再倒酒,且要一連三杯。敬酒人應把自己的酒杯舉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對方的杯身。敬完酒後再鞠個躬才能離開。做客時,主人不會讓你參觀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處逛。
韓國人用雙手接禮物,但不會當著客人的面打開。不宜送香煙給韓國友人。酒是送韓國男人最好的禮品,但不能送酒給婦女,除非你說清楚這酒是送給她丈夫的。
韓國政府規定,韓國公民對國旗、國歌、國花必須敬重。不但電台定時播出國歌,而且影劇院放映演出前也放國歌,觀眾須起立。外國人在上述場所如表現過分怠慢,會被認為是對韓國和韓族的不敬。
與年長者同坐時,坐姿要端正。由於韓國人的餐桌是矮腿小桌,放在地炕上,用餐時,賓主都應席地盤腿而坐。若是在長輩面前應跪坐在自己的腳板底上,無論是誰,絕對不能把雙腿伸直或叉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或侮辱人。未徵得同意前,不能在上級、長輩面前抽煙,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吃飯時不要隨便發出聲響,更不許交談。進入家庭住宅或韓式飯店應脫鞋。在大街上吃東西、在人面前擤鼻涕,都被認為是粗魯的。
在韓國人面前,切勿提「朝鮮」兩字,也不要把「漢城」說成「京城」。照相在韓國受到嚴格限制,軍事設施、機場、水庫、地鐵、國立博物館以及娛樂場所都是禁照對象,在空中和高層建築拍照也都在被禁之列。
◆飲食
韓國餐蔥蒜、生薑、辣椒很多,若難適應,可自己帶一些可口的小食品(如榨菜等)。在濟州島一定要吃生猛海鮮,因為那兒的海產品絕無污染。
◆打電話
賓館會增加服務費,所以最好不要在房間里打電話,最經濟的方法是買一張電話卡(隨處有售)到卡式電話機打。
韓國是世界上最早推廣CDMA移動技術的國家,國內的CDMA133的手機開通了國際漫遊和國際長途後,可以直接在韓國使用。如果是GSM制式的手機,則無法在韓國使用,可事先到中國移動的營業點租借韓國手機帶去使用。韓國國內接聽電話免費。
◆購物
漢城有一個繁華地下商業網。很多地鐵入口和地下過道,都通向這種令人驚奇的能買到廉價物品的地下商業網道。不過,在漢城的商業區中,外國人光顧最多的要算與美軍主要駐地鄰近的梨泰院了。在仁寺洞,也稱為瑪麗小巷,聚集了許多古玩和藝術品商店。南大門和東大門是韓國最大的綜合批發市場,市場內有數千家店鋪和貨攤,以日用商品品種繁多和價格便宜聞名。每日夜半時分到凌晨4時,來自全國各地的零售商來此進貨,這里便呈現一片繁忙的批發夜市的景象。漢城還有大量各種專業市場,其中包括專賣補品和東葯(韓葯)的京東市場,以及亞洲最大的電子市場龍山電子市場。韓國大多數露天市場於星期日關閉,但其他大型讓利商店和百貨公司都在周日營業。
⑼ 日本 韓國等國家的禮儀
在韓國,長輩對晚輩可以稱呼對方的名字,可不帶其姓,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相互間可稱對方為「先生」、「夫人」、「太太」、「女士」、「小姐」等;對有身份的人可稱對方為「先生」、「閣下」等,也可加上職銜,學銜,軍銜等,如「總統先生」、「總統閣下」,韓國丈夫介紹自己的妻子時會說「我夫人」或「我太太」。關系親密的的朋友之間,往往在對方名字之後加上「兄弟」、「姐姐」、「妹妹」等稱謂如「鴻哲兄弟」、「世憲兄弟」、「在赫兄弟」、「美延姐姐」、「美延妹妹 」等。對男性也可稱「君」,但往往同其姓名連稱,如「鄭溶君」、「尹鴻哲君」、「趙承遠君」、「辛成列君」、「金相鎮君」等。對不相識的男性年長者可以稱「아저씨(a ze xi)」(即「大叔」或「大伯」),對不相識的女性年長者可以稱為「아줌마(a zu ma)」(即「大嬸」、「大娘」)。
⑽ 日本韓國的餐桌禮儀
●與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動筷後晚輩才能動筷。●勿把湯匙和筷子同時抓在手裡;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著碗吃飯喝湯(這點與我國傳統正好相反)。●先喝湯再吃別的食物;用餐時不要出聲也不要讓匙和筷碰到碗而發出聲音。●共享的食物要夾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後吃,醋醬和辣醬也最好撥到碟子上蘸著吃。●用餐時咽到骨頭或魚刺時要避開旁人悄悄地包在紙上再扔掉,不要直接扔在桌子上或地上。●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與別人統一步調。與長輩一起用餐時,等長輩放下湯匙和筷子以後再放下。●用餐後,湯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過的餐巾迭起來放在桌子上。 簡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