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對中國有哪些貢獻

韓國對中國有哪些貢獻

發布時間:2022-07-30 00:37:55

1. 韓國經濟發展,對中國有什麼啟示

1、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韓國經濟騰飛的經驗表明,政府的有效干預和主導是一國經濟發展目標實現的前提,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政府的主導作用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建立有利於市場有序運行的基本制度框架;其二,為市場經濟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設施;其三,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其四,維持社會公平正義;其五,制定產業發展政策,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升級;其六,宏觀調控,實現社會經濟總量需求平衡,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政府主導作用的有效性有賴於集權統一的政治領導和科學的決策。目前中國的政府經濟管理部門設置過多,職權存在交叉,有必要進一步精簡或合並。
(1)合並商務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貿易和工業部。全面負責管理工業、貿易、能源、國際貿易政策和促進出口政策等,對外國企業的進入和引進外國技術
及海外投資政策進行綜合協調,為工業和貿易領域提供援助和服務。(2)改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一個國家應該設立一個宏觀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發改委雖具有這一性質,但卻同時承擔著微觀經濟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處理,直接涉足企業重要投資和主要商品定價,這不僅不利於其宏觀管理職能的行使,而且也嚴重影響了行業發展和企業經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韓國的經濟企劃院應是發改委改組的方向。改組後發改委的職責應包括:研究擬訂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制定國家中長期經濟計劃;進行總量平衡;制定有關國土綜合開發、能源開發和有關物價的基本政策;調查和分析經濟動向和國民收入,分析和測定綜合國力;協調各有關部委經濟政策;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發改委應實行專家決策,以保證政策和規劃的科學性、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2、 扶持教育發展
制約中國競爭力提升的一大「軟肋」在於公共教育支出仍非常不足,國民素質總體不高,教育體系適應性不強,人才缺乏。要改變落後的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1)樹立教育公平的理念。國家應建立一種機制,不僅人人名義上享有平等教育的權力,而且實際享有平等教育的機會。(2)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當前急需解決的兩大問題:一是國民教育系列全部實行公費教育,這是加快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惟一途徑;二是免去高校全部教育債務,使高校一心一意辦教育。(3)創新教育體制。一是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滿足全體國民受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知識結構的人才要求;二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滿足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社會進步對人才知識更新的需求;三是構建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確保教育質量和教育資源有效利用;四是改進教育方式和辦學模式,優化教育內容,培養創新型人才。
3、 加快產業促進
審時度勢,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韓國經濟騰飛的一項重要經驗。從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產業結構基本上都是沿著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軌跡不斷演進的,中國的工業化道路也應如此。但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素質相對較低、基礎設施落後、外部經濟援助缺乏,這就決定我們現階段一方面要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逐步進行產業結構
調整和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著力解決眼前及將來相當長時間存在的兩億多農民工和每年幾百萬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政府承載著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二、三產業健康協調快速發展的重任。除政策引導外,政府更多的工作應該是起促進作用,一是經濟上扶持,二是政策上優惠,三是法規上強制。
4、 加強自主創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技術進步是現代經濟增長最好的推動力。一方面,技術進步可以通過技術引進來實現,但更重要的是自主創新。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通過技術引進並加以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進行本土化的改造創新,不失為一條推動技術進步的捷徑。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企業要把技術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培養等。但政府要為企業自主創新創造良好條件,包括:培育技術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公共技術支持平台,開放科研設施,加強技術信息服務,營造公平的人才發展環境,減免稅收,資金支持等。

2. 韓國對中國的經濟 政治 文化的戰略重要性

幾乎無影響
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曾是蘇聯一部分的中亞國家以獨立的政治身份步入國際社會。中亞地區因其地處歐亞大陸結合部的獨特地緣位置、豐富的戰略資源儲藏以及在國際安全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原因重新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尤其是在「9·11事件」以後,美國以「反恐」為契機駐軍中亞,對中亞的政治、經濟、安全等各方面產生著復雜的影響。同時,各種勢力積極對中亞國家展開滲透和爭奪,中亞的地緣政治格局逐步走向多元化。 冷戰後,中亞局勢發生著深刻變化。中亞各國的政治體制框架基本建立但其中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和斗爭;各國的經濟體制轉型初步完成,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轉型中的中亞各國社會並不穩定,其中暗藏諸多危機;各種勢力在中亞地區的能源之爭日益激烈;地區安全形勢有所好轉但隱患猶存。這些都嚴重影響著中亞局勢的穩定與發展。 中亞五國是中國的近鄰,是中國外部安全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亞局勢的變化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能源、安全等方面都會產生巨大影響。中亞地區的跨國民族問題、「泛突厥主義」問題及宗教問題等都影響著中國西部地區的政治穩定;中亞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必需的重要市場;中亞豐富的能源儲藏是中國謀求能源進口多元化以維護能源安全的重要來源;中亞地區以「三股惡勢力」為代表的極端勢力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安全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美國、俄羅斯、歐盟、伊斯蘭國家等多種勢力向中亞地區的滲透,對中國的安全環境產生多重的影響。 中亞局勢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中國應採取積極的策略以應對中亞局勢的影響。中國應加快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和建設,促進與中亞國家多層次、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加快中國西部地區發展,增強對中亞地區的經濟吸引力;積極深化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全面加強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文化交流,促進相互了解,增進友好關系;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和平地緣外交,利用安全合作模式防範地區不穩定因素。 本文研究冷戰後的中亞局勢及對中國戰略安全的影響,不局限於對某一具體領域的研究,而是從政治、經濟、能源、安全等方面分析了冷戰後的中亞局勢,並從政治、經濟、能源、「非傳統安全」等方面就中亞局勢對中國戰略安全的影響進行了探討,較為具體地分析了中亞局勢與中國戰略安全之間的聯系,並對中國應如何應對中亞局勢的變化、處理好與中亞各國的關系、迎接來自各方的挑戰、維護我國西部邊疆的安全和穩定進行了闡述,具有較強的創新性。

3. 韓國對中國做過什麼

搶中國的文化,把中國的端午說自己的,最惡心的是連漢字也成他們的了
朝鮮也不好,新中國剛成立,它就要求把東北朝鮮族聚居區劃給它,唉,不虧是一家啊

4. 韓國對中國做什麼了

薩德 針對中國的軍事行動

5. 韓國給中國帶來過什麼好處

韓國崛起總體上對中國有好處。如果單純從經濟角度考慮,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經濟上的崛起都對中國有好處(前提當然是沒有同產業零和競爭)。首先,韓國是傳統儒家文化圈國家並且是中國近鄰,文化上我們是親戚關系,先天就非常親近。長遠看,韓國崛起意味著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崛起,在政治、經濟上都有助於中國。其次,從經貿關系來說,韓國是中國第三大外貿夥伴,中國是韓國第一大外貿夥伴,經濟發展上對中國助益甚大.

6. 韓國人對中國做出過貢獻嗎

有的,中國人發明了韓國人,韓國人發明了全宇宙,你說韓國人對中國作出過貢獻嗎?

閱讀全文

與韓國對中國有哪些貢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