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國民化後是什麼樣的

韓國國民化後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2022-07-30 05:54:28

① 有知道關於韓國產業化和民族化的原因和特徵的么!

韓國的實踐:產業化與民主化幷駕齊驅

回顧韓國過去60年的歷史發展,我們可以確認這樣的事實:一方面,自從1961年「5·16」革命以來,「產業化勢力」把經濟現代化放在壓倒一切的地位,全力推進經濟產業化,終於使韓國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經濟發達的工業國;另一方面,自從1948年8月大韓民國政府成立以來,「民主化勢力」把政治現代化放在壓倒一切的地位,全力推進政治民主化,終於使韓國從權威主義體制發展成為民主主義體制。也就是說,雖然在韓國的現代化過程中有些人主張「先產業化、後民主化」,而另一些人主張「先民主化、後產業化」,但是韓國人走過來的實際上是「產業化與民主化幷行發展」的道路,經濟現代化與政治現代化在時間上具有同時性,在空間上具有幷行性。

為了韓國的現代化,無論「產業化勢力」還是「民主化勢力」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產業化勢力」以血汗與生命為代價為實現經濟現代化做出了貢獻,而「民主化勢力」也以血汗與生命為代價為實現政治現代化做出了貢獻。我們在1960-1980年代西德礦井和醫院、越南戰場、中東建設工地、韓國各地建設現場和工廠看到了韓國的經濟現代化確實來之不易。同樣,我們在1960年的「4·19」革命、1980年「5·18」光州民主化運動、1987年「6月抗爭」中看到了韓國的政治現代化也來之不易。當一部分人為生產更多產品而在工廠里辛勤勞動的時候,另一部分人為實現民主而在大街上示威遊行;當一部分人為增加出口而剪斷自己頭發的時候,另一部分人為抗議「獨裁」而砍斷自己的手指;當一部分人為生產更多的糧食而流血流汗的時候,另一部分人為爭取自由而在監獄里進行絕食。韓國的現代化是他們分別努力奮斗的結果,決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產業化是如此,民主化也是如此。

韓國現代化付出巨大代價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主導產業化與民主化的不是同一個勢力,而是相互對立的兩個勢力。主導產業化的是掌握政權的「產業化勢力」,他們主張「先產業化、後民主化」,所以他們在有些情況下在有些方面壓制和推延了民主化;主導民主化的是沒有掌握國家權力的「民主化勢力」,他們主張「先民主化,後產業化」,所以他們在有些情況下在有些方面起到了反對和阻礙產業化的作用。我們在1960-1980年代韓國現代化過程的絕大部分期間中所看到的不是「產業化勢力」與「民主化勢力」相互配合,而是相互對立。非此即彼的極端邏輯可以這樣展開:在「產業化勢力」看來,當務之急是解決民生疾苦,發展經濟,實現「產業化」,而在「民主化勢力」看來,當務之急是反對「獨裁」,爭取自由,實現民主;在「產業化勢力」看來,「民主化勢力」煽動學生不讀書、工人不做工,是對經濟現代化的搗亂,而在「民主化勢力」看來,「產業化勢力」不讓學生示威、迫使工人做苦工,是對政治民主化的踐踏;在「產業化勢力」看來,所謂「民主化」為的是推翻政權,取而代之,而在「民主化勢力」看來,所謂「產業化」為的是守護政權,長期執政。

這樣,在直到1987年盧泰愚發表「6·29」宣言之前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經濟現代化與政治民主化雖然在同一空間上「幷行」展開,像兩條互不相交的曲線,忽而接近,忽而遠離,但總是保留著一定的距離,未能疊合在一起,未能擰成一股繩。「產業化勢力」和「民主化勢力」各走各的路,而且為了走正自己的路,雙方不惜採取各種手段排斥對方的干擾,雙方的不和、對立和斗爭使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且留下了深深的後遺症。一直到現在,韓國人還沒有理順那一段時期的是是非非。

韓國「產業化勢力」和「民主化勢力」都為韓國的現代化做出了貢獻,同時,兩者都對韓國的現代化做過錯事。如果說「產業化勢力」鎮壓學生的民主化運動是一種「罪過」,那麼「民主化勢力」阻礙產業化所需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也是一種「罪過」。當韓國的產業化和民主化達到一定水平時,最終出現的是「產業化勢力」和「民主化勢力」的妥協,韓國成為已經實現了產業化的民主社會即已經實現了民主化的產業社會。

但是,我們也應當承認,正是因為韓國同時幷行推進了產業化與民主化,所以在實際的歷史進程中,即使在像韓國這樣由兩股相互對立的勢力主導產業化和民主化的情況下,「產業化勢力」和「民主化勢力」之間還是經常發生妥協與合作,出現了兩股相互對立的勢力相輔相成、相互推進的局勢,出現了產業化和民主化的幷駕齊驅。如果說「民主化勢力」的不懈努力曾限制「產業化勢力」在行使權威主義的時候走得太遠,那麼「產業化勢力」的不懈努力曾源源不斷地向民主化運動輸送了中產階層。對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講,解決溫飽問題是他們投入民主化運動的先決條件之一,而溫飽問題的解決只能依賴於產業化,不能指望於民主化;許多民主化人士正是靠產業化所提供的物質資源養活自己幷展開了熱火朝天的民主化運動;對於投入民主化運動的廣大青年學生來說,更是他們的父母在產業化過程中掙得的錢保證了他們在不擔心溫飽問題的情況下進行可歌可泣的民主化運動。

(三)「產業化」與「民主化」孰輕孰重

在韓國1960-1980年代的現代化過程中,以韓國政府為代表的「產業化勢力」和以主張民主主義的在野黨為首的「民主化勢力」在如何處理產業化與民主化之間關系的問題上未能取得共識,結果是政府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強力推進產業化,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或鎮壓了民主化運動,而「民主化勢力」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大無畏精神開展民主化運動,促進了民主主義在韓國的發展。正是由於「產業化勢力」掌握國家權力,就整個韓國社會而言,居重要地位的是產業化。

這樣,如何評價當時的韓國「重產業化、輕民主化」的現代化過程,至今仍然是人們爭論的問題之一。人們的爭論集中於對朴正熙政府時期國政運營的評價。朴正熙的擁護者們指出:民主黨政府的腐敗與無能是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的直接原因;當時的韓國最需要的是產業化,而不是民主化,因此集中推進產業化是應該的;朴正熙的經濟開發戰略和運營方式是成功的。而朴正熙的反對者們卻指出:民主黨政府本來可以同時推進韓國的民主化與產業化,朴正熙的政變使韓國無法實行這一發展模式;朴正熙的產業化是以犧牲民主化為代價的,其目的在於長期執政;朴正熙的經濟開發模式最終導致1997年經濟危機。

不難看出,這樣的爭論可以無休止地進行下去。雙方立場的差異使得雙方很難取得共識。這里的爭論不可能取得共識的根本原因在於:爭論雙方進行比較的是已成為歷史事實的朴正熙時代的韓國社會政治經濟現實與未能成為事實的張勉政府的計劃,也就是說,爭論雙方所比較的是現實與假定。結果,雙方都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辯護自己或反駁對方,而我們無法根據經驗事實進行證實或否證。

為了評價韓國政府在1960-1980年代政治現代化與經濟現代化過程中的所作所為,一種可能的研究方式是:通過民意調查來考察當時政府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廣大國民的需求。1998年至2005年期間,與朴正熙有關的民意調查共進行47次。這些調查結果表明:多數韓國人認為朴正熙是韓國歷史上最偉大人物、20世紀韓國最偉大人物、1945年光復後韓國最偉大人物、大韓民國歷史上最傑出總統;佔80%以上的韓國人認為朴正熙總統功大於過。在韓國政治發展、國家經濟發展、提高韓國國際形象、工作能力或工作資質等方面的多次調查中朴正熙也被評價為最優秀的總統。這意味著多數應答者對朴正熙政府所主張的「先產業化、後民主化」的現代化模式或韓國實際展現的「重產業化、輕民主化」的現代化模式的肯定。[x]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在處理「政治現代化」與「經濟現代化」的關系,即民主化與產業化的關系時,朴正熙放在優先地位的是「經濟現代化」即產業化;朴正熙政府的產業化戰略和政策在實踐中取得巨大成功,有力推進韓國的經濟發展,為國強民富做出了貢獻;在朴正熙政權時期在政治上受到迫害的主要是佔全國人口比例不多的「民主化勢力」,而不是廣大的普通國民。這樣,朴正熙的發展模式被看作是受到廣大國民的擁護和支持的發展模式;否定朴正熙時代韓國發展模式的觀點在理論上是沒有充分根據的,在實踐上是不足取的。當然,這個結論幷不否定其他發展模式在韓國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它們未能獲得試驗機會,因此我們無法為它給出明確判斷。此外,說朴正熙時代的發展模式受到廣大國民擁護和支持,幷不意味著當時的政府政策及其執行過程中沒有發生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以點蓋面,以偏蓋全。

② 韓國人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的

韓國就一個字 「窮」,人窮,志也窮,什麼都沒有的窮光蛋

不光是對中國有偏見,他們本身就很自以為是,
自己想什麼就認為是什麼,分不清現實和想像。

不管在國內碰到韓國人也好,還是在韓國生活的人也罷,沒必要跟他們吵的,
吵也就等於浪費口水,有多大度量就使多大度量去理解他們都是井底之蛙...

我去過好幾次韓國,真的快窮死了,然後賊吝嗇,愛佔小便宜
我樓上住的韓國家庭,家有三個小孩,上回和2樓的對門鄰居來我家玩,
總共兩個大人和四個小孩來的,給我拿來了20顆草莓,5根香蕉... 給我嚇一跳,這是幹啥
我反倒故意去市場買了3斤草莓,5斤蘋果,,,在他們國家哈!3斤草莓,這樣的都很難想像
沒錢吃不起,半斤一斤的都很捨不得買,,,

自從那以後了,經常上我家來蹭東西吃,不要臉,也不管人家換不歡迎的,,,呵呵
發達國家怎麼了?他們國家人全是文明進化失敗的例子

③ 韓國現狀是什麼樣的

牛骨湯為什麼貴,韓劇是韓國人的遮羞布
以前看了很多韓劇,給人感覺韓國人都生活的金碧輝煌,生活質量很高,但我還是不相信韓國人大部分都能生活的象韓劇里那樣。最近看到個帖子,讓我豁然開朗,原來韓劇里的生活都是供廣大韓國普通人意淫的。
韓國的現實生活是不是和韓劇中演的一樣。。。

最近看黃手帕,好象排骨很貴?美玲家也算有錢吧,也把吃排骨當成一件天大的事一樣,居然說買了排骨就沒錢交保險了那麼誇張,是翻譯有誤,還是這個排骨不是我們說的排骨?昨晚黃手帕美玲用她爸爸給她的零用錢買了排骨送給了兩家,兩家大人都高興得不得了
為什麼,而且他們的排骨都包裝的好好呀
到底有多貴呀??請高人解答!!
還有,我經常在韓劇中看到把排骨包得很體面地送人,好象是份很大的禮呢。

在看了又看裡面,也有這樣的場景。校長給銀珠的弟弟家送了排骨,結果他家媽媽就高興死了。說是很大的禮。
在人魚小姐里,雅麗英為了答謝趙社長在其母去世時給予的幫助,後來讓朱旺送了很多排骨和高級海鮮,看來也算重禮了。
當韓國人真可憐啊,吃個排骨都難。或者他們吃的和我們不一樣?韓國好象除了排骨貴(見黃手帕) ,牛肉好象也N貴的啊(見愛的條件)
以為韓國都是富人,少YY韓劇裡面內容,那是騙騙天真小姑娘。真實韓國非常窮,到上海來的韓國人都不肯回去~~

理由:
1,住,韓國房子小,住房條件差,房齡老,平均面積50-60平,價格還死貴~~特別是首爾。
2,行,車都是類似QQ的小破車,上海很多人只是覺得沒必要買車,如果要買也不會買QQ。
3,吃,韓國大排摺合人民幣150元,不要說中國人了,連韓國人自己也覺得太貴,一般韓國送人只要送五花肉,對方就開心了不得了~這也是韓國人在上海不捨得回家理由,天天在上海可以吃烤肉
4,穿,名牌價格還是挺貴,當然和中國收入比起來,這點稍微好一些

④ 韓國的後化妝品怎麼樣

韓國化妝品是好的,為什麼這么說呢?下面我來解釋一下。

1,韓國有專門針對化妝品的法律

韓國對於化妝品的生產要求很高,品質質量要求比較高,這是因為韓國有專門針對化妝品的立法和標准。這也是很多韓國消費者選擇自己本土產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韓國化妝品法規體系的建立是從1953年的《葯事法》開始,在1999年9月將《化妝品法》獨立立法,此後經過多次修訂,才最終形成現在使用的法律。

《化妝品法》對化妝品的製造、進口以及銷售等相關事項進行規定,以提高國民保健、發展化妝品產業為目的。其內容包括化妝品相關定義、製造者/製造銷售者登記、機能性化妝品審查、製造銷售者的義務、化妝品安全標准、安全容器包裝、標識廣告及製造進口銷售等監督管理、罰則等。可以說是,內容完備了。

你對韓國化妝品有什麼看法呢?

⑤ 韓國化妝品whoo後都有什麼系列

截止2019年5月,whoo後共有11個系列,分別為:天氣丹、秘貼、津率享、拱辰享、拱辰享:水、拱辰享:雪、拱辰享:美、拱辰享:君、拱辰享:秘策、天氣丹:君、御泉11個。

1、 拱辰享基礎系列【基礎調理】,特點:基礎護膚、側重水油平衡;適用人群:20-40歲;適用膚質:中性、混合偏乾性、乾性;這個系列是WHOO針對年輕肌膚設計的,屬於初級抗衰老產品。

2、天氣丹系列【改善膚質】,特點:綜合護理、皮膚再生、抗皺、保濕、彈力、毛孔管理;適用人群:全年齡段,適用膚質:所有膚質、包括敏感性皮膚;天氣丹華泫系列中的三大主成分山參玉珠、鹿茸粉骨、黃金紫杉。

3、 雪系列【白皙亮澤】,特點:基礎護膚、側重美白、保濕,適用人群:全年齡段,適用膚質:乾性、中性、混合型、油性。

4、津率享系列,適合年齡:35歲~45歲。適合膚質:乾性皮膚、衰老性皮膚。特點:側重皮膚營養補給以及抗皺的功效。

5、拱辰享:美系列含有「紅玉白散」及「生機五花津」,源自歐洲及中國皇室的美容秘法,能夠全面解決肌膚的老化根源,恢復桃紅色完美的膚色,含有的黃金、珊瑚、珍珠、琥珀等寶石成分能夠改善肌膚暗沉,恢復肌膚彈性,即使化妝後仍能夠保持肌膚自由呼吸,使肌膚晶瑩透明,富有光澤。

韓國什麼時候成為一個民主國家 3點 (回答正規一點。 可以復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盟國協議以朝鮮國土上北緯38°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范圍的暫時分界線,北部為蘇軍受降區,南部為美軍受降區。
此後美國逐步把它的民主觀和制度滲透到韓國。以下是一遍有關50年代以後韓國的民主發展資料,供你參考。

美國對韓國政治的刷新
發表於:2010-07-22 01:34:14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亞及東南亞各國飽受日本的殖民統治,所以造成上述各國經濟的發展是畸形和扭曲的,特別是隨著二戰的全面展開,各國經濟慘遭破壞,因此,二戰結束後,東亞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嚴重滯後,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就韓國而言,韓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貧乏,人口眾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韓國被日本侵佔,是日本的殖民地,經濟畸型發展,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糧食、原料供應基地,工礦業十分落後。戰後,日本工程技術人員撤走,韓國的工礦企業處於半癱瘓狀態,再加上通貨膨脹、物品短缺,國民經濟進一步陷入混亂。直到50年代末期,韓國經濟一直沒有明顯的發展。然而,讓人驚訝的是:60年代以後,韓國開始推行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開發戰略,實行宏觀調控發展計劃,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及時調整發展戰略、經濟政策、部門結構、產業布局等,經濟取得迅速發展。結果,長期屬於落後農業國之一的韓國,一躍成為與新加坡、台灣、香港並列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引起世界的普遍關注。韓國從1962年開始實施經濟發展計劃以來,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8%以上。1962年,韓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23億美元,到1991年增至2808億美元;按目前物價水平計算,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62年的87美元增至1991年的6498美元。韓國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業部門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從1962年的37%降至1990年的9.1%。同一時期,製造業部門所佔的比例,則從14.4%增至29.6%。服務部門在1962年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24.1%,但到1990年增至61.3%。對外貿易從1962年的5億美元增至1990年的1283億美元。國內儲蓄在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從1962年的3.3%增至1990年的35.3%。通貨膨脹率自1982年以後也被控制在百分數一位之內。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韓國經濟重新崛起成為新興的工業化國家。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韓國的崛起與美國對它的改造有沒有關系?有什麼樣的關系?本文先就美國對韓國政治的刷新做些探討。
戰後,美國扶持了從李承晚經由張勉再到朴正熙的政權更替,在這二十餘年中,美國在韓國穩步地推行了民主進程。其手段有暗中規勸和外交抗議等方式阻止韓國統治者的獨裁腳步,同時,著手幫助韓國發展教育事業。1947年至1956年,韓國初中學生總數由227,400人上升到733,185人,高中學生總數由10,300人上升到90,104人。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韓國政治家、商人、記者和知識分子開始要求政府保證人民的基本民主權利、擴大政治參與並促進經濟發展。李承晚政權倒台後,韓國依照西歐議會制修改了憲法,建立了責任內閣制,取消了對公民基本權利的限制。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上台後,美國決定公開發展同韓國軍事政變集團的關系並敦促其盡快「歸還民政」。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1963年10—11月,朴正熙軍政府正式「歸還民政」,建立了第三共和國。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帶有集權意味的總統中心制,因而朴正熙政權仍具有「半威權」性質。經歷了「4.19運動」和「5.16軍事政變」等一系列危機以後,美國對韓國未來的政治發展趨勢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意識到一時難以將韓國推上民主化進程的軌道。正因為如此,1965年「美國對韓國國家政策文件」才放棄了促使韓國建立自由的代議制政府的目。
從李承晚政權的專制政體、朴正熙政權的政府主導型改革、「維新體制」到金泳三的「文民政府」再到金大中的民主政府,大韓民國在民主的道路上步履維艱。民主夢想的踐行經過了漫漫長夜,在廣大民眾的奮力爭取、政治精英的奔走呼號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所施加的強大的壓力下,民主政治的實現終於邁出了有意義的一步。韓國現代政治的發展歷程就是民主不斷推進的歷程。而在戰後這二十餘年裡,美國對韓國政治發展進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向韓國民眾灌輸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傳授參與選舉活動的基本知識,支持韓國建立「三權分立」制度並在某些情況下逼迫韓國政府依照民主原則行事;其次,反對共產主義,排斥民族主義,促使反共主義成為韓國主導的國家意識形態。簡言之,美國既促進了韓國民主化運動的發展,又自覺不自覺地扮演了韓國威權(半威權)政權保護人的角色。這種雙重作用與美國在韓國的政治目標有關。按照優先性降次排列,美國在韓國的政治目標依次為推動反共、維持穩定和促進民主。抑或是說,雖然美國希望促進韓國民主事業的發展,但前提必須是不損害「自由世界的亞洲反共大業」和韓國的社會穩定。
美國所以對韓國的政治刷新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首先是基於對現代韓國文化的要素的正確分析。文化的形成、綿延和演繹雖有自身內在的邏輯和獨特的規律,但它不能不受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歷史傳統等外在因素的強烈影響。在一定的歷史- 社會- 文化條件下,文化顯現出一定的繼承性、延續性,更具有適應性、綜合性和時代性的特點。時代性和綿延性是任何一個民族文化活力的象徵。朝鮮民族據稱有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對人類的文明進程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和影響,這主要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從文化發生學的角度對韓國文化進行追根溯源地探求。而從文化發展學的角度來說,任何文化都是變動不居的,都是在對一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相應地回應基礎上獲得了生存空間和發展動力;同時它也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們看到,在大韓民國立國後,韓國現代化的啟動有著重要的背景:在國際上,兩極體制的對立,謀求美國在韓國的軍事存在和重大的政治影響力是其立國的基礎。美國的軍事支持、經濟援助直到今天仍然是韓國的政治精英決策的重要籌碼。這種背景不僅為美國的文化介入提供了合法的渠道,同時也為其政治變遷找到了一個重要的外生變數。而韓國現代化的開啟,不能不帶著歷史的負荷和深重的傳統印記:從文化的角度觀之,主要是日本殖民文化的遺產和深厚的儒教傳統的積淀。所以分析韓國的現代文化不能不考慮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儒教倫理和日本的殖民文化這三者在韓國的復合互補。這些因素為韓國的經濟騰飛、政治轉型提供了文化動力,但同時也使韓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步履維艱。基於這樣的分析,在對韓國政治進行現代改造之時,美國採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西方價值觀的湧入、沖擊。這里主要是美國對韓國的影響。美在韓國光復後通過軍政統治和對政府成立工作的參與,以及以後的三年戰爭和隨之開始的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大規模的援助,美國的作用和影響已滲透到韓國社會的各個領。由於美國在韓國的軍事存在對韓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同美國的結盟是韓國的外交基軸。盡管隨著冷戰的結束,美國對韓的作用有所減弱,但青瓦台的新主人金大中仍然認為與美國的安全合作構築了韓國安保體系的核心,強調「(韓國)新政府將繼續堅持和加強韓美之間的安全保障和經濟合作關系」。美韓安保體系的存在使美能對韓國軍隊產生廣泛的影響。事實上,韓國軍隊受美國的影響很大:它是由美國訓練出來的、由美元裝備起來的。軍事渠道是西方科學、管理技術和文化價值觀念輸入韓國的三大渠道之一(另兩個渠道是教育和行政管理)。整個韓國軍隊都按照美國的標准來組織、塑造和訓練。這些為美國控制韓國提供了新的合法手段和正式途徑;更為重要的是,軍人政治是韓國政治的重要特徵:在韓國不足50年的政治史上,竟有32年之久是由軍人掌權。盡管軍人政權的統治在韓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但其影響和餘威依然存在,不然就不能解釋為什麼韓國在民主化道路上有那麼多流血沖突、金錢政治。這樣,受美國價值觀念影響的軍人政府就不能不深刻地影響著韓國社會;同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向縱深發展,西方的個人自由和自主、機會均等和競爭以及物質的富裕和勤勉等價值觀念竟相湧入,沖撞著傳統的韓國社會。通過這兩種方式,「西方的個人主義、講求平等、實用主義的文化驟然涌進習慣於傳統文化的世界觀、思想意向和價值觀的正統理學的韓國,實不啻把整個國家深深拋進了思想混亂、情感危機和道德無序中」3 黃秉泰先生是從消極的意義上談西方的價值觀念對韓國的沖擊,但這也正說明了它對韓國的重大影響。
其次,在政府構架上,美國向韓國引入結構分離與權力制衡思想。政治現代化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機構的分立、權力的分化,變高度集權的政治體系為相互獨立、彼此監督的各個機構。西方政治思想的一個重要傳統就是對權力運行的不信任,要求對權力的運行進行制衡。從亞里士多德的「法律是最好的統治者」到洛克的「有限政府」、盧梭的「人民主權」再到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無不體現著這種傳統。韓國光復後在美國的軍事管制下成立了議會、建立了黨派,盡管帶有濃厚的宗派主義、權力爭奪的性質,但畢竟在韓建立了「三權分立」的制度框架;張勉的第二共和國廣泛地擴大了國民的民主權利,大幅度地調整了國家的權力結構,向西歐式的民主政治體制邁進了一大步;盡管最終導致了共和國的崩潰,但並不意味著這種民主政治體制的失敗,而只說明沒有同本國國情相一致的簡單的制度移植只能歸於失敗。在美國積極的政治干預和強大的思想滲透下,韓國的民主進程得到推進:釋放了反對黨領袖金大中,強化了國會的權力,縮小了總統的許可權范圍,增強了最高法院的獨立性,恢復了地方自治制度,金泳三「文民政治」和金大中的「小而強的政府」正說明了真正的三權分立體制在韓國正在逐步確立。
最後,美國在韓國擴大了一般民眾的政治參與,同時促使了市民意識的興起。美方認為:城市化、識字率、教育和接觸傳播媒介的水平的提高,都在提高人們的願望和期待,而如果這些願望和期待不能得以滿足,就會刺激個人和集團投身於政治。具體地,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傳媒的全方位滲透以及市場經濟的啟動,人們的參政意識、參政熱情空前高漲;參政能力、參政水平大幅度提高。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昌盛參與競爭、奔走呼號,力圖對政治輸入施加自己的影響。這種政治參與的擴大與市民意識的興起呈正相關關系:市民意識的形成既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又是包括政治參與擴大在內的政治現代化的必要前提。隨著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韓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60年的60美元一舉躍至1995年的1 萬美元。韓國中產階級的人口已佔全國人口的60% ,中產階級已成為韓國社會變遷的重要力量。除了由這種經濟發展所推動的市民意識的成熟外,韓國的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規模的擴大也影響著政治參與水平和規模。韓國每年投入巨額的資金來發展教育,為韓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1990年韓國的教育經費占政府預算的20% ,佔GNP的10. 7%.韓國人被喻為世界上最崇尚教育的民族。12這與儒教的尚賢和重教傳統有關。韓國的經濟企劃院就是由一大批的專業學者所組成的決策咨詢機構。專家治國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辦事效率。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韓國在二戰後的迅速崛起,其背後的推手是美國——可以說,美國不僅刷新了韓國政治,還一舉將其從亞洲最傳統的國家轉型為真正自由經濟的現代國家。這是亞洲的幸運,也是韓國的幸運——當我們將這種幸運和現在朝鮮的不幸做一個對比,或許更能看出其中的意義。

我個人認為美國和西方在冷戰時期為了制衡中國和蘇聯,在亞洲大力扶持日本和韓國是使它們迅速掘起的最重要的原因。當然以民主制度以內部的改制也是重要的一個因素。我還認為民主制度並不能自然地迅速地使一個國家走向富強與和諧,但它卻是一個最穩定的方式。如果沒有像日本和韓國遇到當時美國和本方的支持,以及後來中國在改革開放對日韓經濟的依賴與支持,它們也不會發展的那麼快。也就是說民主的制度是好的,但卻一定要有一個孵化的好的環境。就拿蘇聯解體以後的俄羅斯來說,雖然西方希望出現一個民主制的俄羅斯,但西方並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所以在蘇聯解體以及俄羅斯經濟復甦的早期,西方都做了大量的援助,但當看到普京的強力和有可能會使俄羅斯迅速掘起的時候,於是美國和西方就立刻採取了扼制的做法。中國也面臨著與俄國相同的問題,只是中國沒有像俄羅斯那樣在與周邊鄰國上採取強硬的讓西方無法接受的行動,也就為自己發展經濟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中國要想真正不受扼制的發展成為一個大國,所要做的很多很多,簡單說,首先要成為一個民主制度國家;其次要提高民眾的參政議政思想和能力;其次要搞好與其它國家的外交關系;最後就是利用外部時機搞好內部發展建設。比如現在美國和西方都在制裁俄羅斯對我們來說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方面俄羅斯要依賴我們,另一面西方也希望獲得我們的支持,這樣就會放鬆對我們的制約,甚至還有可能幫助我們一些核心技術。同時如果我們能利用互聯網這樣的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的契機就很有可能掘起,甚至超過美國。如果果真如此,但是我們的制度沒有改變,那麼暫時強大的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一個長久富強的偉大的中國。

以下是我在網易上的一個回貼,簡要說明了民主的好處,粘在這里也供你參考。
一個靠領導人的勤政的政權,雖然可以在一段時間里讓他的人民生活的確實很幸福,但這種沒有制度做保證的盛世是無法持續的。另外,很重要的是,領袖的強勢會弱化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自覺性,老百姓只是期盼超級偉人的出現,而不是尋找制度上的完善,導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家庭也是這樣的,你的父親勤勞、強勢,可以讓你們全家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卻讓你們失去話語權和參與意識,有一天他老了,你們的幸福就結束了。而觀察很多父母特別弱的家庭,孩子都很有出息,這就是民主的力量。

⑦ 韓國投資移民可享受的福利是什麼跟韓國國民是一樣的待遇嗎

應該這樣來幫你做解答,
首先韓國投資移民和美國投資移民一樣,不是一步到位的綠卡。
韓國投資移民首先拿到的是F2簽證,兩年期的長期居留簽證,
中間換發5年後可以獲得F5簽證,即韓國綠卡,也就是韓國的永久居住權。
綠卡和國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持有綠卡不等同於入籍。
但是持有韓國綠卡即F5簽證所享有的就是等同與韓國本國人的待遇,包括醫療、教育、養老等等,只是在政治權利,比如選舉和被選舉權,因為還不是持有韓國國籍的人,只有這點的差異而已。
kosmoschina一直專注於韓國投資移民領域,如果你有更進一步的想更詳細了解,可以到公司官網或是致電詢問。

⑧ 解放和韓國戰爭以後 韓國產業化和民主化特點是什麼

要解說這個,就必須了解韓國的誕生史!
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南北分治,蘇聯直接扶持了有東北抗聯背景的金太陽,美國在匆忙中接受了有流亡朝鮮人組織背景的金九。
金九及其追隨者,是純粹的民族主義愛國者,他們想要建立獨立自主的大韓民國。美國覺得自己匆忙中扶持起來的金九等人,比起北邊的那位並不是那麼的聽話和服從,所以轉而扶持有美國旅居經驗的李承晚。
李承晚在韓國民間,沒有太多民望基礎,為了抱緊美國主子的大腿,在韓國掀起了瘋狂血腥的意識形態運動,並在運動中血腥清洗金九勢力和民族主義勢力,實際上韓國老百姓對李承晚權並不是那麼擁護,導致韓國百姓在戰後一段時間內,都不太熱衷意識形態運動和與之相關的政治活動,後來韓國的政治權利被擁護美國的軍政府所取代。
韓國軍政府,除了繼續熱衷於南北對抗討好美國,根本無錢、也無力改善韓國民生經濟,與經濟蓬勃發展的北朝鮮,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對比。
慢慢的韓國國內,出現了反抗軍政府的聲音,這些聲音只在民間私下傳播,並不能對韓國的軍政府造成影響。這時,韓國地主、富商家族的新一代,從歐美留學歸來了。
這些地主富商精細培養的繼承人們,在留學期間見識了西方的繁榮與資本運作,認為韓國經濟始終發展不起來,原因就是政治人物和政治家族壟斷了國家權力。於是,這些留學歸來的富二代們,開始向困苦的韓國百姓兜售民主。
通過持續的宣傳和鼓動,建國後一直看不到希望的韓國百姓,最終還是謹慎地走出了家門,加入了所謂民族覺醒的行列!
在鼓動韓國百姓的同時,這些富二代知識分子,通過海外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聯繫上了華盛頓的政治人物,通過政治游說拿到了美國主子的當政默許。其中,讓美國人心動的就是民主派一旦上位當權,韓國富商階層和韓國新政府都會向美國大舉借貸。
民主派的大舉借貸,比起量入為出、伸手要救濟的軍政府要可愛多了,因此美國人為了經濟利益放棄了韓國的軍政府,轉而支持韓國國內所謂的民主勢力上位。
搞掉韓國軍政府後,新政府開始大舉借貸,改善韓國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政策和營商環境。
那些促成新政府的地主富商們,開始各顯神通向國外銀行借貸,從而催生了韓國的工業經濟。
由於韓國經濟是,通過外來資本催生的經濟,保證各行業豐厚盈利,成了新政府內部權力斗爭的主旋律。
可是,韓國就那麼一點點大,人口就那麼一點點人,利益保障總會有個先後秩序,政府保證了甲集團的利益,也就難免侵佔乙集團、丙集團的利益。所以,各企業集團,紛紛扶持代理人競爭韓國總統,而韓國每一屆總統卸任之後,都會被其他利益集團清算,成為韓國政壇不破的鐵律!
韓國產業化和民主化的特點,那就保證美國投資人的根本利益。
現在,韓國政壇清算不那麼劇烈,完全得益於李明博時代,韓國企業之間開始交叉持股,美國投資人的利益得到了最大保障,不會因為換了一個傀儡總統,某個商業集團的實際收入就會大跳水,只要平衡了背後的美國主子的利益,韓國國內各企業集團的壓力,也就沒有那麼大了。這幾年,本集團拿不到政府幫扶不賺錢,那就等下一屆新政府上台嘍,只要不是破產出局都還有得玩!

⑨ 韓國從世界最窮國到發達國家,韓國農村是如何走向現代化的

韓國農村的現代化之路得益於1970年韓國政府頒布的「新村運動」。「新村運動」是一項基於改變農村落後面貌、農業發展滯後狀況的農村建設行動,也是韓國及時開始工業反哺農業、工農業雙贏互動的經濟行動。

韓國農業農村的騰飛過程中,工業部門的興起給農業發展帶來資本積累、硬體提升、國際貿易通道,乃至向農業部門提供高素質勞動力。解決農業問題,「頭痛」不能只「醫頭」。現代農業的發展,不能單打獨斗、畢其功於一役,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現代農業是不可能發展的。

⑩ 韓國在中國的民國時期是怎樣的

在中華民國時期也就是1912開始一直到1945年抗戰結束,朝鮮半島的流亡政府一直在中國活動,從事光復運動,主要根據地在重慶和上海,國民政府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朝鮮半島從1910年就被日本完全合並,嚴格意義來講,就是已經徹底殖民化,成為日本的一部分。但是部分朝鮮的愛國義士從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統治。由於日本人絞殺,他們就在中國建立了大韓臨時政府積極進行反日活動。直到一九四五年朝鮮半島光復,才重新回來到朝鮮。這就是現在的大韓民國以前的歷史。希望能幫到你。共同交流

閱讀全文

與韓國國民化後是什麼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