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韓國是今天的韓國么
不是
今天的朝鮮半島無論是韓國還是朝鮮,都是最早的殷商王族不服與周,逃亡到那裡。後來,漢初,燕國人衛滿(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佔領了此地。後來東漢,大漢王朝平定三韓叛亂,朝鮮半島成為我國的附屬國。
——
而古代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
中國明朝是朱元璋設立藩國也有韓國
韓憲王朱松(1380年6月26日—1407年11月19日),明太祖朱元璋庶二十子,母周妃,與岷庄王朱楩同母,王妃馮氏。朱松為人謹慎,英敏聰穎,通曉古今,無大功大過。朱松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受封韓王,但他尚未就藩,就在永樂五年(1407年)去世,享年28歲。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陷平涼,末代韓王朱覃<火脊>被俘,韓藩家族消亡
無論哪個韓國都跟今日的韓國毫無關聯。
望採納,謝謝!!
Ⅱ 古代的楚國、吳國、越國、韓國、秦國等等都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1、楚國
其全盛時的最大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浙江、貴州、廣東部分地方。楚國的先祖出自上古顓頊帝之後,在商周之際,族長鬻熊以老師的身份侍奉周文王,為周朝的興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鬻熊死後,其子孫熊麗、熊狂、熊繹繼續為周朝王室效力,到了周成王在位時期,周成王念在鬻熊祖孫四代輔佐王室有功,把熊繹分封到了楚蠻之地,位列子爵,定居丹陽,楚國由此誕生。
2、秦國
在今陝西大部山西晉水以西。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國,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3、韓國
在今河南南部(黃河以南)(公元前37年-公元52年)據《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記載,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與其他王子不和,逃離扶余國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麗。一些學者認為高句麗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成立。「高句麗」作為一個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詞就出現在《漢書》中。
大多數的史籍認為高句麗建於公元前37年或公元前1世紀中。據推測,高句麗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遷移到這一地區的扶餘人組成的。「濊貊人」這一詞語最初並非指一個確定的民族實體。在高句麗建立之初,與扶余長期處於軍事對抗中。
4、吳國
在今江蘇,政治中心在姑蘇(今江蘇徐州)。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1] ),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區別於前12世紀至春秋戰國之際存在的諸侯國吳國,以及五代時期楊行密建立的吳國,史學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統治者的姓氏稱之為孫吳。因其居於三國之東,而有東吳之稱。
5、越國
分布在今天的浙江(越國舊地)、福建(甌越,漢朝時有東甌國,也是越國的後裔)、廣東、廣西越國(公元前2032年 -公元前222年 ),是中國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東南方的諸侯國。處東南揚州之地,始祖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余,大禹的直系後裔。
越國與杞國、繒國、褒國等皆為大禹後裔子孫所分封。越國封地處歐余山之南(陽)面,國君為姒姓。蹄(宰勛)開基為歐陽氏。越國主要以紹興禹王陵為中心。春秋末期,允常時與吳國發生了矛盾,並相互攻伐。前496年,允常死後,勾踐即位。
前473年,勾踐消滅吳國,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勢力范圍一度北達齊魯,東瀕東海,西達今皖淮、贛鄱,雄踞東南。
Ⅲ 古代韓國是現在哪裡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史記》記載秦吞並韓國時韓的疆域范圍:「九年,秦虜王安(韓最後一個王),盡入其地,為穎州郡。」以上資料說明,韓的領土范圍大致應是黃河以南,故不包括河北,在穎水之濱,故在河南界內,鄭州、洛陽之間,西北與山西接壤,南不過淮河一線(當時是楚地)。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鄭州)。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宣惠王(韓威侯)在巫沙會面,並尊為王。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所在地設置潁川郡。
中國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的西周時期,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
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韓,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這就是中原的韓國,也就是後來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故國。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Ⅳ 古代的韓國是現在那裡
中國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的西周時期,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韓,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這就是中原的韓國,也就是後來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故國。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由於北方山戎族的侵擾,韓國不斷南遷。公元前416年(周威烈王十年,韓武子九年),韓武子將國都遷至宜陽(今河南宜陽縣西)。 韓侯勢大,與趙、魏三家晉國大夫分晉,至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趙、韓、魏被承認為諸侯。韓景侯時遷都於陽翟(今河南禹州市)。 韓國於戰國時一度空前強盛,為「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375年(周烈王元年,韓哀侯二年),韓國滅掉鄭國,遷都於新鄭(今河南新鄭市)。 戰國後期,韓國衰落。公元前273年(秦昭王三十四年),秦國搶佔了魏國,韓國的上庸地方(今湖北竹汕縣西南一帶),在那裡設置郡縣,從南陽遷「免臣」(免死之罪臣)前往定居。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秦國滅掉韓國,韓哀侯的後裔平氏被從平邑遷至下邑。 註:現在韓國與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無任何干係。
Ⅳ 古代的韓國指的是今天的韓國嗎還是今天中國的什麼地方
古代的韓國是一個戰國時期諸侯國,首都在新鄭,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鄭州,現在的韓國古稱高麗或高句麗,以前是中國的藩屬國。
Ⅵ 中國古代的韓國是現在的韓國嗎
不是的,中國古代的韓國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國家,屬於戰國七雄之一,位於中國內陸地區,後來被秦國所滅。而現在的韓國位於朝鮮半島,從地理位置上看,兩者處於不同地區,和現在的韓國沒有什麼關系。
Ⅶ 戰國時期的韓國位於現今的哪個省市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
韓國先祖為晉公族。曲沃桓叔生子萬,封於韓原,立韓氏。後晉國稱霸,韓氏中衰。至韓厥,為晉悼公正卿,晉悼公復霸,韓厥之力頗多。後韓起執政晉國27年,韓氏顯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虔與趙、魏同為諸侯,建立韓國。
韓虔位列諸侯,不及魏氏強盛。「三晉」同盟之時,韓國隨之瓜分中原,獲利頗多,國勢達到鼎盛。但由於韓國四面受敵,且國人不尚武,屢為列強所攻打。在殘酷的戰果烽煙中,韓國不得不先後依靠於魏、齊、楚、趙、秦等大國,至前230年,秦王政首滅韓國。
(7)古代的韓國現在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晉國韓氏的第一位為韓萬,本為晉君之後,姬姓,生卒年不詳,生活在公元前679年前後。韓萬是曲沃桓叔的庶子,曲沃武公奪得晉君之位後,將韓原(今陝西韓城)封給韓萬作為采邑。
因而以韓為氏。韓萬生韓賕伯,韓賕伯生韓簡,韓簡生韓輿,韓輿生韓厥,韓厥生韓起,韓起生韓須,韓須生韓不信,韓不信生韓庚。以上為春秋時歷代韓氏家主。
戰國時期的開始年代,公元前475年的韓氏家主為誰,由於史書記載的缺失,已不可考。公元前514年,韓宣子(韓起)去世,之後至公元前455年之前,韓氏家主有:韓貞子(韓須)、韓簡子(韓不信)、韓莊子(韓庚)。
韓須在公元前541年之時已為成熟的政治家,公元前514年繼其父為韓氏家主,在位時間當不長。韓莊子在位時間已不可考,以韓莊子之子韓康子為戰國時期韓氏第一位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