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崔志遠是韓國哪個時期的詩人

崔志遠是韓國哪個時期的詩人

發布時間:2022-08-01 03:14:08

① 崔致遠與黃巢之間發生過什麼

韓國受中國的影響相當大,至今有很多的寺廟文書都是中文。
中國聖賢排在第一位的是孔子,韓國聖賢首位則是崔致遠,韓國儒學一代宗師,被稱為韓國的李白和杜甫。《桂苑筆耕集》記錄了一代宗師的成長足跡。他是韓國新羅時期人,12歲到大唐留學。當時,新羅人認為要使國家政治、文化得到發展,必須要到唐朝學習。唐朝出資組織這些外國人學習。
崔致遠少年來到唐朝的長安,當時長安是百萬人的大都市。大唐極開放,只要學業優秀,一樣可以金榜提名,崔致遠在唐朝的國子監接受了正規的儒學教育,入唐六年,考取進士,進而被任為溧水縣蔚。當長安被起義軍佔領,他去了揚州,那有新羅人專門居住的地方。節度使高駢、顧雲使他進入淮南幕阜,高駢帶領人攻打黃巢,崔致遠隨軍,得到器重。但外國人的身份使崔致遠遭到同僚的紛紛議論。崔致遠遞書辭職。高駢准予,但向朝廷要了高位官銜給他。在中國生活了十六年。公元884年,在揚州度過8年,家信催促盡快回國,他非常矛盾,一方不忍離去,對唐朝有深厚的感情,一方面,他想回國報效祖國。

② 崔致遠的求學

溧水地處僻靜,與繁華熱鬧的長安、洛陽判然有別,作為異邦人士的崔致遠自然心生失落,倍感孤獨,思鄉之情油然而至。「秋風惟苦吟,世路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燈前萬里心」。故國之情,深沉慷慨,綿遠長流。 南京郊縣高淳固城湖畔的花山,因盛產牡丹花而得名。山西麓有座古墓,長眠著唐代兩位才貌雙全的少女,人稱「雙女墳」。雙女墳主人出身富門,自小躬親筆硯,長大負有才情,因不滿父母之命,嫁與顯赫鹽商,終憤恚而死。就任溧水縣尉的崔致遠巡察花山,下榻在招賢驛,聞得雙女故事,憑吊孤墳,感佩與相惜之情,油然而生,留下七律一首,以示哀悼。當晚在驛館,忽見有使女飄然而至,送來紅袋兩只,內裝和詩二首,詩中悲切凄楚,訴說命運不公。崔致遠唏噓不已,旋即回詩一首托使女帶至。及夜,夢見兩「仙女」駕臨,紫裙自報家門,紅袖訴說不幸。三人秉燭夜談,吟詩唱和。不覺雞鳴,姐妹倆急急辭別。崔致遠一覺醒來,十分驚異,便作碑文《雙女墳記》103字和七言古風《雙女墳》431字,又寫下《仙女紅袋》一文,詳述招賢驛夢遇仙女、人鬼相戀的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文筆優美生動。此文後被收在韓國古典名著《新羅殊異記》,該書被視為「聊齋先河」,廣為流傳。
崔致遠的《仙女紅袋》,深受唐人傳奇的影響,色彩絢麗,情節奇幻,以神秘夢境作引,述說心中之想望。身處異域的崔致遠,比之大唐文人,更需要一份心靈的知遇與相契,為異鄉的清冷罩上理想的光芒。而兩女婚事遇挫而亡,與崔致遠仕途不濟有惺惺相惜之通。於是乎,夢中的紅袖添香,便成為人生理想最完美的釋解。 公元880年,崔致遠任職期滿,欲西回長安。恰遇黃巢起義,起義軍採石渡江,一路勢如破竹,攻破潼關天險,長安淪陷。崔致遠西行無望,只好另覓良機。經友人顧芸推薦和書信自薦,崔致遠入幕揚州高駢門下。大唐雖已風雨飄搖,揚州卻繁盛依舊。商貿活躍,生活富足,絲竹悅耳,才士雲集。崔致遠由此展開了一段人生最為輝煌的時期。
高駢文才甚高,喜與文人交遊,幕下才士雲集。崔致遠的出眾才華,深得高駢賞識。在高駢幕下這段時間,崔致遠實質上充當著貼身秘書、高級參謀的角色,為高駢擬了大量詔、啟、狀之類的公文。雖然離他獨當一面、做番事業的仕途理想尚遠,但已是莫大的機遇了。
晚唐士大夫進入藩鎮幕府,充當文職僚佐,進而曲線進仕,這是文人求取仕途的獨辟蹊徑。崔致遠算是在這條蹊徑上走的坦盪的一位。憑藉高駢的致力舉薦,崔致遠先後擔任侍御府內奉、都統巡官、承務郎、館驛巡官等重要職位。這些都是文職,崔致遠的文學才華於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公元881年5月,高駢起兵討伐黃巢,崔志遠擬就的《檄黃巢書》,天下傳誦,並憑此獲「賜緋魚袋」勛位。檄書中一句「不惟天下之人皆思顯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議陰誅」,言辭之峻切凌厲,令一代豪雄黃巢都心生怯意。 揚州五年宦遊淮南幕府時期,是崔致遠文學創作最為頻繁而質量臻於頂峰的階段。《桂苑筆耕集》便是完成於這一時期的不朽之作,也是崔致遠流傳後世的唯一著作。這是一部由崔致遠自編的詩文集,收錄了他宦遊幕府時為淮南節度使高駢代撰的各種表狀書啟及自作詩文,該書文風博雅繁麗,具有豐富而珍貴的文獻價值,對於我們今天研究晚唐政治、軍事、外交,特別是黃巢起義時期的亂世之治,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以當時人述當時事,《桂苑筆耕集》比《唐書》、《資治通鑒》等後世史書,呈現出更為真實、翔實的歷史原生態情狀。章表書檄等,本不足以成就大手筆、大文章,但因《桂苑筆耕集》成於亂世,風雲波盪、政局變幻、歷史詭橘,皆蘊其間,故而流播廣泛。《桂苑筆耕集》中的詩作,主要為近體詩,記述了崔致遠與裴瓚、顧雲、羅隱、張喬等眾多友人交遊之誼,幕主高駢的知遇之恩以及思念故國的衷腸等等,表情狀物,精妙傳神,造詣極高,多為上乘之作。
晚唐政治進一步腐化,黃巢之亂加劇著大唐的分崩離析。崔致遠內心也陷入多種矛盾之中,與幕主高駢的關系是主要問題。一方面,他感激高駢的知遇之恩,是高駢的器重保薦,讓他宦遊通暢,名望日隆,他在異域兼濟天下的理想,也唯有高駢能助其實現;另一方面,晚年的高駢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失敗後又迷信方術,崇仙佞道,這必將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著正直的從政理想的崔致遠,所深為不齒。風雨飄搖之間,崔致遠漸萌歸意。

③ 崔致遠 崔致遠

在中國學習,後在揚州做過官,相當於太守助理,是一個有能力的官員。

④ 崔致遠所處的韓國新羅時代相當於中國什麼時期

崔志遠是公元880年來的中國 那時的朝代是唐朝末年。公元880年,來自朝鮮半島(韓半島)的崔志遠來到了揚州,從職淮南,公元884年東歸,留下了一段揚州佳話,成為唐末來華最傑出的新羅文豪,晚唐著名詩人,現揚州仍保存有處出他的遺存。揚州唐城遺址辟有「來自新羅的友好使者——崔志遠與揚州」史料陳列館。現在韓國有崔氏宗親會員200多萬人,韓國慶州崔氏中央宗親會曾來揚州史料陳列館舉行祭祀活動。目前,楊厚一成立了「中韓文化暨崔志遠研究中心」。2001年韓國就有11萬人來江蘇觀光,據了解,韓國崔氏後裔約有200萬人,均希望陸續來揚州觀光探祖。揚州已與韓國龍仁等三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系。

據了解,千年前十二歲的新羅人崔致遠入唐求學。唐僖宗乾符元年登進士第,後在揚州任都統巡官,為官5年,專掌書記之職,被稱為「文昌侯」。光啟元年,唐僖宗許其以唐使節身份歸國。回國後,崔致遠把大唐文化傳播到韓國,被譽為「東國文學之父」,「新羅文化的聖人」。在韓國,崔氏後裔已有200萬人之多。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韓國慶州崔氏中央中心會的崔氏後人,專程來到揚州,在位於揚州唐城遺址博物館內的崔致遠紀念館舉行儀式,隆重祭祀文昌侯崔致遠。

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是:李商隱,杜牧

⑤ 下面哪個是外國人﹖( )

有三個 :1.崔志遠 新羅末期人,是韓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個 崔致遠
人文集的大學者、詩人,一向被韓國學術界尊奉為韓國漢文學的開山鼻祖,有「東國儒宗」、「東國文學之祖」的稱譽。他在中國一共呆了16年時間,前面的七、八年是在長安、洛陽求學,後半期則先後在溧水、淮南為官,約8年多時間。崔致遠28歲回新羅,在新羅王朝繼續擔任要職。崔致遠一生文學創作不斷,曾經將自己的佳作匯編入《桂苑筆耕集》20卷行世。範文瀾先生對於《桂苑筆耕集》曾給予很高評價,說它是「一部優秀的文集,並且保存了大量史事」。由於在文學上的極高成就,崔致遠得到了韓國後世的眾口同贊,死後被追謚文昌侯,入祀先聖廟庭,尊為「百世之師」。 2. 林羅山(1583年---1657年3月7日),日本德川幕府初期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儒學家。他對德川幕府早期成立時的各種相關制度、禮儀、規章和政策法令的制定貢獻很大,此外他對日本儒學的推展亦功不可沒。林羅山一生讀書不輟,著有《林羅山詩集》和《林羅山文集》。 3. 朱文安【越南語::Chu Văn An),字靈澤(越南語::Linh Triệt),號樵隱(Tiều Ẩn)。1292年—1370年】,是越南陳朝(nhà Trần)時著名的儒學家、教育家、醫學家。原籍清潭縣光烈社文村(今屬河內市近郊清池縣清烈社)。其一生從事儒學思想的教育與傳播。他的學生有陳朝大臣、著名儒生范師孟、黎適等。1370年卒,賜謚「文貞公」(

⑥ 請翻譯這篇韓國語文章

가을
바람에
괴로이
읊조리나,
세상에
알아
주는

없네.

밖엔

깊도록
비만
내리는데,
등불
앞에
마음은
만리
밖을
내닫네
這幾句話是朝鮮有名的詩人崔志遠的一首詩,大概意思是說:在秋風中痛苦的吟詩也沒有人知道,深夜,窗外下著大雨,在燈火前的心已在萬里之外,意思我也朦朦朧朧的,不好解釋,上課時學過不過忘了ㅠㅠ
1。최치원은
듣기로
중국에서도

이름나있다고
들었다。聽說崔志遠在中國也很有名氣。
2。유학파인
만큼
그의
작품
속의
1,2,4항에서
중국
한시에서


있는
押韻을


찾아볼

있다.作為留學生,他的作品的1,2,4行能找出只有在中國的漢詩中才能看到的押韻。
3。시인은
고국을
떠나
만리
타향에

있으면서
고향을
그리는
마음을

나타내고
있다.
詩人把離開故國在萬里他鄉想念故鄉的心情很好的表達出來了。
4。가을은
죽음의
계절로
누구에게나
슬픔을
느끼게
하는데
설상가상으로
비까지
부슬부슬
내린다.
秋天是死亡的季節,讓每個人都感到傷心,特別是還下著雨。
5。이러한
자연
현상은
고향에
가고픈
마음을
더욱
부채질
하고
그래도


없는
고향이기
때문에
시인은
괴로운
심정을
어찌할

없어
하릴없이
오직

만을
읊조리고
있을
뿐이다.
這樣的自然現象更加的催促著想要回鄉的心情,但是因為還是不能回去,無法控制痛苦的心情,所以詩人只能吟詩。
6。이
시는
지신인의
고뇌를
서정적으로

담아낸것같다。這首詩抒情的表達了지신인(應屬專有名詞)的煩惱。

⑦ 崔致遠的介紹

崔致遠,字孤雲,新羅末期人,是朝鮮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個人文集的大學者、詩人,一向被朝鮮和韓國學術界尊奉為韓國漢文學的開山鼻祖,有「東國儒宗」、「東國文學之祖」的稱譽。他12歲時離家來到長安求學,在中國一共呆了16年時間,前面的七、八年是在長安、洛陽求學,後半期則先後在溧水(今南京市溧水區)、淮南為官,約8年多時間,曾參與討伐黃巢,881年任淮南節度使(駐揚州)的從事,崔致遠28歲回新羅,在新羅王朝繼續擔任要職。崔致遠一生文學創作不斷,曾經將自己的佳作匯編入《桂苑筆耕集》20卷行世。範文瀾先生對於《桂苑筆耕集》曾給予很高評價,說它是「一部優秀的文集,並且保存了大量史事」。由於在文學上的極高成就,崔致遠得到了朝鮮和韓國後世的眾口同贊,死後被追謚文昌侯,入祀先聖廟庭,尊為「百世之師」。

⑧ 崔致遠 的 國籍

崔致遠國籍:
新羅
崔致遠,字孤雲,號海雲,謚號文昌。朝鮮半島新羅王京(今韓國慶尚北道慶州)人。

⑨ 崔致遠到底是韓國人還是朝鮮人

崔致遠,字孤雲,號海雲,謚號文昌。朝鮮半島新羅王京人。因為那時候朝鮮沒有分裂成
韓國和朝鮮,所以崔致遠是朝鮮人,還有他把我國揚州當作第二故鄉。

⑩ 唐朝崔致遠是哪年出生的

崔致遠,朝鮮新羅時期詩人,字孤雲,王京(今慶州)沙梁部人。12歲來中國學習,5年後賓貢科及第,在洛陽居住2年,開始寫作。後任宣州溧水縣尉。受唐僖宗禮遇,授都統巡官承務郎侍御史內供奉職,賜紫金魚袋。他在中國的10餘年中,寫了大量的詩文,多數失傳。現存的作品中,懷念故國之作是較優秀的篇章,如《秋夜雨中》:「秋風惟苦吟,世路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燈前萬里心。」又如《山陽與鄉友話別》:「相逢暫樂楚山春,又欲分離淚滿巾,莫怪臨風偏悵望,異鄉難遇故鄉人。」以感情真切、深沉著稱。884年,他以唐使身份歸國。新羅憲康王封他為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郎知瑞書監。894年,進真聖王時務策10餘條,官至阿餐。後來屢遭誣陷,先後外放為大山、富城郡守。終因對現實不滿,最後率家隱居伽倻山

閱讀全文

與崔志遠是韓國哪個時期的詩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