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朝鮮,韓國的名字是怎樣來的
日本,即東方日升之地。是唐朝送的名字,以後就不叫它倭國了
朝鮮,在明成祖時期,明軍幫助高麗一名姓李的將軍(即後來的李氏王朝)推翻了親蒙古的高麗王朝,明成祖說要在遼東半島建立新國,即朝日之鮮明,故名朝鮮
韓國,這個名字就晚了,20世紀初,由沙俄政府扶植的大韓帝國成立,隨後被日本佔領。流亡海外的李承晚建立流亡政府,大韓民國。即今天的韓國。還有啊,國際上為了省事,就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為北朝鮮(North Korea)大韓民國稱為南朝鮮(South Korea)朝鮮和韓國的發音大多為東亞非拉丁文國家。(純手打,望採納)
2. 韓國這個國家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很簡單,原來他們所在的那塊地方是「三韓之地」,高麗人稱自己為「三韓子孫」,自己命名為韓國是很自然的事:
朝鮮半島南部古代居民包括馬韓、辰韓和弁韓三支。三韓其名始見於中國史書《後漢書·東夷列傳》。中國三國時期,三韓族仍處在部落聯盟階段。當時,馬韓有 10餘萬戶,分為54個部落,在三韓族中居於主體地位。辰韓在馬韓東,始有6個部落集團,後分為12個。弁韓在辰韓之南,有辰韓人雜居,也稱弁辰。辰韓與弁韓人口共4.5萬戶,各分為12個部落。三韓各部落的首領原先都是馬韓人。三韓都從事種稻、養蠶、織布等生產。三韓各有酋長,大者自名臣智,次有邑借、險側、中郎將、歸義侯、樊�等。公元前2世紀末以後,受制於漢樂浪、帶方郡,後二郡勢衰,馬韓乃向北發展,公元前後百濟部統一諸部,4世紀初並帶方郡之地,形成百濟國家。辰韓由斯盧部統一為新羅國家。5世紀後,由弁韓發展起來的六伽耶聯盟領土日蹙,分別並入百濟、新羅。660年,三韓之地為新羅統一。
現在的高麗人(包括朝鮮人和韓國人)都稱自己為「三韓子孫」或「三韓後裔」(簡稱「韓裔」),正是源於此。這一點,和華人自稱「炎黃子孫」的緣由相似。
3. 韓國人祖先起源是什麼
韓國國名源於古時朝鮮半島南部的部落聯盟「三韓」(辰韓、馬韓、弁韓),在中國東漢、三國時代,三韓的政權即被中原稱為「韓國」。這是朝鮮半島政權被稱為「韓國」的最早記錄。此後朝鮮半島的許多政權雖然不以「韓」為國號,但仍以「韓」或「三韓」作為其別稱而沿襲下來。
至1897年10月,朝鮮高宗建立大韓帝國,使「韓國」作為朝鮮半島國家的正式國名而登上歷史舞台。1919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於中國上海,雖然改變政體,但仍沿用「韓國」的國名。1948年8月15日起朝鮮半島南部的國名就被定為「大韓民國」,簡稱韓國。
(3)韓國的名字是如何起源的擴展閱讀: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韓帝國簽訂《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
1919年4月11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中國上海成立。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輾轉杭州、嘉興、鎮江、長沙、廣州、柳州、綦江等地,於1940年到達重慶。韓國政府以在上海成立臨時政府的1919年作為「大韓民國」開國元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蘇軍隊分別進駐半島南北部。
1948年8月15日半島南半部建立大韓民國,李承晚出任首屆總統。
1960年李承晚下台,同年8月尹潽善任總統。
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此後長期執政。
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煥發動政變,於1980年出任總統。
1987年韓國修改憲法,實行總統直選,同年盧泰愚當選第13屆總統。此後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朴槿惠和文在寅先後當選第14屆至19屆總統。
4. 歷史里有韓國嗎 韓國是怎麼來的
沒有,
韓國歷史比較短暫,韓國於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正式建國。韓國歷史源於1919年在中國上海成立的一個流亡政府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目 錄1起源
2發展
3外交
1起源韓國於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正式建國。其建立源於1919年在中國上海成立的一個流亡政府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韓語:대한민국임(림)시정부/大韓民國臨時政府)。2發展朝鮮半島在日韓並合後,「韓國民族獨立運動」興起。金九等人流亡中國並建立流亡政府。該臨時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國家的認可。而中國國民政府當時雖然沒有正式承認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其極大的幫助,如協助訓練地下武裝及情報人員,並幫助其在國際社會擴大影響。[1]日本全面侵華後,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隨當時抗日的中華民國政府於1940年到達中國重慶。並於1940年9月17日在重慶成立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李青天將軍出任總司令,李范奭將軍出任參謀長。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9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發表對日宣戰聲明書,正式對軸心國宣戰。1945年2月,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美蘇中3國共同託管。[2]二戰結束後,由於蘇聯和美國就朝鮮半島的共管無法達成共識,1948年,半島被劃分為南北兩塊勢力范圍:蘇聯勢力范圍內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北朝鮮)以及美國勢力范圍內的大韓民國(簡稱韓國、韓國或南朝鮮)。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進攻韓國,朝鮮戰爭爆發。在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缺席下,當時由美國等主導的聯合國決議發動聯合國軍支援韓國。聯合國軍支援的韓國同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抗美援朝支持的北朝鮮最終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火協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沿三十八度線非軍事區分界而治。朝韓分治後,韓國經歷了民主與獨裁統治的反復交替。第一共和國處於李承晚的獨裁統治之下,直至1960年統治崩潰,民主的第二共和國建立,卻在不久後被軍隊推翻。之後從第三到第五共和國,韓國都處於軍政府的威權統治之下。1987年之後,第六共和國開始逐漸建立起一個自由民主的政府。3外交在外交方面,自朝鮮戰爭後,韓國與美國建立了軍事同盟關系,而美軍則一直駐扎在韓國境內。1990年,韓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91年,韓國與朝鮮同時分別加入聯合國。目前,韓國與188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5. 韓國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韓國的由來
韓國國名取自民族名稱。歷史上,朝鮮半島中南部曾是原韓族定居之地,李韓末期,改王稱帝,換國號為大韓帝國。
東夷遷韓
我國史籍稱古朝鮮人為「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他們散布於滿洲地區、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以北和韓半島(朝鮮半島)。東夷人中有一個神話,說傳說的立國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親和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這樣的部落在古代我國南方有許多)的女子所生。據說他於公元前2233年開始統治,他的後代在朝鮮「黎明寧靜之國」、「朝日鮮明之國」執政達一千餘年。當周朝伐殷時,東夷人逐漸移向滿洲和韓半島(朝鮮半島),在中國的戰國時代,黃海西岸的東夷同周朝人發生沖突。這導致他們大部向滿洲南部和朝鮮半島遷移。
「韓」與「朝鮮」
作為一個政權的稱號,傳說中周之前的檀君朝鮮、周時的箕氏(箕子所建,為殷商的後人)朝鮮和秦漢間的衛氏(漢移民衛滿所建)朝鮮其疆域都位於大同江之北,而大同江正是中國和韓半島的傳統疆界(直到朱元璋時才將這一界限撤退到鴨綠江),但在漢武帝出兵東北滅掉衛氏朝鮮之後,「朝鮮」一名便從歷史上消失,後來韓半島上出現的政權在李氏朝鮮之前再也沒有用「朝鮮」作過國號,朝鮮只是作為一個歷史上的地理名詞被偶爾提及,並且是用來表示位於中國之內的一個邊疆地區。我國明朝初年,高麗國的大將李成桂在篡權後為討好朱元璋而起用「朝鮮」這個國號,「朝鮮」本來與韓半島的關系並不大。
現在看看「韓」的由來,前面說過,東夷大約在我國戰國時期大部遷往滿洲南部和韓半島,東夷還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滿洲地區的徙貊和居住在韓半島上的韓族人,他們都屬於通古斯族,語言上屬阿爾泰語系。根據我國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的記載,當時半島上的韓主要分為馬、辰、弁三種,馬韓有54國10餘萬戶,辰韓、弁韓各有12國,共約四、五萬戶。馬韓的一部——百濟、弁韓的一部——新羅在韓族兼並戰爭脫穎而出,成為兩個大國,新羅後又聯合唐朝滅掉百濟、高句麗,第一次統一了韓半島;新羅衰微後,半島進入三國時代,其中的後高麗再次統一韓半島, 建立了王氏高麗,再後來,便是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鮮,已如前述。從這一歷程可以看出,韓 國的「韓」出自半島的土著韓族,古代的「三韓」是其代表。在朝鮮分裂之前,朝鮮其實已經叫做韓(抗戰時在中國的流亡政府就稱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這是朝鮮的最後一位君主李熙在被 日本吞並之前改的國號。而此前朝鮮歷史上從未以韓作過國號,那麼改國號的根據何在呢?
「韓國」的由來
如此看來,在東夷遷韓以前,韓這個名稱本來與韓半島的關系並不大;在周朝時,韓則是半島上的土著,現在的朝鮮(或稱韓)民族主要是以半島南部的韓人為 主體,融合了漢人、徙貊人、朝鮮人、夫餘人、高句麗人、女真人等形成的,此「韓族」只是借用了古代東夷一部的名字而已。
大家知道,春秋時有一個韓國,位列五爵第二等——侯爵,雖然是周室近親,但國家太小,不久韓國便被晉國滅掉,其統治者進入晉國繼續做貴族,《詩經·韓奕》中說:「溥彼韓城 ,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由此可以知道,周天子只是封了一個宗室到韓城,但其地的人民則大部是異族正與燕國、巴國等的情形類似。其中的追和貊即為前述的韓族人和徙貊人,而作為東夷之一的這個韓是在不斷遷移著的,被晉國吞並的那個韓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後來三家分晉,韓國才得以復國,這是題外話。)金庠基在《韓徙貊移動考 》中,根據《詩經·韓奕》篇和王符的《潛夫論》等文獻的研究,詳細考察了古韓族人的移動,並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岐周之西向陝西韓城遷移; 第二個階段從那裡移到河北固城一帶;第三個階段再從那裡朝韓半島一帶移動。 因此,半島的韓和中原的韓其實是同源的,都出自韓城。而韓城之 「韓」恰恰來自韓族人之「韓」。
可見,韓國國名取自韓族族名,而韓族是東夷的一個部落,所謂「夷」是我國古代華夏族對於邊民的統稱,所謂東夷、西戎、北狄、南蠻。朝鮮半島上的「韓族人」與我國歷史上的韓國人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此看來,韓國的歷史值得商榷。
參考資料:http://hi..com/007cn
6. 韓國的歷史起源是什麼
韓國的歷史起源:
韓國歷史上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清末,清朝於甲午戰爭中戰敗,韓國脫離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系,後成立「大韓帝國」,1910年被日本吞並,二戰後光復取得獨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南北分裂,北方國家稱朝鮮,南方國家稱韓國。
大韓民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韓民族,通用韓語。首都為首爾。
韓國文化簡介:
1、宗教
韓國50%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佛教等宗教。
2、服飾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寬松;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白色為基本色,根據季節、身份,所選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
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3、飲食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麵已經成了世界名菜。韓國有各種飲食,由於其過去處於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共同組成。
7. 朝鮮是朱元璋賜的國名,那韓國這個國名是如何來的呢
現在我們所說的韓國全稱應該是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也曾被稱為南韓、南朝鮮。這個韓國和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韓國是沒有關系的,而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結束之後分割出來的國家,北方的國家是朝鮮也被稱為北朝鮮,南方的國家則是韓國。
現代的韓國與朝鮮分別是獨立存在的國家,雖然隨著各自發展方向的不同而帶來巨大的社會差異,但他們卻有著同宗同源的歷史和文化。他們待人注重禮儀,鞠躬問候,敬重長者;留意生活點滴,居家、飾物、美食、妝容每個細節無不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
8. 韓國的姓氏起源,究竟是怎樣的
中國的姓氏總稱被稱為百家姓,在14億多的人口大國中,平均每個姓氏的佔比不超過10%,但是在韓國有50%以上的人都姓“金”“李”“朴”。
在韓國流行這樣一句話,從首爾的山頂上丟下一塊大石頭,肯定能夠砸到一個姓金或者姓朴或姓李的人。
要是不信,我們來看看韓國歷任總統或者我們比較熟知的韓國明星就知道了。韓國歷任總統有金大中、林正熙、朴槿惠......,著名的明星有金喜善、林允兒、金泰熙和李英愛......。上到國家總統,下到影視明星,幾乎多數都是擁有這幾個姓氏,究竟是為何呢?
由於大多數普通人都想擠入貴族圈,以彰顯給他們帶來的優越感,所以他們也會想盡一切辦法融入貴族圈,最常見的就是和貴族圈的人通婚,所以高級姓氏人數越來越膨脹,人數越來越多,發展到今天也就更多。
韓國姓氏少,總之還是由於其歷史短,沒有形成自己真正的歷史文化,在反觀中國,具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周邊日本、朝鮮、韓國的文字皆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韓國的姓氏大多數是漢字的原因,所以韓國文化和中國文化具有很深的淵源。
9. 韓國的來歷是什麼
韓國歷史上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清末,清朝於甲午戰爭中戰敗,韓國脫離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系,後成立「大韓帝國」,1910年被日本吞並,二戰後光復取得獨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南北分裂,北方國家稱朝鮮,南方國家稱韓國。
大韓民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韓民族,通用韓語。首都為首爾。
(9)韓國的名字是如何起源的擴展閱讀:
文化風俗
1、語言
韓國通用韓國語。韓國在19世紀前借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完成《訓民正音》,仿照漢字外型創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諺文。
2、宗教
韓國50%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佛教等宗教。
3、服飾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寬松;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
4、飲食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麵已經成了世界名菜。
韓國飲食包括每天重復的日常飲食,一生中必經的舉行儀式時擺的食品,祈求豐年和豐漁時擺的豐年祭與豐漁祭食品,祈禱部落平安而擺的部落祭食品,還有悼念過世的人而擺的祭祀食品等。同時也隨季節的不同利用當時的食物做季節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