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渭南三賢故里是指的哪三賢
陝西渭南下邽鎮人才輩出,為唐朝名將張仁願、大詩人白居易、宋朝名相寇準三人故里,所以後人謂此三人為「渭南三賢」。
1、張仁願
寇準,字平仲,宋華州下邽縣人,北宋時著名的政治家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後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因他剛直不阿,敢於向皇帝犯顏直諫,所以宋太宗就稱贊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主要事跡:澶淵退敵
B. 天池歸屬中國還是朝鮮
天池所屬國家是中國。
天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界湖,位於中國吉林省南部,北朝鮮兩江道北部。天池是長白山的火山口湖,為中國最深的湖泊,水面高度及面積都要遠遠超過新疆的天山天池。天池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江之源。
長白山是中國名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是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三江發源地。因其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1949年以前全部屬於中國,後來被割送一半給朝鮮,現為中朝兩國的界山。
(2)韓國劉正源怎麼樣擴展閱讀:
1、1712年,大清與朝鮮王朝在長白山南麓的分水嶺確定界碑,長白山主峰及天池皆在中國版圖內。朝鮮歷史上的古地圖大東輿地圖中,定界碑及圖們江源都在天池以南,也說明了長白山天池在中國境內,之後的中華民國延續了此界限。
2、1962年的中朝邊界條約規定過境線通過天池,並將此線以南地區劃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較之清朝時的邊界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了部分領土(包括54%左右的天池面積)給北朝鮮,而北朝鮮得到一部分天池後立刻將白頭峰改名「將軍峰」。
3、但韓國方面亦有研究者認為,朝鮮也在此條約中將部分領土劃給中國。由於該界約在當時並未公開,大韓民國一直沒有加入討論,即使現今仍有部分地圖依照原界線將天池全境劃為中國領土,例如俄羅斯的地圖便認定天池屬於中國,而中方是否按領土變更法律批准形成效力也成謎。不過在韓國NAVER地圖上,則是把天池整個劃入韓方。
C. 請問你去杭州整形醫院做雙眼皮手術了嗎效果怎麼樣,是哪位醫生做的,可以告訴我嗎急
我去杭州藝星醫療美容醫院割過雙眼皮和開外眼角,是劉正源專家幫我做的,現在效果還挺自然的,他們醫院在建國北路上你有時間可以去咨詢下再做決定。
D. 江西和安徽的人文地理詳細點謝謝
安徽位於東經114°54′一119°37′與北緯29°41′— 34°38′之間,全省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 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5%,居華東第 3位,全國第22位。2004年末,全省戶籍人口為6461萬人,居全國第8位。
全省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異,復雜多樣。長江、淮河橫貫省境,分別流經我省長達416公里和43O公里,將全省劃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淮河以北,地勢坦盪遼闊,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間西聳崇山,東綿丘陵,山地崗丘逶迤曲折;長江兩岸地勢低平,河湖交錯,平疇沃野,屬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區層巒疊峰,峰奇嶺峻,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最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條,湖泊110多個,著名的有長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處暖溫帶過渡地區,以淮河為分界線,北部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主要特徵是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氣溫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 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帶淮,吳頭楚尾,承東啟西,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無縫對接的縱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 1300公里;銅陵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安慶長江大橋連接南北,公路和內河運輸能力分別居中部地區第 2位和第3位;京滬、京九、亞歐大陸橋等鐵路縱貫境內,全省鐵路通車里程已達2326公里,居華東首位;空中交通擁有合肥、黃山、蕪湖、安慶、蚌埠、阜陽等6大機場。安徽郵電通訊發達,是全國第三個實現所有市縣通訊數字化的省份。
安徽資源條件優越,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豐富。全省現有耕地408萬公頃,水面105萬公頃,其中可養面積48萬公頃。共有 生物資源1091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木本植物有 30種,珍稀野生動物54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分別有18種和368種,以揚子鱷、白鰭豚最為珍貴。水資源蘊藏總量約為680億立方米,居全國第20位。全省已發現近140種有用礦產,探明儲量的67種,煤、 鐵、銅、硫、磷、明礬、石灰岩等38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10位。現已探明煤炭儲量250億噸,鐵礦儲量29.9億噸,銅礦儲量384.9萬噸,硫鐵礦儲量5.64億噸,分別居全國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樹為黃山松,省花為皖杜鵑,省鳥為灰喜鵲。
---------------------------------------------------------------------------------------
安徽地位的變遷
安徽在建國初期,曾被毛主席在論十大關系一文中列為沿海省份,它的兩個主要城市蚌埠和蕪湖當時被公認為大城市。這一點在當時的報紙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毛選和鄧選中大家也可以看到有關文章。而在建國後到八十年代的三十多年裡,安徽的經濟地位也一直保持在全國第十四五名左右,屬中等發達的省份。
安徽當年敢為天下先,鳳陽小崗村在全國最先實行以包干到戶、包產到戶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為此而名揚中外;蕪湖的「傻子」年廣久則成為當時中國個體戶的代表,被謄為「中國第一商販」。資源方面,安徽有天下第一山--黃山,有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九華山,有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有四大米市之首--蕪湖,有華東最大的煤炭基地,有華東最豐富的鐵礦和銅礦,有中國最豐富的水泥原料,有中國第七長的內河通航里程,鐵路長度華東第一,科技方面,有中國科技大學,有中科院安徽分院,省城合肥號稱是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等等,基礎在中西部來比是相當的超前的。
但自八十年代以來,安徽發展緩慢,在全國的位次逐年往後靠,人民的生活水平與全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在明代,安徽的蕪湖就是全國五大手工業區域之一,以漿染業與松江的棉紡織、蘇的絲織業、鉛山的造紙業、景德鎮的制瓷業並稱與世(見翦伯贊的中國史綱要);明清時期的徽商稱雄中國商界達數百年,蕪湖、巢湖、安慶素稱魚米之鄉,雖不敢比湖廣熟天下足,但從蕪湖米市能成為四大米市之首,就可看出魚米之鄉的富庶了。1918年蕪湖海關進出口貨值就達當年全國對外貿易的3.5%,成為長江通商巨埠之一。
安徽物華天寶,地傑人靈,名人輩出,星轉斗移,改革開放給安徽帶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如今,安徽省正在以嶄新的姿態,笑迎天下客,廣結世界朋友。安徽因天柱山舊稱皖山而得其簡稱「皖」,於1667年(清康熙六年)建省,是取歷史上安慶府、徽州府的首字命名。它位於中國的東南部,分別與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接壤,跨長江、淮河流域,緊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面積約為十四萬平方公里,人口五千多萬。
安徽歷史悠久。和縣陶店鎮汪家山龍潭洞里發掘出三、四十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猿人骨化石,被命名為「和縣猿人」,同時證明早在三、四十萬年前安徽省境內長江流域就有古人類活動。根據《左傳》的記載:夏禹曾在塗山(今懷遠的當塗)大會諸侯,說明安徽早就是個著名的歷史名地了。其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地貌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境內山脈主要分屬大別山山系、黃山山系和天目山山系,海拔高度約在500-1900米之間。大別山系位於江淮之間、跨皖鄂豫省、大部分在安徽省境內,最高峰海拔1700米左右。黃山山系位於省境江南地區中部,為世界著名自然風景區,古人早就有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說法,黃山最高峰海拔近1900米;天目山山系位於省境南緣,為皖浙兩省界山;大別山以東的江淮丘陵,海拔多在100米—200米之間,最高峰不超過400米,低處為海拔10—30米的起伏不定。
境內河流自北向南分屬淮河、長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新安江位於省境南部,發源於休寧縣內,為浙江省錢塘江正源,向東經新安江水庫流入錢塘江,境內流長240公里,流域面積6400平方公里,支流多為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流。全省有大小河流200多條,大小湖泊500多個,大小水庫5000多座。位於省境中部的巢湖,是全國第五大淡水湖,平均水深1—3米,常年面積約750平方公里,水質優良,適合各類淡水動、植物生長。位於皖南的太平湖,是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庫,面積90平方公里,風景秀麗,可以作為旅遊休閑的好去處!安徽旅遊資源眾多,有各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名勝古跡近200處。風景奇絕的黃山是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有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九華山、古稱「南嶽」的天柱山、道教聖地之一的齊雲山、蔚然深秀的琅琊山等名山。還有戰國時期的古城壽春(即今壽縣縣城)、靈璧虞姬墓、烏江項羽祠、唐代詩人劉禹錫以《陋室銘》而聞名的「陋室」、保存在和縣歷陽鎮上以李白《贈汪倫》詩而聞名的涇縣桃花潭、宋代名臣包拯的故鄉合肥有後人建造的包公祠、包公墓園、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下旨於鳳陽建造的中都城遺址和明皇陵及皇陵碑,另外安慶市有太平天國英王府,毫州有曹操宗族墓群和華佗庵,歙縣有許國石坊和棠樾牌坊群等。
安徽資源豐富,本省茶竹林特產豐富,全國十大名茶中,安徽佔4個: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六安瓜片。此外廣泛分布於皖浙贛接合地區的氣味清香的屯溪綠茶也很有名。竹編製品舒城舒席篾片細致薄軟,曾在國際賽會上獲獎。安徽是我國主要的中成葯產地之一,名品有銅陵鳳丹、宣城木瓜等。傳統的毫州古井貢酒、淮北口子酒為榮獲全國金獎產品。
著名果品有碭山酥梨、徽州雪梨、懷遠石榴、宣州蜜棗、三潭枇杷等。水產以長江鯽魚、巢湖銀魚、清水大蟹為佳品。特產風味食品有宿州符離集燒雞、無為熏雞、安慶胡玉美蠶、豆醬、當塗採石茶乾等。傳統工藝品有文房四寶宣紙、徽墨、宣筆、歙硯,以及蕪湖鐵畫、徽州木雕等。集散於涇縣的皖南特產宣紙生產有1000多年來歷史,綿韌、潔白、不腐、耐折,是名貴的書畫用紙,明《永樂大典》、清《四庫全書》用之而得以久存傳世,徽墨有「葯紙如漆,萬載存真」之譽而光輝千古。蕪湖鐵畫出自明清,它吸取了傳統國畫構圖法及金銀首飾、剪紙、雕塑工藝,是中國工藝美術品的奇葩。
安徽大地錦綉多姿,文化古跡甚多,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現有5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其中黃山為安徽山水典範,區內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堪稱「四絕」,199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令世人矚目;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現存78座古寺廟,以佛教殿堂與皖南民居相結合而獨樹一幟;著名的道教聖地齊雲山,摩崖石刻、道教遺存和別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矚目;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嶽」的天柱山,雄奇靈秀兼備,有45峰、86怪石、18瀑等勝景;琅琊山以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為特色。除國家級景區外,還有19處省級風景名勝區。
安徽文化遺存豐富而別具特色,歙縣、壽縣、亳州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是歷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畫派、新安醫學、歙派篆刻、徽派版畫、徽派園林建築、徽菜和徽劇的發祥地就在於此。
集中在歙縣、黟縣境內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數以千計,歷經滄桑而古貌猶存,其數量之多,構思之奇巧,石、木、磚雕之精美,舉國罕見,是民間建築的傑作,成為安徽民俗旅遊的必游之地。
省內還有4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安慶、黟縣、桐城、鳳陽。
E. 保山市永昌園林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保山市永昌園林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是2016-11-09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永昌街道蘭城路傳媒大廈1號樓11樓。
保山市永昌園林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30500MA6K85XN15,企業法人劉正源,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保山市永昌園林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施工;園林綠化苗木、花卉、草坪的培育、生產及銷售;園林綠化養護及管理;園林綠化設備安裝及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代收水電費。(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保山市永昌園林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對外投資3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保山市永昌園林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F. 劉正源醫生怎麼樣 雙眼皮手術失敗案例有嗎
影響雙眼皮價位的因素有很多,在 悅他 網 上多看看,他人做的案例,了解清楚價格,自己多了解吧,這樣才心裡有譜。:1、當地的消費水平。2、醫生的專業程度3、臨床案例經驗是否豐富。4、醫院是否正規,資質齊全。總而言之:醫院不同,醫生不同,手術技術不同,當地消費水平等因素,都會影響手術的價格。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G. 安正源飾演者
安正源的飾演者是柳演錫。柳演錫(유연석、Yoo Yeon-seok),1984年4月11日出生於韓國首爾,畢業於韓國世宗大學,韓國男演員。於2020年3月12日,參演了電視劇《機智的醫生生活》播出;於2021年1月,參演電視劇《機智的醫生生活2》,在劇中飾演了兒科外科助理教授安正元 。而《機智的醫生生活第二季》是由申源浩執導、李祐汀編劇,曹政奭、柳演錫、鄭敬淏、金大明、田美都主演的醫療劇,2021年6月17日起在韓國tvN電視台播出。
H. 東北亞有哪些古國
這裡面有的是,高句麗歷史年表
新羅歷史年表和百濟歷史年表
朱蒙前37-19
前36擊敗沸流國,接受其投降。前32滅薦人國前28滅北沃沮
類利前19-18
前9征鮮卑獲勝,鮮卑臣服。?
前6夫余王帶素率兵5萬伐,因天氣不利而退兵。3遷都國內城。
12年與新莽失和,擾遼西,莽貶高句麗王為「下句麗侯」。14年滅梁貊,攻佔新(漢)玄菟郡高句麗縣。
無恤18-44
22年襲破東夫余,殺帶素,後退兵。26年征蓋馬國,殺其王,句茶國降。
28年漢遼東郡太守率兵來攻,圍丸都三月,不克而退。32年光武帝重新冊封高句麗王號。
37年攻建漢樂浪郡,樂浪人與帶方人多奔新羅。44年光武帝派兵收復樂浪郡
解邑朱44-48
46年蠶支落等萬余家赴樂浪郡投漢。
解憂48-53暴君
53年為侍從杜魯刺殺
宮53-146
56年並東沃沮68年曷思國降。72年 征藻那,俘其王。
74年征朱那,虜其王子乙音為古鄒加;周圍小國已漸次統一
105年 派兵攻漢遼東郡,大敗,主將被殺。
118年 高句麗與穢貊攻擊漢玄菟郡華麗城。
121年 春,漢幽州刺史馮煥擊高句麗,先勝後敗,死二千餘人;夏,合鮮卑侵遼東太守蔡諷戰死;冬,合馬韓攻玄菟郡,被漢軍與夫余軍擊敗。
146年 襲擾漢樂浪郡,殺帶方縣令,掠太守妻子
遂成146-165暴虐為國人所殺
伯固165-179
168年 漢軍來攻,新大王請降,屬玄菟郡。
169年 派兵助漢鎮壓玄菟郡富山等地不靖。
男武179-196
184年 擊退漢遼東郡兵來攻。
191年 大臣作亂於王都,尋平。
延優196-227
196王兄拔奇得遼東太守公孫度之助,起兵討山上王,失敗自殺。
209年 因國內城在與遼東公孫康作戰中被毀,遷都丸都城。
憂位居227-248
233年 東吳出使公孫淵的使節秦旦逃至高句麗,送回吳國並稱臣,後東吳拜高句麗王為單於。
236年 應魏要求,與吳斷絕,斬吳使,送首於魏。
238年 遣兵數千助司馬懿討平遼東公孫淵。
242年 侵魏,襲破遼東郡西安平。
244年 魏幽州刺史毋丘儉征高句麗,敗於梁水,死數千人。
246年 毋丘儉發數萬兵三道來攻,大敗東川王,斬首1.8餘級,攻破丸都屠之,東川王逃南沃沮,魏兵追之不及
然弗248-270。259年 敗來攻之魏兵於梁貊谷。
葯盧270-292
280年 肅慎來侵,大敗之,進拔其檀盧城,遷其民於夫余,收其旁部落為附庸。
286年 侵晉帶方郡。
相夫292-300
293年 鮮卑慕容廆來侵,幾乎俘獲烽上王,旋退。
296年 慕容廆再攻高句麗,至故國原,掘西川王墓。
300年 國相倉助利以烽上王無道,諫不聽,廢之
乙弗300-331
302年 秋,美川王率三萬軍侵晉玄菟郡,虜八千人。
311年 秋,遣將襲取晉之遼東西安平。
313年 冬,占據樂浪郡。
314年 秋,南犯帶方郡。
315年 春,攻破玄菟城,洗劫一空。
319年 從晉平州刺史崔毖之請與鮮卑宇文氏、段氏共攻慕容廆,皆敗,毖來奔;廆遣將來攻,俘數千家以歸。
釗331-371
339年 前燕慕容皝侵新城,與之盟,乃還。
340年 遣世子如前燕。
342年 前燕慕容皝以五萬餘人分兩道來攻,陷丸都毀之,俘王母、王妃,掘美川王墓,載其柩,虜五萬口以歸
343年 遣王弟朝前燕稱臣奉貢,燕還美川王柩,仍留王母不遣。
345年 前燕陷南蘇,置戍而還。
355年 遣使前燕納質修貢,迎王母還,受官爵征東大將軍、營州刺史、樂浪公,王如故。
369年 侵百濟。
370年 前秦滅前燕,燕慕容評來奔,執送於秦。
371年 侵百濟,敗還;百濟圍平壤,故國原王中箭陣亡
立夫371-384
375侵百濟,敗376侵新羅。377年 擊退百濟;遣使於前秦。378年 契丹侵北,陷八部。
伊連384-391
385年 襲後燕遼東、玄菟,虜萬余口而還,尋後燕收復二郡。386年 侵百濟。390年 百濟來侵,陷邊城。
391年 遣使聘於新羅,新羅遣子為質;
談德391-413
392侵百濟,陷其漢水以北十城;占帶方;攻契丹勝,招還前陷於契丹人口。395年 大敗百濟來侵之兵。
400遣兵助新羅破倭兵,追至任那;後燕慕容盛來侵,陷二城,虜五千口而還。402年 侵後燕平州。
404年 侵後燕,並遼東;好太王於帶方界擊破倭人入侵,斬獲甚多。405年 後燕圍遼東,不克。
406年 後燕襲穆底城,不克。408年 遣使於後燕高雲,且敘宗族。410征夫余。412年 新羅遣王子卜好為質。
臣璉413-491
413年 遣使如晉獻白馬,晉封長壽王樂浪郡公,王如故。420年 宋封征東大將軍。
422年 宋加封散騎常侍、都督平州諸軍事。427年 遷都平壤。
435年 遣使朝魏,北魏冊封長壽王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北燕馮弘遣使請迎。
436年 魏以伐北燕來告;遣將迎馮弘,魏使來責問。
438年 宋應馮弘之請,遣將迎之,高句麗殺馮弘,宋將殺死害馮弘者。
450年 以邊將為新羅所殺,侵新羅西鄙,新羅卑辭請和。
463年 宋冊封長壽王為使持節散騎常侍、督平營二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高句麗王、樂浪公。
475年 攻陷百濟王城,殺其王蓋鹵。
479年 齊冊封長壽王為驃騎大將軍。
481年 與靺鞨侵新羅,敗還。
484年 侵新羅,不利。
489年 侵新羅,陷其邊城。
羅雲491-519
494年 與新羅構兵;征夫余,夫余降附。
495年 侵百濟,新羅救之,乃退。
496侵新羅,敗還。
497年 侵新羅,取一城。
507年 與靺鞨侵百濟,被擊退。
512年 侵百濟二城,虜千餘口,旋敗還。
興安519-531.523年 侵百濟。529年 侵百濟。
寶延531-545
平成545-559
548年 侵百濟,為新羅援兵所敗。
550年 與百濟構兵,新羅乘機取利
551年 突厥來侵,攻新城、白岩;新羅侵取十郡。
陽成559-590
元590-618
590年 遣兵攻新羅以奪失地,不利。
598年 侵隋遼西,隋文帝發兵三十萬來攻,遣使謝罪,乃罷;以百濟欲引隋夾攻,屢侵掠之。
603年 侵新羅,無功。
607年 隋煬帝令嬰陽王入朝,不從;侵百濟,虜其民三千。
612年 隋煬帝征發兵113萬余於涿郡,號200萬,以12軍24路大舉來攻,乙支文德破之於薩水,隋30萬大軍僅還2700餘人。
613年 隋軍再來攻,圍遼東,適楊玄感起事而還。
614年 隋煬帝第三次來攻來攻,嬰陽王請降,乃罷兵。
建武618-642
622年 遣使如唐,雙方釋放舊日隋征高句麗時俘虜。
626年 唐使來諭,與新羅、百濟和,遣使如唐謝。
630年 遣使如唐賀擒突厥頡利可汗,並上封域圖。
631年 毀「京觀」,唐收斂陣亡隋軍骸骨;築長城,自夫余城至海千餘里,凡十六年乃成。
638年 侵新羅北邊,敗還。
640年 遣世子朝於唐,並遣子弟於唐,請入國子學。
641年 唐使來,遍悉其山川險易,歸報唐帝。
642年 東部大人泉蓋蘇文奉命築長城,因其殘暴,諸大人與榮留王密議誅之,蓋蘇文知,勒兵殺諸大人及王,立臧為王,自為莫離支、太大對盧,專朝政。
臧642-668
643攻新羅,取兩城。
644年 泉蓋蘇文囚唐使,唐大發水陸兵,並諭新羅、百濟、奚、契丹分道來攻。
645年 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拔蓋牟、遼東、白岩等十城,擊破高句麗軍,高句麗將高延壽等10餘萬人降,攻安市城不下,乃班師。
647年 唐將牛進達、李世績分道來攻,拔石城;遣王子如唐謝。
648年 唐又遣右武衛大將軍薛萬徹來攻,拔泊灼城,渡鴨綠江。
654年 遣將與靺鞨攻契丹,敗於新城。
655年 遣將與百濟、靺鞨攻新羅北境,取三十三城;唐遣兵來攻,以救新羅,程名振敗高句麗兵於貴端水。
658年 唐將程名振、薛仁貴來攻,拔赤烽鎮。
659年 薛仁貴破高句麗兵於橫山。
660年 攻新羅邊城;唐滅百濟後遣契毖何力、蘇定方等分四道來攻。
661年 與靺鞨共攻新羅,無功;唐增擊高句麗之兵凡水陸三十五軍,蘇定方圍平壤,契毖何力大破高句麗兵於鴨綠江。
662年 唐將龐孝泰在蛇水兵敗戰死,蘇定方圍平壤不下,解圍退去。
666年 遣太子福男如唐侍祠泰山;泉蓋蘇文死,子男生代為莫離支,為二弟男建所逼,降於唐;唐遣契毖何力、龐同善等擊高句麗;龐同善等破高句麗軍,與泉男生合軍;冬,唐遣李績為大總管攻高句麗。
667年 李績拔新城,又連下十六城;薛仁貴破高句麗軍於金山,拔三城。
668年 二月,薛仁貴拔夫余等四十餘城,李績破高句麗軍於薩賀水,拔大行城;九月,李績攻陷平壤,高臧降,唐軍俘泉男建及流亡的百濟王夫余豐,高句麗國亡,凡705年。十二月,唐分高句麗五部、六十九萬余戶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以統之,留兵二萬戍其地。
百濟(西韓王)大事年表~
1夫余溫祚(公元前18-公元28年)
公元前18年 朝鮮東明王子溫祚,俱不為異母兄琉璃王所容,南走至漢山慰禮城,據其地為主,
國號十濟,後改百濟,以家氏出於夫余,因姓夫余氏。
前16年 擊退靺鞨來侵。
前15年 遣使通好於漢樂浪郡。
前11年 靺鞨圍國都慰禮城,旋以糧盡退兵;於邊境築城,漢樂浪太守使人來責問,因失和。
前9年 靺鞨來侵,互有勝負。
前8年 漢樂浪郡以靺鞨人襲破邊柵。
前6年 遷都漢山下,名漢城。
前2年 漢樂浪郡來侵。
前1年 靺鞨來侵,敗還。
公元8年 襲滅馬韓,並之。
14年 日本侵邊;新樂浪郡兵來擾,旋退。
16年 馬韓舊將周勤於周谷城起兵反,旋敗死。
19年 大旱,飢民流入朝鮮者甚多。
22年 靺鞨來襲,殺掠而去。
2夫余多婁(28-77) 30、31年 破靺鞨兵。 33年 始作稻田。 34年 靺鞨破邊城。 64年 侵新羅,無功。 66年 拔新羅一城,尋失。 75年 侵新羅,拔一城,後又失。
3夫余己婁(77-128)
4夫余蓋婁(128-166)
5夫余肖古(166-214) 188年 侵新羅,敗還。 190年 侵新羅。 204年 與新羅構兵。 210年 靺鞨來侵。 214年 與靺鞨互有侵掠
6夫余仇首(214-234) 216年 與靺鞨構兵。 218年 侵新羅,不利。 222年 侵新羅。 224年 為新羅所敗。 229年 與靺鞨構兵。 王弟古爾立。
7夫余古爾(234-286)
240年 侵新羅。
246年 侵魏樂浪,旋懼討,還所掠。
255年 侵新羅。
260年 定官制,正服色。
266年 侵新羅。
278年 侵新羅。
286年 請和於新羅;遣兵助帶方御朝鮮。
8夫余責稽(286-298) 298年 晉與貊人來侵,責稽王陣亡
9夫余汾西(298-304)
304年 襲晉樂浪西縣;樂浪太守遣人刺殺汾西王,國人立仇首王子比流。
10夫余比流(304-344)
11夫余契(344-346)
12夫余近肖古(346-375)
369年 朝鮮來侵。
371年 圍平壤,殺朝鮮故國原王;移都漢山。
374年 以高興為博士,從此有文字、書記。
375敗朝鮮來侵。
13夫余近仇首375-384)
384朝於晉;胡僧摩羅難陀自晉至,於是佛法傳入。
14夫余枕流〕(384-385)
385年 創寺以居僧人,弟辰斯立。
15夫余辰斯(385-392)
390年 侵朝鮮,陷其邊城,虜其民。
391年 靺鞨侵北邊。
392漢水以北被朝鮮所陷。
16夫余阿華(392-405)
394年 侵朝鮮,敗還。
397年 與日本交好,遣太子腆支為質。
399年 民以苦於兵役,多奔新羅。
405年 阿華王卒,長子腆支因質於日本,次子訓解攝政,三子碟禮殺訓解自立,腆支以日本兵還,國人殺碟禮,迎立之。
17夫余腆支(405-420)
18夫余爾久辛(420-427)
19夫余毗有(427-455)
20夫余余慶(455-475)
469年 遣使於北魏請伐朝鮮,魏不許,自此絕朝貢。
475年 蓋鹵王信朝鮮間諜僧人道琳言,大興土木,財竭民怨,朝鮮大舉來攻,陷都城,蓋鹵王被殺,子文周立,遷都熊津。
21夫余文周(475-477)
477年大臣解仇弒文周王,立其子三盡,總攬國政。
22夫餘三斤(477-479)
478年 權臣解仇被殺。
23夫余牟大(479-501)
481年 合新羅敗朝鮮。
484年 朝鮮入侵新羅,出兵救新羅,敗朝鮮軍於母山。
488年 北魏兵來攻,敗還。
491年 大水,民飢,流入新羅者甚多。
495年 朝鮮來侵,新羅來救,合敗之。
498年 攻耽羅,旋止。
499年 大旱,民飢相食,漢山人多亡入朝鮮。
501年 東城王為下所殺
24夫余期摩(501-523)
503年 靺鞨來侵。
506年 靺鞨侵邊,大殺掠。
507年 擊退朝鮮與靺鞨來侵。
512年 破朝鮮來侵。
521年 蝗、飢,民亡入新羅者甚多
25夫餘明農(523-554)
529年 朝鮮來侵,御之不利。
538年 移都泗紕,國號南夫余。
548年 朝鮮來侵,為新羅救兵所敗。
550年 與朝鮮構兵,獻朝鮮俘於日本。
554年 聖王以新羅與朝鮮通好,督兵攻之,敗死
26夫余昌(554-598)
556年 日本派兵助守百濟要害。
598年 遣使於隋,請助攻朝鮮
27夫余季明(598-599)
599下令禁殺生,放鷹鷂,焚漁獵之具。
28夫余宣(599-600)
29夫余璋(600-641)
602年 侵新羅,敗績。
607年 遣使於隋,請攻朝鮮。
611年 侵新羅。
612年 隋伐朝鮮,百濟頓兵境上,陽為隋之聲援,實暗通朝鮮。
616年 侵新羅。
626年 遣使於唐,獻明光鎧,訟朝鮮阻貢道。
627年 遣使如唐,唐諭之勿侵新羅。
634年 修成王興寺。
637年 遣使如唐,獻金甲、雕斧,唐回賜錦袍、彩帛。
640年 遣子弟如唐,請入國子學。
30夫余義慈(641-660)
642年 義慈王親攻新羅,取四十餘城,又於朝鮮謀。
644年 新羅攻下百濟七城。
648年 攻新羅,敗績;新羅反攻,拔百濟十二城,斬俘三萬余。
649年 攻新羅,不利,喪亡近萬。
651年 唐帝諭與朝鮮、新羅和解。
655年 與朝鮮聯合攻新羅。
657年 大旱。
659年 攻新羅,拔二城;新羅請兵於唐,以攻百濟。
660年 唐遣蘇定方率13萬兵自海道來攻,得新羅之助,破百濟都城,義慈王降,國亡,凡678年;唐分其地置熊津等五都督府,各統州縣,以其渠帥為都督、刺史、縣令。
31、夫余豐(661-663)
661年 百濟僧道琛、舊將福信等迎王子夫余豐於日本,奉之為主,圍唐戍軍於熊津,各地多叛。
662年 唐將劉仁軌破百濟,百濟遣使於日本及朝鮮求救。
663年 劉仁軌大破日本援百濟之兵於白江口,百濟王夫余豐奔朝鮮,王子忠勝等降,百濟盡平。
千年新羅史
第一朴朝
韓國國王朴赫居世(公元前57-公元4年)
公元前57年 朴赫居世為辰韓斯羅六部前50年 日本來擾,旋退。 前39年 弁韓來附。
中國來侵,旋退。
2韓國國王朴南解(4-24) 14年日本侵邊,中國亦來擾,旋退
3韓國國王朴儒理(24-57) 42年 滅伊西國
4韓國國王昔脫解(57-80) 65年 脫解王得小兒閼智於林間金瀆,雞鳴其下,因命之姓金氏,
77年 大敗加耶國兵於黃山津口。 79年 並干屍山、居漆山二國
5韓國國王朴婆娑(80-112)
94年 加耶國圍邊城,擊走之。 96年 加耶國襲南邊,敗還。 102年 悉直、揮督二國來附。 108年 並比只、多伐、單八三國
6韓國國王朴祗摩(112-134)
115年 加耶國侵南邊,祗摩王親御之,被圍幾敗。 116年 侵加耶,無功。 125年 靺鞨侵北境,大殺掠,百濟來援,靺鞨退
7韓國國王朴逸聖(134-154年)
137年 靺鞨來侵。 139年 靺鞨來侵。 144年 禁民用金銀珠玉
因百濟保護他的叛臣,他攻百不克。
8韓國國王朴阿達羅(154-184年)
167年 百濟襲破二城,大掠去,以兵截之,百濟懼,還所掠以和
昔朝
9韓國國王昔伐休(184-196年)
189年 敗百濟來侵之兵
10韓國國王昔奈解(196-230) 204年 與百濟構兵。
208年 遣兵拒日本來侵。
209年 加羅國為八國所侵,遣兵救之。 212年 大破骨浦等三國來侵,加耶國送質子以和。
224年 敗百濟來侵
11韓國國王昔助賁(230-247年) 231年 並甘文國。
233年 大破日本來侵,焚其戰艦。 236年 並骨伐國
12韓國國王昔沾解(247-261) 249年 滅沙梁伐國
13韓國國王金味鄒(261-284)
14韓國國王昔儒禮(284-298)
286年 與百濟和
15韓國國王昔基臨(298-310)
16韓國國王昔訖解(310-356)
346年 日本侵風島,圍金城,擊退之
第一金朝
17韓國國王金奈勿(356-402)
364年 日本大舉來侵,敗遁。
@381年 貢於前秦。
393年 日本圍金城,旋退,追擊敗之。
399年 日本人大至,殘破城邑。
400年 得朝鮮之助,擊敗日本人,追至任那,遣奈勿王子為質於日本。
18韓國國王金實聖(402-417年)
412年 遣奈勿王子卜好為質於朝鮮。
417年 奈勿王子納祗殺實聖王自立。
19韓國國王金納祗(417-458) 438年 教民牛車之法。
444年 日本圍金城,旋退。
450年 邊將殺朝鮮邊將,朝鮮侵西鄙,卑辭請和。
455年 朝鮮攻百濟,遣兵救之
20韓國國王金慈悲(458-479)
463年 敗日本人來侵,於沿邊築二城以備日本
21韓國國王金炤智(479-500)
481年 朝鮮與靺鞨來侵,與百濟、加耶合敗之。
484年 朝鮮來侵,與百濟合敗之。 487年 修官道,置郵驛。 488年 遷都月城。 490年 初置市肆。
494年 與朝鮮構兵,百濟來援。
496年 敗朝鮮來侵。
497年 朝鮮陷一城
22韓國國王金大路(500-514) 502年 禁止殉葬;始用牛耕。
503年 正式定國號「新羅」 504年 制喪服法。 509年 置京都市典監。 512年 海中於山國降附
23韓國國王金原宗(514-540年) 520年 頒律令,制百官服色。 523年 更定官制服色。
532年 加羅國降附。 538年 滅阿屍良國
24韓國國王法王金麥宗(540-576年)年七歲,太後攝政。 544年 初立佛寺。 545年 命修國史。
548年 援百濟敗朝鮮。 549年 梁使來送佛舍利。 553年 以王宮為佛寺,取百濟東北邊地。 554年 百濟聖王來侵,敗死。
562年 遣將軍斯多舍滅大加耶 574年 以銅三萬五千餘斤鑄成丈六佛像。 576年 信佛,末年披剃,自號法雲,其妃亦為尼,是年真興王卒
25韓國國王金輪(576-579)
26韓國國王金伯諍(579-632)
602年 擊退百濟來侵。
603年 擊退朝鮮來侵。
611年 遣使如隋,請攻朝鮮。
624年百濟攻陷數城。
629年 攻朝鮮,初不利,後勝
第一女王時代
27韓國女王善德女主金德曼(632-647)
638年 朝鮮侵北邊,敗還。
642年 百濟來侵,奪四十餘城。
643年 以朝鮮、百濟聯兵來犯,乞師於唐。
647年 大臣毗曇謀廢立,敗死
28韓國女王真德女主金勝曼(647-654)
648年 百濟來攻,敗之,反攻取百濟十二城,斬俘三萬余。
649年 改冠服,仿華制;百濟來攻,不利,喪亡近萬。
650年 始用唐永徽年號
第二金朝
29韓國國王金春秋(654-661)
655年 朝鮮、百濟來攻,取三十三城,求救於唐。
660年 發兵五萬助唐軍滅百濟。
661助唐軍攻百濟殘部。
30韓國國王金法敏(661-681)
662年 遣兵助唐攻朝鮮平壤;耽羅國來降為屬國。
663年 唐以百濟為雞林大都督府,國王為都大都督。
664年 初令女子效華裝。
665年 唐以故百濟王子夫余隆為熊津都督,夫余隆為新羅所逼,寄治朝鮮故地。 666年 朝鮮邊將以十二城來投。
668年督師會唐攻滅朝鮮
$669年 以朝鮮、百濟滅,大赦天下;唐使來責擅取百濟地。
670年 朝鮮遺臣立金安勝為王,殺唐官吏,為唐軍所破來奔,冊為朝鮮王;襲下百濟八十餘城,遂與唐沖突。
672年 攻唐平壤,敗績,遣使謝罪。
674-676年 唐與新羅構兵,互有勝負;唐遷安東都護府於遼東故城,新羅取得朝鮮南部全部
31韓國國王金政明(681-692)
684年 朝鮮降人反於南方金馬郡,鎮壓之687年 賜百官田
32韓國國王金理洪(692-702)
33韓國國王金隆基(702-737)
731年 日本以兵船三百艘侵東邊,遣將破之。
733年 承唐命遣兵助攻渤海,無功。
%735年 唐賜新羅以壩水以南地
34韓國國王金承慶(737-742年)
35韓國國王金憲英(742-765) 747年 置國學諸業博士。 759年 改官名,有侍郎、郎中等
36韓國國王金乾運年幼,母滿月夫人金氏攝政。(765-780)
768大臣大參反,圍王宮月余,被討平,夷九族。
776年 令百官皆從舊名,始立王廟。
780年王荒淫,大臣金良相(奈勿王後裔孫)殺之自立,是為宣德王。
大臣王朝
37韓國國王金良相(780-785)大臣金敬信(奈勿王後裔孫)為王。
38韓國國王金敬信(785-798) 788年 定讀書出身科
第三金朝
39韓國國王金俊邕(798-800)
40韓國國王金清明(800-809) 年幼,王叔彥升攝政。 806年 禁創佛寺。 809年 王叔彥升殺自立
41韓國國王金彥升(809-826)
819年 應唐命,遣兵助討李師道。
822年 熊川州都督金憲昌反,國號長安,後敗死。
826年 發民築壩水長城三百里
42韓國國王金秀宗(826-836) 無子,弟均貞爭位被殺,侄悌隆立
43韓國國王金悌隆(836-838)
838年 大臣金明逼死自立,金陽擁均貞子佑征起兵。
44韓國國王金明(838-839) 839立佑征
45韓國國王金佑征(839)
46韓國國王金慶膺(839-857)
846年 清海鎮大使張保皋據清海鎮反,尋被刺死
47韓國國王金誼(857-861)
48韓國國王金膺廉(861-875)
49韓國國王金晸(875-886)
50韓國國王金晃(886-887)
51第三位韓國女王金曼(887-897)
889年 以府庫空虛,遣使督州郡貢賦;元宗哀奴據沙伐州反聲勢甚大數敗官兵。
891年 民紛起造反,箕宣起於竹州,梁吉起於北原
庶子金弓裔先投箕宣,後改投梁吉。
892年 甄萱據武珍州,割據西南一方。
894年 弓裔自稱將軍。 895年 弓裔聲勢日盛,設內外官職;漢州王建投弓裔,得授鐵圓郡太守。
0.897年 真聖女主禪位弓裔定都於松岳郡,大敗梁吉。
第五金朝
52韓國國王金嶢(897-912)
899年 梁吉攻弓裔,敗潰。
900年 弓裔命王建攻下忠、廣等州;甄萱定都於完山,稱後百濟王。
901年 弓裔稱王
906年 弓裔名王建破甄萱。 907年 甄萱攻取十餘郡。
910年 王建大破甄萱兵於羅州浦口。 911年 弓裔自稱彌勒佛
第二朴朝
53韓國國王朴景暉(912-917) 915年 弓裔殘暴,王建務收人心
54韓國國王朴升英(917-924)
918年王建為王,國號高麗,弓裔出奔,為鄉民所殺
920年 後百濟甄萱攻新羅,高麗救之。
922年 新羅郡縣多附於高麗
55韓國國王朴魏膺(924-927) 925年 甄萱陷新羅二十餘城。
927年 遣兵助高麗攻後百濟;甄萱陷新羅王都,殺他,立王族弟金傳
56韓國國王金傳(927-935)傀儡 935年請降於高麗,新羅亡,存在凡992年。
I. 歷史上姓樓的名人
姓樓的名人輩出:
樓護
字君卿,父乃世醫。他本人少年時就讀過數十萬字的本草、醫經、方術書籍。醫術高明,又善辭令,「樓君卿唇舌」為時人稱道,甚得名譽。他做京兆吏時,認識了漢成帝母舅王譚、王根、王立、王商、王逢這五位同時被封侯的「五侯」,經常串列走動,關系親密。五侯各家經常用山珍海錯款待他,吃多了,也會厭倦的。「每旦,五侯家各遺餉之。君卿口厭滋味,乃試合五侯所餉之鯖而食,甚美。世所謂五侯鯖,君卿所致。」樓護把五侯各家饋贈的菜餚用一鍋雜燴出來,竟然出現了新的口味。此事,《語林》、《世說》、《西京雜記》等書都有記載。當時長安有說:「穀子雲筆札,樓君卿唇舌」,是說他為人守信用。後舉方正,歷官諫大夫、天水太守,封息鄉侯。
樓璽
字肇基(502-557),杞國東樓公38代孫,南朝梁代人,封南昌郡王。
樓郁
字子文,號城南,北宋時著名教育家。人稱西湖先生,鄞縣人,居城南。好書不倦,自六經至百家傳記,無所不讀,家藏書萬卷,手抄居半。樓郁志操高遠,學以窮理為先,為本州人所尊重。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仁宗詔令各郡縣興辦學校,延致鄉里有文學行義者為之師。樓郁掌教鄞縣「縣庠」數年,又教授明州郡學,前後三十餘年。學行篤美,信於士友,一代英俊,皆在帳下。其中著名的有清敏公豐稷,光祿大夫袁轂(轂博貫群書,擅名詞藻),天台羅適等。樓郁登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進士,授廬江縣主簿。自以為祿不及親,無從政之意,以大理寺評事終於家。他喜愛讀書,人稱其「自六經至百家傳記,無所不讀。」家藏圖書達萬卷。他著有《唐書編題》、《正議集》三十卷。
樓常
樓郁長子,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進士。後因其子樓異貴顯,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樓光
樓郁次子,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其彌孫樓鑰的《紙閣詩序》說他「才氣俊偉不群。」神宗元豐年間,調任婺州浦江尉,升任新無為州判官,調杭州仁和縣縣丞,後以承議郎任縣尹。權貴以勢逼之,不為所動,罷職歸。
樓肖
樓郁幼子,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7年)進士,任職和州助教。
樓異
字試可,樓郁之孫,樓常之子。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初任汾州司理參軍,調任永興軍虞幕府,又任東京文綉院監正,知大宗正丞。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任登封縣令。三年後,遷度支員外郎,以養親求知泗水。復為吏部右司員外郎、左司郎中、太府鴻臚卿,除直秘閣、知秀州。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以館閣學士知隋州事。他在上任前向皇帝辭別時,奏請在明州設置高麗一司(即明州高麗使館),依照宋神宗元豐年間舊制,重開中朝貿易。建議造海船一百艘,以備使者之用。建議將明州廣德湖開墾為田,收其田租以給國用。他的建議受到宋徽宗的贊許,於是改任明州知州,賜金紫。支出內帑錢(皇帝私儲蓄)六千萬,作為建造海船的經費。明州鄞西依賴廣德湖湖水灌溉,是有名的水利工程。但湖面一部分已被土豪侵佔為田。樓異到任後,令盡泄湖水,廢湖為田。墾辟湖田七萬二千餘畝,每年可收租谷三萬六千石。因而徽宗對他很稱意,令他連任明州牧,加直龍圖閣秘閣修撰,又升至徽猷閣待制。在月湖的松島建造「書錦堂」。
樓鑰
字大防(1167-1213),南宋鄞縣(今寧波)人。南宋著名文學家.宋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官太府宗正寺丞等,著有《北行日錄》等傳世。
樓屯
原名卓力(1880-1950),字肖嵩、辛壺、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縉雲人,久居上海。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篆刻得吳昌碩指授,合秦、漢和浙派之長,自成一格,所作馭刀如筆,氣韻渾古蒼媚。
樓大年
南宋人,字元齡,徐僑弟子。嘉定十六年進士,歷官遂安、南昌知縣,承議郎,戶部犒賞所主管文字,朝奉郎。理宗為「訓廉」、「謹刑」二銘。著有《銘心偶錄》。
J. 長白山天池的介紹
長白山天池(Chang mountain pool in the sky)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積水成湖,夏融池水比天還要藍;冬凍冰面雪一樣的白,被16座山峰環繞,僅在天豁峰和龍門峰間有一狹道池水溢出,飛瀉成長白瀑布,是松花江的正源。
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的活火山,共有30多處景點供遊人欣賞。遊客只有在晴天的情況下才能看到天池,長白山上只要有一片雲彩就是一場小雨。小雨過後,由於有霧氣所以就看不到天池了,所以,看天池必須選擇好的天氣,一定要及時的查看長白山的天氣情況。
長白山天池,位於長白山主峰火山錐體的頂部,火山口形成後,周圍山上地表水匯集其中,再加上地下自然湧出的泉水,就積成了天池這個我國最大的火山口湖。
天池略呈橢圓形,是火山噴發後自然形成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積水最深、面積最大的火山口湖。2000年長白山天池已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天池冬天結冰,冰厚1.5米。天池水面海拔高度為2189.1米。
長白山天池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江之源,是中朝兩國的界湖。它像一塊瑰麗的碧玉鑲嵌在雄偉壯麗的長白山群峰之中。
(10)韓國劉正源怎麼樣擴展閱讀:
長白山天池主要景點:
1、補天石堆
補天石位於長白山天池畔,乘槎河河口,補天石,從高處望去勝似一棵巨大的象牙伸入天池,也像「天」字的一捺。一百多年前,全面科學考察長白山的第一人、給長白山諸多山水峰巒命名的劉建封,在其所做的《長白山江崗志略》中稱補天石在龍門峰東側,天池出水之處。石半居水中半居峰上,特起而高。窺其形勢杜池水口,作中流砥柱,亦似有補天池缺陷之象。
2、乘槎河
龍門、天豁二峰中間,天池的出水口,就是乘槎河的河口,乘槎河,瀑布。二道白河,全長1250米。天池水流經補天石,牛郎渡,「高燕吻瀑」,便鍾鼓雷鳴、飛泉掛壁,形成68米高程的長白瀑布,再注入二道白河。據載,早年獵戶徐某,曾看見河邊有一獨木舟,橫於東岸;劉建封踏查長白山尋松花江源時,也發現河邊斜置一木。
因古代有乘槎(木排)去天河的典故,遂命名為乘槎河。劉建封還寫下了「松花江上乘槎客,尋到天池信有源」的詩句。
3、牛郎渡
牛郎渡位於乘槎河上,是一塊橫在河裡的石頭,它好似一座小橋,幫助人們過河。因為從此踏過乘槎河後,便可直到織女峰,故名。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天河配》在長白山找到了物證。
天池水剛剛流入乘槎河,水平如鏡,清澈見底。河水閃著碧藍的光,映著藍天、白雲和山影,下種田園的寂靜籠罩著荒野,透出一種恬淡的詩情。只看這里,根本不見大荒山的磅薄氣勢,倒有一種農家田園風情。
在河道最窄處,人們踏著石頭即可過去,年輕的人,甚至可以跳過去。在河灣處,建有巨大的碑石。卧牛形狀的巨石上面鐫刻著「牛郎渡」三個大字。
4、長白飛瀑
而這出水口就是位於北側天文峰與龍門峰之間的缺口。長白飛瀑、二道白河天池水由此缺口溢出,穿流在懸崖峭壁之間的乘搓河向北流經1250米處的斷崖飛流直下,以雷霆萬鈞之勢,夾帶著震天的吼聲,跌向深深的谷底,形成落差68米高的瀑布,這就是蔚為壯觀的長白飛瀑,它是長白山的第一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