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要去國外當交換生,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在我們生活當中,大學生出國去當交換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比較少見的還有高中生,幾乎沒有小學生或者初中生作為交換生出國留學的。這里有說明一點,那就是交換生是以本校學生的身份到外國高校進行交流學習的學生,並不是在外國注冊學籍之後上學的學生,這些學生是屬於外國留學范疇的。
需要成為交換生,必需要優秀。只有優秀的人才能代表學校到別的學校進行更深入的交換學習,掌握專業知識,熟練當地語言,增加自身經歷,都是成為交換生的必要條件。
B. 去韓國做交換生需要什麼條件
需要你所在的學校與韓國這邊的學校有交換合作的項目,如果有的話讓你學校給你辦就可以,否則是不能以交換生的身份來韓國的。
C. 如何成為交換學生去韓國留學呢
我一個一個回答你哈。。
大部分韓語專業的學校都可以交換,但是好的學校會有好的合作學校來交換。如果你繼續申請的是韓語專業(在韓國叫國語國文)延世大學的合作學校會比較好(延世大學這個專業TOP1)
入學要最少大二學分修夠才可以成為交換生(注意,這里說的是交換生)
交換生的要求,成績別太差,另外就是你要和學校搞好關系
交換生只是在學費方面不一樣(大部分學校承擔學費),但是其實在韓國花銷最大的是生活費。其實你如果真的想在韓國上學,完全可以留學,然後打工好好學習得到獎學金,學費就和國內大學差不多了
如果要留在韓國,交換之外的時間的學費還是要自理的,所以你不如直接留學(這個只是建議)
滬江韓語不好評論,只能說是個全面的韓語學習網站,適合有一定韓語基礎的人,而且韓語自學會更好吧
D. 我想問一下作韓國交換生的條件有哪些
首先就是學生的成績必須特別好,也就是品學兼優,第二個就是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
E. 請問當韓國交換生的條件有哪些如果是留學需要哪些條件呢0基礎學習韓語到四級大概需要多久呢
選拔交換生有什麼要求,什麼類型的學生被選中的幾率較大?
有志願者、班幹部經驗的學生優先,有韓語基礎(證書)、英語基礎(證書)或其他語言技能的學生優先,有赴韓出國意向的學生優先,有獨立處事能力的學生優先,成績不作為選拔學生的唯一標准。
特別注意:申請漢陽大學的學生需要成績均分3分以上,全北大學、首爾科技大學及嶺南大學非韓語專業學生需要具有基本英語會話能力,英語證書持有者優先。
注意事項:
1)交換生需完成學院規定的相關課程,並按規定辦理離校手續。
2)交換生需依據在韓學校要求參加所選課程考試。
3)課程考試通過後,學生須按照教務處有關學分轉換要求進行學分轉換。
4)若因語言以及專業原因無法在韓選擇與其專業相關或相近課程的,學生須在參加項目前提供保證書,保證歸校後按照教務處有關要求對部分課程進行重修或是補考。
5)請務必確保家長已經知曉項目情況並支持。申請學生成功通過材料審核及面試階段後,如無特殊情況,不可任意中途退出該項目。如若中途退出,任何後果請自行承擔。
6)因護照辦理周期較長,很多同學戶籍在外地,因此請有意向的同學提前辦理護照。
F. 在韓國做交換生的話需要哪些條件呢去留學韓國好還是做交換生比較好
交換生和自費留學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交換生食在國內大學讀書的學生去本大學國外的姊妹大學進行交換學習,一般是一學期或一年,交換學習到期,繼續回國在本校讀書到畢業。取得國內大學的畢業證和學位證。
而自費留學是直接申請國外的大學留學,費用自理。畢業後取得國外的學歷。畢業後在國外找到工作,就可以留在國外就業。
至於你參加高考被國內大學錄取了,你可以自由地選擇,在國內讀或留學的。
G. 去韓國做交換生的條件
交換生要看你們學校啊,跟韓國對方學校的關系,如果自費過去那隻能做插班生,或畢業後再去,不知道你啥情況
H. 大學怎麼當交換生
在大學期間當一次交換生,是很多UICer的願望。交換可以收獲什麼?怎麼准備?今天,來自大四國際新聞專業的杜莎莎同學將分享她在法國里爾天主教大學交換的體驗,有異國他鄉的學習生活感悟,也有關於申請和轉學分的干貨,是一篇值得你收藏的好文。
1
寫在開頭的話
大三下學期在外交換的這半年,不是我有過最快樂的時光,也並非最難忘。這半年沒能轟轟烈烈,它是一個普通的學期,像我已經度過的其他5個一樣被我遺忘了不少細節。交換是一場經歷,在這個過程中:我沒能得高分,沒交到知己,仍在為轉學分結果忐忑不安,也不確定它是否會成為今後求職時的優勢。
拋開這些功利上的缺憾,我依然覺得值得,因為自己掌控著時間,而不被「這個階段應該」決定;半年裡認真對待過的一切,也許會在未來幫上忙。同樣地,不同的人看重不同的「意義」,畢竟這段經歷只能自己定義。
法國里爾天主教大學
2
「交換」這個決定
於我自己而言,做「去不去交換」這個決定比較糾結。理智上,轉學分有風險,也面臨著補課的壓力;而情感上卻是很嚮往海外學習的經歷,希望大學四年能留下稍微不一樣的回憶。
大一時,我作為student helper加入國際發展處(IDO),想給大學交換做做准備;後來逐步有了自己的舒適圈,擔心學分風險的同時也對陌生的環境產生防備。真正做決定,其實是「走心」的,也就是一時勇氣上腦,我選擇抓住最後機會,以防將來追悔莫及。
也許有人會認為,某些性格的人更適合去交換,而某些性格和習慣會削弱交換得到的收獲。其實不然。拿我做個簡單的例子吧,在陌生環境中生活的這半年,讓我看到自己許多的另一面。我並沒有像期待中生活得那麼如魚得水,卻也在社交驟減的時間里更好地學會觀察、與自己相處。我想,交換對人來說是沒有限制的,膽怯的人既可能變得大膽,浮躁的人也可能學會沉澱。
UIC提供的選擇很多,主要集中在美國、韓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今年也新增日本和泰國的交換院校。其次,大約從交換前一學期開始准備交換所需的項目即可(大學、語言成績和簽證材料,個別國家簽證耗時可能較長),也並非有很高門檻。所以總體來講,決定「去不去交換」並不難,為快樂而不談功利,還是走心為上。
3
最棒的部分
探索城市、體驗大學和旅行,是我認為最棒的三個部分。
里爾是法國北部的一個工業城市,距離巴黎一小時火車車程,距離布魯塞爾大約一個半小時大巴車程。里爾不大,分區也比較簡單。學校附近有許多酒吧和CLUB,跳舞和喝酒也是許多法國學生的主要課余活動。老里爾是我們最愛的地方,有著數不盡的彎曲小巷、精緻的店面;多雨的天氣總是把不平整的石頭路弄得濕滑,透著暖光的玻璃櫥窗上也淅淅瀝瀝。這是我在歐洲認識的第一個城市,它不規整,自帶著暖色的濾鏡,和國內甚至東歐的個別城市風格迥異。
里爾天主教大學所在的街區
我和幾個小夥伴選擇在市中心租房,所以每天步行大約20分鍾到達學校(詳細衣食住行攻略在文末)。里爾天主教大學有許多個學院,每個學院規模不一,其中排名最前、國際生最多的 IESEG(商學院)與我們規模相似,課程模式也多為互動型授課加個人作業、小組課題及展示。
值得指出的是,IESEG提供不少「Intensive」課程,意為此科目一周結課,前四天上午上滿,周五考試,講師來自世界各地,是流動的。這種科目類型多,大多隻有交換生,所以往往很有趣也很嗨。「Extensive」課程則貫穿整個學期。IESEG的課程大多為全英授課(UICer應該完全能快速適應),絕大多數老師的英語非常清晰。不過,對於工商管理學部(DBM)以外(或是能在IESEG選到專業課)的UIC學生,如需轉專業課學分,可能需要同時選擇兩個學院,例如國際新聞的交換生除IESEG外可能另選ISTC(傳播)或ESPOL(人文社科)。
杜莎莎在里爾天主教大學
話說回來,再好的學院也難免遇上「豬一樣的隊友」……經過我們的一致總結,法國學生比較偏愛玩兒命地玩耍後,玩兒命地趕死線。如果不巧遇上一門只有你一個交換生的課,我選擇多多操心、辛勤勞動,不過上策還是多轉發錦鯉,爭取組到一組的學霸(認真嚴肅的表情)。
ISTC學院25周年慶典上,學生樂隊演出
杜莎莎與其他UIC交換生參加IESEG Farewell Party
更加值得擁有的,在歐洲,必須是一場浪漫的旅行!下半學期歐洲的假期大多是一周,例如冬假、復活節假和春假,這已經足夠長途旅行三次;加上一些周末的短途旅行,怪不得來到歐洲的交換生總是收到來自北美的怨恨。只要簽證無誤(文末涉及),買好廉航機票、帶好相機、做好攻略,就可以提包出遊了!
杜莎莎和陌生的驢友結伴,完成了一場夢寐以求的冰島環島旅行
關於旅行,可以講的實在過於豐富,在此就關鍵提醒大家要格外注意財物和人身安全吧。有旅伴的話,會安全很多,遇到緊急狀況也可以彼此幫助。但有時無法和熟悉的小夥伴結伴出行怎麼辦呢?如果足夠精明和大膽的話,可以嘗試上網結伴。窮游網和螞蜂窩網都有結伴的功能,我使用過兩次,一次是到巴塞羅那(3人),一次是到冰島自駕(5人)。與陌生人結伴,首先要注意核實身份,可以通過朋友圈、聊天等方式確定對方是否靠譜;其次要盡量多組,3-5個為佳,不僅可以避免行程不合,還可以在與旅伴不合時減輕郁悶。這種方式,一看緣分,二看運氣,如果實在不合適,最好自己短途游或是報團旅行。
另加一件很難的事:放假歸來要收心學習。
4
讓你順利交換的那些TIPS
首先,到法國的交換生,簽證二字,重如泰山。
● 首先需要足夠的耐心准備所需的多於二十項材料,IDO會將此梳理清楚,但主要靠自己仔細核對和准備。
● 其次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平和,來面對法國簽證官「心情至上」的做事風格(它可能影響有效期時長、對材料要求的嚴格度等,間接決定了整個時長)。
● 最後依舊是足夠的耐心,等待簽證最終成功。
由於簽證因素,准備時間較緊時也許會取消該學期的法國交換,鑒於信息更新,一定要檢查清楚避免撲空。
其次,轉學分。客觀來講,UIC對轉學分要求非常嚴格。● 僅僅對到歐洲交換的學生,由於學分制不同,通常需要修多門課才能轉回一門,這也是我們同時選擇Intensive和Extensive兩種課的原因。
● AR會在宣講會上列出所有要走的程序,大致流程是:
a.預申請中的預申請(根據對方學校給出的課程列表選擇課程,並指出希望轉回UIC的哪一門課);b.預申請(到達後,在加減課時段中核對時間、課程是否開課正常,得出最終的選課列表);c.預申請批准;d.學期結束後拿到成績,填寫並提交最終申請表;e.AR核對、涉及到的學部分別審核;f.出轉學分結果。
● UIC給出的標准為,成績至少拿到C才能予以轉學分。在法國,由於學分制的不同,「此C」可能非「彼C」,所以交換前務必確認依照哪個等級和精確的轉分標准,可以保證你在學習期間對自己的轉分結果有所掌控,避免落坑。
最後,經歷了剛到時的過渡期,一切都會步入正軌了。不同於隨意享受、自由旅行的「Honeymoon」時期,剛開始的過渡期總是有點焦慮,缺乏安全感。為了能快速且愉快地度過這段時間,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自己照顧周到。
● 一定備齊常用葯,畢竟健康是一切興致的前提。
● 衣:帶夠保暖衣物。里爾的冬天濕冷,厚衣物、圍巾帽子以及至少一雙防水的鞋是必需的。
● 食:保險起見,一個小電飯煲絕對值得佔有行李箱的一個角。初來乍到,還沒摸熟中國超市、實際上手做飯的時候,吃上熱熱的米飯會增加不少安全感。
● 住:住學生宿舍也許條件略差,但更容易和交換生們打成一片,也會更加安全;租房住會稍顯麻煩,但距離繁華區域更近,硬體上會更加舒適。
● 行:基本靠走,公交和地鐵也是不錯的選擇。旅行時,不介意的話廉航機票很實惠,不過要看好行李規定;大巴旅行也非常舒適,常設wifi和衛生間,由於大巴公司較多,時間上也有許多選擇。
保持健康,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照顧好自己,過渡期一眨眼就過去了。退一步說,學校也會有學生團、辦公室幫助交換生辦理需要辦的東西,絕不會孤立無援。
特別提醒:想要在法國生活得優雅,最好一切「盡早」。● 如果要辦銀行卡,不如到了的頭幾天就向學校咨詢並且去辦。退銀行卡也一樣。
● 為了合法飛行,要辦長居證明OFII。不如開學了就立馬開辦。
● 在罷工多發的時期里,不如提前多一小時出門。例如我在去趕飛機的途中,坐火車走到一半,被趕下車換另一班車,因為前方罷工了。
● 習慣他們用郵寄的方式寄給你重要通知,盡量將信箱上的自己的名字和門牌號寫醒目一點。
● 效率慢,有點粗心,抓住法國人這兩點風格,應該可以將「可能發生」的預計范圍擴大一個尺度。
5
多多記錄和總結,替時間留住記憶
一個全新的環境,會引起我許多好奇的觀察和思考,讓我常常忍不住記下感受。無論是照片、文字還是視頻,甚至是錄音,都能有效地幫我們留住可能被遺忘的細節,帶我們重回當時的環境和心情中。
I. 去韓國做交換生,但需要什麼條件
你們學校和韓國的大學有合作項目嗎?這樣的交換學生一般是校校之間的合作。應該得看你的個人成績,家庭經濟實力等。一般的學生去韓國留學的話得是韓國語4級,但是交換生就不一定了。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