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韓國喜慶節日禮金,為何要放在白色禮袋
結婚禮金用紅色袋子裝,這是我們國家的習慣。因為在中國,認為紅色的喜慶、辟邪的意思,所以大喜的當日都要以紅色為主。
長輩沒有動筷子之前,小輩也不能夠動筷子。長輩沒有同意,就不能夠在桌子上抽煙。如果實在想抽,要說明一下,然後離席到外面抽。
像長輩敬酒的時候,不能夠正對面對著長輩喝,而應該微微側過身子,表示尊重。上一杯酒還沒有喝完,就不能接下一杯酒。向長輩敬酒一定要喝完,這樣才表示尊重。
② 韓國人用白紙包壓歲錢寫春聯,他們的春節和中國有何異同
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東亞、東南亞諸國,也都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
中國人的春節是農歷除夕開始的,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走親戚,好不熱鬧喜慶。
與我們相鄰的韓國,至今也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只是,他們的春節並不是農歷除夕,而是選擇在「立春」這天。
』韓國春節選「立春」!他們沒學錯,我國古代春節就這么過!
雖然現在韓國廢除漢字已近50年,韓文得到很好普及,但是,迎新的春聯,仍由漢字書寫。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只有漢字的形式之美,與對聯的內容之美相互配合,才能展示奉春聯之美。
③ 各個國家的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每到過年,不管遊子身在何處,身上錢財多少,路途多麼要遙遠,都要回家過年。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個民族都會過。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東南亞國家都有過春節的習俗,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等。這些國家雖然直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很多東西都融入了他們自己的民族特色。
一、日本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起於隋唐,而後一直沒有斷過。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春節與中國在同一天,風俗也大同小異。但是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逐漸西華,由崇拜學習中國轉向學習西方國家。日本明治天皇廢除了春節和農歷,改用西方的陽歷。
但是日本雖然不再過農歷春節,卻將12月31日定為「大晦日」,當晚稱之為「除夜」。除夜時,日本人要全家聚在電視機前看日本的「春節聯歡晚會」——紅白歌會。到了午夜時,日本各處廟宇都要敲鍾108下,鍾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到來。第二天早上,家人互相講述除夜做的夢,接著親戚朋友相互拜年,長輩也要給小孩壓歲錢。
二、韓國
韓國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因此對中國也有很多學習和模仿。大概在1000多年前的新羅時代,韓國人開始過春節。後來日本對朝鮮半島進行殖民統治,春節被禁止。1985年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春節,稱之為「舊正」。
韓國的春節與中國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國人更重視大年三十,而韓國人更重視大年初一;中國人裝紅包用紅色,代表喜慶,韓國人則用白色,代表純潔。韓國春節與中國有一點相同之處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那就是春運,每年春節韓國也會出現交通擁堵、一票難求的情況。
三、新加坡
新加坡的華人佔了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因此中國人的春節在新加坡也十分被重視。每年春節,新加坡都是全城張燈結綵、鑼鼓喧天,華人貼春聯、貼福字,年味濃厚。
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以福建、廣東移民居多,所以新加坡的春節習俗也十分接近中國廣東地區。比如拜年會帶兩只柑桔,因為廣東話中「柑」與「金」同音,「桔」與「吉」同音,柑桔便代表了財運與吉祥。
四、越南
越南古稱安南,在古代曾長期作為中國的附屬國或者直屬領土,因此是中南半島上漢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其文化習俗與中國十分相似。越南同中國一樣有清明、端午、中秋、春節等節日。
至今,越南仍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因此越南的春節仍然保持著很多的自然敬畏。比如越南人祭祀灶王爺時要買一條活鯉魚,等灶王爺像燒掉後,便把鯉魚放回河中,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民間認為鯉魚是龍的化身。越南春節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粽子,但是他們的造型是方形,取自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之意,而且個頭也比中國的大很多,最大的有兩三斤重。
④ 每個國家過春節的習俗
1.韓國
韓國雖然在春節期間也貼春聯,但是韓國的春聯不同於我國的紅底黑字而是白底黑字的,而且中國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那天貼春聯,而韓國在立春那天貼春聯;
除夕夜裡守歲,有別於中國用鞭炮震懾年獸的故事,韓國則是為防一種名為夜光鬼的怪獸,傳說這種怪獸喜歡偷走住戶的鞋子,一旦他的鞋子被偷走,那麼新的一年他的好運也被偷走了。但夜光鬼喜歡數數,所以他們會在自家院子里放上竹簍等眼多的物品來保護 「鞋子」;
韓國春節也會祭祀祖先,包壓歲錢等,但是不同中國統一紅色的紅包,韓國的紅包五顏六色,其中最常見的是白色;
韓國春節會穿上傳統的韓服,喝年糕湯和辣白菜象徵新的一年團團圓圓。
⑤ 韓國過年也會貼春聯,為什麼他們春聯卻是白底黑字
主要是韓國的春聯文化和我們還是有差異的,春聯白底黑字也是韓國文化傳承下來的。中國的春聯被稱為「立春榜」、「立春書」、「立春帖」、「立春祝」。韓國的春節和中國的春節是同一天。它們都是立春那一天也就是一年新的開始。人們會把美好的祝願寫在春聯上,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夠實現願望。與中國的紅底黑字春聯不同,韓國的春聯是白底黑字。
而且韓國人更喜歡對角貼的貼法,類似於國內的封條。雖然春聯只是習俗的產物,但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明天的期待,成為中韓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和韓國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盡管經歷了起起伏伏。
⑥ 關於韓國春節的傳說
韓國大邱,給兔子穿上韓服迎新年(兔年)。
韓國人過春節比較安靜,商店也都紛紛關門休業,街上十分冷清。中國人很喜歡熱鬧,春節期間街上到處是人,十分熱鬧。兩國人過春節的時候都會給晚輩壓歲錢,所不同的是,中國人用紅色的信封包成「紅包」,而韓國人則習慣用白色的信封裝壓歲錢。
韓國據說從新羅時代韓國就開始過春節了,然而在日本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時期,過春節被嚴格禁止。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裡被發現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春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韓國經歷了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
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了春節這個節日。
在韓國,春節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韓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序也很嚴格。
每年春節一到,韓國婦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從早到晚都要在廚房裡忙活,嫁到韓國的外國姑娘也要同韓國婦女一樣從早忙到晚。
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春節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節時總有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政府和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讓他們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要互贈禮物,禮物的范圍很廣,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餅、日用品等等,禮物都要包裹起來,而包裹的顏色以嫩粉色居多。
韓國人春節消費比平時大為增加,一些商品價格也上漲。韓國人祭祀時都喜歡用大而好的水果,一個蘋果或者梨差不多要2000多韓元,約合人民幣15元。像牛肉、豬肉、蔬菜、雞蛋、雞肉等副食品的價格,在節日期間往往會平均上漲10%至40%,韓國政府在春節期間常常設法穩定市場物價,保障供給。春節最有名的食品是大年初一早晨起來吃的年糕片湯,象徵新的一年團圓美好。因為韓國人大都在家裡過年,幾乎所有的飯店春節都關門。
在韓國,很多人都穿上一身顏色鮮亮的傳統民族服裝,一家幾口開著汽車奔向故鄉,構成了一幅典型的韓國春節風俗圖。韓國私家車普及率高,大部分人都喜歡開車回故鄉過年。韓國人稱春節回家探親為「歸省」。面對這種「公眾大移動」,交通等部門忙得不亦樂乎。
韓國春節一家人湊在一起玩得最多的要算從日本傳進的「花牌」了。據說90%的成年人都會打這種牌。當然有的人也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遊。外國遊客在韓國春節期間可以體驗有著傳統韓國文化特色的跳跳板以及投壺、放風箏等活動,也可以在韓國各地的滑雪場度過白色的春節。
⑦ 韓國春節哪些風俗跟我們不相似
吃得不一樣,禮儀不一樣!在韓國最重要的日子不是春節是八月十五,他們沒有陰歷陽歷之分所以八月十五最重要,其次是元旦最重要,元旦你可以查一下kbs歌謠,然後是春節,春節只放假三天,而且都會從首爾回到老家過節,街上基本上沒有人,有的連店鋪都不開!他們叫中國100元為大紅幣。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人的春節,是同一天。但韓國春節的傳統風俗與中國有區別。在韓國,春節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
春節在韓國叫「舊正」,也就是農歷新年。「舊正」在韓國是僅次於中秋節的全民族節日。每逢春節,全國都沉浸在一片喜悅和祥和的氣氛之中。
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韓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序也很嚴格。
每年春節一到,韓國婦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從早到晚都要在廚房裡忙活,嫁到韓國的外國姑娘也要同韓國婦女一樣從早忙到晚。
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春節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節時總有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政府和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讓他們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要互贈禮物,禮物的范圍很廣,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餅、日用品等等,禮物都要包裹起來,而包裹的顏色以嫩粉色居多。
韓國春節的第一道風景是「歸省」———回家探親。每年除夕之前,就會出現一幅數千萬人大流動的回家探親壯觀場面。昔日車水馬龍的首爾,突然清靜起來,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馬路上成串的汽車,變得稀少了許多。然而,在全國各條高速公路上,在各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里,卻是人山人海。人們利用各種交通工具,趕在大年初一之前回到故鄉。韓國是一個汽車發達的國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汽車,每逢春節,300多萬輛私家車,擁擠在各條高速公路上,形成數百公里長的車流。此時,韓國交通台是最忙碌的,不斷報道路況,引導車流,以便讓歸心似箭的人們早一點歸省全家團聚。
大年初一,最鄭重而庄嚴的禮儀是「祭禮和歲拜」。這是春節的核心內容,也是最具特點的第二道風景。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擺放著祖宗的畫像。供桌上擺著各式供品,物品擺放規則極其嚴格,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講究,供品還有「棗栗梨柿」、「米糕片湯」等。祭祀的程序嚴格按家譜排位,全家身著傳統民族服裝,依次向祖先鞠躬磕頭,祈求祖宗創下的家業興旺發達。
祭禮完畢後,全家才能吃大年初一的第一餐,而這一餐必須是「米糕片湯」。韓國人把春節食品統稱為「歲餐」,「米糕片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餐。韓國米糕用大米粉製成,經壓製成圓柱形後再切割成圓形片狀,類似中國的水磨年糕,只是形狀不同。韓國朋友對記者說,古代的韓國人崇尚太陽和清潔的白色,白色的小圓狀米糕片既代表太陽,同時也象徵著辭舊迎新,一切從新開始。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湯」寓意著迎接太陽的光明和萬物更生的純潔。「米糕片湯」的湯,韓國人也很講究,古時是用山雞湯,如今則用牛肉湯或雞湯。「米糕片湯」里,各地區根據生活習慣不同,有的加點蘑菇、蔬菜,也有放入韓式「饅頭」的。所謂「饅頭」是帶餡的「餃子」,因為在韓國把「餃子」稱為「饅頭」。
吃罷「米糕片湯」,隨後要舉行「歲拜」,家中晚輩向父母長輩拜年磕頭,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祝願父母健康長壽。此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壓歲錢」多少根據家庭經濟狀況而定。韓國朋友介紹說,這種祭禮和歲拜之所以延續千年,關鍵是韓國崇尚儒教,視「忠、孝、禮」為家族之「魂」,世代相傳。「歲拜」之後,全家出動,要到祖先的墓前掃墓,以緬懷祖先的恩德。
韓國春節的第三道風景,是洋溢著傳統風情的全家樂:春節期間要進行歲妝、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見面拜年的第一句問候是「新年多福」。在娛樂游戲上,韓國家庭最喜歡玩的是「擲木四」和「花牌」(相當於中國的擲色子和撲克牌)。此外,每個家庭還會准備蜜糯油果、桂皮湯、八寶飯和肉片等食品接待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韓國人春節也有互贈禮物的習俗,禮物主要以食品為主,例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等。禮物包裝也有特點,大都是用粉色四方形綢布包紮,給人一種喜慶之感。春節前,各地商場競相推出特色禮品,招攬顧客,價格也隨著行市見漲。韓國人的年夜飯講究自家動手,在家中就餐,幾乎沒有在飯店吃年夜飯的。春節期間,幾乎所有飯店都關門停業。近年來,許多海外打工者來到韓國,為讓外國人能夠體驗韓國春節的歡樂,政府和一些民間團體也組織他們一起過春節。
韓國既是一個非常遵從傳統的國度,同時也是一個現代化生活快節奏的國家,春節讓人們從都市的喧囂繁忙中暫時解脫出來,在家鄉祭祖祈願家庭平安的時候,得到的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難怪韓國朋友說,「舊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吉祥。」
⑧ 韓國和中國一樣也過春節,韓國的春聯為何都是白色的
其實貼春聯的國家並非只有我們中國,韓國人也過春節,但非常奇怪的情況出現了,韓國人的春聯都是白色的,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在此後的歷史上,雖然箕子政權最終滅亡,但箕子朝鮮的文化深深影響了半島地區。直到目前,韓國的一些傳統習俗都和箕子朝鮮時期有關。
紅色代表喜事,白色代表喪事,這個模式在半島地區正好反了過來。從隋唐時期開始,半島地區的各個政權都在不斷的學習中原王朝,例如科舉制度、文字等等。
⑨ 韓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
韓國人過春節的習俗也和中國相似。
回家過年。
韓國人講究年三十之前必須回家探親。春運買票的客流高峰和千里歸鄉的風塵僕僕,在韓國也是一樣的。1月10日,韓國「春運」火車票預售開始,首爾火車站人山人海,購票場面火爆,不少人通宵排隊買票。
吃年夜飯。
與中國很多人在外預定年夜飯不同,韓國飯店年三十是不開業的,所以他們的年夜飯都是自己在家動手烹制。韓國的年夜飯一律為傳統飲食,全部出自家庭主婦之手。全家要吃由大米、黑豆、雲豆、大豆、小豆混合而成的「五穀飯」,還有類似年糕、餃子的「打糕」、韓式「饅頭」,同時還有烤肉、多種泡菜等。
祭祀祖先。
這是春節期間最重要的活動。春節前一天晚上,一家人一起製作漂亮美味的祭祀食品,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大年初一,韓國人早早起床,穿好美麗的韓服,祭祀祖先。祭祀程序嚴格,連供桌物品擺放都有「魚東肉西」、「左飯右羹」、「生東熟西」等規則。
吃米糕片湯。
祭祖完畢後,全家吃的第一餐,必須是米糕片湯。韓國米糕由大米製成,先壓製成圓柱形再切割成圓片狀。古代韓國人崇尚太陽和清潔的白色,白色的圓狀米糕片就象徵了太陽。大年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湯,代表了迎接太陽的光明和萬物更生的純潔。
歲拜。
晚輩要向長輩磕頭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不過,與中國的紅包不同的是,韓國的壓歲錢是裝在白色信封里的。
走親訪友。
春節期間,韓國人會准備豐富的食物接待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還會互贈禮物。禮物以食品為主,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等,並以粉色綢布包紮,給人以喜慶之感。
各種民俗游戲。
如跳板游戲,類似於蹺蹺板,板子寓意土地,表達對豐年美好期盼的含義。還有擲柶游戲,以前用「擲柶」的方式占卜求得好收成,現今演變成一種韓國人在春節期間會玩的游戲。
該文章《韓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來源於出國留學網,網址:https://www.liuxue86.com/a/357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