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今年以來,為何朝韓、朝美關系出現惡化勢頭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美國人辦事一向都是不講信用的,和伊朗是如此,和朝鮮也是如此。一切都是為了美國的當前利益服務的,朝鮮將一些不太重要的核武器研究室炸毀之後,美國人並沒有像承諾的那樣給予朝鮮補償,而且韓國文在寅雖然口頭上喊著要統一,但是美國能同意嗎?落實到一些工作上必然不會讓朝鮮真正滿意。
朝鮮雖然很生氣,但是可能心存幻想認為這一次的和平的契機離自己這么近得把握;可是還是小巧了美國人的出爾反爾,這幾年來一直沒有等到美國人的行動,而且韓國趁著朝鮮對他放鬆警惕還加強了間諜的滲入,這就讓朝鮮大為惱怒,直接炸毀了朝韓聯絡大樓;算是給美國和韓國一個警告,可如今的美國自顧不暇,哪有時間來管朝鮮,可能之後朝韓對抗會更加嚴重。
B. 朝鮮現在與韓國局勢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麼
大的來說 起因是二戰結束後蘇聯和美國為代表的兩大陣營把朝鮮惡意瓜分了
現在的起因是兩國從來看不順眼,就像當年的國共兩黨,誰都想統一。搞搞軍演,打幾發炮彈,正好對方心情不好,就打起來了。經過就是耀武揚威,結果是不了了之。
C. 現在朝鮮和韓國到底是什麼情況為什麼要局勢動盪不安中美態度呢朝鮮美國關系
說簡單點,1945年日本戰敗,日本佔領的朝鮮一半歸蘇聯,就是現在的朝鮮。另一半歸美國,就是現在的韓國。雙方雖都建國了,但畢竟原來是一個國家,所以一直想統一對方,但蘇聯解體之後,朝鮮沒了靠山,變弱了。實力的話,朝鮮GDP遠不如韓國,軍力的話軍隊數量大,但沒質量,大多武器都是上世紀70年代的,基本沒多大戰鬥力,韓國則得到了大量美國裝備,實力不在日本之下,但朝鮮現在有洲際導彈和核武器,逼急了可能會用,我目測的開戰結局就是,朝鮮被滅,韓國大部分領土變成廢墟,這是最好的結局,最糟的是中俄和美日也卷進戰爭開啟第三次世界大戰,當然這個我們不想看到。
D. 朝韓為什麼分裂
朝韓的分裂是大國政治造成的。
朝韓被分裂是二戰日本投降後的決議造成。在日本投降前,美國為了拉攏蘇聯讓其進攻關東軍,許諾戰後將朝/鮮劃為2半分治。蘇聯在日本投降前參戰,打垮了關東軍。
所以戰後,美蘇就按照之前的商議,將朝/鮮按照德國一樣處理,按照緯度三十八度線一分為二。北部由蘇聯託管,南部由美國託管。這樣朝/鮮雖然不是戰敗國,但卻國土分裂。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起初一路勝利,將韓國軍壓制到釜山一帶,於是美國決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面臨被美韓軍隊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並被美軍一路壓制到鴨綠江一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東北邊疆的安寧,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餘的新中國也被迫介入。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願軍首戰殲滅韓國六師。經過反復的拉鋸戰以後,雙方最終決定1953年7月27日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聯軍同美國主導下的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
並由聯合國指派永久中立國瑞士及瑞典駐軍於共同警備區域,以監察兩國在邊境的軍事行動。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而美國至今仍有軍隊駐扎在韓國(南朝鮮)。
(4)朝鮮韓國局勢為什麼升級擴展閱讀:
公元7世紀,新羅同唐朝聯合克滅高句麗、百濟兩國,基本統一半島,從此以後朝鮮便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公元10世紀新羅衰敗,高麗王朝取而代之,14世紀末朝鮮王國(李朝)取代高麗,直到1910年朝鮮國被日本吞並亡國。1945年日本敗亡,朝鮮方告光復。
縱觀朝鮮歷史,與中國歷史相較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自7世紀半島形成統一國家以後,直至二戰結束,除去羅末麗初有過一段極短時間群雄逐鹿外,一直保持著國家的統一,沒有出現過大分裂局面;二是朝鮮的每個王朝都是國祚綿綿,統治長期保持穩定。新羅有國975年,高麗和朝鮮分別維持了474年和518年。
朝鮮民族在歷史上能夠長期保持穩定統一,有其民族、地緣及傳統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朝鮮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單一民族國家之一,從來沒有發生過其他國家歷史上經常看到的因民族矛盾而陷入分裂和動亂的局面。 自公元前後漢字傳入朝鮮後,朝鮮一直通用漢語言文字,直至本世紀初拼音文字漸漸取代漢字為止。
在長達2000年的時間里,這種通用文字從沒有因各地方言不同而有差異,這極大地增強了國家內部的親和力。 朝鮮國土為半島而多山,人們活動區域相對狹小,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全國各地均有著極強的相互依賴性。 朝鮮國自古以來便同中國保持著密切而穩定的關系,國家有難,相互援助,增強了國家克服困難維持統一和穩定的能力。
E. 為什麼朝鮮和韓國的關系突然就變好了
朝韓關系緩和,只是一種假象,雙方有著不可和解的矛盾。
一是韓國駐守美軍,時刻威脅朝鮮政權;二是朝鮮核試驗,同樣威脅韓國安全;三是美國不希望朝韓和好,否則美國駐軍沒有理由,一旦美國撤兵,精心布置的第一島鏈會被斬斷;四要美韓停止軍演,也不現實。
所以,朝韓關系緩和,也是暫時性的。
F. 韓國朝鮮矛盾的根本原因
朝鮮方面是希望用這些動作展露 濃 縮 鈾技術,然後打 炮引起美國和韓國的關注,特別渴望美國來關注他,但是如果美國到後來也不理他,那就有一個風險,就是朝鮮會升級,真把美國搞火了,美國就會想辦法收拾朝鮮。 韓國方面,雖然經濟看上去很好,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30個成員國里,靠著中國市場,恢復的還可以,但是還是很脆弱;政治上,李明 博的保守派政府和國會的反對黨,現在的矛盾很大,所以韓國內部也不統一,另外,如果真的發生半島對抗,韓國損失是非常大的,對韓國來講,他的脆弱性就是經濟,韓國首都首爾在GDP上佔全國的一半,首爾的人口佔全國四分之一,這樣一個經濟重鎮卻非常脆弱,朝鮮的大 炮就可以打到首爾,還不用說朝鮮的導 彈,朝鮮的導 彈+大炮+特種部隊就足以讓韓國經濟倒退20年,所以對韓國來講,安全脆弱性和經濟脆弱性導致了他無法對朝鮮作出實質性的動作。 朝鮮是想使該地區陷入沖突,實現其將有關各方重新拉回談判桌的目的。通過展示 鈾 濃 縮能力和發射 炮 彈襲擊,朝鮮試圖向外界證明其軍事實力,引發外界更為重視。通過這些行動,朝鮮希望在談判中爭取到有利的結果。
G. 韓國和朝鮮最近發生什麼事為什麼嚴重到軍事局面
雞毛蒜皮的事,朝鮮和韓國都一德性,沒事都給你惹點事出來,都愛整事,不過也就過過嘴皮子隱,過幾天就沒事了,如果你關注這兩個國家的事,還不給累慘了.
H. 這次朝鮮與韓國局勢緊張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直接原因是因為朝鮮的第三次核試驗,隨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對朝鮮的制裁決議。至於韓國還不是因為韓國投了贊成票,雙反本來就是世敵,而在朝鮮核試驗後,韓國因為感到自身安全受威脅所以百般的引進美軍,從而導致朝鮮的危機感,再加上本來朝鮮就是一直不忘要去統一的,現在你看天天就南朝鮮傀儡政權,認為韓國政府是美國殖民統治的傀儡。而朝鮮現在主要威脅的還是美國,但是由於朝鮮一旦採取軍事行動和美國開打那就必須和接壤的韓國動手,所以才形成現在這樣緊張的局面。朝鮮現在可能還想來一場統一戰爭。
I. 論述朝鮮半島混亂局面的原因
影響朝鮮半島局勢多變的因素
朝鮮半島局勢的演變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也是當今世界最敏感、最復雜的熱點問題。但是,朝鮮半島多變的局勢並不是由於單方面的力量所造成的,而是由內部因素與外
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一)內部因素
朝鮮半島分裂的局勢已經長達半個多世紀,在半個多世紀以來南北朝鮮都曾積極地努力
去改變民族分裂的現實,但是所有努力都沒有成功,反而使朝鮮半島的問題越來越復雜,
不斷地涌現出新的難題。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區別於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它規定著事物運動和發展的基本趨勢,所以認真分析朝鮮半島的內部因素——朝鮮、韓國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朝鮮和韓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同。
首先,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朝鮮和韓國在20世紀60年代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不大,都遭受了朝鮮戰爭的嚴重破壞,都是在戰爭廢墟上開始搞建設的,雖然通過五十多年的建設,兩國的經濟建設都取得了重大的發展,但韓國從70年代初期,經濟開始出現高速增長,朝鮮相對則顯得滯後些。朝鮮和韓國從80年代起,綜合國力差距拉大。
其次,經濟實行的體制不同。朝鮮是以計劃經濟為主要原則,國家在經濟管理中,按照總的工作體系的要求實施的經濟體制,正確利用成本、價格、贏利等經濟杠桿,建立在社會
主義生產關系和自立民族經濟基礎之上,由國家和合作社佔有生產資料。韓國的經濟運行原則和朝鮮相反,他以尊重個人和企業在經濟上的自由和創意為基礎,國家維持均衡型國民經濟的成長及安定和適當比例的所得分配,防止市場支配和經濟權力的濫用,通過經濟主體間的協調,為經濟的民主化做有關經濟方面的規劃和調整。
2、朝鮮和韓國的政治體制不同。
朝鮮的政體模式為:立法權屬於最高人民會議,在其閉會期間由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代為行使其任務和職權,最高人民會議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而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依據法律進行審判活動,但最高法院要對最高人民會議負責,在最高人民法院閉會期間對其常任委員會負責。行政權屬於內閣,內閣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它由總理、副總理、委員長、相和其他成員組成,內閣對最高人民會議負責,最高人民會議閉會期間對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負責。國防委員會是國家的最高軍事機關,它對最高人民會議負責。韓國的政體模式為:立法權屬於一院體制的國會,而司法權屬於由法官構成的法院。行政權屬於以總統為首的國務會議,總統不但是國家元首,而且還是武裝力量的總司令。但須指明的是韓國的三權,即行政、司法、立法是分立的,它們互不隸屬、互相制約和監督。朝鮮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韓國則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朝鮮的政體是在勞動黨領導下的一元化國家,而韓國的政體是實行多黨制、三權分立的國家。
3、朝鮮和韓國嚴峻的軍事對峙。
作為冷戰孤島的朝鮮半島是當今世界上兵力部署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這一直是造成半島局勢不穩定的一個隱患。朝鮮、韓國都維持一支龐大的軍事力量。朝韓仍在軍事分界線兩側部署70%的正規軍,雙方軍隊晝夜相向,嚴陣以待。朝韓之間曾多次發生軍事摩擦事件,一旦處理不當,極有可能引發武裝沖突,後果不堪設想。朝韓峰會後,南北雙方舉行了國防部長會談,但由於問題敏感,分歧嚴重,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朝鮮半島軍事對峙狀態沒有根本改變,不能完全排除局部沖突的可能性。
4、朝鮮和韓國在統一方案上存在較大分歧。
朝鮮提出建立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為基礎的聯邦制(即高麗聯邦)統一方案,韓國提出建立以「兩個國家、兩種制度、兩個政府」為基礎的鬆散的邦聯制(即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雙方分歧的實質是「誰吞並誰」的戰略沖突,當前表現為爭奪半島主導權的斗爭。雙方在統一方案上的具體分歧迄今為止仍無法完全彌合。
5、朝鮮和韓國外交政策的不確定性。
受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朝韓對雙方的相互政策還存在著不確定性。韓國在金大中執政時期,實施了「陽光政策」在國際上贏得廣泛贊譽,同時也讓韓國總統金大中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是金大中執政之後的總統對「陽光政策」質疑致使「陽光政策」難以延續。世紀之交,朝鮮一改「閉關鎖國」的做法,在國際政治舞台發起了一場「外交總攻勢」,使朝鮮半島再次成為世界焦點。2000年朝鮮宣布與義大利建交,隨後又與澳大利亞和菲律賓恢復和建立外交關系,緊接著又同緬甸、紐西蘭和加拿大等商討復交或建交事宜英國、德國、荷蘭、法國、比利時、西班牙等歐盟國家似乎也在為這場攻勢推波助瀾,先後表示願與朝鮮建交。金正日的全方位外交雖取得顯著成就,但在受國內局勢與半島周邊國際環境雙重影響下也將會發生改變。可見,朝韓之間的政策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兩國的關系及半島的局勢。
總之,朝鮮半島的內在環境從整體上說並不十分令人滿意。主要表現為:半島南北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巨大,兩國的政治體制不同,兩國統一的方案相差甚遠,雙方都擁有大量軍隊
及武器,兩國的外交政策存在不確定性。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約了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致使朝鮮半島局勢動盪不安。
(二)外部因素
朝鮮半島占據著亞歐大陸東北出海口,是東亞的戰略要沖,它的周邊大國林立,因此朝鮮半島歷來就是各國爭奪的焦點。朝鮮半島因列強的角逐曾分裂長達半個多世紀,現在半島
的局勢也同樣被中、美、日、俄等世界政治「四極」所左右,這幾個國家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既有希望朝鮮半島實現穩定、無核化,防範戰爭的共同利益,也有基於自身國家戰略利益考慮,希望朝鮮半島局勢按既定方向發展的單邊如意算盤。一言以蔽之,長期以來,朝鮮半島的局勢與周邊大國的利益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關系對朝鮮半島問題的影響必然是深刻的。下面簡要分析周邊大國對朝鮮半島局勢的影響。
1、美國對朝鮮半島局勢的影響。
從地理上看,美國是距離朝鮮半島最遠的大國,但是作為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一直強調其戰略利益和安全利益的全球性。為維持東北亞地區的力量平衡和區域穩定,美國認為「作為冷戰後東北亞新的安全環境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美韓安全關系將保留它的價值和重要性」。這使美韓同盟關系成為美國干涉、插手朝鮮半島問題的基礎。由於美國對朝鮮半島問題形成的特殊地位和身份,美國對朝鮮半島的任何舉措都將深深影響朝鮮半島。美國是形成朝鮮半島問題的當事國。由於在國際社會的超級大國地位,美國在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上發揮關鍵性作用。美國是在朝鮮半島唯一駐軍且保持軍事同盟的大國,借軍事同盟這個工具主導著朝鮮半島的局勢。美朝關系的發展好壞是影響朝鮮半島和平進程的至關因素,也是半島能否實現無核化的關鍵環節。
2、日本對朝鮮半島局勢的影響。
日本不僅是二戰的戰敗國,而且更是朝鮮半島的鄰國,其經濟實力強,但政治實力弱。 為爭取政治大國目標,日本歷來十分重視半島南北力量對比的變化,依靠美國、拉攏韓國,
一直致力於與美國、韓國一道建立三國戰略同盟。日本在一些特殊事態下,為表現其政治力量,依附在美國的羽翼下對朝鮮採取激烈行動和強硬措施,特別是在推進美、日、韓三邊軍事合作方面,日本最為積極,這使它在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中起到了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日朝關系的發展又深受美朝關系、韓朝關系的影響,沒有美朝關系的發展作為前奏,日朝關系在半島局勢上發揮的作用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
3、俄羅斯對朝鮮半島局勢的影響。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和南北朝鮮關繫上曾採取了「重南輕北」的政策。俄羅斯在朝鮮半島上的政策重心是發展與韓國的關系,而無視朝鮮的存在。因此,獨立初期俄羅斯與朝
鮮關系曾一度處於冷淡狀態。從1991到1994年,只有幾名副部級官員訪問過朝鮮。1993年俄羅斯對1961年簽署的《蘇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單方面做出解釋。俄羅斯為了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不被邊緣化,積極參與到朝鮮半島的各項事務當中,但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俄羅斯的朝鮮半島政策逐漸從「向韓一邊倒」調整為在維持和發展俄韓關系的基礎上努力修復與朝鮮的傳統友好關系方向發展,日益表現出在半島南北之間推行平衡的「等距離外交」政策。「等距離外交」致使俄羅斯處於朝鮮和韓國之間能夠成為一個很好的中介人,能夠積極地發揮中介的作用。但是俄羅斯也有著自己的國家利益,在符合其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它義無反顧的充當美國與朝鮮的「中介人」的角色。但一旦出現損害其國家利益的局面的時候,它將會隔岸觀火,任其發展。所以俄羅斯在朝鮮半島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消極影響。俄羅斯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原則,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朝鮮核危機,反對使用武力和各種制裁措施。
4、中國對朝鮮半島局勢的影響。
中國是影響朝鮮半島和平統一進程的重要外部力量之一。在冷戰期間,由於兩極對峙的大環境,中國沒有力量也不可能對半島統一問題有重大的作用與影響。冷戰結束後,隨著中
韓建交與中朝關系的恢復發展,中國在朝鮮半島和平統一進程的作用也越強大。時至今日,縱觀國際大環境,冷戰的結束促使東北亞政治格局向著多極化發展,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又促使東北亞經濟圈呈現新格局。此時,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之一是為經濟建設爭取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尤其是在周邊地區。朝鮮半島的緩和、和解使中國避免捲入一場難以置身其外的大規模軍事沖突,避免付出高昂代價,所以,中國一直是積極促進南北雙方關系和解,避免雙方發生軍事沖突。另外,中國一貫主張半島問題由半島人民自己內部解決。對於美國妄圖在其主導下完成朝鮮半島的統一,中國堅決反對。
可見,朝鮮半島局勢的穩定受美、日、俄、中四大國的影響很大。雖然四大國都希望半島保持和平與穩定,但不見得四大國都真心希望朝鮮半島實現和平統一。每個國家都有其國
家利益與安全考慮,因此,每個大國都利用自身的力量來牽制朝鮮半島的局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這勢必使朝鮮半島和平統一進程在四種力量的作用下步伐放緩甚至出現倒退。因此,朝鮮半島和平統一進程仍有漫長的道路要走,朝鮮半島局勢的穩定也需要長期的努力。
J.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國家要聯合起來打朝鮮
你偶爾看一次新聞自然不清楚其中的原委。美韓軍演已經醞釀許久了,最初計劃在中國黃海海域舉行,後改在韓國東海岸日本海海域進行多軍種協同演練。必須要指出的是,美韓這次軍演主要針對的就是朝鮮,以朝鮮為假想敵,已達到其軍事威懾的根本目的。近來由於韓國天安號沉船事件導致朝鮮半島局勢緊張,韓朝矛盾升級。其實追根究底不難看出,美韓的所有舉動都與朝核問題息息相關!另外,朝鮮對外的強硬姿態也是誘發韓朝矛盾升級的一個主要因素。美韓是傳統的盟友關系,對朝態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很多問題的出現都不足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