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股俠無忌是什麼人

韓國股俠無忌是什麼人

發布時間:2022-08-11 13:36:36

『壹』 古代的「孟嘗君」是什麼樣的人

孟嘗君好客養士。田文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田文。田文寧肯舍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嚮往。

孟嘗君一生的成就,說到底就是得益於他善於掛著仁義道德的招牌來網織人才,然後再藉助這些人才的力量來實現他的抱負。實際上,越偉大的抱負越需要別人的幫忙,此即唯有善於借梯者才能登高望遠。

(1)韓國股俠無忌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公子」之一,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於薛(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

孟嘗君依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在封地薛邑廣招各國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封為丞相,不久逃歸。

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齊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貴族田甲叛亂事,為湣王所疑,謝病歸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國。

『貳』 你最愛金庸小說中的哪一個人物為何

我最喜歡黃蓉和任盈盈。黃蓉第一,任盈盈第二,雖然有許多人對《神鵰俠侶》里的黃蓉頗有微詞,但我個人認為她所做的一切都沒錯,難道在黃蓉提防楊過時,他沒有想刺殺郭靖的邪惡心思嗎?答案是:有,不止一次。在楊過放下仇恨時,黃蓉沒有真心對他好嗎?答案是:有,為他去絕情谷取葯難道不是嗎?

『叄』 「戰國四公子」是什麼人為什麼把這四個人放在一起

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僖王的弟弟。魏昭王死後,魏安僖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當時范雎從魏國逃到秦國做相國,因為怨恨魏齊的原因,秦兵圍困大梁,攻破魏國華陽的下軍,擒獲魏將芒卯,魏王和公子深以為患。
公子為人仁愛而且肯禮賢下士,無論有無才能的人都謙恭有禮地來結交,不甘因為其地位高貴就對士人傲慢無禮。因此方圓千里的士人都爭相歸附,共收羅食客三千餘人。那個時候,諸侯都看到公子賢能,門客又多,有十多年不敢出兵謀取魏國。
公子和魏王有一次在下棋的時候,北部邊境傳來烽火急報,說趙軍前來就要進入魏國境內了。魏王放下手中的棋子,想找大臣商議怎麼辦呢!公子制止了魏王說:「趙王是在打獵,不是要入侵我國。」之後又象沒事人似的下棋。魏王心裡七上八下的,再也沒有心思下棋了。過了一會,又從北方傳過話來說:「趙王是來狩獵,不是入侵。」魏王大吃一驚,說:「無忌你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公子說:「我有個門客對趙王的一舉一動是了如指掌,趙王做什麼,他都會報告給我的,所以我才知道。」此後,魏王對公子的賢能很是害怕,不敢放心把國家大事交給他打理了。
魏國有一個隱士叫侯嬴,都七十歲了,還在大梁城的夷門做看門人,家裡也很窮。無忌公子聽說後,去請他,想多送點東西給他,他卻拒絕了,說:「老夫我修身潔行幾十年了,總是不會因為做看門的生活潦倒而接受公子你的財物!」公子也和他卯上了,於是擺酒大宴賓客,等客人們都入席以後,親自帶這車馬,空出左邊的尊位去迎接侯生。侯生整理了整理他那破舊的衣帽,大大咧咧得一屁股坐到公子給他空出的上座上,想看看公子什麼反應,公子是握著韁繩愈發恭敬了。侯生又對公子說:「老夫有個朋友在集市的屠宰場,希望公子能拉我到那裡去看看他。」公子趕車進入了鬧市,侯生見到他的朋友朱亥後,立著大聲小語地談了很久,眼睛時不時斜著瞥上公子一眼,公子的臉色更加謙和了。這個時候,公子的府中魏國的王侯將相積聚一堂,等著公子回來舉杯開席呢!市集上的人都來看公子牽馬,公子的隨從也都偷偷罵侯生。侯生看公子的臉色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於是拜別朋友上車了。到了公子府上後,公子把侯生安排在上座,並向他介紹各位賓客,各位賓客都很吃驚。酒酣耳熱之際,公子起身向侯生敬酒。侯生說:「今天我也把公子給難為夠了。我不過是夷門的一個看門的,而公子你親自趕車,在那麼多人注視下讓我坐在上位。本來公子這么高貴的人是不應該過我們賤民的聚集之地的,而公子你為我特意趕車過去。我為了成就公子的名聲,故意讓公子的車馬在鬧市等了那麼長時間,讓過往的人們都看看公子,公子卻愈發恭謹。市集上的人都認為我是小人,而認定公子你賢德有長者之風而又能禮賢下士。」這次酒後,侯生成為公子的上賓。
侯生對公子說:「我看望的屠夫朱亥,是個賢能的人,世人都不知道,所以才會隱居在屠夫之輩中。」公子屢次去請他,他卻是故意不來登門道謝,公子感到很奇怪。
魏安僖王二十年,秦軍大破趙軍於長平,又進而圍攻了趙國都城邯鄲。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屢次給魏王和公子寫信,向魏國求救。魏王派晉鄙領兵十萬救趙,秦國卻派來使者警告魏王說:「我國馬上就要攻下邯鄲了,諸侯有誰敢去救趙國,我們拿下趙國就先打它。」魏王很是害怕,命人通知晉鄙馬上停下來駐守在鄴地,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持觀望態度。而此時平原君不斷派使者來到魏國,責怪公子說:「我趙勝之所以甘願和貴國聯姻,就是沖著公子你那能急人之困的高尚品德。現在邯鄲就快支持不住了而魏國的兵還沒有到,公子你的急人之困跑哪裡去了呢!況且公子你縱然看不起我趙勝,不管我讓我成為秦國的俘虜,你就不可憐你姐姐嗎?」公子內心焦慮,數次向魏王請求,又召集能說的門客勸說魏王,魏王害怕秦國,就是不聽公子的勸。公子自己考慮最終還是說服不了魏王,也不能獨自偷生令趙國滅亡,於是准備了百餘輛車馬,召集門客,准備和秦軍決一死戰,與趙國共存亡。
走的時候路過夷門,公子看望侯生,把他想要和秦軍拚命的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之後向他訣別,侯生說:「公子努力去做您想做的事情吧,老臣我不能陪你了!」公子走了幾里地以後,心裡很是不痛快,說:「我已經對待侯生那麼好了,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現在我就要去送死了,侯生卻連一言半句話都沒有送給我,我難道有什麼做的不夠的地方嗎?」於是又趕車回來,質問侯生。侯生笑道:「我就知道公子會回來的。」說:「公子愛才的名聲是天下所共知的。現在有難,沒有別的辦法卻想去和秦軍拚命,就象把肉扔給飢餓的老虎,有什麼用呢?你還養門客干什麼呢?然而公子待我這么好,公子要去赴難而我沒有去送,所以知道公子會有遺憾而返回來的。」公子再拜,向侯生詢問對策。侯生於是把閑雜人等屏退,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經常在大王的卧室內,而如姬最得大王寵幸,能夠出入大王的卧室,一定能夠把虎符偷過來。我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害,如姬懸賞三年抓捕兇手,自大王以下都想能夠為如姬報父仇,而沒能夠做到。如姬曾為此向公子哭訴,公子派門客斬下她的仇人的首級獻給她,如姬想為公子赴湯蹈火也不會有什麼顧慮的,只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而已。公子如果真的開口求如姬,那如姬肯定會答應盜取虎符,那樣的話得到虎符就可以奪取晉鄙的兵權,向北救助趙國而向西擊退秦國,這是五霸才能達到的功業呀!」公子聽從了侯生的計策,請求如姬,如姬也果真盜來兵符交給公子。
公子要走了,侯生說:「大將在外,主公的命令也有的是可以不接受的,以有利於國家。所以即使公子你對上了虎符,晉鄙也很有可能不交兵權而向大王請示,這樣一來,事情就麻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跟公子一起去,這個人是個大力士。如果晉鄙聽從公子的命令是最好了,如果不聽,那麼就讓朱亥解決掉他好了!」
聽到這里,公子哭了,侯生說:「公子你怕死嗎?哭什麼呢?」公子說:「晉鄙是我國叱吒風雲的老將了,我去恐怕不會聽從命令的,到時候就會殺掉他,所以感到傷心才哭的,有怎麼會是怕死呢?」於是公子去請朱亥跟隨自己前去,朱亥笑道:「我不過是市井間的一個屠夫,而公子卻屢次登門慰問,我之所以一直沒有報答公子是因為感覺小的禮節沒有什麼用處。現在公子有了急事,正是我效命的時候啊!」於是就和公子一起去了。公子又去感謝侯生,侯生說:「我本來也該跟著去的,可是老了走不了了。我會計算著公子的走路的日子,等公子到晉鄙軍營的時候我就會面向北方抹脖子自殺的,以此來送別公子。」公子於是就出發了。
到了鄴後,公子假傳魏王的命令要代替晉鄙。晉鄙雖然合驗過兵符,還是有些懷疑,抱拳看著公子說道:「現在我統帥著十萬之眾駐守在邊境上,這是國之重任,為什麼公子現在卻人單影只地來代替我,這是怎麼回事呢?」於是想不聽從公子的命令,朱亥在袖子中藏了一個四十斤的大鐵錐,這時候拿出來擊殺了晉鄙,於是公子就接管了晉鄙統帥的軍隊,整頓軍隊並傳下命令,說:「父子都在軍隊中的,父親回家;兄弟都在軍中的,兄長回家;自己一人在軍中的,回去贍養老人。」最後剩下八萬人馬,進軍攻擊秦軍,秦軍撤圍而去。這樣就解救了邯鄲之圍,使趙國得以保存下來。趙王和平原君親自到邊境去迎接公子,平原君身負弓箭為公子在前引路。
趙王以再拜的隆重方式感謝公子,說:「自古以來的賢能之人沒有比得上公子的了!」這個時候開始,平原君再也不敢和人比較長短了。公子和侯生訣別,到了軍中以後,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刎而死。
魏王對公子盜取兵符,矯殺晉鄙相當震怒,公子自己也知道,於是在擊退秦軍救活趙國後就讓軍中的將軍獨自帥軍回魏國,而自己和門客獨自留在了趙國。趙孝成王感激公子假傳魏王的命令奪取晉鄙的兵權來救助趙國,使趙國得以保存下來,於是和平原君商議,想把趙國的五座城池封賜於公子,公子聽說這件事後,很有自得之色。於是他的門客就勸諫他說:「有的事情是不能忘記的,但是有的事情也是不能不忘記的。要是別人對公子有恩,公子一定不要忘記,公子施恩於人的事情,希望公子就忘掉吧!而且假傳魏王的命令,奪取晉鄙的兵權來解趙國之圍,對於趙國來說是大功一件,對於魏國來說卻不是忠臣了。而公子卻驕傲自得,把這件事情作為自己的功勞,我私底下認為公子不應該這么做。」公子聽完,馬上自責起來,彷彿羞愧地難以自容。趙王親自掃除來迎接公子,備盡地主之宜,引公子從西邊的台階上去,公子側身推讓,從東邊的台階上上去。在席間不斷地說自己的過錯,有負於魏,對於趙國也沒有什麼功勞。趙王陪酒陪到了傍晚,還是沒有能把向公子貢獻五城的事情說出口,都是公子推讓的原因。公子最後留在了趙國,趙王把鄗送給公子作為他的湯沐邑,而魏國也又把信陵送還給公子,公子留在了趙國。
公子聽說趙國有隱士毛公混跡於賭徒之間,薛公以賣酒為生,公子想見一見兩人,兩個人卻躲起來不肯見公子。公子打聽了他們的住所,步行去拜訪他們,相處甚歡。平原君聽說這件事後,對他夫人說:「原來我聽說夫人你弟弟,公子無忌是天下無雙的賢德之人,現在我卻聽說他和那些賣酒的和賭徒混在一起,看來公子也是名不符實啊!」夫人把平原君這席話告訴了公子,公子向姐姐道歉要告辭,說:「原來我聽說平原君賢能,所以不惜辜負魏國來救助趙國,以表達我對他平原君的景仰之情。平原君結交的,只是草莽英豪而已,卻沒有去尋求真正的賢人。無忌在大梁的時候就聽說這兩個人有賢德之名,到了趙國,害怕見不到他們,才整天跟他們在一起的,我還害怕人家不和我交往呢,而平原君卻認為這是件丟人的事情,他不值得我和他交往了。」於是收拾行裝,准備離去。平原君夫人把公子說的話詳細告訴了平原君,平原君摘下帽子去向公子謝罪,堅持留公子下來。平原君的門下聽說這件事情後,大半人離開平原君投奔公子,天下賢能的人也不斷投奔公子。公子的門客超過了平原君。
公子在趙國待了十年沒有回到魏國,秦國聽說公子在趙國,日夜謀劃出兵向東攻打魏國。魏王很是擔憂這件事情,數次派使者請公子回國。公子害怕魏王會還在記恨自己,告戒他的門下說:「有誰敢和魏王的使者互通消息的,只有死!」門客們都是跟著公子背叛魏國來趙國的,誰也不敢去勸解公子。毛公和薛公兩個人去勸諫公子,說:「公子之所以被趙國所倚重並且名聞天下,就是因為有魏國呀!現在秦國攻打魏國,魏國危急而公子你卻無動於衷,倘若秦軍真的攻破大梁而把魏國宗廟夷為平地,那公子你以後還有什麼面目立足於天下呢!」這些話還沒有說完,公子的臉色早已經變了,匆忙告辭架車回去救魏國。
魏王見到公子,兩個人一起哭了很久。魏王把上將軍的印綬授予公子,公子於是就開始將軍。魏安僖王三十年,公子讓使者遍告天下諸侯,諸侯聽說是公子帶兵,紛紛派軍救助魏國。公子統率五國軍隊在河外攻破秦軍,使蒙驁落荒而逃。於是乘勝一直把秦軍趕到函谷關,以絕對的兵力壓住秦軍,使之不敢再出來。這個時候,公子的名聲是威鎮天下,各國賓客紛紛獻上兵法,公子都一一為之命名,所以世上都稱為魏公子兵法。
秦王感到很是憂慮,於是花掉萬金在魏國找到晉鄙的門客,讓他在魏王面前詆毀公子,說:「公子在外國逃亡十年了,現在作為魏國的大將,諸侯的兵馬都歸他管,諸侯只聽說有魏公子,卻沒聽說過魏王你。公子也想趁現在這個形勢北面稱王,諸侯基於公子的威望,也想共同擁立他呢!」秦國的使臣也數次反間,來向魏王恭賀公子沒有坐成魏王。魏王天天聽到對公子的誹謗,不由得不信,後來果真派人代替公子領兵。公子心知因為誹謗被再次架空,於是就向魏王稱病,不再上朝。和賓客們日夜飲酒,喜歡上了醇酒美人,這樣通宵達旦地飲酒作樂,過了四年,公子因為飲酒過量而死。那一年,魏安僖王也死掉了。
秦國聽說公子死了,派蒙驁攻打魏國,連下二十座城池,這個時候才設置了東郡。之後秦國慢慢蠶食了魏國,十八年後秦軍俘虜了魏王,血洗大梁城。
高祖剛開始還沒有發跡之前,曾經數次聽說公子的賢明。等到後來登上天子之位,每次路過大梁都會去祭祀公子。後來高祖在狙擊黥布歸來的時候,為公子指定了五戶人家為其守墳,世世代代在每年的四時來祭祀公子。
綜述: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使信陵君能這么虛懷若谷地禮賢下士,在戰國四公子中我最欽佩的還是這位的忍耐力與不朽的成就。從實際功業德行的修養來說,也確實是其他三位所無法比擬的,公子以自己的真心也換來了眾多FANS的傾心相許,而且也對其功業的成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左右。因為侯生的計謀,信陵君得以全身完成卻秦救趙的讓人稱道的事跡;因為不知名的忠心門客的提醒,婉言拒絕五城,免去了招惹趙國人非議的是非;更是不顧姐夫平原君的譏諷結交的趙國賢人推動他最終返回魏國,領五國人馬痛擊秦軍直至函谷關,達到一生輝煌的頂峰。雖然後來不免失勢,但比起平原君的反復失去人心,孟嘗君為人不齒的雞鳴狗盜和春申君的身死家滅而言,公子幸運了很多。

總得來說,戰國四君子中間,孟嘗君是齊國專權專業戶,平原君是趙國專權專業戶,春申君是楚國專權專業戶。這哥仨有四個共同點:

第一、 專權。他們仨都長期擔任相國,其中孟嘗君、春申君的專權特徵最突出,內政外事都他們說了算,不用問國君。「聞齊之有孟嘗君,不聞有王」,「春申君相楚二十餘年,雖名相國,實楚王也」,是當時人對他們的評價。平原君也是三次擔任相位,三次離開相位,他的子孫的封地一直與趙國相始終,也是權勢高重者。

第二、 養門客,為自己的專權地位服務。

第三、 出身貴族(是國君的親戚),因貴族出身而當官,這是貴族政治的典型特徵。他們是沒落的貴族政治的大頭,和秦國的「職業官僚政治」(布衣政治)相比,明顯屬於落後政治。

第四、 政治上無能,為人貪婪自私。孟嘗君近交遠攻,實屬愚蠢。他報私怨而調動國家軍隊,三年伐秦,圖靡消耗,給齊國的未來和韓魏盟國都帶來了巨大損失(齊國士卒疲敝,不能抗後來的五國聯兵的攻擊;韓魏則被秦斬首二十四萬)。楚國的春申君,則是極端專權,壓制人才,奢華腐朽。至於趙國的平原君則目光短淺,一味貪利,在長平之戰和華陽之戰前因為貪利和不懂國際關系原則,兩次作出錯誤建議,給趙國帶來巨大災害,以及任用田單打燕國的事,反應了他政治能力的平庸。

『肆』 倚天屠龍記上張無忌的爹娘是什麼背景又是怎麼個情況

張翠山

武當派張三豐入室弟子之一,在武當七俠之中排行第五,人稱張五俠,在武當七俠中天賦最高。初登場時,是個二十一二歲的文質彬彬、看似弱不禁風的少年,面目俊秀,雖然略覺清癯,但神朗氣爽,身形的瘦弱竟掩不住一股剽悍之意。

在王盤山上和殷素素被謝遜強行帶至冰火島,後與殷素素結為夫妻並生下兒子張無忌,更與謝遜結為金蘭之交。

殷素素

白眉鷹王殷天正之女,天鷹教紫薇堂堂主,容貌嬌艷無倫,智計百出,亦正亦邪。為奪得屠龍刀而用暗器打傷武當三俠俞岱岩,間接致使其終身殘廢。

武當五俠張翠山為追查俞岱岩被害之事,結識殷素素,二人同赴王盤山,結果被金毛獅王謝遜強行帶走,三人輾轉抵達冰火島。殷素素與張翠山在島上結為夫婦,並誕下一子張無忌。

(4)韓國股俠無忌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張翠山出場,是華彩亮色的著筆。少年書生瘦弱的身形、俊秀的面目,卻有著胸中陳兵百萬的豪俠膽色。他神氣清朗、彬彬有禮,謙和中又遮不住激情如火的風發意氣。俞岱岩有危險,張翠山立即沖動起來硬生生勒住急沖的奔馬;發現俞岱岩重傷,悲憤起來便要與人拚命。

其書生的斯文和激情的盪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又暗示了其性格中不可調和的悲劇。剋制和激情,是張翠山一生詩人般性格和命運的關鍵所在。

他永遠都生活在情和理劇烈的沖突中。他渴望生命的平靜,卻無法擺脫青春野性的力量焚燒;他在生命之火熊熊燃燒中,表現出書生般詩意的幻美本質來。

殷素素是個美貌而厲害的女子。論來頭,她是天鷹教主之女;論武功,堪稱高強;論手段,狠辣與機智兼備。論容貌,是「清麗不可方物」。

而且能琴能書,看樣子還精於女紅。這樣的人物,自然驕傲任性;教人既愛且恨,又敬又怕。她與張翠山細雨舟中相會那段情節既驚心動魄亦旖旎迷人,正好反映了她轉瞬萬變的復雜角色。

『伍』 韓國人和中國的韓姓人有關系嗎它們的祖先是否一樣

韓國人和中國的韓姓人沒有關系。

韓國是1948年8月15日成立的,國名來源於古代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部落(辰韓、馬韓、弁韓)。韓國歷史上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清末,清朝於甲午戰爭中戰敗,韓國脫離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系。

如果是指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那就是有關系了。韓姓的來源就是來自中原古韓國。

  1. 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於韓,在春秋時期被晉國所滅。韓國亡國之後,國人便以韓為姓。

  2. 三家分晉,有一股勢力為韓式,也就是曲沃桓叔的後代。

大部分的韓姓都是與中原的韓國有關系的。

(個人觀點,望樓主採納)

『陸』 戰國七雄deng shi

【各國簡介】
韓:
姓氏為:韓
戰國韓國歷代王侯世系表戰國時的燕國,
‖ 王 侯 || 在位年代|| (公元前)
‖ 韓武子 || 424-409 ||
‖ 韓景侯 || 408-400 ||
‖ 韓烈侯 || 399-387 ||
‖ 韓文侯 || 386-377 ||
‖ 韓哀侯 || 376-375 ||
‖ 韓懿侯 || 374-363 ||
‖ 韓昭侯 || 362-332 ||
‖ 宣慧王 || 333-312 ||
‖ 韓襄王 || 311-296 ||
‖ 韓厘王 || 295-271 ||
‖ 桓慧王 || 272-239 ||
‖ 韓王安 || 238-221 ||
趙:
周穆王封造父於趙,故址在今山西省趙城縣西南
戰國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帶
趙將括。(趙國的將軍趙括。)――漢•劉向《列女傳》
遺趙王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王於是遂遣。
趙主之子孫。――《戰國策•趙策》
魏:
初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至魏惠王時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故又稱梁國。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決河溝灌大梁城,虜魏王假,滅魏
首先是魏國獨佔中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實行變法,較早地實行了社會改革,使魏國成為最先強盛的國家。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兵進攻趙國。魏軍橫沖直闖,如入無人之境,很快逼近趙都邯鄲。在這形勢危急的情況下,趙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齊國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帥,出兵救趙。孫臏說:要想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勸解兩個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參加進去打。派兵解圍,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採取避實擊虛的策略,造成敵人的後顧之憂。田忌接受孫臏的意見,領兵殺向魏國都城大梁。龐涓聽說大梁吃緊,領兵回救,星夜趕路。孫臏、田忌將齊軍埋伏在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靜等魏軍前來決戰。魏軍長途行軍,疲於奔命,人困馬乏。雙方一經交戰,魏軍全線崩潰,齊軍獲得全勝。這就是以「圍魏救趙」的戰法著名於世的「桂陵之戰」。
事隔不久,魏國聯合韓國打敗齊國,挽回了敗局。魏國在中原又成為第一強國。公元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仍派田忌、孫臏率軍解救韓國。孫臏採取退兵減灶、誘敵深入的戰術。齊軍佯敗後退,第一天留下了10萬人做飯的鍋灶,第二天減少到5萬人的鍋灶,第三天減少到3萬人的鍋灶。龐涓以為齊軍逃亡嚴重,窮追不舍。這時,孫臏在馬陵設下埋伏,等龐涓帶兵追到馬陵,孫臏一聲令下,齊軍金鼓齊鳴,萬箭齊發,大敗魏軍,龐涓自殺,魏太子申被俘。這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此後,魏惠王和齊威王會盟徐州,雙方妥協,均分東方的霸權地位。
後來,魏國逐漸衰弱,齊國和秦國成為東西對峙的兩個霸主,進入了齊、秦爭強時期。
先秦羋姓(羋本作幁)周朝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亦稱荊。羋姓是所謂「祝融八姓」之一,始祖為季連。季連的後世子孫鬻熊為周文王師。古書記載,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為氏,但據出土戰國晚期楚國銅器銘文,楚君名號皆以酓為氏。鬻熊曾孫熊繹僻處荊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帶),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陽(今湖北秭歸),從此立為國家。
楚:
楚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區和江漢平原一帶,後逐漸向西溯江而上擴展到今四川東端,向北溯漢水而上擴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陽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擴展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東沿淮水和江水擴展到今河南東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東南部、江蘇、浙江一帶。
西周時期,楚對西周保持相對獨立,往往叛服無定。周昭王曾兩次率師伐楚。一次在昭王十六年,周師有較多俘獲;一次在十九年,周師還濟漢水,全軍覆沒,昭王本人也死在漢水中。這是西周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夷王時,王室衰微,熊繹的後代熊渠乘機出兵攻打庸和揚粵(即揚越),至於鄂,分其土,封長子毋康為句亶王,中子摯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厲王時,熊渠畏周伐楚,去其王號。周宣王時,楚一度內亂。熊嚴有子四人,長子熊霜先立。熊霜卒,三弟爭立:仲雪死,叔堪亡濮,而少弟季徇立,是為熊徇。熊徇之孫熊儀為若敖(楚君無謚稱敖,冠以葬地名),其庶支稱為若敖氏,是後來楚國的顯族。若敖二十年(前771年),西周結束。
春秋早期,若敖之孫熊眴(蚡冒)開啟濮地。熊眴卒,其弟熊通殺其子代立,遷都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公元前704年,熊通自立為王,是為楚武王。武王多次進攻漢以東的強國隨(在今湖北隨州)。文王時,楚更為強大,凌江漢間小國,並北上伐滅申(在今河南南陽)、息(在今河南息縣)、鄧(在今湖北襄樊)等國。
春秋中期,楚成王屢次北上伐鄭,引起北方各國的聯合干預。公元前656年,齊桓公合諸侯之師伐楚,與楚盟於召陵(今河南郾城東)。齊桓公卒,宋襄公乘機圖霸。公元前638年,楚敗宋於泓(今河南柘城一帶)。宋襄公傷股,病創而死,楚勢益張。公元前632年,晉文公敗楚於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楚北上之勢暫時受挫。楚先後滅亡弦(在今河南息縣)、黃(在今河南潢川)等小國以及楚的同姓國夔(在今湖北秭歸)。穆王時,楚又先後滅亡江(在今河南息縣)、六(在今安徽六安)兩國。庄王時,楚的勢力達到頂峰。公元前606年,楚伐陸渾戎,觀兵周郊,問鼎大小。公元前597年,楚大敗晉師於邲(今河南鄭州西北,見邲之戰)。公元前594年,楚圍宋五月。楚並先後滅亡庸(在今湖北竹山)、舒蓼(在今安徽舒城)、蕭(在今江蘇徐州)等小國,終於稱霸諸侯、共王時,楚的勢力有所衰落,公元前575年,晉敗楚於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見鄢陵之戰)。次年,楚滅舒庸(在今安徽舒城)。
春秋晚期,楚長期內亂。共王有子五人,子康王先立。康王卒,子郟敖立。康王弟子圍、子比、子皙、棄疾爭位。子圍殺郟敖先立,是為靈王。靈王先後滅亡賴(在今湖北隨州東北)、陳、蔡。公元前529年,棄疾、子比、子皙乘靈王外出,攻入郢都,殺靈王太子祿,立子比為王,子皙為令尹,棄疾為司馬。靈王餓死申亥家。後棄疾又逼死子比、子皙而自立,為平王。平王暴虐,奪太子建之婦,殺伍奢及伍奢子伍尚。伍奢子伍子胥出奔吳。楚昭王時,伍子胥勸說吳王闔閭伐楚。
公元前506年,吳敗楚於柏舉(今湖北麻城),五戰及鄂,攻入楚都。昭王逃入隨,使申包胥請救於秦。次年,秦、楚敗吳於稷(今河南桐柏),吳引兵去。昭王滅唐(在今湖北隨州),還歸郢,遷都鄀(今湖北宜城東南)。昭王復國後,又滅頓(在今河南商水)、胡(在今安徽阜陽)等小國。昭王卒,子惠王立。公元前481年,平王太子建之子勝,為白公,襲殺令尹子西和司馬子期於朝,劫惠王。葉公子高出兵,平定白公之亂,再度滅陳。
戰國早期,楚惠王再度滅蔡,佔領淮水流域;公元前431年,簡王北上滅莒(在今山東莒縣)。簡王卒,聲王立,立僅六年,「盜」殺聲王。聲王子悼王晚年任用吳起變法,南收揚越,佔領洞庭、蒼梧,楚復強大。
戰國中期,楚威王敗越,佔領吳故地,越從此破散。楚懷王時,楚與齊縱親。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等國合縱攻秦,以楚懷王為縱長,不勝而歸。秦使張儀入楚,離間齊、楚,許與商(今陝西商縣)、於(今河南西峽一帶)之地六百里,已而背約不與,楚因伐秦。公元前312年,奏敗楚於丹陽(今河南西峽一帶),取楚漢中。楚反攻,秦又敗楚於藍田(今陝西藍田)。楚服秦,但仍與齊、韓合縱。公元前306年,楚滅越(其後裔退居閩越),設郡江東。
戰國晚期,楚背齊合秦。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攻楚,大敗楚軍於垂沙。次年,秦亦攻楚,取襄城。又次年,楚懷王入秦被執,後三年死於秦,楚從此一蹶不振。頃襄王時,秦繼續攻楚。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破楚拔郢,楚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頃襄王卒,考烈王立,以黃歇(封為春申君)為相。公元前257年,黃歇與魏信陵君救趙敗秦。次年,楚滅魯。公元前253年,楚遷都巨陽(今安徽太和東南)。公元前241年,楚遷都壽春(亦稱郢,今安徽壽縣西南)。考烈王卒,李園殺黃歇,立幽王。幽王卒,同母弟猶代立為哀王。哀王立僅二月余,為庶兄負芻之徒襲殺,負芻立為王。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蒙武破楚,虜王負芻,楚國滅亡。
燕: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國滅亡。
起源: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宗室召公於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周的貴族和當地舊商的貴族以及當地土著建立了聯合政權。最終使該地區原來的東胡民族逐漸融入華夏族。
燕國建國以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憑借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並進而在日後有了發展。
鼎盛:
前323年,公孫衍發起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前314年,燕王噲禪讓於相國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亂,失敗被殺。齊國、中山國趁機伐燕,燕國大敗幾乎被滅,燕王噲和子之被殺。齊國退兵後,燕人擁立在韓為??的公子職,是為燕昭王。昭王即位後禮賢下士,築黃金台,各國士人「爭趨燕」。樂毅自趙國來,鄒衍自齊國來,劇辛自趙國來。(此節據楊寬"戰國史"作了修正。)
昭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又以樂毅為亞卿主持國政,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前284年,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趙、楚、韓、魏五國伐齊,連下齊國70餘城,殺死齊閔王。齊地只剩除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齊國即墨守將田單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前279年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趁勢復國。
覆滅:
燕太子丹年輕時在秦國作人質。逃回燕國後太子丹並沒有致力振興燕國,而是尋找到一位叫荊軻的刺客。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前228年,秦國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逼近燕國。前227年,太子丹送荊軻和他的13歲的助手秦舞陽到易水之畔(現河北易縣)。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後荊軻刺秦王嬴政未遂。這一事件給了秦國一個進攻燕國的借口。前226年,大將王翦率秦軍佔領了燕國的大半。燕王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滅於秦。
齊:
齊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姜姓。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開國君主: 姜尚(呂尚,姜子牙,姜太公)
都城: 營丘(後稱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地理位置 :今山東北部
建國時間:約前11世紀
滅亡時間:前379年(為田齊所滅)(田齊)前221年(為秦所滅)
歷史:
春秋初期,齊與主要競爭對手魯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公元前689年,齊襄公滅魯的與國紀,掃除東面障礙。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襄公自立,公子糾奔魯,公子小白奔莒。次年,無知被殺。魯伐齊,欲納公子糾,而齊高氏、國氏已召小白先入,擊敗魯師,立為齊桓公。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成為霸主。公元前684年,齊滅掉西面小國譚,向魯推進。公元前681年,又與宋、陳、蔡、邾會於北杏,南下滅小國遂,迫使魯與齊言和,盟於柯。次年,齊假王命合陳、曹伐宋,迫使宋國屈服,並與宋、衛、鄭會於鄄,又次年,齊與宋、陳、衛、鄭復會於鄄,開始稱霸諸侯。
春秋中期,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中原諸夏,討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齊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衛;公元前656年,齊合諸侯之師侵蔡伐楚,與楚盟於召陵。此後,齊多次大會諸侯。公元前651年,齊會魯、宋、衛、鄭、許、曹於葵丘。齊霸業達於頂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齊從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齊、晉大戰於鞍(今山東濟南),齊大敗。到靈公、景公時,齊依舊是僅次於晉的中原強國。前567年齊靈公滅萊國,疆土擴大到山東東部。疆域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
春秋末年,齊衰落,卿大夫相互兼並。公元前548年,崔抒殺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慶封滅崔氏之族。慶封專齊政。次年,慶舍與欒、高(齊惠公之後)、陳(田)、鮑四族攻慶封,慶封奔吳。景公時,陳桓子施惠於民,民歸陳氏,陳氏因而強大。公元前532年,陳桓子聯合鮑氏攻欒氏、高氏,欒施、高疆奔魯。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國氏、高氏(齊文公之後)立晏孺子,次年,陳僖子聯合鮑氏攻國氏、高氏,國夏、高張奔魯,遂殺晏孺子,立公子陽生為齊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殺,闞止為政。公元前481年,陳成子殺闞止,專齊政。公元前386年,陳成子玄孫太公和立為諸侯,遷齊康公於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齊絕祀。
田齊媯姓國家,出於陳厲公之子陳完。陳與田古音相近,故古書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陳完入齊,事齊桓公。陳完傳五世至陳桓子,陳氏開始強大。以後陳氏逐漸兼並齊國的欒、高(齊惠公之後)和國、高(齊文公之後)以及鮑、闞等族,專齊政。田齊的國都仍在臨淄,疆域亦襲姜齊之舊。
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到威王 、宣王時,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齊國遂強大。公元前353年,齊大敗魏軍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公元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相邦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臨淄,求鄒忌,不勝,逃亡楚國。齊宣王時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公元前314年,在孟軻勸說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佔領燕國。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攻楚,大敗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攻秦,罷於成皋。又次年,齊滅宋。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齊愍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愍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忌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單組織反攻,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滅韓、魏、楚、燕、趙後,使將軍王賁從燕地南攻齊國,俘虜齊王建,齊國滅亡。
著名戰役:
長勺之戰
葵丘之會
田氏代齊
桂陵之戰(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
田單復國
齊國君主:
稱號 || 國 君 姓 名 || 在 位 年 份 || 在位年數
齊太公||姜尚,字子牙 || 前?年~前1000年 || 在位?年
齊丁公||姜伋 (一說姜及) || 前999年—前年 || 在位?年
齊乙公|| 姜得 ||前?年~前?年 || 在位?年
齊癸公||姜慈母 ||前?年~前?年 || 在位?年
齊哀公||姜不辰,一說姜不臣||前?年~前863年 || 在位?年
齊胡公|| 姜靜 ||前862年~前860年 || 在位3年
齊獻公|| 姜山 ||前859年~前851年 || 在位9年
齊武公|| 姜壽 ||前850年~前825年 ||在位26年
齊厲公|| 姜無忌 ||前824年~前816年 || 在位9年
齊文公|| 姜赤 ||前815年~前804年 || 在位12年
齊成公|| 姜脫 (一說姜說)||前803年~前795年 || 在位9年
齊前庄公|| 姜購 || 前794年~前731年 || 在位64年
齊厘公|| 姜祿 || 前730年~前698年 || 在位33年
齊襄公|| 姜諸兒 ||前697年~前686年 || 在位12年
齊前廢公||姜無知(公孫無知)|| 前686年 || 在位2月
齊桓公|| 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在位43年
齊中廢公||姜無詭 || 前643年 || 在位3月
齊孝公|| 姜昭 ||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齊昭公|| 姜潘 ||前632年—前613年 ||在位20年
齊後廢公|| 姜舍 ||前613年 || 在位5月
齊懿公|| 姜商人 || 前612年—前609年||在位4年
齊惠公|| 姜元 || 前608年—前599年||在位10年
齊頃公|| 姜無野 ||前598年—前582年 ||在位28年
齊靈公|| 姜環 ||前581年—前554年 || 在位6年
齊後庄公|| 姜光 || 前553年—前548年|| 在位6年
齊景公|| 姜杵臼 || 前547年—前490年||在位58年
齊晏孺子|| 姜荼 ||前489年 || 在位10月
齊悼公|| 姜陽生 ||前488年—前485年 ||在位4年
齊簡公|| 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 ||在位4年
齊平公|| 姜驁 ||前480年—前456年 || 在位25年
齊宣公|| 姜積 ||前455年—前405年 || 在位51年
齊康公|| 姜貸 ||前404年—前379年 || 在位26年
田齊
稱號|| 姓名 || 在位年份 || 在位年數
齊太公|| 田和 ||前404年~前384年|| 在位21年
齊廢公|| 田剡 ||前383年~前375年|| 在位9年
齊桓公||田午 ||前374年~前357年|| 在位18年
齊威王||田因齊||前356年~前320年|| 在位37年
齊宣王||田辟強||前319年~前301年|| 在位19年
齊愍王|| 田地 ||前300年~前284年||在位17年
齊襄王||田法章||前283年~前265年|| 在位19年
齊廢王||田建 ||前264年~前221年|| 在位44年
秦:
秦國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國君嬴姓(少昊氏之後),傳說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養馬,因此將他們分封在秦,作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佔領了被戎人和狄人佔領的原周朝在陝西的領地。從前677年起,秦國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宮殿區、居住區、士大夫與國人墓葬區和秦公陵園。
秦最初的領地在今天陝西省西部,在當時屬於中國的邊緣部分。一直到戰國初期秦一直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也許正因為它地處偏僻,因此它一直沒有受到其他國家的重視。在春秋時代早期它是一個不顯眼的國家,直到秦穆公時代方參與中原爭霸,成為僅次於晉國、楚國、齊國的二等強國。就科學技術、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戰國初期也比較落後。這個形勢一直到前361年商鞅變法才開始改變。從此秦國開始不斷強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從此秦正式成為一個大國。前246年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權,開始了他對六國的征服。從前230年秦滅韓國起,到前221年秦滅齊國,統一中國。

『柒』 劍俠情緣小葉子變成屍人了嗎

小葉子沒有變成屍人
首先聲明
這是 劍俠情緣 電視劇
很多玩劍俠3的一看到劍俠情緣就都以為是劍俠3的啦,不知道劍俠情緣有單機版 網路版三部曲,有劍俠2外傳,有劍俠情緣之月影傳說OL,還有電視劇版本
所以請不知道的同學不要不懂裝懂,怎麼會變成了小邪子,又關洛道慕容追風什麼事

小葉子就是葉婧衣!
電視劇:小葉子,女2號兼導演,所以名義上她女2號但實際上怎麼看她都是女一號
她被五毒的曲雲煉屍,但沒完全煉成,小葉子在面對被曲雲煉成屍人的攻擊時變身!強大的葉子屍人擊敗了曲雲煉的屍人,但小葉子還有思想,沒有完全煉成屍人,於是葉凡就跟小葉子一起去萬花谷找孫思邈治療,不是絕情谷哦

然後孫思邈治療好了,然後嘛,隨著故事的發展,最終BOSS居然是小葉子現實中的養父!
唉,那養父居然放了個炸彈把自己養女幹掉了!而小葉子那時在游戲中,所以現實中,小葉子死了,而游戲中,小葉子還存在著

然後,小葉子游戲里的情緣兼現實中的男友,就是趙無忌(趙小趙),進入游戲,進入了絕情谷,去追尋那小葉子去了……

『捌』 作為80後,曾經粉過的明星你最喜歡的是哪個

她的魅力,無需我多說,所有評價都來自觀眾。

不論是少年包青天里還是少年張三豐里,都是女神年輕的模樣。小編至今都難以忘懷。

2012年主演《生化危機5:懲罰》、《變形金剛4》,並擔任第50屆金馬獎決審評委。

2015年2月19日,主演《鍾馗伏魔:雪妖魔靈》。

2018年,主演好萊塢電影《巨齒鯊》票房突破十億。

『玖』 有關於長孫無忌、魏徵、房玄齡這三人凌煙閣排名問題。

我想是因為在李世民心中,還是魏徵更重要一些吧,何況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魏徵的歸附給了李世民很大的面子.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以魏徵第一。

唐代長安城皇宮內三清殿旁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名為凌煙閣。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真人大小的圖像,並時常前往懷舊。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皇帝,很善於處理君臣關系,恩威並施,雙管齊下,把一個個能人異士治理得服服貼貼,卻又使名將功臣多半得以善終。凌煙閣二十四元勛像就是例子。當時李世民年邁體衰,開始懷念往事,追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戰斗歲月。將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繪入凌煙閣,其中的真情多少有一些,而附帶的用意卻也很明顯。

二十四元勛名錄如下:

趙公長孫無忌第一。李世民長孫皇後之兄,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參與歷次戰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要作用。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後,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後而失寵,後來被誣陷謀反,自殺。

趙郡王李孝恭第二。其父為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後,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佑,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後,退出權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

萊公杜如晦第三。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但於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深為李世民痛惜,死後極盡哀榮。

鄭公魏徵第四。原為李密謀士,後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後重回唐朝,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後,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以魏徵第一。貞觀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齡第五。李世民主要幕僚,善於謀略。李淵起兵後派李世民進攻渭北,房玄齡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李世民登基後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貞觀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第六。長孫後、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實際由高士廉撫養。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至主動將長孫後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發配嶺南,隨後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回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鄂公尉遲敬德第七。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啟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後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天下安定後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

衛公李靖第八。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曾試圖揭發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後來戴罪立功,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佑,被李淵評價為「蕭、輔之膏肓」。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禦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後來又掛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因軍事能力過高遭人疑忌,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直到老死。

宋公蕭禹第九。隋煬帝蕭後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後受薛舉進攻,奮力抵禦。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後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褒公段志玄第十。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起義功臣。參加歷次重要戰役,以勇武著稱。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元吉的拉攏,忠於李世民,並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病故。
夔公劉弘基第十一。游俠,隋煬帝征高麗時,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於霍邑之戰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後被評為戰功第一。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李世民滅薛氏後獲救。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敗被俘,僥幸自己逃回,隨後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因唐朝與突厥關系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禦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征高麗。唐高宗時病故。

蔣公屈突通第十二。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後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後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後被委派鎮守洛陽,於貞觀元年病故。

鄖公殷開山第十三。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參與攻打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後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在進攻劉黑達時,染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譙公柴紹第十四。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幸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後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

邳公長孫順德第十五。李世民長孫後之叔,外戚。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此後功勞不顯。玄武門之變充當打手角色。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

鄖公張亮第十六。原為李密部下,隸屬李世績,隨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招募私黨,被元吉告發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貞觀年間,因善於行政而頗得信任,又揭發侯謀反、隨征高麗而立功。但其後因好巫術而逐漸名聲敗壞,貞觀二十年被告謀反,受誅。

陳公侯第十七。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後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斗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乾,事泄被殺。

郯公張公謹第十八。原為王世充部下,後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又在事變時充當主要打手,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後,命其為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三十九歲。

盧公程知節第十九。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後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後病故。

永興公虞世南第二十。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後被裹脅北返,宇文化被滅後歸竇建德,竇死後入李世民幕府。此後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病故。

渝公劉政會第二十一。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此後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密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後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病故。

莒公唐儉第二十二。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唐儉亦與李淵為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謀劃,最大功勞是揭發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謀害」,竟奇跡般逃生。後來任民部尚書,因怠於政事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

英公李世績第二十三。原為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後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後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遭竇建德進攻後,因父親被竇擒為人質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幸逃走。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達,又擔任主將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滅輔公佑。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後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禦,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後輔佐唐高宗,被委以重任,擔任軍事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於將高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形象於凌煙閣。滅高麗後次年病逝。
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將來護兒部將,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宗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

閱讀全文

與韓國股俠無忌是什麼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