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海是什麼海
兩國之間隔著東海,中國東方號稱東海的區域,有三個不同的范圍:日常稱呼的東海是常規用法,中國東海是主權領海,東中國海是亞洲地理學區域(這個國際概念包括中國人說的渤海、黃海、東海)。
東海,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是中國島嶼最多的海域。亦稱東中國海,是指中國東部長江的長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長江口北側與韓國濟州島的連線為界),東臨太平洋,以琉球群島為界。
瀕臨中國的滬、浙、閩、台4省市。東海的面積大約是70餘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000餘米,多為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最深處接近沖繩島西側(中琉界溝),約為2700米。鹽度為31-32‰,東部為34‰。
海水溫度平均9.2℃。冬季南部水溫在20℃以上。整個海區介於北緯23°00′~33°10′,東經117°11′~ 131°00′之間。東海的海灣以杭州灣最大,流入東海的河流有長江、錢塘江、閩江及濁水溪等。在東海大陸架上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資源。
『貳』 6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名稱
隔海相望的六個國家: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中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中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渤海和瓊州海峽為中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
1、大韓民國簡稱「韓國」(South Korea)。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145萬。首都為首爾。
韓國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
2、日本國,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3、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4、汶萊達魯薩蘭國(馬來語:Negara Brunei Darussalam,又稱為汶萊伊斯蘭教君主國;Negara意為「國家」,而Darussalam意為「和平之邦」,寓意警惕,並求安定),簡稱汶萊(Brunei),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
汶萊位於亞洲東南部,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海岸線長約162公里,有33個島嶼,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
5、馬來西亞(英語:Malaysia),簡稱大馬,國境被中國南海分為兩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巴砂拉越。
6、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叄』 隔海相望的6個國家分別是什麼
6個和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我國海岸線長約18000千米,韓國隔黃海相望;日本隔黃海、東海相望;菲律賓隔南海和巴士海峽相望;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隔南海相望。
我國的陸上國界漫長,達2萬多千米,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14個,分別是:朝鮮、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
簡介
1、韓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329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200萬。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
2、日本,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等國相望。
3、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億200萬(2019年11月)。
4、汶萊,位於東南亞的婆羅洲北岸。和馬來西亞的砂拉越、沙巴合稱北婆三邦,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人口45.95萬(2019年),其中馬來人佔65.8%,華人佔10.2%。
5、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被中國南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公里。西馬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中國海,西瀕馬六甲海峽。東馬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相鄰。
6、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
『肆』 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是什麼
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朝鮮、越南。其中,朝鮮、越南既是我國的陸上鄰國,又是我國的海上鄰國,其餘6個國家則只是與我國隔海相望,並不接壤。
1、中國和朝鮮是隔黃海相望。
2、韓國與中國之間隔著黃海、東海。
3、日本隔著東海望向中國。
4、菲律賓與中國以南海為鄰。
5、馬來西亞與中國以南海為鄰。
6、汶萊與中國以南海為鄰。
7、印度尼西亞與中國以南海為鄰。
8、越南與中國隔南海相望。
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的詳情
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中國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
『伍』 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是 與我國陸上接壤的國家是
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等。
我國的陸上國界漫長,達2萬多千米,接壤的國家有14個,分別是:朝鮮、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
(5)中國隔什麼海與日本韓國相望擴展閱讀
鄰近中國大陸的海洋,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1、渤海位於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到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渤海海峽,與黃海水域相通,有廟島群島綿亘峽口,面積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處70米。
2、黃海北起鴨綠江口,南以長江口北岸向濟州島方向一線同東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140米,面積38萬平方千米,海床為半封閉型淺海大陸架。
3、東海北起長江北岸至濟州島方向一線,南以廣東省南澳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線,東至沖繩海槽(以沖繩海槽與日本領海分界),正東至台灣島東岸外12海里一線,面積77萬平方千米。
4、南海的海底是一個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嶺露出海面就是中國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這些海底山嶺是中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南海總面積350萬平方千米。
『陸』 隔海相望的6個國家分別是哪些
6個和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我國海岸線長約18000千米,韓國隔黃海相望;日本隔黃海、東海相望;菲律賓隔南海和巴士海峽相望;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隔南海相望。
分類與分布
按海岸的形態和成分來分,中國的海岸有平原海岸、山地港灣海岸及生物海岸3類。我國東部臨海,海岸線總長度達3.2萬多千米,其中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至北侖河口,長達1.8萬多千米。
我國海岸形勢大體以杭州灣為界,杭州灣以北,海岸線穿過幾個隆起帶及沉降帶,表現為上升的山地港灣海岸與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錯的格局。
『柒』 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哪八個
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只有6個國家,並非八個。它們分別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1、韓國: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145萬。首都為首爾。
2、日本國,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3、菲律賓共和國,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49億(2017年)。
4、汶萊達魯薩蘭國,簡稱汶萊,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位於亞洲東南部,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海岸線長約162公里,有33個島嶼,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
5、馬來西亞,簡稱大馬,國境被中國南海分為兩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北接泰國,南部與新加坡隔著柔佛海峽)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巴砂拉越。
6、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7)中國隔什麼海與日本韓國相望擴展閱讀:
除了海上鄰國,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
中國地理—網路
『捌』 中國與6個海上鄰國分別隔什麼海相望
黃海對朝鮮、韓國、日本;東海與日本的琉球相對;南海對菲律賓、印尼、汶萊、馬來西亞、南海的北部灣對越南。
『玖』 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幾個分別是哪幾個
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1、韓國
韓國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
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光復取得獨立。1948年8月和9月,依北緯38度線,朝鮮半島南北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1953年7月27日依朝鮮停戰協定,朝韓雙方停戰。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創造了被稱為「漢江奇跡」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並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
2、日本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
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日本三大都市圈是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等國相望。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風。
3、菲律賓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49億(2017年)。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4、汶萊
汶萊達魯薩蘭國(馬來語:Negara Brunei Darussalam,又稱為汶萊伊斯蘭教君主國;Negara意為「國家」,而Darussalam意為「和平之邦」,寓意警惕,並求安定),簡稱汶萊(Brunei),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
汶萊位於亞洲東南部,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海岸線長約162公里,有33個島嶼,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
5、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聯邦制、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並存的國家。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1957年8月31日,首席部長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聯合邦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組成了馬來西亞。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