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身為韓國人,韓國身份證為什麼又要用漢字了
韓國現用的韓文,是在中文的基礎上改的,是一種表音文字,韓文中的同一個讀音,有很多意思,用在名字上的話,看不出名字的意義,這就只能再用漢字進行標注。
雖然韓國去漢字化這么多年,也帶來了很多影響,比如看不懂古代書,因為他們的歷史都是用漢字記載的,到了一些景點也看不懂寫的什麼字,就像我們習慣了簡體,看不懂繁體字。
拜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所賜,韓國根本無法完全脫離漢字。
B. 身份證用英語怎麼說
「身份證」的英文為:identity card
讀法:英 [aɪˈdentəti kɑːd] 美 [aɪˈdentəti kɑːrd]
例句:Ineefyouridentitycard. 我需要你的身份證復印件。
詞彙解析:
1、identity
英[aɪ'dentɪtɪ]美[aɪ'dɛntəti]
n. 身份;同一性,一致;特性;恆等式
2、card
英[kɑːd]美[kɑrd]
1)n.紙牌;卡片;名片;<口>怪人;梳理機
2)v.把 ... 記入卡片;梳理
(2)韓國人身份證怎麼翻譯擴展閱讀
詞語用法:
1、card的基本意思是「卡」「卡片」「名片」,引申可表示「柬帖」「明信片」「紙牌」「撲克牌」等,均用作可數名詞。
2、card也可指「辦法」「手段」「妙計」,是可數名詞。
詞彙搭配:
1、permit card 許可證
2、playing card 紙牌
3、post card 明信片
4、press card 記者證
5、deal cards 發牌
C.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會加一個中文名字
其實韓國的很多文化都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但令人驚奇的是,身份證是一個公民的象徵,更是一個國家的象徵,韓國的身份證會發現他們上面會出現中國的名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韓國文化所造成的,因為一個韓文可以表現出很多個字,而韓文就跟我們漢字的拼音一樣,一個讀法可以代表很多個字,所以為了確定韓國人真正的名字,所以就在韓國人的身份旁邊加上了漢字標明,這樣才能區別韓文所真正代表的人的名字。
那麼為什麼非要在身份證這個特殊的證件上還要加上中文名字呢?這是因為韓文和我們的拼音很像,就比如一個liu這個拼音,拼出來的字可以是劉,流,六,柳,溜多個字,而僅僅根據韓文,我們是無法知道這個人具體叫什麼名字,具體怎麼寫,如果一個班級裡面許多人都是憑借著這個拼音當名字的話,那麼就根本沒有辦法分清誰是誰,所以說通過韓文並不能區分人,所以說韓國人的身份證旁邊都會加上一個括弧裡面寫有的漢字標明,這樣的話,每一個韓國人才是真正的獨一無二,這也是為了避免一名多用的情況。
而我們經常對於韓國明星都是以他們的中文名字相稱呼,一開始我也以為是中國人通過韓文翻譯成的,中文就像我們叫那些歐美明星一樣,都是先根據他們的英文名字,然後翻譯成的中文,但是現在才知道,原來這些是他們身份證上已經標注好了的。
D. 韓國人管身份證叫什麼
韓國人身份證稱為"居民登陸證"。
共13位 樣式是******-*******
前6位是生日 比如1983年1月1日生 就是830101
後7位:
第一位數字代表性別:男1 女2;但2000年後出生者男3 女4;
第2-5位數字是申請人所在管轄區域的編號
第6位是申請登陸的序號,為不超過3的數字
最後第7位稱為"檢證號碼",用來表示前面幾位數為正常組合.
韓國人雖然以說韓文為主,但有些時候也會用一些漢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噢。
E. 韓國身份證發證日期的韓文是什麼,不要谷歌翻譯過來的,我要最正宗的翻譯,先謝謝了
身份證-신분증 是中國朝鮮族的叫法
韓國的身份證叫 <<居民登錄證>>也就是<<주민등록증>>
所以,正確的叫法如下,
身份證-주민등록증
發證日期- 발급일
F. 韓國人名如何翻譯
大多數韓國人名字都有對應中文,但不是每個。韓語的名字幾乎是姓+ X X組成。姓就是那常見的幾個姓氏,比如張朴李趙等等等。後面 XX 通常是兩個漢字,但是也有一些人是用純韓語的。但是要想有深刻含義,還是要用漢字,如果名是純韓語,是很難有什麼深刻含義的。多數韓國人的名字起名字的時候都是翻字典。先起漢字再找韓語發音,或者就是同時一起起。韓國有身份證一般身份證上有自己的韓語名字然後有個括弧裡面是漢字名字。見下圖。有趣的是有些韓國人會寫自己的韓語名字,但不會寫自己的漢字名字。而且本身韓國人的漢字名字在韓國也不常使用。通常用在刻章或者登記某種極其特殊的文件。所以提主問的那種二流三流明星的名字,就無從查起,只能依靠視頻字幕組的那些人的經驗感覺猜。而且韓國人還有個習慣,喜歡用那些極少使用的生僻漢字來起名字,而很多漢字的韓語發音是一樣的,所以更讓字幕組的人猜不準。但是由於姓不多,所以一般姓都能猜對。比如我來造幾個名字,李昌浩,李長昊,李菖胡,李倡虎,李椙琥,李腸湖,寫成韓語都是一模一樣的。有意思吧上面的幾個名字還比較發音相似。但是下面說幾個字,你都不會相信寫出來是一樣的。黃西,黃徐,黃瑞,黃書。韓語寫出來全是一樣的。所以你基本就更沒辦法去猜到的,唯一知道他真正名字的方法就是去看他本人的身份證。
G. 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何名字那一欄還備注中文名字
我們不難發現在韓國的身份證上面都有一欄文字是中文,這是韓國人的一個傳統習慣。每個人除了起韓國的名字以外,都會根據傳統習俗起一個中文名。當然也可以不洗中文名,這完全是按照自願的原則。但是許多的韓國人仍然選擇會有自己的中文名,並將中文名備注在身份證當中。在韓國的身份證當中可以備注中文名,也可以選擇不備注中文名,這完全是屬於自願的一種原則,也是映襯了韓國的一種傳統。韓國和我國之間的交流早在唐代之前就有相映的交流。在古代,韓國和朝鮮是同一個國家,並稱為高句麗,因此我國在古代隋朝,唐朝的時候與高句麗之間的交流是非常頻繁地。
無論是韓國還是日本,現在的文字雖然和中文有架大的差異,但是都是有中文演變而來的。在這兩個國家的重要歷史文獻當中都是以中文進行編寫的。
H. 韓國人的名字是怎樣翻譯成中文的.
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漢語都是古代朝鮮王朝的官方語言,後代他們發明了自己的文字,20世紀50年代以後,由於民族主義的興起,漢字先後在朝鮮和韓國被廢除。但雖然他們現在都不使用漢語了,漢字詞在朝鮮語/韓語中依然佔到百分之七十的比例,所謂漢字詞,簡單地說就是把這個詞用韓語音譯過去(所謂韓字實際上是堆成方塊字的拼音,只要你會那些音標,即使完全不知道意思是什麼,也會念)。韓國人的名字絕大多數用的都是漢字詞,所以翻譯過來就並不困難了,不過由於漢語裡面同音字很多,一個韓字可能對應好幾個漢字,很容易弄混,所以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在韓語名字都會用附上其漢語名字的。不過由於翻譯的時候實現往往不知道人家身份證上的漢語名字,所以中國人翻譯韓國人的名字還是經常出錯的,比如裴勇俊,正確的譯法應該是裴勇浚。但是也有例外,就比如張娜拉的名字,「娜拉」在韓語裡面是「國家」的意思,並沒有漢字詞與之對應,所以譯成漢語的時候也採取音譯的方法,早期張娜拉的譯名還有張拉娜,張那拉,張那羅等幾種,就是因為音譯還沒統一的緣故,不過現在基本上已經統一了,其實在她的身份證上寫的是「張羅奴+手(抱歉最後一個字我打不出來,是上下結構的)」。
I. 韓國人的名字是怎麼翻譯的是音譯還是字譯謝謝
韓國人的名字基本上都是按照其對應的中國漢字來翻譯的,音譯的,和中文發音很像,也是學的中國的。
比如韓國總統이명박 李明博,還有김희선 金喜善 都是一個字對應一個字的。
但是韓國的一個字對應的漢字是很多的,比如 韓國明星이준기 ,中國人喜歡叫他李俊基,其實他的漢語名字是李准基,就是因為這個준 ,一個字對應很多歌中國漢字。
基本上韓國字都有中文漢字對應的,但是現在有些韓國人也喜歡用一些韓語中的助詞或其他無意義的詞起名,有些韓國字就沒了漢字翻譯。
韓國從中國學到的中醫,到了韓國就成了「韓醫」了,為什麼?就是因為在韓國他們管中醫叫做한의,中文本應該對應「漢醫」,但是由於其中「한「可以翻譯成 「漢」和「韓」,他們因此有了辯明的理由,硬說他們的中醫醫術叫做韓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