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歷史上皇家女性服裝,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正如我所承諾的,現在是我博文的第二部分,我將以「一本皇室衣櫥圖畫書」的形式來介紹皇室女性的衣櫃。「有趣的是,大多數肖像要麼來自朝鮮王朝的最後幾十年,要麼在短暫的大漢時代(Great Han Jeguk)。這可能是因為皇室肖像很少是為國王以外的人製作的。
「光木」年是指1897年。在那個時候,韓國仍然遵循六周歷,每年都有一個具體的名字,基於天上和地上的分支組合。然而,「光木」這個名字似乎並沒有遵循這個命名傳統,它可能是一個特殊的名字,意在指明朝鮮時代向大韓時代的過渡。
黃元山——金色禮服(孫貞孝皇後,1894-1966)
最初,皇後的元山(禮服)是用深栗色或深紅色製成的寬袖子,但後來國家更名為大漢帝國,皇後成為皇後;因此,她的wonsam被改成了黃wonsam,帝國wonsam。
黃wonsam是用金色面料製成的,袖子在末端有紅色和藍色的條紋。然後,袖子被連接到由白色絲綢hansam。綉著牡丹和酒的圖案。內里用紅色面料,在肩部、背部、底、袖縫、長袍底襯上都印上了奢華的五爪龍圖案。
Jeogui -皇後的主要禮儀長袍(孫貞孝皇後,1894-1966)
1897年,高宗國王成為高宗皇帝,喬氏王朝成為大漢帝國。女王的紅色daeryebok(全套禮服)被換成了深靛藍色的guryong sabonggwan,有12個部分。此外,wonsam(禮儀長袍)取代了所有其他正式長袍的國家儀式規模較小。
古龍沙邦光包括大袖、禮服、內衣、腰帶飾、寬頻、蘇、玉飾、青襪、青鞋、玉帶、玉標項鏈、裙和長袍絲帶等。
Ⅱ 為什麼韓國古代女人的服飾上身這么短,下身裙子這么長,這與人的身長比例嚴重不符合啊!
韓國服飾最初主要是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對此,史書中就有記載:「服制禮儀,生活起居,奚同中國」。唐代時,新羅與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韓服的個性發展開始於李氏朝鮮中期。從那以後,韓服特別是女裝,逐漸向高腰、襦裙發展,同中國服飾的區別逐漸增大。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禮服,仍一直延續著較多的中國特色。
Ⅲ 韓國古代的美女稱呼,和我國的有哪些不同之處
中國古代有個美女,名叫西施。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西施這個名字,就如同一篇短短的詩歌,讓人浮想聯翩。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每一個人的名字都那麼富有詩情畫意。可見四大美女不僅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還各自都有極為動聽的名字。
是時,努爾哈赤興兵反明,於公元1616年建立金國,攻城掠地。明朝方面為了應對威脅,派出大軍征討,並且還專門派人到朝鮮,向光海君索要援兵討賊。光海君被迫派出1萬人助陣,結果在明朝聯軍在薩爾滸遭到慘敗。光海君此後便斡旋於明朝和後金之間,搞了個中立外交。可大臣卻不同意,因此慫恿他的侄子搞政變,與大明帝國修好,是為「仁祖反正」。而仁祖反正後,光海君被流放,金介屎也遭殃,被抓住斬首。因為朝鮮歷史上不把光海君當作正式的君王,同時也刻意詆毀他的名聲,所以被寵幸的金介屎自然也遭到詆毀,被說成「貌不揚」。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Ⅳ 韓國古代宮廷女子等級如何劃分
1、朝鮮國王的正室妻子,稱呼為王妃或者中殿。朝鮮王朝沒有皇後之稱,只有中國有皇後,另外,其本身是不列入品級的。(等同於皇後)。
2、朝鮮國王的側室妾室以及宮中女官等均屬於內命婦,而像朝廷大臣的妻女等都屬於外命婦,王妃是內、外命婦之首。
3、朝鮮國王的母親則稱呼為大妃或者王大妃(等同於皇太後) ,朝鮮國王的祖母則稱呼為大王大妃(等同於太皇太後)
4、正宮:王妃。為內命婦之首,沒有品階,居住在景福宮交泰殿(也叫中宮或者中殿)
正一品:嬪 從一品:貴人(嬪是朝鮮國王側室中地位最高的,僅次於王妃)
正二品:昭儀從二品:淑儀
正三品:昭容從三品:淑容
正四品:昭媛 從四品:淑媛(正一品到從四品均為上殿,正五品到從九品皆為宮中女官階級)
正五品:尙宮 尙儀 從五品:尙服 尙食
正六品:尙寢 尙功 從六品:尙正 尙記
正七品:典賓 典衣 典膳 從七品:典設 典制 典言 、
正八品:典贊 典飾 典葯 從八品:典燈 典彩 典正
正九品:奏宮 奏商 奏角
從九品:奏變徵 主徵 奏羽 奏變宮
內命婦指在宮中奉職女官中有品階(官位)者。正一品到從四品實際上都是國王的側室,正五品以下到從九品都是宮女,按各自名稱所示任職。
嬪是國王側室中地位最高的人。國王的正室稱為妃,一旦嬪被封為正室即成為妃,妃是沒有品階的。
此外,淑容娘娘是從三品;王妃是正室,是內、外命婦之首,無品階;王妃所生的女兒稱呼為公主;後宮所生的女兒則稱呼為翁主。
(4)韓國古代女人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宮女即「宮中女官」的簡稱,指的是在宮中擔任官職的女人。朝鮮王朝王宮中的大殿、大妃殿、中殿、東殿等,內設不同部門,如御膳廚房、退膳間、餅果房等,宮女們就在這些部門當差。
此外,國王、王妃、王子和公主的日常起居飲食也都由宮女負責,宮女的需求量很大。王宮每年從民間招收女孩入宮,中人、白丁的女兒都可以報名。這些女孩入宮以後從小宮女做起,以後可以晉升為內人、上贊內人、尚宮、最高尚宮、提調尚宮等。女孩入宮當小宮女的年齡,由四五歲至十多歲不等。
宮女要接受很長時間的訓練,要熟悉宮廷禮儀,以備長大以後派往大殿,擔任國王身邊的「至密尚宮」。每個入宮的孩子會由一個內人或尚宮管教,尚宮擔任老師兼母親的角色,大家在同一個房間生活。小宮女在宮內學習禮儀以及技術,大約8至10年後可參加考試,合格後正式成為九品官階的內人。
宮女通過內人考試即意味著正式成為國王的女人,一生不能婚嫁。內人再經過數十年的磨練後,可以參加尚宮考試。通過考試獲賜碟紙與發盤,取得正五品官階。以後,可以升任更高官階的最高尚宮、提調尚宮。
王宮內所有妃嬪及宮女,均屬內命婦,內命婦之首是王妃。作為宮女,要離開王宮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年老體衰、疾病纏身,再有就是服侍的主子病逝,守喪3年後才可離開宮廷。宮女離開王宮以後仍不能婚嫁。
Ⅳ 為什麼古代韓國的女人裙子上面是綠色下面是紅色的
這個應該沒什麼講究的。
原因可能有以下一種:
1、服裝設計師的個人偏愛;
2、根據年代來的,當時的年代流行什麼款式、樣式,再輔以現代人的審美重新設計;
3、為了突出人物性格,所以在服裝上也突出一下;
個人認為,2、3的可能性大一些。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韓國的文化政策中很重視「韓流」,尤其是韓劇,國家要求韓劇的拍攝一定要突出韓國的國家文化特色,並且要拍的美好。所以我們看到的韓劇都很精緻(當然是相對的了)。同理,在拍古代韓劇時,只要在製作費用允許的情況下,還是投入很大的,非常注意韓服的設計,一般都會有一定的考據之後才會根據劇情需要作設計。
另外,就韓服本身的發展而言,用色與選料也並不是很多的;尤其是古代韓服更是如此。
基本就是這樣。
Ⅵ 韓國最高級別「傳統美人」誕生,她的外形有何特徵
韓國選出最高級別“傳統美人”的比賽“春香小姐”落下了帷幕,來自首爾的23歲申瑟紀獲得了冠軍。她的外形非常的亮麗,五官也非常的端正,很多網友都覺得她像韓國女星金敏貞。但是也有些網友覺得她不太像韓國的傳統美人,甚至看起來“有點眼熟”。
在“春香小姐”的比賽中,有一個環節是一直被保留的,就是選美的選手需要穿上傳統服飾,展現傳統美。所以能夠在這個環節中勝出,也說明申瑟紀在容貌和氣質上都是很出眾的。所以還是要恭喜申瑟紀獲得“春香小姐”的冠軍。
Ⅶ 韓國古代女性傳統服飾是什麼
韓國古代女性傳統服飾是赤古里。
赤古里作為上衣在朝鮮(韓國)男女通用,赤古里在朝鮮的三國時代,高麗叫做「襦」,百濟叫做「復杉」,新羅叫做「尉解」。
直到高麗王國的時候,赤古里這個名稱才第一次被記錄下來,用漢字寫作「赤古里」或者「短赤古里」,赤古里這種叫法很可能有來自蒙古的影響。
最初赤古里長及腰部,直接來源於漢服襦裙中的上襦。但到了朝鮮王朝時期,赤古里僅長至腋下且剛好遮住胸部。
韓服的演變:
韓服是受漢服和蒙古服飾的影響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傳統服裝。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士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一襲韓服透露著東方倫理和超世俗之美的完美結合。韓服非常講究顏色和圖案。
歷史上曾因貧富貴賤的差異,韓服在花紋、色彩上有過很大差別。比如,朝鮮時代的國王穿的是象徵宇宙中心的黃色服飾,而平民則多身著樸素的白色服裝,這也是韓民族被稱為「白衣民族」的由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赤古里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走進韓國 了解傳統韓服的由來與發展
Ⅷ 韓國古代服飾的起源、發展、特點和意義是什麼
韓國服飾的起源
韓國服飾最初主要是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對此,史書中就有記載:「服制禮儀,生活起居,奚同中國」。唐代時,新羅與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韓服的個性發展開始於李氏朝鮮中期。從那以後,韓服特別是女裝,逐漸向高腰、襦裙發展,同中國服飾的區別逐漸增大。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禮服,仍一直延續著較多的中國特色。朝鮮戰爭期間(1950—1953),西式服裝進入韓國。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人們覺得韓服太過繁瑣,穿著不便,因而使用者大為減少。但是,韓服愛好者一直積極推銷韓服,並設計出了合乎時代、容易穿著的式樣,使韓服重新恢復了活力。
韓國服飾文化特點
(1)韓國服飾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韓民族的傳統服裝,優雅且有品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也是韓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一般來說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式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男性以褲子, 短上衣, 背心, 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白色為基本色, 根據季節,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韓服的特徵是色彩, 紋路, 裝飾等很隨意。 使用兩種以上顏色, 超越單純色彩的范圍, 受陰陽五行思想影響。 花紋, 衣邊裝飾也增添了韓服的美。韓服的美可以從外觀的線條, 布料的色彩及裝飾的變化中看出。強調女性頸部柔和線條的短衣, 內外邊V字型領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線, 突出溫和感。 從短衣到裙子, 垂直下垂的線條都體現端莊, 賢淑。 裙子從上到下漸漸擴散細紋增加優雅之美。 線條的美在男性的服裝中也一樣。
(2)韓國服飾還可掩飾體形上的不足,使體形較矮的人看上去較高,較瘦的人看上去則較豐滿,增添女性之美。如今,大部分國民是已習慣穿著洋裝西服,但是在春節(農歷正月初一)、除夕(中秋節)等節慶日,或行婚禮時,仍有許多人喜愛穿傳統的民族服裝。女性的韓服是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男性則是短褂搭配長褲,而以細帶縛住寬大的褲腳。上衣、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甚至加刺明艷華麗的錦綉。韓國傳統服裝-韓服女裝由短上衣和寬松裙子組成,顯得十分優雅,男裝由上衣和褲子組成.作為白衣民族,韓服基本色為白色。根據不同季節,不同身份其著裝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
(3)歷史上,韓國服飾是朝鮮半島居民的普及服裝,不過如今卻很難在大街上看到了。韓國人之所以平時不穿韓服,是因為現代社會節奏加快,傳統韓服穿起來相對復雜,活動也不很方便。不過,這樣反而提高了韓服的檔次,使之成為重要節慶活動的禮服。韓國服飾著裝比現代服裝復雜得多,以女式韓服穿法為例,裙子里邊要穿上襯褲、襯裙等配套服裝。襯褲要比襯裙短3到4厘米,襯裙也要比外裙短3到4厘米。裙子的開啟部分要放到後邊,側襟放到左邊,並從前面繫上。此外,女子穿韓服時搭配的發卡、耳墜、戒指等首飾,應選擇古典的風格才可展示出典雅的氣質。穿韓服當然必須化妝,不過據朋友講,即便在平時,韓國女孩出門前也會精心打扮一番,否則就會被認為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在韓國人心中,正式場合穿韓服已經上升為一種規范,如果有晚輩違反,長輩便不會接受他們的「請安」。過年過節,上街不穿韓服還會被陌生人指為「粗魯、沒有禮貌。」也正因為如此,不管韓國人身處何方,韓服在他們心目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
韓國服飾的種類
韓國服飾可根據身份, 功能, 性別 , 年齡, 用途, 材料分類。 現代觀點中, 用途上的區分最有代表性。 根據生活風俗用途, 韓服分為婚禮服, 花甲服, 節日服, 周歲服等。
(1)節日服
在韓國, 春節早上必須給父母拜年, 父母穿平常韓服, 孩子們穿色童(七色彩緞)短衣和韓服拜年。
(2)花甲宴服
是子女們為花甲的父母舉辦的儀式, 祝父母身體健康, 長壽, 這時擺上宴席祝壽。花甲宴的男性穿戴金冠草服; 女性穿小禮服一唐裝。
(3)周歲服
在韓國, 孩子一周歲的時候要舉行祈求孩子, 無病長壽的儀式。 這時, 孩子要穿周歲服。 男孩子轉淺色衣服, 一般是籃色邊粉紅色短衣淺紫色褲子, 上面穿藍色背心, 草綠色衣帶。 女孩子用深綠色或黃色做短衣, 周歲或特殊的日子裡穿色童短衣, 最近也給周歲的女孩子穿唐裝。
(4)婚禮服
傳統婚禮上的韓服比平常韓服華麗。 婚禮上, 新郎的穿戴是褲子, 短衣背心, 帶結上穿外套, 戴紗帽冠帶, 穿木靴。 新娘是紅裙黃短衣上穿圓衫, 戴發簪, 龍簪上垂著前綴和飄帶。
(5)生活韓服
傳統韓服因穿戴復雜繁瑣, 只有在特殊的日子裡穿。 因此,最近出現追求簡單便利的生活韓服。 生活韓服種類繁多, 根據材料的多樣性和設計的差異生產各種各樣的樣式。 因其傳統美和價格低廉也受到國外遊客的歡迎。
Ⅸ 韓國古代女性傳統服飾是什麼
韓服。
朝鮮族傳統服飾的最大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男女服飾迥然不同,男人穿褲,女人穿裙。男裝的褲襠和褲腿都較寬,褲腳系布帶,便於盤腿席坐;婦女所穿的短襖長度及胸,長裙則長及腳跟。
朝鮮族服飾以自織的麻布和土布為主要原料,製作時採用平面裁剪法,穿著時顯得簡潔明快、富於變化,完美地體現了服飾的直線美和曲線美。服飾的色彩搭配遵循陰陽五行原理,利用服裝的色彩和衣料的材質演繹不同風格,使比色搭配和近似色搭配相得益彰。
色彩特點
男子服飾多為單一的、穩重的色彩,如:白、藍、黑。在節日時也穿著色彩艷麗的服飾,如:紅。衣服的顏色大體一致,衣服和褲子多為白色,但也有的是灰色、玉色等。女子最喜歡穿綠襖紅裙。隨著年齡的增長,色彩也趨於端莊,如暗紅、紫等。
老年女子多穿著白色服飾,兒童則穿七綵衣。
Ⅹ 在韓國的宮女和官婢有什麼區別
一、官婢:
是地方上的 社會地位相當低 連正眼看普通人的權力都沒有;
有的地方確實會拿官婢來當「慰安婦」。
二、宮女:
是宮廷里的女人的意思,在韓國的古代規矩里 宮女還有個意思是「皇帝的女人」。
除了皇帝以為 別的人都不能碰,所以,宮女是除了皇族、官員以外地位最高的人了,所有宮女一般
說來 一生的最大指望是能成為皇帝的女人(妃子)。
(10)韓國古代女人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文學文化:
韓國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朝鮮民族的美術主要包括繪畫、書法、版畫、工藝、裝飾等,即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朝鮮民族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韓國的文化受中國影響十分明顯,早在唐朝時期,朝鮮半島的新羅國就專門派人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以及治國的策略,有些東西照搬照抄地拿回去後經過「本土化」之後吸收為自己的文化,中國的文化對新羅國影響十分久遠,新羅也因為吸收了中國的文化而強大起來因此統一了朝鮮半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