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韓國的首都到底是新鄭嗎
戰國時期韓國首都是新鄭。
參考《大秦帝國》
「韓國都城新鄭座落在洧水北岸。城池不大,歷史卻是悠久得很。相傳這里曾經是黃帝的都城,留下了一個有熊氏城墟。周宣王時封了他的弟弟姬友做諸侯,國號「鄭」,封地在華山以東,史稱鄭桓公。這鄭桓公眼光頗為遠大,在周幽王時見西周國運大衰,便將封地中心城池遷徙到華山以東近千里之外的穎水洧水之間,遠遠躲開了災難即將來臨的鎬京。到了第二代,鄭武公率領臣民,將黃帝廢墟一帶的荒蕪土地全部開墾出來,並在黃帝廢墟上建立了一座大城,定名為新鄭。從此,小小鄭國日益強大。到了鄭庄公時,鄭國竟是稱霸一時,天下呼之為「小霸」。誰想自鄭庄公之後,鄭國便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戰國初期,鄭國第四百二十一年的春天,也就是公元前三百七十五年,終於被新諸侯韓國消滅。韓國原都城在黃河西岸的韓原,滅鄭後便將韓國都城南遷新鄭,遠遠離開咄咄逼人的魏國安邑。到韓昭侯時期,韓國已經南遷新鄭二十餘年了。」
『貳』 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為何在200年時間內,先後四次遷都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比如西周滅亡後,周平王就東遷洛邑,也即遷都到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所以,韓國也選擇遷都到這一區域,有助於獲得更多的人口,吸引更多的人才。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韓國後來不在宜陽定都了,不過,宜陽依然是兵家必爭之地,比如秦國和韓國就爆發了宜陽之戰。宜陽之戰中,秦軍依靠強大實力,連續作戰,最終攻佔中原重鎮宜陽,取得一個大勝利。從此,秦的疆域擴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險。
『叄』 早期戰國7雄各有多少座城池各國主要城池有哪些
1、齊國臨淄
齊國是周代東方第一大國,春秋戰國時為「五霸」之首、「七雄」之一,因此臨淄作為其都城,歷史上極為繁榮。分民眾生活的大城和國君居住的小城,兩城相連,周長21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共有十三座城門。城內幹道縱橫交錯,排成「井」字形,並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統。
『肆』 戰國七雄各城池名
齊國 臨淄 余莒
楚國 鄢郢 壽春
燕國 薊 襄平
韓國 新鄭 陽翟,
魏國 大梁 安邑
趙國 邯鄲 長平
秦國 咸陽 雍城
『伍』 戰國著名的城池有哪些
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
楚國:都城郢(今湖北荊州市江陵區)
燕國:都城薊(今北京西南)
韓國:都城鄭(今河南新鄭)
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
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
秦國:都城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陸』 春秋戰國時代韓、趙、魏、楚、燕、齊、秦、吳、越各國各城池的名稱
1。齊國:臨淄,即現在的山東省淄博市,原齊國都城即位於現在的淄博市郊區。 2、秦國:咸陽,即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原秦國的咸陽位於西安市郊區。 3、楚國:郢,古代楚國都城遷了好多次,但都叫郢。相當於現在湖北省的江陵、枝江等地方。戰國時期,秦國佔領郢,楚國遷都宛,即現在河南南陽;之後遷都壽春,即現在的安徽壽縣 4、燕國:西周至春秋初期都城在易,今河北易縣;後來滅薊,遷都到薊國故都,直到戰國時秦滅燕國。薊城位於現在北京市區的西南部分。 5、趙國:邯鄲,即現在的河北省邯鄲市 6、魏國:原都安邑,位於現在山西夏縣,後遷都大梁,即現在河南開封。 7、韓國:戰國初期都陽翟,即現在河南禹州市;後滅鄭國,遷都於原鄭國都城,即現在的鄭州市新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