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韓國古代的官服和明朝官服這么像呢
因為在明朝時,韓國所在的整個朝鮮半島都是是明朝的藩屬國,決定任何大事都需要明朝政府的准許,官服也向和明朝的官服靠攏,就是參照明朝的官服的。包括國王和王後的禮服也是明朝賜的。所以韓國古代的官服和明朝官服這么像。
古代朝鮮對外則對中國明、清兩代採取事大主義,建國後便向中國朝廷稱臣納貢,自太宗李芳遠至高宗李熙,歷代國王均接受中國皇帝冊封。對日本等周邊國家或部族則採取交鄰政策。
(1)韓國古代王後的衣服怎麼穿擴展閱讀:
明朝官服基本款式:
1、交領式
為按照古禮繼承的傳統形式,多用於祭服、朝服、燕服及中單內衣。民間的勞動者所穿短衣,也多為交領式服裝。
2、盤領衣
為繼承唐宋以來的圓領袍衫發展而來,明代公服,常服大多為高圓領、缺胯,宦官所穿有的在衣裾兩側有插擺,袖多寬袖或大袖。平民所穿無插擺,袖為窄袖,但60歲以上老者可穿大袖,袖長也可適當加長至出手挽回至離肘3寸處。
3、束腰袍裙
其形式與元代以來的辮線襖近似,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憲宗行樂圖》長卷,憲宗皇帝就穿這種袍子,上衣為右衽窄袖,腰間束斂作襞積,下裳散摺。
另外,明朝內廷宦官如司禮監掌印、秉筆、隨堂、乾清宮管事牌子、各執事近侍,許穿紅貼里、綴本等補子,有的更在膝下加襕,即橫條花紋為飾。
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官長,隨內使小伙者,穿不綴補的青貼里,這種貼里的款式也是袍裙式樣,但腰部不加橫線紋裝飾。又在南京明徐俌墓出土的「程子衣」,也是這種式樣。
4、合領
明代男式對襟衫長袖的不多,半長袖對襟式短襖是從宋代的貉袖(即旋襖)發展而來,先為勞動者騎馬所穿,後漸及士大夫。再有比甲(馬甲)是無袖無領的對襟式上衣,始於元代,至明中葉成為青年婦女穿著的半長外衣,至清代又縮短衣身,稱為坎肩、背心。
明代還有一種較比甲長,較披襖短的罩甲,為超短袖型,已見前述。明代還有一種合領或直領對襟,衣長與裙齊,左右腋下開禊,衣襟敞開,兩邊不用紐扣,或以繩帶系連的褙子,為女子便服,合領對襟大袖者為貴族婦女所穿,直領對襟小袖者為平民婦女所穿。
5、直領服裝
據明萬曆年間著名通俗小說《金瓶梅》,描述當時婦女所穿服裝,上穿對襟衫、襖,下著挑線裙子,各式高底鞋兒,冷天再在衫外穿比甲,或裙內套膝褲,額裹眉勒,頭梳假髻,插戴釵鈿簪梳和珠子箍兒,手戴釧鐲、戒指,耳戴耳環、耳墜,胸前掛金玉佩飾「墜領」,裙腰佩七事,是上乘時髦裝束,與宋代女式時裝一脈相承。
6、斜領袖袍
如直裰(又稱直掇、直身)、襕衫、道袍,這種款式的衣服衣身寬松、衣袖寬大,膝下拼一橫幅為襕,故又稱襕衫,四周鑲大寬邊,前系二帶,為古代家居常服。隋唐時,朝野人士都穿,明代稱作直裰,儒生都穿這種服裝,凡舉人、貢生、監生穿藍色四周鑲黑色寬邊的直裰,故亦稱藍袍。元、明僧衣道袍與此款式相同。
『貳』 韓國歷史上皇家男性服裝,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這些小小冊子是我在2013年參觀昌德宮時買的;這是我第一次去韓國。每套都有幾幅國王和王後的肖像,並詳細說明了他們所處的衣櫥。我基本上只是照搬書中的描述,盡管我確實翻譯了一些不同的詞,以使它們(在我看來)更准確。用粗體字寫下的是我自己的補充和想法。
這可能是紅蓮雍坡的前身,其紅色貢蓮雍坡的描述幾乎相同。雖然他的一些繼任者可能也利用了這一服裝,因為泰jo國王的肖像是臨真戰爭/豐臣秀吉入侵後唯一倖存的肖像,但這不能確定。在現代媒體上,太子的穿著幾乎完全一樣,盡管這是否是歷史上的慣例我不知道。
『叄』 古代妃子穿的服裝是什麼樣的
歷代後妃服飾(多圖,陸續添加)2007-04-16 22:36後妃有三翟:褘衣、揄翟、闕翟
不同的朝代也有差異,比如說少數民族統治的元朝、清朝是沒有這些的,而漢族王朝基本是代代相傳的。
褘衣是皇後最高級別的禮服(妃子沒有),在最重要的場合穿著。
首先從周代開始,慢慢整理
周代帝後服飾:
周代王後的禮服與國王的禮服相配襯,也和國王冕服那樣分成六種規格。
《周禮·天官》下:「內司服掌王後之六服,褘衣、揄翟、闕翟、鞠衣、展衣、緣衣、素紗」。其中前三種合稱為三翟,褘衣是玄色加彩繪的衣服,揄翟青色,闕翟赤色,鞠衣桑黃色,展衣白色,緣衣黑色。揄翟和闕翟是用彩絹刻成雉雞之形,加以彩繪,縫於衣上做裝飾。六種衣服都用素紗內衣為配。女性的禮服採用上衣與下裳不分的袍式。這六種禮服的頭飾也是不同的。
《周禮·天官》下:「追師:掌王後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笄。」其中以副最盛飾,編和次次之,所謂副是在頭上加戴假發和全副華麗的首飾,編是在加戴假發的基礎上加一些首飾,次是把原有的頭發梳編打扮使之美化。追是動詞,衡和笄是約發用的飾品,追衡笄是指在頭發上插上約發用的衡和笄。
周代王後褘衣,頭上飾「副」
圖片地址 http://hi..com/waitjf1001/blog/item/873043af23371dfafbed500f.html
中國的宮廷服飾曾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種代表個人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符號,中國的各個朝代對於皇帝、皇後和其他宮廷成員的帽子、頭飾、衣服、鞋子,以及衣服的顏色、圖案、等級都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宮廷服飾逐漸成為了封建皇權的一個象徵物。本片詳細記錄了中國兩千多年來宮廷服飾的演變過程,著重介紹了宮廷服飾中有特殊含義的圖案和顏色以及古代宮廷服飾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視頻地址
http://www.showchina.org/movie/yingshi/zggtfs.asp
『肆』 韓國宮廷禮儀(包括服飾,稱謂,等級等)有人了解嗎
雲峴宮,每年再現兩三次高宗皇帝與明成皇後的婚禮儀式。朝鮮時代王家婚禮的程序和禮節非常復雜且嚴格,將其規定為國家准則。太子到適婚年齡,國家發布國婚准備令和禁婚令,以禁止適齡姑娘結婚。揀擇王後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初揀擇"。在結束初揀擇後,解除禁婚令,被揀擇的王後候選人除外。韓國的傳統婚禮在新娘家舉行,第二天新郎帶新娘回家,國王也照此風俗。不過,一般私宅無法舉行大規模國王婚禮,因此,採取別宮制度,將雲峴宮作別宮。這里曾舉行過高宗皇帝與明成皇後的婚禮儀式。其程序為以"納采"、" 納征"、"告期"、"冊妃"、"親迎"、"同牢"的六個部分組成。
"嘉禮"是國王或太子等繼承王位的王族婚禮。其程序有納采、納徵、告期、冊妃、親迎及同牢等六禮,持續幾個月,動員數千人,為名副其實的國家喜事。雲峴宮為興宣大院君的私宅,他的老二高宗到即位前一直生活於此,亦為1866年(高宗3年)高宗皇帝與明成皇後的嘉禮別宮。
嘉禮期間,將別宮作為王妃住處,通過"第三揀擇"的王妃當選人,在此學習宮廷規矩。其簡單程序為如下
納采:宮廷派使者到別宮,向當選王妃求婚。
納徵:宮廷派使者到別宮,送禮紀念婚事成全。
告期:宮廷決定嘉禮日期,通知別宮。
冊妃:先在宮廷冊封王妃,再派使者到別宮,冊封王妃。
親迎:國王親臨別宮帶王妃回宮。
同牢:國王和王妃互相行禮,分嘗酒菜,過初夜。
參考資料:http://cache..com/c?word=%BA%AB%B9%FA%3B%B9%AC%CD%A2%3B%C0%F1%D2%C7&url=http%3A//www%2Ehaanen%2Ecom/bbs/printpage%2Easp%3FBoardID%3D100%26ID%3D26956&b=0&a=44&user=
韓國宮廷制度
《大長今》的播出,對於韓國古代宮廷知識比較陌生的觀眾來說,觀看時急需惡補一下。
宮女最高官階尚宮小宮女入宮後,先要接受基本教育,15年後就可以取得尚宮的頭飾。尚宮待遇過人,除了擁有屬於自己的房間外,還有帶侍女的特權。長今初入宮時也當宮女,後來轉攻醫學,成了醫女。
發盤越大地位越高在朝鮮時代,宮中女性在婚後都要戴上發盤。發盤越大,地位越高。至於服飾,以顏色區分身份地位,小宮女穿粉紅色,內人是紅色,尚宮是淺綠或深綠色。
只有貴族才可讀書朝鮮時代,韓國只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只能借用漢字,只有貴族才可以讀書識字。不過長今從小就偷偷地跟官宦子弟一起讀書,所以長大後能看母親撰寫的《飲食拔記》學做膳食。
參考資料:http://cache..com/c?word=%BA%AB%B9%FA%3B%B9%AC%CD%A2%3B%D6%C6%B6%C8&url=http%3A//www%2Ehawh%2Ecn/html/20050906/642171%2Ehtml&b=0&a=16&user=
尚宮不算是正式的妃子來的。算是宮女中年資比較老,受到國王與後妃們信任的那種老資格宮女。
朝鮮王朝時期,後宮每年都從一定等級的人家中(賤民、罪民或藝人是不用想了)選4~10歲的女孩入宮當宮女,一般來說,入宮時年紀越小,接受宮廷教育的時間越長,以後晉升為尚宮派到諸妃嬪國王身邊工作的機會就越大。
在宮女之上,還有一個內人的階級。宮女入宮8~10年之後可以參加「內人試」,合格後就成為內人,屬於9品官階。
成為內人後,經過一定年限的試練後,可以參加尚宮考試,合格之後會被授予牒紙與假髻。尚宮是正5品官階,但還不是正式的嬪妃。《大長今》里,連生被封為淑媛,那是最低級別的妃嬪,屬於正4品。
一旦舉行過內人試,就意味著正式嫁入後宮,終生為王上的女人,即使出宮也不能婚嫁,連妾都不能做。
韓國古代的中央官制
李氏王朝的官制主要跟隨中國模式,官職分為九品,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計十八級。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稱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稱為堂下官〔或參上官〕。正七品以下為參下官。長今受中宗冊封為御醫時,官職為正三品堂上官。以當時來說,在男尊女卑的時代,賤民出身的女子可得此高位,確是史無前例,震驚朝野。
在國王下面,中央機關方面最高的是議政府。議政府之下有吏、戶、禮、兵、工、刑「六曹」,相當於中國的六部。其首長為判書〔正二品,相當於中國的六部尚書〕及參判〔從二品〕。
長今十歲入宮,從小宮女到醫女、御醫,一生與王宮結下不解緣,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出現過不少從屬六曹的內廷供奉機構,包括有內醫院、內侍府、內贍寺、司饔院、內需司等。做醫女時曾服務的機構則有典醫監、活人署等。
韓國古代的醫女制度
朝鮮的醫女制度是太宗六年〔1406年〕建立的。因為男女有別的觀念越來越嚴格,內宮女眷忌諱被男性醫官診治,即使病入膏肓也不就醫,最後導致死亡。
醫女屬一種看護性的工作,一般中人家庭都不會讓自己的女兒去做這些事,因此制度之初,指定由賤民身分的婢女充任。
當時選擇漢陽各官衙的女性官婢在惠民署學習。在地方也會挑選十到十五歲左右的官婢前往惠民署接受教育,學成後再送回故鄉從事醫療工作,讓地方的婦女有病時也可就醫。〔朝鮮的醫療機關〕
世祖時代還設立獎懲法,規定每月必讀書籍,並考試評核,成績優異者有俸祿。成績不佳者下放為茶母〔即在官署中擔任雜役的賤婢〕,到醫術稍進步才復職為醫女。醫女和茶母都是官婢,同屬賤民階級。所有醫女一年有兩次米糧俸祿。茶母就沒有了。
醫女接受醫學教育前,需先修讀《千字文》及《孝經》,再者因要濟世救人,品德必須高尚,因此需熟讀四書,之後才學習看病、助產、把脈、針灸等醫術及研讀醫書。另外判定宮女是否處子的工作,也是由醫女負責。
在成宗時,醫女制度更具規模,將醫女分為內醫、看病醫及初學醫三個等級。
可惜醫女制度在燕山君時逐漸變質。通曉四書五經及兼備醫學知識的醫女,被燕山君派往參加各種飲宴,甚至擔任宮中儀式的儀隊、賜送賜死毒葯等活動。她們原先最重要的本業—治療及看護病人,竟變成輔業。
中宗即位後,費盡心思矯正前人惡習,明文禁止召喚醫女參加飲宴場合。但一時積習難改,醫女仍需出席宴合,成為有學識,卻又是受到非人道對待的賤民。甚至與妓女待遇相同,稱為醫妓。
韓國古代的宮女的制度
宮女,即「宮中女官」的簡稱,指的是在宮中擔任官職的女人。
王宮內有不同的正殿偏殿〔如大殿、太後殿、中殿、東殿等〕,內有不同的部門,如針房、綉房、御膳房、退膳間、洗踏房、洗水間、生果房等,由王上以致小王子小公主的日常起居飲食,都得靠宮女打理照顧,所以宮女的需求量很大。
王宮每年會從民間招收女孩入宮,中人、白丁女兒均可報名。入宮後從小宮女做起,以後可晉升為內人、上饌內人、尚宮,或最高尚宮等職級。〔尚宮的職務〕
女孩入宮當小宮女的年齡,由四、五歲至十多歲不等。一般來說,入宮年齡越小,接受宮廷教養培訓的時間越長,由於自幼熟習宮廷禮儀,長大後大多被派往大殿,擔任王上身邊的「至密尚宮」。
若是十歲以後才入宮,就像劇中主角徐長今一樣,多派往御膳房、退膳間、洗踏房、洗水間、生果房等地方,因為這些部門較側重教授有關職務的技術。如御膳房學做料理、針綉房學做針線等。
每個入宮的孩子會歸一個內人或尚宮管教,擔任老師兼母親的角色。大家在同一個房間生活。
小宮女在宮內學習禮儀及技術後,大約八至十年後可參加「內人試」,合格後正式成為內人,屬九品官階。
內人再經過十多廿年歷練後,可以參加尚宮考試。通過考試,會獲賜予牒紙與假髻,屬正五品官階。以後有機會晉陛至最高尚宮、提調尚宮的話,官階會更高。
其實,王宮內所有妃嬪及宮女,均屬內命婦;內命婦之首為王後。一朝為宮女,終身是王上的女人。一旦舉行內人試〔內人禮〕,即意味著婚禮,宮女正式成為王上的女人,一生不能婚嫁。
作為宮女,要離開王宮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年老體衰或疾病纏身,再不就是服侍的主子病逝,守喪三年後才可回家。離開王宮後也不能婚嫁,或作妾。
既然宮女不能像一般百姓般,為人賢妻良母,唯一的前途,似乎是努力邁向成為尚宮的漫漫長路。
議政府:最高中央行政單位
承政院:為國王起草旨意,直接下達王命
兩司:檢察諫議的機構
內醫院:負責宮中皇族的醫療
內侍府:管宮廷內膳食、傳令、守門、打掃等
司饔院:管御膳以及宮廷內三餐
典醫監:負責訓練醫官
內禁衛:御前侍衛
兼司仆:禁軍
捕盜廳:維持治安和捕捉犯罪者
從宮女成為妃子很艱難的,正式的妃子都是從大貴族「班」里頭選出來的,看女人天下就知道啦,沒有後台的妃子在後宮很難生存的。
《大長今》的連生只因為懷了孕才被封為淑媛(最低級的),中宗死後才被升為淑儀(第四級)。
《明成皇後》的李尚宮因為出身低微,費了多大的勁,最後還是因為生了兒子才封為淑媛。
參考資料:http://cache..com/c?word=%BA%AB%B9%FA%3B%B9%AC%CD%A2%3B%D6%C6%B6%C8&url=http%3A//www%2Etianya%2Ecn/New/PublicForum/Content%2Easp%3FidWriter%3D0%26Key%3D0%26strItem%3DfilmTV%26idArticle%3D116061%26flag%3D1&b=0&a=48&user=
韓國宮廷中女生的服式,有許多華麗的裝飾。與漢族服飾相似,但是裙子比較寬松、而且蓬蓬的
http://cache..com/c?word=%BA%AB%B9%FA%3B%B9%AC%CD%A2%3B%B7%FE%CA%CE&url=http%3A//www%2Etianya%2Ecn/New/PublicForum/Content%2Easp%3FidWriter%3D0%26Key%3D0%26strItem%3Dno04%26idArticle%3D467629%26flag%3D1&b=8&a=0&user=#0
這裡面還有介紹我們中國的和日本的,可以去看看。
韓國傳統服飾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 優雅且有品位。 近代被洋服替代。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
看上去很優雅: 男性以褲子, 短上衣, 背心, 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 白色為基本色, 根據季節,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
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最近, 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
宮中服裝
朝鮮時代隨著儒教地位的鞏固, 衣著上也開始重視形式與禮節。 朝鮮時代大禮服是祭禮服。 大禮服也稱冕服, 戴冕冠。 穿冕服。
冕服是宗廟, 社稷等祭禮或正初,冬至等大節日里穿的衣服。
韓服的美
韓服的美可以從外觀的線條, 布料的色彩及裝飾的變化中看出。強調女性頸部柔和線條的短衣, 內外邊V字型領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線,
突出溫和感。 從短衣到裙子, 垂直下垂的線條都體現端莊, 賢淑。 裙子從上到下漸漸擴散細紋增加優雅之美。 線條的美在男性的服裝中也一樣。
韓服的特徵是色彩, 紋路, 裝飾等很隨意。 使用兩種以上顏色, 超越單純色彩的范圍, 受陰陽五行思想影響。 花紋,
衣邊裝飾也增添了韓服的美。
韓服的種類
韓服可根據身份, 功能, 性別 , 年齡, 用途, 材料分類。 現代觀點中, 用途上的區分最有代表性。 根據生活風俗用途,
韓服分為婚禮服, 花甲服, 節日服, 周歲服等。
節日服
在韓國, 春節早上必須給父母拜年, 父母穿平常韓服, 孩子們穿色童(七色彩緞)短衣和韓服拜年。
花甲宴服
是子女們為花甲的父母舉辦的儀式, 祝父母身體健康, 長壽, 這時擺上宴席祝壽。花甲宴的男性穿戴金冠草服; 女性穿小禮服一唐裝。
周歲服
在韓國, 孩子一周歲的時候要舉行祈求孩子, 無病長壽的儀式。 這時, 孩子要穿周歲服。 男孩子轉淺色衣服,
一般是籃色邊粉紅色短衣淺紫色褲子, 上面穿藍色背心, 草綠色衣帶。 女孩子用深綠色或黃色做短衣, 周歲或特殊的日子裡穿色童短衣,
最近也給周歲的女孩子穿唐裝。
婚禮服
傳統婚禮上的韓服比平常韓服華麗。 婚禮上, 新郎的穿戴是褲子, 短衣背心, 帶結上穿外套, 戴紗帽冠帶, 穿木靴。
新娘是紅裙黃短衣上穿圓衫, 戴發簪, 龍簪上垂著前綴和飄帶。
生活韓服
傳統韓服因穿戴復雜繁瑣, 只有在特殊的日子裡穿。 因此,最近出現追求簡單便利的生活韓服。 生活韓服種類繁多,
根據材料的多樣性和設計的差異生產各種各樣的樣式。 因其傳統美和價格低廉也受到國外遊客的歡迎。
參考資料:http://cache..com/c?word=%BA%AB%B9%FA%3B%B4%AB%CD%B3%3B%B7%FE%CA%CE&url=http%3A//www%2Eshw%2Ecn/Article/sj/hz/zz/200509/7302%2Ehtml&b=0&a=95&user=
『伍』 韓國古代女性傳統服飾是什麼
韓服。
朝鮮族傳統服飾的最大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男女服飾迥然不同,男人穿褲,女人穿裙。男裝的褲襠和褲腿都較寬,褲腳系布帶,便於盤腿席坐;婦女所穿的短襖長度及胸,長裙則長及腳跟。
朝鮮族服飾以自織的麻布和土布為主要原料,製作時採用平面裁剪法,穿著時顯得簡潔明快、富於變化,完美地體現了服飾的直線美和曲線美。服飾的色彩搭配遵循陰陽五行原理,利用服裝的色彩和衣料的材質演繹不同風格,使比色搭配和近似色搭配相得益彰。
色彩特點
男子服飾多為單一的、穩重的色彩,如:白、藍、黑。在節日時也穿著色彩艷麗的服飾,如:紅。衣服的顏色大體一致,衣服和褲子多為白色,但也有的是灰色、玉色等。女子最喜歡穿綠襖紅裙。隨著年齡的增長,色彩也趨於端莊,如暗紅、紫等。
老年女子多穿著白色服飾,兒童則穿七綵衣。
『陸』 古代朝鮮王後服飾可以用龍嗎韓劇中王後穿金袍龍頭簪子,龍服飾的規矩是什麼
不能,但是樓主你注意看,確定一下那個是不是龍,朝鮮王雖然不能穿龍袍,但是可以穿蟒袍,二者很像的,就是爪子不同
『柒』 古代太後都有哪些衣著
古代太後穿著必須非常正式,一般不穿粉色和藍色的衣服,如果需要穿藍色,那麼也必須穿正藍。另外,古代太後不能穿一些會觸犯禁忌的衣服,否則會導致太後威嚴掃地。因為太後畢竟不是小孩子,年紀大了,最好不要穿淺色系的衣服,但是可以穿黃色等妃子不能穿的顏色,也可以戴鳳冠等首飾。
『捌』 古代韓國人怎麼都穿白衣服
韓國人愛干凈,喜歡穿白色的衣服,說是白色象徵著干凈純潔,就連紅白喜事兒過年過節不象我們這里送紅包而是送白包,古代時,每當朝廷的大人物掛了,朝廷下令老百姓穿白色衣服,為他披麻戴孝。但有那麼一陣子,韓國的大人物老掛,(杯具啊)老百姓就得老穿白衣了,後來就成了習俗了。
『玖』 韓國歷史上皇家女性服裝,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正如我所承諾的,現在是我博文的第二部分,我將以「一本皇室衣櫥圖畫書」的形式來介紹皇室女性的衣櫃。「有趣的是,大多數肖像要麼來自朝鮮王朝的最後幾十年,要麼在短暫的大漢時代(Great Han Jeguk)。這可能是因為皇室肖像很少是為國王以外的人製作的。
「光木」年是指1897年。在那個時候,韓國仍然遵循六周歷,每年都有一個具體的名字,基於天上和地上的分支組合。然而,「光木」這個名字似乎並沒有遵循這個命名傳統,它可能是一個特殊的名字,意在指明朝鮮時代向大韓時代的過渡。
黃元山——金色禮服(孫貞孝皇後,1894-1966)
最初,皇後的元山(禮服)是用深栗色或深紅色製成的寬袖子,但後來國家更名為大漢帝國,皇後成為皇後;因此,她的wonsam被改成了黃wonsam,帝國wonsam。
黃wonsam是用金色面料製成的,袖子在末端有紅色和藍色的條紋。然後,袖子被連接到由白色絲綢hansam。綉著牡丹和酒的圖案。內里用紅色面料,在肩部、背部、底、袖縫、長袍底襯上都印上了奢華的五爪龍圖案。
Jeogui -皇後的主要禮儀長袍(孫貞孝皇後,1894-1966)
1897年,高宗國王成為高宗皇帝,喬氏王朝成為大漢帝國。女王的紅色daeryebok(全套禮服)被換成了深靛藍色的guryong sabonggwan,有12個部分。此外,wonsam(禮儀長袍)取代了所有其他正式長袍的國家儀式規模較小。
古龍沙邦光包括大袖、禮服、內衣、腰帶飾、寬頻、蘇、玉飾、青襪、青鞋、玉帶、玉標項鏈、裙和長袍絲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