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的韓國和中國是什麼關系
1、漢朝時期是漢朝的一個郡縣
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佔領衛滿朝鮮後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中北部設置了四個郡。
分別為樂浪郡(朝鮮)、玄菟郡(高句麗、沃沮、夫余)、真番郡(真番)、臨屯郡(臨屯)。
景初年間(237~239),魏明帝秘密派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於嗣跨海平定二郡。部從事吳林認為樂浪本來管轄韓國,將辰韓劃分成八個國家歸屬樂浪,各地驛使傳達音迅難免有出入,臣智激怒韓國,於是攻帶方郡崎離營。
當時帶方郡太守弓遵、樂浪郡太守劉茂起兵討伐,弓遵戰死,二郡於是滅掉了韓國。
2、唐朝時期是唐朝的一個都督府
公元660年,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其國都不下而返。百濟滅亡後扶余豐曾聯合高句麗以及倭國復國,但失敗。
在朝鮮半島西南部設立了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督府,後合並為熊津都督府(今公州)。
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高句麗,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其國都(今平壤),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在其首都故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
轄境東起東海/日本海(韓國稱其東海,日本稱其日本海),西至遼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鮮半島的漢江流域。
3、宋遼金時期先後臣服於宋遼金
993年被契丹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的關系,向契丹稱臣。遼代,高麗已將領土北界由新羅時的大同江向北擴張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鴨綠江下游一帶,疆域遠超新羅。1127年被迫臣服於金國。
4、元朝時期是元朝的一個行省
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國王投降,元朝建立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內屬國,後被改為元朝的一個行省,即征東行省。直到元末1356年,高麗恭愍王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5、明朝時期是明朝的附屬國
1392年,李成桂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今韓國首爾),史稱李氏朝鮮。後來的李氏朝鮮繼續長期是中國各王朝的附屬國。
李氏朝鮮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主義。從1416年至1449年,朝鮮在鴨綠江東岸地區設置「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設置「東北六鎮」,將一部分建州女真驅趕到了中國境內(其中包括努爾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耳)。
6、清朝時期是清朝的附屬國
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兵協助明朝。1636年,清朝發動「丙子胡亂」,朝鮮國王李倧投降,改向後金朝貢,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朝廷無力鎮壓,於是請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清軍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此為借口趁機在仁川登陸,並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政府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宗藩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國
❷ 古代的韓國與中國的關系怎麼樣
第一個朝鮮半島爭權是商朝皇族建立的,並且臣服於周朝,就是屬於中國,是中國的諸侯國
之後高句麗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是中國的【藩屬】,,當然,中國強大的時候,他臣服,中國衰弱的時候他來打秋風……
在之後的一直到清末,都是中國的藩屬
日本佔領朝鮮半島的時候,朝鮮和中國脫離了藩屬關系,名義上獨立了,實際上和日本是傀儡
抗日戰爭的時候,他們被吞並了,,當然也可以看成是敵對國家
❸ 韓國歷史和古代中國有什麼關系
韓國有一個很典型的特點,那就是喜歡創造歷史,尤其是一些所謂的韓國歷史學家喜歡分享剛剛創造出來的歷史,接下來就會有無數韓國人堅定的認為他們擁有一段無比燦爛的歷史,相信很多人都曾欣賞過韓國的滑稽表演!
不得不說,韓國歷史學家這樣的做法確實很高明,畢竟70萬年前的歷史誰也不知道,而且也無法查證,或許再過一段時間,某些韓國歷史學家還能創造出100萬年的歷史,對於這一點,本人深信不疑!
❹ 韓國在古代和中國的關系如何,兩國間有哪些重大文明交流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韓國都是作為中國附屬國存在的。關於韓國與中國的歷史關系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更有一種說法甚至說韓國就是起源於中國的。
比如在明朝萬曆年間,從日本戰國時代中脫穎而出的豐臣秀吉就對朝鮮發動了一場規模浩大的侵略戰爭,作為韓國的宗主國,明朝自然不能袖手旁觀,於是派出大將幫助韓國打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日本,在共同抵禦日本的過程中,中韓文化也得到了極為深入的交融,很多先進的中華文化正是在那個時候傳入了當時還很愚昧的朝鮮。
❺ 中國文化在韓國的影響力怎麼樣
在很久以前,大約是在清朝前期及以前的所有封建時代吧,我們中國呢,因為人口眾多,物產豐饒,再加上因為中國最初處於一個戰亂年代,產生了許多為天下人請命的學說,因此導致在中華大地歸於一統之後,人們有著統一的思想,萬眾一心建設祖國,所以封建時代的中國是世界中心,周圍列國都是中國的仆從國,那麼韓國作為以前中國的藩國之一,中國文化在韓國的影響力怎麼樣?在古代的影響力是很大的,韓國希望從中國文化身上學到強大本身的方法。
因為古代的中國人民家國思想十分濃厚,大家都把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上,,一切的行為和一切的政策都必須以國家興盛,長治久安作為必要條件。所以我們國家的古代文化能夠傳播千里被周邊國家所推崇,要想中國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古人已經做得很好了,現在就必須要求我們奮勇向前了。
❻ 歷史上的韓國是中國的附屬國嗎
是的.
韓國在元朝,明朝,清朝都是中國的附屬國.
作為附屬國,要向中國進貢.韓國國王的任免,由中國皇帝說了算.韓國軍隊的最高指揮權,也在中國人手裡.
韓國就是以前的朝鮮啦,古代的朝鮮在二戰後分成了現在的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
韓國有很多傳統文化都和中國很像,比如過端午,過中秋,過春節.比如韓國人吃飯也用筷子.比如韓服就和明朝的服裝很像.比如韓國古代書籍都用漢字.還有日本,也和韓國一樣,深受古代中國的影響.
為什麼呢?想想為什麼我們中國現在英語流行?為什麼我們中國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過西方的聖誕節,西方的情人節?為什麼我們現在結婚多穿西裝婚紗而不是傳統的婚禮服飾?為什麼我們現在過生日要吃蛋糕?......就是因為西方的發達和強盛,使得西方的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我們中國.而不是我們中國的文化深深地影響西方.
但是在古代,中國很強盛和發達.韓國又是中國的附屬國.韓國上至國王,下至平民老百姓,都很崇拜嚮往中國的文化,以至於韓國原來的文化幾乎都被中國化了.
雖然現在韓國經濟還算發達,但是韓國人的傳統文化卻幾乎都來自中國,使得韓國人產生了自卑.
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只好把來自中國的文化說成自己的.其實這種心態,也算可以理解吧.
在這一點上,日本就做的好得多.
❼ 關於古代中國,日本,韓國文化
中國、韓國、日本的文化都是漢文化。日本的兵器,建築是唐朝時傳過去的,只不過後來中國繼續發展,日本獨居海外,沒有跟上形勢的趟。武士這個名詞源於中國,忍術、茶道源於禪宗。
朝鮮歷來是中國的藩屬國,在文化方面一直向中國學習,也以炎黃子孫自居。不同之處只有生活習慣和語言。
❽ 古代中國和韓國的關系
完全不相干
古代韓國:周代的一個諸侯國,原韓國為晉國所滅,戰國時期建立的韓國為秦國所滅。
現代韓國:是當前朝鮮半島南部的一個國家。
❾ 中國古代文化對韓國的影響
韓國文化主流與中國楚文化有許多相似和相關的地方。
在韓國,除江陵外,還有與楚國地名相同的丹陽、襄陽、漢陽(今漢城)、漢江等地名,查韓國地名設置史料,這些地名設置距今已六百多年。從表面上看,韓國的地名和兩千多年前就存在的楚國地名好像沒有什麼關聯性,但我看了石泉先生近期出版的《古代荊楚地理新探·續集》一書,很受啟發,認為它們之間有聯系。據石泉考證,楚國古都江陵並不是在長江中游,而是在漢江中游的湖北宜城。按照新論,楚人建國初期在漢江上游丹江支流的丹陽,發展成熟時期政治文化中心在漢江中游的江陵(宜城)、襄陽一帶。另外上溯中國漢江的源頭,是在陝西秦嶺的太白山下,盡頭則在下游的漢陽。比較一下韓國的幾個地名分布:丹陽屬於忠清北道在漢江的上游,漢陽在漢江的下游,屬於江原道的江陵和襄陽均在漢江上游不遠處,洞庭湖也在江原道。最有趣的是韓國漢江發源於江原道和慶尚北道連接處的太白山下。韓國地名分布幾乎和中國古代楚國地名的分布同出一轍。
不僅地名相似,我認為韓國的開國神話中也存有濃厚的楚文化遺跡。
檀君神話是韓國開國神話,在中國和韓國的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內容是這樣的:古時,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於是「下視三危、太白」,並給了桓雄三個「天府印」作為天上神仙的標識。桓雄率領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頂的神檀樹下,建立「神市」,他命「風伯」、「雨師」、「雲師」等,主管三百六十件人間大事。其時,有一熊一虎同住於一個洞穴中,它們請求桓雄天王把它們變成人,天王給它們一炷艾和二十枚蒜,並囑咐,吃了艾和蒜之後躲藏起來,一百天之內不能見陽光。熊照辦,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變成了一個女人;虎沒有照辦,故未能變成人。桓雄天王與熊女結婚,生下檀君,這個檀君,就是古朝鮮的開國君主。
學者們認為神話故事中所謂熊、虎相處於一個洞穴,反映了以熊和虎為圖騰的氏族之間的關系。楚人早期是以熊為圖騰崇拜的部落。楚人姓羋,少系業務氏熊,在鬻熊之後,歷代有三十多位國君以熊為姓,其最早居地又多以熊命名,如「有熊」、「熊山」、「穴熊」等。
關於「三危」、「太白」,韓國學者多認為「太白」指朝鮮平安道境內的妙香山,「三危」指中國敦煌附近的三危山。中國學者對古三危地方的說法不一致,我同意古三危在川甘交界處,岷江、岷山一帶的說法,認為檀君神話中的「三危」是指中國古三危,「太白」應該指韓國江原道和慶尚北道交界處的太白山。中國史籍中,有關三危記載最多的是公元前2000多年堯舜將三苗的一支放逐到三危,荊楚腹地在上古時曾屬三苗地,楚苗同源這已為楚國史研究的學者們所公認。三苗的部落酋長蚩尤曾北上中原,與黃帝逐鹿。在中國各地的苗族都將蚩尤視為始祖,而苗祖蚩尤和「風伯」、「雨師」關系密切。楚國大詩人屈原在《楚辭·遠游》中也提到「風伯」、「雨師」、「雷公」(也稱「雲中君」、即「雲師」)。楚辭中的「風伯」、「雨師」、「雷公」(雲師)和檀君神話中的「風伯」、「雨師」、「雲師」一樣,都是天神可以左右的對象。
檀君神話中天神授予桓雄三個「天符印」,中韓都有學者認為這「天符印」是巫師做法的法器。韓國江原道的巫俗是韓國保留最多、最完整的地方,由巫師主持的巫祭在「端午祭」中,是重要內容之一。江原道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太白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道,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包圍圈,使它與外界相對隔離,許多古風古俗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在中國古代巫風一度盛行,而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苗為甚。現在苗族地區仍有許多巫師。
神話里天神之子桓雄給熊和虎「靈艾一炷,蒜二十枚」讓它們變人形,這在楚俗里也有反映。端午時掛艾草、蒜頭以僻邪驅瘁,是楚國風俗,至今也還存在。
探討一下楚羅國、盧國與韓新羅、辰韓之間的關系。公元前8世紀,在漢江中游荊楚腹地有兩個苗蠻小國,羅國和盧國。羅國在襄陽西南,據《左傳》杜預註:「羅,熊姓國。」楚武王並吞羅國,子孫便由熊姓改為羅姓。羅被楚滅後,楚王把羅國遷到枝江,成為楚國的附庸國,爾後楚師擴境江南,再遷其羅國遺民至洞庭以南的長沙。盧國(也稱盧戎)的地理位置在今湖北襄陽縣西。盧戎,系炎帝姜姓戎族,源於盧水上游,故名盧戎。姜姓屬古羌人亦稱民羌、羌戎。學者們考證盧水即今四川岷江。從春秋戰國至秦漢,民羌人活動在岷山以北的地區,岷江、漢水、嘉陵江諸水源頭,而這一帶也正是古三危之地。三苗的一支被遷到三危去之後,一部分融入了西戎,還有一些繼續以苗、有苗存在。有苗氏在公元前11—前8世紀出現在岷江及嘉陵江之間,他們順著離嘉陵江不遠的漢水朝南遷徙,到達漢江中游,建立了盧國。這些逾越千年後從三危遷回到故地的苗裔,已經濃濃地融入了西戎民羌的諸多習俗,他們和彝族、白族、土家族一樣尊虎崇虎。
盧國和羅國距離非常近,猶如唇齒相依。歷史上羅盧聯軍曾打敗過楚國軍隊的侵犯。公元前690年,盧國和羅國同時被楚所滅,之後,一起被遷到枝江,然後又遷到長沙。到長沙後,盧戎的一部分往西到了的辰州,現今湘西辰水中游鳳凰縣苗族仍然存在客教白虎的信仰。我們再來看看韓國古代的辰韓。辰韓,中國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都有這樣的記載:「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這些有關辰韓的史籍在韓國《三國遺事》等古籍中有轉載,大量的歷史資料說辰韓是秦朝時逃亡過來的中國人,對這一點中韓學者是一致認同的。
陳壽在《三國志·魏書》里詳細地記錄了辰韓大大小小的部落國家,有許多是以盧為國名,如莫盧國、駟盧國、萬盧國、捷盧國等,甚至有的直接以楚為國名,如楚山塗卑離國、楚離國等。在韓國史籍中,筆者找到了辰韓、弁韓是苗裔的記載,如《三國遺事》:「《新舊唐書》雲,弁韓苗裔在樂浪之地。」目前韓國保存有很多祭祀蚩尤的祠堂遺址,這就說明辰韓和弁韓和楚國的羅氏、盧氏一樣均為苗裔,同樣以蚩尤為始祖。
公元前57年古新羅建國,新羅是由辰韓部落聯盟中斯盧部落所建,所以也稱斯羅、斯盧。初期新羅地盤狹小,四世紀後,開始征服周圍部落,成為半島東南部的強國,公元676年新羅率先統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並以熟練使用漢字的優勢,創造並記錄下來了開國神話。新羅在統一後的兩個多世紀內,出現繁榮景象,獨具特色的新羅文化在統治者的倡導下廣為傳播最終成為韓國主流文化之一。
以此可知:辰韓和弁韓居民均來自被秦滅國的楚國,是羅和盧戎之後。
那麼羅、盧兩氏族是怎樣從中國來到韓國的呢?秦漢及以前的戰國時代,方士得到帝王的青睞,他們不僅通曉方術,而且熟知天文地理、醫術、農業及航海等知識。徐福作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個,為秦始皇入海求葯。與徐福同時代的方士,還有韓終、盧生、侯公等,他們也先後為秦始皇訪求仙葯,這在史籍中都有許多記載。徐福一行人最終到了日本,這是現在中日學者一致的認識。韓終之屬出海後到了哪裡呢?我認為韓終是到了朝鮮半島東南部的辰韓。
查找韓終的有關史籍可見,韓終乃齊國方士,煉丹采葯,修煉成仙。《後漢書·張衡列傳》「韓謂齊仙人韓終也。為王采葯,王不肯服,終自服之,遂得仙。」關鍵的問題在於,韓終修煉的地方是楚國境內的長沙。可推想韓終在長沙時與羅氏、盧氏交往密切,在秦滅楚後,韓終帶著羅氏、盧氏等楚國亡民有準備地逃離了秦國,渡海到了朝鮮半島,在那裡重建家園。
韓國羅氏、盧氏的宗譜也有類似的記載。韓國羅氏被分為羅州羅氏和錦城羅氏。韓國1982年版《羅州羅氏大同譜》卷一《姓原考》說,「周代成王因大羅氏有功封羅國,為楚附庸,後被楚屈氏所滅,是為豫章羅氏」。韓國羅氏宗譜非常明確地記載著羅氏是「楚附庸羅國」、「祝融(楚人先祖)氏後裔」,由此可見,羅州羅氏和錦城羅氏同出一宗,都是楚國之地的羅國人。韓國盧姓一直認為出自山東,但究其盧姓歷史卻不盡其然。盧戎在商代是強大的部族,曾從周武王滅商,周天子封功臣姜族首領姜尚(即姜子牙)到營丘為齊侯,於是有一部分盧人也隨著同族到山東建立了盧子國(今山東長清縣西南)。但是還有另外一部分盧人輾轉南遷到了湖北襄陽,也建立了盧子國,這就是和羅氏一起遷到韓國的盧氏祖先。
筆者認為,韓國盧氏應是從楚國來的盧戎之後裔。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中韓兩國的文化聯系不僅僅表現在一些地名上的相似或相同,更重要的是早在2000多年秦朝末年,在方士韓終的率領下,楚國的羅、盧兩氏的3000多居民就遷徙到了朝鮮半島的東南部,並建立了辰韓、弁韓以及後來的新羅國。韓終應是檀君神話中桓雄的原型。
❿ 古代中國和韓國哪個才是更偉大
普及一下:
1)戰國七雄的韓國跟朝鮮半島的「韓國」沒有半毛錢關系
2)現在的朝鮮國名是,1392年高麗王朝的李成桂向明太祖朱元璋稱臣時,朱元璋賜國名「朝日鮮明」也就是公元1392年之前不存在朝鮮這個片語,整個半島也就沒有」韓國「這個國名,韓國這個名字真正被認可是出現在李氏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最後一個君主李熙在1897年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才出現了現在的」韓國"!(1910年大韓帝國被日本兼並,1948年後獨立到現在)
根據以上兩點,古代沒有韓國,1392年之前是中國的領土或中國承認的藩王!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韓國歷史上沒有任何時期比中國偉大!本人看來未來也沒有任何機會比中國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