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能否簡述一下戰國時期韓國的歷史呢
韓是古國名,東周戰國七雄之一,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秦、楚、燕與齊合稱戰國七雄。韓國疆土首要包含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韓國最聞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其思維卻為秦國所用。
歷史沿革
來源
韓國來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算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分割,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合稱為三晉。
強盛
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幸而韓國以其聞名的武器--弩,為各國所害怕。所謂“全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除此以外,韓國的劍也反常尖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前375年,韓便曾以其厲兵滅了華夏傳統古國鄭國。而韓國國勢最強要數韓昭侯在位之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國成小康之治。
❷ 戰國時的韓國都城
公元前403年,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
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三國與秦、楚、燕、齊合稱戰國七雄。
(2)戰國時期韓國有哪些文物擴展閱讀:
1、陽翟,即今河南省禹州市。為史記記載中夏啟的都城。據傳夏啟曾經在此會盟諸侯進行鈞台之享。
禹州之地,屬暖溫帶氣候,溫和宜人。其地形有山區、丘陵、平原,且各佔三分之一。更有潁水穿境而過,潁水之大小支流遍布全境,優越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物產,使禹州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尤以此地曾為夏禹之故都,有鈞台古跡之遺存而著聞,故後來又改稱鈞州、禹州。
2、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國家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 。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 ,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 ,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
西周滅殷後,周武王將其弟叔鮮封於管(今鄭州市管城區)建立管國,當時周朝在鄭州地區的封國,除管國外,還有鄶國、東虢國、祭國、密國等。西周滅亡後,平王東遷洛陽,是為東周。
但此時周天子己名存實亡,代之是諸侯興起、互相爭霸兼並的局面,而新鄭則在「『亂世」之際,作為一個重要都邑而興起,並開始成為鄭州地區的政治中心。
春秋初年,鄭國向東遷都於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國勢強盛,在各諸侯國中地位顯赫。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國,將國都自陽翟遷至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新鄭作為鄭、韓國都長達500多年。
❸ 鄭韓故城的制陶遺址
河南省新鄭鄭韓故城內發現一處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的大型制陶遺址,其規模和完好程度全國罕見。
鄭韓故城是春秋時期鄭國和戰國時期韓國先後建都的都城遺存,位於新鄭市城關附近的雙洎河與黃水河交匯處,東西長約5000米,南北寬約4500米,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的古城牆也是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
這次發現的大型制陶遺址位於新鄭市東北部一處殘缺的鄭韓古城牆內側,沿城呈西北-東南走向,遺址自西向東分為生活區、作坊區和燒造區三個區域,規模龐大,佔地面積達數萬平方米。
據文物考古工作者介紹,遺址全貌已經探清,並配合基建發掘了3000多平方米。從挖掘情況看,這里很可能是考古工作者尋找已久的韓國官方制陶遺址。專家判斷,附近還應當有成品區和廢品區。
這處屬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的大型制陶遺址,距今約2300年。由於地理位置偏僻,整個遺址保存的相當完好。在燒造區內,3個大型燒窯深埋於地下,窯穴最深的達3米多。
❹ 韓國撈出9百年前中國古船遺物,撈出來了哪些古文物
相信大家都在電視上看到過諸如海底沉船的橋段,其實沉船這種事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特別是在古代時造船技藝尚未完善,所以說發生沉船事故的概率要比現代要大一些,這也意味著古代是有不少大型船因為事故而遺留在各大海域之中的。韓國撈出九百年前中國古船遺物一事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廣泛關注,就從目前的消息來看,韓國海域內的此次確實是打撈出了一些極具價值的東西,其中不乏有宣和通寶以及北宋陶瓷等有較高研究意義的古文物。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古文物的價值是要比一些古代書籍高的,畢竟古文物能反映出的製造工藝以及文化價值是古代書籍所不具備的,正因如此這些古文物才讓人們趨之若鶩,此次韓國打撈出的古文物主要有碇石、宋代錢幣以及宋代陶瓷,其中宋代錢幣中的宣和通寶有著較高的經濟價值以及研究價值。
❺ 河南新鄭胡庄大墓是如何被發現的,又是如何確定是韓王陵
2003年在距離河南省新鄭市不遠的一個叫胡庄村的村子,原本這只是一個毫無名氣的小村子。
偏偏這一年的夏天許久不下雨,胡庄村的村民為了緩解旱情,不得不挖井來緩解旱情。
就在村民往井下挖的時候,鏟子下去立刻感覺不對,挖出來的都是打磨非常整齊的磚塊。
挖井挖出來非常整齊的磚塊,村民感覺情況不對,立刻意識到該不會挖到古墓了。
我認為:
河南省新鄭胡庄大墓的發掘,不僅證實了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韓國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對了解先秦尤其是韓國歷史有重大的歷史價值。
河南省新鄭胡庄大墓是研究中華先秦歷史文化的一座藝術瑰寶。
❻ 戰國中山王陵出土了哪些東西
我們研究歷史,就是想把已經失去的世界再找回來。歷史猶如大浪淘沙,有些東西沖走了,有些東西留了下來。留下來的歷史是文獻古籍的記載和湮沒於地下的遺存,而兩者所提供的信息並不是完全對等的,有的是文獻有載而未見遺存,有的是文獻無載而有遺存發現,當然也有的是既有文獻記載又有遺存發現,這就是常說的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可以相互印證。考古的重要作用就在於它能「穿越時空隧道」,將「古」、「今」的距離縮小,讓我們重見古代,觸摸古代。
根據《左傳》、《史記》等文獻記載,中山是春秋時期由北方民族建立的一個小國,建國時稱為「鮮虞」,以後改國名為時口山。大約在公元前409年,中山國被魏國所滅,但隨後中山國又將魏人趕走,收復了自己的國土。大約在公元前296年,中山國再次被趙、齊、燕等國所滅。文獻記載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國都靈壽故城在現今的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一帶。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在此處發現了戰國時期中山國的都城靈壽故城,並發掘了1號、3號、4號、5號和6號等戰國時期的墓葬及其附屬的車馬坑和陪葬墓。其中,在靈壽故城以西2公里處的1號墓即是中山國王的陵墓。靈壽故城內西北部的6號墓也是一座中山國王陵,但尚不能確定墓主為哪位國王。
1號墓和6號墓的上部都有夯築的高大封土,其上再建「享堂」。其中1號墓的封土保存較好,南北長110米,東西寬92米,高約15米,呈三級台龍形玉佩階狀,第1級台階的內側有寬約1米多的礫石散水,第2級台階有壁柱和柱礎等遺跡,頂部的第3級台階則有疊壓成魚鱗狀的瓦片堆積,可復原為一座周繞迴廊、上覆瓦頂的三層台榭式建築——「享堂」。兩座墓的附近都有陪葬墓和車馬坑。1號墓的東側有陪葬墓2座,北側有1座,西側有3座;東南側有車馬坑1座;西側由東向西依次排列有車馬坑、雜殉坑、葬船坑各1座。6號墓的東側有陪葬墓2座,西側有1座;南面的兩個坑可能為車馬坑。
兩座墓葬的形制基本相同,平面均呈「中」字形,中間為近方形的墓室,南北為兩條墓道。墓壁抹草拌泥並用白粉塗飾。槨室均居墓室中部,平面近方形,其中1號墓的槨室用厚約2米的石塊砌成。兩座墓的槨室均被擾亂,從殘存的痕跡看,1號墓的槨室內有4層套棺。1號墓全長110米,槨室南北長14.9米,東西寬13.5米,深8.2米。6號墓比1號墓規模略小一些。在兩座墓的槨室兩側均另設放置隨葬品的器物坑,其中1號墓槨室東側有2個坑,西南側有1個坑:6號墓槨室東、西側各有1個坑。
兩座墓葬出土的隨葬品主要放置於槨室兩側的器物坑中,數量驚人,總數競達19000多件,包括青銅禮器、樂器、生活用器、雕塑以及玉石器、漆器、陶器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1號墓出土的兩件銅壺和1件鐵足銅鼎,被譽為「中山三器」。這3件銅器上刻有銘文1099字,主要內容是對嗣王的告誡和嗣子對先王的悼詞,以及對中山國軍隊征伐燕國時所立功勛的贊頌。這些銘文不僅確切地說明了這座墓的主人是中山王,更重要的是記錄了中山國的一些史實和中山王的世系等。銘文追述了公元前316年燕王被迫讓位的事,譴責燕王噲讓位於燕相之子,告誡要警惕類似事件在中山國發生。傳世文獻只記載當燕國國君讓位時,齊國乘機入侵燕國並攻破了燕都,並未提及中山國。但中山國銅器上的銘文卻說明,當時中山國的軍隊也參加了這場攻打燕國的戰爭,並在戰爭中立功。銘文記載了六代中山國國王,加上《史記》所載的最後一個中山國國王,我們由此得知七代中山王的世系。
出土遺物中同樣令人關注的是,1號墓出土的1件錯金銀青銅兆域圖版,長94、寬48、厚約1厘米,是一幅王陵建築平面規劃圖,詳細註明了陵園中居中的王堂,兩側等級較低的王後堂、哀後堂、夫人堂,四周的內宮垣、中宮垣等建築的方位布局和各部位的尺寸。它是中國現知最早的建築規劃圖。經推算和實測,規劃圖與實地情況大體相符。中山國這種以國王墓為中心的葬制與後來的秦始皇陵的布局很接近。
兩座墓葬出土的巨大的「山」字形銅器。是前所未見的儀仗性器物,是王權的象徵。1號墓出土的5件均高1.19米,6號墓出土的6件均高1.43米,下部銎內都存有木質。有些器物異常精巧,是稀世珍品。如錯金銀龍鳳形銅方案,器足以4隻伏卧的小鹿承一圓圈,圓圈之上是蟠繞成半球形的四龍四鳳,龍頂又各有一組斗棋上承方案。十五連盞銅燈,高84.5厘米,形似大樹,樹上攀援著嬉戲的群猴,樹下還有二人仰面戲逗。銀首人俑銅燈高66.4厘米,男俑頭部用白銀精心製作,左手握螭蛇連接的兩層燈盤,右手高舉螭蛇連接的另一燈盤。幾件錯金銀的青銅動物形器座,造型逼真,有錯銀雙翼神獸和牛、犀等形象,其中以虎噬鹿形象最為生動。這些精美的器物,除銀首人俑銅燈出自6號墓外,其餘均出於1號墓。這些文物充分說明了當時中山國能工巧匠們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另外,1號墓出土的帶暗紋的磨光黑陶鼎等,也有一定特色。
關於中山國的歷史發展和族屬問題,一直存在不同意見。一般認為,戰國中山是春秋鮮虞的延續,是姬姓白狄建立的國家。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如青銅禮器、陶禮器等都與同時期的趙國、韓國和魏國墓葬出土的文物相近,具有中原文化的特點,但是墓中同時出土了許多反映游牧生活的帳幕構件、巨大的「山」字形青銅飾件和動物造型的錯金銀青銅飾品。這說明在戰國時期,由於不同民族的長期交往和共同生活,原來文化上的差異逐漸縮小,民族融合不斷加深。
中山王陵的發現,在很大程度上補充了歷史文獻記載的不足,但中山王陵不可能告訴我們這個古國全部的歷史和文化。因為不論是文獻記載,還是考古遺存,留下來的僅是人類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根據這些資料去尋找回來的歷史,需要考古和歷史學者將一個個「碎片」整合,向不斷接近歷史的真實這一目標不斷邁進。
❼ 在鄭韓長城遺址挖掘出了哪些文物
考古學家在鄭韓長城遺址宮城西北部發掘出一座長方豎井形地下室,南北長8.9米,東西寬2.9米,上部四周有柱洞。室東南角有台階走道可下入室內。
室內並列有5眼井,深兩米,用陶井圈築成。室內和井中出土有牛、羊、豬、雞等殘骨和陶器。
這些文物的出土,證明了鄭韓故城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的文化遺存是非常豐富的。
此外,在宮城內,還有兩處氏族墓地。一處位於西城內東南部,1923年曾出土各種銅、玉器700多件;另一處位於東城內西南部,面積16萬平方米,並有墓葬300餘座。
鑄銅遺址在東城內東部,面積約10萬平方米。出土有熔銅爐、鼓風管和陶范等。鑄鐵遺址在東城內西南部,面積約40000平方米。
出土有戰國時期的熔鐵爐、烘范和大量陶范等生產工具,可知戰國時期韓國已大量生產和使用鐵制工具、兵器。制骨遺址在城內偏北部,面積約7000平方米。出土有春秋戰國時的骨料、加工鹿角、骨簪、骨錐等成品和半成品。
歷史上,鄭國在此地傳23世,歷時300多年,後來,被韓國所滅。韓侯把國都從陽翟遷到這里,傳8世,歷時140多年,後來被秦始皇於公元前230秦所滅,成為被秦國所滅戰國七雄中的第一個諸侯國。
陶范
❽ 韓國有哪些著名的古董
首爾有條著名的仁寺洞古玩街,熟悉北京舊貨市場的韓國朋友稱之為「韓國的潘家園」。就在古玩街的背面,一幢紅色樓房格外醒目。拱形大門的門楣上用大理石鐫刻著幾個漢字:「首爾紅山文化中國陶瓷博物館」。淅瀝的細雨中,一種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不覺從心底升起。
就在這座大樓里,記者見到了金喜一先生,一個對收藏中國古玩尤其是中國古代瓷器和紅山文化玉器近乎痴迷的韓國老人,這間私人博物館的館長。
從外貌看,金喜一也就五十幾歲。同行的韓國朋友說,他已經70歲了。我在國內見過一些收藏大家,都比實際歲數年輕好多,鶴發童顏的也不在少數。大概是收藏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犀利的眼力、執著的精神,也需要一顆童心的緣故吧。
從德國淘到中國寶物
博物館位於三樓,面積不大,200平方米左右。靠牆擺滿了各種瓷器,中間的櫃子里則擺放著各種玉器。
從年代看,博物館的瓷器藏品涵蓋宋元明清各朝——宋定窯醬釉、官窯青釉;元青花、釉里紅、琺華彩;明宣德青花、琺琅彩,明成化鬥彩;清雍正和乾隆年的琺琅彩。這些瓷器體量較大,最大的有一人多高。
紅山文化玉器,是博物館藏品中的又一精品系列。紅山文化距今已有五六千年,是一個活動在中國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遺址而得名。這里陳列的藏品中,既有飾品、動物造型,又有祭祀器物,還有反映當時人們生活情趣的物品。更出人意料的是,還有一尊體量巨大的玉雕公羊,據金喜一說,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紅山文化玉器。
展覽館這數百件展品只是金喜一藏品的一部分,他的藏品數量高達數千件,都是中國古玩,既有瓷器、玉器,也有戰國和漢代的漆器、明代玉器和犀角藝術品。
一個韓國人,怎麼能夠如此痴迷於中國古玩收藏?他又是怎麼開始這個歷程的?
這要從40多年前說起。1970年,金喜一赴德國學習美術。時間不長,就發現德國流入很多中國文物,有時在地攤上就能發現好東西。「中國的瓷器太漂亮了,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年輕的金喜一萌生了淘寶的沖動,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徹底迷上了中國古玩收藏。在德國30多年,金喜一除了經營出版社外,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收集中國古玩上。他的藏品絕大部分都是在德國淘到的。
多年的收藏,耗費了金喜一巨額的金錢。這多虧了他在德國經營著一家擁有300多名員工、效益很好的出版社。2002年,金喜一賣掉了出版社和一座大樓,帶著所有的身家回到了韓國。接著,他投資蓋了這幢紅色樓房。
「我的藏品都是真的」
這些中國古玩到底是真是假,一直令金喜一放心不下。從2009年開始,他每年多次前往中國,拜訪文物鑒賞大家,學習文物鑒賞知識。20多次的中國之行,為他解除了心病:中國權威的文物鑒定專家對他的重要藏品進行了鑒定,中國收藏家協會科學檢測實驗室進行了科學成分分析。「我的藏品都是真的。」金喜一興奮地說道。
2010年10月,首爾紅山文化中國陶瓷博物館開館。中國文物鑒定泰斗、中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委員孫學海先生,偕中國收藏家協會科學檢測實驗室主任朱震先生親臨現場,確認了所有展品。孫老先生驚嘆不已:「博物館保留了很多連中國都沒有的高水平、珍貴的文物。」兩位文物鑒定大家欣然接受邀請,擔任博物館的顧問。
多年的浸潤,也成就了金喜一非同一般的中國古玩鑒賞力——眼力。隨著知名度的迅速擴大,他在韓國收藏界的影響不斷攀升,尤其在收藏中國文物的韓國收藏界地位舉足輕重,幾年前,他出任中國文物韓國收藏家協會會長。
現在,金喜一經常為韓國收藏界人士作中國古玩鑒賞講座,甚至經常作古玩鑒定。即便在中國收藏界,他也有了一些名氣,每次到中國,都要幫中國朋友掌掌眼(用眼睛觀察,判斷古玩的真偽)。
近日,他撰寫的有關中國古玩的文章,在韓國的《網路每日新聞周報》(Internet Daily News)上連載,引發韓國收藏界的高度關注。
「我想讓中國文物回家」
談及中國文物在韓國的命運,金喜一唏噓不已。他收藏的很多中國古玩,都可以稱得上文物。近年來,很多中國文物流入韓國,但是韓國人很少能鑒別文物的真偽,又缺乏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因而無法確定文物的真正價值,所以很多很好的中國文物淪為廉價的地攤貨,嚴重影響了對中國文物的保護和研究。為此,金喜一領銜的中國文物韓國收藏家協會,經常舉行各種各樣的鑒定研討會,從中國邀請很多專家學者講課,對韓國收藏家進行專業培訓,以推動對中國文物的收藏、保護。
金喜一把自己的這一舉動看成是使命,一個讓中國文物回歸中國的使命。「我的藏品都可以賣給中國人,也只賣給中國人。我想讓中國文物回到它本該待的地方——中國的家。」
有了想法,馬上就付諸行動。2011年7月,金喜一在濟州島舉辦中國古代藝術品濟州道拍賣會,出資邀請3000多名中國人到濟州島觀光並參加拍賣會。「很遺憾!這次拍賣會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賠了很多錢。」這次挫折,令他頓悟:要想讓中國文物迴流,還要做很多腳踏實地的工作。現在的博物館太小,容不下更多藏品。金喜一計劃新建一座博物館,專門展示中國古代瓷器。他還打算:經常到中國參加文物鑒定會、研討會,邀請中國收藏家到韓國參觀博物館和中國文物展,在中國宣傳韓國收藏的中國文物……
如果說最初購買中國古玩,只是出於喜歡、好玩兒,那麼現在,金喜一已經將其視作一項畢生的事業了,「中國文化太了不起了,我要在韓國弘揚中國文化」,「希望能為韓中交流做點事情」。
❾ 求各地春秋戰國各國博物館,有多少要多少 追分40~
以當時國別為專題的博物館不多。不過一些相關的文物類博物館和遺址博物館值得推薦:
周王室:河南洛陽的東周王城和周王城車馬坑博物館。
晉國:山西曲沃的晉國博物館(天馬-曲村遺址),很遺憾論遺址年代不在你說的范圍內,不過還是強烈推薦;出土文物也見於山西博物院。此外,還有山西侯馬的晉國古都博物館,側重晉都新田遺址。
衛國:河南浚縣辛村發掘過西周衛侯墓地,河南濮陽的戚城博物館。
鄭國、韓國:河南新鄭的鄭王陵博物館,鄭韓故城,此外鄭國祭祀遺址、李家樓鄭公大墓和胡庄韓王陵也發掘過,出土文物多存於豫博和鄭博。
虢國:河南三門峽的虢國博物館(虢國墓地),出土文物豫博也有。
魏國:河南輝縣固圍村發掘過魏王墓,可惜沒有建遺址博物館,出土文物多存於國博。
趙國:河北邯鄲的邯鄲故城,其中趙王城遺址(邯鄲城的宮城部分)在東周列國都城址中的保存情況最好。
中山國:河北平山縣的靈壽故城,發掘過中山王墓,出土文物見於河北省博。
燕國:北京房山區的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出土文物也見於首博。河北易縣的燕下都遺址,出土文物存於燕下都文管所和河北省博。
齊國:山東淄博的齊國歷史博物館(臨淄齊國故城)、中國古車博物館中的後李殉車馬坑。
魯國:曲阜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出土文物多存於山東省博。
吳國:江蘇無錫的春秋吳都闔閭城遺址博物館,江蘇常州的春秋淹城博物館。
越國:浙江紹興的越國文化博物館、紹興印山越國王陵,江蘇無錫的鴻山遺址博物館。
曾國: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遺址博物館,出土文物多存於湖北省博和隨州博物館。
楚國:湖北荊州的楚都紀南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熊家冢遺址博物館,湖北潛江的龍灣遺址考古遺址公園(楚章華台),關於楚文化的出土文物還見於湖北省博、河南省博、安徽省博、湖南省博、荊州博物館、壽春楚文化博物館等。
秦國:甘肅禮縣的甘肅秦文化博物館,陝西鳳翔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秦都雍城遺址,陝西咸陽的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秦直道博物館,四川都江堰水利博物館,湖南里耶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陝西臨潼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關於秦文化的出土文物精品多見於甘肅省博,陝西歷博,寶雞、咸陽、西安等地市博。
❿ 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魏國--大梁--開封:開封擁有很多著名景點,包
括清明上河園、大相國寺、包公祠、開封府、龍亭等。其中,禹王台的名勝古跡古吹台,已經有了2500多年的歷史。
齊國--臨淄--淄博: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田齊王陵、管仲墓,齊長城
燕國--薊城--北京、保定:
燕下都遺址是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遺址。城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達4公里,是戰國都城中面積最大的一座。除了燕下都,保定還擁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景點:白洋淀、野三坡、狼牙山、清西陵、直隸總督署等著名景點,北京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則位於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距京城40公里,距京石高速公路琉璃河出口2公里。
趙國--邯鄲:
武靈叢台、博物館、回車巷、趙王城遺址公園,媧皇宮、黃粱夢、磁州窯博物館,此外還有京娘湖、朝陽溝、廣府古城等景點,長平之戰遺址。
韓國--新鄭--鄭州:新鄭博物館參觀,尋找古代韓國的記憶。鄭州景點還包括黃帝故里、康百萬庄園、黃河游覽區。
楚國--郢城--荊州:紀南故城
秦國--咸陽:鄭國渠景點,還包括乾陵、茂陵博物館、永壽槐樹旅遊區,兵馬俑、秦始皇陵、驪山以及陝西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