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國的農業現狀
韓國由於自然資源條件的限制,主要糧食作物是大米、大麥、小麥、薯類、玉米。朝鮮戰爭後其糧食的自給率還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以及韓國國內市場的開放,糧食自給率水平卻在逐漸下降,從1956年的92.1%下降到2008年的28.3%。變化較小的是大米和薯類,目前保持基本自給狀態,而小麥、玉米、豆類的變化很大,現在基本以進口為主。
在韓國,家畜飼養業是僅次於水稻生產的第二大農業生產領域,主要有豬、牛、羊、雞等。受國土狹小等因素限制,除了雞肉和雞蛋基本上可以保證自給外,牛肉、豬肉和牛奶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特別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貿易自由化的推進,國際市場競爭加劇了肉類 進口的增加,自給率也在逐漸下降,到2008年韓國肉類自給率為78.6%。國內畜產品消費對進口的依靠程度較高。
㈡ 日本,印度糧食自供不足的社會原因
印度:糧食大國、飢餓大國
「印度用佔世界2.4%的國土面積養活全球1/6的人口。」這是國際媒體提到印度糧食生產狀況時常用的數據。在糧食安全上有過慘痛教訓的印度,嚴格來說應是「人多地不少」。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中國要「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有人計算18億畝合120萬平方公里。印度國土面積約為中國的1/3,卻擁有180萬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印度河與恆河兩大河流沖積平原,給人口超過13.5億的印度帶來肥沃的土地。印度歷史上就是農業大國,但從淪為英國殖民地到1947年獨立,印度發生過5次大飢荒。從獨立到20世紀70年代,印度又發生3次較大飢荒,官方統計餓死300餘萬人。
糧食安全問題是歷屆印度政府的心腹大患,並通過「綠色革命」等舉措提高糧食產量。到1980年,印度政府宣布本國實現糧食自給。現在,印度日常農產品價格保持低水平,糧食略有盈餘出口,這與獨立前後糧食長期短缺、依靠進口形成強烈對比。為保證農民的權益,刺激生產積極性,印度政府還長期實行糧食收購價保護。在維護社會公平和選舉因素推動下,印度對農產品價格實行干預政策,出台《國家糧食安全法案》。
在有糧食出口的印度,國民飢餓狀況卻在加劇。據《印度教徒報》報道,去年7月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顯示,印度仍是擁有最多「糧食不安全人口」的國家。報告估算,2014年至2019年,即莫迪政府的第一個任期,印度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增長3.8個百分點。印度在「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10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94位,屬於「重度」飢餓類。英國《對話》雜志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糧食生產大國印度還是世界上飢餓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情況敲響警鍾,提醒各經濟體必須重新配置自己的糧食體系」。
日韓緊盯糧食出口國風吹草動
在日本,關於糧食自給率的問題經常被提起。日本糧食自給率1965年為73%,之後就直線下降,現在在發達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且前景嚴峻。為改變現狀,日本也有鄉村振興的藍圖。去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農業政策指導方針——「糧食·農業·農村基本計劃」,其核心是到2030年將糧食自給率從2018年的37%提升至45%。日本《高知新聞》2019年曾刊發題為「日本食品安全保障處於十分危險狀況」的社論,提到日本小麥自給率只有12%,政府必須要有危機感,要推進智能農業,以彌補無法集中農業用地大規模生產,以及農戶減少和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勞動力不足。
受疫情影響,俄羅斯、阿根廷等糧食出口國去年一度限制本國的糧食出口或准備針對穀物出口商徵收特別稅,這讓地少人多的日本更為不安。日本農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就像疫情初期口罩短缺一樣,如果糧食出口國都『國產國消』,對日本來說會意味著什麼?與生產工業產品不同,日本的農畜產品不可能馬上擴大生產。」來自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佐藤康博不無擔憂地說:「我有過這樣的危機感——食品安全保障是關繫到國民生命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做好准備。」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藤井聰今年1月在《農業協同組合(農協)新聞》上撰文說,農業用地只佔日本國土的13.5%,從「食品安全保障」的觀點出發,必須將提高「糧食自給率」定位為重要的國家目標。此前,《日本產經新聞》曾援引農協一位負責人的話說:「提高食品自給率只是中央政府在搖旗吶喊,在地方政府、農業生產者、消費者那裡還沒有產生廣泛共鳴。」
據報道,今年6月前,日本政府將匯總有關「在後疫情時代強化食品安全保障」的各種信息,應對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東京大學鈴木宣弘研究室給出的一組數據是:「把種子因素考慮其中,2018年日本蔬菜自給率為8%,把飼料因素考慮其中,牛肉自給率為11%、豬肉6%、雞肉12%,而這些數字2035年將降至3%、2%、1%、2%。如果這樣持續下去,日本將無法應對糧食出口國限制糧食出口的禁令。」不過,據《讀賣新聞》報道,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一直在向日本出口小麥,且日本還有國家儲備、大米自給自足。但日本主流媒體還是呼籲,政府必須與商社等民間企業合作,努力穩定糧食供應。據了解,日本很多綜合貿易公司在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投資農業生產,專門生產面向日本出口的農作物。
水稻是日本唯一可以通過國產實現大米自給自足的作物,不過,據《環球時報》駐日記者觀察,一些種植水稻的日本農民卻面臨收入難以保障的現實情況。秋田縣湯澤市是日本著名的大米品種「秋田小町」的產區,在當地勞作近40年的稻農石成壽告訴記者,他同時還種植飼料用稻穀和櫻桃,因為「只靠種植水稻無法生存下去,要從事復合農業」。
韓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同樣突出
上世紀60年代,韓國穀物綜合自給率曾高達90%,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如韓國人肉類消費增加,以及產業化、都市化提高讓耕地越來越少,韓國糧食自給率也出現持續下滑現象。目前,韓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034公頃,在經合組織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2009年至2019年韓國政府在糧食領域投入13.52萬億韓元進行扶持,如補貼農民種植水稻以外的農作物、通過援助培訓和農資方式培育糧食作物共同經營制度、支持水田旱作等,但效果並不理想。韓國2019年的糧食自給率僅為45.8%,與2009年的56.2%相比大為降低。受天災和國際糧食價格影響,韓國2020年出現糧食產量過去52年來最低和價格史上最高的現象。
韓國糧食的不足部分主要依靠國際市場購買,因此,糧食出口國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加劇韓國的危機意識。據《韓民族新聞》報道,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去年5月曾進行過「應對糧食危機特別演練」,核心內容就是向在海外的韓國農場主下達「進口糧食命令」。目前,共有69個韓國法人在俄羅斯、柬埔寨、中國、越南、印尼等地經營農場,「進口糧食命令」實際上就是讓他們想方設法將糧食運往韓國。但一些韓國專家還是認為,韓國的糧食安全已亮起紅燈,為此必須引進先進技術提高本國糧食生產率。以新加坡為例,雖然其糧食消費量的90%需要進口,但新政府仍投入巨資發展都市農業。
㈢ 日本韓國糧食產量
1.D 2.C 1. 韓國和日本的人均耕地面積小 , 糧食自給率較低。 2. 冰島緯度高 , 在北極圈附近 , 氣候寒冷 , 不能滿足糧食生產 , 糧食無法自給。
㈣ 為什麼朝鮮糧食收成不好韓國糧食卻好像很多
朝鮮糧食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1. 生產資料短缺
水稻、玉米種子主要由一些專業種子生產合作農場生產, 種子質量得不到保證, 生長不整齊。近年由於設備老化,原料和機器配件缺乏, 肥料生產能力持續下降, 肥料供應量不斷下降。2002 年肥料施用量僅為18. 9 萬t , 國內現有肥料廠的肥料生產量僅能滿足肥料需求量的30 % ,約70 %的肥料供應來自國際社會。除草劑和農葯短缺, 影響了病蟲草的防治。作物灌溉主要依靠抽水灌溉,近年來由於電力缺乏,影響農作物的及時灌溉。
2. 生產技術落後
水稻生產目前還處於傳統技術水平。水稻用種量過多(一般在130~140 kg/ hm2) , 造成種苗質量差, 本田期水稻分櫱少。秧田與本田比還是比較合理,一般在1 ∶10。對育秧不是很重視, 秧苗素質一般, 插秧密度極高, 一般每m2 在35~40 叢,每叢插3~5 本秧,因此水稻不能發揮分櫱優勢。稻田水分管理採用淹水灌溉,移栽後到成熟基本保持6~10 cm水層,沒有排水控苗的過程,因此水稻在成熟時基部10 cm呈黑色, 莖稈較弱, 易倒伏。在施肥中, 以氮為主, 很少配施P、K肥,造成施肥不平衡,氮肥利用率低下。
3. 自然災害頻繁
朝鮮降雨量分布不均, 多數降雨集中在6~9 月份, 灌溉主要依靠抽水灌溉,但由於電力緊張,灌溉受到影響。近年來乾旱頻繁,加上低溫、台風等自然災害,造成糧食產量低而不穩。
㈤ 南方糧食一年三熟,為什麼產量還不如東北的一年一熟
如今說起東北,可能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便是落後了,近幾年東北的發展相較其他地區發展是有些緩慢的,經濟增速緩慢,發展止步不前。跟早年間輝煌的時候相比,如今的東北發展很是落寞。我們都知道東北很多城市都是重工業為主的,在互聯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鼎盛的今天,東北地區想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還是有些難度的。
㈥ 韓國「靈魂食品」價格「坐火箭」,極端天氣對農業的影響有哪些
韓國“靈魂食品”價格“坐火箭”,極端天氣對農業的影響有哪些?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惡劣的極端天氣對農產品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但不僅僅是對農作物的生產帶來影響,也對農產品的運輸有很大的影響。首先,這回導致糧食產量減少,那麼自然就會給農業生產和種植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糧食產量的下降也會直接使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那麼就會影響到大眾的飲食,也會對我們普通來百姓帶來影響。但是面對自然災害,農業生產只能以預防為主,盡量採取措施來減少損失。在惡劣天氣結束後,也需要進行及時改種,這樣也能有效減少損失。
㈦ 南亞大多都是農業國家,為何還會時常遭遇糧食危機
南亞的農業國家之所以常遭遇糧食危機,主要是基於這樣幾個原因。
1、農業技術水平不高。
南亞這些國家,人口都很多,比如印度人口有十億,巴基斯坦人口有一億,孟加拉國人口也有一億。如此多的人口,每天的糧食消耗量都是驚人的。在豐收的年份里,糧食還可以滿足需求,如果遇上糧食減產的年份,那很多人就只能被迫挨餓。所以說,這些國家需要提高糧食產量,改進生產技術,才能避免遭遇糧食危機。
㈧ 為什麼朝鮮糧食不夠吃
朝鮮的地理環境導致糧食的產量不高。而且朝鮮實行如同公社的制度,人們的勞動積極性並不高。朝鮮的先軍政治使很多青壯年入伍,部隊人口多,但是從事勞動的人就少了,勞動力不夠。糧食要優先供給部隊。
㈨ 為什麼韓國人吃穿不愁,朝鮮人卻糧食短缺,這是什麼原因呀,難道是科技落後韓國嗎
韓國和朝鮮都是人多地少,糧食無法自給自足,之所以韓國不愁吃穿主要是依靠進口,相比下朝鮮的政策及綜合國力決定了朝鮮的進口糧食是有限的,無法滿足人民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