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外留學生學歷認證怎麼認證的
需要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網上服務大廳認證。
特別提示:
1、認證申請所需所有材料均僅需在線上傳電子版,請勿將申請材料原件寄至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
2、掃描上傳的申請材料需為原件的彩色掃描件,應忠實於原件,保證清晰、完整。否則有可能影響認證評估進度,造成認證評估不通過。
3、如需認證多個文憑證書,請務必每個單獨提交認證申請,請勿在一個認證申請里上傳多個文憑證書。
一、需要認證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或高等教育文憑(以下簡稱文憑證書)。上傳文件格式為:pdf格式,不大於5M。
1、需要認證的文憑證書一般為所在國/地區的官方語言書寫,如獲得兩種語言的文憑證書,源語言文憑證書必須上傳,其他語言可選擇性上傳;
2、如需要認證的文憑證書的正反面均有文字圖案,應同時提供其正反面的掃描件;
3、申請人如無法提供獲頒的文憑證書,我中心原則上無法提供認證服務。
如文憑證書丟失,請申請人向頒證院校申請補發證書後再提交認證申請,如頒證院校無法補發證書則應提供證書副本、或院校官方出具的學位授予證明(通常由學生注冊部門或教務部門開具),並提供《文憑證書無法提交聲明》(下載模板,填寫後上傳)。請注意,此類申請人還需提交學習期間完整成績單。
請注意,「證明信」往往核查困難,因此評估時間有可能超出文憑證書的正常認證周期,甚至可能無法通過認證評估。
持「證明信」提交申請獲得的認證結果與持文憑證書提交申請獲得的認證結果有可能存在差異。在認證評估完成後,我中心不再受理要求替換認證對象的復核申請。
二、國(境)外學習期間使用的護照(通行證)及簽證(簽注)。上傳文件格式為:jpg格式,每張不大於1M。
在國外學習的申請人:應提供在外學習期間使用的護照。需掃描上傳的內容包括:首頁(個人信息頁)、學習期間簽證頁(電子簽或居留卡也需提供)。
如所認證的文憑證書早於10年前頒發,申請人還需提供學習期間使用的護照上所有的出入境章。
在港澳台地區學習的申請人:應提供學習期間使用的通行證。需掃描上傳的內容包括:首頁(個人信息頁)、學習期間簽注記錄(卡式通行證需提交正面及背面)。如所認證的文憑證書早於10年前頒發,申請人還需提供學習期間通行證上所有的出入境章。
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機構學習的申請人:如在國(境)外學習時間不足6個月(180天)需提供個人身份證正、反兩面掃描件,不需要提交護照相關信息;
如在國(境)外學習時間超過6個月(180天),請按照在國外或港澳台地區學習的要求准備材料。
其他相關材料
上傳文件格式為:jpg格式,每張不大於1M。
1、在國(境)外頒證院校學習時間不滿足學制要求的申請人務必提供學習期間完整成績單或研究證明;
2、有多國、多校學習經歷,或系就讀院校所在國與頒證院校所在國不一致的申請人,務必提交學習期間完整成績單;
3、為了便於准確判斷申請人的專業領域,建議申請人提交學習期間完整成績單;
4、由於少數國別教育制度的差異,日本、韓國、英國、新加坡、菲律賓、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匈牙利、愛爾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還需提供額外申請材料(可點擊國別名稱查看詳情);
5、為確保認證工作的准確性和時效性而需要申請人提交的其他相關材料(以補充材料通知為准)。
以上內容參考: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網上服務大廳認證-國(境)外學位學歷認證申請材料--適用於中國內地居民
2. 韓國的碩士學歷在中國如何認證
可以在國內的教育部留學生服務中心辦理學歷認證,認證需要的材料如下:
1、填寫完整的中外合作辦學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申請表一份
2、一張二寸彩色證件照片(藍色背景)
3、本人身份證或戶口頁復印件,驗看原件(港澳居民提供身份證明及來往內地通行證復印件,驗看原件);
4、本人護照所有頁復印件(在合作辦學外方學校有學習經歷者提供),驗看原件;
5、所獲合作辦學學位證書或高等教育文憑復印件,驗看原件;
6、合作辦學學習成績單復印件,驗看原件;
7、獲得的國(境)外證書和成績單的中文翻譯件原件(須經正規翻譯機構(公司)進行翻譯,個人翻譯無效);
8、合作辦學中方學校開具的學習經歷證明復印件,驗看原件。
一般情況,整個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評估過程需要20個工作日以上。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間不包括郵寄時間,工作日從留學生服務中心收到齊全的申請材料並通過初審的當日開始計算,至認證結果發放(寄出)之日結束。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每份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收費360元人民幣。
(2)韓國全日制碩士證如何認證擴展閱讀:
評估標准
1、證書頒發院校是否被納入所在國(中國)的國家高等教育體系,是否擁有合法學位授予資格。
2、學生自高中開始,獲得證書全過程整體學習經歷中各階段的連續性與銜接性。
3、學生在證書頒發院校所在國的學習居留時間和簽證類型。
4、學習方式(如遠程,函授不被認可)。
5、涉及國家地區間跨境合作教育形式獲得證書的認證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本標准審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