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什麼時候攻滅鄭國

韓國什麼時候攻滅鄭國

發布時間:2022-10-08 17:09:05

1. 韓滅鄭之戰的經過

鄭國是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的國家,歷史悠久,占據著今天河南一帶的土地,與晉國接壤。公元前453年,晉國發生內亂,趙、魏、韓三家滅智分晉地,其中韓國成為與鄭國接壤的國家。
據《戰國策.韓策》記載:韓、趙、魏三家已經打敗智伯,准備瓜分他的土地。韓相段規對韓康子說:「分地時一定要成皋。」韓康子說:「成皋是貧瘠不長莊稼的地方,要它有什麼用。」段規說:「一里那末大的地盤卻可以牽動方圓千里的政權,是因為地形有利的緣故。一萬人可以打敗三軍,是因為乘敵人不備的緣故。大王如果能採納我的意見,韓國一定可以消滅鄭國。」韓康子說:「好。」果然要了成皋。後來到韓國滅掉鄭國時,果然是從成皋開始的。
韓國想要吞並鄭國的野心,在消滅智氏時就已經顯露了出來。 公元前403年,韓景侯韓虔被正式承認為諸侯,韓國正式成立。 但成立之後的韓國,存在著政令上的許多沖突,臣子嚴遂和韓侈還發生了矛盾,鄭國便於前400年包圍了韓國的陽翟,韓景侯也在同年去世。
但不久後鄭國自己也發生了內亂,先是在公元前398年,鄭𦈡公殺死了宰相駟子陽, 但兩年後,駟子陽的黨羽又殺死了鄭𦈡公,擁護了鄭幽公的弟弟為鄭康公。公元前394年,鄭國的負黍又反叛鄭國,歸附了韓國。 鄭國內部的混亂,給了韓國可乘之機,公元前385年,韓國攻克了鄭國的陽城。韓哀侯韓屯蒙繼位後,滅亡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韓哀侯便在公元前375年,攻克了鄭國的首都,並將都城遷到那裡。

2. 鄭國是怎樣滅亡的呢

鄭簡公時,鄭國任用子產為相執政,鑄造刑鼎,發展經濟,救助百姓,因而鄭國重新富強。三家分晉後,韓國成為鄭國最大的威脅。前423
年鄭幽公剛剛繼位,韓武子就來伐鄭,並殺鄭幽公,後來幽公之弟儒公復國,多次與三晉發生戰爭。前375年韓哀侯率軍再次攻佔鄭國,鄭國滅亡,國土並入韓國。
戰國時期的鄭國,從內政方面來看很不穩定,哀公、繻公都是被鄭人殺害,君權不穩,政局動盪。外部來看,三家分晉之後不久,韓國成為鄭國最大的威脅。公元前
423
年鄭幽公剛剛繼位,韓武子就來伐鄭,並殺鄭幽公,韓國對鄭已經虎視眈眈。鄭繻公十五年(公元前
408
年)韓景侯伐鄭,奪取雍丘,在今河南杞縣。然鄭國不甘示弱,於次年伐韓,敗韓兵於負黍(今河南登封西南)。繻公二十三年(公元前
400
年),鄭又圍韓國的陽翟(今河南禹縣)。從這段史事上看,戰國初年鄭國與韓國戰爭的主動權並沒有集中於一方,雙方勢均力敵,不相上下。十五年後,韓再次伐鄭,攻取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再十年,即公元前
375
年韓哀侯滅鄭,鄭國從此消失於歷史舞台。

3. 鄭國是怎樣滅亡的呢

鄭國總體軍事實力較強,最終被韓國所滅。

進入戰國,鄭國仍然得以苟延殘喘。此時鄭國最大之敵人已經是新興的韓國。然鄭國仍內亂內斗不止,鄭哀公為國人所殺。於是國人立幽公之弟公子駘為君,是為鄭繻公。

鄭繻公在位時,與韓國的戰爭互有勝負,而且形勢曾一度好轉。公元前375年,鄭國滅於韓國。

鄭國立國共計432年,主要的版圖位於今天的河南省中部。鄭國是中國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國君為姬姓,伯爵。

(3)韓國什麼時候攻滅鄭國擴展閱讀

國名釋義

鄭重嚴肅忠孝仁義之國;鄭在卜辭中寫作「奠」,「邑」旁(也就是耳朵旁)是成為地名後加上的。「奠」在卜辭中是祭祀的酒器,後來又表示祭祀的行為,總之一直是在祭祀的圈子內轉悠。直到今天,「鄭」字除為地名,就是姓氏,很少有其他含義,而掛在嘴邊的「鄭重聲明」的「鄭」,還留著祭祀的氣氛——嚴肅。

參考資料

網路-鄭國

4. 歷史上,韓國是如何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

公元前403年,周安王正式承認韓景侯為諸侯,韓國這一諸侯國正式成立。但是,在正式成為周朝冊封的諸侯國之後,韓國的內部卻爆發了一些沖突,大臣嚴遂和韓侈間也發生矛盾,鄭國便於公元前400年包圍了韓國都城陽翟,韓景侯也在同年去世。不過,在三家分晉徹底完成之後,韓國得到快速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韓國和鄭國之間的差距。公元前385年,韓國攻克鄭國的陽城。公元前377年韓哀侯繼位後,滅亡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韓哀侯便在公元前375年舉兵攻克鄭國都城新鄭,並遷都到新鄭。

5. 戰國七雄之一韓國

韓國,先秦時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

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後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後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

韓國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除此以外,韓國的劍也異常鋒利。

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改革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並加強王權,萬事皆有法度,以法治國。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

韓國的國土面積可能還沒有楚國的四分之一大。這里需要說一下,上古時代看一個國家是否強盛。不一定是看它的土地面積,還要看其他方面。比如有效土地開發程度,資源的利用率,最關鍵的是人口。比如,戰國時燕國國土雖比韓國大很多,但燕國北方廣大地區荒無貧之,人口稀少,且常受匈奴外族的侵犯,有些地區都棄之不要。所以燕國在很多時侯在七國中偏弱。韓國地處平原,土地開發得好,農業發展好,人口密度大。戰國時人口是衡量一個國力的基礎。因為那時侯全民皆兵,閑時為農,戰時為兵,壯年男士充當前線,壯女及老弱負責後勤。只有人口才能源源不斷生產出兵力及勞動力。戰國時秦國人口大約500萬,楚國400萬,韓國也有200萬以上,七國總人口在3000萬至3500之間。因為連年征戰,人口增長緩慢。

韓國乃四面受敵,周邊的魏趙楚都比他們強大,這樣制約了他們的發展。為了拓展疆域,韓國歷代祖先都在打南端鄭國的主意。韓哀候時,韓國滅掉鄭國,遷都新鄭,一舉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是韓國的黃金時代。韓哀候被游俠聶政誤殺後,其子韓懿候繼位,他雄心勃勃,力圖開創韓國的偉業,甚至產生了滅魏統一三晉的野心。當魏國動盪時,韓懿候看準時機,聯合趙國攻打魏國,企圖滅魏,然而雙方合作卻談崩,伐魏半途而廢。死裡逃生的魏惠文王對韓趙恨之入骨。

韓國雖然充滿活力,但卻先天不足,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父親種下的仇恨給即位的韓昭候留下禍根。魏惠文王率先變法,最先稱霸。魏惠文王站穩腳跟後分別攻打韓趙,韓國危矣。韓昭候一愁莫展,這個時候一個叫申不害的人出現了。

申不害,士人出身,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獻計讓韓昭候向魏國示弱稱臣,忍一時保得國家生存,魏強韓弱,此乃以柔克剛,更會得到天下諸候的同情,從而更加憎恨魏國,此乃一舉三得。韓昭候依計而行,魏國果然退兵。從此申不害進入韓國權利中心。此人深諳權謀縱橫之術,能洞察國君心機。後來又任申不害為相邦,推行變法,打擊貴族,貴族私兵土地収歸國君所有,並建立起絕對王權制度。從此韓國由一個有活力青年蛻變成一個胸有城俯的中年。

韓昭候任申不害為相推行變法,一時謂之勁韓,他國不敢侵。後來,韓齊聯軍在馬陵大敗魏軍,魏大將龐涓自殺,魏國元氣大傷,失去了霸主之位。申不害在韓國推行變法,以法家治國,韓徹底論為權謀術土之國。軍民不再是堅韌忠心,代之的是爾虞我詐。

魏國倒下之後,西方的霸主秦國又成長成了巨人。秦國遠交近攻,不斷吞食各諸候,韓國首當其沖。為了共逾強敵,曾經的敵人不得不聯合起來。韓魏24萬大軍在伊闕激戰,然合作雙方各懷鬼胎,魏國不願充當先鋒,韓國不願救援,又遭遇了戰神白起,失敗是註定的。白起以10萬之眾全殲韓魏24萬大軍。伊闕之戰爭打斷了韓國僅存的脊樑。

後秦昭王派軍攻打韓國上黨,相邦張平又獻計使秦趙發生了長平之戰。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45萬軍,將趙國的脊樑又打斷。為了韓國的苟延殘喘,將禍水引向趙囯,而韓國卻躲在背後。趙國失敗後,韓國也失去了最後的屏幕。幾年後,上黨還是丟了,只剩下兩郡土地。

秦王贏政繼位後,奮六世餘烈,欲統一六國,而鄰近東邊的韓是第一個。韓王先後派水利師鄭國韓公子韓非子前往秦做間人。鄭國後來投降了秦國,韓非子被賜死於秦國監獄。

韓非子死後兩年,公元前230年秦國東進滅韓。韓國因時運不濟,在諸國博奕中奉行以權謀治國,放棄了熱血與耿直的秉性,代之的是苟活,忽視了對自身實力的熬煉,滅亡成為必然。六國之中,韓國最先滅亡,韓國的滅亡是一曲小國的悲歌。

6. 最弱的韓國為何能滅掉鄭國呢

戰國之初,韓國參與了三家分智、三家分晉,其實力絕不容小覷。

戰國之初,韓國、鄭國勢均力敵,形勢的發展也沒有刻意傾斜於一方。但是後起之秀韓國攜分智、分晉之威審時度勢,一舉戰勝周王朝老牌諸侯國鄭國,首開諸侯國間相互攻伐竟至滅國之境地的先河。韓國滅鄭國事件,加速了「戰國七雄」的形成,更進一步為實現一統創造了條件。

7. 鄭國是 怎麼被韓國滅掉的

鄭國在春秋時期中期,由於內亂疊起,國勢逐漸衰弱,公元前375年,鄭國滅於韓國。子孫以國為氏,是鄭姓的由來。

8. 鄭國是 怎麼被韓國滅掉的

康公即位之初,駟子陽黨徒掌握政權,剛從韓國奪回的負黍又叛鄭歸韓,這對鄭國是一沉重打擊。康公二年,魏國又從北邊侵鄭,奪去酸棗山(今延津境內),建立酸棗山城。鄭康公十一年,韓國乘機傾師伐鄭,一舉攻取陽城。鄭國在此修築之長城被攻破,鄭國國土只剩下今滎陽和新密、鄭州新鄭一帶。鄭國在此狹小地區苦鬥了20年,鄭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韓哀侯對鄭國發動最後一次進攻,殺害國君,兼並領土,建都於新鄭(今鄭韓古城),歷時431年14世23君的鄭國遂亡。

9. 戰國時期,最弱的韓國是如何滅掉鄭國的是有神人相助嗎

鄭國被滅有其地緣上的必然性,也有鄭國國力衰弱的原因,以及最後關頭,自己的內亂和政策失誤等多方面的原因,當然,這也是他逃不掉的歷史宿命。

鄭國是西周最後分封的一個諸侯國,最初受封在今天的陝西榆林地區。當時周王室迫於形勢壓力,向東遷徙。鄭國第二任君主鄭武公,為了盡到拱衛周王室的責任,決定隨周王室東遷。由虢國和鄶國獻出十座城池,供鄭國作為新的封地,這就是後來的鄭國。


隨著春秋末年,各諸侯國國力分化越來越懸殊,歷史逐步跨入兼並時代,一些頻臨大國的小國家,首先成為犧牲品,比如虢國、虞國、鄶國、徐國、黃國、江國等等。

戰國時代的到來,就預示著天下的主題,演變成赤裸裸的兼並潮!這就是天下大勢,許國逃不掉,吞並他的鄭國也逃不掉,同樣吞並鄭國的韓國,也逃不掉!時也命也!

10. BC375年韓滅鄭時,韓趁鄭失去誰的保護而滅鄭

我選擇D,其他原因。

為了分析鄭國滅亡的原因,首先分析地理位置的因素。
先看一下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後的局面,趙國基本得到了晉國北部的領土,魏國的領土在中間,韓國則分到南面的幾塊。魏國經過魏文侯、魏武侯兩代的發展,在李俚、吳起等人的治理下,國力大增,於戰國初期首先崛起,成為當時第一強國。於是,魏國的領土得到全面的拓展,甚至打下了秦國的河西,將領土擴展到當年晉國也沒有佔領的秦地。韓國在三家分晉中得到的土地最少,還是分成幾塊的。其中一塊土地,正好在鄭國的東面,北面與魏國接壤,南面是楚國,東面是宋國,西面是鄭國,等於成了飛地一塊。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恐怕做夢都想得到鄭國,從地里上講,可以把韓國的國土練成一片。而魏國呢,只要得到鄭國,就可以硬生生地把韓國一切為二,首尾不能相顧。所以,魏國也在打鄭國的主意。
再看楚國,楚國的國土,從春秋時期開始,就一直是最大的諸侯國。在其他諸侯都只有幾百里國土的時候,楚國就已經幅員數千里,下轄百餘縣,帶甲過十萬了。這時的楚國,經過吳起的變法,國力有所增加,雖然楚悼王一死就被改回去了,但國力還在。恰好鄭國與楚國接壤,楚國收拾不了魏韓兩國,解決一個鄭國還是輕松的很。
所以,可以說楚魏韓三國都在打鄭國的主意,但是誰都不好先出手,否則肯定遭到其他兩國的打壓,於是局面就僵持了。那麼作為被滅的當事人,鄭國的位置又如何呢?鄭國曾經在春秋初期一度強盛過,還是中原地區的小霸主。但是由於他出於交通要道,天下的樞紐位置,所以不論是北面的晉國,南面的楚國,東面的齊國,西面的秦國,一旦要向中原擴張,鄭國都正好擋住了擴張的峰點,被拋到風口浪尖上。換句話說,不管誰過來,鄭國都要被揍。而長期被揍的經歷,養成了鄭國上下圓滑的個性,是朝秦暮楚的牆頭草典型代表。春秋時期的晉楚爭霸,鄭國誰都不敢得罪,只好不停地倒來倒去,更換投靠對象,雖然總被打得很慘,但總是保存下來了。到了戰國初期,局勢變了,不再是晉楚對峙,換成被楚魏韓三國包圍了。東西兩面是韓國,北面是魏國,南面是楚國。這三個國家,鄭國一個都得罪不起,於是只好繼續當牆頭草,稀里糊塗的隨波逐流下去。

然後講國力的問題。毫無疑問,鄭國是最弱小的,弱小到相比其他三國簡直是不設防的地步。上面說了,魏國在戰國初期率先崛起,成為當時的第一強國;楚國雖然在春秋末期遭到滅頂之災,險些被亡國,但是總算恢復了國土,實力猶在,加上吳起的短暫變法,就算不及楚國,也沒差多少。韓國相比楚魏兩國是弱了些,但比起鄭國強了不少。所以,比拼國力,依次是魏、楚、韓、鄭。三強互相對峙,誰都不敢先動手,恰好成了鄭國存活的最有利條件。

所以,樓主引用材料中所說的「鄭恃魏」、「鄭恃楚」,其實並不是鄭國投靠了魏國或楚國,而是說,鄭國憑借魏國的實力,楚韓兩國就不敢輕易來攻;憑借楚國的實力,魏韓兩國就不敢輕易犯境。哪個敢先動一下,必然遭到其他兩國的打擊。而這三國中,又沒有哪個國家的實力強大到可以不顧他國的地步,於是形成了僵局。鄭國在夾縫中求生存,也確實不容易。

但是,公元前375年,魏國向楚國發動進攻,形勢馬上就不一樣了。楚魏兩國打起來,一時都騰不出手,原本的平衡被打破,這等於給了韓國極好的機會,於是馬上出兵,一舉攻破鄭都,滅了鄭國。後來韓國還把國都遷到了新鄭。這就好像後來趙國滅中山國一樣,中山國夾在趙國和齊國之間,齊國斷不允許趙國滅中山,所以趙國每次進攻都不能盡全功。後來齊國出兵攻打秦國,這才給趙國以可乘之機,迅速地滅掉了中山國。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小國的生存,都是小心翼翼維持平衡局面的結果,一旦平衡被打破,小國只有接受滅亡的命運。

後來魏國看到鄭國這回是死定了,於是從韓國那裡搶了一些土地作為彌補。只有楚國反應慢了一拍,什麼都沒撈到。

至於說為什麼沒有國家幫助鄭國復國,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一旦鄭國復國,哪怕顯出復國的意圖,必然遭到魏韓兩國的強力打壓。吃進嘴的肉哪能再吐出去?鄭國固然不敢復國,當時也沒有哪個國家敢幫他復國。還有一點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大國吞並小國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否則哪來的戰國七雄?都是吞並大量小國才形成的。

可能有人要問,楚國被吳國滅亡,為什麼秦國肯出兵幫助復國呢?首先,楚國是大國,大國被滅,天下局勢就要發生極大的變化,作為原有的諸侯,絕不願意看到這個巨大的波動影響到天下的穩定;其次,楚和秦是姻親之國,秦國是願意麵對一個姻親之國呢,還是願意麵對所謂「蠻夷」的吳國呢?這個不用我說了;再次,吳國一旦吞並楚國,實力必然大增,秦穆公想要稱霸,必然不能坐視,而讓楚復國,則等於在隔壁安頓了一個弱小的鄰居,這個賬秦穆公自然算得清;最後一點就是秦穆公這個人比較熱心腸,從他和晉國幾代國君打交道就可以看出來了,他是一個頗有古風的人,願意去做這種公益事業。

最後糾正樓主的一處錯誤,樓主提到的華陽之戰,是在100多年後的公元前273年。而在公元前375年左右,魏冉、白起都沒出生呢。當時的秦國還沒變法,河西之地又丟給了魏國,正處於衰弱期,哪裡能打進中原?樓主所說的那兩大陣營的對戰,是絕對沒有的。而公元前273年白起攻打魏國,那也是100年後的事情了,和替鄭復國也沾不上邊了。

閱讀全文

與韓國什麼時候攻滅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