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魏華的藝術簡介
1963年生於湖南張家界,苗族。1989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現任職廣州美術學院壁畫工作室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陶藝委員會秘書長,石灣陶藝學會會長、石灣當代美術館館長。
個展
1996年 魏華雕塑展 (廣州美院美術館)
2001年 魏華青銅雕塑作品展 (香港Memory畫廊)
2008年 魏華陶藝作品展 (石灣當代陶瓷美術展)
2008年 公仔精神·魏華雕塑作品展 (北京798地下藝術空間)
聯展/工作營
2011年「海市蜃樓——游牧的絲綢之路實驗」國際當代陶藝展(上海多倫美術館)
2010年 2010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中國台灣台北鶯歌陶瓷博物館)
雕塑雜志十五周年特邀藝術家展 (北京雕塑雜志社)
2009年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陶藝展 (中國美術家協會)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壁畫展 (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國動力——2009中國國際雕塑年鑒展 (北京國際雕塑藝術區)
文思·物語——大陸當代陶藝展 (中國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2008年 眾聲喧嘩——第四屆宋庄藝術節公共雕塑展 (北京宋庄)
第六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溝通與擴散——紀念北京奧運會韓中陶藝交流展 (駐華韓國文化院)
中日韓現代陶藝新世代交流展 (石灣٠中國當代陶瓷美術館)
《戰士》雕塑藝術展 (荷蘭Drents博物館)
粵澳當代陶藝展 (澳門塔石藝文館 )
首屆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展 (紐約)
2007年 廣東當代陶藝展 (廣州美院學院大學城美術館)
泛雕塑藝術展 (上海世貿大廈,並獲「金手指」獎 )
中國當代陶藝五人作品展 (紐約時代美術館)
雕塑與城市對話·上海雕塑年度展 (上海城雕中心)
托兒·當代陶藝展 (上海TWOCITIES 畫廊)
2006年 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5 (中國美院美術館)
潔具夢游·當代藝術展 (韓國CLAYRCH GIMHAE博物館)
2005年 溝通與擴散·中日韓國際陶藝展 (韓國MIRAL美術館)
2004年 國際陶瓷藝術教育大會·陶藝展 (景德鎮陶藝學院美術館)
2003年亞洲拼圖——第18屆亞洲國際美術展 (香港文化博物館)
韓國安城國際陶藝展 (韓國安城中央大學美術館)
奧賽羅陶藝展 (挪威 Vigeland博物館)
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展 (清華大學美術館)
WATERSHED陶藝中心工作營 (美國緬茵州)
2000年 與摩爾對話——中國當代雕塑家作品展 (廣東省美術館)
新狀態第二回——魏華、唐頌武雕塑作品展 (廣東省美術館)
中國當代青年雕塑家邀請展·2 (杭州、青島、深圳)
中國陶藝家作品雙年展·3 (中國美院美術館)
1999年 美的流傳·大陸、香港、台灣袖珍雕塑作品展 (台北、香港、佛山)
1998年 愚自樂園·國際雕塑創作營 (桂林國際雕塑園)
空間觸覺·廣東青年雕塑家邀請展 (廣東美術館)
1997年 中國藝術大展·當代雕塑展 (中國美術館)
1992年 「5·23」全國美展 (中國美術館)
當代青年雕塑家邀請展·1 (杭州中國美院)
收藏
廣東省美術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廣州藝博院浙江省美術館
挪威VINGHHND博物館韓國CLAYARCHGIMHAE博物館韓國中央大學美術館韓國MIRAL美術館紐約時代美術館 荷蘭Drents博物館
出版
《形態演義·魏華雕塑藝術》《精神暢游·魏華線描藝術》
《具像精神·魏華雕塑藝術》《公仔精神·魏華雕塑藝術》
《介入空間·魏華環境藝術》《具象形態·魏華雕塑藝術》
大型戶外公共藝術作品
2000年 祖廟路商業街 《公仔柱》
2003年 石灣陶瓷博物館《公仔牆》
2005年亞洲藝術公園《亞洲藝術之門》
2007年佛山創意園《創意佛山》
2008年 中國陶瓷總部陶瓷文化廣場:《中華之光》、《漢佣牆》、《秦永牆》、《唐用牆》
佛山創意園《大面》
2009年1506創意城《馬桶瀑布》
2010年韓國檀國大學《神仙柱》
B. 姚永康的藝術成就
姚永康的人物雕塑在寫實風格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同時他自創姚氏現代寫意隨性陶藝風格,「他以一種難得的年輕,前衛的心態輕松上陣,而在表現語言上又盡顯`老爾彌辣ˊ的處理手段和技巧,他將中國的水墨語言運用到陶瓷雕塑上,泥條與泥片的結合如同大寫意般酣暢淋漓錯落有致,而高難度的燒成技巧使完整的作品為傳世精品。」
城雕作品《陶與瓷》組雕。1983年落成,1987年獲中國首屆城市雕塑評比優秀獎。
1984年城雕方案作品《智魔》1984年獲全國首屆城市雕塑規劃獎。
1982年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特邀為在國內外至今仍第一部陶瓷雕塑、陶藝美術動畫片《瓷娃娃》中任美術,該片獲1983年中國電影美術片百花獎。
1987年為中國電影百花大獎設計獎品,百花女神鵰像。
1989年雕塑作品《陶》獲中國西湖美術節大獎,並為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送美術節合作方日本國主持竹內陽一禮品。
1999年城雕作品(大型陶瓷雕塑)《瓷魂》組成的《江西瓷園》門前景點獲中國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
1986—2003年雕塑作品《難忘時刻》、《和諧》、《覺醒》、《時代》分別獲全國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十屆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2001年8月陶藝作品《自喻》組雕,《世紀娃系列》參加韓國首屆世界陶瓷博覽會的「20世紀世界現代陶藝展」。該展是由引導世界20世紀現代陶藝發展的38名世界級大師的陶藝家組成,作者是被邀請的中國大陸唯一的代表。《世紀娃》被收藏。世界各國陶藝雜志,凡是報道韓國博覽會的,皆有《世紀娃》作品刊載。
2006年法國瓦勞黑斯陶藝雙年展
2006年韓國國際陶藝家創作營暨邀請展
2006年中日韓陶藝邀請展
2007年首屆景德鎮陶瓷學院教師作品赴美巡迴展(展覽歷時1年,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NCECA主會場,匹茲堡藝術中心,印地安那州立大學,等主要大學和美術館巡迴展出。)
2007年寧波美術館「對流2007」―――兩岸三地當代陶藝展
2012年杭州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雙年展(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七屆,第八屆)
2011年台灣東亞青瓷展
獲1993年美術片電影百花獎(合作者姚家康、劉澤岱、懺鴻祥)。為中國電影百花大獎——百花女神鵰像設計者。城雕《陶與瓷》組雕(合作)獲中國首屆城市雕塑評比優秀獎、《智魔》獲中國首屆城雕規劃展銅獎、陶藝《陶》獲中國1991年西湖美術節雕塑類銅質獎、陶藝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並獲獎。創作了寧波中山廣場環境陶藝浮雕、1999年昆明世博會「江西瓷園」主雕《瓷魂》。
C. 陳鳴遠紫砂壺有什麼特點
紫砂陶始於北宋,經明代供春(也作龔春)和時大彬等名匠的不斷完善,已經成為具有一整套完整技術的成熟工藝。其中,時大彬對紫砂工藝的發展及紫砂壺的藝術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明清更替,紛亂的戰爭結束了,社會趨於穩定,經濟開始復甦,紫砂工藝也進入一個全面發展的繁榮時期,在工藝、造型、銘刻、堆塑及配色等方面都達到新的高度。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人物便是陳鳴遠,陳鳴遠是龔春、時大彬之後最有成就的紫砂大師。他上承明代精粹,下開清代格局,影響巨大。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徐喈鳳修《宜興邑志》時,便將尚在壯年的陳鳴遠破例錄入。稱:"鳴遠工制壺、杯、瓶、盒諸物,手法在徐士衡、沈士良間,而款識書法獨雅健,有晉唐風格。"陳鳴遠,名遠,字鳴遠,號寉村,亦號壺隱,清初康熙、雍正年間人,相傳其父是明代著名紫砂藝人陳子畦。陳鳴遠技藝精湛,雕鏤兼長,是紫砂史上技藝最為全面而精熟的大師。他無窮的創造力為紫砂工藝開拓了更為寬闊的發展道路,其成就和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壺形設計上,陳鳴遠跳出明代幾何器形和筋紋器形的局限,模擬自然形態塑成壺身。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蔬菜水果、鳥獸魚蟲,無不可以入壺。其造型源於自然,加以取捨並適當誇張,作品生動活潑,富於美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藝術家對生活的再創造,開創後代"花貨"先河。傳世作品有天雞壺、南瓜壺。 第二,陳鳴遠擴大了紫砂陶的藝術品類。除壺、杯、瓶、盒以外,他還設計製作了許多文房雅玩,如筆筒、筆架、筍形水盂。 第三,陳鳴遠與文人的密切交往與合作,給紫砂作品帶來幽雅的文化內涵。清乾隆年間吳騫所著《陽羨名陶錄》載"鳴遠一技之能,間世特出,自百餘年來,諸家傳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跡所至,文人學士爭相延攬,常至海鹽館張之涉園,桐鄉則汪柯庭家,海寧則陳氏、曹氏、馬氏,多有其手作,而與楊中允(晚妍)交尤厚。"文中涉及的張氏(柯)、汪柯庭、曹氏(廉讓)、馬氏(思贊)及楊中允等人,都是載入史籍的文人學士,有的工詩文,有的善繪畫,有的擅書法。他們將陳鳴遠邀請至家中,製作茗壺,切磋陶藝。這些文人直接參與壺形的設計、壺款的選擇或擬訂,甚至親筆書寫壺款,如曹廉讓書款的天雞壺(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這種作品必然體現出濃厚的文人意趣。陳鳴遠本是極有天賦之人,在文人學士之間長期的耳濡目染,其文化藝術素養逐步達到很高的境界。這充分體現在陳鳴遠的壺款內容、刻款書法及款與壺的配合上。如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南瓜壺,款曰訪得東陵式,盛來雪乳香。"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知識,可以去下面的這個網址看看。http://mall.artxun.com/mall/mk.php?k=%C3%CF%B3%BC%D7%CF%C9%B0%BA%F8&fbz=1&search_submit=%CB%D1%CB%F7
D. 徐洪波的展覽
2009年瑞士沃韋藝術和設計學院陶藝系訪學
· 2008年第43屆國際陶藝大會作品講演
· 2003年以來生活工作於上海和景德鎮
· 1998年創建主持肇慶學院陶藝工作室
· 1996年建個人陶藝工作室
· 1994年起肇慶學院美術系任教
展覽:
· 2009年 「十碗」SBC瑞士丐碗計劃,瑞士洛桑,法國巴黎
· 2009年 「碎模」-中國日本當代陶瓷雕塑展,美國密西根大學丹納斯美術館
· 2008年 第43屆國際陶藝學會大會中國當代陶藝展,西安
2007年 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紐約/
2007 年北京BS1當代美術館2007年度藝術提名展/2007 年 上海新銳藝術大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
2007 年 「SOFA」年度展,紐約/
2007年 「十年」大陸香港陶藝邀請展,上海樂天陶社/
2006年 第五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6年 中國第二屆現代手工藝術學院展,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2006 年 第八屆全國陶瓷藝術與設計創新展評,銀獎/
2006 年 法國ARUMS國際當代藝術展,巴黎/
2006年 「玩點虛的」中國當代陶藝展,上海朱屺瞻藝術館/
2006年 法國(瓦若里)第19屆國際當代陶藝雙年展,法國瓦若里陶瓷博物館/
2006年「驚蟄之約」新銳藝術家聯展,上海惠生藝術中心/
2006年 中日韓優秀研究生陶藝巡迴展,中日韓,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5年 中國首屆現代工藝展,北京清華大學美術館/
2005年 中瑞當代陶藝展,上海上大美術館/
2005年 中國准新銳陶藝展,上海(香港)樂天陶社/
2005年 世界博物館文化博覽會現代陶藝展,韓國漢城/
2004年 夜宵行為裝置,上海蘇河/
2004年 中韓陶藝交流展,上海上大美術館 /
2004年 中日美術作品展,上海上大美術館/
2004年 上大美院十周年展,上海美術館 /
2003年 第二屆全國陶瓷藝術與設計展 河北/
2001--2002年 陶藝與社會陶藝行為實驗,肇慶/
2000年 「瓷之精神」國際陶藝研討會及展覽,景德鎮/
1998年 首屆中國宜興國際陶藝研討會及邀請展,宜興/
1997年 中加現代陶藝展,景德鎮三寶國際陶藝村/
1995年 首屆「高嶺」國際陶藝研討會,景德鎮/
1994年 「美的召喚-向自然致敬」大型地景行為裝置,肇慶/
E. 呂品昌的人物履歷
1978年 9月考入輕工業部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
1981年 西北之行,第一次考察雲崗、龍門、麥積山、大足等石窟藝術,深深被中國傳統文化所吸引和感染
1982-1983年 留校任教後,入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習深造,接受嚴謹的雕塑專業基礎訓練。其間再次赴麥積山、龍門及敦煌石窟,較深入地學習研究中國古代雕塑,品味傳統文化氣質和精髓
1985年 9月考取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研究生。
1987年 赴香港舉辦展覽和學術交流,強烈感受到現代文明的節奏並對西方現代陶藝的面貌及發展趨勢有所了解
1988年 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先後赴河南禹縣、江蘇宜興制陶。創作完成《阿福》、《蝕系列》、《山系列》、《自我之意象》、《著夜禮服的人》等30餘件作品。撰寫碩士學位論文《一種具有高度適應彈性的藝術媒體--論陶瓷缺陷肌理及其對雕塑介入環境的意義》。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破例以大篇幅文字和所有美術版面介紹其作品和論文,並刊發鄧福星先生藝評《出於泥水,超以象外--論呂品昌陶藝語言的開拓性意義。
1989年 雕塑《力量的孕育》入選全國第七屆美展,並獲江西省第八屆美展一等獎。陶藝作品《風之聲》選送日本參加《第二屆日本美濃國際陶藝展》,並隨中國陶藝家代表團訪問日本,出席研討會,進行學術考察和交流。該年晉升為講師。1990年 赴安徽寧國制陶,開始《中國寫意》系列作品的創作。陶藝《祭瓷女》參加全國陶瓷藝術展,獲二等獎,並被日本恩巴現代美術館收藏。發表論文《泥性·做工·感覺·觀念》(中國美術報)、《充滿活力的20世紀現代陶藝》(江蘇畫刊)、《論陶瓷缺陷肌理的審美品格》(美術史論)。 1991年 12件作品參加《全國第六屆新人新作展》;系列《中國寫意》、《阿福》作品參加《北京·1990國際陶藝邀請展》,並在研討會上介紹作品。該年《美術》、《瞭望》海外版、《江蘇畫刊》、《中國美術報》、《藝術世界》、《裝飾》、台灣《藝術家》、日本《藝術與生活》等報刊雜志,系列刊登了作品和評論文章。 1992年 繼續創作《阿福》作品,其中《笛童》入選《中國當代青年雕塑家邀請展》。系列作品和評論《純化陶藝語言的探索·呂品昌陶藝新作評析》發表於《裝飾》雜志;報告文學《超越泥火的人--記呂品昌其人》出版。該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第三次赴敦煌、雲崗、龍門、麥積山石窟考察。1993年 開始《石窟》系列作品創作。作品《阿福之家》獲《第三屆全國體育美展》金獎,由中國奧林匹克博物館收藏,並發表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等處。論文《陶藝特質詮》發表於《文藝研究》和台灣《陶藝》雜志。該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和江西省學術帶頭人稱號。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1993年-1994年 任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系副主任。
1994年 7月調北京服裝學院工藝美術系任副教授。10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在中國美術館主辦《呂品昌陶藝·雕塑展》及展覽研討會,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作了展覽報導。研討會記要發表於《美術家通訊》、《美術史論》。
1995年 調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籌建陶藝工作室。8月參加中國藝術博覽會,舉辦《呂品昌陶藝雕塑展》,並獲最佳展位獎。《美術》雜志介紹作品並刊發何燕明教授《絕非苛術·看呂品昌陶藝雕塑展》藝評。北京電視台《文化潮》欄目,拍攝並播出專題片《呂品昌的陶藝世界》。
1996年 赴韓國參加96國際陶藝雕塑研習營展覽及研討會,並製作完成大型陶雕《聖城》永久安裝在Chonbuk省梅桑國際公園。參與策劃和組織由文化部主辦的《陶瓷的國度·中國當代陶藝世界巡迴展》,作品《石窟》、《阿福》由文化部收藏。作品《石窟NO.2》參加《現實·今天與明天·96中國當代藝術展》;系列《中國寫意》作品參加《感受泥性·中國當代陶藝邀請展》,作品均由廣東省美術館收藏。創作完成江西井崗山革命紀念碑青銅主雕《希望》。
1997年 作品《笛童》入選《中國當代藝術展·雕塑展》。應邀執編《美術文獻》陶藝專輯,發表論文《發展中國現代陶藝文化的建設性姿態》和《從陶回眸》。
1998年 赴宜興創作,完成陶瓷與金屬相結合的探索性作品《混沌的失卻·1998》。該作參加《中央美術學院雕塑教師作品展》和《超越泥性·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邀請展》。完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群雕《大刀雄見》之泥塑放大。編著出版《國外現代雕塑》畫冊。
1999年 繼續深入《阿福》、《石窟》系列創作。青銅雕塑《陶陶,一歲半了》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獲優秀作品獎。編著出版大型畫冊《中國當代陶藝》和《世界浮雕藝術》。完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群雕《槍林彈雨》的泥塑放大製作。作品《歷史景觀》參加文化部《迎澳門回歸·中國藝術大展》獲銀獎
2000年 參加《走向新世紀·世界華人陶藝家千家之燒大展》,創作大型室外陶雕塑《遺跡物》。3月作品參加《中國當代陶藝學術邀請展》·廣州,獲銀獎。出訪歐洲五國。4月作品《一種狀態》入選青島《中國當代雕塑邀請展》。《歷史景觀》獲文化部中國藝術大展澳門回歸展銀獎。
2001年 繼續《歷史景觀》的系列創作,在中央美術學院陶藝研究生課程班實施一系列特色教學課程,完成一系列課題為《模特兒》的示範作品。3月作為訪問學者記問澳大利亞悉尼美術學院做學術交流,同年5月在香港舉辦《呂品昌陶藝雕塑展》。
2002年首度出訪美國參加《美國阿其布瑞藝術基金會年度紀念展》。
2003年《開放的時代——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十大美術院校教師作品展》並獲學術提名獎。
2004年 晉升為教授 。第三屆全國城市雕塑優秀作品展》 四件作品獲優秀作品獎。《東亞國際陶藝交流邀請展》、《首屆美術文獻展提名展》。
2005年《疏通、擴散-韓中日國際陶藝展》、《雕塑百年·雕塑展》、《中國宜興國際陶藝展》;
3月訪問美國在阿爾佛雷德講座 。
2006年《第五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學院雕塑家作品展》、《2006韓國斧山雙年展》、《中國美術館陶藝邀請大 展 》 中國美術館;《世界當代陶藝文獻展》2006年「復興.崛起」中國鄭州囯際雕塑年展;出席台灣「亞洲當代藝術發展趨勢研討會」;3月訪問瑞典在konstfack藝術學院講學 ;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材支持計劃」 。
2007年《中國長白山國際雕塑創作營展》《「物語」新雕塑邀請展》《和而不同-中國當代雕塑展》 完成中央美院雕塑糸系列基礎教材《陶藝》的寫作。3月學院任命雕塑糸常務副主任主持工作。7月帶糸四年 級同學訪問美國明尼蘇達州參加中美學術交流, 在州美術館舉辦講座。後訪紐約、華盛頓和波士頓 。
2008年 3月出席美國國家陶藝教育年會並做演講. 5月應邀在瑞典美術學院執教三周,訪問丹麥和挪威. 6月完成奧運場館雕塑「太空歸來」。 錄取為中央美術學院博士。7月底訪問台灣,接洽『大陸陶藝赴台展』事宜。8月參加中國姿態首屆中國雕塑藝術大展評委9月出席西安國際陶協年會並主持中國陶藝家介紹論壇。10月出席中美陶藝教育年會論壇並演講。獲中央美院藝術人文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城市雕塑指導委員會換屆出任副主任。11月參加杭州陶藝雙年展並演講.。第三屆西湖雕塑邀請展:主持首屆「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展覽」
2009年2月出席景德鎮市美協第八屆代表大會並講話。3月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6月主持李茂宗陶藝展研討會:出任「11屆」全國美展漆畫、陶藝類:綜合設計類初評評委:7月獲全國城市雕塑指導委員會 中國城市雕塑「徐悲鴻獎」;
7月赴台主持並策劃「大陸當代陶藝展」在台灣開幕並研討會: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創作完成紅色特工糸列肖像《李克農像》《錢壯飛像》《胡底像》《熊向輝像》《申健像》《陳忠徑像》:出任廈門「11屆」全國美展漆畫、陶藝類終評委: 出任濟南「第七屆」全國體育美展初、復評委:江西九江德安袁隆平像落成;11月第二屆[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評審和展覽開幕「周國楨藝術館」在湖南開館,捐贈周國楨塑像。
2010年2月《世界知識》畫報封面人物介紹。4月8日第二屆中國美協陶藝委員會成立,任藝委會副主任。18日「z67展」在景開幕,出席並講話。5月獲建設部、文化部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 7月雕塑系大樓加層工程開工。8月豐城豐水湖項目完工。9月赴哥斯大黎加大學講學。第二屆[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評審和展覽在新美術館開幕。10月廣昌毛主席像竣工;11月8日杭州中國雕塑教學與創作研討會。上饒「三清映月」雕塑竣工。廣昌廣昌路上竣工落成。12月第二屆中國美協雕塑藝術委員會換屆,任秘書長。
2011年 1月12日隨造型學院代表團訪問日本東京藝術大學:2月13日應香港「鳳凰台」之邀訪港。18日徐熙像在南昌落成。2月28日天津美術館收藏阿福-母子。4月接受[美術觀察]陸軍訪談,專題雕塑如何面對公眾?。5月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發行[陶藝-雕塑]專著。
9月28日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及第四屆[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評審和展覽在大同開幕;
10月9日應美國國家教育年會邀請赴美摩根城交流表演泥片成型技術。訪美期間還訪問了匹茲堡、芝加哥、紐約。10月20日美協批復呂品昌為雕塑藝委會副主任及6位新增委員。29日中國國家畫院30年院慶大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我有六件作品參加。
11月10日周國楨展在美術館開幕。25日赴大同與耿彥波討論確定雙年展作品收藏事宜。12月22日至31日任商務部援非藝術項目專家組長,同段海康、張偉一同赴衣索比亞訪問。
2012年1月8日上饒「三清映月」雕塑獲「江西省十佳建築」稱號:13日作品『觸摸世界』參加紙.非紙中日紙藝術展在中央美院美術館。
獲獎及榮譽 時間 主辦單位 獲獎名稱及內容 等次 2000.7 北京市美協、市文化局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5周年美術作品展》抗戰群雕 金獎 2000.3 廣東美術館廣東美協 《中國當代陶藝學術邀請展》,《景觀》系列陶藝作品 銀獎 1999.12 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 《中國藝術大展、澳門回歸美展》,作品《歷史景觀》 銀獎 1999.12 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 《第九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展》,作品《陶陶一歲半了》 優秀獎 1993.8 國務院國家人事局 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3.5 國家體委中國美協 《第三屆全國體育美展》作品《阿福之家》 金獎 1993.5 國家人事局、國家教委 獲全國優秀教師獎章 1999.9 中央美術學院 獲先進工作者表彰
F. 盧山義的主要貢獻
在界首境內,白練一般的潁河自西向東,亘古不息。兩岸蘊藏著歷經河水沖刷沉積的黃膠泥土層極為豐富。黃膠泥可塑性強,極適合在陶瓷製品上以原材料的形式出現。靠著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界首陶」應運而生。
據歷史資料中記載,界首田營一帶曾集中有盧窯、魏窯、後魏窯、計窯、朱窯、張窯等十三個窯口,後稱為「十三窯」,主要生產三彩刻花陶、民風陶、建築陶等,最重要的是界首陶一直保留和繼承了祖傳的傳統三彩刻畫陶瓷工藝,在造型、制坯、設色、配料、上釉,燒制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1920年10月,盧山義就出生在素有「陶藝之鄉」之稱的田營鎮盧窯村的一戶農家。其祖父盧井卿,是界首彩陶之鄉頗有名氣的一位刻畫能手。他的父親盧之凱尤其擅長寺廟、樓閣裝飾和三彩刻畫壇罐,也是當地有名的戲劇刻畫名匠。
盧山義自幼便繼承了家族的衣缽。他第一次刻畫的就是畫魚盆,畫了還不敢拿出來,怕畫得不好,挨父親的罵。結果還是被祖父發現了,逼著他拿出來,見到當時10歲孩子的作品,祖父不禁暗暗高興,隨意勾了幾筆,嚴肅地說:這樣看不是很好嗎?在得到祖父的鼓勵後,盧山義開始畫「對屁股」桃、「對屁股」石榴,漸漸地養成了興趣,連吃飯時,也常用筷子在桌子上寫寫畫畫。寒來暑往,花鳥魚蟲在他手下信手拈來,活靈活現。
盧山義還有個愛好就是看戲。當地有名的沙河調及河南豫劇,只要有機會就會去看。戲劇中的人物深深地吸引著他,並激發了把人物形象畫到陶胎上的沖動。有人不解,便問盧山義,陶胎上的素材是如何來的?盧山義說,我滿腦子里都是戲,叮叮咚咚鑼鼓一定格,人物的眼神我都記得很清楚。所以,他畫的戲曲人物,不重樣。的確,在他的筆下,《三英戰呂布》、《羅通掃北》、《穆桂英掛帥》等戲曲,都成為他刻畫的主題和靈感的源泉。
在一次刻畫的時候,盧山義想,拿馬鞭當騎馬,不夠威武。就在刻畫的時候,他把代表馬的馬鞭換成了馬,如此一改,遒勁有力,劈頭蓋腦,勢如破竹;馬,不僅是戰馬,飛馬行空,更是神馬;人,眼神傳遞,架勢威武,有精、有神、有氣,刻畫獨到,「刀、馬、人」三者聚在一起,便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一技巧被命名為「刀馬人」,這獨創一派的技藝,被藝術家們評譽為「有形不至而藝至之妙趣」。
1957年,盧山義光榮地出席了全省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並當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參加了建國後首屆全國藝人代表大會,被國家命名為「民間藝人」。1960年,盧山義參加全省勞模會歸來,省里派人來看望他,看到生產景象紅紅火火,而廠房圍牆用的破盆爛罐,十分不協調,決定對他予以支持,縣里在城郊結合部建立了以他為首的界首工藝陶瓷廠。
1983年10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來到界首工藝陶瓷廠進行創作實踐。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韓美林與盧山義及盧山義的兒子盧群山一起搞創作,研究陶藝的各套技術,共同創作出了「腰鼓壇」,1984年4月獲輕工業部頒發的「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質產品獎」。那時,盧群山擔任韓美林老師的助手,共同研製出了「硅硼系無毒彩釉」,把釉色從原來單調的色彩豐富起來。
G. 紫砂鑒別
1、對紫砂器泥色的鑒別
紫砂泥是大自然賦予這塊江南文化發達地區——陶都的恩澤,是大自然的恩惠孕育了歷代紫砂名匠,高手和藝術大師,歷代紫砂陶矣家以共聰穎的知慧和靈巧的雙手,為後人創造了蔚為壯觀的壺藝天地。
紫砂泥:是「黏土—石英—雲母」,—系共生的有色耐火粘土,經一千一網路~一千一百八十度燒成,生成殘留石英,雲母殘片,莫來石晶相,赤鐵礦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燒結形成了陶瓷原料難得的單礦燒結雙重氣孔物相結構。使得紫砂泥「魔術般的五色土,天生就形成了中國茶道茶具系列適應茶文化之天性」。明代李漁說:「茗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茶壺以砂為上蓋既不難看,又無熟湯氣,故用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好一句「色香味皆蘊」!使品茗者在味覺、嗅覺、視覺上達到了理念化的完美享受。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為「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紅」、「硃砂紫」、「水碧」、「葵黃梨皮」、「墨綠」、「黛黑」、「栗色」、「桐綠」、「榴皮」、「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黃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紅泥(朱泥)、紫泥(底槽青)、團泥(即本山綠泥呈米黃色),這三種基泥由於地質成形條件不同,礦層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礦層深不同,燒成時溫度稍有交差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千變萬化,紫砂泥旳原料處理也耐人尋味。在製作處理上大致要經過:天然風化—泥料粉碎—篩選除染—級配—練制—陳腐等原料加工過程。從製作方法上:又分手工泥和現代機制泥。從原料互配上:有原色泥原配和互配之分。但不管怎樣原料加工一旦成品即稱「熟泥」,即可經陳腐後成型製作之用。歷史上有許多好的調砂泥,不同時期不同歷史年代有不同的代表性泥色和調砂特色,這就給收藏者和紫砂鑒賞家們提供了歷史作品鑒賞的內 涵佐證。一件上好的紫砂陶藝品,特別是壺類、在實際使用中壺體表面肌理給人以手感舒暢、細而不膩,形如:豆沙、紅木質的感覺,取悅於於心,雅緻迷人。
2、對造型設計的評估
紫砂陶藝是中國工藝美術寶庫中,造型最豐富、制式最廣博、藝術品味最高的工藝精品,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盛譽。如何正確評估造型之美,也是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口難調的藝術理趣,工藝美術品的鑒賞和收藏本身是「智者常樂」、「愛者如寶」之事。大度的愛大度挺拔;清秀的愛清秀細雅,古樸的愛古拙生輝;巧趣的更愛趣味耐尋。紫砂造型設計是造型形式美包容量很大的技術課題,至今還沒有專人對這豐富的課題作詳細的專業研究。我們只能從抽象的造型理念中,簡略地評價一下「對紫砂造型設計的平谷」。著名紫砂藝術大師顧景州在他《壺藝說》一文中指出「一件佳美作品的內涵,必需具備三個主要因素:美好形象、結構精湛的製作技巧和優良的實用功能。」一件精品本身就必須給人以凝重朴致大方、輪廓周正,織巧適宜線條清晰,比例恰當,黃金分割到位的傑作。象形上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富於生活,千變萬化、精思妙想。壺體每一個部位「過段」從點、線、面到三維空間視覺,每一個功用點曲線流暢,輪廓直線抑揚頓挫,來龍去脈交代清楚,讓作品有一種內涵度很深的氣質和風格。對城作「形、神、氣、韻」的理念都有交待。這就是紫砂陶藝作品,特別是壺藝造型設計的基本評價。
3、對製作技術的評拙
型出於思,技出於精,一件上好的紫砂精品,必然出自一個富有文化修養,具有藝術內涵,取源與生活,有一定藝術靈性,基本功扎實,而又有靈巧之手的陶藝家之手。歷史上從供春之日起,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陳鳴遠、項聖思、陳曼生、楊彭年、邵大亨、黃玉麟、程壽珍、俞國良、朱可心、王寶春、顧景州等壺藝名流,是制技精湛、藝術完美的藝術大師,在不同的紫砂陶藝史上,各自獨領風騷。
一件製作優秀、技藝精良的紫砂壺,必須具有備顧老指:嘴把舒屈自然,若生成者;蓋獨如人之冠,口蓋直而緊,雖傾側而無落帽之憂,眼處小而內錐,故無窒塞不通之弊。「克蓋」於壺身必須和諧、而具有自然活潑的節奏感;「截蓋」意即截壺身上部的一段,蓋與壺身合則為一整體,不致參差不齊:「嵌蓋」則嵌納於壺身,以嚴密合縫通轉而隙不容發「為上」。這些都反映了如變度刻劃製作技巧的精細難度,同時也兼評了鑒賞和收藏紫陶精品的准則。
4、對即上裝飾的評價
壺上裝飾,就是壺上金石文化。
紫砂壺上裝飾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一部分,是千年陶文化發展的歷史結晶。是治文學書法、繪畫、金石於一體的綜合文化藝術,它從「曼生壺文化現象」產生即日起,就為促進紫砂壺藝高度發展,開敞了歷史的推動作用。
紫砂器的裝飾除製作造型設計的裝飾(俗稱花貨)外。可分為,(一)線條,塊面、圖案淺浮雕裝飾飾。(二)泥料捏塑,絞泥裝飾。(三)金銀線珠寶、鑽石及非陶制材料相嵌裝飾。(四)釉彩裝飾。(五)而更重要的是紫砂陶刻「壺上金石文化」的裝飾。清乾隆嘉慶年間如鄭板橋、陳曼生、而後年代的子冶等文人墨客與紫砂藝術珠聯壁合。融高雅的中國傳統書法藝術,國畫藝術,金石藝術於精湛的壺藝巧合於一體,從而使壺藝進入高雅的藝術殿堂,擺脫了工匠裝飾的壺技俗氣。壺上金石文化,推動了壺藝創作的興旺發達,引成了歷史上「壺隨隨字貴,字依壺傳」的關鍵。
紫砂陶刻藝術:必須研究「曼生壺文化」、「沏茶、沏壺、沏形、沏神」,之陶刻風范。才能創作出完美神韻的篆刻藝術融為一體,一件件富有「金石文化藝術」的佳作。
5、對壺款真偽的鑒別
真偽之鑒,首當印款鑒。一件精湛的紫砂壺藝作品是創作者藝術價值和身價的象徵,同時也代表著作品的經濟價值。歷來知壺高手和名家於現代工藝美術師們對印鈐款識都十分講究,用款鈐印也涉及到製作者的藝術素養,壺外功夫可見一斑。大部分工衣美術家們及先輩所用的印款篆刻均出自金石高手之作。一枚印款本身就是一件藝術精品。一般假冒者,偽作者在作款上很難入真,具有一定金石藝術修養的鑒賞收藏家不難判別真偽。同時刻篆二枚精美的金石印款,刻篆於同款式,也不能自製到金石刀痕,完全模擬一致的地步。但紫砂印款大部分陰刻效果,而又偏偏要再現於壺底,蓋、攀之上,金石刀跡暴露無遺。鑒賞和收藏者只有細心琢磨,就可以發現鈐印款式的真偽。有些偽拓印款就更容易從印款外形尺寸燒成收縮率中計算出拓印之真偽問題。
印款鈐壓每一個製作者都有各自的偏好和習慣,這也只能意會,很難言傳。但只要每一個鑒賞家和收藏家對每位大師、工藝美術師制等作者作品進行專題研究,也能找到共性的經驗。一件真正精美的作品,每一個作者都會給它賦予自己作品特有的、不大容易被人發現的記號,這些記號只有原製作者能判別出來。近來紫砂壺藝有一種新尚:製作者親自銘刻一些齋室名號,製作紀年及壺名編號。這些壺銘刻雖不屬金石篆刻尚品,但倒也能給收藏和鑒賞者提供了一個比較科學的真偽鑒別的實用依據。
印款鈐印的鑒賞方法和收藏鑒別能力對於壺藝愛好者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重要藝術課題。單純從印章金石篆刻真偽判別作品好劣,只能講是鑒賞方法的重要部分。而真正要收藏一件上好的紫砂藝術精品,愛好者、收藏家必須要認真選擇收藏渠道和代理商、或直率地從製作者手中直購定製真正紫砂工藝美術家手中的「方圓牌」高水準之特藝作品,才是每一個現代陶藝收藏家、鑒賞家,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保障渠道。
H. 沈載千(韓國陶藝大師)的陶瓷作品中為什麼鴨子居多有什麼特殊的愛好或者理由嗎
老師總是教育我們要愛護樹木,可是,老師我想對你說:樹木貌似都被做成試卷了。
I. 雲樂窯主要是做什麼的
雲樂窯是是以第三代齋藤雲樂名匠為代表的工坊,成立時間1897年,獨創的「青抹陶」製作工藝獨步日本陶藝界,堪稱日本京都清水燒一絕,其作品為日本皇室貢品,近幾十年更是被各收藏愛好者所青睞,其中雲錦花瓶是齋藤雲樂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收藏價值極高。
J. 景德鎮前十名的大師級別的陶藝藝術家都有誰
摘要 7秦錫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