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父母教育孩子特點有哪些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教育方式也不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韓國的教育方式吧。那麼韓國父母教育孩子特點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韓國父母教育孩子的特點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韓國父母教育孩子的特點
重視品德教育
韓國非常重視對青少年的道德品質教育,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一年級都設有德育課,這其中的禮節教育最令人印象深刻。韓國學校中的禮節教育內容包括:1、個人生活禮節,如坐、立、走的姿勢,與人談話時的語調、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遞物品時的舉止;2、家庭生活禮節,如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鄰里的禮節;3、學校生活禮節,如對老師、前輩、同窗的禮節,上學、放學時的見面禮、告別禮;4、社會生活禮節,如在社會交往中的鞠躬禮、舉手禮、注目禮、對拜禮以及各種稱謂;5、國家生活禮節,如對國旗、國歌的禮節等。
至今韓國的每個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養的家訓掛於家中的居室。這使得韓國的青少年大多講究禮貌、尊重長輩。如果你有機會到韓國人家中做客的話,就會發現不論多小的孩子,都懂得為客人和長輩倒水時雙手捧著,恭敬地奉上。有一次我在韓國朋友家中吃飯,席中主人上大學的兒子回來了,這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見到家中有客,連忙十分恭敬地過來問候。我的同伴邀請小夥子喝一杯酒,這小夥子看到他父親點頭,才低眉順眼地雙手拿起杯,先是面對客人高高舉起表示感謝,然後側過身掩著杯喝了這杯酒。
韓國是受中國儒家倫理思想影響頗深的一個國家,韓國人認為一個不懂得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愛國。
廉美的課程表
韓國非常重視幼兒教育。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每學期開學前,幼兒園會把當年的教學計劃送給家長,每周也會把具體的活動內容計劃送給家長。不過最令人稱道的還是,韓國幼兒園的教育在注重培養孩子的素質的同時講究寓教於樂。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叫廉美,今年5歲半,在漢城市一家極為普通的公立幼兒園入托。該幼兒園四月、七月、十月和十二月的活動主題則分別是春、夏、秋、冬,主要是圍繞這四個季節開展教學,注重培養孩子觀察力。比如十月份的活動主題就有:“領悟秋天的變化”、“中秋節”、“累累果實”、“韓國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其它月份的教學則結合韓國的傳統、現實生活來教育孩子。比如五月是韓國的家庭月,韓國的父母節、兒童節都在這個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幼兒園五月的活動主題就是“我和我的家庭以及鄰居”。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對家人鄰居的感情、對周圍環境的認知能力。比如說,在“我的鄰居”這一活動中,要求孩子介紹自家的鄰居,這樣就自然而然地使孩子鍛煉與人交往和語言溝通的能力,讓孩子自然地除了關注自我家庭,也要關注周圍的“小社會”。
“粗放式”育兒
在中國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家長們很少帶小孩子們出外遠行,即使出門也要捂得很嚴實,做足各方面的准備。而韓國人則採取“粗放式”育兒。
韓國人周末愛舉家到大自然里遊山玩水。這時候經常可以見到家長們身背幾個月大的孩子,手拉著一個三歲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時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動了,家長們也很少抱起他們,而只是在一邊等他們休息一會兒再接著走。有幾次和韓國朋友們一起出外玩,常見到他們帶自己的小孩子一起參加,碰到路途遠,孩子顯得相當辛苦。後來我就忍不住問,這樣孩子會不會生病,是不是家裡沒有老人照顧?韓國朋友覺得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他們覺得只要有機會就應該多帶孩子出去,雖然路途中辛苦一點,但對孩子也是鍛煉。
韓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1.言傳身教。宋一國曾經提到有了孩子比原來要累,因為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話說一國先生的脾氣真的好好啊,出門的時候永遠會微笑和人主動打招呼,被稱作“松島的聖人”,從沒有聽到過宋爸爸對孩子們說“叫阿姨”“叫叔叔”,但是三胞胎卻會主動跟人打招呼,這就是言傳身教的魔力。就連觀眾們喜聞樂見的三胞胎吃飯場景,也和爸爸有很大關系,三胞胎吃飯很安靜,不挑食,而且吃得很乾凈,因為宋爸爸吃飯就醬紫啊 好像好多年沒吃過飯,絕對親生,鑒定完畢 所以,如果你們家孩子挑食,不要把所有的錯都推到孩子身上。
2.親情教育。在宋家如果兩個孩子爭搶了玩具發生了爭吵,爸爸教育完孩子以後一定會讓他們一起抱抱,然後親親,如果孩子犯了錯誤,爸爸訓導完之後,也一定會和爸爸抱抱親親,用親密的動作讓孩子明白家人是應該彼此相愛的。這樣教育的結果就是:當民國哭的時候大韓會主動走過來抱抱他,還會幫他擦眼淚;大韓民國在私塾因為剩飯被夫子罰站的時候,老幺萬歲看到哥哥們罰站也跟著站起來,一邊哭一邊陪著站;吃飯的時候會等爸爸吃了才開始吃……
3.單獨教育,在外面也要教育。三個孩子中如果有人犯了錯,宋爸爸會把犯錯的孩子單獨帶到一個房間進行教育,雖然孩子小,但是也是有自尊心的,要充分尊重孩子,在第一次拍攝的時候,孩子有時候會藏在桌子下邊以為爸爸看不到他們,宋爸爸就會配合他們假裝看不到他們,他說“男人需要自己獨立的空間”,他是真的把兒子們當做成年人來尊重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在外面玩耍的時候或者在別人家玩的時候犯了錯誤可以不了了之,去雙胞胎家做客的時候,宋爸爸就曾經借用李爸爸的卧室單獨教育孩子,他給出的理由是:如果你在別人家就不教育孩子,孩子潛意識就會認為原來出去玩的時候是可以犯錯誤的,而孩子的教育是大事,一刻也耽誤不得。不得不說,宋爸爸平時和孩子玩得很嗨,但是教育的時候真的好嚴格啊~~這一點值得中國的父母學習,多一些這樣的父母,就會少一些去別人家搗亂的熊孩子了。
4.魔法十秒。神奇的魔法,多用於孩子們之間出現爭執的時候。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不懂得宋爸爸在做什麼,當時大韓拿著吸塵器在客廳里歡樂地玩耍,萬歲也想要,所以開始爭搶,這時候宋爸爸出來說“那我們數十個數”,然後大韓沒有再說話開始拿著吸塵器繼續玩,萬歲則在旁邊看著哥哥玩,數到10 的時候大韓乖乖把吸塵器給了萬歲。億萬觀眾都覺得特別神奇。宋爸爸沒有給出相應的解釋,只是說這個方法屢試不爽,而且在多胞胎家庭尤其見效。去問了度娘也沒問出個所以然,所以大家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行了。這樣教育的結果就是,有一次爸爸不在身邊,萬歲的勺子掉在地上,想用民國的勺子,民國不給,然後萬歲開始在旁邊數數,數到10 的時候民國把自己的叉子給了他,這避免了很多家庭內部的爭吵哭鬧。
5.思考的椅子。當孩子們稍微大一點的時候,會自己想事情的時候,宋爸爸的教育又玩出了新花樣,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他會讓孩子自己搬著椅子面對牆壁坐著,讓孩子靜坐五分鍾,走之前會指明孩子的錯誤,讓孩子面壁思過,很神奇,孩子真的會仔細思考自己的錯誤,一定要按照約定好的時間回來,再次指明孩子的錯誤,當然,最後依然是和爸爸抱抱親親結束,然後一定要孩子自己把椅子搬回原來的位置,曾經大韓可憐兮兮地懇求爸爸幫他搬椅子,爸爸很嚴肅地拒絕了。就是這樣子的宋一國,玩的時候可以和孩子打成一片,就連一本童話書都能念得有聲有色,但是一旦涉及到原則問題就堅決不會讓步,孩子不敢嘗試的事情他會陪著他們一起做,不會生氣,也不會讓他們放棄。
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韓國父母開始重視自然育兒法,這種育兒法的重點在於將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戲等都回歸於大自然,最大限度的讓孩子們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1)從小讓孩子單獨睡覺
不管孩子多大,韓國習慣讓孩子單獨睡。這樣不但可以增強父母和孩子間的親近感,還利於健康,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性。
(2)不於約束孩子玩泥巴沙子
不管孩子玩泥土、沙子或玩水,只要他們玩得愉快,就算弄臟了衣服也沒關系。醫生們也建議,適當的讓孩子臟一點,不但對他們情緒有好處,而且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抵抗力。有利於他們與細菌、病毒作斗爭,預防各種疾病。
(3)母乳喂養,並用布當尿布
喂母乳在韓國是很自然光榮的事。
用布製作尿布的父母慢慢增多。雖然用布製作尿布與喂母乳會有些麻煩,但是,這樣對孩子很有好處。
(4)不隨便讓孩子吃葯
孩子90%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就算不吃葯,過段時間也會自然康復。這樣還可以防止葯物引起的其它不良反應。
有的父母因為孩子吃的少而煩惱,其實孩子需要的量是一定的,大家不能只追求量,而需要多關心質。就算吃得少,只要身體的各種營養價值都有就可以了。
(5)讓孩子緩慢成長
家長們需要要等到孩子想學的時候才讓他們開始學習,如果發現孩子對一些事很好奇的時候,可以鼓勵他去做,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快的成長。
(6)鼓勵孩子參加冒險活動
鼓勵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冒險活動,可以培養和鍛煉孩子的堅強意志與勇敢精神。
(7)在大自然里陶冶情操
只有大自然才是教育孩子最豐富、全面的教科書。大自然可以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讓孩子們慢慢學會了分析、比較各種事物,找出不同事物間的關系,從而啟蒙他們的智慧。
猜你喜歡:
1. 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
2. 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理念有哪些
3. 父母教育風格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
4. 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有哪些
5. 歷史上家長教育孩子的經典例子
2. 高中階段,孩子追求韓國潮流文化,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高中階段孩子追求韓國潮流文化,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今天我們就針對這個問題來進行簡單的討論,希望能夠幫到有需要的家長們。
3.引導孩子崇拜多方面的明星
一個人的心中如果沒有一個榜樣,那麼這個人的成長就會沒有目標。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明星榜樣,在現在的多元化社會里,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影視明星,歌壇明星之外,還有許多可以作為偶像的人,他們多活躍在文學界,體育界,繪畫界醫學界等等。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樹立一些各種領域的榜樣,告訴孩子,並不是只有娛樂文化的明星值得崇拜,其他領域的優秀人才也都是可以成為心中偶像的。
結語
每個人的成長都只有一次,希望父母能夠陪伴孩子左右,伴隨他們健康成長。
3. 智商高達204!韓國9歲天才兒童考入高中名校,其父母是如何培養的
引言:生活當中總會有一些讓人難以忽視的人物,他們的整體實力以及掌控新鮮知識的能力都讓人贊不絕口。一位韓國的小朋友就擁有這樣的能力,他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已經被很多重點的學校爭取。而他的智商檢驗也非常的讓人震驚,很多人都無法達到他這樣的高度。因此部分網友開始好奇他在生活當中受到的教育。下面小編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各位讀者可以提前有一個了解。
此外,該兒童的父母也經常帶孩子去觀看一些實際的創作。他的父母會選擇帶他去一些比較高端的場所,這些科技館擁有很多讓人眼花繚亂的設計。該兒童能夠從中獲得很多的啟發。因此他才會擁有這么多的成就。一些家長在面對聰明的孩子時總是表現的過於卑微,但是他的父母與孩子站在相同的角度,所以該兒童情商也非常讓人敬佩。這些都與父母的努力栽培緊緊相關,人們也可以效仿他的父母,努力的為孩子創造出更好的環境。
4. 韓國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韓國人怎樣教育孩子--------「獅子型育兒法」 「獅子型育兒法」是「讓孩子面對現實、從逆境中找出解決方法」的一種教育態度。越是愛孩子就越該放手讓他自己去摸索。
韓國一位女性作家,有感於韓國國內日趨嚴重的溺愛孩子的現象,認為在這樣的教育方法影響下,將會使下一代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她縱觀自己周圍的育兒現象以及自己的切身育兒經驗,呼籲媽媽用「獅子型育兒法」的11種教育觀點來完善親子教育。
何謂「獅子型育兒法」
森林中百般險惡,連被譽為「森林之王」的獅子也不敢輕忽怠慢,即使是幼獅也從一開始便迅速地讓它面對所謂的真實生活。剛出生不久的幼獅經常會被公獅推到石岩下,讓幼獅從跌倒的困境中想辦法掙脫找到爬上來的路。公獅或母獅即使看見幼獅遇到困難都只遠觀而不幹涉,只在面臨生命危險時才伸出援手。
所謂「獅子型育兒法」就是像獅子在教育幼獅時所使用的「讓孩子面對現實、從逆境中找出解決辦法」的一種教育態度。
這也和日本的古諺「讓可愛的孩子去旅行」有著同樣的道理,越是愛孩子就越該放手讓他自己去摸索,而旅行是個很好的自我成長的方法。當然以目前的社會環境,敢讓孩子太早獨自去旅行的父母可能不多,但這種觀念卻可以成為日後對子女的教育態度。
獅子型育兒11法
1.以「安全距離」來守護孩子
在韓國常常可以見到很多母親出門在外,一直以手機來「遙控」孩子的行動「你下課回來要先洗手,換好衣服後,只能看30分鍾電視,然後要乖乖做功課,媽媽回去會檢查,做完可以喝果汁,但不可以吃太多零食……」下達類似這種指示與規定。
也許站在母親的立場,一方面是確定孩子的安危;另一方面是提醒孩子一個人在家做好該做的事。不過,像這樣每件事都得按媽媽的安排指示去行動,孩子本身的思考能力不僅會下降,甚至逐漸養成依賴性,一旦有一件事沒處理好,還會可能怪罪母親「沒事先交待好」!
許多媽媽們常督促孩子幫他做好每件事或干涉他的做法,還抱怨自己的孩子為何「太被動」,卻不曾想想為何自己「太主動」?也許人類也該學學獅子,把孩子適時推到「第一線」,讓他們直接去體會「發生了什麼事?」、「該怎麼去解決?」,讓孩子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生活能力。
孩子需要在父母的信賴下成長發展,首先要信任孩子並交付他自我決定或選擇權,盡管孩子做得很笨拙,也要耐著性子讓他自己完成;但是在孩子需要被保護或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就該給他幫助。也就是所謂的站在「安全距離」處來守護孩子,疼愛他的同時也適當地保持「愛的距離」,這樣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自主獨立性。
2.毫不吝嗇地贊美孩子
當孩子在嘗試新的事物時要不斷地對孩子說:「你一定會辦得到的!」給不安的孩子一個定心鼓勵。英國的心理學者哈德菲爾德表示:「人在自信的情況下,可以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500%以上;相對於沒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發揮出自己能力的30%。」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贊美,從孩子會走路以後就開始減少,甚至於到了「3歲任性期」還責備多於贊美。其實只要是人類,不論任何年紀都需要別人的鼓勵來加強內在的肯定,更不要說年幼孩子了。
韓國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鄭慶華的母親養育了7名優秀子女,當問及她的教養秘訣時,她只是笑笑地表示:「多給孩子贊美。」贊美的語言可以讓孩子自覺強大,而對任何事情都保持躍躍欲試的上進心。不管是多麼小的事情,只要是有一點進步,都不要吝嗇給予贊美。父母的肯定可以直接造就孩子無限的自信感。
3.用間接的語言表達方式來「贊美」與「責備」
贊美與責備並不如想像的容易,尤其是針對孩子。贊美能把孩子的能量引導出來,並且讓孩子更加積極;而責備可以讓孩子清楚知道錯誤在哪裡,能引導孩子面對、處理、解決事情。
不論贊美或責備所使用的語言表達方式,都會深刻影響孩子的內心。如孩子表現優異時,與其只是誇獎「好棒!」,還不如直接而誠意地說:「你真的做到了,爸爸媽媽好高興啊!」;或者責罵時,與其只是罵道:「不對!不行!」,還不如間接而明確地指正:「你這么做會如何如何」。
不論贊美或責備都應避免直接針對孩子的人格,誇大其詞的贊美或無理謾罵的責備,都不是好的處理方式。
4.讓孩子多與同齡孩子往來
現代的家庭幾乎是「少子化」,而家中的幼兒也幾乎都在家自己玩耍,很少與同齡的幼兒交流,因此總在大人身後跟進跟出,無法自處,時時要大人作伴,也往往造成大人疲勞,小孩也不開心。更因為大人的處處遷就,造成孩子眼中只知道自己。
未上幼兒園的孩子,也能多與同齡幼兒往來,雖然剛開始同伴之間無法順利交流,總為了爭寵搶玩具而吵鬧大哭,但千萬別因此放棄了給孩子上人際關系課程的機會。因為只要假以時日,孩子之間便會自然的理出一個相處之道,也間接學習忍耐、謙讓或懂得欣賞別人的情操。
5.堅持「不行」的原則
答應比較容易,因為能討好孩子;拒絕比較困難,因為還得面對孩子不肯接受的負面情緒。
常常在百貨公司見到這樣的場面,一個被父母拒絕買玩具的孩子任性地躺在地上號啕大哭,而一旁的父母在不想打擾別人也不願丟人現眼之下,有的乾脆順應孩子的要求或給予恐嚇來阻止,這都是不良的處理方式。
這種現象的發生其實是家庭生活的延長線,平常父母們就沒有明確的是非態度,「對與錯」或「可與否」的態度總是曖昧不明,即使有確立「家規」也無法堅持原則,造成孩子敢「以身試法」來挑戰父母的堅持底限。
平時,若有與孩子約法三章面對生活上的協定,無論什麼狀況發生都要嚴守協定的內容,否則父母心軟自己先毀約,就別想再要求孩子恪守律己;此外也常見很多父母偶爾會「放水」給予彈性變更,這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具有「人情味」,但實際上這只會養成孩子投機的心理。想要不給孩子壓力是對的,但別用錯地方,人格教育與生活道德是無法給予彈性的堅持。
6.教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只因為孩子可愛、年紀小或因為是獨子就無條件寵溺,雖然這是天下父母的難免心態,但為了避免孩子日後成為小霸王,必須及早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存在,否則將造成孩子在行為上的各種偏差,說謊、未經許可亂拿別人的玩具或者隨便毆打別的孩子等。
一旦出現問題行為時,孩子本身又是否具有自省與面對的能力?父母本身也切勿因為孩子還小、問題還不大,就不忍對孩子苛責;甚至有不少父母認為只要自己的孩子沒吃虧,就不去糾正孩子對別人的不當行為,這樣的私心將使得孩子更加自私自利。
教孩子如何尊重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由父母本身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尊敬長輩、遵守公共秩序、對他人禮讓親切……父母的行為就像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不僅在看,也在學。
7.擁抱孩子並說「我愛你」
從嬰兒到幼兒都需要與母親之間的擁抱肌膚之親,藉此來安撫孩子的心靈,並且要常常對孩子說「我愛你」之類的親密語言。3歲以前,孩子被親吻或擁抱的次數越多,因為覺得被愛而會更加愛惜自己,也無形中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擁抱也能影響孩子的人格和個性的形成。
有被父母擁抱習慣的孩子對於他人的反應也比較敏銳,如自己做錯事時馬上就可以從父母的嚴厲態度中,判斷自己行為不當的程度,往後也懂得警惕自己的行徑。雖然有時孩子也因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而故意搗蛋使壞。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除了責罵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責備之後表達「父母是愛你的」,來加深親子間的心理聯系,也安撫孩子做錯事之後的不安。
8.對孩子說話要坦白
不少家長都存有「父母情結」,不輕易把自己內心的事與孩子分享,或者在子女面前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失誤等,也許是不想讓孩子擔心,也許是考慮孩子還小不懂事。但這樣的強者不敗形象,會讓孩子長大懂事之後,只要父母出現一點錯誤變會感到極度失望。
孩子只要會說話就有理解能力,如果身為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小心出錯,也能適時地說句:「對不起!」,孩子也能學會更體諒父母,甚至了解原來父母也是常人,也有不懂的地方,讓孩子了解「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只要父母本身也習慣於表達自己的感覺給孩子知道,讓孩子學習傾聽,日後也不會出現代溝。
9.讓孩子盡情地玩
韓國及亞洲國家的孩子們,大部分的童年都是在「補習班」或「才藝班」中度過的。早上從幼兒園開始,到下課後的鋼琴、美術、英語甚至游泳,安排得比大人還要忙碌,試想我們大人是否願意這樣從早壓縮到晚,一點自由玩樂時間也沒有?那麼又何苦把我們也不願意做的事,逼孩子們去完成呢?
一個小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應該是玩,趁孩子的腦部發育還沒有停滯、可塑性還很大之前,盡量給孩子自己靈活運用的玩樂時間,給孩子空間去讓他發揮想像力,比把孩子安坐在教室里填鴨式的學習,更能增進孩子的腦部發育和四肢靈活。自己發現的有趣嘗試,與別人告訴你的既定知識,前者造就的是發明家,後者則只是產出很有辦法考試的好學生。
雖然早期教育有相當程度的需要,但在現實的速成教學方式下,不如讓孩子有更多屬於自己玩的機會,玩得盡興、精神也越好,身體也越健康。
10.建立對於教育的自主觀念
越來越多韓國母親,連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要拿別人的做法來參考。不論上哪一家幼兒園、用哪種教科書都要打聽別人的情況再來做決定。這雖然是擔心孩子出了門「沒跟上社會的潮流而被排擠」,但某種程度也可解釋成家長本身的無知與虛榮。
孩子的學習課程要如何安排,適合的教育環境如何選擇,這些都應該根據父母本身對孩子的了解程度來做判斷,就算周圍的孩子們都學習同樣的才藝課程,如果孩子本身興趣不在於此,就沒有犧牲孩子的感受去趕流行的必要。
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買了昂貴的教材也無法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是廢物利用的教具也能教出靈活聰明的孩子。給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父母對孩子的了解所建立起來的具有自主性的教育觀念。
11.教導孩子注重禮節
常會看見孩子們在餐廳或地鐵里到處走動,甚至穿著鞋子踩在坐墊上,縱容孩子們這樣不當行為的韓國年輕媽媽越來越多。她們不輕易給孩子壓力,給孩子自由的教育態度給錯了方向。
「管孩子的行為,不去管他的功課」才會養育成有自主及自製能力的孩子,但大部分母親的做法剛好相反。孩子的人格在幼兒時期便已經形成,「孩子還小不懂禮貌也沒關系」的想法是錯誤的。
當然,與其口頭要求孩子要有禮貌,還不如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父母溫和有禮的行為表現,讓孩子也跟著潛移默化。
抱怨孩子沒禮貌之前,請先想想平時自己的行為是否已經給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對本答案還滿意,請採納!謝謝!!!
5. 國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導語:孩子是未成年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能力與大人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孩子只有到了5——7歲才開始接觸外部事物,孩子到了七歲以後,就要跨入學校的大門,接受老師們的教育。接下來,就讓我們也一起來了解一下外國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吧。國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歡迎大家的參考借鑒!
美國: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國家長們認為,除營養和知識外,孩子們更需要的是尊重。因為他們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和孩子講話,美國家長從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與孩子交流。美國家長不會像大多數中國家長那樣,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需要一概滿足,對於主人沒有主動提供的東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長一般會在適當的時候做出解釋和說明。
英國:給孩子失敗的機會孩子
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失敗的時候。如果孩子還小,中國家長們就會一笑了之,搶著幫他把問題處理掉,或者乾脆讓孩子放棄。
英國家長卻不這樣認為。麥克的兒子查理今年10歲,這個小男孩不但會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裡的水管、電器,就連修汽車也能說個頭頭是道。在中國,這些知識可能二十幾歲的大小夥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歲的時候,他看到麥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於是麥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馬上跳進洗碗池裡幹了起來。這是在洗碗,同時也等於是在洗澡,衣服褲子全都濕了,碗不但沒有洗干凈,而且還摔碎了一個。
麥克沒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邊,看著查理的一舉一動。開始,查理還在笑,慢慢地,他覺得這一點也不好玩,油污塗了滿身,涼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麥克,麥克把頭轉到了窗外……終於,他忍不住地哭了起來。直到這時,麥克才把他抱出來,換了干凈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邊,然後,在查理的注視下,一個個地把碗洗干凈。接著,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裡。
查理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濕了一半。第三次時,只有袖子濕了一點點。麥克又教他怎樣把碗洗干凈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來越好了。
麥克的想法很簡單:“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面對失敗,一次次改正錯誤,直到成功,這不只是教孩子學習並掌握能力,同時也是教他一種人生態度。”
澳大利亞:教給孩子生存能力
悉尼有錢人家的孩子,一般從小就被家長送去學開船,教練常常把船泊在淺灘上,船底船身難免會沾滿沙子。貓頭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們清洗干凈。11歲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陽下一天幹上6個小時,整整幹了一個暑假,他媽媽也不會因心疼而阻攔。因為在她的觀念里,貓頭有權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時間。魚生那陣子上課時老打盹,問他原因,他自豪地說:“我每周四上午5點到7點在我家的街區送報紙,一次可以掙14塊錢!”班上其他男孩羨慕不已。老師建議魚生把這個活轉讓給另一個男孩:“你可以只給他12塊,不用幹活就可以掙兩塊錢。”誰知,他卻不以為然地說:“為什麼?我可以掙14塊錢干嗎只掙兩塊錢?”
以中國家長的心態去考慮,我們是絕不會允許這類事情發生的:讓孩子到淺灘擦船,除了意外事故怎麼辦?為了掙14塊錢上課打盹,學不好功課怎麼辦!而悉尼的家長們卻不這樣想,他們認為培養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學了多少具體知識。
悉尼的孩子們都特別能忍耐,他們從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訴家長去看醫生,但不可以沒完沒了地報怨、呻吟,報怨是沒出息的表現。冬天裡女生們都清一色穿裙裝校服,小男生則穿短褲西裝。即使是星期天,家長也不給孩子們穿厚衣服,他們仍是一副短打扮在公園的草地上跑來跑去。悉尼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長大後敢做敢當,有能力,有創造力,同時還要有從小鍛煉出來的、不怕寒冷飢餓勞累的健壯的身體。
以色列:讓孩子不斷提問
都說猶太人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覺地觀察利婭和拉米爾。利婭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國工作,她也帶著兒子拉米爾在美國生活。那天,拉米爾從幼兒園的接送車上回到家。利婭就問拉米爾:“今天你提問了嗎?”拉米爾連連點頭。“那麼,你都問了些什麼呢?”利婭繼續問。拉米爾開始復述他一天中所提的問題:為什麼樹葉有紅的也有綠的?為什麼有的螞蟻會有翅膀?為什麼牛奶不能換你的餅干……我略數了數,這小傢伙一天問了十幾個問題。利婭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是怎麼回事?”我好奇地問利婭。“提問啊,”利婭笑眯眯地說,“拉米爾就是個問題簍子,總是問個不停。”
隨著利婭的講述,我漸漸明白了。原來,每個猶太人在很小的時候,幾乎都會被長輩提問。利婭小時候,她爸爸就讓她每天都問別人十個她不懂的問題。如果沒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這沒什麼,”利婭說,“幾乎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問中長大的。”
我忽然發現了我一直在探尋的秘密所在:猶太人崇尚創新,認為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並不恥發問,自己所積累的知識自然就越來越多。我不由得想到一則流傳甚廣的故事。幾乎每個猶太人家長都會問孩子一個問題:“如果現在房子失火,你會帶什麼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錢或貴重物品,母親就會再問他一句:“有一種無形、無色、無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告訴他:“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只要你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而智慧,恰恰就來自於提問!
●孩子跌一跤,讓他自己爬起來,讓他覺得成長道路不會一帆風順。
●讓孩子在看到自己國家的國旗時,注目兩分鍾。
●帶孩子去動物園,主要是為了獲得知識。
●帶孩子到公園、森林去,讓他們喜歡綠色,讓他們熱愛生命。
●讓孩子懂得,認真為人做事,要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的'好習慣。
●使孩子成為一個最熱情、具有積極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經濟狀況很好,也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學習費用,或支付保險費用。
●鼓勵孩子在16歲以後,在放假期間,找一個鍾點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軍人、警察、消防員、環衛工人、教師和醫生。
●讓孩子學習音樂,學會聽懂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勵孩子上台演說、演唱、跳舞、朗誦。
1、美國教育部推廣培訓“父母輔導者”
美國人十分重視人的獨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從嬰兒1歲半起就開始培養其自我服務技能。他們認為,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強嬰幼兒的獨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嬰幼兒和家長雙方受益。嬰幼兒的自我服務技能包括:系鞋帶、穿衣服、扣紐扣、拉開或拉上拉鏈、洗臉、刷牙、梳頭、吃飯、上廁所等等。
2、英國社區兒童中心免費提供多樣服務
英國政府很重視5歲以下孩子的學前早期教育,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務,出生到5歲,寶寶可以加入各個社區兒童中心的活動,媽媽也可以參加各種育兒的論壇和培訓,解決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問題,如果3歲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兒園,就要自己付費,一個月大約1000多英鎊。
3、法國重視孩子的藝術教育
法國家長認為藝術教育對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而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長就會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法國的早教課更像是藝術細胞的培養和激發課程。他們首先是尊重孩子,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孩子的感性認識。
4、加拿大不提前教寫字和計數
在加拿大,寶寶稍大一點時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課學習,而是參加那裡的美術、勞作、音樂以及唱遊等活動,而且與眾不同的是,這樣的早教學校不會設置寫字和計數等課程。加拿大的早教專家普遍認為,幼兒期是動作能力均衡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培養動手能力更為重要,若讓孩子過早認字、寫字和計數,會耗費幼兒的體力和腦力,延緩他們的動作發展。
5、日本學會不給別人添麻煩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在日常生活中從家長到早教學校都會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你會發現在日本,孩子上課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時候,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一個小背包,裡面裝著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長和老師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導。
6、德國讓孩子與大人爭辯
德國人認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於下一代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爭辯,孩子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打心眼裡更加愛你、依賴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過爭辯弄明白了,會心悅誠服地去做。你有難題,孩子參與爭辯,也能啟發你。
7、猶太人讓孩子早知書本是甜的
在每個猶太人的家裡,當小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讓小孩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常常就有本書,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來看書。這種做法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即生命結束有時刻,求知卻無止境。
8、丹麥教育從”人“出發
丹麥人的思想比較“超前”,丹麥的孩子交給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丹麥兒童教育從“人”出發,每個階段都有清楚的重點。幼兒時期,重點在孩子適應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養;年紀稍長,重心逐漸轉移到好奇心的激發,訓練孩子跨領域的知識運用,探索興趣,多元認識自己。到了年紀大一點的小學生,教育的重點則轉移到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知識方面。
9、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近年來,在韓國的父母中間, “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戲等都盡可能回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漢城婦幼保健醫院的朴醫師說:“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餵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麼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著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床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
10、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教育上,芬蘭有些條件較不少國家略勝一籌。芬蘭移民人口很少,不必多費人力物力照顧移民的語言及文化適應問題。芬蘭國民的文化水平也高:他們曾被瑞典和俄國統治了幾個世紀,其間學習本國語文成為民族主義象徵,大家都以本國語文自豪。
6. 韓國當代幼兒教育如何
一、重視幼兒教育。
截止2005年10月,韓國共有8,875所幼兒園,其中國立3所,公立4,479所,私立4,443所。為了提高幼兒教育質量,2004年月25日韓國頒布了《幼兒教育法案》,並在《幼兒教育法案》中明確規定,幼兒在入小學前可免費享受一年學前教育,否則將視為違法。低收入家庭可以獲得政府幼兒教育補貼,其中,未滿5歲幼兒的城市家庭或雙胞胎子女家庭(一家四口者),每月平均收入低於38萬韓元,以及農漁村家庭(也是一家四口者)每月平均收入低於353萬韓元者,都能獲得58.000韓元的教育補貼,從而解決了低收入家庭幼兒的人園困難。
目前韓國在不斷擴大全日制幼兒園規模,增加幼兒在園時間,提高教育質量。由於韓國婦女婚後大多不再工作,在家做全職太太,因此幼兒上午在幼兒園學習,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在家由媽媽安排學習和活動,韓國幼兒園大部分為半日制或臨時制。為提高幼兒保育、教育質量,《幼兒教育法案》提出從教育部所屬的幼兒園開始,逐步實行從半日制向全日制過渡,擴大全日制幼兒園的規模,以確保未滿6周歲兒童都能接受優質的幼兒教育。幼兒園辦園形式多樣,從類型上大體可分為四種:.國立幼兒園;2.公立幼兒園;3.私立幼兒園;4.教會幼兒園。其中國立幼兒園、公立幼兒園數量少、條件好、收費低、保教質量高,私立、教會辦的幼兒園數量多、條件略差、收費高、保教質量良莠不齊。
幼兒園按公歷劃分學年,課程主要採用主題活動方式開展。每年的上半年為上學期,下半年為下學期。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每學期開學前,幼兒園都要把學期、周教學計劃發給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幼兒園將4月、7月、0月和2月的活動按主題分別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圍繞這四個季節開展教學。在中央大學幼兒園我們就看到了以「秋天」為核心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設計,「領悟秋天的變化…韓國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二、強調愛國主義與禮貌教育。
韓國深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愛國主義觀念深入人心,培養幼兒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民族,彷彿是每個韓國幼兒園的自覺行為。幼兒園里除了有完善的設施外,環境創設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愛國主義氛圍。幼兒活動室都很大,民族特色突出,每間教室、幼兒活動室、教師辦公室、園長室、接待室以及幼兒生活的各個場所,都端端正正地掛有韓國國旗——太極旗。幼兒園里韓式傢具、民族服裝、傳統茶道、民俗文化、民族禮儀、民族藝術、民族節日教育的環境創設隨處可見。由於幼兒園活動區較多,幼兒可以自由地選擇活動的內容,可以到美術區去裝飾國旗,到建構區拼擺民族建築積木,到音樂區表演民族樂器,到活動區參觀民俗文化和製作民間飲食。這些完全從愛國主義需要出發的民族文化教育,讓幼兒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擴大了幼兒的視野,培養了幼兒愛國主義情感。
「身土不二」是韓國隨處可見的廣告詞,意思是說,我生在自己的國家,擁有養育我成長的國土,在這生我養我的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才是最適合我的。在幼兒園,這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幼兒園注意從小就教育幼兒知道自己的'國家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物品是世界有名、亞洲有名的,教師和幼兒都以購買本國的物品,吃本國的糧食、蔬菜、水果,買本國生產的汽車為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到高高矗立的韓國民族英雄的銅像。陳列韓國歷史文化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向社會開放。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大眾媒體,各種節日、紀念日、集體活動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到處都有。這些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加了幼兒愛國主義的感性知識,增進了對祖國、民族的崇敬之情。
在韓國,尊老愛幼、尊師敬長、對客人彬彬有禮,無論是學校、幼兒園還是家庭都非常重視。這使得韓國的兒童大多講究禮貌、尊重長輩。如果你有機會到韓國人家中做客,就會發現不論多小的孩子,都懂得為客人和長輩倒水時雙手捧著,恭敬地奉上。在韓國的幼兒園教育中,禮貌體現得更充分,長幼有序,童叟無欺,這些商品經濟社會必須具備的品質,在韓國的幼兒園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和培養。有的幼兒園專門開辟了禮儀室,教師和幼兒一起穿上鮮艷的民族服裝,學習茶道。教師教幼兒如何倒茶,如何雙手捧著茶杯恭恭敬敬地向客人敬茶,由此教授待人接物的方法,進行傳統的民族禮儀教育。有的幼兒園還開辟了家政活動室,讓幼兒學做小主人、小廚師,幼兒自己搓小糕團子,在教師指導下燒熟後,請客人和小朋友品嘗。還有的幼兒園專門設置混合班或在開放的幼兒園活動室每天進行大范圍的活動,培養孩子相互照顧、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尊師重教,關注教師專業成長。
在韓國自古就有尊師重教、崇尚知識的美德,教師的待遇、地位及合法權益受到全社會的承認和保護,教師被全民族看作是神聖的職業,具有其他國家不曾有的特殊權利。在尊師重教方面,韓國的大部分孔廟保存完好,韓國人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都要祭祀孔子,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持全國祭祀孔子的國家。
幼兒園教師主要來自一般教育大學、專門大學和韓國放送通信大學,國立、公立幼兒園教師是國家公務員編制,工資待遇受政府保障,月薪一般在80~50萬韓元(相當於8千~.5萬人民幣)之間。幼兒教師都要接受不同程度的崗位培訓。其中:④資格培訓,為教師晉升獲得積分;②一般性培訓,用以擴展教師在教育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整體知識;⑧調整性培訓,專為新教師而設,使之盡快熟悉本職工作;④提高性培訓,為在崗教師而設,使之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另外,韓國國立教育大學還開辦特別培訓課程,學期兩年,畢業授予碩士學位。晉升培訓項目為期30天(80小時)或更長,而一般性培訓為期0天(60小時)或更長。資格培訓的對象是未來的幼兒園園長。
從1995年開始,韓國政府主要採取兩大舉措來提高幼教師資隊伍的質量。一是重視教師的職前教育,在大學增設幼兒教育專業,適當擴大招生比例,合理配置課程,為學生開設了許多專業理論課,如《兒童發展》《幼兒教育論》《幼兒園課程論》等。為提高從業五應性,打好學生教育技能基礎設量了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如《幼兒司言教育》《幼兒音樂教育》《幼兒美術教育》《玩教具設計與製作》等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同時還有擴大學生視野的選修課,如《現代教學技術》《社會關系》《美學》等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習的能力。二是加強教師的在職培訓。縮短培訓周期,將過去的教.教師工作5年才有一次輪訓的機會,改為現在的工作3年就有一次輪訓機會;延長培訓時間,把過去的教師半年培訓期增加至現在的年培訓期。為了穩定幼兒教育師資隊伍,不使幼兒教育事業中最寶貴的人才資源流失、浪費,韓國政府早在1993年就著力於提高幼教工作者的待遇。據統計,2004年公立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人均收入較上年增長了2l%。
7. 韓國教育孩子的方式
韓國是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的國家,在教育方面與中國有不少共通之處,下面我收集了一些關於韓國教育孩子的方式,希望對你有幫助
韓國非常重視對青少年的道德品質教育,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一年級都設有德育課,這其中的禮節教育最令人印象深刻。韓國學校中的禮節教育內容包括:
1、個人生活禮節,如坐、立、走的姿勢,與人談話時的語調、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遞物品時的舉止;
2、家庭生活禮節,如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鄰里的禮節;
3、學校生活禮節,如對老師、前輩、同窗的禮節,上學、放學時的見面禮、告別禮;
4、社會生活禮節,如在社會交往中的鞠躬禮、舉手禮、注目禮、對拜禮以及各種稱謂;
5、國家生活禮節,如對國旗、國歌的禮節等。
至今韓國的每個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養的家訓掛於家中的居室。這使得韓國的青少年大多講究禮貌、尊重長輩。如果你有機會到韓國人家中做客的話,就會發現不論多小的孩子,都懂得為客人和長輩倒水時雙手捧著,恭敬地奉上。有一次我在韓國朋友家中吃飯,席中主人上大學的兒子回來了,這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見到家中有客,連忙十分恭敬地過來問候。我的同伴邀請小夥子喝一杯酒,這小夥子看到他父親點頭,才低眉順眼地雙手拿起杯,先是面對客人高高舉起表示感謝,然後側過身掩著杯喝了這杯酒。
韓國是受中國儒家倫理思想影響頗深的一個國家,韓國人認為一個不懂得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愛國。
韓國非常重視幼兒教育。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每學期開學前,幼兒園會把當年的教學計劃送給家長,每周也會把具體的活動內容計劃送給家長。不過最令人稱道的還是,韓國幼兒園的教育在注重培養孩子的素質的同時講究寓教於樂。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叫廉美,今年5歲半,在漢城市一家極為普通的公立幼兒園入托。該幼兒園四月、七月、十月和十二月的活動主題則分別是春、夏、秋、冬,主要是圍繞這四個季節開展教學,注重培養孩子觀察力。比如十月份的活動主題就有:“領悟秋天的變化”、“中秋節”、“累累果實”、“韓國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其它月份的教學則結合韓國的傳統、現實生活來教育孩子。比如五月是韓國的家庭月,韓國的父母節、兒童節都在這個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幼兒園五月的活動主題就是“我和我的家庭以及鄰居”。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對家人鄰居的感情、對周圍環境的認知能力。比如說,在“我的鄰居”這一活動中,要求孩子介紹自家的鄰居,這樣就自然而然地使孩子鍛煉與人交往和語言溝通的能力,讓孩子自然地除了關注自我家庭,也要關注周圍的“小社會”。
在中國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家長們很少帶小孩子們出外遠行,即使出門也要捂得很嚴實,做足各方面的准備。而韓國人則採取“粗放式”育兒。
-韓國“粗放式”幼兒教育-
8. 各個國家教孩子的方法
如今,中國父母越來越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但是,國情不同,各國的兒童教育方法也大不相同。讓我們看一下這些國家的育兒方法:
一、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最近,在韓國父母中,「自然育兒方法」已開始受到關注並逐漸流行。 「自然育兒法」的核心是使兒童的生活、教育和游戲盡可能地回歸自然,從而最大程度地讓兒童在自然狀態下的健康成長。包括這兩個方面:
1.從小就讓孩子一個人睡
無論是寶寶還是學步兒童,韓國人都開始讓孩子獨自入睡。因為讓孩子獨自一人睡覺不僅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這有益於健康,而且從小就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2.鼓勵兒童參加冒險活動,更多地了解自然
韓國父母很重視鼓勵孩子們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冒險活動,例如登山、攀岩等,以培養和鍛煉孩子的堅強意志和勇敢精神。同時,他們還尋找更多機會讓兒童與大自然接觸。孩子們通過照顧小動物,豐富他們的同情心。比如親自給花草澆水,樹立了熱愛勞動的特性。孩子們還將說出他們在自然界中獲得的經驗和思想,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他們希望能重現大自然,然後發展藝術和音樂的自然美感。在自然界中,孩子們學會了自然科學的知識,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提升了他們的美感,讓整個身心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日本:母親和嬰兒一起跳舞桑巴舞
2歲以下的嬰兒主要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這五種感官來理解世界。感覺能力的發展越好,大腦整合各種信息的能力就越強,並且對未來的整體發展貢獻越大。如今,如本的媽媽們很喜歡跟孩子一起跳桑巴舞,這既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也能放鬆寶媽的身心,還能促進親子關系,一舉多得。
三、美國:親子瑜伽
在美國洛杉磯,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做親子瑜伽,已經成為許多時尚媽媽們的新寵。據報道,親子瑜伽課程總共包含150個動作,這些動作是專門為嬰兒的成長和發育而設計的,一個月左右大的孩子就能開始練習了。
這些父母希望從小就讓孩子養成熱愛運動的習慣,防止孩子變得胖。一些人希望瑜伽可以幫助他們的寶寶養成更好的睡眠習慣。一些父母還說,確實看到了孩子們的變化:「我的兒子現在願意參加瑜伽課,他上瑜伽課後變得很開心,而且能交到更多朋友。我們上課的時候,寶寶感覺很好,很安靜。經過訓練,他現在睡得很好,自己一個人也能很高興。」
盡管親子瑜伽逐漸流行,但一些專家對商家的宣傳效果表示懷疑,醫學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對孩子的頭和頸部施加任何壓力,以免造成傷害。
各位父母,你們還有沒聽說過其他國家的育兒方法呢?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請聯系刪除。
9. 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中國式教育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難去改觀,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利於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一起來看看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吧,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第一個關鍵時期:孩子兩歲以後。這時,父親可以像一個“討厭”的第三者,進入母子關系圈中。在西方,讓兩歲的孩子擁有單獨睡房已是一種促進兒童心理成長的共識。中國的孩子跟母親可以睡到很大。不誇大地說,許多兒童的心理問題都是因此而產生的。
第二個關鍵時期:孩子6歲時。這時,父親要積極參與家庭的互動和規則的建立。獨生子女給家庭關系帶來許多挑戰,父母與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種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關系得到平衡。父親要對孩子好,必須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個關鍵期: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親來,在外慣了的父親更易於接納和認同孩子的獨立。在傳統文化中,父親常常是家庭的邊緣人,他們樂於闖天下,把孩子留給母親。這樣的父親喜歡回來誘導成年的男孩離家,和他一同涉難犯險,體味人生。由於獨生子女的關系,現代父親更多地扮演了非傳統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領路人。現代父親的潛意識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們怕孩子長大後與他們分離,因而甘願聽憑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內心困惑中摸索著成長。
他山之石:國外父親參與育兒情況。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父親們參與育兒的情況吧,或許它是一種文化,一種異域文化,但對於所有愛孩子的父親來說都是有所啟發的。
1.以色列:傳統上重視男性權威,自幼兒園起就實行男女分開教學,這種男女明顯區分的情況下並沒有差別對待,無論是家務,工作,男女都一視同仁。在以色列,夫婦都參加工作的佔95%,男性在家中做家務或照看孩子是一種很自然的日常風景。此外,每周的安息日還有父親給孩子單獨談心的習俗。
2.英國:英國的男性以重視育兒事業而聞名,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學,英國的父親從孩子小時就開始重視教育。
3.德國:德國人在家中度過的時間很多,大部分人的工作時間是從上午的七點半至下午的四五點鍾,學校也是如此。隨後大部分人不是同朋友同事聚會,而是立即回到家中,同家人一起度過這些溫馨和睦的時光。德國的父親大都把親手為家人建一幢房子作為最大的願望,家人間的密切程度可見一斑。
4.挪威:在挪威,女性有一年的帶薪產假,男性也有長達四周的帶薪待產假,這一法案是1979年制訂的,到現在約有70%的父親使用了這一假期,挪威的父親們認為保障育兒是自己的一項權利。
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最近,在韓國的父母中間,“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戲等都盡可能回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
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因為讓孩子單獨睡,不僅能夠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近感,有利於健康,還能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漢城婦幼保健醫院的朴醫師說:“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餵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麼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著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床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其實,從衛生角度來說,讓孩子單獨睡更為科學,因為父母和孩子同睡一床,父母呼出的濁氣,易被孩子吸入,這對孩子健康不利。”
玩泥巴沙子又何妨
在漢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一共有5萬名兒童參加了“玩土活動”。玩土不但兒童喜歡,父母也很喜歡。以前孩子們怕媽媽怪罪弄臟了衣服,不敢玩土,但是現在父母們認為,不管是玩泥土、沙子或者玩水,只要是孩子玩得愉快,弄臟了衣服也不要緊。醫生們也主張,比起過分地干凈、一味地講究衛生,適當地臟一點,不但對情緒有好處,而且對提高孩子們的抵抗力也有好處。這樣有利於他們與細菌和病毒作斗爭,有利於預防各種疾病。
母乳喂養和用布制尿布
在吃的問題上,漢城的媽媽們親自當模特登場做廣告,強烈呼籲“為了孩子要堅持母乳喂養”。喂母乳已經成為非常自然和光榮的事情。有一些媽媽在地鐵里做喂母乳的表演,爸爸們也在一旁加油鼓勁。
原先父母們都愛用一次性的尿布,但是現在,為了孩子的健康,用布製作尿布的父母日益增多。給兩個孩子都使用布制尿布的33歲的李媽媽說:“雖然用布制尿布和喂母乳麻煩一點,但是,聽說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我准備繼續做下去。”在她的周圍,有不少媽媽都和她一樣。
不給孩子吃葯
在漢城,有一家以不用葯而出名的小兒科。該科的高醫生強調說:“孩子們的疾病,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即使不吃葯,過了一定的時間也會自然康復。”
開始的時候,有些父母要求快點使自己的孩子好起來,但是現在這些父母認為,“孩子疼過,才能產生在疼痛的時候戰勝疼痛的力量。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到了非要用葯的時候再吃葯也不遲。”他們非常贊同高醫生的做法,認為這樣可以用較少的葯物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防止由於葯物所引起的其他不良反應。
還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吃東西而苦惱,專家們認為,孩子所吃的量是一定的,所以不要只是追求量,而要關心一下質的問題。即使吃得少一點,也要讓孩子吃各種營養價值高的飲食,這樣才能存儲能量,在生病的時候可以和疾病作斗爭。
讓孩子緩慢成長
在漢城延世大學醫學院,小兒精神科的申教授寫了一本《明智的父母使孩子慢慢成長》的書,主要內容是反對早期教育,因為他每天看到數十名由於過度早期教育而患病的孩子前來就診,因而認識到危害所在。申教授主張,要等到孩子想學的時候才讓他開始學習,先旁觀孩子所做的一切,發現孩子對某些事情感到好奇的時候,在他後面輕輕地推一把,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快地獨立成長。
申教授說,拔苗助長一點好處也沒有,應該順其自然,讓孩子慢慢地成長。
鼓勵孩子參加冒險活動
鼓勵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冒險活動,如登山、攀岩等。韓國父母正流行以此來培養與鍛煉孩子的堅強意志和勇敢精神。
漢城教育專家金善意說:“以前,我們大多數父母不但不鼓勵孩子去冒險,而且一聽說孩子要去攀岩就會制止,主要是擔心孩子出事。但這樣做,對培養與鍛煉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極為不利,孩子還是在大風大浪里成長比較好。現在有許多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很多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因此更應該讓孩子參加一些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的冒險活動。”
國內外不同的教育方式
1玩耍
說了老半天,估計讀者也不需要我再詳述,就知道在讓孩子玩耍的方面,澳洲家庭和華人家庭的不同了。和做父母的華人朋友在一起,最常聽到的就是“別做這個!” “別碰那個!”“別去那兒!”“小心!”還伴著緊張的眼神。有一次在一家華人朋友家的後院玩,他們家兩歲多的男孩跑到院子里的水龍頭旁邊,水龍頭下有一小塑料桶,裡面接滿了水。媽媽馬上說,唉不要過去,危險!讓筆者當時覺得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在兩個大人的看護下,只到小孩膝蓋的一小桶水對小孩會有什麼危險可言。當然不光是危險,就是弄濕了,弄臟了,也是華人父母覺得萬萬不可以的事。所以很多華人父母剛把孩子送到當地幼兒園的時候,都覺得那裡的孩子大部分時間就是坐在沙坑裡玩沙子實在不可理解。
筆者曾經有一次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夏天的下午路過鄰居家時,看到這個家的男主人正在拿著一個大海綿塊奮力洗車,車上全是大泡泡。而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是旁邊是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金色的卷發,胖胖的肚皮,光著身子,也在拿著一塊小海綿,蘸著肥皂水,奮力在洗他的小自行車,沾在他身上的泡泡比在他小車子上的還多。兩人都非常認真,誰也顧不上誰。
不知道這兩種不同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哪個會更有勤勞的習慣和獨立的精神?
2嚎哭
小孩子哭恐怕很難避免。但是在公共場所嚎啕大哭,且持續時間很長的通常都是華人的孩子。也許是巧合,也許是概率,但這個現象很多人,包括華人朋友都有同感。
無法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這裡面的原因也許有很多,不過,華人父母加上爺爺奶奶,一大家子一起慣孩子,這個現象可能是沒有人會有什麼異議的。
在超市裡,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麥克,請你把魚罐頭放回去。” “露西,我們今天不買巧克力餅干,把它放回原來的地方”。而麥克和露西通常是個四、五歲到十來歲的小傢伙。如果他們還拿著那些父母不要買的東西,父母就會一遍一遍的重復:請放回去,而且還特別強調這個“請”字。通常,小孩子就把東西放回去了。
說了這么多,並不是說華人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可取之處。華人一般都教育孩子要有理想,有抱負,一生要有成就(當然也有太強調所謂“成功”的問題),可是澳洲人通常對孩子的態度是“隨便,你想幹啥幹啥,只要不犯法。”在這種情況下,澳洲的孩子比較缺乏對人生方向的引導,結果常常耽誤了進取的時機,浪費了自己的才華。
曾有人說,澳大利亞人和華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各有偏頗,總體來說,澳洲人對孩子太松,華人父母管的又太緊,綜合一下就是最好了。你覺得呢?
猜你喜歡:
1. 外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2. 曾仕強教育孩子的方法
3.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4. 父親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5. 韓國教育孩子的方法
10. 韓國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
韓國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
韓國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除了多吸取前人的經驗,學習他人的教育方式之外,還可以參考一下國外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取長補短,下面為大家分享韓國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一起來看看吧。
1、重視品德教育
韓國非常重視對青少年的道德品質教育,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一年級都設有德育課,這其中的禮節教育最令人印象深刻。韓國學校中的禮節教育內容包括:
(1)、個人生活禮節,如坐、立、走的姿勢,與人談話時的語調、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遞物品時的舉止;
(2)、家庭生活禮節,如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鄰里的禮節;
(3)、學校生活禮節,如對老師、前輩、同窗的禮節,上學、放學時的見面禮、告別禮;
(4)、社會生活禮節,如在社會交往中的鞠躬禮、舉手禮、注目禮、對拜禮以及各種稱謂;
(5)、國家生活禮節,如對國旗、國歌的禮節等。
至今韓國的每個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養的家訓掛於家中的居室。這使得韓國的青少年大多講究禮貌、尊重長輩。如果你有機會到韓國人家中做客的話,就會發現不論多小的孩子,都懂得為客人和長輩倒水時雙手捧著,恭敬地奉上。有一次我在韓國朋友家中吃飯,席中主人上大學的兒子回來了,這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見到家中有客,連忙十分恭敬地過來問候。我的同伴邀請小夥子喝一杯酒,這小夥子看到他父親點頭,才低眉順眼地雙手拿起杯,先是面對客人高高舉起表示感謝,然後側過身掩著杯喝了這杯酒。
韓國是受中國儒家倫理思想影響頗深的一個國家,韓國人認為一個不懂得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愛國。
2、重視素質教育
韓國非常重視幼兒教育。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每學期開學前,幼兒園會把當年的教學計劃送給家長,每周也會把具體的活動內容計劃送給家長。不過最令人稱道的還是,韓國幼兒園的教育在注重培養孩子的素質的同時講究寓教於樂。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叫廉美,今年5歲半,在漢城市一家極為普通的公立幼兒園入托。該幼兒園四月、七月、十月和十二月的活動主題則分別是春、夏、秋、冬,主要是圍繞這四個季節開展教學,注重培養孩子觀察力。比如十月份的活動主題就有:「領悟秋天的變化」、「中秋節」、「累累果實」、「韓國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其它月份的教學則結合韓國的'傳統、現實生活來教育孩子。比如五月是韓國的家庭月,韓國的父母節、兒童節都在這個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幼兒園五月的活動主題就是「我和我的家庭以及鄰居」。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對家人鄰居的感情、對周圍環境的認知能力。比如說,在「我的鄰居」這一活動中,要求孩子介紹自家的鄰居,這樣就自然而然地使孩子鍛煉與人交往和語言溝通的能力,讓孩子自然地除了關注自我家庭,也要關注周圍的「小社會」。
3、「粗放式」育兒
在中國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家長們很少帶小孩子們出外遠行,即使出門也要捂得很嚴實,做足各方面的准備。而韓國人則採取「粗放式」育兒。
韓國人周末愛舉家到大自然里遊山玩水。這時候經常可以見到家長們身背幾個月大的孩子,手拉著一個三歲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時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動了,家長們也很少抱起他們,而只是在一邊等他們休息一會兒再接著走。有幾次和韓國朋友們一起出外玩,常見到他們帶自己的小孩子一起參加,碰到路途遠,孩子顯得相當辛苦。後來我就忍不住問,這樣孩子會不會生病,是不是家裡沒有老人照顧?韓國朋友覺得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他們覺得只要有機會就應該多帶孩子出去,雖然路途中辛苦一點,但對孩子也是鍛煉。
錯誤的育兒方式
1、過於注重知識灌輸,與幼兒的天性相悖
寶寶喜歡通過肢體的觸碰去探索這個世界,大部分中國媽媽卻更希望自己的寶寶贏在起跑線,早早地就確定了培養目標,對孩子進行 高強度專業訓練。
事實上,年幼的孩子應以關懷、愛護、撫摸、親吻為形式的情感教育和親情教育為主。早教並不等於智力開發,如一味過分強調灌輸知識,將早期教育理解為傳授書本知識,只會違背孩子大腦發育的自然規律,不利於其身心健康發展。
讓孩子過早的接觸成人的生活方式對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玩是孩子的天性,強硬地灌輸知識只會讓孩子過上機械般的生活。日後新鮮事物出現也難以引起孩子的興趣,進而影響孩子創新。
2、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管束和代勞太多
不少家長都會感嘆外國的孩子自理能力強,小小年紀就試著拿起湯匙自己進食,並且鞋子是自己穿的書包也是自己背的。但是媽媽們還是堅持著傳統的「那一套」,恨不得衣食住行都一手為孩子包辦。
就拿餵食來講,進食是每個人的天生的本能。七八個月大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飯了,當孩子剛開始接觸時,會把湯匙拿在手中擺弄,或者把食物送到鼻子、面部上。直接翻到碗都是會發生的,媽媽並不需要太緊張。只要適當的做一些輔助的引導動作即可。
在寶寶幼兒時期盡量可以讓他多觸摸多動手,這非常有利於寶寶日後的動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
3、急功近利,干擾了孩子從容地成長
現在的家長都處於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不免會因此產生焦慮也影響了育兒觀,恨不得孩子在早期就體現出智慧超凡的傾向。對於孩子「晚熟」耿耿於懷,顯示非常著急。
其實孩子的開化有早有晚,而且有階段性的,拔苗助長只會影響到孩子成長。
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本應該是在3歲以後進行,孩子上小學之前的知識技能教育,應該注重過程學會了什麼,而非一味去追求拿到什麼樣的好成績。培養孩子出於興趣和成就感的求知慾,一種從容、樂觀面對事物的態度,對孩子的成長歷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