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經濟有哪些特點

韓國經濟有哪些特點

發布時間:2022-10-25 10:33:13

A. 韓國是發達國家嗎

韓國是發達國家。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新聞公報宣布,有8個國家又加入發達國家名單。其中,韓國成為繼日本和新加坡之後的第三個亞洲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大都處於後工業化時期,服務業(也就是商業)為主要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則大都處於工業化(製造業,也就是工業)時期,未開發國家則還在農業時代。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的統計資料,發達國家的GDP佔世界60.8%,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佔42.9% ,人口佔世界比率約16%。

目前尚未有發達國家的明確定義,聯合國也沒有建立出一套完善的系統來認證哪些國家或地區是屬於已開發或發展中 。一些機構評估某個國家或地區是否發達,通常使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科學技術水準等指標。

自1990年開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成為衡量國家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然而這些數據並不完善,一些指數值很高的國家(例如汶萊、卡達、智利、阿根廷、波蘭、匈牙利等)仍被視為發展中國家。

(1)韓國經濟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發達國家的經濟特點:

一.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高的國家,產業結構先進,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二.經濟運行機制比較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經濟發展很有用很有優勢,管理不錯,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三.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外貿對外出口方面比較多多質量總體高,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也稱已發展國家,是指那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

另外,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發達國家的普遍特徵是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

藉由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但未必屬於發達國家(比如汶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國)

B. 韓國為什麼發展的這樣的快,誰有他經濟發展速度的資料

韓國經濟發展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動盪與恢復階段(1945年~1961年)。韓國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後,經歷了大規模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動盪。1948年成立的政府為恢復生產、抑制通貨膨脹做出了巨大努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1950年6月爆發的朝鮮戰爭,使其生產設施幾近毀滅。1953年停戰後,在美國及聯合國的經濟援助下,經過近三年的恢復,於1956年在很大程度上完成重建工作,控制了惡性通貨膨脹。盡管一般認為20世紀50年代是韓國經濟停滯的時期,但是,1954年韓國政府實施的「有償徵用」和「有償分配」的農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即政府從土地所有者那裡購買土地分配給實際耕作的農民,結果一種佃農耕作制度取代了傳統的收益分成佃農耕作制度,使農業部門的生產率得到提高。事實上,在這個時期政府實施的幾個重要政策目標,成為60年代經濟較快增長的基礎。1953年至1962年,韓國經濟年均增長3.7%,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0.7%。
(二)高速增長階段(1962年~1992年)。1961年5月,朴正熙軍事政變上台後,開始以政府主導、出口導向和不均衡發展等戰略,推進了韓國經濟的有計劃開發。1962年開始連續實施了6個五年經濟開發計劃。

這一階段又細分為三個發展時期。20世紀60年代可謂外向型經濟形成時期。「一五」期間作為振興出口、引進外資、引進技術的步驟之一,1965年韓國和日本實現了邦交正常化。60年代,韓國國民生產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都達到7.6%。1962年至1970年,國民生產總值由23億美元增至81億美元,增加2.5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由87美元增至252美元。「二五」計劃結束時的1971年,出口額由1962年的5480萬美元增至10.68億美元。

70年代是韓國實施第三、第四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繼續推進自立經濟建設、解決發展不均衡時期,也是重化工業發展時期。這一時期,針對韓國國內外經濟條件的變化,提出「各地區均衡發展」、「劃時代地擴大出口」、加緊「重化工業建設」等目標,改善了地區間、產業間的不平衡發展。為了繼續擴大出口,1973年制定了重化工業發展計劃,將造船、汽車、鋼鐵、石化及有色金屬等作為重點發展產業,對重化工業進行大規模投資。在此期間,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11.2%,創造了該時期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的最高紀錄。同時,產業結構向工業化方向前進了一大步。1976年國民生產總值中,第二產業的比重31%超過了第一產業的比重24.8%。「四五」計劃期間(1977年~1981年),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僅為5.8%。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朴正熙總統遇刺,1980年光州事件及糧食的大幅度減產,重化工業投資失控,使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盡管如此,應該說整個七十年代韓國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政府對產業結構進行了重大調整,重化學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村面貌在「新村運動」的推動下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由於當局在宏觀調控上的失誤,出現了工業投資過猛,工業設備運轉率過低等問題。1971年至1979年,國民生產總值由95億美元增至614億美元,增加5.5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由288美元增至1662美元;出口由10.68億美元猛增至150.6億美元,年均增長39.7%。

進入80年代,韓國政府針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及國內經濟波動的新形勢,提出「穩定、效率、均衡」的方針,對國民經濟進行了改革,在經濟政策和結構調整中求發展。「五五」計劃(1982年~1986年)和「六五」計劃(1987年~1991年)期間,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率分別為9.2%和9.3%。八十年代上半期,韓國出口增長率超過進口,貿易赤字逐漸減少,1986年終於出現盈餘。1984年~1985年韓國同其出口市場的發達國家產生貿易摩擦,使得出口增長速度放慢。但是,1986年以後,進入低匯率、低油價、低國際利率的所謂「三低」時期,使出口連續幾年大幅度增加(1986年增加14%,1987年36%,1988年28%),經濟增長率連續三年達到11%,1991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6757美元

(三)調整改革發展階段(1993年7月至今)。1992年開始實施第七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可是,1992年12月當選的韓國歷史上第一位文人民選總統金泳三,1993年2月上台後提出了「新經濟五年計劃(1993年~1998年)」。在此計劃中提出行政改革、產業結構和金融體制改革。1992年與中國建交。由於韓國具有的較強的價格競爭力和對日本出口大幅度增加、設備投資增加等因素,1994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6%;1995年也保持了這種良好勢頭,增長甚至超過1994年,達8.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了一萬美元大關(10037美元)。1996年由於日元升值導致韓國出口下降和設備投資減少,經濟增長率回落為7.1%,可是,在這一年韓國成為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這標志著韓國基本上擺脫了發展中國家的地位,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然而,1997年10月開始韓貨價值暴跌,被捲入亞洲金融危機漩渦之中。97年11月末,韓國可用外匯儲備降至73億美元,陷入無法支付外債之困境。韓國政府不得不於當年11月21日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金融救助,並於12月1日與IMF簽訂了金融救濟協議。550億美元的緊急資金救助計劃實施後,不穩定的外匯狀況隨著1998年1月韓國政府同國外債券組織簽訂短期外債向中長期轉換的協定後開始趨於穩定。以IMF的金融救濟為契機,韓國擺脫了全國范圍的危機。而受到金融危機洗禮的韓國經濟,九十年代末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和改革。進入21世紀以來,調整改革中的韓國經濟,於2000年顯示出有力的增長,其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2001年有較大幅度的回落,增長3.8%。2002年新當選的盧武玄總統提出了四大方面的經濟施政綱領。2002年經濟年均增長7.0%。而2003年僅增長3.1%,國內生產總值為6012億美元,人均為12646美元。

縱觀韓國經濟的發展,「根據霍利斯·錢納里(H.B.Chenery)的研究,韓國經濟的主要轉換增長時期(transitional growth)為1963年~1983年。1963年隨著第一次經濟五年計劃的制定實施,工業化正式啟動。1970年韓國成為了新興工業化國家(newly instrialization country)。1983年韓國經歷了1979年的第二次能源危機,1980年負增長後經濟得以恢復,並在經濟穩定基礎上促進自律化、開放化。」而經歷了1997年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發展歷史上最為慘痛的挫折之後,韓國經濟正在進行全面改革,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韓國不同歷史時期促進經濟發展戰略及其評價
通過韓國經濟發展軌跡可以發現促成其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從世界經濟發展宏觀角度來講,韓國處於後發展國家可以利用更發達國家技術革新成果,「濃縮」工業化進程之優勢地位;以及超越傳統貿易理論所指出的一個出口國需先在本國國內市場上充分收集消費者偏好使其成熟後再向國外市場擴張的漫長過程;還有對像韓國這樣資源匱乏國家,戰後節約資源型技術得到的快速發展,使其經濟發展中資源匱乏束縛得到大大緩解;亞當·斯密的貿易理論,即「在不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富國與窮國之間的貿易將使雙方受益,而後者比前者受益更多」又一次得到部分驗證。而從韓國本身來講,政府實施的以下幾種經濟增長戰略不能不為其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一)政府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所謂政府主導是指政府的「定向」和「導向」在經濟運行和發展中起作用。對韓國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可以簡單概括為:政府規劃、指導、管理和調控經濟。其主要手段是:首先,運用經濟開發戰略,宏觀調控經濟發展方向。韓國政府60年代中期提出了「出口主導型」經濟開發戰略,經濟活動重點由國內市場轉向國外。70年代以後,經濟發展重點由輕工業轉向重化工業,提出「重化工業化」經濟開發戰略,80年代以後,又提出「技術立國」等。其次,根據經濟發展遠景目標,制定五年經濟開發計劃,以自由與計劃相結合為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政府主導實施了一系列經濟開發計劃。第三,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各項經濟政策、法規及措施並加以執行。第四,韓國政府首腦親自干預經濟。由於政府將干預經濟活動視為其重點職能之一,所以,政府最高層直接干預經濟、直接處理經濟運行中的重要問題。

關於韓國政府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在其經濟發展初期是比較有效的。主要原因在於在韓國當時經濟條件下,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體制是旨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由政府充當其經濟活動的總指揮。政府主導經濟的主要手段為宏觀經濟決策、計劃指導、運用經濟杠桿進行干預,經濟立法和行政手段等。然而,這種依靠政府主導,30年走完西方發達國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工業化歷程,自有其弊端。根據制度經濟學的分析,制度演進存在路徑依賴。由於政府主導的企業制度、金融支持政策的安排,造成了企業對政府的強力依賴。韓國大企業集團為了獲得更多的政府優惠,競相不計後果地擴張,沿著規模擴張的路徑走下去。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大企業集團沒有適時地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以及技術創新;企業的高負債、財務結構不合理,以及企業集團的制度缺陷,終使企業管理失控。到1997年金融危機時,大企業集團紛紛倒閉也就不難理解了。韓國政府主導型經濟發展的另一弊端在金融體制上表現顯著。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金融系統是一個金融市場,根據市場信號運用市場運行規律,將金融資源配置到相關部門中去,推動社會生產的正常發展。可是在韓國,其經濟發展的自身特點使然,金融業的職能僅是行使政府指令、政府幹預經濟的工具。政府決定利率、存貸、投資等,使金融機構喪失了創新和提高效率的動因,大量的呆賬成為其沉重的負擔,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金融扭曲與滯後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也是1997年的金融危機,將其所有弊端都展現給國人,使其始於90年代初但又未能痛下決心的改革調整不得不真正使上軌道。政府由此轉向旨在減少干預、建立自由公正的市場秩序、創造穩定的市場環境上。政府這種由主導經濟向重點規劃經濟的角色轉變,使如三星電子這樣的大企業集團脫穎而出,成為世界知名的跨國公司。韓國現任總統盧武玄當政之初提出的四大經濟施政綱領,並非言之無物。首先提出確立自由公正的社會秩序,具體包括建造易於創業的環境、構築透明公正的競爭機制、構築先進的金融基礎系統和進行財政稅收改革。在建設東北亞經濟中心國家中,提出要用東北亞時代的視野,構築以物流中心基地與國際化金融為兩翼、圍繞信息高新技術產業的商務中心。而建設科學技術為中心的社會和面向廣闊未來的農漁村社會都有具體內容及實施方案。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韓國政府主導型經濟開發戰略基本完成其使命,成為其歷史的一部分。

(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六十年代初韓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兩種選擇,其一,繼續發展以進口替代產業為主的內向型經濟,建立獨立的、完整的民族經濟體系,社會生產和人民所需要的產品盡量不進口或少進口;其二,面向世界市場,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發展以出口產業為中心的外向型經濟,通過廣泛的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來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選擇後者,使韓國在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中,充分發揮了韓國當時剩餘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有效地彌補了資源匱乏、國內市場狹小、資本積累不足等方面的劣勢,為韓國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韓國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相對來講是成功的。而這種成功源於其採取的正確方針和措施。概括起來韓國實施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有以下特點,其一,以比較優勢為其出發點。針對缺乏原材料、資金不足但勞動力豐富的現狀,韓國決定了首先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出口工業。其二,適時地進行結構調整。保持出口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能夠適時地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其三,實行優惠政策,支持發展出口。盡管這些優惠政策,如直接補貼,隨著外部壓力的增加而不斷減少,但在出口企業的發展初期,其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不平衡增長戰略。韓國在增長方式的選擇上,理論上受經濟學家哈士曼(A.D.Hirschmann)的「不平衡發展論」的影響,認為在短時間內可以犧牲部分產業和工業部門而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點產業和重點工業,通過發展重點產業來積累資金,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⑰]。在財力、物力和技術積累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同時實現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均衡發展,因此,選擇「傾斜式」的重點投資,「不平衡中求平衡」發展,採取「先工後農」,「先出口後內需」,「先輕後重」,「先大後小」,「先主導產業、戰略產業後一般產業」,「先增長後穩定」,「先速度效益後技術效益」,「先內涵後外延」,「先效率後公平」以及「先增長後發展」等一系列經濟不平衡增長戰略。

對於韓國所推行的這種不平衡增長戰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1962年至1971年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韓國重點發展投資省、見效快的輕紡工業,增加出口創匯,以此增加對基礎工業設備投資和擴大生產能力資金的積蓄,取得顯著成效。而70年代初期起,由於重點轉向重化工業過程的過急過猛,出現了對重化工業的重復、過剩投資,降低了經濟效益。再則,效率與公平上的不平衡,出現經濟增長之同時工潮迭起等並非完美之現象。但從本質上看,應該說不平衡增長實際上是一種交錯的平衡增長。

(四)與國際經濟變動協調的產業政策與國際化發展戰略。韓國在立足於自身的經濟基礎、發展水平,特別是在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及時捕捉和積極利用各個時期國際上產業結構變動的有利機遇,以其協調的產業政策來調整其產業結構。80年代開始,韓國開始推行國際化,力圖把其企業全面推向國際市場,按照國際市場競爭的要求,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冷戰結束後,隨著愈來愈多的國家重視發展經濟,韓國更加強調其經濟的國際化、世界化發展,同樣,這符合了世界經濟一體化、區域化的發展潮流。

(五)高科技與人力資源開發戰略。一個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高新技術及其人力資源要素的支撐。韓國歷來重視教育,注重人才的培養;同時加大對科技開發的投入。而此戰略得到產業界的普遍贊同,認識到企業的興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職工的素質。韓國的大企業大都創辦了職工業余學校、職工訓練所、人力開發院等職工培訓機構。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現任總統盧武玄提出的「構築技術中心的社會」經濟施政綱領,體現了韓國在經濟日趨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中,以高尖端科學技術立國的志向。

C. 韓國有什麼優勢強項 經濟方面

韓國支柱產業是電子,因為即無豐富的物產,也無發展土地。
最近幾年旅遊業和影視業也有很大發展。

D. 請問有韓國社會經濟特徵嗎

經濟:20世紀50年代韓國經濟從崩潰的邊緣走向復甦,60年代韓國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70年代躋身於新興工業國(地區)行列,80年代發展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國家,90年代開始把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作為努力目標。 韓國經濟實力雄厚,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是韓國的支柱產業。韓國曾是個傳統的農業國。隨著工業化的進程, 農業在韓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 地位日見低下。 韓國是農產品主要進口國家,進口量趨於增長,但其農業市場對外國的參與極為敏感,是個對外開放程度較小的經濟部門。 韓國耕地面積為195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區,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2%。韓國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鎢等,但儲藏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 工業主要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浦項鋼鐵廠是世界第二大鋼鐵聯合企業。2002年汽車產量320萬輛,居世界第6位。 造船訂單標准貨船噸數759萬噸,重新成為世界第一。電子工業以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迅速。 近年來韓國重視IT產業,不斷加大投入。韓國風景優美,有許多文化和歷史遺產。 旅遊業較發達 主要旅遊點有首爾(舊譯「漢城」 )景福宮、德壽宮、昌慶宮、昌德宮、國立博物館、國立國樂院、世宗文化會館、湖岩美術館、南山塔、國立現代美術館、江華島、民俗村、板門店 、慶州、濟州島、雪岳山等。

E. 韓國為什麼會那麼富裕

韓國經濟之所以能快速發展和以下幾方面是分不開的;
1.制定立足於國情的發展戰略
2.始終堅持出口倒向外向型經濟
3.刻苦的國民性,較高的儲蓄率,重視文化教育
1948年,朝鮮戰爭爆發,經3年戰亂,經濟受到沉重打擊,依靠美國的無償援助及貸款獲得重生.
60年代,韓國經濟起步,實施以促進出口為特徵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
70年代,著手於促進重工業,以電子,鋼鐵,汽車,石化為先導;同時農村掀起[新農村運動],提高了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80年代,經濟自由化並開始進行結構調整,金融服務呈現多樣成熟化.
90年代,是該國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進程時期,新貿易體制逐步形成,並於1995年成為WTO創始國之一,同年人均收入首超1W美圓;於96年加入OECD,之後又相繼加入APEC,ASEM等國際組織.
1997年,經濟低迷,因過度經濟擴張,外債過多,許多大公司如 韓寶鋼鐵,起亞汽車相繼破產,同年末,又遇東南亞金融危機.股市暴跌,韓元匯率狂跌;韓國實行改革,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增強宏觀經濟調控,度過難關.
現在,經過了以上40多年的努力,已由農業國轉為工業國,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人均值為尾隨日本的第2亞洲經濟強國.
我想,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只有經過歷練才能到達彼岸,才能脫胎換骨,進入全新時代.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昌盛,和諧,繁榮富強.

F. 韓國的經濟

韓國是兔子經濟,一旦科技普及,韓國經濟就完蛋了。朝鮮是烏龜經濟,烏龜是肉食動物,所以烏龜開始發展快,然後小兔子長大比烏龜跑的快,想韓國小兔子到河邊過不了河了,朝鮮大烏龜在慢慢像河邊靠攏,韓國人人自嗨加自危。自嗨是因為朝鮮烏龜還在像河岸爬,自危是因為韓國兔子知道,朝鮮烏龜能過河。但是韓國忘記了朝鮮是大烏龜,大烏龜還可能在過河的時候吃掉兔子,兔子在路上快,在水裡可沒烏龜快,而且烏龜耐力驚人,一旦進水,那就是持續游泳,甚至可以橫渡大海

G. 韓國經濟現在怎麼樣啊和我國相比到底哪個更發達啊麻煩專業人士解答一下,演講急用!

韓國與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對比不能僅限於技術層面。
這是因為:
1、中國是個大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韓國是個小國,一個非正常國家;
2、韓國在東亞國家中雖然人種屬韃靼的一支,但在上千年發展中嚴重受中華文華文明的影響;
3、韓國在經濟上嚴重依賴美國和日本,近期在市場上又嚴重依賴中國大陸,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一個瘸腿國家;
4、韓國的工業企業發展有其特殊性,在軍人控制政權條件下形成家族及大財團壟斷國家經濟下的、類似於日本財閥控制的國家經濟。這種經濟在一定條件下發展和擴張極為迅速和極有效率;
因此,表現在化工、輕紡、電子、汽車和造船方面稍稍領先中國……。
簡單的說,中韓兩國對比就像一個巨人和一個猴子相比,巨人可以走的很遠,但猴子可以跳得很高,會爬樹,會鬧騰得很歡……;
當然,如果巨人夠智慧,也可以早上給它三個果子晚上給它四個果子,利用猴子上樹採摘果實,或是變戲法、演雜技、表演唱戲什麼的;如果巨人夠傻,也會被猴子牽著玩。

H. 簡述目前韓國經濟的主要特點

經濟:20世紀50年代韓國經濟從崩潰的邊緣走向復甦,60年代韓國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70年代躋身於新興工業國(地區)行列,80年代發展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國家,90年代開始把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作為努力目標。 韓國經濟實力雄厚,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是韓國的支柱產業。韓國曾是個傳統的農業國。隨著工業化的進程, 農業在韓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 地位日見低下。 韓國是農產品主要進口國家,進口量趨於增長,但其農業市場對外國的參與極為敏感,是個對外開放程度較小的經濟部門。 韓國耕地面積為195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區,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2%。韓國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鎢等,但儲藏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 工業主要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浦項鋼鐵廠是世界第二大鋼鐵聯合企業。2002年汽車產量320萬輛,居世界第6位。 造船訂單標准貨船噸數759萬噸,重新成為世界第一。電子工業以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迅速。 近年來韓國重視IT產業,不斷加大投入。韓國風景優美,有許多文化和歷史遺產。 旅遊業較發達 主要旅遊點有首爾(舊譯「漢城」 )景福宮、德壽宮、昌慶宮、昌德宮、國立博物館、國立國樂院、世宗文化會館、湖岩美術館、南山塔、國立現代美術館、江華島、民俗村、板門店 、慶州、濟州島、雪岳山等。

I. 韓國的經濟特點是什麼

20世紀50年代韓國經濟從崩潰的邊緣走向復甦,60年代韓國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70年代躋身於新興工業國(地區)行列,80年代發展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國家,90年代開始把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作為努力目標。韓國經濟實力雄厚,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是韓國的支柱產業。韓國曾是個傳統的農業國。隨著工業化的進程, 農業在韓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 地位日見低下。韓國是農產品主要進口國家,進口量趨於增長,但其農業市場對外國的參與極為敏感,是個對外開放程度較小的經濟部門。韓國耕地面積為195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區,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2%。韓國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鎢等,但儲藏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工業主要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浦項鋼鐵廠是世界第二大鋼鐵聯合企業。2002年汽車產量320萬輛,居世界第6位。造船訂單標准貨船噸數759萬噸,重新成為世界第一。電子工業以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迅速。近年來韓國重視IT產業,不斷加大投入。韓國風景優美,有許多文化和歷史遺產。旅遊業較發達。主要旅遊點有首爾(舊譯「漢城」 )景福宮、德壽宮、昌慶宮、昌德宮、國立博物館、國立國樂院、世宗文化會館、湖岩美術館、南山塔、國立現代美術館、江華島、民俗村、板門店 、慶州、濟州島、雪岳山等。(網上搜索的)
韓國經濟還有個顯著特點就是大財閥經濟 即家族式經營和涉及多項產業 代表如三星 LG 現代 SK 大宇 財閥經濟占韓國經濟很大比重(自己添加)

J. 韓國屬於什麼經濟類型謝謝!

您好!
韓國的經濟類型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即生產規模遠遠大於國內市場需求,除國內市場吸納的產品外,其他產品通過向全世界出口獲得收益來維持再生產和發展經濟的需要。
具體而言,韓國資源貧乏,通過大量進口各類資源後,加工成各種製成品銷往全世界,賺取體力和智力勞動的收益生存,其進口的貨物主要是各類能源、原材料、技術、高精尖裝備、特殊材料與半成品、特種原料與化學品等,既有從不發達國家進口的,也有從極為發達的國家進口的,而韓國出口的貨物主要有船舶、民用電子產品、半導體器件、一般工業裝備與工具、化學纖維、一般工業零部件、一般化學原料等,主要貿易夥伴是中國、歐盟、美國、日本、沙特等國,對日本、沙特貿易逆差,對中美歐貿易順差。
就經濟體制而言,韓國是有東亞特徵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政府對產業規劃有較大發言權,但就本質而言還是大財閥壟斷經濟。
韓國是一個中等發達程度的資本主義國家。

閱讀全文

與韓國經濟有哪些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