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如何利用實體商業

韓國如何利用實體商業

發布時間:2022-11-01 10:55:57

❶ 韓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哪些經驗

韓國近40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依靠的是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對韓國經濟增長的貢獻:1970至1979年為12.84%,1979至1990年為18.70%,1990至2000年為39.54%,並推動了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經過多年的發展,韓國已初步建立了以企業為研發主體,國家承擔基礎、先導、公益研究和戰略儲備技術開發,大學從事基礎研究,產學研結合並有健全法制保障的國家創新體系。同時,韓國政府在各個階段的重大戰略選擇和適時調整的科技發展規劃是科技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而由政府統籌的科技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的合理配置,則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正是在上述因素綜合作用下,韓國實現了經濟的飛躍。其經驗如下:

1.政府戰略重點的抉擇和適時調整的科技發展規劃是實現經濟飛躍的重要保障

「科技立國」戰略的確立是韓國經濟實現飛躍的重要轉折點。在科技立國戰略的影響和科技政策的引導下,韓國企業經過引進、吸收技術,現在已逐步過渡到自主研發階段。而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審時度勢,正確選擇重點產業領域,制定出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則是韓國成功的關鍵。

韓國的發展經歷了「貿易立國」、「重化工業立國」向「科技立國」戰略的轉變。通過各個戰略的實施,韓國的產業結構也完成了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知識密集型、再向高新技術產業的過渡。韓國各個發展階段的戰略重點和政策選擇如下:

(1)「科技立國」戰略的准備階段

朝鮮戰爭後到1961年,韓國經濟處於戰後恢復期。這個時期,經濟困難,發展緩慢,國內沒有像樣的技術,也根本談不上科學技術的發展。此時,韓國推行進口替代型發展戰略,產業政策的著重點是保護和促進消費品工業的發展,以滿足內部消費需求,穩定經濟和社會。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後不久,韓國將「進口替代」型轉為「出口導向」型戰略。這時產業政策的重點是通過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工業化步伐和資本積累。相應的科技發展重點是加強科技教育,建立技術基礎設施,引進外國的技術和人才等。1963至1969年,科技投資額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重翻了一番,研究人員增長了2倍。產業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第一、二、三產業在GNP中所佔的比重分別由43.3%、11.1%、45.6%變為28.9%、22.8%、48.3%;GNP年均增長9.1%,人均GNP年均增長12.7%,出口額年均增長34.5%。

在這一階段,韓國科技發展過程中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是:在1966年成立了韓國第一所綜合產業研究所——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1967年,韓國政府將原隸屬於經濟企劃院中的技術局擴展為獨立的「科學技術處」(副部級),在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中較早地建立起管理科學技術事務的政府機構。韓國科學技術處自建立之日起,就擔負起了管理科技事務和協調國家研發計劃的重任。

20世紀70年代,是韓國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充實與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韓國勞動密集型輕工產業遇到挑戰。需要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加快工業現代化進程。產業政策的目標是:強化工業基礎,提高工業資本的有機構成,改善工業技術結構,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出口競爭力。與此同時,也調整了科技發展戰略,重點是進一步擴大技術教育,加強技術引進、消化和改進,資助應用導向的研究和開發。在此階段,韓國政府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積極消化、吸收和擴散引進的先進技術上,國家採取了以下措施:

•在引進先進技術同時,大力發展本國的技術力量,並不斷開發自主技術,提高國家整體的技術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技術引進方式上,嚴格禁止一攬子引進成套技術設備的做法,鼓勵企業有選擇地引進一些關鍵技術、設備。到1978年為止,韓國政府仍對技術引進實行嚴格的監督和審查制度,引進技術的主導權基本上掌握在政府手中。

•為促進科技的發展和產業結構向重化工業的轉變,1973年1月韓國內閣決定建立大德研究學園城,即大德研究中心,這是韓國最大的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它對集中國家的科學技術力量,提高技術創新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基本滿足了日益增長的產業技術需求。

•為鼓勵民間企業培養自身的研發能力及技術創新能力,政府採用了一些激勵措施,誘導企業建立自己的技術開發部門。

•1971年設立了韓國科學院。
•20世紀70年代後期,成立了很多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

(2)「科技立國」戰略的形成階段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國內外經濟技術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興起,高技術產業迅速發展,韓國科技面臨新的挑戰;70年代由於過分突出重化工業,使得經濟結構失衡,社會再生產比例失調;工資不斷上升使以廉價勞動力成本為支柱的出口工業對外競爭力下降,需要經濟技術革新提高產品檔次,特別是需要以附加價值高的高科技產品,增加出口競爭力。為此,韓國當局將「貿易立國」、「重化工業立國」戰略向「科技立國」戰略轉變。目標是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高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向機械電子等技術密集型高技術產業轉變,開發技術人才以提高生產率。

此階段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對大規模的技術引進項目和高科技引進項目進行組織、管理、協調和促進。為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公共研發機構、企業與大學三者之間的技術合作,充分發揮企業的資金優勢、大學的技術優勢以及研發機構的技術裝備和人才優勢。如,1982年開始實施國際研發事業;促進企業附屬研究所的設立;加強企業的研發投資支援制度。為了克服在重化工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技術界限問題,於1978年實行了技術引進自由化的政策。

另外,自1982年開始,每年每季度都要召開一次由政府各部負責人、科技界、企業界代表參加的科技振興擴大會議,檢查全國科技發展情況。

20世紀80年代,由於貫徹「科技立國」戰略,韓國的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發展很快,大大改變了經濟結構,促進了經濟高速增長,特別是出現了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的趨勢。

(3)「科技立國」戰略的深化階段

90年代末的金融危機使韓國經濟遭受重創。為此,韓國確立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十大增長產業」,預示著韓國將經歷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和經濟機制的轉型,即通過建立適應高技術的經營管理體制、增加研發投資和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使產業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值,帶動經濟的再次騰飛。

在這一時期,科技計劃的制定轉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1991年4月,盧泰愚總統發表了科學技術政策宣言,提出到2000年要使韓國的科學技術達到西方7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義大利,即G7)的水平。

過去,韓國的國家科技計劃通常由政府資助的非營利研究機構具體執行。在科技計劃制定時,通常是按自下而上的途徑,由基層研究者監測本領域的技術進展,提高研究建議,然後採取同行評議的方法審查這些建設。一般而言,研究者只注意本領域的最新進展,很少關心工業應用的相關性。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獲得經費,而不是研發的戰略方向和目標。這種計劃制定方式對於提高國家整體科技實力和競爭力是不利的。因此,韓國從90年代開始把科技計劃的制定轉變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途徑,由政府確定長遠的國家發展目標,選擇技術領域,並徵求基層專家的意見,經過反復調整,制定科技計劃。

為提高科技自主開發能力,政府在持續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時,不斷改革完善科研體制,《尖端技術發展計劃》(G7計劃)、《國策研發事業》、《大型科技研發事業》等新的科技發展計劃相繼出台。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間企業的研發活動更加活躍,研發投入規模超過政府,大企業研究所在設備、規模、人才等方面都逐漸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形成了以民間為主、政府為輔的技術開發體制。

在這個階段,韓國還實施了科技計劃管理和決策的重大變革——關鍵技術選擇和技術前瞻。韓國從80年代後期開始技術前瞻工作,把這一任務納入到研發管理范圍之內,並且完全由國家機構負責,由韓國科技研究院的研究小組主持。

另外,韓國還著手對國家科研體制和政策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調整。改革和調整國家科研體制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加強國家對科技工作的宏觀管理與協調。為了迎接未來的挑戰,本著「小而有效的政府」原則,政府於1998年進行了重組,科學技術處被升格為科技部,並進入內閣,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科技部長官的排位從各部長官的末席一舉躍升到24個部中的第8位,在經濟部門中則僅次於財政經濟部位居第二。科技部不僅地位提高,管理許可權也相應擴大,科技發展政策和計劃的制定實施,各部門研究機構的管理、協調,人才培養、信息擴散和成果轉化等業務,統一劃歸科技部實施。科技部還全面負責協調部門間科技政策和監督落實情況。1999年,在「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基礎上建立由金大中總統掛帥的「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該委員會是非常設的、與科技相關的最高政策審議、調整機構。它負責制定科技發展長遠規劃,協調各部門的科技政策,決定科技預算分配原則等,使國家科技管理更具權威性;科技部作為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秘書處行使職責。

•改組政府科研體系。
•改革科研院所管理體制。

(4)新世紀:面向未來的科技戰略與政策

2000年6月,經韓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批准,韓國科技部公布了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韓國2025年構想》,規劃中提出的重點領域有:信息技術(IT)、材料科學、生命科學、機械電子學、能源與環境科學。其遠景目標是:到2005年,韓國科技競爭力排名要超過其它所有亞洲國家;到2015年,韓國要成為亞太地區的主要研究中心;到2025年,韓國的科技競爭力排名要達到世界第7位。

為了增強科技創新體系的能力,政府應該發送科技環境,並通過實施「選擇與集中」戰略,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資源。

在科技政策方向上,韓國政府認為:

•科技體系應該由政府主導的現有體系為私營部門主導的體系。
•應該將注重增加數量的投資擴大戰略轉變為注重效率的投資分配計劃。
•韓國需要學會克服本國自然資源的限制,利用全球的技術、人力資源的信息,以及發展與國際社會的合作。
•為了確保科技創新體系的自力更生,政府應該制定和系統化地實施一些限制對國外先進技術模仿和復制的政策。

韓國在繼續執行既定的中長期科研計劃的同時,採取「選擇與集中戰略」,重點培育未來將成為經濟增長動力的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太空和平利用技術。其發展目標如下:

目標一:2010年納米技術進入世界5強。
目標二:生物技術2010年進入第7位,並佔領世界市場的5%。
目標三:2005年實現衛星及火箭全部國產化和本土發射,2015年完成實用衛星發射,使航天產業進入世界第10位。

2.企業研發主體地位的培育和良好創新環境的形成是實現經濟飛躍的關鍵

韓國的經濟表明,提高國家創新能力,關鍵在於調動企業的力量。韓國政府努力建設一個均衡發展的國家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三方的積極參與,特別是注重企業在技術開發和創新活動中的作用。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努力培育企業的研發主體地位,為企業創新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1)積極扶持企業研究所的發展

1972年,政府制定了《技術發展促進法》,其宗旨是支持各種私營產業研究組織,如企業研究所、產業研發中心、產業技術研究協會、產業研究集群等。2002年,科技部出台了《產業研究集群支持計劃》,其目的是支持將中小企業研究所劃分為10個研究集群,以便發現共同的凈技術,並開展合作開發。

近年來,企業研究所蓬勃發展。企業研究所從而成為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中的骨幹力量,大大促進了科技進步及國家經濟發展;形成了企業發展和產品競爭的技術支撐力量;密切了生產與科研的關系,加強了研究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

(2)推行國產化政策,鼓勵國內企業競爭

韓國政府在推行國產化道路上,採取的是對外保護新興民族工業、對內鼓勵國內企業之間競爭的政策。

(3)對技術開發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此類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了技術開發准備金制度、技術及人才開發費稅金減免制度,以及新技術推廣投資稅金減免制度等。為確保政府的稅收支援政策落到實處,通過修改國家有關規定,將技術開發組織(企業研究所等)作為法定支持對象確定下來。同時還修改有關法律,將原來僅適用本國人的研究設備投資和新技術產業化投資5%的稅率減免政策擴大至外國人,以吸引更多的國外資本投向本國高新技術產業。

(4)擴大技術開發資金支持

韓國的技術開發資金支持制度大致分為政策金融、一般金融、技術信用保證基金等形式。政策金融中包括了政府財政撥款和各種政策性貸款。1999年政府用於對企業的研發費支出達1300億韓元,比1998年增加311億韓元,增長31.4%。政策性貸款以低息向企業技術開發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此外,國家的科研經費也向企業開放,鼓勵企業參與國家的科研計劃。

(5)強化產學研合作研究

為促進技術創新,政府強調產學研的合作,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以及優惠政策。目前產學研合作的形式有合同研究、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科研器材的共同使用、關鍵技術信息服務、專利使用等。通過產學研協同技術開發活動,既提高了企業技術研發投資的效率,又促進了學校和研究機構的理論研究同產業實踐的結合。

(6)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韓國政府過去主要支持和培育大企業集團。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韓國政府開始意識到中小企業在維持國家競爭力和經濟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轉而扶持中小企業和風險企業的發展,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給予風險企業50%的稅收優惠、在科斯達克上市的中小企業5年內享受免稅待遇。

1996年7月,模仿美國納斯達克市場,韓國在股票市場上開設創業板科斯達克(KOSDAQ)。科斯達克設立的目的十分明確,即便利高科技企業、知識經濟背景新創業企業及中小企業進行融資。韓國政府高度重視科斯達克市場的發展,把建設科斯達克作為振興韓國經濟的戰略措施之一,且在1999年提出《健全科斯達克市場的政策》,從而為科斯達克的迅猛發展注入活力。

科斯達克具有多元化的上市結構。上市公司涉及形形色色的行業,而不是僅局限於IT等高技術行業。另外,由於科斯達克獨特的市場定位,與韓國證券交易所相比,科斯達克市場上市門檻低,交易費用低廉,符合中小企業和風險企業的特點,從而吸引了眾多高成長、高科技含量的企業上市。

3.合理配置科技資源是實現經濟飛躍的必要條件

韓國在信息產業、汽車產業等諸多國家產業發展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在其成功的各種要素之中,科技管理功不可沒。韓國科技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涉及科技的有關部門分工不分家,同心協力地辦事。科技部、教育和人力資源發展部、商務、產業和能源部、文化觀光部等許多部門都不同程度地參與科技工作,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使得有限的科技資源得到合理地配置,形成合力,促進了國家總體目標的實現。具體措施如下:

(1)增加研發投資總量的同時注重研發投資的高效分配

韓國科技實力的不斷加強,首先得益於過去30年中政府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

韓國政府研發開支占政府總預算的份額也在逐年提高。

另外,在重視研發投資總量增長的同時,韓國政府逐步認識到高效分配研發資源的重要意義。韓國的研發體系在資源的分配和成果的利用與推廣方面比較薄弱。因此,需要改變關鍵投資分配戰略,對投資資源的高效利用給予更高的重視。為了提高研發投資的總效率,需要將資源用在最佳位置。為此,政府加強了對研發經費的管理與監督。

為加強管理,提高研究資源的利用率,政府於1999年1月頒布實施了《關於政府資助研究機構的設立、運作及育成的法律》,對政府資助研究機構的管理體制進行重大改革:按領域分設產業科技研究會、公益科技研究會、基礎科技研究會、經濟和社會研究會以及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會等5個研究會。將原屬政府各部門管理的43個政府資助研究機構從主管部門分離出來,劃歸相應的研究會,統一隸屬國務總理室。

韓國政府對研發經費實行多重管理監督,管理監督的主體主要有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務調整室、企劃預算署、5個研究會、民間機構等。為了提高政府研發經費的使用效率,自1998年起正式啟動對國家研發計劃的調查、分析和評價。根據《科學技術創新特別法》,這項工作每年由科技部長官主持實施,並將結果向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報告。科技部下屬的韓國科學技術評價院具體負責此項任務。

(2)合理設計和調整科研結構

根據韓國現行研究體制,研究所分為三大類,即民間研究所、公立研究所和大學研究所。

4.加強人力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

韓國非常重視科技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過去30年中,研發人力資源的數量增加了93倍。

韓國的一些大中型企業財團紛紛獨資興辦企業院校,甚至研究生院,每年可保質、保量地為本企業輸送大批建設與開發人才。如三星企業集團每年用於培養人才的經費高達6000多萬美元,人均投資相當於美國、西歐等大中企業的2倍。

韓國還十分重視職業技術教育和在職技術培訓,以培養中等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作。政府認為要達到成熟的工業化水平,其科技人員中科學家應佔5%,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應佔10%,其餘的85%則是具有不同技能的技術工人。

為加強職業技術學校和企業之間的「產學合作」,韓國各地還成立了由學校、產業界、地方自治團體、民間代表參加的「產學合作教育協議會」,計劃、指導和協調該地區「產學合作」。

❷ 在韓國,孫正義再造「阿里巴巴」,他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馬雲

在韓國,孫正義再造“阿里巴巴”,他不會成為下一個馬雲。理由如下:

第一:韓國的經濟環境不適合發展電商

雖然電商在中國的發展非常的順利,而且電商的普及率很高,但是在韓國就不一定適合了。韓國跟中國經濟大環境最大的不同在於,韓國的實體經濟佔比很高。韓國跟日本一樣,遍地都是便利店,而且各大商場的活動很多,韓國產品本土的價格很便宜,因此去韓國的實體店購買可能會比網購更加便宜。

這也使得很多的商家並不願意入駐電商平台,而且韓國有很多老店都是在自己家裡開店,也不需要房租,就更沒有必要在電商普通上面經營了。

❸ 把韓國代購的產品拿來開實體店工商局會查嗎

你這么賣,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違法行為:

1、如果不辦理營業執照,會涉及到工商局查處無照經營;

2、韓國代購,往往沒有正式的進出口手續,可能涉及到海關的關稅問題;

3、代購的產品沒有任何中文標識,這個是不允許的,韓國的話,估計你說的產品是化妝品的可能性非常大,這個如果沒有中文標識,在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查處范圍內;

4、非正常進口的產品,沒有QS標識,這個可能涉及到食葯局和質監局。


綜上,風險很大!

❹ 韓國經濟是如何騰飛的

韓國經濟起飛始於60年代初期,爾後30年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據世界銀行《1992年世界發展報告》統計,自1965年至1990年韓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年增長率為7.1%,列世界各國之首。按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莫克爾斯提出的「現代國家主要指標」剖析,韓國1990年人均GNP5400美元,第三產業在GNP所佔比重為46%,非農業就業人口比例、受過基礎教育人口比例、適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人數、城市人口比重、平均人口預期壽命、人口自然增長率等均已達標,可見90年代的韓國已進入國民經濟現代化階段。對外開放進而實現市場經濟國際化被認為是韓國經濟起飛過程中成功的因素之一。國際輿論稱之為「韓國奇跡在戰爭的廢墟上出現」。

一、對外貿易推行由進口替代到出口導向的多邊化發展戰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一片廢墟上誕生的韓國,復經歷了朝鮮戰爭的洗禮,一直到60年初,其GN22P才達到24億美元。為擺脫戰後的經濟困境,提高本國的生產力水平,最初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對於本國生產需要的原材料和生產資料的進口徵收低關稅,對於准備由本國產品替代的消費品進口徵收高關稅,對於替代進口的國內產業給予財政、金融優惠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經濟和發展生產的積極作用。但是由於進口替代不僅限制了某些國外產品的進口,同時也限制了本國產品的出口,造成既缺乏資源和資本,又缺乏技術和設備的局面,加深了國民經濟對外依賴程度,導致國際收支狀況的進一步惡化,使國內的工業化進展非常緩慢。

50年代與60年代之交,世界上發生了以電子科學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動了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問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強勁的勢頭,促使國際市場容量日益擴大,刺激了各國之間貿易的持續增長。加上美、日出於全球戰略的考慮,對韓國在資金、技術、物質等方面給予援助,為韓國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提供了較寬活的發展空間。據此,從1964年開始,韓國從進口替代戰略轉向出口導向戰略,把經濟活動的重心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採取外貿多邊化和自由化的政策,參與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競爭,以外貿出口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隨後,韓國出口額開始逐年擴大,年均增長達40%以上,在出口貿易的帶動下,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收入及就業率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到1990年韓國的GDP業已高達2364億美元,30年來增長99倍。

二、以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依據,促進國內外經濟一體化

60年代初,韓國在轉向出口導向型戰略時,資金缺口很大,投資需要增長很快,據此,韓國政府果斷地作出加快引進外資步伐的決定。韓國引進外資的主要著眼點,一是有利於發展出口和國際收支改善的原則;二是有利於關鍵性工業公益事業發展的原則;三是有利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福利事業作出貢獻的原則。30年來,韓國以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依據,制定了引進外資的鼓勵和限制政策,一直把技術引進作為引進外資的一個重要方面。在60年代的工業化進程,大膽利用外國先進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了產業技術的發展,形成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基礎的重化工業經濟。80年代以後,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以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引進技術的比重,機械製造業佔27.8%,電子工業佔20.9%,石油化工佔16.4%。

韓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為相對剩餘資本集中提供了參與國際分工的有利條件。為了擴大出口市場,穩定國際資源進口,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強化本國產業的升級,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降低勞動力成本,80年代以來,韓國推行了對外直接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的策略。韓國政府通過財政、金融等手段鼓勵本國企業向外擴張,在信貸、稅收和保險制度等方面給予優惠。據有關資料顯示,80年代韓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40%以上是靠政府支持籌措資金發展起來的,1988年韓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為4.8億美元。目前,韓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是資源開發型產品投資,服務於國內經濟的發展;其次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一些本國限制性的產業,同時降低勞動力成本;再次是對發達國家投資,藉以達到引進高科技和現代管理手段的目的。既實現了國內產業結構的現代化,又促進了國內外市場的一體化。

三、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逐步邁向資本市場國際化

60年代後,韓國為擺脫國外的資金援助,求得經濟獨立,有計劃地建立了各種金融機構,發展各類金融市場,逐步完善了金融體系。80年代初,韓國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強國際金融中心的籌建,到90年代初,除國家中央銀行(韓國銀行)在國內建有15個分行,在海外設有8個分支機構外,大力發展商業銀行,其中包括全國性市中銀行(又稱存款銀行)5家,擁有資產約占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75%,其分支機構達1857個;地方銀行12家,擁有資產約占商業銀行資產總額16%;外資銀行69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國,美國的10大銀行就有8家在韓國開設了分行,其次為日本和西歐國家。

韓國的金融市場分為有組織的金融市場即以銀行為中心的短期貨幣市場,非組織的金融市場即以非銀行機構為中心的長期資本市場。韓國政府認為金融業的開放首要的是資本市場的開放,因此於80年代開始實施資本市場國際化計劃。第一階段(1981至1984年)有限度地允許外國投資者通過韓國證券公司管理的開放型國際信託基金和由外國證券公司管理的封閉型基金間接參與投資。第二階段(1985年至1987年)加速韓國投資者間接投資外國證券的活動。第三階段(1988年以後)擴大海外基金的規模,以便利外國投資者間接投資韓國證券市場,准許韓國機構和企業投資外國股票,逐步邁向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金融業的發展已成為韓國政府管理經濟、加速資本積累和促進經濟繁榮的重要手段。

縱觀韓國經濟發展的演繹過程,可資研究和借鑒的基本經驗:一是從韓國經濟體制運行情況來看,實行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以政府調控為主,眾多國外經濟學家認為當前韓國仍屬「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體制」。它通常實施集中的宏觀經濟決策,並通過指示性計劃和控制經濟參數,藉助經濟立法和行政手段,規定產業和企業發展方向,調節國民經濟的運行,以推動主要經濟決策的實施。這對於發展中國家在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均極端匱乏以至無法依靠民族資本的積累來迅速發展國民經濟的情況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二是從韓國政府宏觀決策的選擇來看,特別注重從本國的國情出發,適應世界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抓位有利時機,及時調整經濟政策和策略。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能夠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推行不同的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較早的使國民經濟通過計劃手段,從粗放型發展及時轉變為集約化發展,因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里關鍵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三是從韓國經濟發展格局來看,實行以貿易為導向,以工業為基礎,以金融為後盾的三元經濟發展戰略,推進市場經濟國際化,形成國民經濟投入和產業的良性循環,為韓國經濟高速發展創造了高能化的結構。對外開放不僅有助於促進各項生產要素在國際范圍內進行交流,達到互補互利的目的,而且有助於適應國際競爭機制,促進技術進步,提高勞動效率,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金融對外開放是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標志,但恰恰是中國對外開放、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薄弱環節,中國政府要加大開放力度,重點似應在金融開放上大做文章。誠然,目前韓國市場經濟體制仍處於不斷完善之中,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的協調,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的配套等還存在發展失衡的問題,尚有待於進一步改進。

❺ 如何和韓國客戶作生意

接待韓國客戶的注意事項

①一般情況下,韓國婦女不和男子握手,以點頭或是鞠躬作為常見禮儀。在稱呼上多使用敬語和尊稱,一旦要握手時,講究使用雙手,或是單獨使用右手。在晚輩、下屬與長輩、上級握手時,後者伸出手來之後,前者須先以右手握手,隨手再將自己是左手輕置與後者的右手之上。

②與韓國人交流,應迴避韓國國內政治與韓鮮關系,與日關系。與男主人交談時不宜涉及其妻子話題。

③在贈送韓國人禮品時應注意,不宜送外國香煙給韓國友人,韓國男性多喜歡名牌紡織品、領帶、打火機、電動剃須刀等。女性喜歡化妝品、提包、手套、圍巾類物品和廚房裡用的調料。孩子則喜歡食品。如果送錢,應放在信封內。 韓國人用雙手接禮物,但不會當著客人的面打開。酒是送韓國男人最好的禮品,但不能送酒給婦女,除非你說清楚這酒是送給她丈夫的。

④按照韓國的商務禮俗,宜穿著保守式樣的西裝。商務活動、拜訪必須預先約會。韓國人和外國人打交道時,是准時的。宜持英文、韓文對照的名片,可在當地速印。商界人士多通曉英語,老人多通曉韓語。決策均由最高層作出。進主人的屋子或飯館要脫鞋。他們很重視業務交往中的接待,宴請一般在飯館或酒吧間舉行,他們的夫人很少在場。宴請招待甚為頻繁。吃飯時所有的萊一次上齊。

⑤同韓國客戶進午餐,一般不喝烈性酒,只喝一小杯、葡萄酒或一杯啤酒,只能慢慢喝完。晚上,如果韓國朋友邀請您,就比較隨意,但忌自斟自飲,只能由服務員或主人給您斟酒。

⑥在韓國朋友家中做客,倒酒時,一手拿酒瓶,另一手要托住手臂;對主人的敬菜,頭一二次要推讓,第三次才接受;拒絕喝別人的敬酒是不禮貌的,如不喝,就在杯中盛一點酒。韓國人原諒醉酒的人;不能把盤中的菜吃得很乾凈,否則是對主人的不敬。

⑦吃飯時,一般用筷子。不可以用筷子對別人指指點點,用餐完畢後將筷子整齊放在餐桌的桌面上。吃飯時,不宜高談闊論。吃東西時,嘴裡響聲太大,也是非常丟人的。

⑧在韓國人的家裡宴請時,賓主一般都是圍坐在一張矮腿方桌周圍。盤腿席地而坐。在這種情況下,切勿用手摸腳,伸直雙腿,或是雙腿叉開,都是不允許的。

❻ 韓國女團aespa宣布正式闖美,你看好她們的前景嗎

特別看好這個女團的發展前景,這些成員都是非常優秀的,而且她們的業務能力也特別強。

❼ 連續多年壟斷世界冠軍,韓國電競業為何如此厲害

韓國一直在電競界都是屬於強國之列,而韓國戰隊以及職業電競選手能多年壟斷世界冠軍,筆者認為有三個因素影響。第一,韓國自經濟危機之後的基本國策;第二,嚴格合理的管理制度;第三,上升至國家層面的榮譽度。

第三;上升至國家層面的榮譽;韓國人十分看重榮譽,本就是作為被扶持的韓國電競業,在韓國國內也是受民眾所尊敬。就像韓國電競第一人,星際傳奇選手BOXER,就曾獲得過韓國年度人物這一殊榮。而這項榮譽一般頒發給極受尊敬的學者之類人物,甚至在電視直播中時任韓國總統盧武鉉曾與他進行對戰。所以對於這個職業,韓國民眾十分支持,對比國內的喊打喊殺相當不同。

❽ 壟斷寡頭傷害實體經濟,為何韓國還實行壟斷經營

壟斷經營可以說主導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將國家的經濟資源壟斷在個人或者家族手中。壟斷寡頭傷害實體經濟,為何韓國還實行壟斷經營?有一個原因就是直接打擊財閥將會導致韓國經濟崩潰。而且財閥之間還通過結親的方式形成隱形聯盟去鞏固他們的地位,有錢人都講究門當戶對,這幾大家族後代的不用說有著優越的教育就業資源,像世襲一樣,固化了精英階層。而且與俄羅斯容易對付壟斷經濟相比,韓國與俄羅斯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要知道在韓國,他們的軍隊是在美國人的指揮下的,這就意味著韓國總統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執行自己的決策,而沒有了軍隊這個至關重要的籌碼,財閥們就有了足夠的力量去實施自己影響,而不擔心被徹底壓制下去。

❾ 韓國擺脫「亞種金融危機」時的戰略

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韓國經濟陷入嚴重的金融危機。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韓國金融市場基本恢復穩定,外債結構趨向合理,出口和吸收外資增加,失業率下降,經濟呈現強勁復甦的勢頭。1999年GDP增長速度達到107%,今年一季度增長11.6%。韓國經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從金融危機的困境中走出來,表層的原因是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件苛刻的巨額援助,通過本幣貶值,擴大出口,抑制進口,加之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回升,較快改善了國際收支狀況。更深層的原因是,利用金融危機的巨大壓力,形成國人的共識和凝聚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進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增強了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尤
深化經濟市場化改革
危機發生前,韓國實行的是"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體制。隨著韓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和競爭日益加劇,這種體制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積累的問題日益嚴重,終於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
以克服金融危機為契機,韓國對其經濟體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改革:
1、改革"官治金融",健全金融監管,整頓金融秩序。1997年12月30日韓國國會通過了《韓國銀行法》等13個金融改革法案。根據這些法律,1998年4月國會成立了金融監督委員會,1999年4月政務院成立了綜合金融監督院,由這兩個機構統一負責銀行業、股票市場、證券市場、保險業的改革、整頓和監督,改變了以往政府直接干預金融業的作法。整頓中,對資產結構和經營狀況惡劣,恢復無望的銀行實行破產。到2000年4月,累計清算、兼並、破產的金融機構達440家,佔1997年末金融機構總數的20.9%。對經營狀況尚可的銀行,要求分階段增加自有資本,達到巴塞爾協議的標准。經過整頓,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由1998年3月末的112兆韓元,減少到1999年末的667兆韓元。
在整頓金融機構的同時,規範金融市場秩序。禁止財閥企業集團內部各公司之間互相擔保,要求已有的債務擔保到2000年3月全部取消。禁止金融機構相互提供債務擔保,改進金融機構內部管理,使管理體制和方法向國際標准靠攏。
2、進一步推進貿易自由化,加強政府的監督。根據與IMF達成的協議,在對外貿易方面,廢止了所有與WTO規定不符的措施,並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確定;取消了對進口的限制,減少徵收關稅的商品目錄,並將關稅平均稅率由危機前的5%左右降低到2%左右;提高審批程序的透明度等等。在資本方面,放寬了外國人在韓國投資的限制,韓國企業中外國人持股的最大比例,由危機前的50%擴大到55%,單個外國人持股的最大比例放寬到50%;放開對短期金融市場和期限在5年以內的國外貸款的控制;財務健全的企業可以自由地借入海外的短期資金;允許外資企業對韓國企業的善意兼並;開放外國銀行在韓國的外匯貸款業務;企業外匯貸款的債權可以自由買賣;開放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實現衍生金融交易自由化;外國人在韓國可以自由買賣房屋、土地,等等。
在實現貿易和資本自由化的同時,韓國加強了對涉外經濟活動的監管,對投機行為和經營狀況不好的企業的對外經營活動加以限制。還成立了國際金融中心,建立外匯和外資狀況預警系統,對利用外資和外債的狀況實行監督。這些措施使韓國對外經濟管理水平提高和為對外經濟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改革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對民營企業的整頓,採取了企業自主、銀行主導、政企協商、分類整頓的辦法。將當時最大的5家財閥企業作為第一類,要求他們進行自我調整,政府和銀行對這類企業的整頓進行指導。第二類是第6至第64名的大企業。這類企業的整頓由債權銀行根據其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和指導。其餘企業屬於第三類,主要是在市場機制引導下進行整頓。
對國有大企業集團進行了股份化改造,降低國有股的比重,提高原國有企業的競爭力。根據韓國政府公布的兩批民營化企業目錄,17家企業在1999年底前實現民營(股份)化,包括浦項制鐵,韓國重工等。49家企業在2002年以前分階段實現民營(股份)化,主要包括韓國電力、韓國通信,韓國煙草人參等。這樣,韓國國有企業的2/3將通過出售股權實現民營(股份)化。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允許國內私人資本購買國有企業股權,而且允許國外資本購買。
對壟斷性行業,韓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引入競爭機制的措施。例如,電信業由原來的"韓國電信"獨家經營,變為允許5家企業經營,互相競爭。這5家企業中包括屬於民營(股份制)企業的SK電信。
同時,政府要求所有企業必須降低資產負債率。改善內部管理,全面實行符合國際標準的復式會計制度,嚴禁企業之間的循環擔保和不正當的內部交易,提高經營透明度。在股份制企業的董事會中增加公司外人員擔任的董事,擴大小股東的權力,以加強對企業經營的監督。
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企業的經營狀況。4大企業集團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由19推年末的%2%,降低到1"9年末的u4%;製造業的4O7個上市企業的利潤由1998年末的1.3兆韓元,增加到1999年末的162兆韓元。
4、改革用工制度,使企業經營更加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金融危機發生後,韓國各界認識到以往的終身僱傭制度不利於提高企業競爭力。1998年初修改了相關的法律,允許企業在經營困難時解僱工人,為提高勞動市場的彈性提供了法律保障。為了保證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需要,韓國採取措施,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韓國法律規定,所有企業都要按月為職工交納失業保險金。同時財政也要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安排失業人員。近幾年,這方面的公共支出預算逐年增加,1997年為4.3兆韓元,1998年增加到6.1兆韓元,1999年進一步增加到8、3兆韓元。工人失業後,一年以內,可以免費接受再就業培訓和就業介紹。在各級政府成立了負責職工再就業的機構,專門負責這項工作。
總的來看,經過金融危機後的一系列改革,韓國經濟體制進一步走上市場經濟的軌道,經濟活力顯著增強。
對經濟結構進行重大調整
調整大企業的經營結構,突出主業,退出其它產業。金融危機以前,韓國許多大企業集團盲目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不僅使各集團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不突出,還增加了經營風險,成為金融危機對企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為解決這個問題,在韓國政府的推動下,5大企業集團在成品油、化工、半導體、鐵路機車、飛機、發電設備、船舶用發動機等7個重要產業之間進行了置換。半導體工業,置換前主要有三星、現代、LG三家大集團。置換後,LG的半導體企業被現代兼並。汽車工業原來有現代、起亞、雙龍、大宇、三星五家企業,政府要求汽車生產集中到現代和大宇。各類企業都大幅度合並、出售、清算了與主業沒有直接關系的下屬企業。這種調整,雖然遇到來自企業的阻力,困難很大,有些措施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但總體上取得了進展,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調整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結構,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為了緩解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韓國政府通過中小企業廳下屬的中小企業振興公團,在資金上給中小企業支援。還設立專門的擔保基金,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韓國政府還通過多種措施解決與企業發展中的人才不足的問題。此外,在用地、稅收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鼓勵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對法律法規進行了清理,廢除各類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規定。這些措施改善了小企業的發展環境,小企業的數量大幅度增加。新開業的企業與破產企業之比,1997年為3.4:1,1998年下降到2·6。1,1999年增加到12·3:1。19"年韓國出口比上年增加了12o億美元,其中80億美元是由小企業創造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對韓國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
加快高新科技發展,鼓勵科技創新
金融危機以後,韓國政府和企業對必須加快提高科技水平的認識更加深刻,採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增加科技和開發的投入。投入的增加,使韓國在半導體、移動通信、計算機、網路等高科技領域擁有了自主開發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
2、開拓高科技產品市場。積極擴大高技術產品的出口。1999年韓國信息通信產品出口額達399億美元,實現順差142億美元,占外貿順差總額的58%左右。加快信息化建設,擴大國內市場對高技術產品的需求。金融危機以後,韓國政府提出要在2002年以前進入世界10大知識信息強國。據有關資料,到1999年底,韓國已經鋪設的光纜約8萬公里,上網者達1080萬名。電子商務和網上購物迅速發展,市場規模達2500億韓元,網上證券交易佔全部證券交易總額的37%。信息化的發展,不僅為企業及時了解市場情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且為韓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市場需求,促進了信息設備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3、發展風險投資,促進高科技發展。1999年6月底,韓國政府建立了72家風險投資公司,經營著100個風險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總規模已經達到2·5兆韓元。1999年底,風險投資企業達到1800餘家。到今年3月,以風險企業的創立為主,韓國國內6大城市新增加了4200多家企業。不少在金融危機時被解僱的人員,現在紛紛倒立自己的風險投資企業。韓國還在股票市場上開設了創業板KOSDAQ,通過創業板為高科技企業籌集的資金,1998年為1.7兆韓元,1999年增加到3.1兆韓元。
可以說,科技發展為韓國擺脫金融危機,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據韓國銀行提供的資料,1999年韓國GDP增長的10.7%中,高科技產業的增長佔48個百分點,佔新增GDP的45.6%。

❿ 韓國生活小技巧

韓國生活小技巧:

一、衣:韓國的天氣跟國內的天氣差不多,衣服可以從國內帶一些過去,但是不要帶太多了,因為你在韓國肯定是要買衣服的。韓國的衣服種類繁多,而且符合年輕人的風格,一般衣服的價格都是很便宜的,有很多人專門還跑去韓國買衣服。

在韓國一般在學校的附近或者是地下商業街都有衣服買,網上購物也是很方便的,也有很多的折扣,更多人願意在網上買衣服,還能買到比實體店還要便宜價格的衣服。

二、食:韓國人喜歡吃炸雞、湯,韓國外面的韓國料理一般都是比較貴的,學生可以每天去食堂吃飯,會很便宜,如果自己會做飯的話,也可以自己做。

三、住:在韓國讀書,有以下幾種住宿:

1、考試院:以前是給參加各種考試的學生住的房子,房子一般都很狹小,但是該有的設施還是有的,床、書桌還有電視機,裡面大多數的設施都是和多人公用的,如果如果你不想跟別人共用的話,房租你就要交更多,在這里租房子是不需要交保證金的,這種房子的價格都是非常廉價的,一般都是沒有窗戶的,帶有窗戶的也是要貴一點點。

2、寄宿家庭:寄宿家庭就是和當地的韓國人住在一起,租用他們的一一個房間,其他的都是共用的,你就相當於是他們家庭中的一員,這種租房也是比較的便宜,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可以順便把你的韓語給提高,房東也會為你准備好一天的飯菜,你可以不用操心吃飯的問題,專心搞你的學習,這種也是不需要交的。

3、租房:租房是自己租一個單獨的房間,有自己的衛生間和廚房,就跟國內的租房形式一樣,每個月按時交房租,另外還要交水電費,這個是需要交保證金的,就相當於國內的押金,等到你房子到期了之後就會全額退回給你。

四、行:在韓國出行可以乘坐公交車和地鐵會比較多,可以買一張T一money卡,這張卡是可以用來乘坐公交和地鐵的,也可以用來超市購物。

與韓國如何利用實體商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