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郭姓在韓國的姓名叫什麼
郭 -- 곽
『貳』 郭氏家族發源地在哪
河南、山西、陝西等地。東周初年的虢序為郭姓得姓始祖。姓氏來源:1、「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此郭氏之始。」這么說來,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的。
河南、山西、陝西等地。東周初年的虢序為郭姓得姓始祖。姓氏來源:1、「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此郭氏之始。"這么說來,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2、出自姜姓。以居處為氏。拒《風俗通義》上記載:"氏於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3、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後裔。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後梁有成納,後冒姓郭氏;後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後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故改姓郭。5、出自古郭國。6、朝鮮族郭氏,韓國朝鮮族郭姓來源,屬於漢姓夷化為氏。
『叄』 韓國有姓郭的人嗎
有,我曾經有一位韓國大學教授就姓郭,英文讀Kwak。且無中國血統:)
『肆』 誰知到 姓氏 郭 的由來 和演變
姓氏郭的由來 和演變(1)據《潛夫論》及《風俗通義》所載,氏於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是古代城外面的護衛牆。(2)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文王季弟虢[guo]叔受封於虢國,或曰「郭公」,因以為氏。又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於西虢,封虢仲於東虢。「虢」謂之「郭」聲之轉也。因以為氏。郭姓在2007年4月24日公布當代中國為第16姓,在2008年統計公布列為第16姓,共有1400多萬人。在文登2007年底統計2955人,為第43姓。郭子儀六子郭曖後代分五支遷出汾陽愛子村。第一支唐時遷安徽太和;第二支五代時遷浙江杭州,宋元又遷往福建泉州,後世以促遠公一族為盛,其後裔大都遷往台灣和東南亞各地。至今,台灣的郭氏後裔仍在苦心探究著他們祖先的源流;第三支南宋時遷江蘇鎮江;第四支元末遷江蘇泰興;第五支郭曖有3子遷居山東單縣、棗庄、汶上,後分遷於魯北、魯中、膠東以及冀南等地。唐武宗會昌年間,郭子儀的孫子(郭曖子)三人奉旨來山東守邊。上郭譜記載:郭曖的長子棟,遷居曹州府;次子開,遷居汶上縣;三子享,遷居現棗庄市陰平鎮中冶寺。歷代更迭,後裔再遷居福建、四川、雲南、貴州、廣東等地,並飄洋過海,遷居異域。郭曖後裔有一支遷居山西沁水縣,後代再遷居亳州。元末郭益任淮安太守。明正德8年,郭憬任福建建安縣丞。
金朝秘書少監行太常丞騎都尉,汾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郭長倩。
『伍』 郭的讀音是什麼
guō
郭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周初年的虢序為郭姓得姓始祖。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截至2015年,當代郭姓的人口達到1490餘萬,是中國第17大姓,大約佔中國總人口的1.15%。郭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南(15.6%),河北(8.8%),山東(7.8%),湖北(7%)四省,共佔全國郭姓人口的39%,其次分布於四川(6.9%),廣東(5.5%),山西(4.7%),遼寧(4.4%),安徽(4.2%),吉林(4.1%)。六省的郭姓又集中了30%。
『陸』 請問 郭姓 koay 怎麼發音
ko-a (連音。 a的讀音是a,b,c的a,不是漢語拼音的a=阿)
馬來西亞華人是根據方言拼音來拼寫字母的。例如「郭」姓:kok(廣東人),koay(福建人)
p/s:我是馬來西亞華人,不是馬來人。馬來人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族群。
『柒』 郭氏來源於
郭氏始祖
第一個淵源:源於姒姓,出自夏、商時期郭支與郭崇的後代,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郭氏始祖夏王朝時期有大夫郭
支,夏末商初有大夫郭崇(非後唐時期的應州騎軍都校郭崇),此二人皆為郭氏之始。
在古書中記載:「禹乘二龍,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馭手郭哀。」
郭支與郭哀是中國有史籍記載的最早的郭氏人。因此,中國上古歷史上建陽城(今河南登封)等古郭國的夏王朝人郭支與郭哀,都被後人認為是郭氏人的始祖。
郭氏一族顯然早有兩支,早在中國數千多年以前的夏、商王朝就有了。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弟姬虢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周初大封建」時,周武王姬發封二叔姬仲於西虢(今陝西寶雞),三叔姬叔於東虢(今河南滎陽)。
西周王朝滅亡後,周平王姬宜臼東遷新邑(洛邑,今河南洛陽),西虢部分族人隨之東遷,遷至上陽者稱南虢(今河南陝縣),亦稱成虢,而遷至下陽者稱北虢(今山西平陸),其宗廟社稷在下陽。
到周平王執政的東周初期,東虢國於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被鄭武公姬滑突所滅,在其地建立了著名的鄭國,都城設在今河南省新鄭市。事至如此,周平王也不得不認可,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
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羋旅(熊侶)時起就不斷發動對周王朝的戰爭,兼並了周圍許多姬姓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姬序封於陽曲(今山西太原定襄)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
北虢國於周惠王姬閬十九年(晉獻公姬詭諸十九年,公元前658年)、南虢國則於周惠王二十二年(晉獻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分別被晉獻公所滅。晉獻公滅二虢後,北遷其民,築虢城、虞城以居之。虢城故址在今山西省孝義市北五公里處的大虢城村,虞城在今山西汾陽縣南九公里虞城村,虢、虞二城古屬汾陽之地。
西虢在東遷時,還有虢國的一個支族留居在原地(今陝西寶雞),史稱小虢,後被秦國所滅。
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這些虢國的王族子孫和一些國民子孫後來均以諧音字「郭」為姓氏,稱郭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於地名,出自古代城池的外城,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風俗通》上的記載:「氏於居者,城、郭、圍、池是也。」
郭,亦稱廓,字義為古代主城池的外城部分,住民即因住在城池外郭而以為姓氏,稱郭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郭氏人數眾多,主要是平民百姓和駐守城郭軍隊的兵卒,姓源繁復,不可一論。
因這類以城池居地而成為姓氏者有許多,例如池氏、城氏、圍氏、東門氏、南門氏、北門氏、西門氏、南郭氏、東郭氏、北郭氏、西郭氏等等,世代沿傳。
第四個淵源:源於冒姓或改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歷史上有引各種原因改為郭氏者,例如後梁政權中有大臣郭戌納,本姓成,後冒姓郭氏。再有後周政權的太祖皇帝郭威本常氏之子,幼隨母改嫁到郭家,故改姓郭氏。
第五個淵源:源於突厥族,出自後晉時期突厥將領郭金海,屬於因故改姓為氏。在五代時期,後晉政權中有一著名將領郭金海,本為突厥族人的後裔。
郭氏古人
郭金海在少年時期於後唐太祖李克用的弟弟李克柔的養子、昭義節度使李嗣昭家為家奴,常跟從李嗣昭征伐
郭氏古人
各地,攻城破寨立功無數,因此被李嗣昭賜漢姓為郭氏。
這位郭金海十分好飲酒,喝醉了就胡亂不法,在率軍自潞州過山東時,甚至還乘酒勁偽裝成強盜,沖入邢洺界(今河北邢台洺州鎮)去搶劫一番,惹得地方怨聲載道。李嗣昭雖知其不法,但因喜愛其驍勇善戰,每次都寬容之,呵斥一頓了事。
後梁太祖朱晃開平元年(907年),郭金海累官至至昭義節度使親騎指揮使。
後唐庄宗李存勖同光二年(924年),郭金海升遷為本道馬軍都指揮使。後唐天成初年(926年),郭金海入為捧聖指揮使。後唐長興三年(932年),郭金海又改任護聖都虞候。
到了後晉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937年),郭金海從王師討伐范延光於魏州,因功升遷本軍都指揮使,領黃州刺史(今湖北黃岡黃州區)。後晉高祖幸鄴(今河北臨漳)之時,特別宣召郭金海領部兵巡檢東京。同年農歷11月,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謀犯闕(今山東汶上),郭金海當時為襄州道行營先鋒都指揮使,他與李建崇等同於唐州湖陽遭遇安從的先鋒軍萬餘人,郭金海膽子大到僅以一旅之眾(當時為兩千五百人)即突擊安從的一萬多精銳先鋒部隊,並大敗之,策勛授檢校太保、商州刺史(今陝西商州),俄移慶州(今甘肅慶城)。秩滿歸闕,途中染病而逝,終年六十一歲。
在郭金海的後裔子孫中,皆以先祖獲賜之漢姓為姓氏,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稱郭氏至今。
第六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郭爾羅斯氏,亦稱郭洛羅斯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豁羅剌思氏的後裔,以部為氏,世居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蒙古喀爾喀部的分支內扎薩克部中也有此姓,滿語為Gorlos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改漢姓為郭氏、高氏。
⑵.蒙古族郭爾羅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Gorlot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郭氏。
第七個淵源: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郭氏,早期見於元朝時期福建的泉州和惠安等地。
據1967年在泉州通淮門外法石鄉發現的「惠(惠安縣)白奇(白奇鄉)晉(晉江縣)坡庭(法石鄉內)郭氏世祖墳塋」中的波斯文所記,該墓的主人為:「伊本·庫斯·德廣貢·納姆」,即郭氏先祖郭廣德。今福建泉州和惠安白奇鄉萬余名回族和遷居在各地的郭氏回族,多為郭廣德之子郭子洪、郭仲遠的後裔。
郭氏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山東、河南等地。
黑水郭姓
第八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黑水郭姓1.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
旗姓》記載:
滿族郭琿氏,亦稱古勒琿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貴益昆部落,滿語為Gohun Hala,漢義「鉤子」,世居黑龍江流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為郭氏。
滿族郭佳氏,滿語為Gogiya Hala,世居蘇完(今吉林雙陽雙陽河流域)、蓋州(今遼寧蓋州)、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郭氏。
滿族郭勒本氏,亦稱郭爾本氏,滿語為Golbon Hala,漢義「衣架」,世居黑龍江郭洛果多(今黑龍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郭氏。
滿族郭啰啰氏,滿語為Gorolo Hala,亦稱郭爾羅氏、郭絡羅氏、郭博羅氏,以地為氏,世居訥殷(今吉林撫鬆鬆花江上游流域)、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馬察(今黑龍江穆棱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一帶)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俄國學者史祿國考察認為,這個姓是滿語「鉤」、「躬身」或「放縱」的意思。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郭氏、高氏、國氏等。
滿族郭齊里氏,亦稱柯齊禮氏、科奇哩氏,滿語為Keciri Hala,世居瓦爾喀阿庫里(今烏蘇里江上游支流俄羅斯境內阿庫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漢姓為郭氏。
滿族薩哈連氏,滿語為Sahalian Hala,漢義「黑色」,世居遼寧省新賓一帶,為滿族脫譜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郭氏、李氏等。
滿族托勒佳氏,滿語為Tolgiya Hala,世居齊齊哈爾,後多冠漢姓為郭氏、陶氏等。
2.據史籍《八旗通志》記載:
滿族郭武爾氏,滿語為Gour Hala,滿族姓氏,世居黑龍江流域,所冠漢姓為郭氏、武氏等。
第九個淵源: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黑龍江志稿·人物誌》記載:
⑴.達斡爾族郭貝爾氏,亦稱郭布爾氏,郭博勒氏,以地為氏,屬於達斡爾族著姓之一,世居郭博勒阿彥(),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Gobeir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改漢姓為郭氏。
⑵.達斡爾族阿嚕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u Hala。請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郭氏、鄂氏等。
第十個淵源: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錫伯族果爾吉氏,亦稱郭爾吉氏,世居郭洛羅河(今黑龍江烏蘇里江諾羅河支流)、吉林烏拉(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伯都訥(今吉林松源)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Gorgi Hala,漢義「鏟子」。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郭氏、高氏、葛氏等。
⑵.錫伯族郭爾佳氏,亦稱郭羅佳氏、固爾佳氏,世居安巴德普特布佔台(今遼寧鐵嶺三岔子南部)、嫩河(今黑龍江訥河)、長白山區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Gorgiya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郭氏、顧氏、高氏等。
第十一個淵源:源於朝鮮族,屬於漢姓夷化為氏。
朝鮮族郭氏,出自宋朝時期的郭祥,在宋仁宗趙禎天聖二年(高麗玄宗執政時期,1024年),避遼、宋兩國之戰亂遷居朝鮮半島清州郡定居,即今韓國忠清北道的清州市,此後在韓國繁衍出另一支郭氏族人,稱清州本貫郭氏。
另外,還有一宋朝時期的郭鏡,他在宋真宗趙恆宣和四年~宋高宗趙構紹興十六年(高麗仁宗王楷執政時期,1122~1146年在位),避金、宋兩國之戰亂遷居到朝鮮半島玄風郡,即今朝鮮密陽市玄風縣,此後在朝鮮繁衍出一支郭氏族人,稱玄風本貫郭氏。
得姓始祖:郭支、姬仲、姬叔。
各支始祖
郭子儀:唐相國尚文尉中書今封汾陽王氏祈國公敬公子也生唐嗣聖十四年丁酉葬建中二年辛本二月 壽八十有五 中武陪葬建陵在今甘肅慶陽府合水縣至今墓存配享代宗皇帝廟。派妣:朝氏,封勁節夫人。生子八,女七。為汾陽郭氏始祖。
郭好智:遷湘始祖,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縣地名白石明永樂無年癸未攜其子,宜宗公來湘屯居橫路橋下之老屋場又雲來自廬陵地名塘東查公所録,本宗源流明系安福白石而來葬上湘歸厚十二都橫踟橋下之大屋場屋後乙山辛向。為上湘石屋沖郭氏始祖。
遷徙分布
1.遷徒:⑴.春秋戰國時期:
郭姓石寨馬山郭氏源流考
從郭氏的起源來看,郭氏主要有兩個發源地:一個是夏商時的古郭國,另一個是周文王所封的「
郭姓石寨馬山郭氏源流考虢」國。它們
在春秋戰國時被滅亡後,其族人開始了歷史上的第一次大遷徙。
位於山東博之聊城的古郭國,戰國時被齊所滅,其後人在國破家亡後四處飄流,最後遷移到今山東、河北交界的廣大地區。中山國是他們聚居的州郡之一,而它附近的常山郡、廣平郡等地也有郭氏族人的活動。這些郭氏族人經過不斷地繁衍發展,漸漸人多宗大,形成了中山望族。《春秋左傳》記載:「齊有郭最、郭榮」,「魯有郭重」,「燕有郭隗(wěi)」。
起源於周王朝虢國的郭氏是郭氏中人數最多、力量最大、分布最廣、影響最遠的一支,可以說,目前90%的郭氏族人來源於這一支,但這一支郭氏族人的繁衍播遷情況也不盡相同。
各虢國相繼滅亡之後,虢氏裔孫作為亡國之民,或被迫強制遷徙,或逃亡到異國他鄉聚族而居,也有一部分仍留原地。西虢族人隨平王東遷到上陽,留在原地的小虢,到秦武公十一年,被秦所滅,其族人被迫遷向西北邊遠地區,在那裡定居下來,從而形成後來的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聲聞天下。
南、北二虢被晉獻公滅亡後,其族人匹散飄流,有被迫遷於晉國的,也有逃亡到附近各國的,遷於晉國的虢國人很大部分被留在現在山西的晉南,有一部分被安置在今山西汾陽縣境內,汾陽縣內大虢城、小虢城即因虢人居於此而得名,他們是太原郭氏的最早祖先。
周平王時為鄭國所滅的東虢,同樣其族人也被迫逃亡,絕大部分流散於今河南中部,從而成為潁川郭氏最早的祖先。也有逃亡到今陝西、山西各地的。崞山郭氏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被迫遷往崞山的一支。地點在雁門關南,即秦始皇所築內長城之崞山。這一「崞」字,由最早遷入郭氏始祖所自創,因失掉封邑,被迫遷至一山地,故在郭字右邊去邑,左邊加山,名其地為「崞山」。自立堂號「崞山堂」。
綜上所述,起源於周王朝虢國的郭氏,其遷徙與虢國的興亡相始終,無論是西虢還是東虢,以及北虢、南虢,每一個虢國的滅亡都導致了虢國族人的大逃亡和大遷移。在遷移的過程中,西虢成了魏晉時期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的始祖,而東、北、南三虢則成了太原郭氏、河東郭氏和潁川郭氏的始祖。
⑵.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隨著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祖祖輩輩生活於中原地區的郭氏族人終於走出國破家亡的歷史陰影,人口不斷繁衍,宗族漸漸壯大。他們在飽嘗流亡遷徙的滋味後,更加珍惜穩定以後的安居生活。他們在各聚居地或躬耕農畝,或投身從戎,或致力政治,或窮經皓首。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顯示著自己的才能,給歷史留下了一筆筆絢麗圖畫。他們繼承祖先的優良品德,誠以事君,信以處友,在各聚居地獲得很高的威望。
先秦、兩漢時期,郭氏以世居太原陽曲的郭無家族影響最大。經過不斷繁衍,太原郭氏成為後來郭氏繁衍遷徙的主要來源,故郭氏家族以「太原」郡望為最大。至漢末,郭氏又成為渭河下游地區一帶的望族。漢有郭亭,子孫自太原徙馮翊。後漢末,大司農郭全代居陽由,其裔孫遷居潁川郡(今河南許昌)。再有後漢郭泰,世居介休(今山西介休),其裔孫居魏州昌樂,可見昌樂郭無亦源於太原。郭氏大舉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後,郭氏大批散居於今浙江、江蘇等處。遷去江南各地的郭氏,也以太原郭氏為最多。
⑶.魏、晉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華各民族大融合、大遷徙時期。這一時期,戰亂頻仍,政權迭立,豪強群起。尤其是郭氏人的主要聚居地中原地區更是戰火連年,民不聊生。而南方相對穩定,大批中原民眾,被迫離開故土,避亂江南。郭氏族人的第二次大遷徙是在晉永嘉之亂以後,西晉滅亡,東晉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時,隨晉室南渡的有數百家之多。這些南渡者,也包括郭氏族人在內。如東晉著名的文學家郭璞,本是山西聞喜人,晉惠帝、懷帝之際,其家鄉受到匈奴騷擾,他聯合親戚朋友數十家,到江南避亂。這次過江的中原郭氏族人,大都散聚在江南各地,以後又經過江蘇、浙江等地進入福建、廣東等地。
⑷.隋、唐時期:隋唐年間,郭氏已成為今山西、山東省的第一大姓。唐初,陳光元開基漳州,即有郭氏隨同入閩。唐中期,因「安史之亂」,又有大批郭氏分遷於今浙江、江蘇、湖北等地。此討,郭氏還繁衍有一大望族,即汾陽郭氏,其始祖為來自華陰的郭子儀。郭子儀因平定「安史之亂」有功,被封為汾陽王,其後裔便以『汾陽』為堂號。這→支郭氏後裔郭嵩,遷入福建,成為入閩郭氏的始祖。
公元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隨之逃到江南,居於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兩廣,其中也有不少郭氏人。
⑸.遷入香港:
位於香港新界的八鄉地區有一個村落叫蓮花地,約有五百人,由六個姓組成,其中以郭氏居多,有三百多人,且入居年代最早。大約在明朝中後期,郭巨田率族人遷居於此。
郭子儀
據《蓮花地郭氏族譜》記載:他們的一世祖郭盛,生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居住在新安縣城的
郭子儀南頭
附近,傳至六世郭巨田(生於明正德年二年,1507年)始遷蓮花地。其後郭氏族人逐漸繁衍壯大,遍布新界地區的八鄉周圍。
郭氏有祠堂,堂名「禧隆堂」,奉祀著郭巨田以下各祖先的牌位。居住在新界地區的郭氏族人特別看重墓地風水,蓮花地郭氏的族譜是手寫本,屬於一種較簡單的類型,但有關祖先墓地的位置及其風水內容的記載卻相當充實。如墓地所在地、方位、朝向等都有詳細的記載。墓地風水投資規模也很大。
現在不僅香港新界有郭氏人居住,而香港其他地區也遍布郭氏人的足跡,香港經濟的起步與騰飛,被世人稱為奇跡,是香港民眾努力的結果,其中也有郭氏人的貢獻。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地產熱中殺出「三劍客」,其中之一就是郭得勝。還有近年崛起的香港服裝界女強人郭志清及其家族永安公司等等。
⑹.遷入台灣:
據《台灣省通志》對郭氏播遷入台的記載,最早入台的郭氏族人名叫郭懷一,大約在明天啟年間由福建入住今台南市。郭懷一早年隨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縱橫海上,為其得力部將。後鄭芝龍受明朝招撫,返回朝廷。郭懷一與另一部將何斌則留居台灣,與其部屬墾耕於離台不遠的二層行溪南岸,建立家園,人丁日旺。
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台灣,後散居彰化、嘉義、高雄等縣,後發展為台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
台灣郭氏族人,還有許多是從福建漳州、泉州等地赴台的,另外也有一部分是從廣東潮州、惠州嘉應去的。
福建漳州龍溪縣的郭由飽於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入墾今台南麻豆;雍正年間,郭光傳入墾今台南縣;乾隆年間,郭其讀遷今澎湖馬公;郭振德、郭安政、郭長等,先後入墾今台北萬里。
福建漳州南靖縣的郭錫餾在清康熙中葉入墾今彰化。乾隆初年,移墾今台北市,募資開挖水渠,灌溉台北盆地。後人感念其恩,將此渠取名騮公圳。雍正五年,郭崇飽入墾今台北市內湖。乾隆年間,郭砒石、元記、純直兄弟入墾今台北金山。郭榮興入墾今萬里。
福建漳州平行縣的郭朝球在清乾隆年間入墾今萬里,郭阿葉入墾今台北瑞芳。
還有福建漳州的郭光天入墾今桃園龜山;稍後,郭崇嘏、郭龍文、郭玉振、郭樽等,先後入墾今桃園大園、龜山。
由福建泉州入台的有惠安縣的郭順宜,於康熙末年入墾今彰化鹿港,雍正六年,郭奕榮入墾今新竹香山。
福建泉州同安縣的郭行足於乾隆十九年入墾今麻豆,長房下傳六房,是為郭六合。稍後,郭川入墾今台北八里,郭植厚入墾今基隆市。嘉慶年間,郭盤衍入墾今苗栗苑裡。福建泉州南安縣的郭寬於乾隆初年入墾台南佳里,後遷台南市。郭卜入墾今台北樹林,郭雲山、雲河兄弟入墾今台北汐止。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郭恭亭入墾今新竹市。
福建泉州安溪縣的郭暢於道光年間入墾今台北坪林。
福建泉州的郭百年於嘉慶年間率眾入墾今南投埔里,郭福富、郭景先後入墾今台北石碇。
遷往台灣的還有廣東潮州饒平縣的郭德泉,於康熙中葉入墾今嘉義水上。廣東惠州海豐縣的郭青山於雍正八年入墾今新竹新豐;惠州陸豐縣的郭成萬於乾隆年間入墾今苗栗鎮。廣東嘉應鎮子縣的郭鴻成於乾隆二十八年入墾今台南市安平區;嘉應梅縣的郭有鳳於乾隆年間入墾今苗栗鎮。
⑺.遷徙海外:
郭氏最早遷徙海外大約是在明朝中後期,遷徙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遷徙的目的也各不相同,遷徙的途中非常艱辛。
目前世界上的郭氏華裔、華僑最集中的地區在亞州。其中以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柬埔寨、寮國等十幾個國家為最多。美國、加拿大和巴西也有不少郭氏華裔。他們中有許多人為所居住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當地享有很高的聲望。如大企業家郭琰、郭鶴年、郭芳楓;華人記者郭克明;華人建築師郭茂林;華人律師郭彪等等。
2.分布:
自夏商周以來,歷經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至隋唐時期、宋元明清時期,郭氏漸漸地從山西、陝西、河南的開基地向外播遷發展,致使中國的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到處都有郭氏人活動的足跡。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一百個大姓中,郭氏名列第十八位,人口總數1760萬余,其中尚未包括海外僑胞。佔全國人口的1.1%。
如今,郭氏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氏約佔全國漢族郭氏人口的46%。
『捌』 郭姓起源
郭姓[1]為中文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6位。郭姓來源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來源於虢氏,出自姬姓。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8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1%。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約佔全國漢族郭姓人口的46%。
目郭姓 郭氏來源有五:[2]
一、「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此郭氏之始。"這么說來,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
二、出自姜姓。以居處為氏。拒《風俗通義》上記載:"氏於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齊國公族有東郭氏,西郭氏,南郭氏,郭氏等。現在郭氏的大宗都是這一支。
三、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後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於西虢,虢仲(一說虢叔)於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攻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可,並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發動對周的戰爭,兼並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於陽曲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後,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後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後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後代,均以郭為姓。在虢國故地今三門峽市區,有一自然村名叫「郭氏源頭村」,據《陝縣志》記載郭氏源頭村是郭姓的發源地。
四、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後梁有成納,後冒姓郭氏;後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後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故改姓郭。
五、出自古郭國。
六、朝鮮族郭氏,韓國朝鮮族郭姓來源,屬於漢姓夷化為氏。朝鮮族郭氏,出自宋朝時期的郭祥,另外,還有一宋朝時期的郭鏡,韓國郭氏,現在有七個本貫:鳳山郭氏、善山郭氏、清州郭氏、海美郭氏、玄風郭氏、苞山郭氏、永川郭氏;著名人物有著名電影導演:郭在容 韓國郭姓也屬於中國東渡朝鮮半島歸化姓氏,源於中國。
『玖』 郭這個姓氏在英文中如何翻譯
郭和國的拼音都是Guo,其對應英文寫法就是Kuo/Kwok。
由於漢字是表意文字英文是字母文字,雙方區別很大。一般姓名由於沒什麼特殊含義,讀音相同的在英文中寫法也相通。
我們看外文報道翻譯成中文時,對華人姓名的翻譯除了名人外往往要標注「音譯」。因為英文原文都是只表示漢字讀音不表示寫法,中文譯者只能猜測一個比較合適的姓名寫上。
英文名是名在前,姓在後。比如:Jake·Kwok。Kwok是姓,Jake是名字。中國人的名字寫成英文的話不需要翻譯,直接寫成拼音就可以了。如果你有英文名字的話,也可以翻譯成英文名+自己的姓氏。
(9)郭姓在韓國怎麼讀擴展閱讀
1、中國人名字的英文寫法,就是漢語拼音:姓在前,名在後,姓和名分開寫,姓和名的開頭字母均大寫。
兩字姓名:
比如:張平應該寫:Zhang Ping
三字姓名:
單姓,比如:王海棠 應該寫:Wang Haitang
復姓,比如:諸葛亮應該寫:Zhuge Liang
四字姓名:
單姓,比如:李王文思 應該寫:Li Wangwensi
復姓,比如:司馬相如應該寫:Sima Xiangru
『拾』 郭氏家族發源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