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陳景潤簡介
陳景潤簡介
【陳景潤.花掉一天等於浪費24小時】
【簡介】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至1996年3月19日),漢族,福建福州人,中國著名數學家,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齒不清,被拒絕上講台授課,只可批改作業,後被停職回鄉養病,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同時研究數論,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等問題也做了研究。1956年調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80年當選中科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安德烈韋伊(Andr6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陳景潤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學季刊》主編等職。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名言名句】
時間是個常數.花掉一天等於浪費24小時。
摹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
數學王國里的奇才陳景潤是一個真正和時間賽跑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和工作,絕不放棄一分一秒。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後一道難關(1+1),陳景潤說:原來用於攻克(1+2)的篩法已經不適宜用於攻克(1+1)了,必須另外找一條路,路在何方呢?可能根本沒有路,只有搭梯子才能爬上去。他自己形容說必須搭起梯子,才能攀上懸崖絕壁,去摘取這顆最明亮的星星。
搭梯子是一個巧奪天工的工程,一次重新開始艱難跋涉的萬里長征,只有內行的陳景潤才能體味其中嘔心瀝血之苦和閱盡艱難險阻的壯美。它彷彿是一個朦朧而清晰的倩影,可見而不可觸,令人神采飛揚而又備受難以捕捉的煎熬之苦。一想起它,一種難以言傳的亢奮和自甘為之熬盡心血的夙願便油然從心中升起。
陳景潤十分珍惜時間,他工作起來經常不顧自己的身體。當黎明到來之前大地還是一片寂靜的時候,陳景潤的小屋已經響亮起朗讀外語的聲音;當曙光初照時,他床頭已積起了許多數學演算手稿;上班鈴聲還沒響呢,他已來到圖書館門口看書等待開門。
陳景潤喜歡看書,一旦看起書來就沉浸在書海之中,忘掉自己,忘掉一切。有一次,已是中午時刻,圖書館里靜悄悄的,下班時間已過了,管理員大聲問裡面有沒有人,沒人回答,管理員鎖好門去吃飯了。這時候陳景潤才覺得要回去吃飯了,但他走到門口發現門鎖著,就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重新回到書庫去看書。
陳景潤很少有時間出家門,他認為散步和購物都是在浪費時間,還不如多看看書,多算算公式。
陳景潤睡得很少。每天晚上,大約十二點鍾以後才能入睡,令人驚奇的是,他入睡很快,有時鞋沒脫,衣服也不脫,就躺下了,不久,就會傳來輕輕的鼾聲。到凌晨三點,他又醒了。他怕影響家人休息,動作總是非常輕,輕手輕腳地走到客廳,打開台燈,然後開始伏案工作,一直到天明。
長期的過度工作,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加之身體本身又不太好,陳景潤很快就病了,他又住進了醫院,妻子是個醫生,她知道陳景潤需要休息,她要求他先養病,等病情好轉再繼續工作,可是,陳景潤無法停止自己熱愛的事業。
一想到數學,他恨不能一天當成兩天用,一小時當成兩小時用。
陳景潤非常關心青少年的教育和發展,他希望青少年了解數學,喜愛數學。在頑強沖擊(1+1)的緊張日子裡,他依然堅持利用空閑時間給青少年寫一些科普類讀物。他寫信告誡青少年朋友們說:時間是最重要的,千萬莫要讓它白白流逝,抓住點滴時間學習就等於抓住了知識。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陳景潤依然不忘記利用時間,當家人不讓他寫東西,不讓他看書,讓他多休息時,陳景潤堅持要妻子在床邊放下紙和筆,以便他隨時要寫東西用。他告訴兒子要努力,抓緊時間多學知識,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陳景潤就是這樣緊追時間的步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步一個腳印,向科學高峰邁進。他告誡中學生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他的一生就是珍惜時間的一生,為理想奮斗的一生。
【啟迪】
取得偉大成就的大數學家陳景潤一生堅持學習,不浪費點滴時間,他夜以繼日,潛心於研究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幾麻袋,最終證明了這道難題,摘下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們平凡的人又有什麼理由不珍惜時間呢?
龍膽是一種比較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其實大家可能都聽過龍膽這個名字,但是龍膽是什麼樣子的呢?
龍膽的別稱
龍膽,也叫做膽草、草龍膽、山龍膽、龍膽草。
龍膽的生長習性
龍膽比較喜歡溫涼一點的氣候,喜歡濕潤的環境,土壤一般是酸性土壤。
龍膽的觀賞價值
龍膽觀賞價值還是有的。它其中有些品種頗具觀賞性,像是華麗龍膽,流蘇龍膽等,花朵絢麗多姿,十分美麗。
龍膽的繁殖方法
在繁殖龍膽的時候,人們多是採取播種繁殖,要求光照和濕度較好。
其次就是分根繁殖,在秋季的時候進行,挖出龍膽的根莖,切割後栽植即可。
此外,它還可以進行扦插。
【愛迪生: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簡介】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生於1847年2月1舊,誕生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蘭小市鎮。父親是荷蘭人的後裔,母親曾當過小學教師,是蘇格蘭人的後裔。愛迪生8歲進學校讀書,只學習了三個月,就不得不退學回家,由當過鄉村教師的母親輔導他自學。12歲時,家庭生活困難,開始在列車上賣報,16歲時發明了自動定時發報機,之後不斷有發明問世。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他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28年愛迪生被授予美國國會金質特別獎章。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在西奧倫治逝世,終年84歲,1931年10月2舊,全美國熄燈以示哀悼。
【名言名句】
人生在世界是短暫的,對這短暫的人生,我們最好的報答就是工作。
人生太短,要-T-的事太多,我要爭分奪秒。
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妙,為人類造福。
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登高必自卑,自視太高不能達到成功,因而成功者必須培養泰然心態,凡事專注,這才是成功的要點。
【人物小傳】
1929年10月2舊,全美所有電台都將波段調在一個台上,全美人民都在關注著一件事:密歇根州迪爾本有一場展出即將開始,大發明家愛迪生將在這里舉行一次他在半個世紀以前戲劇性的關於電燈實驗的表演。這是當時最激動人心的大事。
那天,82歲高齡的愛迪生感覺自己彷彿又回到了50年前。在寬大的實驗室內,他靜立於室內,長方的餐桌一字形的排列著。遠遠的一端是主席的座位,中間的榮譽座是留給總統夫婦坐的,可是總統夫婦執意讓愛迪生夫婦坐首席。
胡佛總統發表演說:在我們的國家中,科學家和發明家要算是最可貴的無價之寶了。他們以他們的創造力和虔誠心逐步把他們的科學思想化為事實,供給每一個人享用。由於他們的努力促使了我們的進步,這種偉大的貢獻是無法估價的。
愛迪生先生憑借他的天才的創造從平凡的開端躋人了世界偉大人物之列。他的生活給予了我們一種新的信心。我們相信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物一定能支持著機會之門的敞開而讓願意進去的人走人的。
人類的文明好像一個花園,它的優劣是以花朵的品質來決定的。在栽培時我們花了多少的精力使它肥沃,我們花了多少的力量去防禦破壞力的侵襲,那麼我們就能收獲多少的花朵;而由於這些生命的芬芳馥郁,更激勵我們去從事新的努力,給予我們以新的力量,加強我們對未來的信念。
對於一個普通平民的致敬的集會沒有比這一次更盛大的了。前來參加宴會的有500名來賓,這些來賓大都是《世界名人辭典》中的人物。金融家、政治家、科學家、實業巨頭、火車站長、大學校長、藝術家、戲劇家全都來歡迎他,從大西洋彼岸來的有鐳的發明者居里夫人(MadameCurie),從太平洋彼岸來的有日本高等工程師和官員的一個代表。此外還有航空術首倡者賴特(。rvilleWright);銀行家卡恩(。tt。H.Kahn);車站長威拉德(DanielWillard);芝加哥赫爾院的亞當斯(JaneAddams)小姐;影片工業巨頭海斯(Willhays);大慈善家羅森瓦德(JuliusR。senwald);電機工程師亞歷山大孫(E.F.Alexanders。n)博士;前任駐土耳其大使摩根韜(HenryM。rgenthan);幽默大師惠爾羅吉斯(WillR。gers);鋼鐵製造家許瓦勃(CharlesSchwab);前任駐德大使格拉德(JamesW.Gerard);通用電氣公司經理斯窩普(GerardSw。pe);紐約《泰晤士報》出版人奧克斯(Ad。lphS。chs);美國總工會主席格林(WilliamC.Green)等人。這天晚上,英國太子和德國總統馮興登堡(V。nHindenburg)都發來了賀電。來電祝賀的還有探險隊長理查德伯德(RichardE.Byrd),他當時正坐在南極美國基地的冰天雪地里。
愛迪生在宴會上簡短地講了幾句,講話結束時他向亨利-福特致意。愛迪生說:我只能用一句含義最完全、最恰當的話告訴大家他是我的朋友。
祝諸位晚安。這位發明大王,也許是興奮,疲倦兼而有之,突然臉色驟變,旁觀者馬上招來胡佛總統的醫生為他注射強心劑。大家把愛迪生扶到隔壁房間,休息了一陣他才漸漸好轉。
迪爾本之行過後,愛迪生的身體每況愈下。但是,從1930年到1931年,他還堅持著盡量由自己為公司作出決策。
1931年6月,美國處於經濟大蕭條。當愛迪生獲悉正在大西洋城舉行一次電燈會議時,便拍去了一份充滿熱情的電報。他在電報中向電燈會的代表們說道:我要對你們說的是要勇敢些,要勤奮些。我度過了漫長的歲月,見到了歷史在不斷重演工商業的多次蕭條。但每次蕭條過後,美國都變得更加強大,更加繁榮。你們一定要向自己的父輩那樣勤勞勇敢,堅定信念,舅往直前。
這大概是愛迪生最後一次拍發的電文了。7月,他到達加州的橡膠栽培試驗場。過去栽培的這種橡膠植物,只有一公尺高。采膠量也很少,但經研究改進,已使它可長到3公尺高。再過5年,美國所需的橡膠就不必從外國輸入了。愛迪生對在試驗場工作的同事們這樣說。
8月舊,愛迪生病情加重,醫生為他診斷出了布萊特症、尿毒和糖尿病的各種症狀。據估計他已支持不了幾天,但醫生為了照顧公眾的情緒卻宣布:可以把愛迪生先生比成一隻駛入狹窄水道的船。他可能安全渡過。也可能觸到礁石。可是這項聲明並未使全國人民放心。令人驚奇的是,不久愛迪生的危險便過去了,公告也無須天天發布了。又過了些日子,他每日下午驅車遛彎的習慣也重新恢復。
9月初愛迪生的病情又一次進入危險期,但他再次渡過難關。當他向大夫詢問所開的葯物將起什麼作用時,僅為自己沒有迅速痊癒感到失望。10月4日,醫生斷定他的病是無法挽回了。每天每時都有世界各地的人來探望他。教皇發來兩封電報詢問他的健康。胡佛總統關照每天把愛迪生的病情用電話告訴他。大批的慰問信和電報不斷地送進室來。邁爾斯堡的商會決定將10月4日星期日作為祈禱愛迪生康復日。
9天過去了,沒有進一些液質。在120個小時中,只飲過6小匙的梨汁。
愛迪生陷入了昏迷狀態。在此之前,他曾透過自己寢室的窗子向山谷望去,那裡是19世初他與孩子們嬉戲的地方。當時他微笑著說:那裡真美啊。在此之前他還會見了費厄斯通,他帶著勝利的笑容向費厄斯通示意放在屋裡的4隻用菊科植物提煉的橡膠製成的輪胎樣品。
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點24分,發明大王愛迪生走完了84年的偉大人生旅程。
臨終時他說:從出生到死亡,整個人生都需要努力和勤奮,我為人類的幸福,已經盡了心力,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3天後的10月2舊傍晚,這位發明大王的遺體埋葬在靠近他在西奧蘭治克雷的家的大橡膠樹下。
消息傳出,人們陷入了極度的悲哀之中。當時,全美各地熄滅電燈一分鍾,以示哀悼。
在這一分鍾之內,芝加哥、加利福尼亞、丹佛、紐約,整個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紐約百老匯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接著,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從城市到鄉村,燈火通明,亮如白晝,世界一片光明。
人們紛紛為愛迪生獻上追悼和贊辭,其中以胡佛總統的話,最令人感動。
他說:所有的美國人都是愛迪生的受惠人!我們不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們繼承r他的精神遺產!愛迪生從報童、電信報務員干起,最後,他卻以人類的指導者結束輝煌的一生。愛迪生個人的信念,就是我們後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藏!他為人謙虛,待人親切,做事貫徹始終。愛迪生教我們:只要不懈的努力,必可達到目的。這就是他賜給我們的最寶貴的遺產!
【啟迪】
從出生到死亡,整個人生都需要努力和勤奮,我為人類的幸福,已經盡了心力,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這句臨終遺言正是大發明家愛迪生一生的最好概括。愛迪生的一生是發明的一生,創造的一生,更是勤奮的一生。
勤奮,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字眼,然而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誰又能真正地做到勤奮、真正地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地努力呢?有人說,我有一副聰明的大腦,什麼事都能被我輕而易舉地解決。也有人說,只要我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勤奮與否不是很重要。而我認為,不論你是否聰明還是你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都需要勤奮、刻苦來實現目標和理想。
有一記者曾經這樣問愛迪生:您是一名偉大的發明家,美國人民非常敬仰您,他們很想知道您的成功是靠天才的嗎?愛迪生笑了笑,說道:天才?天才不一定就能成功,天才不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顯而易見,愛迪生想告訴人們,天分也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勤奮和努力。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為的是做一件能夠對社會有用的事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證明了自己不枉來這個世界上走這一遭。然而我們只習慣看到別人的成功和輝煌,看到別人的華麗和富有,殊不知在這成功的背後,有多少勤奮、努力和汗水才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人一出生都是平等的,之所以到以後有的人成功了,為社會作出了貢獻,而有的人註定一輩子默默無聞,甚至成為社會的累贅,是因為成功的人懂得了要想成功就必須勤奮、努力的道理。
【勞倫斯:寬容是一種美德】
【簡介】D.H.勞倫斯(D.H.Lawrence,1885~1930年),20世紀英國最獨特和最有爭議的作家。被稱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勞倫斯出生於諾丁漢郡的伊斯特伍德,父親是煤礦工人,母親是小學教師。勞倫斯中學畢業後,做過職員,教過書,後進入諾丁漢大學學院接受師范專科訓練。天才,用這個詞來形容勞倫斯是恰當的,當時的英國社會很注重人的出身、教養,社會上還彌漫著從維多利亞時代以來的清教徒風氣,生長在這個時代里的勞倫斯是與眾不同的,有史以來的勞倫斯評論第一人福特馬多克斯休弗就這樣評價他:他是個天才,是浸透情慾的天才。
勞倫新的第一部小說《白孔雀》(TheWhitepeac。ck)於1911年發表。具有自傳性質的小說《兒子與情人》(S。nsandL。vers,1913)是他早期作品中最有影響的一部。1912年,勞倫斯與諾丁漢大學一位教授的夫人弗里達私奔到義大利,兩年後與她結婚。婚後,勞倫斯夫婦曾住在英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弗里達的德國出身和勞倫新的反戰情緒使他們與英國當局的關系十分緊張,因此不得不回到義大利。在此期間,勞倫斯創作了他最為成功的兩部小說《虹》(TheRainb。w,1915)和《戀愛中的女人》(W。meninL。ve,1921)。這兩部作品都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提出了強烈的批評。1919年以後,由於健康原因,勞倫斯一直在旅行,到過錫蘭、澳大利亞、墨西哥和歐洲大陸的一些國家,並以這些地方為背景,創作了《袋鼠》(Kan,gar。,1923)和《羽蛇》(TheplumedSerpen,t,1926)等作品。1926年以後,他大部分時間住在義大利,在這里寫成了他最有爭議性的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ChatterLeysL。ver,1928)。1930年3月,勞倫斯因為肺結核在法國東南部的旺斯鎮去世。除了長篇小說外,勞倫斯在短篇小說創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此外還寫了大量詩歌、評論、雜文等,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
【名言名句】
偉人很少是突兀的山峰,它們是眾山中的最高峰。
如果感覺到自己在生活中有了一個位置,滿足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人的第一天職是什麼?答案很簡單:不偽飾自己。
命運是暴君施虐的權威,傻瓜失敗的借口。
不要為十全十美擔心你永遠做不到十全十美。
【人物小傳】
1929年,也就是勞倫斯去世前一年,他在法國旺斯鎮給遠在倫敦的長子寫了一封信,勸告兒子應學會寬容,並稱這對他的人生幫助很大,信的內容如下:親愛的兒子:在這封信里我想就你談到的寬容問題和你交流一下看法,我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豁達大度的寬容心並非小事,它不但關繫到自己的工作學習乃至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且關繫到事業的興衰與成敗。
寬容是對那些在意見、習慣和信仰方面與自己不同的人,表現出耐心和光明正大態度的一種氣質。
敞開心胸接受新觀念和新資訊,並非只是為了使自己的個性更有魅力。雖然寬容和機智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寬容比機智更難辨認。你或許無法學到所接觸到的所有新觀念,但是你可以研究並嘗試去了解它。
② 陳景潤簡介越簡越好
陳景潤生平
陳景潤,男,漢族,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鄉讀小學、中學。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讀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1962年任助理研究員,1977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88年定為一級研究員。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先後受聘擔任貴州民族學院、河南大學、廈門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的兼職教授和《數學季刊》主編。當選為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協委員。
參考資料: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2285&joursid=9414
回答者: 言夢·雪域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9-2 21:49
陳景潤,男,漢族,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鄉讀小學、中學。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讀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1962年任助理研究員,1977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88年定為一級研究員。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先後受聘擔任貴州民族學院、河南大學、廈門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的兼職教授和《數學季刊》主編。當選為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協委員。
陳景潤人小喜愛數學,特別是受到一些數學教師的影響,對奇妙而充滿魅力的數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廈門大海陸空期間,經過刻苦鑽研,他對數學大師華羅庚和維諾格拉朵夫等人的專著及一些重要的數論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寫出了他的第一篇論文。調到中科院數學所以後,在良好的學術環境中,在嚴師的指導下,他的研究水平有了飛躍,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發揮。他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著書四本,在近代解決析數論的許多重要問題,如華林問題、球內整點和圓內整點問題、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問題、小區間中殆素數分布問題、三素數定理中的常數估計、哥德巴赫猜想、孿生素數問題等的研究中,獲得多項重要成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是在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陳景潤得到了(1,2)的輝煌結果,即證明了每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表示為一個素數和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2的整數之和。1966年,陳景潤在《科學通報》宣布他證明了(1,2),但僅敘述了幾個引理,未給出詳細證明,因而當時沒有得到國際數學界的承認。1973年他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並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立即在國際數學界引起了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他的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寫進美、英、法、蘇、日第六國的許多數論書中。由於這個定理的重要性,人們曾行生對它給出至少五個簡化證明。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領域至今保持著世界紀錄和領先地位。
陳景潤曾先生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了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重大獎勵。他的學術成就為國內外所公認。197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介紹龐比尼獲菲爾茲獎的工作時,特別提到「陳氏定理」,作為與之密切關聯的工作之一。陳景潤於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作45分鍾報告的邀請,這是很高的殊榮。他於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曾先後出訪歐美。自1978年以來,他培養了多名博士研究生。
陳景潤對數學的迷戀和熱愛達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數學研究幾乎是他的全部生活和精神寄託。他並不是天才,卻有著超人的勤奮和頑強的毅力,多年來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數學研究,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他的成就是用生命換來的。無論是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對待,還是遭愛疾病折磨時,他都沒有停止過自己的追求,為我國數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事跡和拚捕獻身的精神在全國廣為傳頌,成為粉碎」四人幫「以後鼓舞全國人民進行新長征的精神力量,成為一代青少年心目中傳奇式的人物和學習楷模。
陳景潤為人正直,待人誠懇,謙遜隨和,平易近人。大家都說,他是個實實在在的大好人。他生活上的要求很低很低,與世無爭;而在科學上的奮斗目標卻很高很高,要在國際前沿為中華民族爭得一席之地。
由於長期的清貧生活和過度勞累,陳景潤體質很差,1984年又得了帕金森氏綜合症。他與病魔進行了頑強的捕斗,在病中仍堅持工作,培養研究生,著述甚豐。黨和政府對他極為重視和關懷。小平同志曾親自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對陳景潤的身體和工作予以關心。中組部、統戰部、衛生部、中科院、北京市的各級領導曾多次探望慰問,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陳景潤曾住過309醫院、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醫三院、宣武醫院、廣安門醫院、中關村醫院等,受到了良好的治療和護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曾兩次邀請陳景潤福建中醫學院治療,表達了家鄉父老親對他的關心和敬重。陳景潤的妻女由昆大夫和其他親屬,多年來對他無微不至地照料,社會各界也都伸出援助之手,他深深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溫暖,充滿了感激之情。他的病情曾一度好轉和緩解,給人們以安慰和希望。但長期患帕金森氏綜合症和其他多種疾病,他的身體畢竟太虛弱了。今年一月中旬因肺炎並症導致病情加重,長時間高燒。曾出現心跳呼吸驟停,經過緊急搶救後復甦,但難能可以控制病情發展。以後又多次出現險情,雖經全力搶救,終因呼吸循環衰竭,醫治無效於1996年3月19日13時10分去世,享年63歲。他的逝世,是我國數學界的重大損失。
在陳景潤病危期間,中組部、統戰部、衛生部和中科院的領導同志多次到醫院探視。北京醫院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盡了最大的努力進行治療和搶救,他們的醫德醫風感人至深。
在彌留之際,陳景潤似乎還想盡力睜開眼睛。不過,他實在太疲倦了。他需要休息。他並沒有意識到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一個多月前,當病情稍有好轉時,他是多麼快樂,還天真地唱起「我是一個兵」等歌曲。他對同志、親友,特別是對愛妻由昆、愛子歡歡充滿了眷戀之情。他匆匆地走了,沒有留下遺言。但他平時常說:現在的條件多好啊,年輕人應該好好努力,把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回答者: zhangyizhou886 - 秀才 三級 9-6 21:06
陳景潤,男,漢族,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鄉讀小學、中學。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讀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1962年任助理研究員,1977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88年定為一級研究員。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先後受聘擔任貴州民族學院、河南大學、廈門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的兼職教授和《數學季刊》主編。當選為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協委員。
參考資料: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2285&joursid=9414
回答者:言夢·雪域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9-2 21:49
陳景潤,男,漢族,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鄉讀小學、中學。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讀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1962年任助理研究員,1977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88年定為一級研究員。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先後受聘擔任貴州民族學院、河南大學、廈門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的兼職教授和《數學季刊》主編。當選為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協委員。
陳景潤人小喜愛數學,特別是受到一些數學教師的影響,對奇妙而充滿魅力的數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廈門大海陸空期間,經過刻苦鑽研,他對數學大師華羅庚和維諾格拉朵夫等人的專著及一些重要的數論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寫出了他的第一篇論文。調到中科院數學所以後,在良好的學術環境中,在嚴師的指導下,他的研究水平有了飛躍,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發揮。他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著書四本,在近代解決析數論的許多重要問題,如華林問題、球內整點和圓內整點問題、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問題、小區間中殆素數分布問題、三素數定理中的常數估計、哥德巴赫猜想、孿生素數問題等的研究中,獲得多項重要成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是在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陳景潤得到了(1,2)的輝煌結果,即證明了每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表示為一個素數和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2的整數之和。1966年,陳景潤在《科學通報》宣布他證明了(1,2),但僅敘述了幾個引理,未給出詳細證明,因而當時沒有得到國際數學界的承認。1973年他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並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立即在國際數學界引起了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他的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寫進美、英、法、蘇、日第六國的許多數論書中。由於這個定理的重要性,人們曾行生對它給出至少五個簡化證明。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領域至今保持著世界紀錄和領先地位。
陳景潤曾先生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了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重大獎勵。他的學術成就為國內外所公認。197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介紹龐比尼獲菲爾茲獎的工作時,特別提到「陳氏定理」,作為與之密切關聯的工作之一。陳景潤於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作45分鍾報告的邀請,這是很高的殊榮。他於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曾先後出訪歐美。自1978年以來,他培養了多名博士研究生。
陳景潤對數學的迷戀和熱愛達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數學研究幾乎是他的全部生活和精神寄託。他並不是天才,卻有著超人的勤奮和頑強的毅力,多年來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數學研究,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他的成就是用生命換來的。無論是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對待,還是遭愛疾病折磨時,他都沒有停止過自己的追求,為我國數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事跡和拚捕獻身的精神在全國廣為傳頌,成為粉碎」四人幫「以後鼓舞全國人民進行新長征的精神力量,成為一代青少年心目中傳奇式的人物和學習楷模。
陳景潤為人正直,待人誠懇,謙遜隨和,平易近人。大家都說,他是個實實在在的大好人。他生活上的要求很低很低,與世無爭;而在科學上的奮斗目標卻很高很高,要在國際前沿為中華民族爭得一席之地。
由於長期的清貧生活和過度勞累,陳景潤體質很差,1984年又得了帕金森氏綜合症。他與病魔進行了頑強的捕斗,在病中仍堅持工作,培養研究生,著述甚豐。黨和政府對他極為重視和關懷。小平同志曾親自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對陳景潤的身體和工作予以關心。中組部、統戰部、衛生部、中科院、北京市的各級領導曾多次探望慰問,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陳景潤曾住過309醫院、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醫三院、宣武醫院、廣安門醫院、中關村醫院等,受到了良好的治療和護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曾兩次邀請陳景潤福建中醫學院治療,表達了家鄉父老親對他的關心和敬重。陳景潤的妻女由昆大夫和其他親屬,多年來對他無微不至地照料,社會各界也都伸出援助之手,他深深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溫暖,充滿了感激之情。他的病情曾一度好轉和緩解,給人們以安慰和希望。但長期患帕金森氏綜合症和其他多種疾病,他的身體畢竟太虛弱了。今年一月中旬因肺炎並症導致病情加重,長時間高燒。曾出現心跳呼吸驟停,經過緊急搶救後復甦,但難能可以控制病情發展。以後又多次出現險情,雖經全力搶救,終因呼吸循環衰竭,醫治無效於1996年3月19日13時10分去世,享年63歲。他的逝世,是我國數學界的重大損失。
在陳景潤病危期間,中組部、統戰部、衛生部和中科院的領導同志多次到醫院探視。北京醫院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盡了最大的努力進行治療和搶救,他們的醫德醫風感人至深。
在彌留之際,陳景潤似乎還想盡力睜開眼睛。不過,他實在太疲倦了。他需要休息。他並沒有意識到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一個多月前,當病情稍有好轉時,他是多麼快樂,還天真地唱起「我是一個兵」等歌曲。他對同志、親友,特別是對愛妻由昆、愛子歡歡充滿了眷戀之情。他匆匆地走了,沒有留下遺言。但他平時常說:現在的條件多好啊,年輕人應該好好努力,把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回答者: xin962 - 試用期 一級 9-9 21:49
陳景潤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為家裡孩子多,父親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據。因此,陳景潤一出生便似乎成為父母的累贅,一個自認為是不愛歡迎的人。上學後,由於瘦小體弱,常受人欺負。這種特殊的生活境況,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極為內向、不善言談的人,加上對數學的痴戀,更使他養成了獨來獨往、獨自閉門思考的習慣,因此竟被別人認為是一個 「怪人」。陳景潤畢生後選擇研究數學這條異常艱辛的人生道路,與沈元教授有關。在他那裡,陳景潤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從那裡,陳景潤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畢業於廈門大學,留校在圖書館工作,但始終沒有忘記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數學論文寄給華羅庚教授,華羅庚閱後非常賞識他的才華,把他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當實習研究員,從此便有幸在華羅庚的指導下,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1966年5月,一顆耀眼的新星閃爍於全球數學界的上空------陳景潤宣布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頭顱。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麼他單為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1973年,他發表的著名的"陳氏定理",被譽為篩法的光輝頂點。
對於陳景潤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國數學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譽:他移動了群山!
參考資料:http://www..com
回答者: 王金豪 - 試用期 一級 9-11 19:34
陳景潤,男,漢族,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鄉讀小學、中學。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讀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1962年任助理研究員,1977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88年定為一級研究員。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先後受聘擔任貴州民族學院、河南大學、廈門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的兼職教授和《數學季刊》主編。當選為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協委員。
1953年,他畢業於廈門大學,留校在圖書館工作,但始終沒有忘記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數學論文寄給華羅庚教授,華羅庚閱後非常賞識他的才華,把他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當實習研究員,從此便有幸在華羅庚的指導下,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1966年5月,一顆耀眼的新星閃爍於全球數學界的上空------陳景潤宣布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頭顱。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麼他單為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1973年,他發表的著名的"陳氏定理",被譽為篩法的光輝頂點。
回答者: zhaohuhou - 試用期 一級 9-13 18:02
陳景潤,男,漢族,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鄉讀小學、中學。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讀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1962年任助理研究員,1977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88年定為一級研究員。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先後受聘擔任貴州民族學院、河南大學、廈門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的兼職教授和《數學季刊》主編。當選為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協委員。
陳景潤人小喜愛數學,特別是受到一些數學教師的影響,對奇妙而充滿魅力的數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廈門大海陸空期間,經過刻苦鑽研,他對數學大師華羅庚和維諾格拉朵夫等人的專著及一些重要的數論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寫出了他的第一篇論文。調到中科院數學所以後,在良好的學術環境中,在嚴師的指導下,他的研究水平有了飛躍,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發揮。他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著書四本,在近代解決析數論的許多重要問題,如華林問題、球內整點和圓內整點問題、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問題、小區間中殆素數分布問題、三素數定理中的常數估計、哥德巴赫猜想、孿生素數問題等的研究中,獲得多項重要成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是在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陳景潤得到了(1,2)的輝煌結果,即證明了每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表示為一個素數和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2的整數之和。1966年,陳景潤在《科學通報》宣布他證明了(1,2),但僅敘述了幾個引理,未給出詳細證明,因而當時沒有得到國際數學界的承認。1973年他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並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立即在國際數學界引起了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他的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寫進美、英、法、蘇、日第六國的許多數論書中。由於這個定理的重要性,人們曾行生對它給出至少五個簡化證明。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領域至今保持著世界紀錄和領先地位。
陳景潤曾先生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了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重大獎勵。他的學術成就為國內外所公認。197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介紹龐比尼獲菲爾茲獎的工作時,特別提到「陳氏定理」,作為與之密切關聯的工作之一。
③ 數學兩個字篆書怎麼寫圖片
數學兩個字篆書寫法如下圖:
相關組詞:
1.就學[jiù xué]
舊指學生到老師所在的地方去學習,今指進學校學習。
2.苦學[kǔ xué]
刻苦學習。
3.學長[xué zhǎng]
對同學的尊稱。特別是對於年齡小於己而學識高於己的同學的稱呼。
4.放學[fàng xué]
學校里一天或半天課業完畢,學生回家。
5.休學[xiū xué]
學生因故不能繼續學習,經學校同意,暫停學習,仍保留學籍,叫做休學。
④ 陳景潤的故事字跡潦草
(7)直到現在,陳景潤給老師寫信,字仍舊像當年那樣工整。 (2)他剛考入廈門大學不久,有一次,他寫的作業字跡潦草,老師批評了他。 (1)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從讀書到現在一直很尊敬自己的老師。 (4)他每次發表論文,總要寄上一份給老師,並寫上:「請老師指正。」 (3)第二次交上去的作業,就寫得端端正正的了。 (6)他說:「尊敬老師是起碼的禮貌。」 (5)有一年,陳景潤聽說他的老師方教授到了北京,他在百忙之中,利用晚上的時間,五次登門看望方教授。
⑤ 陳景潤的一切資料
【基本信息】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福建福州人,中國著名數學家,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齒不清,被拒絕上講台授課,只可批改作業,後被「停職回鄉養病」。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同時研究數論。1956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80年當選中科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
陳景潤主要研究解析數論,1966年發表《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發表的成果也被稱之為陳氏定理。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安德烈·韋伊(André 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著有《初等數論》等。
身高:1.71米
功績: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個人信息:於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短期任中學教師後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同時研究數論。1956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80年當選中科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主要研究解析數論,1966年發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著有《初等數論》等。
其他:1999年,中國發表紀念陳景潤的郵票。另外亦有小行星以他為名。
陳景潤在解析數論的研究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多項獎勵。他是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著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
1984年4月27日,陳景潤在橫過馬路時,被一輛急駛而來的自行車撞倒,後腦著地,誘發帕金森氏綜合症。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因病住院,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62歲。
[編輯本段]【人生簡評】
中國有一千個陳景潤就了不得( 鄧小平)
陳景潤,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3 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7 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在華羅庚教授 指導下從事數論方面的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 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 福建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學季刊》主編等職。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這一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引用。這項工作,使之與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獲得 1978 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其後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進,並於1979年初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16,受到國際數學界好評。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生活密切關系等問題也作了研究。發表研究論文 70 余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編輯本段]【他的婚姻】
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發表,如旋風般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震撼著中外數學界。國內外評論說:「陳景潤成了中國科學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同志親切地接見了他。當時陳景潤身體不太好,小平同志關懷備至,會議結束後,陳景潤被送入北京解放軍309醫院高幹病房。他的到來,轟動了整個醫院,院領導給予了盛情的接待,醫生和護士無不崇敬這位世界上第一位數學聖人。1977年11月從武漢軍區派到309醫院進修的由昆,被同伴們拉去看中國這位名人,這真是緣分,過去陳景潤連女人名字的邊都不粘,連句話都不說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陳景潤見到由昆,眼睛一亮,親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請她們進來坐下,話也多了。後來由昆被派到陳景潤的病房當值班醫生。這樣,接觸的機會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現,陳景潤都特別高興。一天,陳景潤關切地問由昆,家住在哪?有沒有男朋友、有沒有成家?由昆毫不設防,她便心直口快地說:「沒有,沒有,還早著呢。」以後,由昆也十分關心這位中國數學家,斗轉星移,彼此產生了愛情,他們在組織的幫助下結婚了。從此這位被稱為「痴人」和「怪人」的數字家陳景潤有了一個溫暖的家了。
[編輯本段]【名人軼事】
陳景潤不愛走公園,也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自己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管理員以為大家都離開圖書館了,就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回家去了。
時間悄悄地過去,天漸漸地黑下來。陳景潤朝窗外一看,心裡說:今天的天氣真怪!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天又陰啦。他拉了一下電燈的開關線,又坐下來看書。看著看著,忽然,他站了起來。原來,他看了一天書,開竅了。現在,他要趕回宿捨去,把昨天沒做完的那道題目,繼續做下去。
陳景潤把書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圖書館里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兒聲音。哎,管理員上哪兒去了呢?來看書的人怎麼一個也沒了呢?陳景潤看了一下手錶,啊,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鍾了。他推推大門,大門鎖著;他朝門外大聲喊叫:「請開門!請開門!」可是沒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時,陳景潤就會走回座位,繼續看書,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趕回宿舍,做那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呢!
他走到電話機旁邊,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沒人來接,只有嘟嘟的聲音。他又撥了幾次號碼,還是沒有人來接。怎麼辦呢?這時候,他想起了黨委書記,馬上給黨委書記撥了電話。
「陳景潤?」黨委書記接到電話,感到很奇怪。他問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高興得不得了,笑著說:「陳景潤!陳景潤!你辛苦了,你真是個好同志。」
黨委書記馬上派了幾個同志,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了,陳景潤向管理員說:「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他一邊說一邊跑下樓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開燈,馬上做起那道題目起來。
[編輯本段]【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一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調來的一名很有學問的數學教師講課。他給同學們講了一道世界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他一生也沒證明出來,便給俄國聖彼得堡的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助證明這道難題。歐拉接到信後,就著手計算。他費盡了腦筋,直到離開人世,也沒有證明出來。之後,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也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200多年來,這個哥德巴赫猜想之謎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從而使它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老師講到這里還打了一個有趣的比喻,數學是自然科學皇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後王冠上的寶石!這引人入勝的故事給陳景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從此,陳景潤開始了摘取皇冠上的寶石的艱辛歷程......
1953年,陳景潤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曾被留校,當了一名圖書館的資料員,除整理圖書資料外,還擔負著為數學系學生批改作業的工作,盡管時間緊張、工作繁忙,他仍然堅持不懈地鑽研數學科學。陳景潤對數學論有濃厚的興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系統地閱讀了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關數學的專著。陳景潤為了能直接閱讀外國資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繼續學習英語的同時,又攻讀了俄語、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學習這些外語對一個數學家來說已是一個驚人突破,但對陳景潤來說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
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潛心鑽研,光是計算的草紙就足足裝了幾麻袋。1957年,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作,做為新的起點,他更加刻苦鑽研。經過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發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的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贊。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可是,這個世界數學領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卻不知商品分類,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來,被稱為「痴人」和「怪人」。
二
作家徐遲在《哥德巴赫猜想》中這樣描繪陳景潤的內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嚴重起來。我是病入膏肓了。細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內臟。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體確實是支持不了啦!唯獨我的腦細胞是異常的活躍,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來。我不能停止。……」對於陳景潤的貢獻,中國的數學家們有過這樣一句表述:陳景潤是在挑戰解析數論領域250年來全世界智力極限的總和。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這樣意味深長地告訴人們:像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
陳景潤的小故事:陳景潤出生在貧苦的家庭,母親生下他來就沒有奶汁,靠向鄰居借熬米湯活過來。快上學的年齡,因為當郵局小職員的父親的工資太少,供大哥上學,母親還要背著不滿兩歲的小妹妹下地幹活掙錢。這樣,平日照看3歲小弟弟的擔子就落在小景潤的肩上。白天,他帶領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數手指頭玩;晚上,哥哥放了學,就求哥哥給他講算數。稍大一點,擠出幫母親下地幹活的空隙,忙著練習寫字和演算。母親見他學習心切,就把他送進了城關小學。別看他長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績很好,因而引起有錢人家子弟的嫉妒,對他拳打腳踢。他打不過那些人,就淌著淚回家要求退學,媽媽撫摸著他的傷處說:「孩子,只怨我們沒本事,家裡窮才受人欺負。你要好好學,爭口氣,長大有出息,那時他們就不敢欺負咱們了!」小景潤擦乾眼淚,又去做功課了。此後,他再也沒流過淚,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為學習的動力,成績一直拔尖,終於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三元縣立初級中學。 在初中,他受到兩位老師的特殊關註: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語文老師,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橫行霸道,國民黨卻節節退讓,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陳景潤勤奮刻苦,年少有為,就經常把他叫到身邊,講述中國5000年文明史,激勵他好好讀書,肩負起拯救祖國的重任。老師常常說得滿眼催淚,陳景潤也含淚表示,長大以後,一定報效祖國!另一位是不滿30歲的數學教師,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知識非常豐富。陳景潤最感興趣的是數學課,一本課本,只用兩個星期就學完了。老師覺得這個學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氣,多給他講,並進一步激發他的愛國熱情,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強大,自然科學不發達是萬萬不行的,而數學又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從此,陳景潤就更加熱愛數學了。一直到初中畢業,都保持了數學成績全優的記錄。 祖國陳景潤光復後,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在這里,他有幸遇見使他終生難忘的沈元老師。沈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英語。沈老師學問淵博,循循善誘,同學們都喜歡聽他講課。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速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服檻樓的學生問他是怎麼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後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於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義大利數學家歐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跡,比如有個『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人們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後,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地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編輯本段]【電視劇《陳景潤》】
主要演員:
姜 峰 飾陳景潤 田 玲 飾由 昆
劉 威 飾梁安平 邊 緣 飾木一盟
何鈺生 飾周教授 常佳音 飾陳瑞珍
王 往 飾趙國民 張新武 飾韓金堂
郭延波 飾臨宏偉 李 蓬 飾許閣歐
主創人員:
總顧問:吳階平
顧問:路甬祥 劉延東 黃瑞林 郭傳傑 黃其興 由昆 宋力
總監制:趙化勇 荊福生 楊步亭 胡恩
總策劃:卓家瑞 童剛 高健民 邱建康
執行監制:陳朱 楊金生 劉曉星
出品人:汪國輝
策劃:劉曉群 孫殿義 秦潤波 陳用毅 楊樂 王豪傑 李福安 林志成
責任編輯:譚潔
責任製片:李長江
執行製片人:王國慶
製片人:劉曉星
原著:王麗麗 李小凝
編劇:李岩希 馮俐
導演:丁祝明 劉己
陳景潤是閩籍著名數學家,為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這一數學明珠,傾其畢生心血,其事跡激勵了無數人投身科學事業。電視劇《陳景潤》以人物傳記的形式,以寫實的手法把陳景潤一生堅韌不拔的鑽研精神,以及他那寬容、善良的性格,真實地展現給觀眾,使人們心中得到啟迪和激勵。該劇於2008年1月24日起每晚8點在福建電視台播出。
內容簡介:
自幼喜愛數學的陳景潤,有幸得到著名教授沈元的啟發,開始了一生追求哥德巴赫猜想的歷程。隨著新中國的誕生,陳景潤成為廈門大學數理系的一名大學生。盡管要忍受生活等種種艱難的困擾,但是陳景潤慢慢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性格和事業追求的精神基石,並作為高材生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學當老師。
可當生性不善與人交流的陳景潤站在講台上的時候,他茫然更不知所措。北方寒冷的天氣也讓這位南方體弱多病的小夥子病倒了。在中學教書的這段日子裡,陳景潤發生了不少和學生的一些趣事和尷尬,他的特長並不是教別人,而是在自己的美麗而燦爛的數學世界裡。最後因身體和不適合教學而病退回家。陳景潤的人生自此陷入一段無奈的時光。
因為不想依靠家人生存,陳景潤在福州擺起了書攤。在經過一系列的慘淡經營、被人誤會不理解、甚至最後被當成特務調查……陳景潤的窘境,被愛材如子的廈大校長王亞南知道了。隨後,他順利回到廈大工作,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第一篇論文《他利問題》。論文得到中科院數學所所長華羅庚的賞識,陳景潤更幸運的被調進中科院。他立下人生目標,開始了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的准備。即使文革來臨了,陳景潤依然全身心投入到哥德巴赫猜想的工作中,絲毫感受不到隨之而來的暴風驟雨。造反派的幾次威逼利誘都無法讓陳景潤放棄他的原則,可當他的「一加二」手稿難逃被毀的厄運後,陳景潤萬念俱灰,跳樓自殺了。萬幸的是幾根電線的遮擋,陳景潤幸運的活了下來,被救回後,陳景潤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直到中科院新上任的梁書記的到來。在梁書記的鼓勵下,陳景潤用3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加二」的簡化稿。伴隨著國家形勢的逐漸變化及突然降臨的,毛主席的親自關懷。陳景潤成了時代英雄,受到黨和領導的關心。愛情之花也姍姍來遲。
第一集:
簡陋的私塾課堂上,少年陳景潤專心致志的聽何先生講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論》。時光如梭,陳景潤遇到代課老師沉元,開始了攻克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2),成為大數學家的憧憬,隨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廈門大學。
第二集:
依山傍海的廈門大學給了陳景潤一個嶄新的人生,進入知識的海洋的他洋溢著內心的喜悅。可是獨來獨往的陳景潤只知埋頭讀書,也不注意個人衛生,被室友不理解和誤會,由此他也成了大學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第三集:
陳景潤刻苦執著的求學精神,感動了所有人。經過了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風雨之後,同學關系和好如初。大學畢業後,陳景潤服從國家的需要,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學當老師。
第四集:
由於非常不適應講課教學,陳景潤只得放棄中學講台的位置,開始只為學生批改課本。領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後,陳景潤把錢寄回家,並主動要求增加工作量。可是陳景潤本身身體就不好,不久他就病倒了。學校不得不勸他回家休養,陳景潤的人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一個低谷。
第五集:
為了生計,陳景潤擺起了書攤。廈大校長王亞南知道了,立刻又把他調回學校的數學系資料室里工作。經過努力,陳景潤的論文《他利問題》得到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賞識,請他來北京參加全國數學論文報告會。
第六集:
陳景潤順利調進中科院數學研究所。進了中科院數學所後,陳景潤開始了更刻苦的學習。陳景潤的人生好似進入了一個燦爛的時期,在華羅庚等著名科學家的指引下,數學的美麗之夢在北京綻放開來。
第七集:
「大躍進」政治運動開始了,陳景潤白天都在鋼鐵廠勞動。隨著運動的升級,數學所所長華羅庚也被下放到基層搞理論聯系實際,陳景潤也被當做「白專」典型,調到大連化學物理所兩年。之後在華羅庚的努力下,陳景潤再一次被調回中科院。
第八集:
陳景潤忍住身體的病痛,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演算。終於完成了證明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2)論文的初稿。「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造反派為迫害陳景潤,逼迫他撕掉寶貴的手稿。陳景潤萬念俱灰,跳樓自殺。
第九集:
因為樹枝和電線的阻擋,跳樓自殺的陳景潤幸運地沒有死,之後,陳景潤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直到中科院數學所新上任的梁書記的到來。梁書記的關心讓陳景潤感到從未有過的溫暖,在心裡升起了一縷陽光。
第十集:
歷經非人的寒窗,在以麻袋堆集手稿的日子中,陳景潤的關於「1+2」的論文簡化稿完成發表,並在著名的作家徐遲所寫的關於他美麗而痛苦的數學之夢旅的報告文學發表後,引起了社會各界巨大的反響,陳景潤也成了當時人人皆知的傳奇式英雄人物。
第十一集:
黎明前的黑暗,政治運動「反擊右傾翻案風」開始了,陳景潤堅持正義拒絕了出賣靈魂,最終等到了「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迎來了科學的春天,進入他人生的黃金時期。
第十二集:
就在數學所梁書記和陳景潤的家人都為他的個人問題著急的時候,屬於他的這朵愛情之花才姍姍綻放開來。陳景潤遇到了醫院的實習醫生由昆,並為她的真誠和善良所吸引,這個傳奇數學家以他獨特方式開始了戀愛。
第十三集/第十四集:
陳景潤和由昆結婚了,由昆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陳景潤也如願當上了爸爸。在鄧小平的關心下,由昆被調到北京工作,陳景潤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傳奇人物的幸福生活開始了。
⑥ 陳景潤簡介!快!!!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漢族,福建福州人。中國著名數學家,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1966年發表《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發表的成果也被稱之為陳氏定理。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9年,中國發表紀念陳景潤的郵票。紫金山天文台將一顆行星命名為「陳景潤星」,以此紀念。另有相關影視作品以陳景潤為名。
中文名: 陳景潤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福州
出生日期: 1933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 1996年3月19日
職業: 數學家
畢業院校: 廈門大學數學系
主要成就: 「1+2」是哥德巴赫猜研究的豐碑
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等成果遙遙領先
代表作品: 《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⑦ 陳景潤的一生簡介怎麼寫500字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漢族,福建福州人。中國著名數學家,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齒不清,被拒絕上講台授課,只可批改作業。後被「停職回鄉養病」,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同時研究數論,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等問題也作了研究。
1956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80年當選中科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現在的院士)。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陳景潤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學季刊》主編等職。發表研究論文 25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數學奇才陳景潤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1973年3月2日,他發表了著名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即「1+2」),把幾百年來人們未曾解決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大大推進了一步,引起轟動,在國際上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陳景潤有著超人的勤奮和頑強的毅力,多年來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數學研究,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在遭受疾病折磨時,他都沒有停止過自己的追求,為數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事跡和拼搏獻身的精神在全國各地廣為傳頌,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傳奇式的人物和學習楷模。
榮譽獎項 :
(1)2018-12-18 ,改革先鋒 (獲獎)。
(2) 2018 ,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獲獎) 。
(3) 2009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提名) 。
(4) 1992 ,華羅庚數學獎 (獲獎)。
(5)1982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獲獎) 。
(6)1982,何梁何利基金獎(獲獎) 。